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23:25:47

地铁实训总结

地铁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高速铁道 高铁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15-01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2012年召开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会议上透露:“到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万多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部日前刚刚公布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建成1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一条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包括正在修建或准备开通运营的高铁,使中国铁路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我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在世界其他国家应用较广泛,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也相对完善,而在国内,由于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高铁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无论是高校学科设置还是人才需求总量预估都未与行业发展同步进行,形成了铁路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据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8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70%~80%。这就需要铁路高职院校紧抓高铁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高铁专业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高铁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铁专业的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的束缚,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预测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高铁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作为建设高铁专业的主要依据,进而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来指导高铁专业的建设。针对我院目前的情况,高铁专业应是面向铁路建设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掌握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铁路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高速铁路的设计、测量、施工、试验、监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针对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应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性。根据这个要求,高职高铁专业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课程设置应与高铁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突出高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课程设计方面,应深入高铁企业进行调研,看看未来5年以及更长时间内高铁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然后结合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因为高铁在我国起步晚,是以要想尽办法力争把这个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加进课程内容,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而不是过时的、淘汰的技术。这样引进、开发编写适宜的教材就成了其中的关键点,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力图使教材满足现代高铁教学的需要,能够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除此之外,实物教材、多媒体教材也应纳入教材建设体系,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重,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的时间,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实验教学的内容要尽量吸纳高铁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于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应适当减少,而对于操作性强、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应适当增加,有效利用理论、实验和实训等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总之,要使高铁人才培养符合高铁行业的需求。

三、构架高铁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

高铁技术是新生事物,教师的知识贮备一定要做好。现有的教师大部分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往往只能空谈理论,同时对高铁相关的新技术更新慢,了解少。按照高铁专业建设的需要,应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双师型”师资。一方面,要定期组织教师到高铁施工现场观摩学习、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铁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讲座和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高铁专业知识贮藏和实践能力,使教师适应高铁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并把这种能力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聘请高铁施工现场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一线带来的最直接的指导。通过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高铁专业教学团队,壮大师资力量。

四、建立高铁实训基地

现代高铁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建设实训基地就成了高铁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高铁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进入一线施工现场,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具体应用于实践,使之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在实训室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要尽量按照高铁企业的生产模式组织和实施实训活动,把企业真实所需的职业素质、质量要求和安全生产融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高铁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质量高的、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 高峰.高速铁路——在铁轨上飞驰的梦想[J].交通与运输,2011(1)

地铁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职工教育 教师 对策

抓实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各级领导的共识。整合全兰州铁路局教育培训资源,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培训而成立兰铁职工培训站(2006年3月成立,下称培训站),是兰州铁路局、路局党委做出的战略性决策。随着兰州局职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2012年7月,培训站退出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转型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转型后的师资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是培训站当前面临的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培训站从事干部职工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函授学历教育专职人员和教学管理、后勤服务人员共123人,其中专兼职教师共105人(专职教师60名,兼职教师55名)。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分别如表一~表四。

2 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资质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分析,面对当前中心工作的转移,教师队伍与当前新形势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

2.1 队伍整体老化 从年龄结构看,全站专兼职教师105人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8人,而46岁以上教师达51人,分别占专兼职培训总数的7.6%和49%,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就有13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上升趋势。这种队伍严重老化现象,势必严重影响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铁路专业师资短缺 从职称结构看,虽然中级以上职称兼职教师达74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70%,工程系列职称专兼职教师57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70%,但全日制大专学历仅有44人,这其中不全是铁路主专业毕业。从专业结构看,由于长期从事学历教育,机械、工程建设、计算机、财经、卫生、师范及其他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就有68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65%,其中师范及其他类居多。而铁路主专业的运输、机务、供电、车辆、工务、电务专业合计37人,仅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35%,除运输专业(多为后取得学历)较多外,机务、供电、车辆、工务、电务专业专兼职教师十分短缺。

2.3 缺乏知识更新 铁路运营组织的变革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给职工培训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给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铁路改革发展前沿的知识、信息、技能,才能胜任当前职工培训工作。但由于培训站近5年从事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在教学组织上按照高等、中等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专兼职教师既没有充电的时间,也没有充电的机会,对铁路高速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规章等知之甚浅,对我国铁路改革的前沿信息、发展动态知之甚少。

2.4 现场经验缺乏 培训站专兼职教师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培训站是2006年3月整合而成,师资来源于原兰州分局职工培训学校、运输学校,武威分局职工培训学校、党校,银川分局职工培训学校、党校),无现场工作经验。还有一部分从原分局教育管理机关转岗到培训岗位,现场经验十分缺乏。加上近5年从事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到现场实践机会和次数都较少,因此,教师队伍现场经验缺乏。

2.5 工作热情缺乏 105人专兼职教师中,一半属兼职,来自于培训、特培、函授、综合、劳人等科室管理岗位,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承担相关的授课任务,在悉心钻研培训工作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部分人员绝大多数没有取得企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专职教师因缺乏约束激励机制、队伍老化,致使工作动力不足,他们很少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现场调查研究,丰富课题,挖掘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培训教材,影响培训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依据兰州铁路局人才培训建设项目“到2015年末,将职工培训站建成国家或铁道部重点支持的人才培训基地”要求,根据当前工作转型的形势,务必快速行动,探索实践,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化培训理念、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掌握现代铁路技术知识和现代化培训手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1 立足现有师资,选准突破角度,推进教师队伍快速转型

3.1.1 自主选题,确定各自主攻方向 面对培训站专业学历教育中心工作向铁路专业技能培训转移的实际,引导教师紧跟培训发展形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把当前适应性强、并经过短时间内钻研能够投入使用的课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当前应围绕新版《技规》、《行规》导读、新旧《技规》、《行规》变化,电气化铁路安全,劳动安全,DMIS、TDCS、CTCS—2,企业运输员、工务防护员、安全员等课题,定责定限进行合力攻关,使其尽快成熟,为开办新的培训班提供课题支撑。

地铁实训总结篇3

为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出的“要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的总要求,大力提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与应急救援战斗力,全面打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公安消防铁军,结合总队《打造山城消防铁军工作方案》,我支队在今年一月分制订实行了《四面“流动红旗”打造消防铁军评比办法(试行)》,一、体能流动红旗,二、技能流动红旗,三、实战演练流动红旗,四、业务理论和“六熟悉”流动红旗。通过每月全员考核评比,结合奖惩措施,考核成绩与各单位年终绩效考评和评优创先挂钩,首先从思想上转变了官兵训练的思想意识,从以往的被动训练转变为想要训练。大大提高了官兵的体能素质,比如一月份考核3000米最好成绩是11分15秒,二月份考核时最好成绩提高到10分30秒。二是通过建立每月练兵考评机制,激发了官兵练兵热情,调动了官兵练兵的积极性、主动性,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练兵热潮,培养官兵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切实把执勤岗位练兵抓紧抓实抓出了成效。三是通过制订本评比办法,提高了官兵灭火救援综合素质能力。在以往的训练中,有些单位往往会出现只重体能、技能,不注重实战和理论的情况,而这种办法已经不能满足消防队员攻坚克难、打大仗、灭大火的需要,制约了提升部队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支队通过“四面流动红旗打造消防铁军”评比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现状,切实提升了官兵的单兵技体能水平、班组攻坚能力、特勤专业作用、灭火救援效能、战斗精神素养,巩固和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二、下一步措施

(一)继续开展“四面流动红旗打造消防铁军”评比活动,严格落实奖惩措施,进一步落实训练所需装备器材,加强宣传报道。

(二)进一步加强实战演练,特别是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演练,结合城市灾害事故特点,做到“高层灭火攻得上,地下除危守得住,化工排险善指挥,山岳救助重技术”,全力打造山城消防铁军品牌。

三、我对打造铁军的几点看法

(一)打造新形势下消防铁军应注重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战斗精神是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融合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 )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基层部队应着力把培育战斗精神作为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军事变革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打造铁军,其核心就是培养官兵铁的意志、铁的精神、铁的作风,培育消防战斗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树立首战用我、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磨炼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培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作风。

(二)铁军练兵对象求“全”,铁军练兵内容求“实”,做到力求实效。大胆改革训练模式,创新训练内容,将训练内容分为铁军素质训练、消防业务理论、基本功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体能训练、责任区情况“六熟悉”、战术训练、组织指挥等课题,并量化程若干个训练科目,对应每个层面的训练对象,确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和指标,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地铁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培养;铁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17―04

近年来,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铁路快速发展与人才制约的矛盾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铁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抓起。加强大学生毕业生早期培养对于提升铁路人才队伍素质,改善铁路人才队伍结构,适应铁路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对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实施持续深化培养,进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管理相关学科等教育培训,其目的是要适应铁路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岗位人才提出的较高要求,为铁路现代化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学科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重点大学,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高度,积极为铁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自2010年以来积极承担铁路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试点培训工作。学校采取研究一培训应用一总结研究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几个关键问题

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是铁路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学校结合这个培训项目,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项目如何开展与落实,如何使培训达到目标与预期效果,如何体现培训的示范作用以及如何使该培训系统化与制度化。

首先,进行目标定位研究,从优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素质特点、人才成长规律、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培训对象与学习内容匹配;其次,对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教学如何深入、典型案例选择与教学、学习兴趣如何得到激发,使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法相协调;再次,进行教学保障研究,研究教学成果如何提升与推广,教学内容如何丰富,学员与培训教师如何交流与互动,自主学习如何体现,等等。

二、培训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优秀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的基石,是铁路和谐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同铁路大部分职工相比,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活跃,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但由于从业时间不长,知识能力与现场实践的融合明显不足。主要是不同程度地缺少对铁路行业优良传统和我国铁路历史的深刻理解,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协调能力欠缺,缺少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因此,对有发展潜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校进修学习,把他们尽快培养成为具有献身铁路事业的精神和水平高、能力强、知识面广、德才兼备的青年业务骨干和干部后备人选。

1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特点

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及知识结构特征,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起点高,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带着大量的现场实际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期望在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培训没有针对性,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

2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优秀大学毕业生在现场经过三到五年的基层锻炼后,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其职业发展方向也初见端倪。此时,如果经过适当的培训与引导,其能力结构可以较快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能力型转变,素质结构也会由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因此,培训要结合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需要进行。

3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使用与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铁路职工队伍的现状,将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与业务骨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铁路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业务骨干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一般来讲,人才的成长递进过程包括知识准备期、积累磨炼期、调整融合期、优势展现期、成熟稳定期等,其轨迹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突变的过程。因此,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培训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要形成一种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匹配的机制。

4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要适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尽管培训班按专业进行了划分,但由于他们在大学所学专业不尽一致,工作岗位有差别,个性特征也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培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要根据学员的上述特点和因素,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要多下工夫,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方法研究与应用

随着培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培训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要把培训中新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学习与解决铁路现场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学习带研究,以研究促学习,把研究铁路建设、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工作难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使学习和研究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这就需要对培训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适应这种培训的方法。对于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时采取哪种教育培训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问题研讨、专题讲座、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纵观已有的教育培训方法,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与接受能力,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类别,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 讲授法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在说明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自觉学习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对学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讲授教学,学员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知识学习,了解本岗位专业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等。我们在一般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2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员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实施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探索过程等),并且特别注意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员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进行与现场紧密的专业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3 研讨法

研讨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员实际,给出相应的讨论题目,由学员根据所学理论与亲身实践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学员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社会经历带入课堂,使得教与学处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专题讲座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借助案例创设一种情景,让学员通过参与,获得一种认识或提高某方面能力,是一种“在干中学”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如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实施(提前准备背景、相关知识,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鼓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等。它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应用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训前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认真的选聘。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我们在进行与学员工作关联密切的专业知识培训中使用该方法,深受学员的欢迎。

5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积极倡导让学员学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和其他人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它总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内容,按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适培训过程。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员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有利于培养学员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四、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保障措施研究

1 积极研发泛在教育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准备在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通过建立泛在教育平台,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运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的机会。

由于现代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在职教育培训的全覆盖。该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内容预告。包括培训专家、研讨主题、教学重点等信息,方便学员进行预习。

(2)网络课堂。通过这个平台,网络课程,实现全员共同学习的目的。而学习者也可以以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人学习空间。

(3)博客论坛。论坛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实践应用以及情感交流等子模块。

(4)交流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和校园茶座两个模块。这两个学习模式下,还设有好书推荐、个人学习历程等子模块。

2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资源库,实施资源共享与传播

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设置动态前沿、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目录,包括铁路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实践研究、应用案例等。网络资源库保存有各个培训阶段中专家的教学课件、视频材料等,可以十分方便地提供给培训学员使用。

3 培训单位建立铁路信息跟踪与调研机制,开展培训需求研究

培训单位通过建立铁路发展信息的跟踪和调研机制,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了解铁路相关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最新动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装备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现状。

(1)确立信息收集的重点。信息收集工作对于培训工作而言是首要条件,而且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信息收集重点。收集的信息包括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改革、战略目标、岗位需求等。

(2)收集、整理和研究培训需求

培训班开办之前,应根据送培单位的要求和培训对象的需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状况来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授课。

4 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库

行业培训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只聘用一个学校的师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的水平,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国内外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在内的较为稳定培训师资库。多元化的师资,将给培训增添新气息,带来新理念。既开阔了新视野,又提高了培训效果。而建立专家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收集教师信息等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结构,然后才能逐步地完成。

五、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使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并起到示范作用,使之成为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在行业内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铁路行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权宜之事,它关系到铁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铁路行业内部的一项系统工程。

(1)正确定位。把培训放在铁路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大系统中来考虑,进行定位。做到高起点、远规划。对待此项培训,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2)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对培训机构要精心挑选,优中选优;对培训内容要统筹考虑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培训经费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近期与长远结合,培训与使用结合。要考虑当前培训与长远的学习计划相结合,当前的培训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主管部门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服务,学员要明确培训目标。

2 建立和谐的培训管理机制

(1)实行优秀大学毕业生培训的零距离管理,即信息反馈灵敏、工作运转灵活、调控及时有力、制度严谨规范,充分体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参培学员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形成良好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即对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环节,要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管理局面。

(3)坚持与完善学员、培训基地、培训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培训质量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培训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与选拔任用机制

考核的对象是培训机构和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考核通过评估来进行。包括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以及学员通过培训后所取得成效的评估。评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前),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适进行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学员离开培训机构前),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单位后),评价学员在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内容。

要把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与使用选拔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先培训后选拔,不培训缓提拔的制度。要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要让学员充分看到培训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扩大培训影响,产生马太效应。

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既要构建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在较短培训时间段内,如何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又要完成培训目标,所以在项目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持续培养培训学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学习基础差异大,使得教学难度加大;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系统性不足;三是如何实现从培训到培养的转变、由素质高向能力强的转变,这里存在很大的难度。

2 应对措施

(1)成立覆盖本项目所涉及各专业的培训专家团队,使培训力量得到保障。考虑到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部分教学内容可考虑分小组进行差异化教学。

(2)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今后在泛在教育平善后,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平台实施大学生持续教育培养。‘

(3)加强与铁路行业培训主管部门和铁路企业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强化学员的学习能动性和成才意识培养。

七、结束语

2010年,受铁道部人事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共举办了13期铁道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班,培训学员800多人。总结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全过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不足。为不断完善该培训项目,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泛在教育平台;不断开发符合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培训课程和教材、课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有铁路特色的培训体系,并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节奏,及时总结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以满足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要为己任,为我国铁路的和谐发展和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重天,等.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管理[J].中国铁路,20ll,(3):1―5.

[2]李云红.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成人教育,2010,(1):55―5 6.

[3]于子涵,郭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9,(8):59―61.

[4]王晓棉.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49―51.

[5]刘剑锐.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5):57―58.

[6]金建兴,叶仁荪,徐晨燕.欧洲铁路人才培养使用情况及其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6,(4):加一43.

[7]宋修德.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劳动,2006,(4):57-58.

地铁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办学特色 理念 践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72-03

高职教育作为承上启下的教育层次,目前其规模已占据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如何在构建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使自身充满生命力和发展后劲,这是值得每个高职院校认真研究的课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的属性,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确立了创建特色高职学院的目标,树立了“强调服务、强抓质量、强固技能、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使学校在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充满活力。

一、“强调服务”的理念与践行

强调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定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的职责,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办学定位明确为:依托行业(铁路),校企合作,立足广西,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轨道交通发展,对接高铁建设,以行业专业群模式布局,以技术类型专业群模式开展专业建设,努力建成区域领先、特色鲜明、应用型的示范高职学院。

(二)为企业服务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的人才设计培养培训方案,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开设和建设行业期盼企业急需的对口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确定的专业方向有五大类,以铁路运输专业群、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为行业特色,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以电子信息专业群、汽车装备与机械制造专业群、土建工程专业群为优势,服务于市域经济发展。专业总数保持在30个上下,以15~20个专业实施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以3~6个铁路特色专业试办应用型本科,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三)为岗位服务的课程选择。校企合作的根本一定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就具体岗位对接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就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现场教学和授课人要求深入交换意见,逐渐形成了“以岗导学”的课程设定原则:与职业岗位(群)需求对接,推导出上岗员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推导出课程内容、开课体系和教学形式,按知识的相关性以项目的形式开发成课程模块,推导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实训自测,利于技能比武、鉴定评价的课程运行方案。

(四)为就业服务的学训体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实训体系及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为毕业生专业对口的高质量就业着想,企业要有发展远见和社会责任,主动将职业院校视为企业自身的必要部分,就订单培养、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合格就业拿出人力资源落实方案;职业院校要果敢突破传统教学框架,要在凸显学训内容、实训环境、操作过程、岗位职责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上下工夫,在实践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技能考核等方面建立行业认证、企业认同,学院执行的教学、实训和过程管理运行体系。

二、“强抓质量”的理念与践行

强抓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抓规模质量。社会需求是建设规模的根本,随着高速铁路带来的铁路建设蓬勃发展,铁路职业院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又一次春天。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生人数从6000人直至8000人,2013年新生入校则达9000人规模。随着专业教师的不断引入,教学团队水平持续提高;新校区1000亩校园,2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进入最后的建设阶段,学院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合理的规模是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学校在调整“十二五”发展规划时作了理性的分析,规模指标确定为:教学系、部、分院设置10~12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培训规模8000人次,争取3个以上的特色骨干专业升本成功,实现应用本科专业招收首届学生。

(二)抓结构质量。职业教育就业是导向,职业院校开办专业直接关系就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对专业建设要求是:形成以铁路行业为背景“1”完成“N”个铁路骨干专业的布局,我们称“1+N”铁路专业群模式;以若干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N”围绕一个相同技术类型的铁路骨干专业“1”开展的专业群建设,我们称“N+1”技术类型专业群模式。将“1+N”铁路专业群布局规模控制在铁路建设发展需要的范围,把铁道运营管理、铁道信号控制、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通信技术、铁道工程技术等铁路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专业升本。辐射带动6个左右的“N+1”技术类型专业群建设,专业总数保持在30个左右,形成一个两层行星运行专业建设模型。既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结构配置,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的匹配设置,也满足学院同研共进的技术类型专业群建设格局,从而保持了专业建设的行业、社会依从度和质量要求。

(三)抓教学质量。2008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2009年被确定为广西示范性高职学院重点培育单位;2010年被授予广西示范性高职学院称号,三年三个台阶实现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阶段性办学目标。2013年学院又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2013年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我们对照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领先、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居行业或区域领先水平的质量标准,制订方案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工程,制定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实施办法,与合作企业明确技术攻关课题联合开发,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热情,取得一批有社会服务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继续实施教学名师工程,遴选培养对象,增加专项经费,改善教改环境,引进和培养并举,以高水平名师带动和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抓师资队伍整体能力提升、全面水平提高,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控和高标准。

(二)急企所急的伺服职责。从南宁铁路局的用人需求出发,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级非铁路专业学生中转铁路专业组成半订单班19个共计900多人。与6个铁路专业学生一起近2000人的2013届毕业生,仍不能满足铁路用人的旺盛需求,南宁铁路局还从其他高校招收非铁路专业学生1200多人弥补不足,但非铁路专业的毕业生是不符合铁路企业用人规定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急企业之所急,把这件事当做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企业能力的一次考验,学院领导专题研究果断决策,决定针对性开展岗前培训,组成上岗培训班15个,教学地点分别在南宁、柳州的四个不同的教学地点。完成这一任务的难度非常大,要解决专业教师不够,教学要多地往返,实训设施、基地使用不方便等难题。学院精心安排,与相关单位、站段多方配合,协调校内外实训基地使用,课任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很好地满足了这项特殊的企业需求。2013年仅8个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为南宁铁路局完成各类在职职工培训、鉴定7600多人次,涵盖车机工电辆供各铁路岗位工种,为路局高效安全生产尽责解忧,得到了铁路企业高度评价。

(三)产学双惠的校企合作。在自控、电子、机电、物流、经济类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联系相关对口的企业,聘请企业技术领导、岗位技术骨干,共同组建了产学合作促进会。产学合作促进会以会员制形式运行,由各教学系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根据不同企业生产周期,各专业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交流研讨,吸纳企业的技改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与广西耐力工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经济实体――柳州市绿岛汽车钣喷美容中心;与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在学院建设了公司培训中心;与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工业产品生产线;与柳州达迪电子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企业由学院投入建设一个电子产品封装生产车间。企业全盘负责生产经营,学院要求教师、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完成顶岗实习、实训项目,校企双方实行分理制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还分别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关系,签订联盟协议。协议明确企业应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提供企业实用设备,共建实训基地中的专项实训室。学院为企业提供职工技术培训,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也为企业拓展业务增加用户开展社会服务。

(四)科技引领的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更突出的是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2013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科技节暨科技服务成果展的主题为“崇尚科技 实践创新”,共推介展出发明创造、技术服务成果和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作品近百件,其中已授权、受理和申请专利项目的作品40多件。精选出“高速铁路动车组模拟驾驶培训系统”、“高铁列车控制仿真实训系统”、“ 电控汽车发动机多功能教学台架”等4项发明创造成果,参展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企业的青睐,达成了多项为企业提供服务、培训的项目。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多种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各种校企合作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融入铁路建设、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之中。形成了 “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任务承担,服务企业”、“职工培训,技术输出”、“行业指导,融入企业”、“强固技能,校企对接”等特色社会服务形式。

总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在特色高校建设过程中,重点建成若干社会需求匹配度高的行业特色专业群,推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对接铁路、轨道交通、区域产业、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贴近服务广西高铁建设、北部湾经济战略和柳州重大项目,确实提升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和广西区域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能力。

地铁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地方铁路;培训;市场;效果

随着铁路的快速迅猛发展,对铁路职工技术业务素质和适新应变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铁道部下属各个铁路局对职工培训的要求和开展已经十分普及,而且成规模进行,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而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各个企业,也就是地方铁路的所有者,对职工培训,尤其是乘务员的培训还不是十分重视,对培训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我们应当抓住目前国家大力抓生产安全的契机,大力开拓地方铁路培训市场,为提高教师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收入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地方铁路的培训市场还是十分巨大的,之所以现在我们开发的不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拥有铁路专用线的企业有急切的为乘务员培训的需求,苦于没有找打合适、合格的培训机构;第二,部分企业对地方铁路乘务员的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本不参加培训;第三,部分企业对乘务员培训重视不够,不给乘务员足够的时间参加培训。针对以上调研的结果,我们认为,开拓地方铁路培训市场主要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学校与地方铁路企业的联系,派出专人负责,勤跑多问,使得机辆的培训工作能够在地区有足够的知名度。二、加深对地方铁路培训要求的认识和学习,使得企业深知培训的重要性,增加其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三、加强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培训效果,使得惬意对学校培训的认可度增加。

提高培训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找出真正的培训需求

一个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的确立,来源于培训需求的认真梳理和细致分析,培训组织者要理清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需求:一是从现状中找需求。调查职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差距,从不足中找需求;走访职工,分工种、分岗位、分文化、分年龄地汇总和分析职工个人内在的学习期望,从不同分类中找寻和归纳共性的培训需求;从专业技术部门查找总结的资料中找需求,如安全关键岗位、关键人等,安全关键岗位的卡控措施就可列为培训内容,而安全关键人就是重点培训对象。二是从变化中找需求。从新的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开发操作方法、设备保养和故障排除项目的培训;从新规章标准的实施,组织新的岗位作业技能的培训;从生产方式的改革新的作业流程、作业标准的培训;组织、岗位设置的变化,开展兼岗、一岗多能的培训。三是从发展中探求。从行业科学技术的升级、生产设备换代、作业方式的革新,本单位管理理念、方式的改变,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转移,横向兄弟单位的日常生产、组织运营和作业程序,未来岗位的新职工素质的新要求等思考需求,组织开拓思路、开阔眼界、适应发展、提升能力的培训项目,为发展打基础。

2、采取适宜的培训形式

过去黑板、讲师,粉笔的培训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职工培训的多元化要求。铁路运输现场培训应以实作技能动手操作为主要取向,培训组织者要根据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选择最适当的培训形式提高职工的动手能力。如跟班指导、演示、同行观摩、互检交流、专家点评、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作等多种形式,即抛弃所谓正规培训班式,不在乎班级人数偏少、不受课时限制、不局限在教室场地,让职工以自己喜闻乐见、切实有培训效果的探讨形式参与到培训中,激发职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培训真正对症下药。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技培训手段的应用带来机会。计算机网络培训在部分单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面积的应用尚未覆盖。随着铁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相关硬件设施设备的普及,以及远程教育网的建成使用,网络培训为职工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灵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随时随地的进入学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快速的答疑辅导反应等,使职工自主学习、按需学习和全天候学习成为可能,一些传统、通用和普及型的培训课程,可逐步实现网络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手段,同时促进了培训模式的改革。

3、选择优秀的培训师资

选择那些理论基础扎实、现场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从这些年的培训经验上看,培训学员认可那些有丰富现场经验的教师,而理论部分也必不可少。学员可能理论不是很懂,他佩服你;可实践经验他是很丰富的,如果列出具体事例任课教师回答不出来,学员就会对你的权威产生动摇,进而不喜欢听课,培训效果就不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进行培训教师的选择时不选择那些杠杆走出校门的研究生的原因,没有几年的磨练是很难在培训学员中树立起权威的。

4、注重实效的考核方法

过去的培训一般要求以试卷考试作为培训的质量记录,部分采取理论考试加实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但即使是传统的纸质理论试卷,随着现代彩色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题目也可以图表、特别是图像形式来表达,使组卷和考试更加灵活、形象和醒目。针对前期需求调查中掌握到的职工薄弱环节,通过培训后有针对性的考试考核,做到有的放矢。对应新颖实效的培训形式,传统的纸质考试也可以被更有效的实作考核方式所替代。薄弱环节的熟练、错误操作的纠正、仿真实作的完成、模拟故障的排除、互检交流的提高等等,都可作为培训效果的验证和反映,且比理论试卷上的文字和分数更有意义。

地铁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高速铁路 铁路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教师 实训 课程体系

铁路中等职业院校重组、升格为高职院校并统一划转地方政府管理,学院的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就业方向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就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也相应地由原来铁路局的单一“订单式”向多元化培养过渡。

当前随着高速铁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铁路高职院校面临重组升格后又一轮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跟上并适应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是摆在铁路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铁路高职院校与高速铁路发展的不适应

1.1 铁路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师资状况

铁路中职院校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专业课程增多了,培养目标改变了,其师资力量突显出数量与质量上的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教职工的总人数偏多,但专业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低职称人员偏多,高职称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等。

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真正的“双师”教师的严重短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普通高校毕业分配、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为普通高校毕业分配而来,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的教育,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实际专业领域较为陌生,在讲解贴近现场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时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是企业引进的教师,在目前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也面临不适应的境地,高速铁路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与常速铁路有较大的差异。

1.2 铁路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铁路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而建设的,高速铁路的轨道、道岔、道床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实训设备面临基本淘汰的境地。原有实训设备的购置、建设曾经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投资,如何短期内引进巨资更新设备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1.3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的人才培养的,如何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高速铁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也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只有强化以上三大内涵建设,才能巩固铁路特有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以上三个方面中,尤以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上的不匹配最突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两个方面才有可能彻底破解。实训条件的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去实施,也才能有更好的实施效果。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

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的重要抓手,实现强化内涵建设的突破

铁路高职院校都经历过企业办学的阶段,在铁路企业的支持下都有过辉煌的业绩。由于改革的原因,脱离了原来的企业环境,但职业教育本身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创新发展原来的企业关系,而不是断绝了关系,铁路高职院校的发展才会上到一个新台阶,才能真正把握高速铁路发展的脉搏。

2.1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抓手,实现货真价实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突破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学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保证专业建设紧跟高速铁路的发展。

(1)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的高速铁路专业实践建设真正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

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引入学校,这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从关联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速铁路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让学生学到真实有效的高速铁路实践技能,培养有效职业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师,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即使是取得本专业对应的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如工程师等)的教师,如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实际专业实践工作,学校应该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给他们创造专业实践的机会进行培养,途径有以下三种:

一是参与校内的校企共建高速铁路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学校要创造机会或出台政策,让专业教师主持或协助校内校企共建的高速铁路实践教学设施项目的建设,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监控,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挂职工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充分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是参与校企合作高速铁路相关技术课题攻关。学院每年与关联企业签订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课题,教师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的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但要实施以上三点,前提是学院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要解决当前教师紧缺的状况,我认为应加大本科毕业新分配教师的招聘工作力度,确保教师总体数量上满足要求,以便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挂职、培训、科研开发等;同时应加强新分配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1+2”的培养模式,即分配报到手续办完后,按照学院与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校企合作协议,送到企业见习1年,经考核合格进编,然后继续在企业实岗训练1到2年,期间每年不定期回学院听课不少于4次,结合现场讲课不少于4次。通过这样的流程基本解决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及实践能力的问题。

(2)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高速铁路专业建设。

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建设项目,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决定了一个专业乃至学科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赋于专业带头人新的内涵,要强调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教学或教学管理能力。

目前很多铁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管理相对薄弱,有些仅能满足于教学,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则较为疏忽,或者不具备相关的能力。要加强引进熟悉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精通企业管理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培养“复合管理型”专业带头人,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以专业带头人推动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管理专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使专业瞄准职业岗位技能及专业科研技术快速发展。

专业带头人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主动掌握当前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谋划本专业的教师结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建设的合理构建,真正走在专业技术发展的前列,才能无愧于“专业带头人”的称号。

(3)以铁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为途径加强高速铁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

铁路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直接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深化了教师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在培训的同时实现一定的技术创新;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特别是与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依托校企合作创新,极大的激发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注重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推动了学院的内涵发展。

2.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条件建设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职业教育中实情实景的实训条件的突破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实训条件,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实训养实训”, 校企双方可采用“场地互换,资源互用”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将产教结合、校企互动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为高速铁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条件。

(1)“请进来”就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可把工厂、车间、流水线建在学校,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得到训练,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到校方开办产业,承担实践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任务。

(2)“走出去”就是学校利用企业场地在企业开办分校、培训中心、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实施顶岗实习,承担教学、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组织协调工作。企业不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还要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

(3)“以实训养实训” 就是不管是“请进来” 还是“走出去”,都要尽力创建实训经济实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很多实训基地或中心等已经具备了或基本具备了一级经济实体的配置,只要稍加理顺就可以转入经济实体的运作,至于管理,则可以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当中的“理顺”,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一切都显得容易解决。

2.3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铁路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在铁路高职院校的突破

要培养出符合高速铁路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充分体现高速铁路的特点。但由于所涉及的课程科目较多,具体到各个院校、专业和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1)设立独立的新课程。专门设立《高速铁路技术》课程,该课程包含专业涉及的所有专业工程,要求专业授课教师有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工程经验。

(2)在已有课程中设立独立的章节。将高速铁路技术有关内容按专业工程分解独立成章,分到各门专业课程中。如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到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工程课程,在每门课程中加入高速铁路相关内容,独立成章,这样对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较小,只需掌握一个专业工程的内容就可以了。

(3)在已有课程中零星穿插讲述。将高速有关内容铁路技术有关内容按专业工程分解出来,在每项专业工程项目中穿插讲述,这样要求专业授课教师在授课中随时根据专业工程特点附带加上高速铁路的相关内容,要求教师对高速铁路技术较为熟悉。

总之,教育部教高[2006]14、16号两个纲领性文件,旨在强调高职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以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铁路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方面建设的重要抓手,并带动高速铁路实训条件、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三个内涵建设齐头并进,实现铁路高职院校在高速铁路技术培养方面的大跨越。

地铁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全面推进,标志着我国的高速铁路已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由于我国高速铁路从建设、运营以及到管理,采用了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管理理念,要确保列车运行绝对安全,这就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高速度、高标准、高技术含量工作需要,全面掌握高速列车运营维护技术的技能人才队伍。因此,我们在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训练方面,应注重针对高速铁路与既有普速铁路条件下职工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需求的差异,创新培训模式,采取多种培训模式的优化与组合,不断提高高速铁路技能人才的培训实效,切实为现场源源不断地输送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一、技能人才的培训原则

1.内容实用、贴近现场的原则

培训内容不但要注重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岗位作业标准、操作技巧、故障判断与排除等,还要兼顾相关岗位和邻近专业(工种)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训内容应随着铁路现场的技术、设备、规章等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既要体现实际、实用、实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2.突出技能、全面提高的原则

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训,应注重提高职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运用专业技术熟练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1)具备“四个能力”,即标准化作业能力、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设备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和运用四新技术进行再创新能力;(2)具备“一岗多能”的综合技能,即在精通本岗位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本专业(工种)或邻近专业(工种)相关岗位的一般操作技能,一是提高运用交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满足高速铁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并重的原则

高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速度非常之快,所以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要远远大于普速铁路。为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不仅要靠过硬的设备和技术,还需要职工高度的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保障。所以,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使职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安全和标准至上的理念、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秀品质。同时,作业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稳定能力,工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各种突发险情和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准确,方法得当,措施有效,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

二、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

(一)专业理论培训

1.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发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组织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或知识密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作业人员到院校,接受系统的、高层次的专业理论培训。院校根据作业人员的岗位特点、专业要求等设置培训课程,根据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编写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由院校教师担任,采用先进的培训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构建作业人员科学有效的知识结构。

2.厂企合作培训模式

利用设备厂家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将使用和维护新设备的岗位作业人员送到生产厂家进行委托培训,或请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培训指导。采用“岗位导向、学练一体”的培训模式,作业人员在掌握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设备的正常使用情况,牢记理论上的常见故障、判断方法以及处理技巧等。并可以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会教不会的方式带动其他没有参加培训的职工的学习,使职工的技术水平实现同步提高。

3.企业内部自主培训模式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维护涉及的专业较多,同一专业包含的工种较多,不同工种或同一工种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站段、车间、班组三级教育网的功能,以及培训基地的培训职能。站段抓关键人员和关键点的培训,车间抓具体岗位作业标准的培训,班组要结合作业要求逐人逐项抓好标准的落实,可以由班组技术骨干进行岗位作业示范,也可以结合作业进行相互帮教。这种内部培训应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建立不同阶段的能力模块,实施阶段性能力培训,形成“分段培训、能力递进”的自主培训模式,促进技能人才的素质不断攀升。

(二)专业技能培训

由于不同的岗位或工种,作业人员的作业特点、作业标准、作业环境、作业中有可能遇到的突况不同,所以,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应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选择适合以及能够满足本专业或本岗位培训需求的技能培训模式。

1.模拟与上线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对于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等这些高速铁路运营人员的最重要岗位,技能培训是重中之重。如果受现场设备使用和正常行车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对于设备各种故障的设置和排除、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故障处理、突发状况下的心理素质训练等技能培训,不能在现场完成的,可以使用模拟仿真训练装置(室外)、仿真操作室(室内)或计算机模拟操作等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这些关键岗位人员到机务段、动车客车段、动车检修基地等现场上线操作,确保他们素质达标,安全行车。

2.提前介入与现场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安排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的设备使用与维护人员提前介入,参与施工和检查,摸清线路和设备的具体情况。提前介入期间,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阶段,尽早熟悉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操作要领,掌握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的检查、判明与故障排除等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对线路的检查,对不符合规章要求的方面,向施工单位提出并要求整改,在现场可以很方便地学到施工单位对病害的原因分析和整治措施,为线路开通运营后作业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创造了条件。

3.联调联试与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高速铁路开通前联调联试和试运行时机,组织各专业、各工种相关作业人员参加综合模拟演练,提高各工种协调配合及实战能力。在这一阶段,作业人员可以对设备的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处理程序、实际操作要领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故障处理方法、经验等进行总结,提炼成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的对策措施,编制成案例或课件,便于单位及时组织补强培训。

4.技能演练和技术比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为全面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开展全员参与的技能演练和技术比武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技能演练和技术比武活动可以采取由点到面、由小范围逐步扩展到全路范围进行高层次的技能大赛。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交流经验,增强作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强化作业人员的专项技能。通过大力度的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练促学,使高速铁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另外,技术比武一方面要侧重高速铁路主要工种和关键岗位,另一方面比武项目应特别重视提高高速铁路各岗位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注重高速铁路各站段联合处理突发故障救援能力的训练,培养通晓运输一线主要岗位工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及指挥者,提高作业人员在不同环境下的救援能力,促进优秀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

5.分散培训与远程网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由于作业现场点多线长的特点,每次组织集中培训相当困难,因此,为了适应人员分散的特点,可以运用远程网络开展技能训练。根据新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研制网络设备故障演练平台,作业人员在工区通过局域网登陆到站段网站上就可以进行实地的故障处理模拟演练,极大地方便作业人员的学技练功,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现场作业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作业人员对设备标准、检修工艺和现场作业安全关键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岗位标准化作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设备的维护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6.一专多能和一岗多能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打破专业,开展综合技能训练。高速铁路对基础设施维护人员的管理将逐步打破专业的局限,要求基础设施综合维护人员在精通本专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形成一支专业技术精湛、综合技能较高、运转高效的基础设施维护队伍,使专业之间、岗位之间的合作更加协调顺畅,促进高速铁路管理实现最佳的优化与组合。

总之,高速铁路技能人才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采用多种培训模式的最佳组合,更好地促进作业人员专业技术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断反复中得以成长,使作业人员在现有的岗位上表现得更加出色,可以胜任更多的工作、承担更大的责任、满足高速铁路现场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平生,王建立.关于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C].河北省铁道学会论文集.2012.

地铁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 铁路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22-02

0 引言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在铁路施工企业中目前使用的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有:起重机械、电工、电焊、厂内机动车、高处作业人员等。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由于特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总量的比例约为80%。因此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对保障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1 目前特种作业人员的法规现状及实际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很重视,制定了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政策,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质检总局制定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等一系列的法规,法规制定的很多,也切实加强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但对铁路施工企业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政府职能部门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质检总局、住房和建设部都制定了各自的特种作业人员的法规,也明确了各自的特种作业人员目录,人员条件及培训考核的要求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方面存在职能上交叉、责任权限不清,对其他部门办理的证件不予承认的情况,造成企业实际中存在一个工种办理多个证件的情况,造成重复培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1.2 培训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各部门授权许可的培训机构数量不少,但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大多了解一些作业的基本知识,对涉及铁路施工企业的一些专用设备缺乏必要的了解,如对铁路施工企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架桥机等专用起重机械的作业过程、工序不清楚,导致培训质量差,企业有怨言,政府权威性受影响。

1.3 考核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质检总局还是住房和建设部,在其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办法中,都明确了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并且实际操作考核应当比理论考核更为重要,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重理论考核,轻实际操作考核,甚至不进行或委托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的现象,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缺乏监管。

1.4 证件复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各有关部门均未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证件的异地复审,各培训、考核机构,仅仅负责本地市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对其他地市办理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件一般不予复审。而铁路施工企业大多是流动性单位,在施工所在地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后,往往复审证件时,铁路施工企业往往已经转移到其他地区,或特种作业人员由国铁施工项目调转至市政施工项目,已经办理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往往不能复审,只能重新进行培训、取证。这种情况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1.5 铁路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多铁路施工企业对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必要性、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仍然有部分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存在抵触情绪,导致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持上岗;部分铁路施工企业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工作,认为取到证后就一劳永逸了,没有定期复审,存在证件过期现象。

2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2.1 明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权限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进行沟通,统一特种作业人员的政策、法规,明确各自的管辖范围,改变政府职能部门职权交叉的状况,从而避免铁路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重复培训、考核工作,减轻企业的负担。

2.2 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

政府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把好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关,明确、细化培训的内容,规范培训行为,实现培训质量上的提高。此外,对铁路施工企业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特种作业,可采取聘用企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作为讲师进行培训,或授予部分符合条件的大型铁路施工企业培训资质,委托他们自行培训并加强监管力度。

2.3 规范考核机构的考核行为

特种作业人员考核机构要严格按照考核大纲的要求,对培训过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应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只懂理论、不懂实际操作的人员取证,才能真正的把好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关。

2.4 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异地复审的规定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异地复审或跨部门之间的复审要求,即不同政府部门和同一部门不同地区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件的复审问题,尽可能的对要求相同的特种作业人员准予跨部门或异地复审,尽量减少政府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铁路施工企业的负担。

2.5 铁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列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台帐和技术档案,并积极组织和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考核,及时办理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和复审工作,实现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有效证件上岗。

地铁实训总结篇10

地铁与我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有了地铁让我们的出行速度变得更快,那么地铁员工试用期转正怎么做工作总结呢?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一】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x,于20x年09月04日成为x轨道交通的试用员工,目前担任信号楼值班员一职,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在这3个月中,让我感受了学习、开放、和谐以及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和坚韧、善为、创新、求精的企业文化,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我本人性格开朗工作认真,善于与他人沟通,注重团队的合作协调,责任感强。我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今后,我会更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新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公司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现任工作与以前工作性质多少有些不同,公司安排我去x地铁学习,为期一个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明白了该怎么开展工作、干好工作以及本岗位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希望早日得到公司的认可,以便更积极地深入开展工作,同时,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总之,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x轨道交通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质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二】

我于x年x月x日加入x公司。入职以来,我积极努力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在试用期即将结束之时,我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如下。 入职初期公司对我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地铁行车安全、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等注意事项。在部门培训中,学习了铁路的基本知识、线路设备、线路的养护与维修、安全生产,小型机具的使用等。培训结束后,加入沈阳地铁一号线轨道维修工班开始工作,与同事们一起走线路、测水平、量轨距、调整轨向,更换受损钢轨等,在工班长与同事们的帮助下,不断积累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在x工作的这三个月时间内,我收获了很多。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逐渐转变成一名职工,我认识到把知识从书本上转移到实际工作中并不容易,理论是灰色的,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才能继续丰富和发展理论,“三人行,必有我师”单位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是我学习的源泉;不论大事小事,每多做一件事必然会多学到一些知识,必然会积累经验。心态上的转变也十分重要,我们肩负着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责任,而不再只是为了自己的得失,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尽职尽责,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懈。作为x的新员工,我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专业知识还有待于提高,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积极,响应公司领导的决策,注意多向老师们请教工作技巧,自己也要多看、多学、多问,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动脑筋,开阔思路,认真做好岗位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铁人。

以上是我对三个月来工作的总结,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努力奋斗,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做的更好。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三】

为期45天的实习已经接近尾声了,我对南京地铁通信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包括传输子系统、无线子系统、专用电话子系统、公务电话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广播子系统、时钟子系统、电源子系统。

在来南京之前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地铁,在实习前老师的课上,听到老师对现在交通发展趋势分析觉得很有用。尤其突出地介绍了快速公交和地铁,使我比较系统地第一次初步了解到地铁的基本构成,这也为几天后的地铁站实习之行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我觉得实习前的理论准备是很重要的,带着目的去实习去听去看就会有针对性,就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实习的前一晚我都查了很多资料,看着资料然后听老师讲解,不仅把资料上的知识很好的吸收了而且还能引发很多新的思考。

南京地铁站45天的实习,在工程师介绍下,我终于发现为什么地铁将成为未来大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地铁载客量大,安全,便宜,快速,舒适,这些优点无疑使它成为现在都市快节奏下人们的最好选择,然而这些优点背后却是无数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在检修库工程师介绍说,每一辆地铁盛业都会停在这里经受检查,日检是每天必备而且每一辆车至少两个小时。工作人员要在生更半夜忍着疲倦来这里一丝不苟地检查,非常辛苦。在资料上查到地铁一号线项目是1984年启动的,1999年次正式立项,2000年12月才正式动工,05年建成通车,这是一段漫长的奋斗史,从资金到技术,每一项都凝结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百分百的努力。在通号楼,看到了很多电子设备,线路多得看都看不过来,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好好掌握技术才能顺利地操控这些设备才能保证地铁安全地运行。

在参观设备的时候,很郁闷的一件事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用英语备注的,因为这些都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大型设备。西门子似乎垄断了这些高端设备,不过工程师说这些设备比国产的稳定很多,技术先进很多,为了地铁更安全地运行还是需要购买进口设备的,置于国内设备也希望尽快发展起来,可以让我们摆脱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在型号设备房看都中铁院制造的一台设备,工程师说相同的交换器要比西门子足足大三倍左右,看来国产科技还需努力的,只有有技术,大家还是都愿意支持国产的。

参观二桥,二桥的主跨有628米,在桥上还看不到尽头,二桥上的车流量很大,这无疑减轻了长江两岸联通的交通压力。在二桥公园参观,多少有点失望,里面设施维护不是很好,使得去的人很少。参观了桥梁博物馆,这里几乎汇集了世界有名大桥,图片模型都很不错,对桥梁知识的宣传是很有用的,但是公园人比较少,多少有点资源浪费了。

在沪宁高速的收费站,看到很多车祸后的惨烈的照片,边上还有一辆被撞烂的面包车,在现在大家追求快速的时候安全还是一个值得注重的话题。限速,距离测量等都是高速上必需的,而且开车还需要很好的开车道德,不要故意挡道,不攀比速度。在无车日和安全意识调查实习中安全意识更是让人担忧,当交通法规定了相关机动车和汽车的时候,电动车却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他们无视交通规则,可以随意骑行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上,不仅闯红灯还经常逆行,对道路交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7号门外发现没有隔离带的道路,自行车和电动车经常抢占机动车道并且在机动车道公然闯红灯,非机动车也需要相关法律来制约,为了行人也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前坐地铁的时候发现一号线16个站点都是南京人口比较集中的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在小行站边上,我们也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小区楼盘,工程师说在地铁站边上的楼房房价是很高的。鉴于地铁高速、准时、安全、实惠的优点,市民都想把房子埋在地铁站附近,也以至于周边法家上涨。政府和地铁公司完全可以很好的利用地铁对人们的影响力来规划城市发展。南京现在市区的道路交通已经无力再承载如此大的车流人流量,城市可以向周边扩展来分担一些交通压力而且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我们从一号线的提出到建成运营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一条地铁线路的完工是需要很多的时间。如果政府想在哪个地方发展可以先提出在市区与那个地方建立地铁,那条地铁线的附近可以招商引资。在地铁建设时期周边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也同时动工,在地铁如此方便的交通方式吸引下一定有很多市民会选择在此定居,于是转移市区压力,城市向外拓展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地铁是一项很好地连接城乡,带动经济发展,减轻交通压力的有效措施。

城市的拥挤已经在告诉人们仅仅路面交通已经承载不了如此大的人流车流量了,交通需要向多空间发展,不仅是路面,还有地下和路面上空。虽然立交桥和地铁已经是和平常的事,但是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在资金和技术允许范围内最大地利用好空间而不只是向外拓宽,要向上向下拓宽。可以把现在的交通工具按照速度和数量分类,给与他们合适的交通空间。比如步行和自行车,三轮车可以算一类,电动车摩托车算一类,小轿车所一类,公交算一类,货车算一类,把不同种类分配到不同空间不同道路,就不会有低速影响高速的烦恼了。

经过了这几天对车站各个岗位的跟岗实习,自己也很快的投入到其中,适应了各个岗位,知道了该怎样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车站的正常运作。

自己必须保持工作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个岗位,只有自己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学到各种知识,在对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以后能加入杭州地铁做准备,不断加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技能上,都要适应社会,相信只要认真做到。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地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四】

时间过得很快,到广州实习的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感觉在这里实习收获很多。让自己也体会很深。相信对以后从事地铁行业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这个星期中,一开始的两天是对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在地铁中从事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上岗后带来许多帮助。能避免一些事故以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在跟岗实习的几天中,我学习了客值,行值、站务员的工作,如票亭、厅巡、站台等一些工作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地铁车站的运作。自己在从事扶梯岗这个职务时,让我对扶梯的运作大致的进行了了解,在大部分时间中,需要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防止可能出现的任何客伤情况,而在有一些时段中,需要进行顶岗,并要与车站控制室保持联系。在对站台的跟岗实习中,让我学习到了站台岗必须做到的职务,如接车的步骤,在客流大时必须要提醒乘客正确上下车。在出现紧急时候,必须要与车控室取得联系,按照指示工作。

在时票亭这个岗位的实习中,自己了解了在工作时是禁止携带自身的现金,进行了对BOM的各种模式的操作,是为乘客提供换零的工作,为老年卡进行激活,一旦乘客有任何疑问时都可以通过票亭来解答。负责一天的票务工作,在对行车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在这个岗位中主要负责车控室坐台工作,可以通过车站的监控了解站台的一切情况。负责车控室的设备操作,AFC设备的运作状态,负责车站内部联系与外界联系的工作,总结行值是对行车的操作。在对客运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学习到了这个岗位是主管车站客运站务管理,对车票的收发,回收及保管工作,TVM半自动售票机管理,要对各类单据填写,保管,需要协助值班站长管理站务员,处理乘客事务,要监督售票员,巡视岗在岗工作情况,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协助值班站长处理紧急事务。自己在从事客值跟岗时还协助了对TVM钱箱的替换取钱,最终对一天的客值工作需要填写收是单据,总结客值工作总体是对现金,票务的管理,能直接反映出当天客流的总量。

经过了这几天对车站各个岗位的跟岗实习,自己也很快的投入到其中,适应了各个岗位,知道了该怎样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车站的正常运作。

自己必须保持工作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个岗位,只有自己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学到各种知识,在对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以后能加入杭州地铁做准备,不断加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技能上,都要适应社会,相信只要认真做到。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银行员工转正工作总结2019

我自x年7月毕业于x大学后,加入了工行中山分行,现实习期满一年,下面将我一年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我热爱工行,工作积极,认真学习总省分行下发的各种文件,认真学习行长的讲话,认真贯彻执行工行的政策、方针、决议,认真学习贯彻“三分一统”的思想,积极参与工行的发展改革。

我努力学习,认真学习《中国工商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工行员工手册》等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

我先后参加了一个星期的支行业务培训、省行组织在西湖培训中心的一个星期业务培训、反假钞培训、个人网上银行培训等,并在相关的考试和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刻苦锻炼基本技能,虚心学习,勤学好问,认真做好笔记,下班后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个人储蓄、网上银行、外汇买卖、基金、保险、银行卡、理财金、国债等方面我都已有了比较深人的学习。

我先后在小榄支行梅花洞分理处、潮南分理处、储蓄专柜实习,无论在那个网点我都虚心学习,勤劳肯干,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好评。

我遵守纪律,团结同事,尊敬领导,乐于助人,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积极参加行里的各项文娱活动。

我积极参与我行网讯“信息报道”工作,曾在我行网讯上发表相关文章,以后还将努力发表。

我积极参加行里的各项活动,在今年5月分的理财知识大赛得了“钻石奖”,参加分行“人民币结算帐户”征文比赛得了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