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02:40:14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1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标准制订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分析,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中小企业,具备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岗位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出纳、成本核算、纳税申报、总账报表等,紧密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对人才的需求,前瞻性地设计课程内容,不断进行动态更新。

(二)课程标准设计框架 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专业体验课程标准共设计10个部分:课程标识、课程性质、设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其他说明。

二、课程标准内容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即完成某门课程之后,学生将要达到某一确定的素质、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规格要求,其总目标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是由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的综合结果来确定的,因此也是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1)总体目标。专业体验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监督与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基础上。

(2)具体目标。依据总体目标,在第1学期安排1周的专业体验课程,其具体能力目标如下:熟悉会计信息的取得、加工、生成和报告过程;理解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重要性,企业、个人的价值取向与财经法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博弈,树立法制观念和守法、执法意识;理解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作用;理解政府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行政监督作用;了解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特色,明确学习的重点,为学习会计专业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础,做好大学学习规划。

(二)课程内容 同一课程目标可以用不同的内容来实现。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实施单元,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人才质量。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课程目标的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的细化分析为基础,按照定向配置、动态优化的原则来选择课程内容。

(1)具体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的具体目标、课程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体验课程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的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景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教学时间、学习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组织、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等内容。以“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会计核算”学习情境为例,设计内容如表2所示。

三、课程实施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专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讨论方法,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人们获得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意见产生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

(三)发现学习法 发现学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像专家那样,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寻找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并得出结论。

(四)情境陶冶法 情境陶冶法是指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创设情境、情境体验和总结转化。

四、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通过收集教学系统各个方面的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课程反馈、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建议考核分数比例如表3所示。

高职会计“专业体验”课程标准经过系统设计,并应用于专业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而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架构下,设计出符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还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课程实施后的反馈等来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曹晓雪、王桂莲:《体验式教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杨君、袁利鹏:《高职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2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进一步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将此作为专业教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所在学校的教改经验,从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教学形式、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教材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式与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问题的提出

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辨能力8%。能容忍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 , 6个月以内34%, 1年以内24% o

可见,在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又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着一系列巫待克服的弊病,其突出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以保证;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经常难以达到预定效果,如:部分学生在实践后仍然不懂得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工作;一些学生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填写不完整,忽视了建账、审核、记账等一些重要环节,甚至完全忘记了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不知道怎样设置账簿,登记的账簿不符合要求;不知道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不懂得怎样进行审计;不知道企业要交纳哪些税款、如何纳税,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高职校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更为注重实践性环节教学。

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总体思路

笔者认为,高职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该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根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从平时的经常性实践操作到毕业前的企业综合实习,进行系统配套、环环相扣的实跺技能训练,力争做到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基于上述教育目标,笔者在总结多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同时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使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产学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与企业应相互沟通,一方面将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实践,边实践边学习。采用“订单式”、“委托式”等多种培养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3.重构课程体系。应将应用技术能力作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

4.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应从职业分析人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提升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路径

1.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有效手段—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强化实践活动。财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高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也是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曾尝试将几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实践证明效果较为显著。

(1)参观见习。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我们应根据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企业作为见习联系点,并和这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后根据学生专业素质,优差搭配,划分见习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去参观见习。在见习的同时辅之以观看相关企业的录像资料并展开讨论。通过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财会核算与管理方法、流程的理解。

(2)专业实践报告会。专业实践报告会也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聘请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给他们介绍业务操作方法与技巧,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感性认识。

选择报告人时可以邀请在财务岗位上做得比较优秀的本校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读的优秀实习生,还可以是社会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专业人士,如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通过这些报告会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与报告人的充分交流中加深对财会工作的了解。

(3)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模拟企业为背景,演练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它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帐务处理工作,增加真实感,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主要手段包括:使用以企业真实业务为原始依据的仿真业务信息资料;建立仿真的会计凭证资料库;营造仿真会计工作环境,帮助学生熟悉业务交往的主要工作环节。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全盘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笔者所在学校在财会专业课改过程中,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课程中,增加了模拟实习的内容。模拟实习一般按会计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在校内进行,采用全真的证、账、表进行账务处理,把真实的会计业务搬进了课堂。实习形式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三种类型。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全面、系统的模拟实习,使得‘会计模拟”就像一条线,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贯穿起来,它使学生们的会计知识、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较短时间内学生就能基本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工作性质的财会业务;同时,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实验,也能感受到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另外,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并通过操作验证实验的合理性,在实验中不断修订实验方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来,模拟实习有着比课堂演示教学、社会实习更优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它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实习的最佳途径。而对财会专业模拟实习的研究必将随着实习内容的丰富、实习规模的扩大、实习手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人和拓宽。实践证明,模拟实习易于组织,又便于集中辅导,已经成为财会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普及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显示出了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计算机技术更新快、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就必须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的时间,尽可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应用中级工考证,下学期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进行手工财会模拟实习。与此同时,让学生操作应用‘用友”或‘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一方面将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大众化的应用软件相结合,缩短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软件比较手工操作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并将两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验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会计技能。

(5)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在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个问题找到了新的答案。无论从培养“与财会岗位‘零距离’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增强教师实践知识以及丰富案例取材的角度来看,开展校企协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专业教学的最终环节,是连接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桥梁,是从学校教学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好学生毕业前下企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一次系统、全面的检验和提升。当然,如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校外实习得到充足的保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综上所述,财会专业实践性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它们的有机结合,必将大大提高财会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效果。

2.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构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能贴近经济生活,大量吸收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新知识、新科技,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受财会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融人进社会并适应财会工作。然而,高职校现有的财会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存在‘讲不透、道不明、练不实”的问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高职校在财会专业师资培养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电脑培训、在职进修、委托企业培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人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证书;新分配来校的师范类毕业生除了应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要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设法取得会计上岗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其中,对那些没有财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进行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高职校应不惜拿出优厚的待遇,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资深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J胜,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3)面向企业,招贤纳士。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招贤纳士,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事实证明,那些“财会高尹,由于有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讲课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大,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质f保证—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教材的开发和管理。高职校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环节及模拟操作课程等。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必要的技能训练。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能像传统的本科院校那样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而要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教材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关于财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及参考资料很多,有些资料基本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有些资料需要整合后才能使用,这样就有必要强化校本实践教材的开发。一般来讲,高职教材应强调实用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推动的工业现代化进程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改革。高职教育要在克服传统的学科导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探索能力导向高职课程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创新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

在这种新的改革目标和方向的指引下,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中国铁道出版社联手,成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林教授任研究组主任,邀请了有关的知名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教师参加,研究并制定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2010》。其英文译名为China Vocational-computing Curricula 2010(简称CVC 2010)。

早在2007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就与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合作,推出了《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 2007》(CVC2007,由研究会原会长谭浩强教授担任研究组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总教练、总领队吴文虎认为,“这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领域第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性文件”。

CVC2010吸取CVC2007的成功经验,贯彻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逐步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方法,提供新一轮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专业和课程开发的解决方案及参考案例。

2基本结构

CVC2010是针对我国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指导性规范,书中的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开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二是高职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开发。针对第一个方面,本书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两个高职课程开发方法:基于岗位分析和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和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针对第二个方面,本书结合具体课程介绍了详细的开发方法,包括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处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本书结构如图1所示。

3课程开发方法概要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本书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两个高职课程开发方法。

3.1基于岗位分析和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该方法是由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提出的,它从两个层面突出了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特征:一是职业岗位分析,这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二是学期项目主导课程体系的设计。学期项目和职业岗位对上岗人员的素质、技能和相关知识要求之间是学期项目由相应的素质、技能和相关知识支撑,并逐步增加难度和综合性,最终,学生可以作为企业准员工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

该方法的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图2职业岗位分析工作流程

3.2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

该方法由北京联合大学高职所提出的,是在借鉴各国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方法。这一课程模式和开发方法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职业竞争力导向;职业分析具有新特点;提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提出科目课程的三种基本类型;把获取职业证书融入课程设计;提出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课程开发实施方针;借鉴各国先进职业教育思想,适应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以高技能为主的专业为例,本书提出如图3所示的课程架构。这类专业的课程开发流程如图4所示。

4配套案例建设(经验汇编第三集)

在推出CVC2010的同时,也将出版结合CVC2010

图3职业竞争力导向课程体系构架

图4开发流程示意图(部分)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需要不断地改革、调整。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和Web 2.0的发展,数据量激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环境下,深入了解大数据时代,接受和迎接这种挑战和机遇,结合专业领域,提出教育改革的对策,激发学生学习、创造的潜能,努力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从校内到校外的无缝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数据时代的解读以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1 大数据时代的定义及特点

2011年“大数据”第一次被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正式提出。根据麦肯锡研究院的定义,所谓“大数据”就是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业界通常用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大价值化(Value)来概括大数据的特点,简称4V。人们可以通过一种能够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新技术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世界、改变世界,特别是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非经验和直觉。

1.2 大数据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虽然这些年,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但相对市场经济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了解它对我们的职业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以便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缩短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1.2.1 教育理念和思维发生改变传统的教育工作我们主要是依靠教育主管单位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开展的,但往往这些经验总结不具有科学性,不适应当代学生群体。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知识,寻找联系,总结规律,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

1.2.2 学习环境发生改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课下,甚至不在学校。这些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学生获取知识不用完全依赖教材、教师和课堂了,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圈和自媒体的出现,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了。因此学生学习环境发生改变,意味着教育真正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教育真正实现融入社会和自然。

1.2.3 教育方式发生改变在大数据时代,教师早已不是知识的控制者了,在学生面前,教师可能已经落伍了,甚至可能落后很多。但教师拥有比学生更多的阅历和经验,这正是学生身上所缺乏和急需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由台前变为幕后,注重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作为职业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计算机专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来临,以计算为中心模式逐渐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对计算机专业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1)一直以来,人类的基本思维有数学思维、物理思维之分,大数据时代来临后,计算思维将成为人类又一基本思维,因此我们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要注重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并且作为基础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2)学生的认知模式发生改变。学生从以往的基于猜测假定的认知方式转变为基于事实的归纳总结。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学生更喜欢通过亲自尝试摸索来验证教学内容。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拥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教学资源,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渠道增加了,不再单纯依赖课堂教学,为专业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

3 未来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3.1 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计算机技术发生了巨大改变,人才市场上需要更多存储、分析、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这些人才都需要计算机相关知识作为支柱。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尝试“导入-讲授-实践-深究”的教学思路,根据本地经济特色和社会需求对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和设置做一定的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知识,掌握熟练的软硬件技术,具备较突出的程序设计能力,以使他们能够在大数据背景下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3.2 由浅入深,调整教学方法

当代教师应具备组织力和凝聚力。职业院校学生大都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潜力不易得到发挥,职业院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这种现状。“大数据时代”获得学习信息的渠道增加了,这对职业教育是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转变成知识的收集者、编辑者和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我们可以尝试从基本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开始。以数据库基础知识为例,传统教学,教师利用PPT课件,将基础知识传递学生,课堂以演示为主,学生根据老师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加深印象。这种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学生无法达到学习效果,应当课前将学生分组,以小型项目为主,让学生自主完成简单的操作练习,教师利用微课或课上做简单的重点知识讲解,通过案例项目操作,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相关领域的好奇心,增加破解难题的信心,达到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3.3 走出去,搭建校园和企业平台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决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要和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机制,构建社会化学习社区,师生实名互动,尝试记录学生实习锻炼的进程,逐步掌握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在校企合作中我们不应只注重给学生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还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通过他们的亲身体会,了解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点,将这些情况即时反馈给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我们通过这些“大数据”再来改进教育教学,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大数据时代给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带了挑战和机遇,给计算机专业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摸索新的教学方式,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该在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建立数据记录的机制,摸索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加强沟通和协助,互相总结教学经验,建立与领导的沟通机制,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9-0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提升学院内涵建设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3月启动了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工作。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一、课程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汽车电控系统综合检测》是本次课程建设项目之一,在北京市示范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本次课程建设任务针对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学生企业实习以及学术论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课程改革情况。学院启动骨干校课程建设任务以来,该项目制订了细致周密的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计划进度表与课程建设经费预算等。结合课程建设任务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依据实施计划进度表,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基本吻合。采取每个学期、每个月按时制订并完成计划,及时总结的方法控制与推进整个项目进度的完成。(1)课程项目研讨会议。课题小组定期召开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项目研讨会,主要针对该课程教学项目专家给出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和课程建设思路,同时与企业专家进行课程项目具体设计的研讨,修订职业能力目标和课程标准。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指导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资料的修订工作。同时,召开该课程的专家研讨会,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修订教学资料。在原有示范校建设基础上,通过企业调研和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将现有课程项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多次修订了课程标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方案、项目指导书、任务书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截止到2012年6月,该课程的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了6次共计5年的TC课教学任务,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学生分小组实施项目,授课效果显著。教学效果良好,学期末课程验收均为优秀。(4)搭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及完善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利用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搭建该课程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完成了更新,方便老师和学生们查看课程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培训。骨干校建设期间,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及相关任课教师参加了多次交流培训,积极参加“工学结合、教材研讨”会议、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设计与实践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全国高职业课程改革实务操作技术高级研修活动。通过外出参加交流培训,教师与同行相互学习与吸取课程教改经验、教学体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培训后及时总结,积极与校内教师交流体会,分享学习经验,收获颇丰。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情况。(1)编写校企合作教材。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材建设尤为重要,在原有校本讲义的基础上,通过与北京庆洋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专家李天亮合作将实用技术引入教材,把实际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教学任务中,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完成教材编写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签订教材出版合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工作。(2)校企合作开发教具。在教师独立提出教具开发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汽车教具设备公司的考察,综合考虑各厂家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结合教具设计、开发和制作以及报价等多方因素。最终与北京意中意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与研发技术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由双方共同开发完成“汽车电器系统布线实训台”。签订合同并完成教具制作,最终用于教学项目的实施。

4.学生企业实习。自2011年6月起至2012年6月,我系学生共计6个班达300人次参观大兴日产三合4S店、卫宇行雪弗兰汽车4S店、顺义北京现代二工厂、汽车博物馆、北京亚之杰合众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等汽车4S店与相关汽车企业。学生们通过到企业参观实习,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近距离地与企业接触,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些具体工作,为今后提高职业技能做铺垫。

5.学术论文。课题建设小组完成3篇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例谈汽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浅谈汽车CAN总线项目教学法》以及《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调查与教学方法探讨》。教师们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总结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二、课程建设经验与收获

1.有条理的工作流程是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课程项目建设任务中每一个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前期准备、计划、组织、实施、总结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制订每学期(甚至是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就很难保证完成所有建设任务,而没有条理的计划也无法保证完成每个任务的可行性,因此,在最初结合《骨干校建设任务书》内容建立“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就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只有按计划逐步实施,及时总结归纳,才能够保证整个课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6

现代教育的实践表明,在教育发达国家中,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我国,随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日渐密切,特别是市场对实用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自己多年从事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经验,就设计学科的专业实践教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提高高职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质量。

2 艺术专业设计学专业实习教学

艺术专业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提高操作技能,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2~3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同时,通过专业实习教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到提高,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奠定专业基础。

3 艺术专业设计学专业实习教学的实践

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也是高职艺术专业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面向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和面向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建设、服务、流通等第一线。高职学生在学校经过近3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

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仅仅依靠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操作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它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

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

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7

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并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对公司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公司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一、实习阶段的认识与学习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从事设计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我有幸成为*集团建筑设计院的一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这几个月,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设计院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认真学习钢结构设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累经验设计院个人工作总结设计院个人工作总结。这期间主要学习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钢结构设计手册》、《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钢结构设计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工作总结《工程设计个人工作总结》这几个月学了提工程量,工程量报价,门式刚架的设计,通过做这些工作,对钢结构轻型房屋设计的认识逐步提高,各构件的连接与设计更加全面、经济合理。在此期间,通过办理资质升级文件,整理简单的资料,锻炼了耐性,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与集团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设计工作的核心,本着*集团“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遗余力”的企业口号,积极响应、倡导“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信誉精神,为设计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习,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投入,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工作经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专业素质,争取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这几个月以来,本人能敬业爱岗、不怕吃苦、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刚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经验不足,特别是设计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的工作,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设计规范;

第二,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实践。

第三,有些时候工作中比较懒散,不够认真积极,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责任心,为设计院的快速发展,为公司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设计院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我想我应努力做到:

第一,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多向领导及同事等有经验的人请教。加强对钢结构设计的发展脉络、走向的了解,加强周围环境、同行业发展的了解、学习,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拖拉;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为此,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核算、理财、管理和营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1]。

1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会计方法与技术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普通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其中,“会计学原理”(也称“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是专门阐述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及其相关基本理论(基本道理)的会计学科“基础课程”。基础之意,是指“事物之肇端或本原”。“奠土为基,立柱为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计学原理是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

1.1 亲历亲为

亲历亲为,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积极参与模拟过程,承担具体岗位角色,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以获得会计工作的亲身经历。事实上,如果学生能亲历亲为,定会有较大收获;即使模拟中犯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会给自己留有沉痛记忆,但伴随着错误被纠正,自己在实务技能方面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不能亲历亲为,只作旁观者,则难以掌握会计实务的方法技能,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会落空[2]。

1.2 善于思考

学贵善思,尤其对于会计专业课程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善于思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的企业概况、期初数据、真实的经济事项及其处理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分析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然后再开始做,做过之后再反思“做得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会计实务技能,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技能。平日里,会计人员会经常和数额较大的金钱打交道,如现金的收支,费用的摊提,成本的计算,收入的汇总,预算的编制,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在这当中都包含着复杂而又大量的数学计算。其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需要数列知识;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概率知识;预策决策分析,需要统计知识等等。所以,想要保证会计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快速、准确计算能力和技巧。

1.3 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结束后,撰写并提交一份《会计专业课程报告》。报告的内容由如下五个部分构成:模拟的目的、模拟的内容、模拟的方法步骤、模拟的结果(列出会计报表)及其分析、模拟的心得体会等。报告的质量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核算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而且要具备熟练而规范的操作技能[3]。通过开设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核算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处理会计业务的本领;同时,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使用与企业完全一致的凭证、账簿、报表、印章,设计不同的会计岗位,营造出企业财会部门工作的场景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衡量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水平,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计方面的知识,而更看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能力,没有多种能力的综合作用,就不可能体现出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原则,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当在制订与实施教学计划、编写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念。

2.2 加强会计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会计实务或会计工作的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类,包括: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以及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每一岗位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单位具体岗位设置则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从事会计工作或担任会计工作职务,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4]。

会计工作离不开书写,尤其是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汉字金额等。会计书写的质量,既直接反映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水平,又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理解、遵循并熟练掌握会计书写规范,有利于提高会计实务书写质量及会计工作的质量。

会计专业课程是指面向工厂、商店等真实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由学生扮演具体的会计人员岗位角色,完全依靠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析理解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并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等会计岗位工作,旨在提高会计实务技能,巩固会计专业理论,培养会计创新素质,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会计专业课程,从方法上讲,可以采用单人全岗和小组分岗等多种方式实施。总体流程是:基本书写技能模拟训练,分析企业概况及期初数据完成建账模拟,分析经济业务事项完成会计循环模拟,会计档案立卷、装订和保管。应当遵循:数据统一性、处理规范性、体验式学习和点评式讲授等基本原则。

会计专业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包含了模拟、体验、点评、案例等多种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尽量做好组织准备、检查督导、点评总结等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5]。

2.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会计专业课程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会计专业课程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会计专业课程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利润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运用会计的基本知识,企业的股权资本收益(表现为税后利润或每股收益)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财务杠杆风险,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的风险。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不能用唯一的数量指标来表达。传统融资方式是指一个公司利用其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体所安排的融资。外部的资金投入者(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的投资者,贷款银行等)投资或贷款的主要依据是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的情况。另外,也正是由于债权人的有限追索权,加之项目融资涉及的当事人多,使得项目债务风险由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的各当事人分担,从而分散了项目的债务风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对企业预算中的利润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2.4 建立新的学生实习模式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当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问的关系。具体说来,应当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2.4.1 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使学生通过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增进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从国内外目前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看,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贯串案例教学,即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若干案例,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二是专门设置会计案例课程,放在各门专业课之后开设。从实施的效果看,第一种作法显然优于第二种作法,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第一种作法,即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2.4.2 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中心的功能,强化模拟会计实践的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均建立了会计实验室(或中心),在实验室里,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环境里,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会计事项,编制会计报表。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一种新模式,收到了一定的实习效果。但是,在会计实验中心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所有学生使用的是同一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因此,应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的在实验室模拟,使学生在实验室实习具有较为实际的模拟环境。

2.4.3 建立毕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目前,高职高专由于实习经费匮乏,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的冲突等原因,学生的毕业实习只得采取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放羊”式的实习方式,使得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欠佳。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在经费方面,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调增高职学生的实习经费,高职高专应从自筹资金中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这两条渠道加以解决;在实习单位方面,高职高专应拓宽与各类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单位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由学校为这些单位提供财务咨询和人员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现实的财务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结论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阶段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熟练程度、关于会计学科特性的思维定式以及对会计学专业学习情感的培养等,都将直接关系到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水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要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保高职高专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 史永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4-26.

[2] 王,乔雪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213-214.

[3] 郭滨辉.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东盟博览,2013(7):46-47.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生态式;艺术教育;高职;会计专业;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93-03

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上大班授课、课时量少、与专业无关等问题使得英语课程很难引起大多数学生的重视。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发言少,与教师的教学配合少,课后用在复习和写作业上的时间少,这些问题给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现代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理念。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课堂现状及分析

英语学习受专业特色的影响 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应基于工作过程去选取,但会计工作的流程中不需要财会人员使用双语记账,因此,实际工作中用到英语的地方并不多。加之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原版教材中有许多案例是基于西方经济环境背景下编写的,这就意味着很多案例并不适合中国经济现状。沿用这些案例就脱离了中国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理解基于中国实际的专业知识,也无益于今后学生的工作需要。此外,财会人员的工作大都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因此,分组教学难以设计;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考核基本都是笔试的形式,内容也基本为做账、核算等书面任务。因此,学习成果难以展示等问题均成为课堂教学安排的困扰,导致学生对行业英语学习缺乏实践观念、应用难以实现的现状。

英语学习受学生能力的影响 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职高的学生。前者通过了高考,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报考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英语成绩不甚理想,甚至有人报考非英语专业就是为了降低对英语的要求。后者英语基础较差,大多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在用英语来表达时,总会遇到词汇量小,语法混乱,表述不流利等问题。这些负面的影响往往使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打消学习的兴趣,形成既学不好英语,也不愿意学英语的心理暗示。表现为课堂上往往过度沉默,对教师的课堂组织不予合作,课后更没有复习和自学的动力。

英语学习受教师水平的影响 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是研究生以上,即使是本科毕业的英语教师,其本人所受的高等教育也是学术类研究型的。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之后直接从事职教教学工作的。这样,以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造就的师资队伍中,大多数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与用人单位联系较少,在实训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面的驾驭能力不强。理论型、教学型教师偏多,技能型、实践型、创新型教师较少。加之学校往往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师的赴企业培训与实践,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着从自身做学生时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向适合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高职学生英语教学方法的转型,在教育教学经验和行业职业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待加强。

在这个转型的阶段,由于缺乏对会计行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很多教师还局限于讲解词汇、搭配、句型和各种语法知识,严重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前提。

生态式艺术教育

对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

(一)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概念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在现代生态观指导下的课程教育。这种课程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门艺术综合为一体,强调不同门类艺术之间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链接,强调在多种学科链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元视角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①。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多媒体将各种与之相关的材料运用于教学的方法,是一种多学科综合的教学方法。

行业英语虽有一定的专业特色,但高职英语教学注重的是在某行业中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会涉及行业生活、跨文化交际的方方面面。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学习英语时是有一定难度的。传统的阅读式英语教学在行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是有局限性的。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取与实践任务相关的图片、歌曲、广告宣传片、影视对白等,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将异域的风土人情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年轻人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奇事物的特点使这种教学形式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的论证

首先,生态式艺术教育符合多数学习者的学习形态。

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关于学习形态的概念②,并制定了学习形态量表,提出四种具体的学习形态,主要是适应式实验学习、分离式独立学习、聚敛式集中学习及理解式配合学习(见图1)。

对高职学生的抽样测试显示,121个测试样本中③,以适应式实验学习形态为最多,达77人,占总体样本的63.6%;分离式独立学习者29人,占24%;聚敛式集中学习者10人,占8.3%;理解式融合学习5人,占4%。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技能动手操作,高职学生中有些人想象力丰富,知识获取更多是依靠具体经验的感受得到(参见表1)。

研究表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大于动脑能力。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可以还原行业的生活情境,最大限度地保证经验的体会与获得,结合高职学生感性的特点,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所承载的情感内涵。

一个学生偏好于一种学习形态,特别是非常强烈的学习形态,会使得他在这种学习形态中充满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致。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又往往能创造性地保证开设适应多种学习形态的教学情境。因此,这不仅能适应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形态,而且能因人而异地保护不同形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生态式艺术教育使学习任务生动、鲜活。

生态式教育可以突破传统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记账核算等教学任务,引入情境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使学习任务生动鲜活。

1.穿插游戏的情境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会计专业术语和会计英语的专业表达方式以后,充分利用会计专业英语的单一性、相反性和简约性,以猜词游戏(如学习英语时常用的cross words,hangman)、数字游戏(如24点)等形式让学生易于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词汇和表达形式进行巩固记忆。比如猜词游戏,可以将英文会计专业术语以幻灯片显示给全班学生。请两个学生参与游戏,其中,一个学生面向大屏幕,另一名学生背对大屏幕。面对屏幕的学生用英语对看到的会计术语进行解释,对面的那名学生根据其描述猜出该术语。如遇到有些学生在作游戏时出现紧张、词不达意的情况,可以让其他人参与帮助,指出描述术语解释过程中的不明确之处,或提出更容易理解、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做完游戏,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总结游戏中出现的相关术语及英语表达方式,以巩固记忆。再如cross words或hangman这种小游戏很容易在网络上下载游戏软件,上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软件设计与所学会计知识相关的词库,进行游戏。课后学生可以将软件的手机版下载安装到自己的移动设备自行游戏。这种教学方式可调节课堂气氛,丰富作业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很多高职院校都配备了先进的专业模拟实验室,并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专业沙盘大赛等实践演练。英语教学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在相关专业课程进行的同时,将英语课堂带入专业模拟实验室。对模拟实习的任务和过程用英语进行讲解,使学生与先前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对比和类比,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独立使用英语实习材料进行练习。在此次模拟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着重体验一下会计英语模拟实习与专业中文实习的不同之处,在比较过程中总结出常用的、关键的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应用会计英语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且在贴近实践的演练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学校有充足的模拟实验室供学生和教师进行双语的重复课使用,需要校方和教务部门对行业英语教学使用模拟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协调实验室的使用。

3.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教学模式。在经济生活领域有很多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资料都是对公众公开的,尤其是英美国家上市公司的材料都是英文,任课教师可将其作为案例安排学生在课后先进行分组研究,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将分组研究总结出一些格式文件常用句型、句式进行分享和对比。还可以组织有能力的学生对财务报告进行书面或口头的分析,采用presentation、情境对话或模拟会议等形式将分析的成果加以展示。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专业知识来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再次,生态式艺术教育可解除传统思想对教师的束缚。

国外教师在教材的选定和教法的使用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度,这样不仅能极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能因材施教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国外很多学校的教学只有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只有纲领性的要求,而教材则由任课教师自选,且教学过程并不拘泥于所谓的教科书,而是选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因此,社会上大量有关书籍、报刊、文章等都可用作教材。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新、时代感强、学生感兴趣。

这种做法正是生态式艺术教育所倡导的从生活中汲取原汁原味的教学素材,经过训练有素的教师的精挑细选、精心编排,呈献给学生最贴近职业环境的课堂教学。这种做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值得我们探索和推广。

注释:

①“生态式艺术教育概念”的提出是由中国社科院著名美学家、艺术教育家、博导滕守尧教授经过多年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的一项重大的成果。

②即个人在吸收、处理和保留新知识与技能时所表现出的自然倾向、习惯性和偏好的方式。

③研究学生学习的形态,依据库伯对学习形态所提出的12项测试题(试题略),让学生对四种描述学习形态的项目,依自己适合度对每一题组加以排序,再依据得分算出学生的学习形态形式。

参考文献:

[1]任谦,鞠兴祥.职校生学习形态探究[J].职教通讯,2010,(4).

[2]蔡阳,马海峰.“1+N”会计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9(2).

[3]廖素清.借鉴国外教师培训模式探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培训途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职专会计学习经验总结篇10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教学 实践

一、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会计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这几年职业教育发展很快,除小部分上高中之外.大多数初中毕业都选择读职校,这样一来.职校的办学规模大了,教师的需求量也大了.于是有些学校在教师的任用方面就放松了,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录用教师,所以出现了有些会计专业的老师只会教理论课的现象,他们本身一直在学校担任理论课教学,对会计实务操作没有经验,给学生传授的只是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就显得理论知识太多,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到职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在短短的两年里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那就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掌握一定的职业操作能力,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有些职业学校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不重视,就算有实验室,也只不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方面也不尽人意。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很多单位也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会计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会计模拟实验的教材体系不尽合理

目前中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中普遍地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的问题。在现有会计实验教材的实验要求中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而省略了审核、监督环节。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资料供学生选择鉴别,这就会造成学生存观念上忽视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而这样的会计人员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合格的。另外.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账务处理中,需要有更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应收账款是否采用稳健原则,是否计提坏账准备,同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确定等,在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中,根本没有会计职业判断的体现。

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会计模拟实践指导,提高学生实务揉作能力

每门会计学科后期可安排整个教学学时的20—30%的专业模拟实践,对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训学的模拟教学可加大买践教学的时数量。但会计模拟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扎扎实实,故会计模拟实践应作好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准备,要有比较完善的模拟实习室和相应的教学设施作物质准备,它是会计模拟实习的先决条件;比较完善的真实的实践资料。实践资料的完善和真实程度,决定着会计模拟学习的效果:比较全面的会计人员中实际用的会计工具。也决定着会计模拟实习的完善程度。

第二步是过程:实习前的动员。在完成本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后,对本门课程作全面的总结、讲解和引导会计的建帐、审核原始凭证、记帐、算帐、试算平衡、复核、结帐、报帐、会计资料整理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会计模拟实习心中有底,不至于忙中抓瞎,不知所措。

实习前的资料工具准备应发放适量的会计模拟资料和会计工具。实习中必须有专业教师的引导,但不包办。这是整个会计模拟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指导教师统一程序,安排进度,解答疑难。学生在处理完成后,应写出书面实习总结报告。实习后.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相互检查和核对.检查所处理的会计事项的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完善性、正确性。相互取长补短,吸取教训。

通过模拟实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内容为仿真,去演练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初步转化为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和胜任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会计操作的实践是为前三个教学步骤的归纳和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加强教研工作,形成教研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