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演出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08:22:49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1

一、整体活动开展情况

20xx年9月28日上午,怀远县唐店中学院内彩旗飘舞,歌声嘹亮,全校一千多名师生欢聚在广场上,共同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文艺汇演活动。上午7时50分,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乡镇、学区和兄弟学校的各位领导亲临现场,在佳宾席就坐,8时整,文艺汇演正式拉开帷幕。学校三百多名师生参加了演出。师生共表演节目38个,其中大合唱6个、歌舞27个、小品5个。整场活动安排紧张、热烈、有序,节目表演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断。全场演出近4个小时,上午11时58分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伴随着美妙的乐曲,文艺演出渐渐落下帷幕。

经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次活动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演出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乡镇、学区和兄弟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校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伟大祖国,弘扬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表达了全体师生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和师生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激发了广大师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的情感。

本次活动中,许多学生表现突出,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自信,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超出很多人预料。他们成功的表演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光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学校全体教师在活动中率先登场,大家步调一致,阵容整齐,充满自信,共同演唱了大合唱《歌唱祖国》,为学生带了个好头,起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特别是教师服务整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了本次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队伍的风采。

在文艺演出过程中,我校教师唐艳丽和学生共同表演的小品《反义词》得到了台下观众和领导的赞赏。寇军、曹连峰、唐孝山、姚晨、付成文等同志的演唱都得到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特别是葛辉校长演唱的《再见了,大别山》深情、高亢、激昂,台下掌声不断,观众赞赏不已,把文艺演出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刘敏同志和葛校长的合唱《今夜无眠》,配合默契,演唱深情,为本次活动锦上添花。最后一个节目是教师的大合唱《共祝愿祖国好》,我们激请了在场的乡镇、学区和兄弟学校的领导以及唐店村干部共同参加,更是增添了文艺节目和参与性和互动性,使文艺活动更加多彩,更有意义,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二、文艺活动的成功举办,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汗水

本次活动由唐店中学主办,学校党支部、教育工会和共青团员负责承办。其间,我校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个人都为这次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

1、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为保证活动成功开展,学校设多个工作小组,即策划组、节目筹备组、文学组、摄影组、美术组、音响器材组、场地服务组、化妆组、节目评判组、节目主持组等各小组有专人负责,明确任务,紧紧围绕国庆60周年歌唱祖国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保证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为文艺演出做好充分的准备。

2、精心策划、认真筹备

文艺活动策划组在葛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房XX、刘XX、刘XX、葛XX、刘XX、张XX等同志,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认真、周密地策划,他们多次研究,反复酝酿,从节目筹备、音响准备、场景布置、舞台搭建,到文艺演出活动的组织安排,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 ,研究、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整个活动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3、领导重视,全力支持

为确保活动成功,学校主要负责人葛辉校长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人员会议,审核活动方案,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统筹计划,全力支持,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教师认真配合,学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前期宣传动员阶段,各年级组负责人和班主任积极宣传,精心安排学生积极响应,涌跃报名参加。仅两周时间,就报送节目50多个,后经节目筹备组筛选,从中选拔出学生节目24个,教师节目8个。在学校工会主席房国成同志的统一指导下,又集中排练了学生大合唱4个,教师大合唱2个,最终选定演出节目38个。

选定节目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排练,班主任和教师本着顾全大局、服从需要的原则,主动让出部分时间为学生排练节目提供了方便。有些班主任和教师还亲自带着学生排练。特别是八(1)班语文教师唐艳丽,她和班级学生共同排练了一个小品,为了把节目演好,她精心设计节目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和学生一起排练,花费了不少心血。学校全体教师也挤出休息时间,多次集中排练大合唱。为排练节目,教师付出了心血,学生流下了汗水。

5、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我校全体教师上下一心,人人努力,充分开挥了团队的战斗作用。

在准备阶段,文学组在刘纪春、付成文、刘运、葛小强、唐艳丽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组织编写了国庆致辞,主持人开场辞,节目串讲词等为文艺演出提供和编写了大量的资料。

节目主持人由刘纪春、唐孝山、刘兰兰、唐艳丽四位同志担任。他们在刘纪春副校长的带领下,精心设计,合理编排主持内容,反复排练节目串词,为文艺节目的顺利演出搭好了铺垫。

为保证演出如期举行,5月21日下午放学后,我校领导班子人员在葛校长的带领下,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共同搭建舞台和场景。大家一直奋战到深夜11点左右,未顾得上吃饭,饿着肚子回家,但却无怨无悔。

5月22日清晨6时,也就是演出之前两小时,化妆组的女教师准时到校,她们在张娜同志的统一指挥下,在各年负责化妆的同志带领下,全体女教师迅速开展工作,及时给演员化妆,为演出做好了准备,为舞台表演增添了效果。

演出之前,音响组在葛小强主任的带领下,汤涛、马士锐、赵英俊、葛孙阳等同志及时安装和调试音响,为演出提供了音响保证。

演出过程中,场地负责人也能认真履行职责。负责舞台和后场的李XX、张XX、张XX、常利等同志,积极配合,跑前忙后,为演员传递道具,配送话筒,虽然顾不上观看节目,但他们没有任何埋怨。负责前场管理的梅XX、周XX、葛XX、张XX、许XX、罗XX、张XX、唐XX等,也都积极主动,认真维护现场秩序,为本次活动做出了努力。

节目评审组在刘XX副校长的带领下,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每个节目进行认真评审,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工作难度也大,他们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学生的节目打出公正、合理的分数,评出了大家公认的优秀节目。

学校文艺演出活动总结二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广大师生鉴赏、展示艺术美的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进一步弘扬我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文娱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校于20xx年12月15日,全体师生在礼堂举行了主题为“欢庆元旦 放飞梦想” 20xx元旦文艺汇演庆祝活动。此次汇演原定于12月30日下午进行,由于山区学校在寒冬里地面易结冰,故活动提前到12月15日。

为保证文艺汇演的节目质量,本次活动自9月19日开始下发通知到节目正式演出,各班同学都积极响应,认真准备,争相参加。在学校团委、工会等部门的具体领导下,经过学校领导班子、团委、工会和音乐组老师的反复审查、把关,最后确定正式演出节目22个,其中学生节目19个,教师节目3个。

整个演出过程井然有序、热烈、欢快,检阅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新年带来了喜庆气氛。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2

10月23日~25日,宁夏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在宁夏人民会堂精彩上演。一个个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节目,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姿,靓丽的民族服装,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倾情演出,为全区各族人民奉上了一场场精美的民族文化盛宴。

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民委、财政厅、文化厅、广电总台共同承办的宁夏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共有5市、宁夏演艺集团、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艺术学校、宁夏军区、武警宁夏总队、宁夏文化馆12个部门参演,选报节目43个,演职人员及工作人员总数达650人。调演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区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书写了崭新的一页。

展演节目精彩纷呈,10月24日上午8∶30,宁夏人民会堂已经坐满了热情的观众,由北方民族大学报送的大合唱《尕妹子的白鸽子》拉开了文艺调演第一场演出的序幕。舞蹈《爱撒回乡》、宁夏坐唱《分手记》、泥哇呜联奏《回乡泥韵》、回族舞蹈《羊皮汉子小尕妹》、曲艺说唱《移民搬迁美咂了》、花儿联唱《一心跟党到永远》……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不时博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一对老夫妇一边看演出,一边不停地叫好。他们说,我们从电视和报纸上得知举办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虽然我们家住郊区,还是一大早专门来到城里看演出,“这么多优秀的节目集体亮相,要是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参加本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的节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能够体现我区民族文化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最高艺术水准。12个参演单位均拿出近年来最新创作的,体现民族特色,代表本地、本部门最高艺术水平的节目参加本届文艺调演。二是参演节目形式多样,包括歌舞、器乐、独唱、男女对唱、音乐情景剧、宁夏坐唱、小品、数来宝、音乐快板、京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参加了本届调演,如回族花儿、口弦等,节目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总体上说,本届文艺调演参演剧目主题突出、民族特色浓郁、地域特点鲜明,同时又极具现代气息和较高的艺术水准,精品力作荟萃。

颁奖晚会展现团结和谐。10月25日晚,宁夏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颁奖暨欢度古尔邦节晚会在宁夏人民会堂隆重上演。全区各民族艺术家们奉献出最精彩节目,以载歌载舞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我区民生工程、移民搬迁、黄河善谷等工作取得的成就,再现了宁夏回汉团结、军民团结的模范事迹,讴歌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展现了一幅幅宁夏团结和谐的美丽画卷。同时,为回汉群众带来了古尔邦节的问候,增添了民族节日的喜庆气氛。

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崔波、马三刚、昌业廷、李锐、张乐琴、蔡万源,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马继祖等出席了晚会。区直各部门、各单位、各市、县(区)干部职工,大专院校师生代表以及各族各界群众代表共同欣赏了演出。演出结束后,自治区党政军领导走上舞台,为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节目颁发证书,并与演员们握手合影,祝贺演出圆满成功。

在颁奖仪式上,《花儿与少年随想》《同心记忆》《马大爹的幸福生活》《沙之源》《口弦声声花儿情》5个节目获一等奖;《沙枣花乡》《探谷》《等嫁的阿伊莎》《红舞鞋》《移民搬迁美咂了》《脚印》《幸福鸟》《爱在天地间》8个节目获二等奖;《好一朵花儿红》《回之韵》《舞动的响板》等10个节目获三等奖;《爱撒回乡》《穆斯林的节日》《兵哥尕妹》等20个节目获优秀奖。

文艺调演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举办全区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活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发展、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具体举措。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曾指出:“要通过举办全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展演,进一步提高我区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央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也是自治区党委关于旅游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

宁夏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集中展现了宁夏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民族艺术魄力,推出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为广大群众献上了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增强我区少数民族文艺的创新能力,并赋予其强大的生命活力。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综艺晚会;导演艺术;现场把控力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25-02

大型综艺晚会一般是指投资与场面较大、节目形式多样、参演人员众多,社会影响广泛的文艺演出,包括联欢性晚会、纪念性晚会、庆祝性晚会、表彰性晚会、推广性晚会、展示性晚会、汇报性晚会、比赛性晚会等。作为晚会的策划、组织与指挥者,导演在大型综艺晚会执行中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

一、大型综艺晚会导演的作用与职责

大型综艺晚会导演所从事的工作,是动用诸多视听表现手段,把那些思想深邃的、构思精美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新鲜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节目,经过设计、加工、创造性地转化为舞台表现艺术,供观众欣赏、娱乐和审美。

导演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制定演出方案并指挥实施方案。应对晚会的主题定位、整体风格、主要内容、舞美包装总体构思,进行具体的艺术创意和风格的把握,并在具体实施中体现出来。要达到这些要求,导演必须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否则难以胜任。它要求一个文艺晚会导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施执行能力。

从晚会的策划、撰写、筹备,到现场执行整个链条环节中,我们认为,晚会的现场执行是所有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现和最关键环节,而现场把控力的强弱则是衡量一个综艺晚会导演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笔者根据多年大型综艺晚会现场执行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导演把控现场的五点要素

二、把控主题与艺术节奏――综艺晚会导演把控现场第一要点

无论何种形式的综合文艺演出,导演都是艺术创作的“最高统帅”,是文艺作品创作的核心,应该具备人格、智能、组织、身心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艺术感受能力、艺术判断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而作为导演把控现场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如何把握晚会主题与整体的艺术节奏。

首先,导演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晚会主旨,提炼晚会主题,确定晚会风格,策划晚会整体样式。从晚会定位中体现主办者的目的和意图。一般晚会的筹备工作由一个以导演为核心的策划工作组组成,前期工作主要是创意策划后形成的演出方案,其重点内容包括:主办单位、举办时间、演出地点、活动主题、整体风格、活动内容、主要节目、主持人选择、舞美设计要求、灯光音响配置要求、摄录要求、安全保卫、交通疏导、电力供应、观众组织等。

有关晚会内容的具体设计则包含板块设计、细节设计、节目设计、舞美设计等专业性内容,导演需要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围绕晚会的主题和风格进行规划,把控细节避免策划创意脱离主题,并影响晚会的整体效果。

其次,导演可以通过内在逻辑及结构设计来把控整体晚会的艺术节奏,它分为内在逻辑联系和外在结构联系两大组成部分。

内在逻辑联系即晚会的思想主线,大型综艺晚会或系列晚会可以按照主题要求,将节目内容、演出成员、历史沿革等特点设定若干板块,就像若干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丰富晚会的主题,使节目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将观众带入一个欣赏思路,随着时间推进体会出晚会的主题思想。如果将不相干的节目无意义堆砌,不仅为文案和现场工作造成困扰,呈现出来的效果必然是毫无逻辑,使观众看不清晚会的目的和宗旨,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导演在选择节目时,并非多多益善,需要统筹考虑节目的思想性、艺术质量、风格等因素,将欢乐、喜庆、高雅、通俗、动感、抒情等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适当的位置,从而给观众愉悦的享受。

而外在结构设计一般是指晚会相对独立的结构,具备起承转合的完整规律性,因观众欣赏晚会的习惯而有其“头、腰、尾”的重点段落,这也是我们所常说的晚会框架结构。曲艺界有“凤头,豹尾、猪肚”之说,晚会最重要的骨架就是“开场、结尾和腰”。导演需要根据晚会的宗旨和目的,做好这三点的把控,从基础角度来说,晚会现场就不会毫无新意,让观众感到过分冗长或毫无重点。

三、充分调用舞台艺术手段――综艺晚会导演把控现场第二要点

调动一切包装手段,提升并圆满完成演出也是大型综艺晚会导演的任务,这就涉及到导演艺术的概念。作为综合艺术中的代表,导演艺术综合着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成分和演员的表演以及舞台灯光,但它不是混合体,这一切因素均需严格地服从于统一的演出目的和整体的思想艺术构思。这就需要进行“舞台艺术设计”。舞台美术布景、灯光、音乐、舞台效果、服化道……导演可调用适用于舞台的一切艺术手段进行创作,在晚会现场向观众与欣赏者展现艺术成果。

因此,如何充分调动舞台艺术手段实现艺术构思,这成为大型综艺晚会导演把控现场最重要的课题。这些艺术手段的使用必须围绕晚会主题和节目题材进行,增强演出的观赏性和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场景设置,舞美装饰,声音美化,灯光渲染,视频资料,服装化妆、道具特效等,导演要根据节目的需要提出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综艺晚会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舞美布景,应用到高科技的声光电效果,如LED、彩幕、虚拟现实投影等多种手段配合灯光艺术,在视觉上将导演创作进行艺术延伸。比如,在《湖南2010跨年晚会》上,快女争议选手曾轶可一首《着了魔的狮子座》,充分利用了投影和大屏幕进行交互表演,让人耳目一新;在经典老歌环节,导演又将“邓丽君”复活到现场与快乐女声对唱演出,虚拟现实三维投影实现了时空穿越的艺术构想。而大投资大制作的《中部崛起》晚会,其舞美灯光、LED、投影、焰火等舞台效果的配合更是应用到极致,几十层楼高的立体舞台将表演空间延伸到背景和半空,美轮美奂的表演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从这点上来讲,可以说,综艺晚会导演的艺术构想力是大型综艺晚会成功的前提,而能否实现导演的艺术创作则需要导演成熟的现场控制力,激发各个部门、不同工种共同协作。

四、激发团队共同协作――综艺晚会导演把控现场第三要点

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涉及舞美、灯光、音响、演员、服装、化妆、道具、等各个工种,他们作为重要基础部门和人员,在晚会的总体艺术创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台成功的综艺晚会必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需要晚会的导演成为一个好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能够有效控制各个部门现场配合的关键点,激发团队共同协作完成晚会的执行。

导演的艺术思想和要求需要借助于节目编导、舞台美术、(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及表演等其他部门的合作才能完成。清晰思维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导演的基本功,对各部分的要求要脉络清晰,表达的意思逻辑严密,不能产生歧义。

导演在现场执行前需要各部门明晰晚会总体设计,包括:场景的设置;开场、结尾的设计;重点节目的设计;晚会整体风格的设计;主持人的选择及串联方式的设计等等。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主要成员将根据专业分工和经验的不同,对导演初步设计进行二度创作,丰富晚会的艺术构想,共同协作实现晚会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与突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以说,有了前期的策划与创意,有了团队协作与磨合,导演在现场执行时,对晚会整体的把控可以说是“成竹在胸”,但这一阶段只是“运筹帷幄”,何以“决胜千里”,则取决于执行前的联排与彩排。

五、联排彩排明晰分工――综艺晚会导演把控现场第四要点

一些准备不充分的晚会或演出,经常会出现现场混乱、流程衔接出现中止或停顿、表演失误、设备故障、无法呈现出预期效果等……这对于现场型和录制型晚会来说都是致命的错误和硬伤,将团队数月的筹备与辛苦毁于一旦,更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和感染力。

导演如何把控现场,避免出现这些失误,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在现场执行前进行多次联排与彩排,人员定点定位、明晰分工权责。

根据节目安排、晚会的设计及要求制成流程表,将灯光、音响、装置、特效(例如干冰、泡泡、烟火)视频资料、互动衔接、主持人串联等环节的要求一一标明,就像交响乐中的总谱,各技术环节根据导演的要求执行,并且通过联排、走台、彩排进行磨合,掌握节点(业内称为“节骨眼儿”)检验效果,导演在此过程中,还可进行专业上的调整及创作提升。

因联排、彩排需涉及调用大量人力与物力,因此,在考虑经费和成本的前提下,导演可采用分而置之各个击破的战术,节目表演部分多联排,主要纠正节目的创意、队形、动作、起承转合、上下场衔接等基础部分;而在彩排时,表演者与主持人主要进行走位、环节衔接及关键设计点的呈现,单个节目所涉及的大屏幕、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需要在彩排过程中进行完整的舞台呈现。一般大型综艺晚会视需求,在正式演出前做一次到两次联排,正式演出之前最后进行一次彩排,为正式演出前的最后磨合,此时,导演侧重点在于晚会呈现的最终效果。

可以说,在进行了联排彩排后,整体晚会的效果已经呈现出了百分之八十,而晚会演出的最终效果能否达到预期水准,则取决于导演在演出过程中控制把握流程、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六、灵活应变处理突发――综艺晚会导演把控现场第五要点

按照常规流程筹备的大型晚会,一般到执行前,基本上每个技术部门、参演人员及工作人员都已经熟知了自身职责,导演在现场执行时,只需按照流程把控各个节目直接的衔接处和关键点,审视演出过程中技术配合情况,下达准确的指令保证流程的连贯完整,处理临时出现的意外状况。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找文章到更多原创-()

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给了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是全区性的群众文艺创作总结表彰会,借这个机会,请允许我向大家简单介绍我镇近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采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丰富XX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努力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我们主要通过“三抓”、“三个突出”,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一、抓组织,突出政府主导

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XX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党委政府认识到经济发展需要依靠文化建设来增强内在动力,集镇功能需要依靠文化建设来进一步完善,农民生活质量需要依靠文化建设来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宣传的主动权,成立由镇直接领导、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宣传组织,同时做好“三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2005年,为进一步繁荣XX群众文化,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镇党委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分散在基层、农村、外出的文艺骨干,并将部分在民营企业打工的文艺骨干安置在XX经贸公司,并专门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顾问,分管书记和分管镇长任名誉队长、党委宣传委员任队长的XX经贸文艺宣传队。同时,先后组织了老年书法队、摄影队等业余文化团体。二是人员保障。由于文艺骨干分散在各个企业和各个单位,无法保证排练和演出的时间,镇党班班子专题进行研究,将分散在各个民营企业的文艺骨干集中安置在我镇的XX经贸公司,由公司统一进行管理,便于活动的组织协调。三是物质保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群众文艺团体的投入,近两年来,共投入万元用为各类团体购买器材、举办活动、参加演出。为文艺骨干每人订阅《XX简报》、《XX报》、《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等。正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各方面的保障,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在区“小戏、小品曲艺、故事、朗诵及音乐舞蹈”4个专场、7个项目的比赛中,我镇取得了小戏演出二等奖、音乐演出二等奖、故事比赛三等奖,并获得了全区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镇文化站也因此荣获优秀组织奖的殊荣。

二、抓队伍,突出群众主体

众所周知,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镇的文化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知识欠缺、骨干大量流失等问题。面对问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在正视现状的情况下,努力挖掘优势资源,积极组建文艺团队。我们的文艺团队都以群众为主体,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群众的情操,也通过群众的自我教育,增强了宣传教育的效果。主要是“两手抓”。一手抓组建队伍。几年来,我们根据群众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先后组建了老年书法队、摄影队、剪纸队、腰鼓队、健身队、文艺创作队、文艺宣传队等业余文化团队。一手抓专业培训。针对不同队伍的不同特点,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例如,对“甲骨文”老年书法队,坚持每周三开展活动,并组织一些专题书画交流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对摄影队,我们不仅在学校开设摄影培训班,而且通过摄影展、设立摄影艺术长廊、外出实景拍摄等活动,努力提高摄影队员的摄影技术和水平。对文艺宣传队,我们通过邀请专业演员座谈、观看专业演出、定期编排节目、师徒结对、基层巡演等方式,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努力提升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准。

三、抓活动,突出时代主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大众文化回归大众,让人民文艺扎根人民,才能保持农村文化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下去。在开展活动中,我们注重做到“四个结合”。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根据不同时段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近年来,我镇先后组织开展了“颂歌献祖国”十月歌会、“为党旗增辉、为XX添彩”诗歌朗诵、“我为世博出份力”、“2008,北京奥运你好”等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时代要求的各类活动。二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我们坚持定期组织队员参观XX集镇建设,向他们通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方针政策以及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先

后举办了“看新XX春色、绘大发展蓝图”书画艺术交流、“XX之秋”、“庆祝经济城成立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XX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三与群众需求相结合。我们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的原则,深入基层挖掘素材、结合实际创作节目、征求意见按需服务,努力使送下去的节目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可口的文化大餐。近两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军民同乐”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艺汇演、送戏入村、沙龙交流等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四与各类资源相结合。文艺巡演期间,我们把文艺演出、版面展示、各类讲座等一并送到村级文化活动室,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思想教育、文化娱乐、综合服务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群众求乐、求知、求健的需要。根据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不同规模的文艺演出以及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针对具体情况,整合学校、机关、村(居)、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通过上门走访、联系、协调等方式,努力确保文艺作品有人创作,文化活动有人参加,文艺节目有人演出。

虽然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应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一个总结会,又是一个学习交流会,我们将借今天会议的机会,学先进,找差距,努力使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上一个新台阶。

《群文创作总结表彰大会交流发言》来源于,欢迎阅读群文创作总结表彰大会交流发言。

后举办了“看新XX春色、绘大发展蓝图”书画艺术交流、“XX之秋”、“庆祝经济城成立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XX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三与群众需求相结合。我们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的原则,深入基层挖掘素材、结合实际创作节目、征求意见按需服务,努力使送下去的节目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可口的文化大餐。近两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军民同乐”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艺汇演、送戏入村、沙龙交流等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四与各类资源相结合。文艺巡演期间,我们把文艺演出、版面展示、各类讲座等一并送到村级文化活动室,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思想教育、文化娱乐、综合服务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群众求乐、求知、求健的需要。根据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不同规模的文艺演出以及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针对具体情况,整合学校、机关、村(居)、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通过上门走访、联系、协调等方式,努力确保文艺作品有人创作,文化活动有人参加,文艺节目有人演出。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5

在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各种活动精彩纷呈,各个场馆大放异彩,体现了上海世博会“欢聚、沟通、理解、合作”的理念。特别是文艺演出好戏连台,共有五大洲23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53个演出团队,表演了1407个文化演艺节目,总场次达24073场。

而在所有演出活动中,最具世界影响力、最能体现中国办博水平、显现导演水准与能力的,莫过于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开园仪式、中国国家馆日、闭幕式这四项重大庆典活动。

我从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工作,担任活动部副部长、世博文化中心管理部副部长,是上海世博会重大庆典组的主要负责人。我与管理重大庆典活动的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胡劲军副局长,担任世博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滕俊杰总导演,任开幕式焰火表演、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晚会的刘文国总导演,一起亲历了开幕式、开园仪式、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演出、闭幕式等一系列重大庆典,从创意策划、制作排演,到执行运营,全程负责,积极参与,还圆满完成了与中央电视台四个频道直播的全程对接。三年多的艰辛工作,让我有幸为成功、精彩、难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出自己的竭诚贡献。

导演,是重大庆典活动的核心人物、主体关键。导演集世界眼光、全球定位为一体,以国际文化大背景为依托,诠释庆典晚会的核心理念。导演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通过构思、创作、实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意境。导演集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一体,决定了每台庆典活动的水准和成功指数。导演集众人智慧、才能以及创造性劳动为一体,汇聚集体的思想火花,共同绽放。

本文结合自己与几位总导演共同工作的实践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试论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大庆典中的导演智慧。

一、导演集世界眼光、全球定位为一体,以国际文化大背景为依托,诠释庆典晚会的核心理念。

2010年4月30日晚上在世博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无疑是一台世界瞩目的重大庆典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

在讨论世博会开幕式创意与构思时,滕俊杰总导演提出四个关键词——当代、品质、创意、情感。分成“和谐欢歌”、“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五个部分的开幕式,首先是“当代的表述孜孜以求”,以当代视角,实现世界共襄。

世界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牵着中国小女孩一起演绎《今夜无人入睡》;邀请美国著名作曲家昆西·琼斯与华人音乐家谭盾,共同创作英文主题歌,由两位美国歌手演唱;来自大洋洲的新西兰毛利族艺术团表演精彩的原生态舞蹈《勇敢的号角》;来自非洲大陆的索韦托合唱团演唱《一种爱》;日本著名歌手谷村新司献演《星》,无不体现出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文化的有机融合。

“品质成为目标既定”,将每个节目当作艺术精品排练,不断提升各环节里的各种品质。

“创意是成功的唯一天梯”,从节目、氛围、视频、舞美、灯光、科技手段等多方面创新,给观众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享受。比如将中国乐曲《长江之歌》与世界名曲《蓝色多瑙河》有机嫁接,以钢琴与芭蕾组成《江河情缘》,艺术地展现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极具创意,广受好评。

最后是“情感的关注必须超越匆匆步履”。无论是开场700名少女的无伴奏哼鸣,还是结尾75位演员的心手相连,都是对情感的热切抒发。开幕式结尾,两位玉树地震孤儿登上舞台,讲述他们的故事,体现浓烈的人文关怀,让全世界观众都感受到大爱无疆。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后,由刘文国任中方总导演、本人协同参与的“开幕式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在卢浦大桥到南浦大桥长达3.28公里的黄浦江面上及两岸展开,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升腾的礼花、巨大的喷泉、五彩的激光、巨大的LED屏幕,演绎了一场时空交错、现实与理想辉映的“春江花月夜”。开幕式文艺演出和焰火表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世界舆论的广泛好评。

正因为总导演集世界眼光、全球定位为一体,以国际文化大背景为依托,通过对“当代、品质、创意、情感”的生动诠释,使世博会开幕式拥有极高的水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导演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通过构思、创作、实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意境。

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坚持重大庆典活动的创新,呈现与众不同的理念和意境,是庆典永葆活力的源泉。“一切源于世博会,创意则是世博会生命的体现。只有好的创意,才能创造奇迹。”2010年5月1日上午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开园仪式”,就得到生动佐证。

世博会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不容任何闪失的国家最高标准,其规模和形态又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重大庆典都要在世界面前亮相,更是主办国办博理念、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5月1日上午,在世博中心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园仪式”上,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共同启动按钮,一个以“浑天仪”为创意原型的装置缓缓升起,悬浮的金色钥匙徐徐转动,“打开”主席台上方巨幅LED屏上古色古香的大门,标志着上海世博园正式开门迎客。

短短半小时的开园仪式,不仅蕴含文明与科技的交流,也契合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昭示着从5月1日至10月31日的半年时间里,来自全球的189个国家、地区和57个国际组织,将共同呈现先进科技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盛宴。

本人刚参加完30日晚上的开幕式,马不停蹄,继续奋战。总导演李燮智与我们整个团队,曾策划了两套开园仪式方案,一套方案在室外世博轴南广场的“十米平台”上,另一套方案则在世博中心室内的 “绿厅”内。考虑到不影响开园首日十万观众兴致勃勃前来,组织方和导演团队反复斟酌,最终决定把仪式放在室内举行。

导演注重“国际理念与中国表达”。在明星演唱的《中国欢迎你》中,200多名旗手入场,舞动的旗帜交织成欢乐的海洋。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致辞中连用三声“谢谢”:谢谢你!中国;谢谢你!各参展方;谢谢你!来自各国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本届世博会成为21世纪一大里程碑。

导演注重“古代智慧与科技展现。”开园仪式的启动装置,凝聚了先进的现代科技,也寓意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开启人类通向美好未来之路。悬浮在“浑天仪”中的一把金钥匙缓缓旋转,“打开”LED屏幕上世博园区的大门。新颖的创意成为开园仪式的精彩亮点。“钥匙”是巧妙解决问题的符号,象征人类智慧的结晶;用钥匙开启世博园大门,被各国人民所理解;而“浑天仪”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装置上的三个环,象征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祈盼。

如何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既要向中外嘉宾充分展现精神内涵,又要简洁明了,这对导演的创意提出了很高要求。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开园仪式创作团队的艺术构思最终变成现实,为世博会的成功开了圆满的好头。

三、导演集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一体,决定了每台庆典活动的水准和成功指数。

世博会国家馆日,是所有参展国展示本国特色、诠释世博理念的重要平台。2010年10月1日,是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也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国庆日。云集四海、汇聚五洲的世界博览会,与普天同庆、万众喜悦的国庆佳节相逢,唯有在2010年。当晚举行的大型文艺晚会,既是中国国家馆日庆典,也是全国人民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共庆新中国61周年华诞的盛大节日。

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胡劲军副局长的直接指导下,我们世博局活动部组建了东方演艺集团和上海导演组的“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演出联合导演团队”,我代表世博会组委会,赴京与东方演艺集团签约,我全过程努力配合集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一体的刘文国总导演,协调各项事务。

在策划中,我们突出“充分呈现国家意识、中国特色、世博元素”的鲜明主题,以强烈的国家意识,凸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映56个民族团结和谐、繁荣发展,展示改革开放、具有创造力、蓬勃发展的中国形象。以浓郁的中国特色,体现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精湛的中华传统艺术,让演出成为“中华艺术的瑰宝、令人信服的经典、精心打造的名品”,达到“一流、经典、国宝”的艺术追求。以新鲜的世博元素,抒发百年世博今日梦圆的心情,体现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然而,要将策划方案变成精妙绝伦的演出,对总导演及整个团队是极大的挑战与考验,是对创新力、洞察力、审美能力、协调能力的综合检验。我们克服场地局限,舞美搭建、排练周期的限制,9月29日、30日短短2天,完成大规模的舞美搭建及近800人的节目排练。

10月1日晚,在世博中心红厅举行“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激情致辞。九个体现“一流、经典、国宝”水准的节目先后登台。“城的梦,梦的城,美丽的期待就在这里迸发激情。”特意为世博会创作的歌舞《美丽城市》,以欢快旋律拉开文艺晚会的序幕。列队变幻的海宝机器人、充满朝气的现代舞、美轮美奂的时装表演交织进行,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给人以强烈的视听享受。

经典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深情委婉,如涓涓细流沁人心扉;钢琴独奏《我的祖国》激情澎湃,似浩荡长河感人肺腑;伴随《让我们舞起来》的激扬旋律,各族同胞身着民族盛装,擂响鼓乐,踏歌起舞,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

舞蹈《敦煌情韵》彰显东方魅力,《吉祥孔雀》寓意幸福安康,京剧联唱《流光溢彩》荡气回肠,蒙古族的呼麦长调、土家族的撒叶尔嗬、彝族的海菜腔等原生态表演和谐交融,杂技《绸吊顶技》柔美惊险。最后,全场共同唱响《歌唱祖国》,祝福中国,喝彩世博,将文艺晚会推向高潮。

这台“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演出”充分展示导演集总设计师、总指挥为一体,确保这台庆典达到国家水准,获得很高的成功指数。

四、导演集众人智慧、才能以及创造性劳动于一体,汇聚集体的思想火花,共同绽放。

担任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的滕俊杰常说,就凭我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这样重大的庆典活动,我依靠的是集众人智慧、才能集创造性劳动于一体,汇聚集体的思想火花,共同绽放,才能顺利担当重任,完成任务。

导演要有独到的审美视角,善于艺术想象,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作为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协调者,善于综合演员、道具、音响、灯光、烟火等各种艺术手段,表达意志和理念;善于组织团结所有主创人员、演员、技术人员,发挥各自才能,让众人的创造性劳动结成丰硕的成果。

继4月30日圆满完成世博会开幕式后,滕俊杰再次担纲世博会闭幕式总导演。他思考着,从5月1日到10月31日,各国朋友从陌生到熟悉,彼此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绪,留恋这座城市,留恋这个园区,留恋这份工作。闭幕式晚会的主线很清楚,就应该是依依不舍的情感主线。

10月31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出席闭幕式,并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

由闭幕仪式与文艺演出两部分组成的这台庆典,突出世博特点、情感特征、快乐特色,回顾上海世博会举办184天来的中国情、世博情、世界情。

当戴着各国世博场馆造型头饰的模特进行大型景观表演《流动的世博园》,人人心怀感慨;当电视短片《快乐相聚——国际各参展方代表世博掠影》播放,个个心潮澎湃;最感人的是由各国家馆政府总代表、外国国家馆馆长代表、外国参展参演代表用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共同表演的互动情景歌舞《欢歌笑语》,不同的语言诉说共同的真情。当大型互动歌舞《星空下的告别·为明天》歌声响彻时,真情的潮水在澎湃激荡。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艺g职业院校 传承 表演类非物质文化 实证研究

湖南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省有99项部级保护项目,部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6人,省级保护项目220项,省级保护传承人231个;同时,19个地方剧种全部纳入了“非遗”保护项目。在湖南省级“非遗”项目220项中,传统音乐(32项)占总比例的12.9%,传统舞蹈(37项)占总比例的14.9%,传统戏剧(61项)占总比例的24.6%,曲艺(15项)占总比例的6%,这些共占总名录的 58.4%。湖南独立设置的艺术职业院校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衡阳市艺术学校,一直在进行着表演类“非遗”项目诸如地方戏曲、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与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特殊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因各种原因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分析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角色定位,探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引起各方关注。

一、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与角色定位

(一)基于文化自信的艺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关于乡土中国变迁与重建的观点,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乃至全国戏曲教育走向低谷,教学成本高、优质生源少、就业出口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湖南的艺术职业院校对继续传承和发扬包括戏曲在内的湖湘本土文化的信念没有动摇,凭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怕清贫,不顾寂寞,始终如一地坚持民族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濒危艺术的挽救,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具体实践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戏剧领域拥有一支享有盛誉的专家,撰写了本学科领域的第一批教科书,加强了本土戏剧教育的研究,创建了本专业的语言体系。《湖南花鼓戏声腔》已被认定为国家精品课程,戏曲表演专业入选为省级精品专业;学院还申报并建设了彭俐侬表演艺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民歌民乐资源丰富,根据湖南生源的特色,学院确立了声乐以民族唱法为主体、器乐以民族器乐为主的人才培养路子,并突出湖湘地域特色。在实践中,声乐表演专业将戏曲声腔、身段表演等吸收到演唱中来,发展民族声乐专业。音乐教师挖掘、整理民间音乐,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准的民族音乐工作者,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湖南的民族民间音乐。自2010年始,学院与桑植县合作,开展了桑植民歌进课堂活动,举办了桑植民歌传承班,这样不仅为桑植民歌培养了传承人,使桑植民歌这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并为这一本土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可能、更为广阔的空间。舞蹈表演专业在改革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以培养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人才为特色,以“取材于民间、规范于课堂、形成于实践、升华于舞台”为指导思想开展教学。《湖南代表性民族民间舞教材》则是从专业教学的高度去开发湖湘舞蹈文化中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在传承体系上,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衡阳艺校设立附属艺术学校,作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五年制专科三二分段教育形式的挂靠学校,形成了独特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2016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被省民委授予“湖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湖南的艺术职业院校对于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的执着信念和坚定态度,不仅是为了表达对办学传统的敬意和情感,更是体现了一家文化单位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在深刻洞察文化发展、教育发展基本大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文化自觉。

(二)基于审美文化的“课堂+舞台”演学结合人才培养。“审美文化”概念由席勒在1793~1795年间撰写的《美育书简》种提出,席勒认为理想的人是知情意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它们形成了三种文化状态:自然状态、道德状态、审美状态。20世纪初,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杜威(J.Dewey)阐述了这一思想,提出“完美的经验即艺术”和“艺术即经验”的见解。

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而这种技巧部分是通过个人经验,部分是通过分享他人的经验。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是以经验为中心的教学,它的教学是以活动为中心。鉴于此,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提出了 “课堂+舞台”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主要培养艺术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素质,舞台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杜威同时指出:一种正常经验不管有多么好,要想成为审美经验,就必须首先具备强烈性、完整性和清晰性。舞台表演技巧(如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的形成,更是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要日复一日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也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湖南艺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始终围绕着演艺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从广到精、由浅入深而发展,课堂教学场所模拟舞台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力求搬上校园实验剧院舞台:体现教学技能进度和难度的单一性展示;体现素质修养的多重性演出;突出艺术个性的专场演出;体现人才培养总体质量的综合性(毕业)演出。同时学院通过“专业+产业”、“培养+就业”等动态组合,实现学校到演艺团体、学生到演职员的无缝对接;教师实施项目化教学,由剧目导向任务驱动,让舞台和观众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直接获得真实舞台体验的同时,还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同时剧目驱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舞台展演直观地展示给社会。

基于审美文化的“课堂+舞台”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有:一是强调舞台实践,突出了舞台技能的打磨和演员素养的培育;二是教学需要大量具备“双师型”背景且具有丰富舞台实践经验的艺术类专业教师;三是专业艺术院校需要长期深厚的艺术积淀、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的积累以及众多艺术家的聚集,这种特有审美文化氛围不是一个学校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

(三)基于文化市场的院团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具有市场性,因而专业建设受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市场原则的影响和制约。艺术职业教育在产学研结合背景下,我省专业艺术教育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就业、师资交流、艺术实践等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人才培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共同参与,全面、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培养其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技艺人才,学院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率先提出了“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二水分流”、“两轮齐驱”的情况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柔性管理来适应“客户需求”。一是院团结合,其特点是学院与行业结合,为行业培养人才;行业成为“婆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择优录用毕业生和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院团结合”还表现为专业教学由学院和剧团共同负责,文化教学由学院负责。其二是校企(院团)合一。为了接通与文化市场的联系,艺术职业院校对内设立了艺术实践部,对外或设立了演出公司,或设立艺术团。通过演出公司或艺术团,架起一座学院通向文化市场的桥梁,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通过这一桥梁,毕业生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学院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也可以直接进入演出市场。其三是成立艺术职教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形式,完成学校与企业资源存量的优化组合,实现了艺术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南演艺职业教育集团。

二、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省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系列成果,但不可否认,其前景面临挑战,不容乐观,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砥砺前行。

(一)文化空间角度考量――在时空受到挤压中寻求突破。“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关键概念。其内涵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事物的集中体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展示的集中场所,也是举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的特定时间。

我国独立设置的艺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在原艺术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组建的,规模较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教育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没有一所是艺术高职院校。我省上世纪80年代初在长沙、衡阳、邵阳、常德设立了专门的戏曲学校4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加上受戏曲专业本身的特点所限制,以及其它文化元素的冲击,后来这些学校纷纷更名为艺术学校,而戏曲萎缩成为其学校的一个专业科;本世纪初,文化部门管理的艺术中专学校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扶持,最终走向并校之路。常德艺校(原常德戏曲学校)2003年并入常德师院音乐系,戏曲专业彻底消亡。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今天,并校之路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邵阳艺校(1976年为地区文艺训练班,1986年为邵阳戏曲学校,1995年为邵阳艺校)2012年脱离市文化局管辖,与当地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归属市教育局管理。郴州艺校2013年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为湘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我省归属文化行业管理的仅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衡阳艺校,还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学院。由于学历层次低,造成我省艺术教育招生质量难以保证。优秀的本土艺术苗子无法接受低层次的本土专业艺术教育,这样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使我省难以培养出高层次艺术人才。

艺术职业院校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受到挤压,需要寻求突破口,去改变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这样,一要争取公共财政加大对艺术职业教育的投入,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作用,为社会各方投资办学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畅通的渠道保证。二要艺术职业院校自身也要强化经营意识,积极通过空间拓展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教育资产,进行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集成化经营。三要完善人才培养格局,当前湖南要加快建设艺术本科院校,实现中专―高职―本科三个重要环节的教育。

(二)文化生态角度考量――从教育圈与生活圈中寻求互动与平衡。文化生态是把人类文化放到具体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加以研究,并着重强调文化与环境的互动。 杜威认为,如果艺术被严重地孤立于生活之外,它就失去了自己最基本的原料:人的日常经验。艺术遗产形成于民间,更需要有民g生活基础的人进行传承。艺术职业院校要从教育圈与生活圈中寻求互动与平衡,重点考察传承的现实活态特征,不画地为牢、不固守一隅,开放办学。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在班级授课时要多请民间艺人进课堂,要加强课外采风学习,要与社会劳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要通过允许学生依据实际需要推行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来达到培养的柔性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在更多日常生活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原有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这也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最初被创造和流通的区域内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和广阔的辐射力。

其次是传承的不平衡性。如衡阳湘剧、邵阳祁剧是入选首批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代表性艺术种类,到目前只有中专层次教育;而其他如常德丝弦、岳阳巴陵戏、湖南曲艺等等则几乎没有培养机构和稳定的师资,只能重新回到“师傅带徒弟”的状态。

教育管理者要顺应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合理进行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配置,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并在巩固和提高基础学科、精办长线专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表演类“非遗”特色专业。

(三)传承主体考量――从后继乏人到美育兴国。当前,农业文明主流的“非遗”表演艺术逐步走向工业文明的边缘。表现在艺术职业教育领域是生源数量的锐减。如传统戏曲方面,很多人因为看不到前途不选择学戏曲,导致艺术职业院校传统戏曲招生非常困难。文化的全球化使年轻一代人更容易接受社会的主流文化,国民教育不能提供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导致传承后继乏人。由于功利因素的诱导,湖南表演“非遗”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更大的濒临灭失的危险。如湘剧,解放初期,全省有25个湘剧班社,而现在仅存三个湘剧团(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解放初期,湘剧经常上演的剧目有300多个,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优秀的传统剧目,但现在能上演大概仅有三十来个传统剧目。

让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能够延续,关键是加强接班人的培养。我国的大中小学教育都重视德智体教育,却忽视了美育教育。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强调各级学校要重视美育。有鉴于此,各级学校要认识美育在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树立“美育兴国”的理念。学校教育在传承表演“非遗”艺术方面要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格局。一要建立正规的教育启蒙机构。建议由政府主导,与幼教单位协商,建立正规的戏曲教育启蒙机构。二要加强学校通识教育,建立生源基地。在中小学开展戏曲进课堂活动。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将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非遗”曲目,支持学校建设“非遗”表演社团和兴趣小组,与中小学和本地“非遗”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普及活动。艺术职业院校的师资要积极担任中小学特聘“非遗”专家和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三要充分发挥艺术职业院校的传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育的强项,做大做强艺术中职和高职“非遗”传承专业教育,落实大中专“非遗”表演艺术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对中等职业教育“非遗”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四是高等学校要加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坚平.艺术高职院校如何走上品牌发展之路[N] .《中国文化报》,2012-12-18

[2]刘坚平.湖湘文化的传承基地 文艺湘军的人才摇篮[N] .《中国文化报》,2011-11-8

[3]吴晓华,刘坚平.湖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现状实录[N].《中国文化报》,2014-12-10

[4]鲁雁飞.文化强省背景下湖南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策略调研[J].《艺海》, 2015(7)

[5]⒓崞剑袁绍成.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J].《艺海》, 2016(12)

[6]鲁雁飞.艺术高职院校柔性管理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5)

[7]王培喜.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问题探究――以湖北地方戏曲、曲艺等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 2010(4)

[8]钟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湖南地方戏剧文化自觉缺失[J] .《民族艺术研究》,2011(2)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12-0077-05

Research on the“Onethreeone” Training Model of Performance Majors of the Sport Institutes in China

MA Hongtao1, WU Menghan1,LI Min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P.E. Department,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Henan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the demand of sport is more diverse.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on the sport and art talent, improve the training model of the sport and art talent and enhance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authors summarize a “onethreeone”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six years practice. It has provided a new concep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formance major in sport institutes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better integration of sport and art.

Key words: sport institute; performance major; talent cultivate model

近年来,许多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专业,使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结合不仅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成为持续发展的现实。然而,在体育(表演)艺术专业建设的同时,如何将体育与艺术更好地结合,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表演)人才,以及形成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为例,将体育文化和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探讨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今后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1 体育表演艺术内涵与特征

1.1 体育表演艺术内涵阐释 体育,目前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教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意识塑造和美化自己身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增进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教育过程。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从古至今,都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审美意识集中物态化的鲜明表现,人类所创造的艺术品是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能更强烈地引发美感,是我们孜孜不倦永无止境倾心追求的审美对象。[1]

体育与艺术相互渗透。从体育作为艺术的素材来看,体育渗透艺术的各个领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从古至今出现了体育建筑艺术、体育雕塑艺术、体育绘画艺术、体育音乐艺术以及体育文学等。[2]首先,从奥运会与艺术的关系来分析体育艺术。从古代奥运会的兴起到现代奥运会的鼎盛,艺术已经成为奥运会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次,从历史的发展趋势看,体育与艺术经历了结合―分离―结合的道路。人类之初,体育和艺术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一点我们察看体育与舞蹈的起源便可以得出,那时的一种活动往往具有多种性质。社会的进步使体育和艺术曾经分离了很多年,但科学技术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大趋势,使得体育与艺术近年来联系越来越紧密。艺术和体育互相渗透,各取所需。[3]体育和艺术的娱乐功能和经济价值被充分挖掘,也加速了它们的融合。体育与艺术的这种融合必然会导致体育艺术成一体的结局――即体育艺术。

因此,体育表演艺术是融合体育与艺术的一门交叉性学科,体育学科中不断加入了大量的美学因素,而且还有大量的艺术因素融在其中。如:艺术体操中不但考虑到美学因素,还加入了音乐、美术、服装等大量的艺术因素。同时,艺术学科中融入大量的体育因素,体育作为艺术素材被艺术家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如体育建筑艺术、体育雕塑艺术、体育音乐艺术等。[4]

综上所述,体育表演艺术的概念是:体育(表演)艺术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音乐、舞蹈及艺术(表演)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组织的体育文化艺术。

投稿日期:2010-01-04

作者简介:马鸿韬,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体育表演的核心是体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活动。也就是说体育表演是运用表演的各种手段来表现体育文化艺术;手段是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肢体动作过程。肢体语言是体育表演的动作语言,是体育项目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是体现人们对体育的情感,展示体育道德风尚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生活,更好地促进体育的良性发展。[5]

1.2 体育(表演)艺术现象的特征 在体育表演艺术的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节奏性、表演性和动态性体现出节奏美、表演美和动态美的特征。

1.2.1 体育艺术现象鲜明的节奏性 体育和艺术是双向律动为融合源,音乐的节奏与肢体动作节奏完美结合的一致性,表达体育艺术者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

1.2.2 体育艺术现象精彩的表演性 表演艺术性是通过学生(演员)的表演来完成形象塑造的体育艺术,它要求学生(演员)根据总体设计,在对各项目进行各种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音乐和目的任务的溶合和创新设计转化成为直接的可听可视的形象表演艺术。

1.2.3 体育艺术现象流畅的动态性 表演艺术主要表演活泼、流动的动态美。动态美是一种流动变化的美,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固定的、静态的美通过演员的表演转化为动态美。

2 “一三一”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体育文化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体育艺术作为一种新颖的表演艺术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也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体育文化领域。各体育院校相继设立艺术类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于体育艺术类人才的需求。然而,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专业,如何更好地建设好表演专业,构建好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真正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由于体育艺术类专业发展时间过短,虽然在组织、学科、课程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但还缺乏专业建设的经验,尤其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而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完善性,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目前,体育表演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尚处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在这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6]。

据调查研究2002-2004年度,天津、广州、成都3所体育学院相继设立了舞蹈学专业,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相继增设了表演专业,其中成都体育学院表演专业为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上海体育学院设置了舞蹈编导专业。尽管依据专业目录增设了艺术类专业,但在专业的方向上各院校有不同的侧重。[7]2010年9月, 全国共15所体育院校设立了表演(体育艺术方向) 专业, 它们是以下几所院校(表1)。

2.2 “一三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专业,其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体育与艺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这两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就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市场经济观念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其中5所体育院校开设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表2。

表1 目前开设表演(体育艺术方向)专业的15所体育院校

学校名称专业所属院系专业名称招收及主修专业开设专

业时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表演(体育表演艺术方向)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舞蹈2004年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艺术系舞蹈学(艺术体育教育方向)舞蹈学、舞蹈与健身艺术2001年沈阳体育学院人文系表演(体育艺术表演)健美操、体育舞蹈2003年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舞蹈学(模特方向)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体操、模特2004年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方向体育舞蹈、健美操2004年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表演专业方向健美操、体育舞蹈、舞蹈、声乐2005年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舞蹈编导(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舞蹈2005年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健美操、体育舞蹈、舞蹈2006年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表演专业方向健美操、舞蹈、武术、舞龙舞狮2004年首都体育学院艺术系表演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舞蹈2010年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舞蹈、国标舞、健美操、艺术体操2008年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艺术表演系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瑜伽、体操2009年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表演(服装表演)健美操、体育舞蹈、中国舞、服装表演2004年湖南师大体院体育教育学院体教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健美操、艺术体操2008年江西师大体育

学院体育系表演、舞蹈专业(体育艺术表演、舞蹈教育方向)表演、舞蹈、健美操、体育舞蹈2010年表2 体育院校艺术类表演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名称专业培养目标北京体育大学表演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表演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专业表演团体、表演性组织、学校、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编导工作的一专多能型的优秀体育艺术人才。武汉体育学院表演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在体育院校、普通学校、文化(艺术)馆、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西安体育学院表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承担高等院校、普通中等学校、各级文化艺术团体、厂矿企业、城镇社区、社会各级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体育文化艺术指导工作的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南京体院学院表演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胜任各类学校、俱乐部、文艺团体、厂矿企业及基层社团等单位从事体育艺术表演教学、训练、组织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沈阳体育学院表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体育表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体育表演的组织、创编、教学和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如表2可知,大部分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都遵循高校办学规律以及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和学校的理念与定位来探讨体育与艺术的结合,确定了基本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具体可确立为:掌握(体育)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专业表演团体、表演性组织、学校、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与训练、编导工作的一专多能型的优秀体育艺术人才,以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机关、社会表演团体等对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人才的需要。

2.3 “一三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3.1 “一个专业”的解读 表演专业是根本之基,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与设置、师资培养及发展方向等密切相关。通过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等系列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3.2 “三种能力”的阐释 集表演、教学与训练、编导能力于一体的体育艺术人才。

首先是表演能力。表演是灵魂,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体育(表演)艺术的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表演基本技能融入始终,以专业必修课程为基础,以“体育表演理论与技能”、“体育表演剧目”等课程为支撑,以实践为拓展空间,将表演融入整个课程体系,达到“能演”(能领会、能表现、能发挥)。

其次是教学与训练能力。教学是核心,是必须能力,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学质量工程的试金石。训练是提升,是延伸能力,训练能力映射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授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学生成才成人有机集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学生通过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了解并掌握专项的基本理论、项目特点、基本动作和教学方法,以及掌握正确的讲解、示范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科研理论与方法,了解各专项竞赛规则、裁判法及计分方法。通过训练将理论知识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教学与训练指导能力,全面促进教学与训练指导能力的提升。实现学习到教学的转变,从而达到“能教”、“能训”(能讲解、能示范、能纠正、能评定、能指导)。

再次是编导能力。编导是升华,是综合能力,是体现创作能力的载体。编导是教师运用艺术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来描绘创作的意境,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通过一定的意境与组合练习合理地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激情,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艺术语言的运用与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编导能力。通过“编导理论与实践”课程、专项课程、实践创作等课程及不同方式完成并提高学生的编排指导能力,达到“能编”(能策划、能组织、能编排)。

2.3.3 “一种途径”的解析 体育艺术系的培养特色要强调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同时突出学生的表演、教学与训练、编导能力在体育艺术领域中的实际操作性,即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以下三所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实践环节中可以看出(表3),表演专业的发展过程中,突出的艺术实践活动方式主要有:结课展示、期末联考、竞赛、毕业论文、教学实习、艺术活动等。

通过体育艺术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多项教学实践艺术成果。学生入校第一、二年以课堂教学为主,表演实践为辅,更多地学习技能与理论知识;第三、四年以教育实习、艺术实践、表演、比赛为重点,教师通过编排节目,带队参加实践活动,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反馈在培养艺术表演人才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学生通过到各实习基地实习,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和比赛,锻炼自身专业素质,吸取更多实践经验,从而达到“能编、能组织策划、能总结”的目标。

2周2.4 课程体系的设置

2.4.1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通常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它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也呈现出多元灵活的特征。选择和编制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2.4.1.1 目的性 目的性要求选择与编制课程首先确定教育目的并具体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明确目标,围绕目标设置课程。体育院校表演专业艺术课程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集表演、教学与训练、编导能力为一体的一专多能型的优秀体育艺术人才。因此,设置的课程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体育艺术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二是培养学生具有表现体育艺术的强烈欲望和创造体育艺术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具有体育艺术教学与训练指导能力。

2.4.1.2 科学性 科学性要求编制课程正确地反映各门学科、课程内容符合科学体系要求,要重视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要解决好。一是某门类课程自身有序可循,二是各门类课程之间有序可循,三是不同形式课程之间的科学顺序与相互关照的关系问题。

2.4.1.3 发展性 发展性主要指课程选择、编制与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规律性相一致。不同课程形式所占比例可能正因为这种发展性要求而应当有所调整,例如小学生加强活动课程有优势,高中生强化学科课程有优势。

2.4.2 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课程要求”中明确了每门课“为什么上”、“上什么”、“怎样上”等问题,并准确表述了每门课程学生必须达到的培养标准。依据标准:设定该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学期时间安排等要素。表演专业生源来源,及其知识能力结构与水平,是表演专业学生本科培养的起点,基于学生知识能力现状,制定尽可能贴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要求,使每课程发挥其做大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人才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落实点,表演专业人才应该根据表演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制定课程要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学生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从表演专业对人才的基本理论、基木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和特点,制定出符合表演专业特点的课程要求,明显区别于其它专业同类课程的课程要求,使课程符合比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表演专业师资情况是制定“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在“课程要求”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校内表演专业师资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规定了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表演专业属于艺术类一级学科,其主干学科艺术学,其主干课程应包括: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剧目、文学修养。表演专业的五门主干课程授予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它是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基本依据,是反映专业特征的重要参数。是表演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显著特征,也是表演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的重要依据。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过程中应紧密围绕主干课程以保证正确的专业方向。专业必修课中必须包含教育部规定的五门主干课程,并且以这五门主要课程为根本和中心,在此基础上适度扩展课程,要设置对本学科有提纲挚领作用的课程,而不是大量无序课程的累加。学生只有学习了对本学科有提纲掣领作用的课程,才会对学科有一个轮廓清晰的认识。同时,确保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别的均衡性,避免课程过多的集中于某些类别,造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偏向与空缺。要将专业必修课课程数量控制在一定数量内,避免大量课程叠加,片面的追求大而全。要保证每门课程充足的学时数,而非短而细的课程叠加,从而确保课程质量,使学生学习效果明显。[8]

2.4.3 对“一三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分析 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体育表演艺术人才为目标,本着“一三一”的培养模式,按照3:5:1:1的课程学时分配比例构建课程体系。即文化学科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艺术活动。

本专业课程总学时为2 684学时,除去文化学科课644学时外,专业理论与训练、教学方面课程达到2 040学时,其中专业必修课达到1 600学时,专业选修课达到440学时。按此学时分配比例,文化学科课占24%,专业理论与实践、训练、教学方面必修课占52%,专业选修课占16%,这两项之和达到68%。此外,学生实践环节占10%,主要用来支撑专业化的需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学术活动、比赛、实习实践及撰写论文。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程分类为公共必修课、科类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及实践环节。

2.4.3.1 文化课(约占总学时的24%)的设置 其中文化课包括公共必修课、科类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是表演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是学生受益面最广的基础课,对提高专业基木素质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该部分中的“两课”在课程名称、学时、教材、内容等方面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在各院校培养方案中,我们也能看到,公共必修课部分通常放在所有课程的最前面,充分体现了公共必修课部分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教社政司函12003117号)中规定“两课”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并规定学分分别为3学分、6学分、2学分、3学分,同时对四门课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要求。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公共必修课所涉及的知识是他们大学期间必须要学好的课程,这关系到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时期,特别是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对社会上的很多事情的辨别能力还很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两课”内容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人的理想。军事理论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为中国人民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日的。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政治形势、国家各项政策。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对于表演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表演专业考生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所以他们在文化基础、文化素养方面表现出相对较弱,而21世纪社会的发展要求具备英语、计算机等方面能力的人才。因此,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中务必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设“两课”,并开设军事理论、形式政策、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且从开课时间、学时、教材选择、课程要求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表4 表演专业公共必修课学时比例的专家调查意见

学时比例选择人数/%15%~20%11420%~25%45725%~30%229 在对公共必修课学时比例的专家调查中,如表4所示,有57%的专家选择20%~25%;有29%的专家选择25%~30%;有14%的专家选择15%~20%。公共必修课学时过高,会导致专业必修课比例、选修课比例降低,不利于表演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公共必修课学时过低,不能保证教育部规定的“两课”、外语、计算机等重要的课程按质按量完成。

综上所述,在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一三一”人才培养模式中公共必修课学时为总学时的20%~25%为宜。表演专业公共必修课修订应该遵循教育部、学校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教育部对“两课”的要求执行;重视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与实用性。使学生的培养模式与方向向着厚基础、高素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重视“两课”、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设置。

2.4.3.2 专业必修课(约占总学时的60%)的设置 专业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修读和掌握的表演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专业必修课又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规定了五门表演专业主干课程,在针对表演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中,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但这种选择是有限制的,即只能在专业培养放案规定的课程内选择。此类课程主要用于系统地学习、训练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表演、教学、训练相结合,技能培养突出体育艺术项目训练课程,培养一专多能型艺术类优秀人才。

专业必修课学时过高,会导致选修课比例降低,不利于表演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专业必修课学时过低,不能保证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按质按量完成,不利于表演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专业必修课学时为总学时的50%~60%为宜。专业必修课中必须包含教育部规定的五门主干课程,并且以这五门主要课程为根本和中心,在此基础上适度扩展课程,要设置对本学科有提纲挚领作用的课程,而不是大量无序课程的累加,从而促进表演专业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培养。

2.4.3.3 专业选修课(约占总学时的16%)的设置 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以及学校可能支撑的教学资源进行设置,其目的是继续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了既抓住表演专业所有学生的共同点,同时又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模块课程,开设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舞蹈选修课,即表演专业既有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相同课程,又有根据各专业方向设置的专业方向特色课程,保证学生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发展。约占学时比例为32%,学时数为192学时。

综上所述,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延展性特点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体育同艺术整体融合,充分把握课程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影响力,课程设置的架构相对合理、稳定,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践行“一三一”的培养模式,全面阐释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内涵[9]。

3 “一三一”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3.1 加强师资队伍名师建设,稳步提升优质教学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整体目标是:坚持“人才强系”的战略思想。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培养、引进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科、专业和办学发展需要,大力支持、鼓励从外引进中青年专家,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人才,以此大力充实教师队伍。同时针对新教师采用“老带新”、“一带一”的方式,采取“三步”措施:一加强自身、二组内互动、三扩展延伸;通过各种研讨、走访及调查,加强培训,包括校内的研讨与全国艺术专业研讨会。切实营造学术氛围,加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进修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进行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创作出优秀的体育艺术作品。

3.2 加强对外合作,构筑体育艺术平台 加强与社会的接触与联系,保持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引导学科朝向社会需求发展;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争取做学科领头羊;重视与演出团体或舞蹈团体的交流与学习,加强对外联系提升影响力;切实加强中英文网站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国际影响力。

3.3 重视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成果 努力加强教材建设,在教学上重点抓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材建设探讨以克服课程教学资源的不足,深入教学实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讲义,完善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书本与课件结合的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会同兄弟院校共同编著体育艺术专业教材,编写时做到对课程教学参考资料及课件等进行系统整理,去除过时落后的,增添现代先进的,力求突出教材的与时俱进性。

3.4 优化专业结构方向,推进整体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瞄准就业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结构更加系统和多样化,适时适当地增加专业方向。从目前我们已有的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舞蹈四个方向拓展,争取尽早开设能更好应用和实践体育艺术的专业方向,如体育绘画、体育模特等。

3.5 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发展优质教学 在追求“精品师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前提下,实现优质教学。以教师教育教学为主的“教”的因素应做到“精品师资”,教师具有高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对学生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实施实实在在的优质教学。根据需要和可能,努力创建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借鉴国内外高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推动教学质量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3.6 适应发展需要,创新提升品牌 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尤其突出以体育为根本、艺术为特点,构建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突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奠定创新素质基础。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在其与时俱进的进程中,理顺我们的工作思路,即以求进步创新为动力,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课程建设为核心,教育工作为主旋律,以基本表演技术与身体技术为基础,竞技比赛与表演为龙头,精品体育表演为品牌,育人为根本,一流为目标,发展特色体育艺术表演作品为方向,走积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艺术表演道路。

4 结 论

1)体育(表演)艺术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音乐舞蹈及艺术(表演)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组织的体育文化艺术。体育(表演)艺术现象的特征包括节奏性、表演性和动态性三个方面。

2)表演专业实行“一个专业”、“三种能力”与“一种途径” 的“一三一”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文化学科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艺术活动的课程学时分配比例为3:5:1:1。

3)学科建设规划包括师资队伍名师建设、对外合作教材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方向、创新提升品牌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顾永之.艺术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 徐锦中.逻辑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4] 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65-1267.

[5]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生出版社,1994.

[6] 李杰凯,郭亦农,马艳红,等.新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重构[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1-5.

[7] 翟廷立,李芳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06.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8

关键词:戏曲演员;专业技能:艺术修养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人演人的创作活动,不要以为演员具有人类的一切情感内容,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活动,而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

1 专业技能训练

1.1 形体训练

对于演员来说,形体是最基本的创作材料。形体训练,即对演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形体基本功训练,对演员原有的未经训练的自然形态进行改变,使其端正、舒展、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具有演员所需要的可塑性。扎扎实实地打好身体的基本功,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把粗糙的身体变得细腻些。”戏曲演员要完成基本功训练。主要是训练腰功、腿功、身段、台步、软硬毯子功、跳转等。戏曲演员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基本功和技术训练,积累大量的程式手段,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为戏曲表演特征对演员来说,①有严格的行当区分(例如:生、旦、净、末、丑)和程式化,一般不跨行当表演;②戏曲表演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来完成的,它比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和影视、话剧等艺术形式更夸张,具有很强的象征写意性;③戏曲表演受外部音响伴奏的节拍与弦律的约束,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演员是在规定情境中,运用自己形体的多种变化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1.2 程式技巧训练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程式是生活的模仿,又是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如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活动,有水袖、甩发、翎子、帽翅、髯口、指法等程式技巧,表现一定规定情境的有:“趟马”、“走边”等;表示两军交锋的有:“小快枪”、“三十二刀”、“打群档”等。演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要。才能使体验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试想一个演员上了台一没腰功,二没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甩发缠在一起,还怎么演戏,满肚子的理论和角色体验也将化为乌有。

过去一些著名戏曲演员,虽然他们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们通过长期技术训练和舞台经验,掌握了舞台表演程式技术的规律,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感悟,因而他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顾一盼,总是那么协调,达到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他们在戏曲舞台上创造的任务格外丰满,光彩夺目。

1.3 戏曲音乐、唱腔、念白的训练

演员对戏曲音乐(文武场)、唱腔板式及转换、道白等都必须认真去学习掌握,音乐、唱腔、念白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戏曲一般讲是离不开锣鼓、离不开音乐的。锣鼓和音乐是每出戏都不可缺少的。音乐包括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有4个方面,即:①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②介绍时间;③介绍地点;④烘托气氛。总起来说,就是介绍规定情境和帮助刻画人物,传达人物内在情感的外部节奏。所以学习研究音乐、锣鼓、唱段极式等是演员的必修课。一出戏的气氛节奏是跟人物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演员只有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在节奏,全剧外部节奏才能找准。音乐是整个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是随着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而进行的。演员把人物的内部节奏、内心情感找准了,音乐才能找准确,以人物的情感、节奏来决定音乐,并运用音乐使人物的情感节奏更鲜明、更生动。演员掌握了锣鼓音乐知识,对所扮角色的情感、情境找准了,才能懂得该打什么锣鼓点,用什么唱腔,安什么过门,用什么手势、姿态、身段、舞蹈。才能准确地把握表演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知道怎么适应锣鼓、怎么适应音乐、怎么适应舞台条件、怎么调度更能表达人物的情感等,使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唱腔、念白是戏曲演员的必修课,唱念是戏曲表演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戏曲中唱念深刻体现着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变化,演唱要将情、腔、字密切结合起来,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感染观众。演员就必须学习咬字吐字、气息控制、行腔韵味、念白等,必须在技术技巧上刻苦学习,才能完成对所扮演人物完善、真是、深刻的体现,使观众听其声知其意,达到真正的艺术表演效果。

2 文化艺术修养

2.1 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戏曲表演的基础,演员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应当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演员只有对文化知识不断学习和钻研,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的内涵,并将所学知识逐渐转化为表演的艺术,渗透到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对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产生作用。在舞台上,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演员要逐步学会把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能力,这也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诸如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所学专业有关的知识作基础。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9

关键词:当代中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总体思路;指标体系;文化产业;建构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无形资产已逐渐取代有形资产、成为现代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与获得超额利润的重要资源与必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开始成为企业产业化的追求目标之一,同时也成为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演艺企业作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演出品牌打造还是演员经纪,作为无形资产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评估思路。

一、演艺企业的含义及其无形资产的界定

演艺企业是以演艺事务作为主营业务的一种企业,主要经营的就是演艺产品的创作、生产、演出、销售或者与演艺产品相关的经纪、场所提供等活动。我国的演艺企业兼具公共文化服务和商业化运作的双重属性。

演艺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为特定演艺主体所从属的非实物形态的资产,它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包括演员声名、创意产权、企业或产品品牌价值等。演艺企业具备很强的社会服务功能,对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平、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播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方面的理论缺席和实践盲目,使得我国演艺企业的资产评估~直处于不清晰不明确的状态。这也导致演艺企业的投融资等活动受到直接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演艺企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种类繁多,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又包括现代企业中已经明确认定的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本、外部关系等;而且演艺企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其本身也具有专属于自己的无形资产,如演员声名、创意产权等。

二、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标的重要类项

对于演艺企业而言,无形资产是其经营、发展中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营良好的演艺企业,其无形资产价值远大于有形资产。目前,由于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不完善、评估体系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演艺企业的真实价值评估以及与之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制约了演艺企业乃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为例,该团前身东方歌舞团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创建的国家歌舞团,由、同志亲自决策创建,此后成为新中国最富盛名的演艺团体并具广泛的国际影响力,2009年11月,该团转企改制成立国有独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相比其有限的固定资产而言,其无形资产具有更大的价值。

这些无形资产包括:

(一)“东方歌舞团”是一个代表我国音乐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演艺品牌

东方歌舞团创立后,在相当一个时期集中代表了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在新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发挥了“文化使节”的重大作用。东方歌舞团独特的艺术风范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为其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优势。东方歌舞团出品的演出节目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就是优质品牌的代名词,公众对其演员的吸引力也毋庸置疑。

(二)“东方歌舞团”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

多年来,东方歌舞团先后拥有许多国内一流的表演艺术家:如著名歌唱家王昆、李谷一、刘秉义,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王佑贵、卞留念,著名舞蹈家莫德格玛、阿依吐拉、崔美善及著名编导陈维亚,著名歌唱家成方圆、牟炫甫、郭蓉、崔京浩、张燕,著名演奏家周维,著名灯光设计师沙晓岚等。

(三)“东方歌舞团”拥有众多作品及晚会的知名演出品牌

在几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东方歌舞团投资创作了多个知名演出品牌。例如:2000年,东方歌舞团为庆祝建团40周年,联合盛世金鹰国际传媒等文化机构,投资数千万,推出大型综合性环球风情音乐歌舞晚会——《蔚蓝色的浪漫》,首轮19场演出,收入720万元,创造了单场门票销售90万元的纪录。根据文化部改革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演出总场次已达314场,同比增长318.6%;经营收入达8145.9万元,同比增长219.3%;演职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14.6%。

(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人力资源活力

目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已经形成了以东方歌舞团、中国歌舞团、东方民乐团、东方流行乐团、音乐剧团等五个艺术表演团体和舞美公司、演出公司、经纪人公司、出版影视公司等四个子公司为主体的集团化、规模化的经营体系。文化体制改革也激活了集团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改制中,原中国东方歌舞团人员事业编制已由中编办批准核销,新成立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员工陆续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接着,新的评聘制度和薪酬制度很快出台。东方演艺集团设立了领衔主演、主演、演员、实习演员4个档次的岗位,并组织专家对演员的各项专业技能进行了考评。各团以考评结果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演员的职称、工龄和其他演员的评价等因素,确定每位演员被聘用的岗位。同时,从2010年8月开始,演员的工资就分成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绩效工资只和演员练功、排练、演出的工作量,以及在演出中担任的角色有关。这些举措激发了演员活力,提高了演员收入,也为演出市场的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

上述四个方面的无形资产,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其市场营销中,这些无形资产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有鉴于此,如能对我国演艺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对包括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内的演艺企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总体思路和指标体系建构

目前,制约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评估指标界定不清,评估方法不统一,评估资料不健全,评估参数难以取得,评估市场混乱,评估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职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才缺乏,评估报告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责任不明确等。其中评估指标界定不清、评估方法不统一,是制约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技术因素,也是本文力求探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总体思路

由于演艺企业无形资产的复杂性,本文根据待评演艺企业无形资产的性质、特征,并在考虑现有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与模型可行性的基础上,将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标分为传统型无形资产、现代型无形资产1和现代型无形资产2三类,如图1所示。

其中后两者虽然同属于现代型无形资产,但所不同的是,现代型无形资产1中的各项无形资产可以找到现行方法进行评估,但现代型无形资产2中的各项无形资产却无法通过现有方法加以评估。第三类无形资产需要在计算出演艺企业总体资产价值的基础上,扣除企业有形资产(包括货币资产)的价值,即可得到演艺企业整体的无形资产价值,再减去前两类无形资产,将其分别乘以根据适当方法估算出的其中每项无形资产的权重,方可得到第三类无形资产中每一项的价值。

以上即为对于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总体思路与框架,为演艺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具体的演艺企业还要结合自身发展与实际情况,在建构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估方法与评估模型。

(二)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建构

通过理清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总体思路,不难发现演艺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对其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正如前文所述,有必要综合考虑无形资产自身状况(包括外部关系与环境)及其所属演艺企业的运营状况(包括无形资产在其中的增值状况)。

我国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其一,传统型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非专利技术等。此类无形资产属于传统型无形资产,在评估时可以采用某一种传统型评估方法,如土地使用权可以采用成本法、特许经营权与非专利技术均可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其二,现代型无形资产1。包括演员(明星)身价、人力资本、企业品牌、企业家资本。此类无形资产属于现代型无形资产,传统型评估方法无法满足评估要求,需要运用现代型评估工具。包括:

1.创造新型评估工具。例如,在评估演艺企业中的演员(明星)身价时,应用由Darlene C.Chisholm在《演艺明星的契约、风险与活力周期:电影合同得出的经验性结果》一文中提出的好莱坞电影明星的价值评估方法。

2.将传统型评估工具叠加使用。比如,在评估演艺企业人力资本时,可以综合运用成本法与收益法。

3.将传统型评估工具加以改进。比如,在评估演艺企业中企业家资本时,用到实物期权法以及由此构造的期权定价模型。

其三,现代型无形资产2。包括外部关系(如政企关系、银企关系等)、创意产权、作品版权、商业秘密、营销网络、观众满意度。此类无形资产虽然同样属于现代型无形资产,但与第二类相比,不仅其资产构成更加抽象,而且某些无形资产在现实中难以界定,如创意产权、商业机密等。所以,现有评估方法与模型无法对该类无形资产中的具体资产进行准确估算,需要创新评估方法。

(三)演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初探

本文在考虑演艺企业特殊情况的基础上,初步研究提出评估每项资产的方法:

1.对于演艺企业传统类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的评估方法

先采用成本逼近法进行测算,再利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进行再次核算以确定土地使用权的价格,最后采用平均数确定土地使用权的估计结果,对于特许经营权的评估,使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计算。对于非专利技术,如新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同样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2.对于演艺企业现代型无形资产1的评估方法

(1)演员身价的评估。可采用Darlene C.Ch-isholm在《演艺明星的契约、风险与活力周期:电影合同得出的经验性结果》(Chisholm,Darlene C,2004)一文中介绍的好莱坞电影明星的价值评估方法,演员的无形资产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定量评估,评估公式为:

P=P0+Sxr

其中,P0——演员(明星)的固定薪酬;

r——演艺作品的利润;

S——演员(明星)的利润分成比例。

(2)人力资本的评估。可采用收益与成本综合配比的方法进行估算。具体评估方法如下:

A.人力资本基础成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调配调整费(因为人力资本的不熟练或者疏忽等带来的机会损失花费)+其他费用(包括退休养老金折现值等)

B.人力资本基础价值=人力资本基础成本×(1+人力资本利润率)

人力资本利润率可通过查阅不同类人力资源行业平均利润率来进行估计,并进一步将各项加总得到总的人力资本基础价值。

C.人力资本有效周期的计算。可通过AHP方法来进行计算,综合考虑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与变化程度、所创造出来作品及其创新周期,以及人力资本的学历与知识更新程度、人力资本的训练周期与表演时间和表演强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D.人力资本调整价值=人力资本基础价值×人力资本有效周期

(3)演艺企业品牌评估。可运用国际市场上公认的比较有代表性的Interbrand方法来测算。

评估演艺企业的品牌价值,不仅能够提高演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提高演艺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高演艺企业的发展潜力。因此,对演艺企业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估,鼓励演艺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对于演艺企业以及演艺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目前国际评估市场来看,公认的最为权威的企业品牌评估方法是英国国际品牌公司创立的评估方法(简称Interbrand方法)(Porter,Michael E,1976),其计算公式是:

品牌价值E=品牌的利润贡献I×品牌强度系数G

A.品牌强度的评价

品牌强度系数的评价是由专业评估师和专家根据以下七个维度对企业品牌进行的主观判断。主要包括:市场性质、稳定性、市场地位、品牌趋势、品牌支持、行销范围和品牌保护。而在这七个方面,Interbrand方法分别规定了其最高分值,如下表所示:

B.品牌的利润贡献

品牌利润贡献I=(经营收入×经营利润率-正常投入成本×投资回报率)×(1-所得税率)

通过对演艺企业的数据搜集与提取,就可以计算出演艺企业品牌的利润贡献,再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算出演艺企业的品牌价值。

对于演艺企业现代型无形资产2中各项的评估方法。

可以综合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这部分无形资产进行整体性评估,并通过计算权重获得各项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通过运用折现现金流评估模型,预测自由现金流,适当选取折现率,评估出演艺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在整体资产价值中扣减掉演艺企业的有形资产(包括货币资产)价值,即可得到演艺企业的整体无形资产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得到的整体无形资产中,还要进一步扣除前两类无形资产的价值,然后根据层次分析法,估算出该类无形资产中各项具体无形资产的权重,进而得出其各项具体无形资产的价值。

四、结语

文艺演出活动总结篇10

1、规范化机构建设

艺术教育中心内可设中心办公室、公共艺术教研室和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三个部分。其中,中心办公室负责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艺术限定性课程和公共艺术任选性课程的教学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公共艺术教研室负责专兼职教师的评聘、考核及培训,动员组织专业教师做好课程及教材建设等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承担学生艺术类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和培训,开展艺术教育方向的研究;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管理,组织各团的业务训练;协调、指导各团的活动,完成学校布置或重大节庆日的演出活动以及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指导和培训。

2、规范化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的要求,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配强配齐艺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课程和大学生艺术团工作。同时聘请校外知名教师对大学生艺术团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二、推进公共艺术课程科学化建设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按教育部规定,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并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保持课程体系的合理结构,丰富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激励有专业知识和研究专长的老师积极参与课程创新与开发,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和专业特点,促进艺术教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建立工作机制,规范课程管理

教务处统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全校课程系统统一管理,组织学生选课,安排课务,对教师进行检查督导,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艺术教育中心,全面统筹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成立艺术教研室,具体负责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成立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结合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艺术团的业务水平,组织开展各类综合性、多样性的公共艺术实践活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支持教师发展,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积极配备公共艺术课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落实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待遇,积极支持教师培训进修,提升学历。支持教师的个人发展,如为美术教师举办个人画展、为音乐教师举办个人演唱会,展现我院艺术教师的艺术技能和魅力风采。

三、推进大学生艺术团制度化建设

大学生艺术团是开展艺术教育、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加强艺术实践,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1、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制度

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精品化建设”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艺术团制度化建设。建设有规划、活动有计划、管理有章程、工作有总结。大学生艺术团应按“一团一教师”的原则,配备专职教师,负责团员选拔、日常排练、节目编创、组织演出等工作。

2、加大艺术团特色化建设

各艺术团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强艺术团特色建设。艺术团既有传统的演出作品或节目,又能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演出新的作品或节目,保证大型活动节目质量。

3、开展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团在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特色不断推动校园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和服务社区等。如积极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文化艺术赛事(合唱比赛、舞蹈比赛和戏剧比赛等);进行的校外艺术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地演出。

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服务学校建设发展,服务同学成长成才”的工作方向,突出多元化建设,通过内建外引,注重文化传承,积极创新和深化文化育人的载体和内涵。

1、注重多重文化融合

在学校艺术教育过程,注重融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法制文化、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等。通过贴近青年、紧跟时代、引领风尚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素质、彰显个性特长,反映学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青春风采,展示学子高尚的人生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出色的艺术才华。

2、多元化文化活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