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毕业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06:14:24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1

1实施

我院在2010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时采用上述模式,进行了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试点选取30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分为4组,根据学生综合能力高低每组题目各有差异。第一阶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题。在试点阶段,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改全过程,除风力推料机构为我院参加全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构难度较大外,其他的如装卸器,槽轮机构,大力神杯相对难度都较小。风力推料机构由15人分别完成叶轮加工,凸轮轴加工,齿轮加工,偏心轮加工,底板、推杆、料筒等部分加工,其余3项目共有15人完成。第二阶段,毕业设计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造型、编程、加工、装配。本阶段,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料单上报,所需工装清单;院部进行材料的准备,并由数控实训中心提供相应的工装,机床;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毕业设计机构的加工我们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晚自习、周末。学生进行零件工艺设计、数据计算、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最终各小组成员完成零部件加工后,进行装配。标准件:如轴承、螺钉、螺母、垫片由项目组统一购买;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正,直至完成机构装配达到预定目标。第三阶段,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完善。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的指定零件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整理,主要内容有零件图绘制,零件结构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各工序工装的选择,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毕业设计总结几个部分。本阶段不仅仅要对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工艺规程资料的填写、毕业设计文本资料的规范,通过本阶段的总结,真正实现毕业设计内涵的升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第四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在答辩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往提问基础理论知识的模式,重点让学生陈述自己在机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图1为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流程图。

2毕业设计教改效果

通过2013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后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既巩固了原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加强了数控编程、加工、装配等知识的学习,尤其对数控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这些知识理解更深刻,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3总结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部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设计。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7)机电一体化类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3

一、从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

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五类(如图1所示):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3.9%;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主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和日常维修,是智能型的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占30.5%;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占13.3%;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岗位,占5.7%;行政管理和个体以及其他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3%和5.3%。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能力。在能够熟练进行技术操作、懂得技术开发的同时,又能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本领,并能自觉开发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缘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各方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通联关系和纵向领属关系。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4

【摘 要】为适应数控技术人才岗位群用人需求 发展 ,针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定出既符合数控技术人才发展趋势,又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特色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数控技术 职业能力 培养模式 岗位群

目前,制造业已成为我国 经济 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就业率并不很高[1]。一方面是社会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此专业毕业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不是按 企业 所需要的人才目标培养毕业生,这说明我们高职 教育 在办学理念、教学机制、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现象,没有及时与企业沟通、合作,不能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据调查, 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要求精通数控加工,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维修。此类人员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相对比例有所下降,已逐渐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控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复合层”。一种是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能熟练运用cad/cam等软件进行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的数控编程员;另一种是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的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由于要求知识面广, 与数控相关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强, 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 因而培养较困难。由于进口的大量高档数控加工中心需要既能编程又能熟练操作的“复合层”来掌握, 未来几年, 我国企业对“复合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此类人才目前非常缺乏。三是“精英层”。是指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操作和数控维护、维修的高层次复合型数控通才。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企业的抢手人才。目前, 数控精英型人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0%,他们将成为数控技术应用、发展与完善的生力军[2]。

1数控专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 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职业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及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因此,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职业能力由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构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顺利就业以及较快适应企业职业岗位要求起到显著作用, 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次要就业岗位有数控设备营销与售后服务、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一线生产与技术管理等。由此可见,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工艺方案制定和工艺规程设计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手工及自动编程能力; 质量控制与分析能力;数控机床机械、电气调试和维修能力等。

2理论课程设置

高职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应用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基本要求,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要以职业分析和职业实践要求为前提,来设置数控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在具体设置上要增强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及时补充,动态调整,以高职教育的“必要”、“够用”为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反映。在我校三年的数控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理论课堂教学(包括实验)总课时为75周,我们将理论课程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部分,其中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占整个理论教学的比例为62.8%,专业核心课程所占比例为37.2%。其具体设置见表1所示。

3 实践环节设置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我们采用模块化渐进式教学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系统地安排实践环节。三年里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总课时达到了39.5周,具体安排见表2所示。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最佳途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能够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与技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为全面实现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有实际生产的环境。但是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每台数控设备价格昂贵,学校购买的数控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因而实践效果并不好。为此,我们采取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 企业 参观,进行生产现场讲授,跟班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接受训练,营造职业氛围,加快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升的速度,为本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5结语

几年来我们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向培养复合型、精英型数控人才培养方向 发展 ,使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5%。学生在工作岗位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可很好得融入到企业氛围中。

参考 文献

[1] 程晓峰.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职业技术[j]. 2009(3): 27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5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毕业设计;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雅峰(1979-),男,陕西汉中人,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郗涛(1974-),男,山西阳泉人,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63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81-03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时间最长的综合实践环节,是对本科生四年课程学习和实践的总结,是毕业生步入实际职业生涯或者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准备。同时本科毕业设计是对高校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在择业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分支,主要学习光机电一体化的精密仪器理论、控制理论和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以及测控系统的设计、应用及开发能力。天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国内高校中的起步较晚,与同城拥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仪器仪表”博士后流动站的天津大学相比,在软硬实力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从向国家教委申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之始,为有创新、有特色的办好测控专业,对该专业包括毕业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目前天津工业大学亟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立足天津工业大学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模式与现状,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与学校现状的毕业设计模式,逐步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的各项质量管理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并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测控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就业与考研的影响,这也是全国所有高校都存在的问题。天津工业大学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而此阶段正值本科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期。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入职或实习;另外没有签约的学生离校奔波赶场求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找工作之中;通过国家研究生分数线的学生,每年的三四月进入复试环节,导致这些学生在此期间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其次是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形式,不论论文优劣和答辩表现好坏都能最终通过。毕业设计进度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各环节步骤拖延,以及后期的赶工导致论文粗制滥造、抄袭现象严重。

再次是选题带有盲目性。部分学生既不了解选题的主要内容,又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估计不足,仅凭毕业设计题目名称和对指导教师的喜好进行选题,结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才发现选题和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职业方向相去甚远,从而产生倦怠和消极情绪;部分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避难就易只求完成,不向优秀毕业设计方向努力,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最后还有个别指导教师毕业设计选题过于陈旧,实质内容多年不变,或是题目虽有变化但是内容不变。有的教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没能达到每周见面辅导两次的要求,或安排给自己的研究生进行指导,在中期检查和答辩时给分随意,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二、对天津工业大学测控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探索与成效

1.以竞赛和科研为基础的毕业设计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把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并且对毕业设计题目有所准备和认识。各种学科竞赛始终贯穿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中,以赛代练的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把毕业设计作为学科竞赛项目的一个拓展和深入,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同学继续在教师指导下深入,使其可以延续性地完成过去感兴趣的方向。

此外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在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中。科研项目所能提供的设备、场地、经费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另外也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善于观察和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本科生毕业设计作为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可以加快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使教师更有时间和精力在战略上掌控和把握自己的科研项目。

通过近三年对测控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统计,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65%以上,参加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助研活动的学生有23%,最终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与自己的竞赛项目和科研任务有关。通过近年来获得的成绩表明,以竞赛和科研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2.大力支持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期间,许多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到单位去边做毕业设计,边进行上岗培训,而学生也愿意到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在工作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些薪酬。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毕业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费、仪器、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已签约准备进入到企业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员工,这使得企业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因而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采用共同指导的方式,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毕业设计题目经校企共同协商确定,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进度计划,监督设计过程,并负责审核毕业设计的进度状况和完成情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则负责对学生具体设计内容进行指导,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以及学生与工作现场、设计企业单位关系的协调。

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科研与工程课题,可以增加学校教师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近三年来测控专业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校内教师联系和管理在岗学生,使企业不把学生当成一个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控制好毕业设计的进度状况和保证质量,也是今后毕业设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课题。

3.选题突出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特色和地方产业优势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有百年办学的历史和经验,并拥有以“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依托纺织学科优势天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中也要突出纺织特色,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路线对纺织工艺、纺织材料的检测以及纺织设备和纺织过程进行控制。不但可以利用学校重点学科的先进设备进行实验,而且将纺织专业与测控专业结合起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就业的需要,使得学生成为具有纺织和纺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测控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在择业期也能搭上校内大批纺织类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顺风车,每年有30%以上的本专业毕业生进入纺织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测量与控制、仪器与系统设计制造、开发研究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

此外,在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主动与地方优势产业对接,注重服务于地方特色产业,对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率以及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工业大学所在的天津市具有风力发电产业集成优势,在各产业园区共有近百家风电设备整机和风电产业配件的制造厂商,在风电制造领域如叶片材料、增速齿轮箱、发电机以及风电控制设备等方面都具有较强实力。以风电为载体的测量与控制毕业设计选题,可以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天津地区的就业市场上具有特色优势,特别是进入歌美飒、维斯塔斯、苏司兰等大型国际名牌风电企业的毕业生也增加了很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突出了与地方优势产业相结合的特点,积极联系相关企业的技术研究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通过对近3年测控专业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有73.3%的毕业生选择留津就业,其中有48.6%的毕业生进入纺织、风电等地方优势特色行业中进行就业。

4.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首先,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要坚持模式创新,毕业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注意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要体现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体现专业特点和学校地区优势特色,体现实际意义与经济效益。首先系主任先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考察把关,然后测控系的指导教师开教研会讨论各个题目的工作量、层次和深度等,集思广益保证每个设计选题的内容和方向,最后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公开设计任务书,并且实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选题过于集中,又能防止学生盲目选题。

其次,天津工业大学制定了完整的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范,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审核。在2013年的毕业设计中,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首次启用了网上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能行之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效率,并成为监控毕业设计质量的良好平台。该系统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在程序框架中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使师生之间互相评价与互相监督,同时教务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登陆信息系统检查毕业设计进度,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最后,毕业设计答辩是检验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答辩以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毕业设计方案设计、结论与论据、外文翻译质量以及答辩思路条理和问题回答等六大项作为答辩成绩依据。近三年来测控专业毕业答辩如果有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的毕业生,则必须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答辩小组的成员,以保证答辩中技术性问题环节。答辩采用末尾淘汰制,每个答辩小组排名最后的两位学生需要进行集中式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小组成员均由各组组长再要求一位督导组成,以严格把握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为给低年级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启蒙,答辩环节提倡并组织测控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观摩,以提前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

5.加大教师交流、学生奖励和抽查评优

首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可以增加毕业设计工作经验,调整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比如测控专业的教师和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相近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其共享技术资料和开放实验室等。对于纺织、纺机等的测试与控制毕业设计选题,可以邀请纺织工程学科的教师进行团队式毕业设计指导,这样更利于指导教师和毕业生成长,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其次,天津工业大学加大了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学生的奖励,提供科研基金鼓励学生投稿、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天津工业大学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毕业评优和就业挂钩,作为综合素质考核的条件之一,对测评结果优良的学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近几年来测控系每年都安排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作讲座,和低年级的学生交流,使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平时就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其个人潜能,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天津工业大学也辅助以抽样评估工作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进行质量监控,特别是对抽查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以减少和杜绝论文的抄袭。由于校级教务部门质量监控的范围有限,只能抽查全体毕业生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要从根本上依托二级学院和教研室,特别是指导教师的力量。另外,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毕业设计评优比赛,在各级评比中找出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2012年开始测控专业所有毕业生的论文都要经过论文抄袭自查环节,此举也使整个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更加严格,毕业生撰写毕业设计时更加认真和具有创新性。

三、总结

高等院校的职能经历了由培养技术人才兼顾科学研究,再扩展到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过程。而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综合环节,是毕业生理论水平、创新思维、自学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展示。经过近八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天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经形成了以纺织设备与产品信号检测、光学测量以及机电控制特色,侧重于测量与控制、仪器与系统设计制造等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最后的综合性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并且得到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仍需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邹霞.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人民论坛,2010,(23):

278-279.

[3]殷开成,李同英.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丁永建,等.提高工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控技术;毕业设计;实施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学生生源层次不一

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有:普高生、中职生、三校生、初中毕业生(五年制);且录取形式多样化,有高考录取、单独招生考试录取、报道注册录取、中考录取等。这就造成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习状态多样化,学习成绩差距大;然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培养目标却是统一的,尤其在专业综合训练环节,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来检验高职培养目标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偏离培养目标

通过近五年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情况统计,目前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依然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形式进行,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包括:零件图绘制、零件图分析,毛坯选择、毛坯图绘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数控加工工艺装备(设备、刀具、夹具、量具)的选用,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工艺文件的制订,编程。完成设计内容之后,进行毕业设计说明书、工艺文件、答辩PPT等资料的编制整理,然后答辩。统一的毕业设计模式及要求,无法满足多岗位、多形式、“零距离”就业的需求。

1.3受提前就业影响,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质量差

伴随着高职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时间越来越早,高职毕业生基本上在大三一开学就投入到应聘热潮,一旦学生签约,大部分学生将面临立即上岗的要求,往往在就业与毕业设计环节的取舍上,高职院校基本都是以就业作为首选。这样一来,毕业生只能将老师布置的设计题目带走,到企业去,边工作边搞设计。进入企业,毕业设计的辅导监控就落空,从而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差,答辩各环节成绩低,甚至有的同学毕业设计资料无法达到要求,不能顺利进行答辩,这样给毕业生综合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

1.4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脱节

毕业设计是高职毕业生的最后一个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形式受到其内容的制约,基本上都是由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并进行答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顶岗实习环节。数控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进入毕业生就业单位实习,随着学生就业的普遍提前,大部分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就已经签订就业协议,随后即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前就业影响了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同时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任务。

1.5毕业设计环节分层教学迫在眉睫

如何解决高职学生生源层次多样化,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偏离培养目标,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质量差,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脱节等现实问题,我院通过多方调查研究,成立课题组,探索出分层次教学,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可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试件加工、CAD/CAM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等多种模式的学习方法。多种模式多种题目,既满足在校生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又满足顶岗实习学生,专业综合实践与就业相结合,解决就业与设计矛盾。在校生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是做论文,还是做CAD/CAM设计,或者做试件加工,从而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的设计质量,指导老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专业综合实践效果更好,解决了种种矛盾。

2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实施的保障条件

分层次教学极大地解决了目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模式毕业设计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我院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界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门分工协作,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2.1设计室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同学,数控学院提供了足够容纳设计学生的设计室。设计室配备桌、椅、绘图板、丁字尺等必要的设计工具,以及设计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零件设计手册、公差手册、夹具手册、刀具手册、量具手册等设计资料,为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2.2CAD/CAM实训室

对于软件应用水平高、进行CAD/CAM设计的同学,数控学院提供了CAD/CAM实训室。该实训室有高配置电脑100台,能快速流畅运行UG、Pro/e等三维造型软件及仿真加工软件,为造型仿真加工提供条件。

2.3数控实训基地

对于理论学习成绩一般、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毕业设计环节重点训练其一项专业核心技能,数控学院提供数控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学生开放。我院数控实训基地目前有CAK6136数控车床10台、CL-20A全功能车2台、XD-40数控铣床10台、1055VMC加工中心6台、CTM450电火花2台、DMWG320T6线切割4台,这些设备在课余时间全部对毕业生开放,保证试件加工同学进行技能训练及毕业设计产品制作。

2.4顶岗实习企业

对于因就业参加工作,或进行顶岗实习无法顺利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学生,学院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单位,为学生创造便利条件,通过企业给定题目或者完成顶岗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目前拥有校企合作工作站1个、校企合作单位20余家,先后与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工作站协议,与西安华元机械有限公司、宝鸡秦川机床发展集团、西北工业集团、西光集团、西安东风仪表厂、陕飞集团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供保障,同时这些企业对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都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和设计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同时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技术人员的工作角色转变。

2.5师资条件

分层次教学,除了必备的硬件条件以外,师资队伍也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根据学院教学管理规定要求,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必须是讲师以上职称。数控教研室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4人,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2015届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有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参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7人,讲师3人;参与CAD/CAM设计指导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5人,讲师3人;参与数控加工设计指导教师8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3人;参与顶岗实习联系指导教师5人,均为讲师。

2.6制度保障

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质量监控中心、数控学院各级部分的规章制度执行实施。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联合下发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明确了毕业设计目标、任务、内容、效果、指导教师要求等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处定期对毕业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年度进行评比;质量控制中心则按周、按月进行检查反馈,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数控学院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各部门协调合作,保障了毕业设计环节的顺利进行。

3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2015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共有160名学生,参与指导教师31人,通过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套分层次教学模式。

3.1毕业设计题目审核

参与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进行选题表填写,选取毕业设计题目。要求设计题目要符合分层教学要求,突出专项技能特点,设计题目要有新颖性,能调动学生设计兴趣。

3.2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公布选题

对教师所申报的题目,教研室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在院部备案。选题不合适的,将退回重新选题。并且将通过选题、指导教师名单在第一时间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提前考虑设计方向。

3.3学生选题,院部审核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的设计题目、指导教师,以及教师指导人数,将通过学院公共平台,向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公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题目,选择指导教师,完成后交院部审核。院部学籍管理员与教研室共同对选题学生进行成绩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选择进行论文设计的学生,要求学生综合知识丰富、机械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成绩优良;进行CAD/CAM设计的学生,要求至少有一门软件应用课程优秀,能熟练进行三维设计及二维设计,有解决复杂曲面设计加工的能力;数控加工的学生,对理论课知识要求低,重在实践技能的锻炼;需提前就业的学生选择顶岗实习报告,进企业联系企业指导教师,完成企业设计任务。根据审核结果,通过的进入实施阶段,不通过的则需要教师指导重新选题。

3.4毕业设计实施

进入实施环节后,各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分别在不同的设计环节进行指导。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在设计室进行7周各阶段的设计指导,完成论文资料、工艺规程文件;试件加工的学生,则在数控实训基地,由指导教师进行工艺方案确定、加工指导,完成试件的加工,并保证各项加工精度要求;CAD/CAM设计环节,学生有指导教师在CAD/CAM实训室进行产品设计、造型、仿真加工等,最后形成动画、视频等影像资料;顶岗实习学生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企业题目或者顶岗实习报告。

3.5设计资料整理、答辩

各环节主要设计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按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资料要求,完成对应的论文、加工件、CAD/CAM动画视频、顶岗实习报告、答辩PPT等资料的整理。所有资料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完成设计内容,待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后,进行答辩。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邀请企业专家、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保证答辩的公平、公正。

3.6成绩评定

数控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后,毕业设计环节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毕业设计过程占40%,设计资料占30%,答辩成绩30%,重点突出毕业论文、数控加工、CAD/CAM造型、顶岗实习的过程训练,从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调动设计的积极性、参与性。

4分层教学取得成效

4.1分层教学培养了不同层次、有特长的人才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旧的模式,变为根据不同层次进行多种模式的学习,这种状态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特点培养专项技能,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有特长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4.2监控组织更到位、设计质量显著提升

分层次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离校难监控,毕业设计质量差的现状。通过分层教学,管理部分及企业专家一致认为,学生设计质量显著提高,加工技能得到锻炼,造型能力得到提升,促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的出现。

4.3缓解就业与设计冲突,毕业生受到顶岗实习单位青睐

提前就业进入企业的学生,通过企业题目或者顶岗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工作中总结、学习,能更快地融入企业、融入岗位,改观了以往设计内容与工作内容不符,失去综合训练意义的尴尬。通过改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通过这种企业安排设计、指导设计,协调了校企关系,同时缩短学生培训时间,受到单位的青睐。

5思考与瞻望

学生生源多元化、学习状态参差不齐是高职学生的现状,如何解决这种复杂状况下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值得职教人深思。虽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模式,但是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大班集体授课,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潘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27):140.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7

关键词:四课法;毕业设计;空天作战;卫星测控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00-02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四年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受到指导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创新研究了各种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1-3]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基于多年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事指挥类学生和工程技术类学生不同的特点,考虑到大范畴下单个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专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在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基于专题式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案,提出了“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方法。针对军事指挥类学生,为促进空天作战力量建设和“天战”优秀军事指挥人才培养,基于空天作战背景,设计了空天作战专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另外,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软件和硬件能力的双重训练,设计了卫星测控专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通过空天作战专题和卫星测控专题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研究与实践,深入分析和总结了专题毕业设计指导的相关经验,对后续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本科毕业设计专题设计

1.军事指挥类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专题设计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上发生了几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便是空天领域的军事应用,空天作战的概念应运而生。空天作战是指以航空航天力量为主,在其他有关力量的配合下,为达成一定的作战目的,根据统一计划和统一指挥,在空天战场共同进行的以空天威慑、空天支援和空天攻防为主要方式的作战行动。[4]未来战争,谁能够掌握空天的“制高点”,谁必将掌握战争的主导权。近年来,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争先发展空天作战力量,太空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空天战场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首先从外层空间开始,空天战场将成为敌对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高地。

为了保卫国家的空天安全,有效防御军事强国的空天威胁,需要科学深入地研究空天作战问题,理解和系统掌握空天作战的有关理论,对空天作战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前沿探索。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事指挥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笔者所在的指导团队结合空天作战相关的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确定了“空天作战专题”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因此,本毕业设计专题不仅具有很强的军事应用背景,而且具有明确的研究意义。

以空天作战为背景,从争夺制天权的基本手段、空间信息的获取及在空天作战中的应用、空间环境监测、美国空天作战相关研究对我军的启示、空天作战系统中的目标选择、攻击和防御等方面展开研究,精心设计了14个子课题以供14名军事指挥类学生选择,每个子课题都是空天作战背景下相关问题的具体描述。专题包含的14个子课题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和探讨,群策群力,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2.工程技术类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专题设计

课题组所指导的工程技术类学生来自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下简称“测控专业”),该专业一直被学生称为“万精油”专业。因为测控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很宽,它集计算机、软件、网路、传感、电子、机械、光学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控制管理、信号获取、传输和处理等一系列问题。[5]但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测控”成为测控专业学生耳熟能详的领域,更愿意将本专业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同等看待。航天测控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领域之一,航天测控涉及天文、天体力学、空间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数值计算等多个尖端学科。作为测控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迫切希望通过毕业设计更深入地了解航天测控相关的技术细节。

针对5名测控专业学生,以卫星测控为背景,确定了“卫星测控专题”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从卫星测控星载仪器电路原理与设计、卫星测控星载仪器信号设计与合成、卫星测控星载仪器信号接收与处理、卫星测控中的扩频信号捕获技术研究、卫星测控中的扩频信号跟踪技术研究,精心设计了5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都是卫星测控信号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环环相扣,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测控实验平台。有利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共同将卫星测控领域的技术细节理解的更加透彻。

二、“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实践

专题式本科毕业设计与传统的“一对一”本科毕业设计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从给定的子课题中选择一个子课题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所有学生要了解专题的整体情况,同时要求每人独立完成一题。所有子课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导团队通过开展相应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优秀的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包括10名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由负责人协调进行全面指导工作,同时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确定具体指导的子课题。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提出了“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方法,在四个重要阶段集中指导,以确保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的更加高效。

1.下达任务课:明确任务,充分交代

在学生选定相应的子课题之后,教师将下发《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简称《任务书》)。在学生初步理解《任务书》的基础上,给学生们上第一课:下达任务课。

对于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环节,它不同于前三年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任何之前进行过的教学、实验等单一训练,它是一个综合的“项目”,所以学生在拿到《任务书》后会非常困惑,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如何做。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疑问,逐一解答他们的困惑。在下达任务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难题,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课上,教师要针对问题充分交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任务书》的要求,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需要哪些基础知识,需要补充学习哪些新知识,任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各个过程环节该如何实施?每一个方面都要交代清楚,让学生彻底打消疑虑,给他们建立自信心,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题报告课:确定方向,引导思维

学生在充分理解《任务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将各个任务进一步细化,提炼出课题的关键问题,提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简称《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实质性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毕业设计环节第一次由学生主导,向教师提交撰写材料。开题报告课作为毕业设计指导的第二堂课,教师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协助他们确定明确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毕业设计工作制定可行的计划。

(1)对专题及子课题的认识:学生针对不太熟悉的专题领域,要了解自己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必须要全面认识子课题所在的大专题背景。所以开题报告中,要简要介绍自己对专题及课题的认识。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明确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首先要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梳理,准确分析它的发展趋势,找准课题的研究方向。

(3)课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学生选择一个子课题,最初对课题的意义并不完全清楚。通过开题报告课,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课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点评相关的内容,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明确方向。

(4)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一定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学生必须把握的内容,也是开题报告课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开题报告》的内容分析他们的思路,从各子课题展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顺课题的关键问题。

(5)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并估计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措施:明确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后,学生在《开题报告》中对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教师要客观分析研究内容的工作量和学生有效投入时间等因素,评价其可行性,及时修正不合理部分。此外,教师还要对论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探讨,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6)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一般而言,时间较为紧张,通过制定详细的研究进展计划,划分重要的检查节点,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开题报告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论文研究进展计划,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考核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3.中期检查课:查看方法与思路,细致指导,广泛讨论

在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实施“中期检查课”。开题报告课上,已经对整个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在中期检查节点应该完成哪些内容,是有明确计划的。因此在中期检查课上,教师首先要查看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在更细节的方面加强指导,为后半部分的毕业设计定下方向。其次多个学生做同一个专题,有很多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是可以提前进行资源共享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共同进步。另外,还要给每个学生吃下“定心丸”:大家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只需要稍稍调整心态,更加投入,按照《任务书》中的任务需要,对照《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思路,一步步朝着目标努力。

4.论文成稿课:查看内容与数据,规定格式

在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简称《论文》)初稿时,开设“论文成稿课”。事实上,从毕业设计之初,大部分学生就开始着手为撰写毕业论文储备有用的素材,认真思考,形成新的观点进行论述。在论文成稿课上,教师要查看论文的内容是否是学生独自完成的,是否是带有自己新观点的论述;检查相关的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考证;其他方面也要严格把握,如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指导;另外,还要查看论文格式是否完全符合规定。

除了以上重要的“四课”之外,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由指导团队负责人统一安排和部署,每周都有2~3名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指导教师针对各自具体负责的子课题,定期和学生见面,了解毕业设计进展,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和指导教师每周联络一次,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的阶段性完成情况,以确保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三、感想与总结

在本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中,针对军事指挥类学生和工程技术类学生,均创新性地提出了“大专题”模式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方案。对于选定该专题的学生,每个人都要花费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论文就是最终的成果形式。事实上,每个人除了自己的成果之外,还能在每次讨论及最终答辩中汲取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学到其他的新知识,达到知识共享。这就是专题式毕业设计最大的意义所在。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发现:第一,空天作战专题和卫星测控专题都是全新的毕业设计课题,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两专题可以作为固定课题以供后续的学生继续研究和学习。第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和提问,又能促进教师更多的思考,师生间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使学生学到更多新知识。第三,“四课法”本科毕业设计专题指导方法是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应用成效显著。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后,学生能更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调整自己的进度,学生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经验,在后续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教师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熊艳,刘国福.初探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7-58.

[2]王正杰.基于团队设计项目的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2):105-110.

[3]范兴明,张鑫,王荣,等.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22-23.

[4]王万春.空天作战理论与实践[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0.

[5]冯旭哲,陈建云,明德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86-88.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8

本次问卷调查抽样来自参加2010年秋季自学考试答辩的7个助学站,样本量为194人。问卷题目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考生来源及其学习基础。自学考试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补偿计划经济体制后期和改革前期由于政治原因而被迫中断学业的青年人(多为待业青年),逐步变化到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5]因此,对考生来源的调查,有可能影响到其教学及管理环节的设计,也必将影响到对该科目自学考试所肩负的责任的认识。第二,参加毕业设计的效果。毕业设计环节是主考院校与广大考生进行直接接触的少有环节之一,通过该环节,可以真实地了解考生思想状态、学习效果和各种要求,以及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性等问题。问卷题目和考生答题结果见表2。第三,学习条件与环境。社会助学是连接个人自学与国家考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自学考试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助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的质量。通过本次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助学站的条件和助学状况,从而实现对自学考试助学过程的有效监督。问卷题目及其调查结果见表3。

2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2.1考生来源及其学习基础

表1显示,有66%的考生是应届大专毕业生,已经毕业的考生,也有29%毕业时间不超过两年,说明绝大多数考生是在专科在校学习阶段报名参加的自学考试,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未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可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是工科自学考试生源的主体,因此,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是自学考试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与职业接轨的需要。重视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稳定自学考试生源,而且能使自学考试教育培养的人才迅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二者的结合,既可以不断完善自学考试的不足和缺陷,发挥自学考试的优势,也可以促进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了解,那些已经就业的学生,尤其是像数控技术专业这种工科已经就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对象主要是企业。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由于企业对人才需求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很少有企业愿意为职工参加社会培训和学习提供方便,加之自考生在单位工作压力大,加班频繁,一旦就业,学生很少有时间参加上课、辅导等学习活动,有的考生甚至连参加答辩的请假都无法得到批准,不得不延期答辩。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专科学校都取消了毕业设计环节,采取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代替毕业设计,使学生失去对在校专业学习的各科目统一复习和综合训练的机会。很多学生反映,根本不知道专科学习阶段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2参加毕业设计的效果

作为主考学校应该坚持做好毕业设计答辩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力图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综合训练考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发挥该实践环节的导向作用。在毕业设计实施方案中,要求考生在答辩时提交以下材料:①开题报告;②设计图纸(A0图纸3张以上)且要求有指导教师签字;③毕业计算说明书12000字以上;④其他应提交的材料(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语、答辩成绩评定单)。答辩程序要求:①自我介绍;②答辩人自述(讲解图纸和设计内容);③提问与答辩。通过答辩,发现许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例如,少数指导教师明显缺乏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经验,选题缺乏实际背景、设计内容过少,所指导的设计选题、图纸的质量以及工作量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方面,部分自考生对学过的课程掌握得不好,图纸画得很不规范,粗细实线不分。在答辩时,有许多应知应会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有的自考生对自己的题目不甚了解,对所设计的图纸不理解。然而,无论毕业设计做得怎么样,成绩如何,几乎所有自考生都对参加毕业设计的收获持肯定态度。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考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是认可的。很多学生对专科阶段没有毕业设计环节而感到遗憾。极少数对毕业设计持否定态度的考生几乎全都是已经就业,且所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完全无关的考生(比如售楼员、保险业务员等)。一位自考生在其毕业设计说明书后面的致谢中,用诗一样的语言直抒胸臆,恰当地反映出毕业设计的成效:“回想毕业设计这段难忘的岁月,从最初的不屑与茫然,到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到对设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整个设计的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遇到困难,常常不知道如何来下手。这时,老师通过邮件的指导直至当面的讲解,好像是在黑暗憋屈的密闭空间中豁然展现了一面窗,不但有了明快的思路,而且还会有呼吸到新鲜空气般的畅觉。当图纸经过一次次修改基本成形时,自己会充满了成就感。就在毕业设计的磨炼中,我不仅知道了以前的课程学有何用,而且通过不断的整理资料,不断地汲取灵感,学会了在今后如何去适应和完成新的工作。即使在毕业设计的帷幕落下之后,我相信我也会牢记这些难忘和感动,这个期间的收获将使我将终生受益。”很多自考生反映,毕业设计答辩的环节对他们的帮助也非常大。不少自考生在正式场合讲话的机会很少,有的考生文化基础薄弱,在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上较差。为了能通过答辩,他们在答辩前反复熟悉设计内容,甚至将自述部分内容写出并背诵下来;考生之间相互设置问题,互相切磋。所有这些,对于平时相互间联系极少的自考生来讲,是非常难得的。答辩时的气氛常常是十分紧张的,短短几分钟的陈述,却饱含自考生近半年的辛苦努力和其指导教师的悉心付出。答辩中充分展现的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现场应变能力,而答辩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考生设计出现的问题的指正与讲解,可以让所有参加答辩的考生感到受益匪浅。

2.3学习条件与环境

13个数控技术专业助学站,有11个主要依托于职业技术学院或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专业学院,客观办学条件好,考生生源稳定,授课或辅导相对正规,实验、实践条件充分。其原因可能是开办数控技术专业等工科类助学站客观上要求硬件条件比较高,办学成本也高,自然限制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单位申办专业助学站点。因此,数控技术专业自考助学站的情况比较好,有条件根据助学工作的职责为考生选聘相应课程的辅导教师,组织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考核,协调、处理招生或助学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助学工作质量。但从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各助学站点的助学条件参差不齐,自考生对助学站点的评价不一。有83%的自考生在教学的各环节得到助学站的有效帮助,尤其是在毕业设计阶段,52%的考生都得到2位及以上教师的指导,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达到教学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从统计结果上也可以明显看出,考生满意度高的助学站,其参加毕业答辩的人数也多,即招生量多,最终的答辩成绩以及及格率也普遍高。从这一点也反向证明本次问卷的可信度也是很高的。进一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虽然13个数控技术专业助学站,主要依托于职业技术学院或普通高等学校,但依托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还是依托专业学院(系),其助学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依托于高等学校专业学院(系)的助学站,由于助学站的教师对专业和学生都很熟悉,所以其招生、聘任教师以及其他助学工作都比较得力,加之其开办自考专业数量比较少,工作目标比较集中,因此无论从招生数量还是课程考试通过率、毕业率都比较高,考生满意度也比较高。依托于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系)的助学站,目前的主要工作精力并非用于工科自考专业。例如,某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机械或近机专业(如汽车、工业工程、仪器仪表等)的年招生量可达2000余人,但报考数控技术专业的自考生每年平均仅10~20人;再如,另一职业技术学院,以前曾是机电一体化自学考试的招生大户,但现在每年数控技术专业自考招生量平均仅10~20人。这些助学站由于招生专业过多,工作目标分散,与专业联系不多,聘请教师困难,实践教学成本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2)个别助学站办学的功利性过强。可能由于招生数量较少,因此所提供的助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所聘师资力量过弱甚至没有指导教师等,从而导致出现助学管理混乱、教学不够规范的情况,影响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的顺利发展。(3)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职业技术学院或专科学校都取消毕业设计环节,采取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代替毕业设计,使学生失去对在校专业学习的各科目统一复习和综合训练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使得部分专业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甚至能力。因此造成一些助学站的考生在毕业设计中,选题缺乏实际背景、设计内容过少和雷同,有的题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有的毕业设计虽然从题目上有设计对象,但具体设计图却与题目相关性很小;有的毕业设计图纸只有外形图,没有详细结构,明显有凑图纸张数的现象。随着今后招生的进一步扩大,此类问题将可能更加突出。实践证明,社会助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的质量。凡是社会助学质量搞得好的,考生质量就高,毕业生质量也好。因而社会助学在帮助考生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6]

3总结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自考生源数量与成分发生急剧性变化,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在籍学生已经是工科自考生的主力军,这将对自学考试体系的自我定位产生重要影响。毕业设计,作为主考院校与广大考生进行直接接触的重要环节,是自学考试体系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客观评价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社会助学,是保证自学考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主考院校毕业设计的管理与验收提出以下几方面改进建议:

第一,找准自学考试的位置,将毕业设计定位为专业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承认自学考试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承认自学考试生源与高等教育生源之间的差距。普通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可能完全相同,其评估体系也应该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着力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而自学考试教育目标应该是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提高在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将自学考试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充分发挥自学考试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建议将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功能定位为根据工业企业的现实要求训练和考核考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把握,从传统的知识学习导向型逐渐向职业技能训练导向型的教育模式转变。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总体培养目标实现的条件下,适当减少毕业设计工作量和设计说明书字数要求,但应增加对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背景、详细结构表达和工艺可行性要求,使毕业设计内容更贴近工业企业实际,尤其注重对应考者进行基本技能的考核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7]

第二,重视选题质量,坚持每人一题,充分体现职业技能训练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起始和关键。选题决定毕业设计的内容,选题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毕业设计质量。题目的类型根据数控专业特点和要求可以多样化,并尽可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根据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过程分散性、独立性和难以监控的特点,要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动手,避免互相抄袭,就必须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不能重复,并做到每人一题。在选题方面,应该做到难易适宜,选题不能过大,不能超出自考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也不能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或施展其能力,选题更要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不能过于超前而与现实严重脱节。选题的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应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后能够完成,或者能有阶段性的成果。既不使学生承担的任务过重,难以按时完成,又不因为任务过少,造成学生空闲,达不到职业技能训练要求。考虑到自考生平时相互之间接触少,缺少合作和相互讨论学习的机会,而现代制造系统的研发经常不是依靠个人奋斗、独立完成的项目,而是通过团体协作,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分阶段逐步完成。因此建议在选题时,可以考虑将一个较大的题目(如一个较复杂的设备设计开发)分成若干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子题目交给自考生去做,并将他们分成一组,从而使自考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有机会互相讨论,互相协作,又能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那份工作量。毕业设计的题目在符合专业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生产、科研、实验等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选择企业、科研单位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类选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第三,选择合格的指导教师,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本科毕业设计涉及的知识面较多,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毕业设计水平的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导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取消了毕业设计环节,采取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代替毕业设计,使得相关专业教师综合工程能力下降,缺少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就近可用的指导资源相对薄弱。同时教师精力的投入和责任心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建议主考院校通过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或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经常性指导;另一方面,明确要求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活动全程负责,坚持要求考生在答辩时,其毕业设计图纸上必须要有指导教师签字,答辩材料上也必须要有指导教师评语,从验收环节强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责任。由于数控技术专业具有典型的机电结合特征,其毕业设计选题一般也要求能机电结合。如果基层助学站缺少能够独立指导机电结合类毕业设计方面的指导教师,建议可以同时聘任机械专业指导教师和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毕业设计指导的助学的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网络,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提供更加便捷适用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建议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加强自考生与其之间的联系,如采取定期的面对面指导,借助网络通信工具进行经常性的沟通等,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9

关键词: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 真题真做 设计选题 过程监控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14-02

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4万亿投资大多流向了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工程建设领域,由此带来相关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迎来了招生和就业都快速增长的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应用性学科,适应建设工程市场的需要培养具备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就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而在教学体系设计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工作要求的关键阶段。如何搞好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工程实践领域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是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010年8月8日至1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讨论最热烈、感到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问题。可见,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所在的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继完成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优化”和“以教育创新为目标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之后,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毕业设计体系的研究和优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研究

毕业设计中第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设计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为保证选题的科学性,我们做了深入调研,对大量实际工程选题做了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并且已经应用于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实践中。

(一)毕业设计工程选题应具有典型性、多样化,且尽可能结合实际工程

我们在一次毕业设计选题前曾对毕业班120人作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选择高层框架结构作为课题。高层建筑涉及到测量放线、深基坑支护、施工防护外架、模板工艺、混凝土工艺、钢筋施工工艺、转化层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强混凝土施工以及文明施工等实际问题,且常常应用“四新”技术,技术含量较高。这些问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涉及较少,因此能使学生在设计中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知识,适应实际工作需要。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近几年开始选择一些在建工程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在设计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工地熟悉一周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实施设计时可参考学习施工单位编制的类似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实例。我们已经建立并拟今后继续收集较为典型、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工程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二)制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应适应工程实践的发展变化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可知目前高校教材内容的更新滞后于工程实践,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跟不上国标规范的变化和工程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如屋面防水的泛水做法规范已修改而许多教材未反映;又如目前结构施工图和构件钢筋布置等普遍采用平法标注,而在工程识图和工程估价的教材中大多未涉及,教学中也未讲授。为了使毕业设计既结合专业理论,更与工程实践的发展相适应,我院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利用实习基地承接的大量工程项目作为学生实训内容,同时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也多在这些实际工程项目中产生,较好地实施了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厅充分肯定的以“宜化模式”为代表的真题真做。

(三)毕业设计内容应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很可能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准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相应地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覆盖以下内容,并针对不同选题提出不同具体要求。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特点,主要是项目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2.招标和投标。招投标内容较广,一般只做施工项目招投标。招投标的政策性较强,应结合最新的法规政策编写。学生应掌握招投标的主要内容、程序步骤、评标办法、投标技巧以及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和改革动态。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7周。

设计选题中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包括国内标和国际标,分别采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款。相应地,工程项目投标文件也分为国内工程和国际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学生根据一整套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合同文本、现场地质勘查报告、招标文件以及相应的国标规范和标准图集等资料,编制一份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或投标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标(资质文件和合同条款)、商务标(投标报价)、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值得一提的是,商务标中应包括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报价。此外,国际投标组的学生还涉及到材料设备询报价、综合单价及分析表编制、专用合同条款的拟定、标书英文翻译等工作。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工程计价、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合同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了全面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规划或者监理单位的监理规划。应掌握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进度计划安排、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方法等。要求字数约1.5万,初稿完成时间约需6周。

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经验和答辩情况来看,要按专业要求和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完成上述所说的毕业设计内容,无疑需要指导老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在初稿基础上多次反复修改。而且,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正好面临研究生复试和求职就业,学生能安心做设计的时间不多。因此解决时间安排的矛盾有两种:一是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毕业设计时间;二是本专业要建立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特点的毕业设计全过程监控体系。

(一)选题监控

为保证选题质量,除了做好选题的研究和题库建设工作,还应建立以下监控制度。

1.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审批制度。我院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此外。指导教师应具有实际设计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具有与课题有关的全面的知识储备,治学严谨,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能够做到悉心指导,授业解惑,同时严格要求学生。

2.建立毕业设计内容审核制度。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应该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实用性,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选题应有可行性,应与毕业实习、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提倡“真题真做”,也可模拟实际工程。另一方面,课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覆盖面要广,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我院工程管理在毕业设计选题操作中,采用将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按不同建设阶段划分为多个选题,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等,同一个项目不同选题的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共同配合完成一个项目完整的工程管理全过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使学生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得到专业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3.建立选题分配原则和方法。选题计划确定后应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习就业情况,申报选择意向。要保证独立完成,一生一题,如数人一题,应保证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专题或不同的数据资料。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与学科综合平衡相结合。

(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应是互动的,既不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也不是学生一味地请教,重要的是对学生自身内在潜力的激发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需采取如下的制度保障。

1.建立开题报告制度。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前,必须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文献资料准备情况。外文文献的翻译,毕业设计写作的总体构思和主要内容要求,以及预期的成果和创新等内容。开胚报告能够体现学生对课题逐渐理解的过程,指导教师应重视设计初期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始。

2.建立设计中期检查与后期审查制度。中期检查工作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检查以及教务处、学院对教师和学生随机抽查,教学督导对毕业设计质量抽查。与此相适应,指导教师应该分阶段对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改完善,督促学生满足设计要求。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积极配合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同行专家的中期检查,进行集中讲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同时在不同设计阶段随机抽查并如实记录,留下第一手资料。后期审查工作是在毕业设计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文本随机检查,对所查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评价,专业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应对照评审结果开展教研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使后期审查制度发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反馈和提升今后工作绩效的作用。

3.建立规范严格的毕业设计答辩制度。毕业设计答辩是对设计过程和成果、专业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能力及态度的一次全面检阅,具体过程包括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审阅,学生答辩和答辩委员会成绩评定。它在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要严格学生答辩资格审查,严把答辩关,避免答辩走过场反过来又影响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质量的恶性循环。我院对答辩中反映出知识和能力很差,以及态度不端正、弄虚取巧的学生,限期整改,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仍不能,通过的学生留级重修。

(三)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方法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手段与方法千差万别,这里主要介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督过程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现场指导。现场指导是毕业设计质量监督的主要形式。所谓现场指导,就是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督者,主要是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亲临学生毕业实习和设计现场,在工程实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从而完成对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指导的职责。

2.随机抽查。随机抽查是指毕业设计质量监督人员根据毕业设计的安排,随机抽取一个或多个毕业设计课题检查,进而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和按进度要求的完成情况的一种常用方法。

3.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监控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毕业实践中系统全面地收集有关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和设计工作的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审查、整理、分析和总结的一种自觉的监控活动。

三、提高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水平

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专业软件在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我院工程管理实验室已适应实际工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建设安装了下列工程软件,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掌握运用以下计算机应用技术。

1.CAD技术。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基本命令绘制一般平立剖面图,这是一项基本技能,许多专业软件的应用要以此为基础,如工程计价软件、算量软件等。

2.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软件,进行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的制作,并能对招投标的程序进行具体安排和实施,能编制各程序步骤所需的工作文件,在使用软件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投标策略和技巧,制定和实施评标方法,订立合同等,具备完成工程招投标全过程的设计能力。

3.工程造价系列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筑安装工程清单计价软件、定额计价软件、工程算量软件、算量钢筋软件。

4.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管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软件,如PROJECT、P3等,并能绘制横道图和网络图,计算相关网络参数,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5.文字处理软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Word、Excel等软件进行文本文件的录入、制版等工作,作为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辅助手段。

四、筹备建立毕业设计网站,尝试构建毕业设计信息化平台

学生在设计中涉及到本专业的各种国家标准和专业规范、施工验收标准,标准图集等内容广泛。以学院为单位尝试构建毕业设计网站,将本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工具书、标准图集、相关的示范文本、合同文本和国标规范,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FIDIC合同条款等资料挂到毕业设计网站上,以方便学生查阅和使用资料。此外,我院已通过课程网站等手段,为师生提供网上交流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式辅导,不仅使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并且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各种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9-94

2.李明孝,万爱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2):120-122

3.熊黎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4):49-50

数控技术毕业总结篇10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差异教育;特色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1.1普及教育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因为PC的普及,全国的中专、职高、技校纷纷开办计算机专业,该时期,中专的定位没有特色,基本上是本科的压缩版,偏重理论,导致了中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理论不如本科,应用操作不如职高技校,到90年代初期基本上“寿终正寝”,绝大多数停止招生。相反,职高、技校定位准确,就是应用操作,就是打字排版,适应了社会需求,那时我国的银行、证券等金融系统的操作人员大都来自职高技校。

1.2提高阶段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猛增,掀起了全国大办计算机专业的第二次高潮。期间,大多数职高、技校未把握住机会,教学改革力度不大,由于经过了普及教育阶段,迎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都会,社会不再大量需要低层次的操作人员。因此,职高、技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直接在社会上就业的机会相应减少,很多学校也就停止了招生。在这一阶段中,有的中专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从中职升格为了高职,他们都再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不过有的学校吸取了中职阶段失败的教训,适时根据的社会需求,重新定位,获得了成功,而有的学校仍然采用本科压缩版,导致毕业的学生没有出路,最后不得不停止招生。

总体看来,在这一阶段中,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更专业,不再局限于需求只会基本操作计算机的毕业生,而是大量需要能解决计算机范畴内常见问题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技能型毕业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岗位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人员。因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应该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维护、网络组建、网络交换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internet服务器架设与管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与防护、数据管理与恢复等。

1.3特色教育阶段

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分三年在全国1100多所高职院校中,遴选100所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且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强调:要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二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也就是说,高职院校依托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立校之本,也是办学的主要职能。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不断涌现,并在近两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

在90年代中后期到2005年左右第二阶段中,由于高校扩招,各校大办计算机专业,造成了计算机专业泛滥成灾,很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呼吁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校也逐步退出了招生行列,在不得不面对的新一轮“重新洗牌”的关键时刻,各校制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决策者,应本着严谨的态度深入研究计算机专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到历史责任。

目前,虽然许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但笔者认为不是社会需求量不足,关键是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客观上为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升级改造,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通信业、交通业、制造业、医疗业、教育行业、电力、石油、冶金、化工等各行各业,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从一般性转变为具有某些行业特性,计算机更多的表现出一种技术工具的特性,从社会需求的岗位分析来看,纯粹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应用的企业占少数,大多数企业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因此在这些行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除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外,还需要具有熟练的行业业务操作技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工艺流程比较熟悉。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网络交换、ATM设备等。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等。今天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甚至完全融合。在计算机网络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无线呼叫服务器、无线媒体网关配置与管理;增加宏蜂窝基站、紧凑型基站、微蜂窝基站等控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增加无线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等技能的培养,应该能胜任通信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工作。可以说与计算机网络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通信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通信网络就是计算机网络。

由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工业企业对供电系统可靠性及电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供电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已成为保证企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因素。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实时监测电力数据,改善电网质量,在整个电网范围内实现能源消耗管理和优化需求结构已成为供电系统自动化与自动监控的主要任务。可以说从发电到输配电,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

选煤厂大都采用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对各类机电设备要实现顺序开/停集中控制,对定压水箱液位、跳汰用水流量、缓冲池出水阀门和过滤机入料阀门等辅助设备需要进行数字调节。这些都需要大量动手能力较强的高技能型人才。现在的监测、监控仪器仪表都是智能化,都提供智能接口,高职学生不需要搞开发,只要把它们集成起来,会编接口程序,会对整个网络安装、调试和维护管理就行。

总之,社会大量需要计算机专业与其他行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各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与相关行业的结合,开设具有计算机技能与行业技能相互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或者拓展现有计算机专业的应用领域,形成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差异教育和特色教育,依托行业,借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之机,开拓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新路。

3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煤炭生产为例,因为安全事故频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所有煤矿必须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且做到监控有效。事实上,煤矿安全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同时需要熟悉煤矿的采煤、掘进、通风、运输等系统的工艺流程,了解煤矿生产规律,掌握煤炭生产中存在危险的环节和灾害防治技术,才能有效的发挥监控系统的作用,由于煤矿人才奇缺,特别是众多的小煤矿,监控系统形同虚设,离开了生产厂家的技术支持就无法正常运行,在上级机关突击检查时,再想办法启动、运行。加之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井下监控的各项参数需要及时的调整,这样的系统没有懂得煤矿安全生产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维护,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从高校专业目录看,全国没有一所学校开设有这样的专业,我院从2007年开始,对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控制、信息安全等专业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增设一个专业方向,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络与计算机网络融为一体,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尽管国家不断压缩小煤矿数量,到2010年,各类煤矿总数也接近2万,如果愿意到小煤矿就业的话,按我们的培养规模永远也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工作,2008、2009两年来已对重庆市所属小煤矿在职人员培训了1000余人以解燃眉之急。

从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结构上看,井下部分采用了环网冗余技术,将不同交换机的多个端口设置为Trunking主干端口,并建立连接,这些交换机之间可以形成一个高速的骨干链接。不但成倍的提高了骨干链接的网络带宽,增强了网络吞吐量,而且还提供了另外一个功能,即冗余功能。如果网络中的骨干链接产生断线等问题,那么网络中的数据会通过剩下的链接进行传递,保证网络的通讯正常。同时通过交换机的出错继电连接、状态显示灯和SNMP设置等方法来提醒用户出现了断网现象,并可帮助诊断环网什么地方出现了断开。也支持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环网,使网络拓朴更为灵活多样。多个环通过双通道连接,这些连接可以是冗余的,避免单个线缆出错带来的问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掌握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安装、调试与维护技能,需要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维护、网络组建、数据库管理、internet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数据管理与灾难恢复、网络综合布线(特别是井下光纤熔接)、网络交换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这是计算机专业的通识性课程,在此基础上,必须开设采煤方法与机电设备、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安装与维护(重点是分站设置、各类传感器参数设置、故障处理等),这些是我院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课程,是根据我院50多年来,致力于煤炭行业教育事业的历史决定的,也是技术上的需要,因为随着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井下网络拓朴结构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分站、传感器的位置也同时发生变化,监控的对象不同,监控参数就不同,需要重新设定,不了解煤矿生产过程和通风安全知识是肯定不行的。

4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做的教育,必须与工作、与职业融为一体,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因此,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特色表现离不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否则就会成为普通教育的“压缩饼干”,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地位。要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前面列举的各类监测监控系统,少则需要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的设备投入,对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讲,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只能望而止步,但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不仅能使学校比较好地解决实训、实践条件不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能使学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通过调动社会的办学积极性,充实和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为此,必须加强与重点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特定企业的合作,开办适应特定企业需要的特色专业,针对某些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的行业定点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采取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多种办学模式,与企业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使企业提前介入对学生的管理,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统一。

从2002年开始,我院计算机专业采用了“2+1”产学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组织教育教学,主要以学习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第三年到企业组织教育教学,以顶岗实习为主,结合生产学习专业课,毕业设计课题全部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实际课题,专业课教师和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教育、实训与就业问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最直接的动力是希望学校为其提供优质的、与其自身特色相吻合的毕业生。

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使高职院校办学始终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能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到真正的技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凝炼发展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

5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到今天,必须走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道路,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高技能型人才,正是目前计算机教育的缺失,各个学校都愿意走老路,培养通识性计算机专业人才,对计算机与其他行业、专业相结合的边缘性专业领域,不愿去探索,势必造成目前计算机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再不能仅仅是通识性计算机教育,应该与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相结合,开设具有计算机技能与行业技能相互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形成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差异教育和特色教育,推动各行各业的现代化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斌,袁继敏. 关于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及本科教学的思考[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6).

[2] 于明远. 居安思危――职教计算机专业处境不容乐观[J]. 计算机教育,2005(3).

[3] 谢伟增. 高职层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探索[J]. 福建电脑,2006(11):191-192.

[4] 于珊珊. 高校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反思与对策研究[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61-63.

[5] 朱宝生. 对建设具有高职特色计算机专业的研究[J]. 黑河学刊,2007(6):114-115.

[6] 孟涛,岳恒,柴天佑. 大型火力发电厂监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 控制工程,2002(7).

[7] 鲍雅萍,顾德英. 基于EtherNet/IP的电网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J]. 电工技术,2007(8).

[8] 郝榕,刘晓强,窦巍,等. 矿区焦化厂生产过程微机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 煤炭科学技术,1999(5).

[9] 杨永. 选煤厂全厂监控系统的研究[J]. 选煤技术,2000(1).

[10] 石娟,归伟夏,苏一丹. 借鉴清华IT“井字”教学体系, 培养高校T 型人才[J]. 广西大学学报,2007(5).

Strengthening Specialty Features and Relying on Industry for Mutual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pecialty Education

CHEN Guang-hai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