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3 04:38:38

体育实训总结

体育实训总结篇1

企业教培综合体系的实践研究

专业管理的理念

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打造高效一流的员工队伍,我们秉承“全员培训,人人受益,追求实效,努力创新”的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生产工作的实际,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反馈,有总结,有提升”,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实践证明,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了教育培训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专业管理的范围

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新员工在见习期间的教育培训管理,引导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成才;充分利用原有教学场地和退役设备,创建现场模拟实训室,开拓教育培训新平台;丰富技术比武内容,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巩固安全知识掌握;有效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注重加强内部交流学习,鼓励技术改革创新;努力完善闭环反馈机制,做到有总结,有考评,不断提高员工教育培训质量。

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对员工教育培训实施的具体情况,菏泽供电公司制定了新员工教育培训覆盖率、实训室建设达标率、技术比武合格率、安全知识达标率、外出培训综合利用率、PPT示范授课受益率等指标共计23项。其中,除教育培训优秀率指标目标值为90%外,其它各项指标目标值均为100%。

教培综合体系建设和实施的主要做法

组织机构

为保障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相关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了员工教育培训委员会(简称教培委员会)。教培委员会下设四个培训管理组(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组、实训室综合管理组、技能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管理组、综合教育培训管理组)和一个反馈总结组(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菏泽供电公司把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分为五个方面:新员工教育培训、实训室建设、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和信息反馈与评价。

新员工教育培训。新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新员工的教育培训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召开新员工见面会,进行入职前思想指导;集中学习《安规》等安全知识,为期二周;考试成绩90分及格,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参加指定工作;进入基层班组见习,充分利用现场生产实践机会,提升业务能力;轮岗锻炼。

(3)将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进行教育培训管理自我改进,编制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改进方案。

实训室建设。实训室建设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制定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和综合使用管理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创建现场模拟实训室,开拓教育培训新平台”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根据实训室建设方案,从退役设备中挑选出所需的可用设备,进行处理检查,确保其达到培训要求;整理储备实训室培训所需的原材料,充分利用废旧原材料,既节约资源,又有效地储备了生产培训所需的原材料;统一编排制定实训室管理使用规定,报经本部门教培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实施;统一编制教育培训计划,报经本部门教培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实施。

(3)结合实训室建设及实训室综合利用管理情况,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针对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并整理提炼出优秀经验,编制实训室综合管理改进方案。

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具体内容有:

(1)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教培委员会审批。

(2)“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精心策划,集思广益;技术比武,研究制定项目评分细则,报技能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管理组审议确定;安全知识竞赛,编制题库,制定方案,采用知识竞答方式,随机抽取参赛人员和竞答题目,提高参赛覆盖面;制订奖励考核制度,凡获得相应名次者均有相应的奖励,对不达标者,责令其认真练习,务必合格。

(3)结合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的实施情况,及时有效地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针对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改进,整理提炼优秀经验,编制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实施改进方案。

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制定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实施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组织外出培训者做外出培训学习报告,加大外出培训收益力度;指导员工借用白色写字板,拓展现场培训新思路;积极开展PPT示范授课活动,形成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加强班组间交流学习,不定期开展优秀经验交流座谈会,提高公司内部交流速度;积极鼓励班组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作和QC活动;有效利用周安全生产分析会,开展集中培训学习。

(3)结合综合教育培训管理的开展实施情况,做好相关信息反馈。

(4)编制综合教育培训管理改进方案,自我改进。

信息反馈与评价。

(1)及时收集教培管理组反馈的信息,整理、分析,做好小组总结评价。

(2)做好整体总结评价,提炼优秀经验,指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编制综合改进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阅,纳入下一阶段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

绩效考核与控制

教培委员会不定期收集各小组在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完成程度和工作方案实施进展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在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中,由教培委员会负责在流程管控中进行评估。教培委员会不定期检查各管理组和反馈组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具体开展工作进程,结合绩效考核的依据对各项目组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总体评估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效果。

存在问题

一是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涉及内容较多,在专业管理流程方面显得比较零散,这严重影响培训的质量。

二是专业管理的内容项目较多,不利于绩效考核工作中统一标准的制定,使得绩效考核的工作有些粗放。

改进策略

一是对管控流程改进。结合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教育培训的项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使管控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二是对绩效考核改进。针对该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开展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项目,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考评方法。

创建教育培训新平台

我公司对原有教学场地进行了整理和改建,利用退役设备,建立了模拟实际变电站(不含变压器)的教育培训实训室。利用该实训室,公司可以方便地对一线员工进行相关技能与实际操作的业务培训,不再受制于实际变电设备停电时间的影响,且安全性更高,实现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拓展现场培训

在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根据工作情况,有效利用开工会时机,针对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将工作范围内的一次接线图画在写字板上,在图中将所做的安全措施和注意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迹予以标明,实地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向工作班成员交代清楚。这种方式有机地将现场工作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提高了现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深了参培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效地保障了现场工作的安全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体育实训总结篇2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

体育实训总结篇3

1.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2.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结构素质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教育部2012年2月下发的《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分别对应的领域有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同时,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基本要求。

3.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应着眼于培养教师专业素质对于进行教师职前培养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笔者认为,其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着眼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如综合文科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能力的获取、教学实施及反思与发展的体验、教师专业情感与教育教学态度的养成等,为将来能够走上或适应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改进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素质的课程目标下,依据学科课程的特点,专业任课教师探索和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课程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法、自然地理学的直观教学和读图分析法、世界通史的探究式教学法、中学政史地教学论的项目实训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课程主要目标的是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的项目实训四阶段教学模式。依据初中政史地教材内容体系与特点,我们分别将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政治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论课程设计为5~6个实训项目,并将课程理论内容融入贯穿到项目实训过程当中。该模式是把项目实训过程分为项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总结提升四大阶段,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项目实训任务布置。该阶段需教师组织,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个项目需要有相关的理论做背景,均有教师素质训练的侧重点,需要任课教师做相关说明。如教学设计与模拟教学项目,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案的设计及教态的训练,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初中教材的内容结构,每一部分内容有什么特点,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才能符合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怎样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接受,并将教学设计编写为教案,教案与教态有哪些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还要展示以往学生的模拟教学视频加以说明,之后布置该项目实训任务,发放项目实训指导书。第二阶段,实训准备。该阶段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事先将学生分为6人一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套该学科初中教材、配套教学参考书及课程标准,每个学生选择好内容,依据项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和课上所学内容,利用课下时间,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做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小组长组织试讲、试评。第三阶段,实训展示。该阶段还是由项目实训小组长组织,其中一组在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学、模拟说课或见习交流,教师全程跟随,适当评价,小组成员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依据评价标准评分,教师组织自评、互评。其他小组同时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展示,同一小组成员记录、评分,小组长组织自评、互评。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第四阶段,总结提升。各小组项目实训展示结束后,全体同学集中起来,由教师组织有针对性的总结,回放学生模拟教学录像视频或微格视频,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改进、提高。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有驾驭全程的组织指导能力。首先,需要教师依据初中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并确定实训项目,每个项目要有具体的实训指导方案;第二,教师要研读初中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并经常到中学听课,研究中学相应学科的教材、教法,以便对项目实训实施指导。我们有的任课教师有中学相应学科教学经历,运用该教学模式得心应手;第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项目实训展示进行理论提升,需要精心筛选学生展示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要学生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由于该模式各实训项目将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化,将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准备、实训展示、实训总结紧密衔接,将“全班”与“小组”“、小组”与“个体”有机结合,学生全程参与体验,既有现场指导,又有总结提高,体现了目前倡导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并且,在中学政史地教学论项目实训教学模式的带动下,其他学科课程也依据课程的特点,设计1~2项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师专业技能。

2.形成实践课程体系,探索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教师专业素质本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等。2012年,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们对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实践课程课时有所增加,其中教育实习增加到480学时(14.5周),目前已形成学科课程项目实训教学、教育见习和社会调查、综合技能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贯穿的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也为四阶段,即:课程实训奠基—教育见习(包括调查)感知—综合训练强化—实习体验。对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操作过程及特点是:一是在时间安排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体现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衔接性。在大二下学期配合教育学课程,安排1~2天的教育见习,初步感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在大二结束后的假期,安排1周的社会调查,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内容是教育调查,进一步探讨中小学、教育问题;在大三上学期,配合中学政史地教学论,安排2天的教育见习,学生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及教学评价;大三下学期,首先安排4.5周的教师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将教师的基本能力综合为几个大的项目,逐一训练,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才具备实习资格。之后安排14.5周的教育实习,一般是8周的集中实习,统一组织到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实践。其余时间学生自主分散实习,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素质。二是在组织形式上,自大三上学期的教育见习始,对应中学政史地教学论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学科(历史、地理、政治任选其一),依据选择该学科的人数,再分成小组,分别配备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包括教育见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集中考核、总结交流。该模式以培养学生教师综合能力为主要任务,形成了从组织方法到组织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系主任监督,教学主任主管协调,教研室主任落实,中学政史地教学论任课教师、初中学科教师协同具体指导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设置活动课程组长(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学科组组长(由学科教学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小组推选)三级管理体系,负责活动课程的纪律、安全、活动项目的准备、练习、与指导教师沟通等工作,使各门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按计划有序、高效运行。由于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督促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各门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四是在实践课程评价上,各门实践课程均制定了课程教学评价方案,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实行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校外中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实行书面评价与学生实践表现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包括教育见习报告、教育调研报告、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实习参与活动的记录及教育实结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探索采用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教师专业技能,还关注教师专业态度、教育教学反思等的考查。

三、结语

体育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1、前言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2006年由20所试点高校首次进行招生,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需求急剧增长的趋势,有利于积极调整和优化体育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国家自2009年开始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提出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努力从根本上改变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攻读学术学位为主的局面,并力争到2015年,使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各占50%。随着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培养规模的壮大,到2010年全国已有62所高校开始招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新形势下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位类型进行培养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课程设置方面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善。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分析研究

如表1所示,我国大部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竞赛组织这四个领域。资料显示这几所高校只有沈阳体育学院有竞赛组织这个专业,其他学校尚未涉及这个领域。东北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只有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这两个专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科学健身,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健身。因此其他高校可以增加社会体育指导这个专业领域,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让那些对社会体育指导感兴趣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

表1部分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的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学校类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指导竞赛组织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鲁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在各个领域下又设置了不同的研究方向。见表2:

表2上海体育学院各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研究运动训练一般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体育理论与基本方法体育教学研究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群众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体育教育社会学研究竞技体育的社会学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心理学研究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户外与极限运动项目开发与推广特殊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应用与开发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2.2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研究

2.2.1公共课

10所大学在公共课方面的比较,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这些高校的公共课有四门,分别是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计算机,上海体育学院、宁波大学的公共课有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计算机和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五门公共课。上海体育学院有统计分析与计算机课、鲁东大学有网络应用技术课,这些课的设置比计算机这门课更具体、更容易让学生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与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不同的是浙江大学,它的公共课也是四门,但不同的是这四门课包括英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还有一门公共素质类课程的选修课。

2.2.2体育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这几所学校的体育教学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五门课程,分别有体育课程导论、体育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原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山东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大学体育教学概论和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现代学校体育专题;山东师范大学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人类运动发展与促进。浙江大学的体育教学领域设置了体育科学研究法、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体育教学论、球类教学理论与实践、田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操教学理论与实践、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2.2.3运动训练

浙江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宁波大学、鲁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有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上病的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这五门课程。与此不同,东北师范大学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还设置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这门课;山东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运动心理学进展、运动人体科学专题和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专题;浙江大学的运动训练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体育科学研究法、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运动训练学理论与实践、球类训练理论与实践、田径训练理论与实践、体操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术训练理论与实践。

2.2.4社会体育指导

浙江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这部分学校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有社会体育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大众体育管理、运动休闲项目概要这五门课程。山东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锻炼心理学、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实践、专项理论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现代学校体育专题;山东师范大学的社会体育指导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体育社会学研究和社会体育心理研究。

2.2.5竞赛组织

沈阳体育学院的竞赛组织领域核心课程有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导论、体育管理理论与实务、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体育法与伦理。曲阜师范大学的竞赛组织领域核心课程设置了运动竞赛理论。

2.3实践环节的比较研究

表3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环节比较

学校类别教育实习内容学分宁波大学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调查研究。实习时间为半年(必要时可以延长到一年)教学工作实习要求学生一般每人听课不少于2周,从事课堂教学一般不少于15周,参加教学评议不少于5次。从事1个班(一般是任课班)的班主任工作,开展班主任工作实习活动,实习班主任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0周。8浙江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包括见习与实践1个学期,见习不少于10次课(20学时),实践教学不少于4次课(8学时)。本科专业实习管理,协助带队教室做8周的本科生教育实习管理工作,完成2期实习队刊、3次以上听课记录。专业技术实训,不间断学习或训练一个学期。学术活动,参加6次以上(含6次)学术活动。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检索或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在校期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获得相关资格证书。8东北师范大学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等实践形式,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8山东体育学院教学实习或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4上海体育学院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实习,实习时间为6个月;第二阶段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实习时间6个月。实习结束后撰写实结报告。8沈阳体育学院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8鲁东大学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8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或训练实习与科研技能训练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在实习期间应参加不少于8次的有关学术活动。8浙江大学实践实习,每周2学时以上,总计时间一年,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践总结。8山东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社会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运动训练与社会体育实践等实践形式,其中校外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10周,校内专业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8由表3可以看出,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对学生的实践部分做的比较详细具体,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浙江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的实习时间为半年,其他高校的实习时间均为一年,但宁波大学根据需要可将实习时间延长到一年。宁波大学与山东师范大学的实践环节中包括了班主任工作实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还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学实践课的学分都是8学分,只有山东体育学院的是4学分,实习结束后都要求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3、结论

我国大部分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竞赛组织这四个领域。大部分高校设置的公共课都大同小异,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各专业领域根据特点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课程。这10所高校都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制订了不同的实践内容,实习的时间大多是一年。实习合格所得的学分是8分,只有山东体育学院是4分。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管理资料汇编[Z].2011年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2011,(11).

[2]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3).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关于下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Z].学位[2005]8号,2005.

[4]谭政典,周兰君.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报,2003,20(4):18-20.

[5]魏德样.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报,2011,27(4):6-8.

[6]高玉英.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72-74.

[7]曹健.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94-96.

[8]周珂等.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115-117.

体育实训总结篇5

一、主要做法

1、明确任务,加快培训制度建设

(1)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部署,结合全省重点企业和省出资企业的现状、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经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鄂组发[2005]8号)。

确定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培养一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推进湖北省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明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抓总,省国资委党委、省经委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国资委党委、省经委研究制定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培训的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协调做好中央在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省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有关工作。

(2)在省国资委机关内部理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关系。本着精简压缩、减少重复、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原则,委党委明确要求理顺委内培训工作关系、统一培训管理,制定每年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得到了有关企业的较高评价。

(3)提出了全省重点企业“1315”领导人员和高级专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需施教、务求实效、面向市场、服务企业、不断改革、注重创新的基本要求,培训工作要以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为重点,实施“1315”培训工程。到2010年,将集中培训100名董事长、300名总经理、100名党委书记和500名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法律顾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主席等)。

(4)选定了培训机构。建立了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基础,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主体,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委党校及清华大学武汉教学中心等培训机构为网络的培训基地,组建了一支以湖北高校教师、专家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2、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培训工作

(1)全面实施“1315”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召开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研究方案、听取意见。2005年以来先后举办了3期总经理培训班、l期党委书记培训班、2期总会计师培训班、1期总工程师培训班、1期总法律顾问培训班,共培训重点企业领导人员459名。

(2)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坚持以提高能力为重点,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加强科学发展观、国有资产监管、现代企业制度、金融投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国企党建工作等内容的培训。充分利用高校教师资源,以案例教学为主,开展课堂演练。请经济部门相关领导举行专题讲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考察,提高了培训的质量,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企业参训人员的普遍好评。

(3)企业培训工作有声有色。三环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围绕各级干部员工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采用内训为主、外训为辅、内训和外训相结合的方法,共培训干部员工30006人次。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通过上级调训、内部培训和在职进修等途径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470期,选派干部参加816期外部培训,全公司累计有3858人参加了干部培训。十堰市国资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把读(读书、文件)、听(录音、辅导、专题讲座)、看(电视、录像)、走(考察、调研)、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讲(讨论、交流)等形式结合起来,收到了明显效果。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近年我们与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联合举办了“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报告会2场,邀请国际著名管理学家石滋宜博士,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主讲,中央在鄂企业、省出资企业主要领导及委机关干部共750余人参加。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要求,我们以湖北省企业人才工作研究会为依托,以“现代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金融市场与企业保值增值”、“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及发展前景”等为主题,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了湖北省高级管理教育讲坛, 1074多名各类企业领导人员参加。讲座及时地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解除了在企业改革、改制中面临的困惑,增强他们改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决心和信心。此外,我们还于去年和今年就有关业务和党群部门举办了多期培训班,都收到良好效果。

(5)内外结合,积极开展境外培训。结合企业实际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人力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为主题,分别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培训,受训人员118名。

(6)加强对企业自主培训工作的指导。按照人事部有关文件和鄂政办发[2006]91号文件要求,加强对“653知识更新工程”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下发了《湖北省现代制造、现代管理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总体来看,大部分单位对干部培训较为重视,把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和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按要求送训干部并组织内训。但也有个别单位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干部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不积极选送干部参训,导致培训的调训率不高。

2、缺乏有效的干部教育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现有的干部训用结合制度缺乏刚性,干部培训与使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客观上造成了有些干部轻视教育培训,缺乏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培训教材,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缺乏一支能够适应培训工作新要求的专职骨干教师队伍,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理论功底、政策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讲课艺术等有待提高。缺乏适应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人才所需的教育大纲和教材体系。此外,没有固定的培训基地,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4、教育培训的经费不足

中央和省委对培训经费都有明确规定,但有些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的经费得不到落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内训的开展。“1315”企业领导人员和高级专业管理人员培训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三、对策建议

1、提高企业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干部培训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的基础。抓好这项工作,对于优化干部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执政基础,确保党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和考核体系;把教育培训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倡导“学习型企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

2、建立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

一方面,培训工作要不断总结、改进和提升,将教学与研讨、理论学习与考察、本地培训与外地培训、自己组织与委托代培、计划调训与市场运作、政治理论教育与经济专业知识传授、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效果。另一方面,要把培训与企业“四好班子”创建、评比表优结合起来,把培训与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把培训与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结合起来,建立相应配套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3、建立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评价分析制度,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培训各阶段效果实施全程跟踪。对照确定的培训目标,从培训内容、形式、参加人数、考试成绩等指标综合评价组织者和受训者的培训绩效,确保培训的效果。坚持对每次培训进行总结,分析达到的实效和存在的不足。依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对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调整方案,增强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培训的整体效果。

4、加大现有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

当前企业干部训资源仍然较为分散,建议组织部门整合现有资源,用开放式的思维和市场运作方式,采取委培、代训等形式,提高培训的社会化程度,使社会的教学资源尽其所用。同时,参照国资委的模式,建立直属省国资委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以解决目前培训基地薄弱的问题。

体育实训总结篇6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满足教育发展和校园长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提升校园长能力为核心,以进一步健全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凝练校长培训特色,打造培训品牌,拓宽培训途径,提升培训内涵,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竞争力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区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是:满足需求,服务发展,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三、重点工作

1、紧跟形势,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抓好校园长理论武装工作

组织党的十精神专题学习和培训。党的十报告深远地展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趋势,勾勒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愿景,为更好地落实领会党的十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区教育发展,2013年我区将通过“三会一论”形式,深入学习践行党的十精神。

一是通过支部书记培训会,深入学习党的十精神,把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使校园长进一步明确十报告中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任务和六项具体任务;二是通过召开支部书记例会,结合当前工作和各校实际,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创新教育教学;三是通过校园长读书会,把专著研读和反思交流相结合,促使校园长提升教育理念和个人素养;四是组织“立德树人”的校园长主题论坛,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学校领导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

2、围绕中心,实施分类分层培训,满足干部多样化学习需求

继续做好以全员性为主体的专业化发展培训。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求,继续与国内知名高校培训机构联合,办好第3期校园级领导干部综合管理高级研修班,着力提高校园长领导教育科学发展能力和执政能力,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继续举办党政领导干部暑期培训班,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遵循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破解当前教育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今年重点就校园文化和特色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内容进行培训,以帮助参训校园长树立新理论、拓展新视野、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拓展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把科学的发展愿景、清明的领导形象、自觉的文化创新作为培训目标,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与市干训中心合作举办第二期机关行政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基层干部执行政策、服务群众、依法办事、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满足教育行政岗位发展的需要;举办中青年副校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根据干部成长规律,分层次、多渠道地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高校进修、赴基层挂职锻炼,提高中青年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

推进以师徒结对为主体的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为让校园长将所学理论求真务实、创造性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做到边培边悟,并结合教育管理实际,在实践中认知,在认知冲突中提炼,然后再回到实践中检验。今年继续做好中学、小学、幼儿园名校(园)长工作室,在名校园长的带领下开展带徒活动,突出培训、指导和研究的功能,引领中青年校园长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同时,总结提炼宣传名校(园)长成功的办学思想,进一步提高名校园长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以民办幼教管理者为主体的联合培训。进一步健全幼儿园园长培训体系,全面开展区内所有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培训。在去年成立的首批园长培训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挖掘新的基地园所,采用蹲点考察、问题研讨、经验交流、总结提炼等培训方式,进一步发挥优质园所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不同类型园所之间的园长双向进修帮扶制度,提高区域内幼儿园的整体水平。

3、强化管理,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研究,做好有关成果的汇编工作

提高校园长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市中小幼校园长专业发展“十二五”培训规划》和《2009-2012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方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规范制度的职能,不断完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建设。采用科学方法,不断健全组织调训与干部自主选学相结合的调训机制。完善校园长教育培训计划审批制,加强各科室主办班次的规范化,不断提高办班成效。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办法,规范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查。实行受训者培训后汇报反馈和培训他人的制度,进一步扩大培训效益。

进一步反思提炼,加强干训工作研究。干部培训的发展性要求对校园长培训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提炼,加强培训研究,才能培育培训的生长点。2013年,我们将通过对前两年相关培训工作的梳理,来反思、总结。特别是对校园长高端研修班、校园长读书会、论坛会等培训项目,加以总结提炼,形成一定经验,做好相关成果的汇编、出版工作,借以提高和发挥干部培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为我区加强校园长培训工作开拓新的途径。

四、月工作安排

一月份:

1、拟订2013年区教育干部培训计划

2、规划设置2013年上半年干训项目,并做好省平台上的申报、审核等系列工作

3、区干部教育培训优秀案例撰写上报

二月份:

1、2013年区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发文

2、做好2013年上半年项目的第一轮选课、审核、受理复核等系列工作

三月份:

1、召开区师干训工作会议

2、做好2013年上半年项目的第二轮选课、审核、受理复核等系列工作

3、召开区内名校(园)长工作室导师和学员阶段会议

4、举办区支部书记十学习培训班

四月份:

1、选派区内部分校长赴外区挂职锻炼

2、举办区第三期校园长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

五月份:

1、组织全体名校(园)长工作室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及活动展示

2、组织召开校园长读书会

3、组织召开支部书记例会

六月份:

1、校园长读书会资料汇编

2、做好“立德树人”校园长主题论坛前期选拔工作

3、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实践基地活动

七、八月份:

1、举办党政领导干部暑期培训班暨“立德树人”校园长主题论坛

2、规划设置2013年下半年干训项目,并做好省平台上的申报、审核等系列工作

九月份:

1、做好2013年下半年项目的选课、审核、受理复核等系列工作

2、暑期境外培训作业汇编

3、“立德树人”校园长主题论坛资料汇编

十月份:

1、举办区中小学教科室主任高级研修班

2、骨干教师示范讲座

3、校级领导干部“管理哲学与领导力”主题讲座

十一月份:

1、推荐新一批局管校园级后备干部参加岗位培训

2、推荐人员参加市第二期机关行政干部岗位培训班

十二月份:

体育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导、学、议、访、研”;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构建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因此,抓住校长培训便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如何适应中小学校长发展特点,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培训模式是广大干训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的涵义

“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是一种以专家导航、学员参与、交流评议、典型示范、研训一体为特点的互动式培训模式。自始至终贯彻“导、学、议、访、研”五字方针。导:即专家导航;导师解疑。由知名专家通过讲座、对话为学员更新管理理念,引导办学方向。学:即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倡导学员自主学习。议:即充分开发学员自身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交流评议活动,充分展示学员自身的办学特色、管理经验,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访:即组织学员走访名校,拜访名校长,以开拓视野,激发灵感,鼓舞创新。研:即通过课题研究,强化学员的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指导学员开展以总结自身管理经验,分析当前学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课题研究。

二、构建“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的依据

1.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是:了解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开阔视野,了解教育科学新知识,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学校管理规律,了解并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培训目标靠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单一、被动的培训模式是难以实现的,只有采取理论与实践、讲座与研讨、交流与评议、参观与考察、尝试与反思、总结与研究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2.中小学校长的自身特点与需求

中小学校长大都具有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并在学校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他们头脑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困惑与疑虑。作为校长来参加培训,他们既不欢迎脱离学校管理实际的夸夸其谈式的理论讲解,也不欢迎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林的经验式或技能式的辅导。他们希望通过培训,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领域,更广的视角来认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实实在在地解决自己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各种困惑与问题,从而登上学校管理的一个新台阶,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

3.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和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让位于学习活动。”“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样,中小学校长培训吏应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使培训过程成为学员自主学习过程,在培训中学会交流、研讨、评议;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总结和借鉴经验;学会课题研究。才能为校长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的组织实施

1.专家讲座,导航解疑

调查发现,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大都是从教师队伍中选的。他们大都具有所教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和管理理论的人并不多。尽管在以往的培训中也学习了部分管理类课程,但大都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距离教育管理实际对校长们的客观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圆因此,弥补校长理论知识的不足,提升教育和管理理论水平,仍然是校长培训的首要任务。

(1)专家选聘。调查发现,最受学员欢迎的专家有两类:一是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又十分熟悉中小学教学改革和管理实际的专家、教授和教育行政官员;二是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又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发展,并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升华发展起来的学者型校长。

(2)讲座的编排。在整个的培训过程中,专家讲座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先密后疏。即在培训的起始阶段适当多安排一些讲座,以达到方向引领、理论提升的目的;培训后期,应加强学员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二是相对集中。即内容相近的讲座安排在同一培训单元,以便于学员就某一专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尝试,同时也便于对学员分专题进行考核评价。三是讲座与答疑相结合。即每次讲座后,要留有一定时间供专家为学员进行对话和答疑。

2.探究学习,主体参与

中小学校长不是简单的学习者;也不是被动的参训者。他们大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因此,倡导学员主体参与,实施探究学习应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要环节。组织实施步骤为:

(1)确定探究学习方向和解决的问题。组织学员根据学校管理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确定探究的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

(2)划分学习小组。根据探究的方向和问题,将学员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便于学员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共同研讨。

(3)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员根据探究学习的目标、任务、条件、时间、可采取的方式方法,制定小组和个人的学习计划。

(4)指导学员查阅资料。根据学员制定的学习计划,指导学员搜集、查阅相关资料。

(5)指导探究过程。选聘有相应研究专长的教师担任导师,对学员探究学习进行点拨指导。

(6)总结和交流。探究学习告一段落,组织学员在组内交流研讨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发言。

3.交流评议,共同提高

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充分挖掘和开发学员群体内部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评议活动,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交流评议可采取的形式有: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类人员培训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一般程序为:呈现案例阅读分析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评价。这一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又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理论的原则,体现了“学用结合、着眼实践、注重实效”的方针,充分张扬了学员的个性特长,在提高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2)主题研讨。主题研讨的内容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一专家讲座展开研讨评议;二是就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鼓励学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员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和探讨,引导学员以所学的理论作为观察思考问题的新视角,激发他们思维的碰撞和重组,以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观念,帮助学员切实解决教育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参观访问,典型示范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教育发展和中小学管理水平不平衡。有的地区在教育改革和中小学管理中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校长们迫切希望以培训为契机,通过参观访问扩大视野,交流经验。特别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校长,更希望通过参观访问,实地了解优秀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改革现状,通过对比,寻求差距,探讨与此衔接的途径和改变现状的突破口。因此,组织校长走出课堂,步入名校,拜访优秀校长,对于学员开阔视野,激发灵感,参照创新具有极大帮助。在组织参观访问活动中,一定要遵循典型性、代表性和经济、实效的原则。

5.课题研究,指导实践

中小学校长大都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因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经验总结能力,缺乏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所以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传播,甚至埋没在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因此,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促使其由经验型、知识型校长向学者型、专家型校长转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实施步骤为:

(1)开设教育科研讲座。在课题研究前,聘请教育理论专家和教研工作者就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如何实施研究计划,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教育科研方法,进行专题讲座,为学员的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确定研究方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员从分析当前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手,从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寻求研究的方向及课题。

(3)划分课题缉,选配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学员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若干课题组,鼓励学员进行校际间的合作研究。以组为单位,为学员配备指导教师。

(4)查阅信息资料。指导学员利用田书馆、阅览室、中国期刊网等各种途径,查阅有关信息资料,为课题研究搜集素材。

(5)实施课题研究。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运用所学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参观访问学到的先进经验,回任职学校,结合自身管理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利用4―6个月的时间,完成科研成果。

(6)组织结题答辩,进行成果验收。分散研修结束;招集学员返回培训院校,由导师和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学员科研成果的选题立意、研究过程、理论与实践价值以及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把导、学、议;访、研几部分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在培训过程中,“导、学、议、访、研”几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这就要求从培训方案的制定之始,就要对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找准每一环节的重点和与其它环节的切合点,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中介,相互衔接,穿行,灵活的建构培训工作的全过程。

2.主体性原则:把中小学校长当做培训活动的主体

中小学校长不是简单的学习者,也不是被动的受训者,而是自觉的专业学习和成长者。因此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校长的实际出发,针对校长的需求施训。从形式上体现校长的参与性,从过程中体现校长的主体性,从内容上体现校长的需求性。

3、实践性原则:将培训活动当做管理活动的演练过程

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校长们教育思想的更新与管理理论的拓展,最终要体现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因此,校长培训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性的演练环节。“导、学、议、访、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是为了指导校长的管理实践,因此,整个培训过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注意实践性与示范性,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4.研究性原则:把培训活动当做教育科研的过程

体育实训总结篇8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教研组长成员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再按学科教学结构分为若干基层培训小组,以教研组长为基层培训小组的组长。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教研组的基层培训小组及教师都将拟定出各自的培训达标计划,培训措施及培训总结和培训经验。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学有目标,学有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使全体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和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制订了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相关的制度,从组织上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落实和保证。

      二、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职业道德教育:

      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同志有关教育论述的学习,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规范教师自身的的言行、尊重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加协作精神,健全人格,提高教师们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能力。

      2、信息技术培训。

      为让我校教师尽早地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用好我校教育资源,制定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达标计划,采取分类培训,分步达标,平时训练,假期定级培训的方式,把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科教学的培训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皆能基本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用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学科教学业务技能培训。

      进一步抓好抓实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教学效果检测等教学环节的常规培训。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让更多的教师采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形式,提高课堂效果。

      进一步加强各类活动课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探讨研究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任务,撰写经验总结,改进小学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紧紧抓住市、区教育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系列评比机制,结合我校实际,着力培养我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认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市、区级有关培训,提高培训者的能力和水平,为造就和培养我校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创造良机,扎实稳步地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三、保证时间,落实经费

      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做到时间保证,对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教师参加学历进修集中辅导等学校均能为教师保证时间,同时学校在继续教育经费上也得以保证,让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无所顾之忧,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我校顺利地开展下去。

体育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体教结合”;发展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Amateur Sports Training in Suzhou City

ZHANG Ai-li1 ,YU Qing-chuan2

(1.the second Amateur Sports School of Suzhou, Suzhou, 215000,2.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Suzhou, 215006)

【Abstract】Through the results and the fact of “Combination” of the second Amateur Sports School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09 Jiangsu Province Provincial Sports preliminary,we did a lot of surveys and research to provide more data and reference models for the sports authorities and training of Amateur Sports School.

【Key words】Suzhou Amateur Training,Amater Traning, Phys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我国的竞技体育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举国体制”,这种体制为我国进入世界竞技体育第一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也出现了招生困难,经费匮乏、读训矛盾严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背离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资源而实施的重要人才培养战略,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苏州市直属体育局的运动队及管理中心共有6个,他们代表了苏州市青少年各个体育项目整体水平,我们以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业余体校为研究对象(该校在2009年1月入选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名单),通过对他们参加2009年江苏省省运会预赛成绩和体育学校开展“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为体育主管部门和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提供更多的数据和参考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八支运动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总结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苏州市第二体校参加2009年江苏省青少年部省运会预赛的竞赛成绩分析

江苏省全省运动会是江苏省政府举办的四年一次大规模综合性运动会,它是检阅全省所有体育项目的一次盛会,它也代表了江苏省全省体育系统各个级别、各个年龄阶段的最高体育竞技水平,青少年的竞技水平高低,是衡量该地区和城市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状况的标志,也是在今后能否冲击最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希望,所以青少年部的比赛也是各城市参与项目、参与人数都相对比较多的比赛;2009年举行的全省运动会各个竞赛项目的预赛,是对参加2010年在常州市举行的第十七届全省运动会的一次提前检验,因此江苏省的各地方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苏州市第二体校代表苏州市参加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预赛的运动项目共有八个:乒乓球、射击、自行车、摔跤、柔道、散手、套路、跆拳道。

2.2 苏州市第二体校在江苏省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中获得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及排名

我们通过对比赛成绩册和表1中的数据分别分析苏州市第二体校各个参赛项目的基本状况。

1)乒乓球和自行车

乒乓球和自行车这两个项目是苏州市代表队参赛运动员最多、获得奖牌数最多的项目,两大项的金牌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苏州市均是第一。其中乒乓球项目金牌苏州队获得11枚,占该项目全部金牌总数的47.8%,比金牌第二的徐州市多了8枚;获得奖牌总数17枚,比排名第二的泰州市多了10枚,占奖牌总数的25%;团体总分也比第二名的泰州多了80分。自行车项目金牌苏州队获得7枚,占该项目全部金牌数的38.8%,比金牌第二的盐城市多了3枚;获得奖牌总数15枚,比排名第二的泰州市多了6枚,占奖牌总数的29%;团体总分比第二名的盐城多了54分。

2)射击、跆拳道、散手

射击项目获得的奖牌总数排名全省第一,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别排名全省第三;跆拳道项目获得金牌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团体总分第三,奖牌总数苏州和南京两个城市并列第4名。散手项目苏州队获得2枚金牌,分别和徐州、无锡、南通、淮安五个城市并列第2名,奖牌总数苏州和常州、扬州三个城市并列第2名,团体总分排名第三。

3)摔跤、柔道、套路

摔跤项目苏州队获得金牌数和团体总分排名全省第五,奖牌数全省第四;柔道项目苏州和常州两个城市都获得2枚金牌并列第5名;在获得奖牌总数上:苏州和镇江两个城市都获得6枚奖牌并列第7名。套路项目苏州队获得金牌数量排名全省第六,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分别排名江苏省第七。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苏州市第二体校参赛的8个比赛项目中,乒乓球和自行车这两个项目目前在江苏省处于领先的地位;射击、散手、跆拳道、摔跤这四个项目也属于第一集团;柔道和套路属于中游偏上水平。

2.3 国内外及江苏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现状

2.3.1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开展模式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996年有308282人,到2000年只有150508人,减少了157774人〔3〕。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普遍认为竞技体育训练成才率较低,运动员出路窄,影响文化学习等。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高校连年扩招,使许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不愿走体校这条路。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的人才输送率为6.10%,而二线向一线的输送率仅为1.96%,这种体育人才的高淘汰率严重影响了一些家庭对体育成才的态度,造成一些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竞技体育,使部分体育后备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了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出现了断层。

在欧美国家,运动员并不是从小就进行专项训练,而是注重在中学或大学阶段培养其兴趣和展示其天赋,然后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他们不仅仅是运动员,同时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并被授予学位。美国NBA球员中有90%来自大学联盟,每年选秀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大学生;而在日本,选拔优秀运动员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实业团体或一般队―国家队逐层选拔;二是直接从高中或大学队中抽出入选国家队。日本国民开展体育运动的商业成分和群众参与意识浓重,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为优秀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相比之下美、日的优秀运动员输送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合理性,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2.3.2苏州市第二体校业余训练模式

苏州市第二体校从1999年起与新区一中联办自行车队,开启了我市少年业余运动队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先河,现有运动队由于专业不同,招收的运动员年龄不同,因此在实施训练和教学过程中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模式。

1)乒乓球项目采用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训练模式,目前在体校训练的运动员包含了6岁―17岁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为了保证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既不影响学习又不影响训练,学校采用了小学生在附近的东大街小学上文化课,初中在田家炳中学初中部上文化课,高中在田家炳中学高中部上文化课;运动员专业训练就统一在田家炳中学体育馆,平时的吃饭、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学习的时间,又保证了训练的质量、也方便了对运动员的整体管理。

2)自行车项目运动员在高新区一中上学,训练在高新区一中附近新建成的一个标准的333.33米自行车赛场里面进行;射击项目的运动员训练在苏州市体育中心的体育馆里进行(这两个项目只招收初中生),文化课学习就在附近的彩香中学。

3)柔道和跆拳道两个项目都招收的是初中学生,平时学习都在体校自己办的学校里,训练就在苏州市体育中心的体育馆;摔跤和套路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在附近的苏州市三元二小,训练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4)散手运动员平时在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中学上学,训练在该学校的体育馆。

苏州市第二体校的“体教结合”的模式,经过十余年的运行,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成效。在与其他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一般是学校向运动队提供训练场馆和学员教练宿舍,作为队伍训练和生活的场所。同时还负责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而运动队在参加省市比赛时都将以学校的名义参赛,通过一个训练周期的培养,向上输送优秀的运动人才。运动队是借助学校的优势资源培养后备人才,而学校可以通过运动队提高知名度,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高新区一中成为四星级学校,其中它的自行车体育特色教育功劳不小;而田家炳中学也因为乒乓球运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在苏州声名鹊起。

2.4 “体教结合”模式遇到的困惑

2.4.1 出发点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教育系统认为自身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优点再结合体育系统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优势,可以减少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长期未能解决的人才代价问题,以及通过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好的成绩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体育系统提出“体教结合”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解决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问题,甚至是解决学历学位问题,为运动员退役后一次性就业提供更大的可能,其出发点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培养目标上,体育特有的竞争性使得“夺标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部门认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教体结合”是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否则教育就失去了育人的根基。可是竞技体育追求的却往往是唯一竞争,残酷的现实是金牌的风光无限。因此,“育人”与“夺标”的目标差异也是导致“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2.4.2 “学训”矛盾与竞赛目标不一致

目前全国各地大部分实施“体教结合”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教育部门提供优质教育条件,在手段上大部分学校只是采取了分散插班上课而已,而体育部门提供为学校争得竞赛殊荣的运动员,在训练上依然采取了传统的训练方式。因此,“体教结合”对于学生运动员自身来说,与过去变化的只是得到一个名校的学籍,他们期盼的既有针对性又能调和学训矛盾的模式并未真正实施。在竞赛体制上,教育部门主办的竞赛,侧重于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在运动员的资格上,强调在籍的学生,是按学段组织赛事;体育部门侧重于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在赛事组织上按年龄段,因而在赛制上、在比赛时间和分组年龄段上经常有冲突现象。这一冲突现象的解决,有赖于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结论与建议

1)江苏省是全国的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苏州是江苏省的体育大市和强市。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苏州市的竞技体育成绩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部门职能的逐步转换,江苏省和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也遇到了全国各地体育运动学校一样的矛盾与困惑,说明现有的传统培养体制已经受到了外界较强的冲击和挑战。

2)“教育”和“体育”应该建立学校和体育系统的双负责制,建立有关处室领导参加的“联合办公”机制,以契约或合同(协议书)来规范双方的权限、责任及利益,遵循共同制订的各项管理条例及法规进行操作。在管理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监督管理制度,制订系统的管理条例。根据办学质量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设点校的地位。同时,还可以采用分级负责制,利于各级设点校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和主管部门简化管理程序。

3)建立学校运动课余训练的网络化、系统化,从全市及各个区、县范围考虑,纵横有序,既要注重一定的广度,也要重视上下衔接;打破地区界限,既要建立全市性网络,更要全盘规划,注意点和面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以重点中学和传统体育学校为龙头的课余运动训练体系。

4)处理好学校招生与体校招生的关系,对优秀苗子,设点校和体校学生同样有获得降分录取的权益。设点校和体校在对口输送的同时,也应承担对对方学校的输送任务。为了缓解学生初中、高中升学和运动训练高峰期的冲突,可采用减缓学习进程、配备优秀教师集中补习,用时间来保证运动员训练高峰期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保证学生学习、训练两不误。逐步完善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重点奖励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教师及有关人员,对优秀的体育特长生在升学方面应有优惠政策,高校专业队教练应深入各级设点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辅导和教练员培训等。

参考文献

〔1〕祁社生等.上海市优秀运动队“体教结合”运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科研,2003(5):39-41.

〔2〕周建林.江苏省中学“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06.

〔3〕黄衍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5):11-13.

〔4〕杨再淮.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2.

体育实训总结篇10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究实效,学用一致,每学年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时,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4、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教学、教研、培训的统一,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5、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师德培训;德育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全员读书活动;心理健康培训;3次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师一人一课活动。

(二)基本形式1、集中培训。学校通过教师对话交流等形式,就培训内容进行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2、校本研修。学校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思辩、实践体验、研讨提升、反思总结的过程,完成实践探究的培训要求。

3、自学实践。全体教师借助集中培训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等活动,高质量完成本轮培训的学习心得、教学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总结等培训。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克服教育教学与校本培训的“两张皮”现象,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本项工作的督察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