舞蹈学期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9 08:32:46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1

摘 要 在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和业务水平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地方政府共同把关,对其进行分级审批、注册、管理。根据北京体育大学赵莉在2002年的调查,湖北地区部级裁判为5人,一级22人,二级19人,三级37人。可见我省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发展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上升,通过对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调查与研究,力求为今后我市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石市 体育舞蹈 裁判员 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省黄石市各类及体育舞蹈教练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发展现状及相关体育舞蹈教学、培训的情况。

2.访谈法:与黄石市体委、体育运动训练学校等专业体育舞蹈相关领导、教练员、队员进行访谈,记录并收集有关信息与数据。

3.问卷调查法:采用即发即收形式,共发问卷60份,回收54份,有效问卷42份,其中裁判员26份,其他相关人员16份。回收率90%,有效回收率78%。

4.数据统计法:将有效问卷在SPSS10.0计算机软件下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人数及分布现状分析

裁判员是体育舞蹈项目比赛的裁决者和评判者,裁判员能否公正、准确的裁决对于体育舞蹈的比赛,体育舞蹈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裁判员对参加体育舞蹈比赛运动员的竞赛成绩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判:运动员对时间和基本节奏的运用、身体线条、移动、对节奏的理解、脚下步伐、地面工作技巧。比赛中裁判会参照一个相对比较评判,而不是对技术动作的一个标准判定。体育舞蹈项目的评判工作主观为主,客观为辅,因为体育舞蹈项目没有一套细致、准确、可量化的评判标准,这在体育舞蹈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等级共分为五级:国际级、部级、一级、二级、三级。无国际级、部级1人、一级9人、二级5人、三级11人。裁判员在该市的分布也不均匀,各县市分布人数不等,很多县市甚至一人没有,大部分分布在黄石市高校和体育总局。体育舞蹈运动员比赛成绩由裁判决定,当前黄石市体育舞蹈比赛裁决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是执法不公,不同裁判评判差距较大,所以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而且要提高裁判队伍的执裁水准,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建设。

(二)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现状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项目裁判员的年龄结构可以客观反映各个不同年龄段的裁判员人数分布状况,裁判员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表1为对黄石市26位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

表1 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统计表(N=26)

20-35岁 35-45岁 45-55岁 55岁以上 总数

频数 4 13 6 3 26

比例 15.40% 50.00% 23.10% 11.50% 100%

通过表1对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体育舞蹈裁判员年龄结构较合理,其中20-35岁的裁判员4人,占到总数的15.40%,35-45岁的裁判员13人,占到总数的50%,45-55岁的裁判员6人,占到总数的23.10%,55岁以上的老年裁判员3人,占到总数的11.50%。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该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年龄结构主要缺少年轻一代的裁判员,老年裁判也严重缺乏,在比赛中老年裁判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年裁判的缺乏也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裁判的主体年龄大致在35-45岁之间,调查中访谈其中40岁左右居多,所以注重培养年轻裁判,可以在今后该市体育舞蹈项目裁判的中老年交替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文化程度现状分析

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文化素质;体育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更是如此,裁判员的文化水平不仅指他的知识水平,更是在他的科研、评判能力上得到体现,国际上对体育舞蹈裁判的文化水平要求很高,很多国际级裁判也都来自大学教师,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也在向高文化素质要求发展。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人数不多,分布不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市体育舞蹈裁判的文化素质调查(如表2)。

表2 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文化程度结构表(N=26)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 其它

频数 1 9 11 5

百分比 3.80% 34.60% 42.30 19.30%

通过对黄石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文化素质结构分析表可以看出:高学历如研究生(硕士、博士)数量很少,只有硕士研究生1人,占到全部裁判员人数的3.80%,本科生裁判员9人,所占比例为34.60%,专科生11人,所占比例最多,达到42.30%,其他学历的也占一定比例,所占比例为19.30%。

三、结论与建议

(一)裁判员队伍的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该市体育舞蹈裁判员的文化素质结构总体合理,但是上升空间还很大,裁判员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系统学习、环境的熏陶、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以开阔裁判员的视野,思维得到活跃,为今后业务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裁判员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的裁判员是一个发展趋势,该市裁判员的文化素质结构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加强裁判员的培训考核,提高体育舞蹈比赛的质量

首先是重视裁判员的道德培养,加强对裁判员的培训、监督和考核。在加强裁判员执法水平的同时,还要定期对裁判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裁判员尽量多的实践机会,使裁判员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得到反复的强化和锻炼。与此同时裁判员还应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一旦认定裁判员的执法资格后,还要进行业务培训,不但是短期的培训,长期的培训也要跟上,应该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并进行定期的评定和考核。在体育舞蹈比赛中,应对裁判员的执法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是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其次,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竞赛规则。对我市的体育舞蹈竞赛规则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其科学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使执法评判有法执行、有据可依。在裁判执法的技术层面,采用多裁判多因子的评分方法,从量化的角度客观评定运动选手的成绩,以促进体育舞蹈竞赛执法规范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邦全.体育舞蹈赛事评判体系改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卷第3期):82-85.

[2] 冀丽.黄石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6:751-754.

[3] 赵莉.我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现状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卷总第82期):19-21.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2

【论文摘要】舞蹈是古老的艺术,是依靠肢体来传递思想的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现代种类丰富多样的舞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自建国以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舞蹈事业蓬勃发展。舞蹈行业在新时代中,需要不停的变革与更新发展方向,凭借有力的艺术潜力领导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笔者在文中给出一些创新发展的认识和途径。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 展历程综述》.朱艳雁.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 舞蹈行业 创新 发展模式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4

一、教会学生欣赏舞蹈

歌德曾说:“从事艺术,鉴赏力是最重要的。鉴赏力不是通过观赏一般的作品来培养的,鉴赏力只能通过观赏最好的作品来培养。”来自农村的学生并不理解舞蹈的真正内涵,所以他们不会欣赏一个好的舞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应该让他们学会欣赏舞蹈,这样才会产生学好舞蹈的欲望。如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那么学生在观看藏族舞蹈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讲解这个民族舞蹈的特点。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他们常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取暖,所以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踢踏舞和颤膝为主。舞蹈来源于生活,我校的学生都来自偏远的瑶寨,能歌善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点,在上舞蹈欣赏课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畏难情绪。

二、及时表扬与激励

舞蹈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简单的动作要多次重复。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因为比较胖,对自己的身材不自信,对舞蹈比较抗拒,教师可从别的方面入手慢慢引导学生;有的学生节奏感好,教师可从这方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舞蹈的内涵。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三、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方法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美育启蒙教师,它不要求教师具备高深的舞蹈技能,而是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舞蹈课教学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1.进行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通过有韵律的节奏,以音乐的动感来训练体能,从而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形体气质提升了,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将来的舞蹈学习更充满期待。

2.学习和了解各种舞蹈

这些学习主要以组合为主,掌握多方面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

3.分小组进行课内外学习

舞蹈主要由教师课堂示范,分解动作,但重点还是以学生练习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每一组都有舞蹈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或课余时间带领本小组的成员进行舞蹈练习,形成好带中、好帮差的练习模式。这样,学生整体的舞蹈水平有所提高,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4.定期进行舞蹈考核

通过分组练习,组长负责,相互督促学习,由教师定期考核,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舞蹈的效果。

5.创编幼儿舞蹈

根据幼儿教师舞蹈课的特点,在课堂中先让学生学会听音乐和分析音乐,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同时教师做示范,进行一些即兴表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通过教师示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创编。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

有关舞蹈的课外活动有很多,如文娱晚会上的舞蹈表演、学校组织的舞蹈社团、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见习以及一些大型的文体表演,参加这些活动可以让课堂知识和技能得到应用和提高,增强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以及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求知欲,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

五、教师的课后反思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 特色 表现效果 分析

一、 我国东北部朝鲜族及朝鲜族舞蹈介绍

我国东北部朝鲜族于19世纪初由于遭受到外来的侵略再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而开始大量的迁入我国并安定下来,逐渐成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中的重要一员。这些迁入我国的朝鲜族人民最初主要是来自于朝鲜咸镜道和平安道等地,因此他们的舞蹈发展既带有原来的朝鲜族舞蹈的最初风格,又融合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可以说是原朝鲜族舞蹈和我国东北地区民俗风情的结合物,在和当地的民俗风情的结合之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民族舞蹈,是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人民的共同的艺术智慧结晶,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与朝鲜半岛朝鲜传统的民族舞蹈风格迥异的舞蹈风格。

二、 我国东北部朝鲜族舞蹈的特色及表现效果分析

我国东北部朝鲜族舞蹈的表现风格直接继承了原来的朝鲜族的民族风格,又在近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周边各个地区民族舞蹈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特殊的民族舞蹈,是在新的民族土壤中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鲜明而富有美感的肢体语言,探究我国东北部地区朝鲜族舞蹈的特色及表现效果,要站在尊重原有的朝鲜族舞蹈的民族特色和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熏陶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分析。综合来看,我国东北部地区朝鲜族舞蹈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我国朝鲜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特色:由于我国朝鲜族自迁入我国以来一直生活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历史上遭受到了帝国主义、我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充满了一种抗争的意识,反映在舞蹈中就是整个舞蹈中在保留原有的朝鲜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充满了一种抗争的意识在里面。其基本的体态特征是笔力采用脚尖、挺胸仰身、垂肩、含胸,表现出一种柔和含蓄之美,这不仅是继承了原来的朝鲜族舞蹈的基本特色,因为朝鲜民族自古以来崇拜白鹤,认为白鹤是纯洁与美的化身,因此在舞蹈中主要是讲究“柳手鹤步”展现出了那种白鹤所具有的柔和之美,同时在这种柔和含蓄之美中又带有一股阳刚之气,表现出了朝鲜族人民的那种强烈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朝鲜族舞蹈的律动的基本特征:我国朝鲜族民众在近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机的将本民族传统的舞蹈和当地的自然风情结合了起来。由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偏冷,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因此反映在其舞蹈中就彰显出来了一种敏捷、快速的舞蹈风格。观察我国朝鲜族民众在平时的劳作和生产过程之余所跳的舞蹈,虽然节奏韵律依然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色,但是也表现出来一种敏捷、快速的舞蹈风格,展现出了我国东北部朝鲜族人民的基本的民族性格特征,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以后,国家对朝鲜族人民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支持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不仅建立了一些专门的朝鲜族的专门的艺术院校和各种形式的歌舞团等,还将朝鲜族舞蹈列入了专业艺术学校中的教学内容,这些都为朝鲜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随着朝鲜族群众的生活也是日新月异,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歌颂新生活的舞蹈,表现出了一种明快欢乐的舞蹈律动风格。

3.朝鲜族舞蹈的音乐节奏特征:我国朝鲜族舞蹈在长期的发展中再音乐节奏方面形成了特殊、丰富多彩的节拍节奏组织形态,拥有了完整的体系,这种在音乐节奏方面的特点主要是通过“3拍子”为节拍单位的节奏类型,这是朝鲜族舞蹈音乐的主要节奏类型,朝鲜族传统音乐中长短的三分拍法、退声法、摇声法、转声法是朝鲜民族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独特的地方所在,在平调和界面调中摇声和转声是上行时常用,退声是下行时多用,而且一般是在有规律的位置上使用。4.在装饰音的用法上,朝鲜族传统音乐是以上行装饰音为主,而且朝鲜族传统音乐唱法具有明显的明暗交叉中带有柔断性的颤音。因此欣赏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舞蹈会给人一种亲切柔和、安详平和的感觉。

4.朝鲜舞蹈的基本动作技巧特征:我国朝鲜族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基本特殊的舞蹈动作特征。首先是继承了传统的朝鲜舞蹈的基本动作特征即将静态美和动态美完美的结合起来,将美妙的舞蹈动作和身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将上半身和下肢动作也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其手臂上的动作主要是受到白鹤动作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手臂动作多变,柔和,例如弧形弯臂等动作,下肢动作一般幅度较大并且和上肢动作相协调,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刚柔并济、潇洒遒劲的动作特点。

三、 总结

总之,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舞蹈不仅具有原有的朝鲜族传统的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同时在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的影响之下又具有一些自身独特的特征。因此,对待分析我国朝鲜族舞蹈的基本特点,要站在客观的基础上,来分析其和朝鲜族传统舞蹈的不同和特色之处,使之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丰富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尤宸.延边“非遗”舞蹈关照下的朝鲜族学院派舞蹈创作[D].延边大学,2012.

[3]王慧.浅谈朝鲜族舞蹈艺术特色及技巧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01).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6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措施、器材、场地以及体育舞蹈师资力量的配备和体育舞蹈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不断优化体育舞蹈教学的师资队伍;努力改善教学环境;积极营造校园舞蹈文化的艺术氛围;规范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以期为云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健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对策分析

为提高云南青少年健康素质,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校大课间内容,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学校体育舞蹈大课间展演已于2011年6月在云南省全面展开。十几年来,体育舞蹈在云南省高校迅速发展并随之步入高校课堂。但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云南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改革对策,旨在为高校体育舞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云南省28所本、专科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这些学校涵盖了云南省属及教育厅本、专科院校,基本能够代表云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舞蹈的学术研究,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专门设计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分别就云南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教学的现状、教学师资队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在问卷发放前,就问卷的信、效度问题征求了相关专家、领导的意见,在做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后,进行了12人的问卷效度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问卷效度较高,具备了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性。共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回收748份,回收率93.5%,有效问卷735份,有效率为91.8%;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46份,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0%和100%。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做推断。

二、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

(一)开课情况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集娱乐、健身、艺术于一体,适应高校多层次学生的锻炼,是一项参与性较强的体育项目,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避免了高校教学内容单一和男女长期分班制的弊端,为高校体育教学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但是所有这些也给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8所本、专科院校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院校共有14所,占被调查总数的50.0%。在开展体育舞蹈的这14所院校中,有超过60%的院校开设了体育舞蹈普修课,还有一部分院校既开设了普修课又开设了专项选修课。这说明体育舞蹈已在云南省高校开展起来,总体上来说开设情况较好。从体育舞蹈开设年数来看,开设体育舞蹈课程2~3年的院校居多,其比例超过了60%,而开设时间在10年以上的院校是少之又少。

(二)课时安排

开设体育舞蹈的14所高校其授课内容只选取了摩登舞或拉丁舞的部分项目,这个现象的出现和高校体育课的课时安排有关,调查统计:各高校每学期的体育课课时都在32~36之间,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大都安排在第2或3学期。总课时量也不超过36课时,体育舞蹈教师只能教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动作。要使学生真正全面系统的掌握体育舞蹈技术,为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及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还需要保证充分的教学时数,这是今后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条件之一。

(三)场地器材情况

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它影响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调查统计:目前体育舞蹈教学在室外进行的高校占调查总数的45%,在无其它设备的室内进行的占调查总数的25%,室内设备比较简单的占26%,室内设施齐全的占4%,从以上数据看出,目前云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所需的场地设施比较差,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教材的选用情况

教材是教学的物质条件,在教学系统中处于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考察的地位,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起着中介和对象的作用。课程内容和教材是相互联系的,是构成完整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有本校统一的实践教材的占40%,有统一的音像或有文字及图解的教材的占10%,没有本校统一的实践教材的占50%。可见,云南省普通高校还没有统一标准的体育舞蹈课程的教材,有教材的部分学校,实际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也不相符合,教师在上课时随意性比较大。另外还有些统一的自编实践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动作上都没有跟上当前体育舞蹈发展的时代步伐。因此大部分教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编著适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材,最好是根据选修课、专修课和普修课专项素质训练的不同要求来编写的教材。

三、师资队伍的现状

(一)师资培训情况

据了解,云南省教育厅学生体协已将体育舞蹈向学校推广,通过各种不定期培训及比赛,但调查发现培训时间较短,间隔时间也较长,教师基本没有学会,回去无法正常教学。举行的比赛参与的学校也不多。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参加培训或学习。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时专修体育舞蹈的教师只有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4.3%,而超出55%的教师都是在工作后通过短期培训获得体育舞蹈技能。在调查中还发现,教师在工作后获得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时间因工作的原因也较短,而且间隔时间较长。不定期或没有机会再培训的教师比例分别占到了39.5%和30.5%。可以看出,目前我省体育舞蹈教师再培训状况存在着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学历结构

从调查的28所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学历结构来分析,得出35岁以下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有具有本科学历的达标率是83.5%,高于云南省35岁以下组体育教师81.4%的平均达标率。由此可见,青年教师为体育舞蹈课教学正常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14位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只有2位是研究生学历,占到35岁以下体育舞蹈教师的14.3%,作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主要力量,对中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丰富教学经验,也是当务之急。有40%的教师感觉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反映外出培训的机会并不多,培训的时间因各种原因较短,而且继续学习的途径较少,信息比较闭塞。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舞蹈项目在云南省高校的开课率较高,已成为高校体育课中的热门课程,而其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上升态势。目前高校从事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从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其他专向转教体育舞蹈课程,所以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显得比较薄弱。目前高校尚没有适合体育舞蹈选项课统一标准的教材,因此,绝大部分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绝大部分高校没有有效利用电视教材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教学手段单一,有些学校因扶持力度不大,经费投入不够,致使学校体育设施较落后,大部分学校还在室外或没有固定场地进行授课,还有部分学校借用篮球场进行授课。

(二)建议

1.创造条件对现有的体育舞蹈教师进行长期的专业技术培训,而且培训时间要稍长一点,有关部门要编出几套适合在高校开展的简单套路,有条件的院校应尽快引进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体育舞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各高校的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体育舞蹈运动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增加教学设备,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跟上时代步伐。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内容,不能仅以基本动作或自编的套路内容进行教学,而应以二者有效地结合。这样既能满足大学生追求美和时尚的要求,同时也使所学内容更具实用性,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

4.建议各高校间积极协作,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尽快完成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编写工作,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体系。

5.建议各高校可适当地定期举行高校之间的体育舞蹈比赛或表演,以赛促教。以及成立各体育舞蹈协会、俱乐部,这样更有利于体育舞蹈活动的普及和提高。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研究”(项目编号:2009Y0230)。

参考文献:

[1] 邬凤.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价值[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 姜小平.我国体育舞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 胡素霞.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必要性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5(2).

[4] 丰萍,李卫民,刘建国.体育舞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5] 林琳.我国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 李鸿.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受制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7] 白建超.体育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体育教学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8] 姜桂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1.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 社会文化 教学模式

高校舞蹈教学肩负着继承传统舞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新、发展舞蹈及文化,通过教学及一些活动将舞蹈及文化传播、传授到一切能够达到之处。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堪称宏伟,这种高尚的艺术无法用一种模具固定下来,是一种动感的艺术,用人体动作和表情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随着社会发展的时代变化及地域环境的不同,语言动作和情感表达方式会发生相应变化。相应的,舞蹈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不断发现、创新,尤其位居顶层的高校舞蹈教育更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舞蹈及文化,让舞蹈及文化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辽西地秧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经过研究和探索深刻地体会到,社会文化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同时,高校舞蹈教育又可以将社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理论等方面进行加工和丰满,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都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都闪耀着熠熠的民族文明之光。高校舞蹈教育与社会文明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必将使舞蹈教育、舞蹈传承高歌猛进、发扬光大。

一、高校舞蹈教育应不断创新

高校舞蹈教育是将传统舞蹈及舞蹈文化丰富、发展、提炼、提升,并将其完全传承下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陈旧的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摒弃和淘汰。同时要不断地汲取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够体现舞蹈文化思想的内容加入其中,使高校舞蹈教育更丰富,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高校舞蹈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都要不断创新。

(一)高校舞蹈教育模式

“1999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诸多综合类大学纷纷设置了舞蹈本科(系)”[1]。目前,高等院校现行的教学方向有两个:其一是以北京舞蹈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培养高、精、尖舞蹈人才的专业舞蹈学校;另一种是设置有舞蹈专业的综合大学。无论专业的还是综合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专业设置有表演型、教学型、创编型、表教合一型;教学内容基本采用专业院校创编的舞蹈教学课程,因为综合院校的舞蹈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所授内容基本沿袭过去所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传统的“口传身授”式;教学质量或称教学测评,以各学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衡量,以论文答辩好坏评估,再加上毕业汇报演出的成功与否评定毕业生。以上这些教学模式延续了几十年,也培养了出千万舞蹈人才。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会思考一个问题,我国舞蹈领域的退步或者不进步是不是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关呢?这样的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出像吴晓邦、戴爱莲、资华筠、贾作光那样的舞蹈大师级人才吗?

(二)发展需要创新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同样,高校舞蹈教学在思想、模式、手段等方面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只有如此,舞蹈教育才能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而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才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舞蹈教育的创新不同于其他行业,也不同于其他领域,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和表现才能知道新的思想和方法是否能对原来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的显现是使原有的进步还是落后。而需要更大耐心检验的是新的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后的结果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所以舞蹈教学创新应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理念。不在一招一式多么美观,一曲一目多么动人,而在于将教学创新思想和内容当做为后代、为未来留下文化瑰宝来对待。只有如此,创新才有意义,才有动力,生命力才会更长久,舞蹈教学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三)高校舞蹈教育要在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

舞蹈这一高尚艺术从出现那一天起就与劳动、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将人们的工作、学习、劳动及情感通过优美的舞蹈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能够将过去人们劳作、生息的故事表达出来。它是如此的美、如此的神奇。高校舞蹈教育内容和思想是在前人总结出来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提取精髓部分凝练成系统的,再通过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教育者将其传承下去。也就是说,高校舞蹈教育来自于社会文化,并将这一文化进行精炼、提升、传承的过程。所以,高校舞蹈教育若要发展进步,就要不断从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

二、通过辽西地秧歌了解社会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适用性

辽西地秧歌是满族舞蹈的一种,是喜庆时刻一定要表演的大型舞蹈。在表演过程中有角色扮演,有眼神交流,有肩膀的抖动、腰部的扭动,有步法、身段、手势的表演等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表演方式等,都是高校舞蹈教学中能够引用和使用的,也是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引用和使用的内容。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精选适合其教学理念的优秀民间舞蹈,以充实和创新高校舞蹈教育,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很大的概念,是对社会全体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表现在人文文化、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概括。“社会,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基础上产生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是按他自身固有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发展变化的”[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3]。

(二)社会文化推动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面对社会文化的林林总总,高校舞蹈教育并非全盘接受,而是选择能够使高校舞蹈教育进步、发展的精华部分,在高等学府登堂入室、闪烁光芒。辽西地秧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支。通过长期对其研究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确定社会文化适用于高校舞蹈教育。第一,社会文化不乏精英思想和精英文化,适合高校舞蹈教育在内容上的要求;第二,社会文化在积年累月的文化沉积中,滋生、培育了高尚、精英文化的产生,使高校舞蹈教育不断得到新的舞蹈文化的充实,符合其长期发展需要;第三,高校舞蹈教育在社会文化中汲取有用的内容时,要有选择、有归纳、有提升。所以,高校舞蹈教育是对社会文化的总结和归类。

总之,社会文化能不断为高校舞蹈教育注入活力,推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

审美包括感知、体验和创造三个阶段。创造美应该是审美的最高层次,也是追求完美理想的过程。舞蹈的责任是把身体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只有冲破保守思想,才能使人们通过舞蹈获得更满意的生活。设置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就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培养现代化舞蹈人才的方法,同时是建设特色舞蹈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是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过程,因为其形式、内容早已形成文化、成为规模,应该登堂入室成为高校舞蹈教育学习的一个内容、一个课程。

(一)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将社会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形成新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是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结果。高校舞蹈教育者在长期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改变沉闷现状的冲动,但又不忍碰触原有的习惯和方式,害怕破坏已存在的美,担心变化的结果不如从前。就这样,心存忐忑,举棋不定,患得患失,总是处在无从下手的状态,最终舞蹈教学还是老样子。而新的教学模式会为舞蹈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教育者应了解并坚信社会文化必然为高校舞蹈教育带来进步和繁荣。第二,要制定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包括社会文化内容的课程和活动。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和投入其中,从中吸收更多精华和有利于成长的元素。第四,定期及不定期采风式实地学习,对学到的社会文化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教学实践,形成论文,得出科研成果。第五,将科研成果编入舞蹈教学课程,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丰富。

新模式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期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二)让高校舞蹈教育不断进步

新模式的建立会让高校舞蹈工作者心怀使命,追求不断。因为新的舞蹈教学模式、有方法、有内容、有方向、可掌控。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就会得到教学成果,得到更大的成就感。不仅如此,新的舞蹈教学模式会将舞蹈教学推向更高层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舞蹈人才。第一,社会文化的精髓部分得到了提升和进步;第二,让高校舞蹈教学内容更丰富;第三,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创新方法;第四,让教育者更明确了教学方法和目标,增加科研内容,更易于选择和研究课题;第五,形成了社会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互动,形成有规律的循环上升,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总之,模式的建立为高校舞蹈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让不断探索舞蹈教育发展之路的教育者们豁然开朗;在舞蹈教学中更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更明确。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模式一定会使高校舞蹈教育风生水起,不断进步,使舞蹈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邓小娟.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思考[J].北京:舞蹈.2012,376(50).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576.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舞蹈;基本功;训练;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53-01

舞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生活,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用规范化有节奏的动作,通过人体的手势、舞姿、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基本功教学是对学生身体技能进行训练的一门课程。学习舞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很难准确的表现舞蹈形象。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基本功的训练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

一、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与内容

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能驾驭舞蹈表现的三大要素――情感、节奏、构图,运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动作,去表现美,享受美,传播美。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擦地、控制、蹲、跨掖蹲、划圈、腰、压腿、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擦地、大踢腿,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不但要训练腰、腿的软度,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的控制能力,还要训练身体各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舞蹈基本功扎实的人在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就能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能够迅速地改变身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

二、高校舞蹈基本功教学现状分析

舞蹈课已经称为部分高校舞蹈专业与费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进行形体与舞蹈的教学,但舞蹈教学安排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舞蹈,身体条件和形体上差异较大,容易丧失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另外高校舞蹈教学的课时少,这对于要系统学习的舞蹈来说是不够的。加上学校经常要举办一些演出活动,这样每周一次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编排一些舞蹈节目,忽视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得学生自身的舞蹈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舞蹈基本功课堂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高形体素质,加强形体可塑性

人体的各部位都是舞蹈表现的工具,每个部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相互协调中形成完整统一的表现力。只有通过形体训练才能真正理解正确、优雅、合理的形体语言,并将之融入艺术表演中去,最终在表演上形成内、外部的完美统一。

(二)提高课堂组织密度与训练强度

课堂组织密度与训练强度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关键。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一定强度的训练,就要有效结合并协调搭配好课堂组织密度和训练强度,将动作训练难度和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例如,准备活动、课堂进度的快慢、每一个停顿等时间的安排都应做周密的考虑,做好课堂训练中的停顿处理,动作进行中需要多久的讲解提示等;在处理训练密度的时候,要观察学生的体能、精神状态及接受能力是否达到所要求的训练效果。进而使学生的精力保持集中,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的积极因素,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强度的要求。

(三)提高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

舞蹈基本功训练如不经系统、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必跳不好舞。舞蹈基本劝调练要求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柔韧性、控制力与稳定性、协调性与灵活性。很多学生在入校前从没有受过舞蹈熬本功训练,或是说没有经过正规调练,其身体条件达不到舞蹈教学的要求,缺乏表演艺术所需要的“稳定性”、“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完善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

舞蹈的动作是经过美化、夸张、条理化了的,最具有典型性的动作。舞蹈动作必须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例如,在芭蕾基本功训练课里对手位训练中,有从一位手到七位手的训练过程,训练过程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不允许出现失误。

因此,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课中,我们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含义,弄明白规范的点位和要求。在反复的、单一的训练中,学生会产生懈怠和厌倦,训练中动作和形体可能会产生变形。我们的一时的疏忽可以造成学生动作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规范教学带来的后果,是会严重损害舞蹈艺术发展的。

四、结语

舞蹈表演的成功来自于长期刻苦的严格规范、系统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探讨规范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训练的效率,使舞蹈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积极探索,认真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舞蹈基本功的学生,展现出更加美妙的舞姿。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9

关键词:中国舞蹈历史发展娱人娱神

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舞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舞蹈的起源以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为滥觞,其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图腾舞蹈文化到巫术舞蹈文化、百戏舞蹈文化,再到独立的舞蹈艺术文化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形态。本文在梳理中国舞蹈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对中国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一些特征加以阐释。

一、中国舞蹈早期的“娱神”特征

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舞蹈最初的形态只具备了“娱神”的单项功能,其原形结构则为原始的“宗教礼俗”。这些特征从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崖画舞蹈图中可以略见一斑。

原始社会时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时的舞蹈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猎仪式”等领域。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图腾崇拜渗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在图腾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图腾仪式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彝族“十二兽神”的舞蹈记载:“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节是由为首的女巫带头表演仿效十二兽的声音和动作,以象征祭日十二兽的降临……”我国各民族之所以有众多的模拟鸟兽的舞蹈,与原始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联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从这里可以寻求到其文化原形结构。

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形态

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对于这类中国舞蹈题材来讲,发展到唐代以至顶峰,主要有《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乐》等古代大型的综合性艺术。

据《吕氏春秋》记载,《葛天氏之乐》就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乐舞,该乐舞共分为《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八个乐段,每段都表现鲜活的主题,表现了先民们对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三、既“娱神”又“娱人”的双重发展特征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相继建立,舞蹈也逐渐地告别了它的原始形态,如果说原始社会先民们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态的原始记录的话,那么,到了奴隶社会,先民们不自觉地从原始时期的那种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态中走出来,并从全民性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一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和宗教政治活动。至此,中国舞蹈就在“娱神”与“娱人”的双重纵深发展。这类舞蹈主要表现在周代的巫术舞蹈、傩舞蹈和汉代的百戏类舞蹈。

巫术舞蹈是巫术祭祀仪式中的舞蹈,是原始的产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过祈祷、献祭等行为,求得与神灵的相通,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商代的《隶舞》,就是为求雨而作的一种祭祀行为。傩舞也是一种以驱鬼逐役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历经历史的洗礼至今也盛行在我国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傩戏”。

在汉代,“百戏”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滑稽戏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间舞蹈成为宫廷乐舞的主要内容,舞蹈通常融于“百戏”中表演。主要有《巾袖舞》《剑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过程中的以舞说戏、依戏作舞的表演,成为了中国早期戏曲艺术形式的源头。

四、舞蹈发展的程式性与专业性特征

唐代舞蹈在整个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中具有很高的历史成就,以其宏大的演出规模,纳多国、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赏的姿态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从宫廷的最高统治者到民间的老百姓无不好之,达到了一种顶峰时代。宋代舞蹈在历史的转折面前,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舞蹈的划时代历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征的“队舞”,绘制了一个新的舞蹈形式。王建《宫词》有云:“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就是有关队舞的历史文献记载。由于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舞蹈作为戏曲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戏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征决定了舞蹈表现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戏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美学特点。

自远古到明清,中国舞蹈在新旧世纪交替的过程中,承传着舞蹈的精髓和内涵,融合在当代的社会火炉之中,中国舞蹈从明清戏曲舞蹈综合性的形式中走了出来,直接凭借人体身段去表现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情感,将中国舞蹈推向了新世纪的辉煌。中国当代舞蹈是以专业性的舞蹈作品和专业舞蹈表演而著写舞蹈历史的,先后出现了裕容龄、黎锦辉、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著名舞蹈家和一系列的舞蹈精品。专业型的舞蹈家和专业性的舞蹈作品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并壮大的,专业性的舞蹈教育也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蓬勃发展的,以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1978年改大学)的成立为标志。

总之,中国舞蹈自先秦以来,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女乐舞蹈和雅舞、汉代的道具舞和舞象、唐代的燕乐舞蹈、宋代的“队舞”、明清时期的戏曲舞蹈、当代的专业舞蹈和舞蹈教育。所有这些在表现形式的演变上,都是一个渐次演进、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北达.民间舞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年9月版.

舞蹈学期自我总结篇10

同志们:

为了促进我矿企业文化建设,陶冶老年人情操,增强老同志文化艺术素养,经过矿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的积极筹备,我矿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今天正式开学了!首先,我代表矿党委、矿行政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矿老年学校第二届学员表示衷心的问候!

为确保这期声乐舞蹈班办的成功,办出特色,办出效果来,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办好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的重要意义

老年教育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学校是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措施。这次我矿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的开学,是全矿广大老年同志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一种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自身受益匪浅的好形式,深受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老年人的欢迎和热爱。

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矿老龄人口,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同志急剧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有较大影响的特殊群体,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政治力量。现在我矿离退休职工已达616人,占在册职工的15.4%,离退休老同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矿区的改革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仍然是党和国家特别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仅仅满足于老同志“两项待遇”的落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同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为满足全矿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成功举办第一届老年学校卫生保健班的基础上,矿党委、矿行政责成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总结经验,根据我矿老年人的兴趣特点,又举办了这次声乐舞蹈班,举办这个班既符合我矿的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又符合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为我矿广大老年人办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举办老年学校声乐舞蹈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第一、举办声乐舞蹈班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参加这次声乐舞蹈班的老同志中,很多是热爱文艺并在声乐舞蹈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由于过去各种原因,在青少年和中年时代,失去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如今退休了,摆脱了工作的繁忙,有了一定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参加这个培训班,置身于声乐舞蹈艺术的熏陶之中,圆了过去未圆的梦,既陶冶了情操,有学到了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对学员自身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完全有可能在声乐舞蹈专业知识方面有一个新的升华,达到一个较高的造诣。

第二、声乐舞蹈班是促进老同志身心健康的需要。老年生活是否幸福,关键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愉悦老人和幸福和睦家庭的前提,举办这期声乐舞蹈班是符合老同志特点的一个好形式,用这种形式为老年人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型社会群体,学员通过声乐舞蹈的学习,为自身注入青春活力,从而精神焕发,自我感觉年轻了,从心灵深处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情绪,有利于健康长寿。声乐舞蹈还可以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延缓脑细胞退化,增强身体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置身于声乐舞蹈之中,是越唱心情越舒畅,越跳身体越年轻,从而产生愉悦心态,人际关系越和谐,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三、举办声乐舞蹈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反映一个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深入,咱们这期声乐舞蹈班的60多位学员,就好比60多颗艺术火种,艺术造诣提高之后,其能量是无法衡量的。你们所学的知识,走向社会,服务于矿区,就是60多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带头组织各种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总之,为办好这其声乐舞蹈班,不仅对老年人自身有好处,而且还将对我矿的稳定形势和企业文化建设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其声乐舞蹈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坚定办好这个班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把这期声乐舞蹈班办好

虽然我们成功的举办了第一届老年学校卫生保健班,取得了一些办学经验,但对我们来讲,举办声乐舞蹈班还是第一次,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完善,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把这件实事、好事办好,必须切实坚强领导,落实责任。矿党委、矿行政将定期听取老干部管理室关于办学的情况汇报,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应有的指导、关心和支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特别是优先保证办学经费,为办好声乐舞蹈班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离退休党总支和老干部管理室,要切实加强对办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落实好工作责任制,不断总结经验,体高管理水平。这期声乐舞蹈班受聘的教师同志,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认真备课,精心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希望各位学员,以参加这期声乐舞蹈班的学习为新起点,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老豪情,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珍惜时间,认真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以长者的风范,以一个求学者的心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课,认真学习,争当老年学校的优秀学员。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学员,通过声乐舞蹈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歌声更加嘹亮,舞姿更加优美,精神更加充实,身体更加健康;并希望大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奉献于矿区,服务于矿区,为我矿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