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计量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24

工业计量论文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1

(一)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2004年各地工业总产值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工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它可能对工业总产值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工业总产值进行数量化分析,就当前形势下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提高工业总产值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工业总产值多因素分析投入固定资产劳动计量经济学

Summary

ThispapermainlybyChinain2004toaroundindustrialoutputformulti-factoranalysis,establishagrossvalueofindustrialoutputwastheexplanatoryvariable,Otherpossibletotheindustrialoutputvaluehasobviousimpactonthevariablefactorstoexplainthemultiplelinearregressionmodel,anduseofindustrialoutputmodelforquantitative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bywhatmeanscanimprovetheindustrialoutputvalueofsomeoftheadviceavailable.

Keywords:IndustrialoutputMultivariateanalysisInputFixedassetsLaborEconometrics

(二)建立模型的步骤

(1)建立模型

1、解释变量的选择

被解释变量,直接取工业总产值,用Y表示。

解释变量,即影响解释工业总产值的变量选取哪些呢?

我们知道,对于影响产量的主要变量是投资(K),劳动(L)和技术进步(T),所以在我们选择工业总产值解释变量的时候应该含有K、L,但是由于技术进步(T)的数据我们不可得,所以我们无法将其列入模型中进行定量研究。除了以上两个变量,我们还应该选择一个重要的变量,那就是固定资产,因为工业总产值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型工业产值组成的,这些工业的固定资产大小会对他们的产值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一个大型工厂在以前用价值100万的旧生产线生产产品时,投入10万,产值是14万,后来引进新生产线,同样的投入和劳动,产值会是20万,这就表现出固定资产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了解释变量K、L之后,我们还要加上固定资产(B)。至此,对于工业总产值影响较大的解释变量我们已经找到。

建立如下产量模型

Y=f(K,L,B,担

其中,凳瞧渌幸蛩氐淖酆洗恚撬婊哦睢

2、模型数学形式的确定

根据经济理论和数理经济学的结论我们可以知道,解释变量K、L、B与别解释变量Y存在线性关系。

另外,我们通过描绘变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通过下图大致可以判断,解释变量K、L、B与别解释变量Y存在线性关系

于是,我们设定工业总产值的模型为

Y=b0+b1K+b2L+b3B+

3、拟定参数的大致范围

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及固定资产(B)的增加都会导致工业总产值(Y)的增加,所以,b1>0、b2>0、b3>0

(2)样本数据的收集

现在做的关于工业总产值的模型中所用的数据为截面型数据,我所收集的数据为我国2004年全国各省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包含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原价、主营业务成本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底平均数。

14-3各地区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

地区工业总产值

(Y)

单位:亿元固定资产

原价

(B)主营业务

成本

(K)全部从业人员

年平均人数

(L)

(万人)

北京5974.703322.085244.46158.03

天津6119.082476.965197.60168.93

河北10194.404735.218427.93440.99

山西4173.933351.303197.32278.13

内蒙古2327.481866.931859.00110.14

辽宁9140.615538.817696.00354.20

吉林3551.722177.682802.44138.29

黑龙江3955.702990.532789.85187.48

上海14594.155842.6512777.87340.93

江苏29476.6610173.9625208.811018.91

浙江21227.207746.8617862.06861.59

安徽4236.392368.233407.16235.81

福建7516.053014.866185.11364.53

江西2736.691511.752279.37179.17

山东24678.509398.7820133.49935.93

河南9236.804589.397361.50530.25

湖北5329.234129.674245.60235.48

湖南4341.882341.413339.51262.40

广东31519.6110118.8628557.181338.13

广西2242.261503.991809.14126.67

海南429.42306.40341.1414.77

重庆2598.841320.982074.64144.62

四川5303.643515.934221.95297.31

贵州1546.171444.601107.9993.89

云南2344.071839.661616.54103.53

西藏24.8573.0617.072.31

陕西3150.792614.742280.36175.43

甘肃1695.791495.521386.7298.09

青海388.12639.32287.7618.10

宁夏605.19489.34479.3533.11

新疆1656.021675.521206.7356.81

其中,工业总产值就是我们模型中的Y、固定资产原价相当于模型中的B、主营业务成本相当于投入资产K、全部从业人员年底平均数相当于劳动L。

(3)参数估计

对于参数的估计,我们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计算相关数据,在这里我们用eviews3.1来计算。

步骤:

1、打开eviews软件,通过file-new-workfile选中undatedorirregular然后在下面文本框中输入1到31建立实验所需表格。

2、在操作区输入datayklb然后按回车键进入数据输入页面并把数据准确输入到相关项目中,如下图

obsKBLY

15244.463322.08158.035974.7

25197.62476.96168.936119.08

38427.934735.21440.9910194.4

43197.323351.3278.134173.93

518591866.93110.142327.48

676965538.81354.29140.61

72802.442177.68138.293551.72

82789.852990.53187.483955.7

912777.875842.65340.9314594.15

1025208.8110173.961018.9129476.66

1117862.067746.86861.5921227.2

123407.162368.23235.814236.39

136185.113014.86364.537516.05

142279.371511.75179.172736.69

1520133.499398.78935.9324678.5

167361.54589.39530.259236.8

174245.64129.67235.485329.23

183339.512341.41262.44341.88

1928557.1810118.861338.1331519.61

201809.141503.99126.672242.26

21341.14306.414.77429.42

222074.641320.98144.622598.84

234221.953515.93297.315303.64

241107.991444.693.891546.17

251616.541839.66103.532344.07

2617.0773.062.3124.85

272280.362614.74175.433150.79

281386.721495.5298.091695.79

29287.76639.3218.1388.12

30479.35489.3433.11605.19

311206.731675.5256.811656.02

3、在操作区输入lsycklb再按回车键,得出软件对这个模型的参数的计算结果如下。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10/07Time:13:42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56.8089133.5327-1.1743110.2505

K0.9793550.04378722.366460.0000

B0.3702630.0901314.1080570.0003

L0.7381820.8556700.8626950.3959

R-squared0.998486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8317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345.7126Akaikeinfocriterion14.64901

Sumsquaredresid3226965.Schwarzcriterion14.83404

Loglikelihood-223.0596F-statistic5934.064

Durbin-Watsonstat2.028371Prob(F-statistic)0.000000

由上结果得出模型方程如下

Y=-156.8089+0.370263B+0.738182L+0.979355K+

(4)模型的检验

1、经济检验:由上方程可知,b1>0、b2>0、b3>0

符合我们的经济学意义。通过了经济学准则检验

2、统计学检验:由上述软件得出的计算结果可知

①拟合优度检验R=0.998486,很接近1,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

②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5934.064,数值很大,通过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③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解释变量BLK

T检验4.1080570.86269522.36646

由上表可知,K和B的T检验都明显大于2,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可是L的T检验值明显小于2,不能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

我们可以导出这三个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线性表,可以看出,Y随着K和B的变化而变化,而L几乎和Y没有相关关系。此图说明在我们设定的三个解释变量中,L变量是多余的,我们必须将其舍弃。

舍弃L解释变量后,我们的模型方程变为

Y=b0+b1K+b2B+

我们再通过eviews软件得出这个方程的相关参数如下图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10/07Time:14:17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44.7105132.1864-1.0947460.2830

B0.3882660.0872804.4484850.0001

K1.0042170.03281430.603170.0000

R-squared0.998444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8333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344.1301Akaikeinfocriterion14.61168

Sumsquaredresid3315915.Schwarzcriterion14.75046

Loglikelihood-223.4811F-statistic8982.774

Durbin-Watsonstat2.012255Prob(F-statistic)0.000000

继而得出我们的新的模型

Y=-144.7105+0.388266B+1.004217K+

可以看出这次得出的参数与前面带有L解释变量的参数相比,在满足的经济学意义检验后,统计学检验R检验变化很小,F检验结果则极大增加,同时K、B的T检验也都通过,可见,这个模型是比较好的。

至此,新的模型方程通过了所有统计学检验

3、计量经济学准则检验:

①序列相关性检验:绘制ei与ei-1的相关图

GENRe=resid(求残差序列ei)

GENRe1=e(-1)(求残差序列ei-1)

SCATee1(绘制ei与ei-1的相关图)

可以看出,ei与ei-1之间不存在自相关

检验误差项凳欠翊嬖谧韵喙兀阂阎狣.W=2.012255,若给定a=0.05,查附表,dL=1.30,dU=1.57,因为dU<D.W<4-dU,依据判别规则,认为误差项挡淮嬖谧韵喙亍

②异方差检验:

将K的样本观测值按升序排列,Y的样本观测值按原来与K样本观测值相对应关系进行排列,略去中心7个样本观测值,将剩下的24个样本观测值分成从量相等的两个样本,每个子样本的观测值个数均为12。排列结果见下

单位:亿元

地区YK地区YK

广东31519.6128557.18江西2736.692279.37

江苏29476.6625208.81重庆2598.842074.64

山东24678.5020133.49内蒙古2327.481859.00

浙江21227.2017862.06广西2242.261809.14

上海14594.1512777.87云南2344.071616.54

河北10194.408427.93甘肃1695.791386.72

辽宁9140.617696.00新疆1656.021206.73

河南9236.807361.50贵州1546.171107.99

福建7516.056185.11宁夏605.19479.35

北京5974.705244.46海南429.42341.14

天津6119.085197.60青海388.12287.76

湖北5329.234245.60西藏24.8517.07

用第一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2.44415+1.241964K+

残差平方和Σe1i=145350.74

用第二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30.0243+1.132635K+

残差平方和Σe2i=4680196.526

提出原假设H0:si2=s32…..=.s312

备择假设Hi:si2s22…….s312各不相同

构造F统计量

F=Σe2i/Σe1i=32.20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v1=v2=12-2=10,查F分布表,

F0.05(10,10)=2.97

因为F=32.20>2.97,所以应接受备择假设,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上述过程的软件操作如下:

SORTK(样本按K升序排列)

SMPL112(工作区间定义为1-12)

LSYCK(求出Σe1i玻

SMPL2031(工作区间定义为20-31)

LSYCK(求出Σe2i玻

GEMRF=4680196.526/145350.74(求出F=32.20)

将B的样本观测值按升序排列,Y的样本观测值按原来与B样本观测值相对应关系进行排列,略去中心7个样本观测值,将剩下的24个样本观测值分成从量相等的两个样本,每个子样本的观测值个数均为12。排列结果见下

单位:亿元

地区YB地区YB

江苏29476.6610173.96内蒙古2327.481866.93

广东31519.6110118.86云南2344.071839.66

山东24678.509398.78新疆1656.021675.52

浙江21227.207746.86江西2736.691511.75

上海14594.155842.65广西2242.261503.99

辽宁9140.615538.81甘肃1695.791495.52

河北10194.404735.21贵州1546.171444.60

河南9236.804589.39重庆2598.841320.98

湖北5329.234129.67青海388.12639.32

四川5303.643515.93宁夏605.19489.34

山西4173.933351.30海南429.42306.40

北京5974.703322.08西藏24.8573.06

用第一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56.29035+1.360224B+

残差平方和Σe1i=2096059.48

用第二个子样本估计模型,得

Y=-8181.280+3.712556B+

残差平方和Σe2i=28414056.94

提出原假设H0:si2=s32…..=.s312

备择假设Hi:si2s22…….s312各不相同

构造F统计量

F=Σe2i/Σe1i=13.56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v1=v2=12-2=10,查F分布表,

F0.05(10,10)=2.97

因为F=13.56>2.97,所以应接受备择假设,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上述过程的软件操作如下:

SORTB(样本按K升序排列)

SMPL112(工作区间定义为1-12)

LSYCB(求出Σe1i玻

SMPL2031(工作区间定义为20-31)

LSYCB(求出Σe2i玻

GEMRF=28414056.94/2096059.48(求出F=13.56)

下面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软件操作如下:

SMPL131

GENRX=1/(K*B)

LS(W=X)YCKB(以X=1/(K*B)为权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DependentVariable:Y

Method:LeastSquares

Date:06/21/07Time:13:50

Sample:131

Includedobservations:31

Weightingseries:X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4856300.886460-1.6759140.1049

K1.1899020.01581175.255680.0000

B0.0824490.0153875.3583930.0000

WeightedStatistics

R-squared0.999935Meandependentvar50.55315

AdjustedR-squared0.999930S.D.dependentvar133.1075

S.E.ofregression1.113330Akaikeinfocriterion3.144353

Sumsquaredresid34.70608Schwarzcriterion3.283126

Loglikelihood-45.73747F-statistic214397.9

Durbin-Watsonstat1.854200Prob(F-statistic)0.000000

UnweightedStatistics

R-squared0.992805Meandependentvar7171.482

AdjustedR-squared0.992291S.D.dependentvar8427.921

S.E.ofregression739.9753Sumsquaredresid15331778

Durbin-Watsonstat1.098686

得出模型Y=-1.485630+0.082449B+1.189902K+

T值(-1.68)(75.26)(5.36)

R=0.999935F=214397.9D.W=1.85

满足所有统计学检验

③多重共线性检验

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来检验我们的模型。我们先把解释变量中的固定资本量B去掉,得出一个模型

Y=3.221972+1.267023K+

T值(19.50)(138.40)

R=0.999868F=219251.0D.W=2.05

可以看出,除了R检验值略小外,其他值都有所提高,B不会引起多种共线性。

我们再把解释变量中的K去掉,得出模型

Y=-58.17087+1.136486B+

T值(-8.88)(12.73)

R=0.986728F=2156.025D.W=2.17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值都没有原来模型的好,说明该模型缺不了K,K也不会形成多重共线性。

(五)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影响产出的因素归结为投资,劳动和技术,这次我们的研究没有涉及技术,只分析了前两者,后来我们发现劳动在其中的作用变的很小,以至于我们将它舍弃,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现在下岗工人如此的多,近些年来,由于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以往的劳动水平已经超过我们需要的劳动要求,劳动的增加已经不能提高产出,反而增加了成本,所以各个企业纷纷裁员。所以,要想提高产出,已经不需要也不能靠劳动力的提高来提高。投入将会在影响产出的众因素中越加凸现出来。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2

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

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

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内容要求

1.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

字,并不设副标题。

1.2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

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

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

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

的排在前面)。

1.3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

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

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

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

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

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

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3.3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

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

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

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1.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

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我校对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的要求见《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对硕士生要求在攻读学位期间写出一篇能够在核心或核心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

论文。

1.5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

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2.书写规定

2.1论文字数

博士学位论文,理工科:6~8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8~10万字;

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要求为1万字左右。

硕士学位论文,理工科:2~3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3~4万字。

2.2论文书写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手抄或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博士学

位论文一律要求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45mm×230mm,页码在版心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

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

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博士学位论文的论文扉页、摘要、目录、图名及表名,

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扉页、摘要及目录的英文部分

另起一页。

2.3摘要

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500字以上,博士学位论文为

1000~2000字,均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

2.4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摘要(中、英文)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参照附录1。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符号者可略去此表)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攻读□士学位期间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仅对在职人员有此要求)

索引(可选择或不选择)

2.5论文正文

2.5.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建议采用3.7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

次视需要而定。

2.6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

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

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7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

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

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

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8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8.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

符号应统一(参照附录2)。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8.2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

位》(参照附录3)及GB3100~31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

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

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

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0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

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4)。

2.11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

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

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

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2.12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quot;表1-1"等。表序与表名

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

用中、英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见附录5)。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5,例2)。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

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5,

例2),不允许用"?quot;、"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2.13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2.13.1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GB131-83《机

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

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书写,中文在上。

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

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

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

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3.3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

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

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

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

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

2.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

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

│止页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

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

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

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做为参考

文献引用。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7。

2.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同。

2.16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学位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

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做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2.17个人简历

对在职申请学位的人员,其学位论文应增列此项。含大学毕业时间、院校、专

业,主要工作单位及从事过的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工作及发表的论著等。

2.18索引

为便于检索文中内容,可编制索引置于论文之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设置)。

索引以论文中的专业词语为检索线索,指出其相关内容的所在页码。索引用中、英

两种文字书写,中文在前。中文按各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排序,英文按该词第一

个英文字母排序。索引示例见附录8。

3打印要求

3.1字体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2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小4号黑体;

款、项均采用小4号黑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

3.3页眉

学位论文各页均加页眉,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宽0.8

mm),其上居中打印页眉。

奇数页眉:□□……□(所在章题序及标题)

偶数页眉:哈尔滨工业大学□□□士学位论文

页眉示例见附录9。

3.4封面及内封(扉页)

3.4.1封面

封面内容如下:

(宋体小2号字)□□□士学位论文

└┬┘│┌博

│└────────│┌工学

│└硕│理学

└─────────────│哲学

(黑体2号字)□□……□└管理学

└─┬─┘

└──────论文题目,不超过25个字

(宋体小3号字)□□□

└┬┘

└──────研究生姓名

(楷体小2号字)哈尔滨工业大学

(宋体小3号字)□□□□年□月□日

└───┬───┘

└──────提交论文日期

(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

封面格式参照附录10。

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者,需在"□□□士学位论文"之下居中加一行如下字样:

(在职人员)

3.4.2内封(扉页)

扉页是对研究生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如下:

国内图书分类号□□□□(宋体小4号字)

国际图书分类号□□.□□(宋体小4号字)

(宋体小2号字)□□□士学位论文

└┬┘

└──────同封面说明

(黑体2号字)□□……□

└─┬─┘

└──────论文题目,英文题目中

的字母要求全部大写

┌□士研究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姓名)

│导师:□□□(副)教授(导师姓名)

│副导师:□□□(副)教授(如无副导师取消此项)

(黑体4号字)│申请学位级别:□□□士

│学科、专业:□□…□(按二级学科填写)

│所在单位:□□…□(本校填院、系,在职人员填所在单位)

│答辩日期:□□□□年□月□日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扉页的格式参照附录11。

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者的内封依照封面规定,在同样位置居中加"(在职人员)"

字样。

3.5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

摘要(小2号黑体)

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印有:

关键词└┘词;词;…;词

└┬─┘┬└───┬────┘

││└────────关键词3~5个

│└─────────────空一格

└────────────────小4号黑体

3.6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

录12。

3.7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以下格式:

表1层次代号及说明

───┬───────────────────┬───

章│第□章□□……□│居中排

│└─────────────│章编号用阿拉伯数字

┌│□.1└┘□□……□│

节┤││└───────────────│空一格

││└──────────────────│章编号,顶格

└│□.1.1└┘□□……□│不接排

││

条│□.1.1.1└┘□□……□└┘□□……□□│接排

│□□……│

││

款│└┘└┘1.□□…□└┘□□…□□…□□│接排

│□□……│

││

项│└┘(1)□□…□└┘□□…□□…□□│接排

│□□……│

││

───┴───────────────────┴────────

↑↑

版心左边线版心右边线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3.8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

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

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占二字

θ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

转角θf=──,(rad/mm)

dl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如

2π(n1+n3)

x=───────

n1+n2

────

n1-n2

3.9论文印刷与装订

打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用双面胶印;手抄的硕士学位论文单、双面复印与

胶印均可。

硕士学位论文原件要求用绿色硬皮精装一份(送档案馆),硕士学位论文复印

件的封面均采用2305号云彩纸(230克);博士学位论文原件要求用红色硬皮精装一

份(送档案馆),博士学位论文复印件的封面均采用2306号云彩纸(230克)。书脊

处应印刷论文题目及"大学□士学位论文"(□为"博"或"硕")字

样,字体一律用适当字号的宋体字。

附录1"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示例

A─截面积,散热面积;Th─弧柱温度;

B─磁感应强度;t─时间;

Br─剩磁感应强度;tc─触动时间;

Bs─饱和磁感应强度;td─运动时间;

C─电容;U,u─电压;

c─弹簧刚度,比热容;Ua─阳极压降;

d─直径;Uc─阴极压降;

E─电场强度;Uf─释放电压;

e─电子电荷;X─电抗;

F─力;Xm─磁抗;

Fx─吸力;Xμ─铁心磁抗;

Fc─斥力;Z─电阻抗;

Ff─反力;Zm─磁阻抗;

f─频率,电路振荡频率;Zμ─铁心磁阻抗;

G─电导;α─电阻温度系数;

H─磁场强度;γ─恢复电压振幅系数;

Hc─矫顽磁力;δ─气隙长度,介质损耗角;

I,i─电流;θ─温度;

Ic─触动电流;θn─周围介质温度;

If─释放电流;Λ─磁导;

J─电流密度;λ─热导率,单位长度漏磁导;

KF─反馈系数;μ─磁导率;

Kf─返回系数;μr─相对磁导率;

N─匝数;μo─真空磁导率;

P─功率;ρ─电阻率;

p─导体截面周长;σ─漏磁系数;

pp─功率过载系数;τ─温升,电弧时间常数;

pi─电流过载系数;τw─稳定温升;

Q─热流,热量;Φ─磁通;

R─电阻;Φf─释放磁通;

Rb─膜电阻;φ─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差;

Rh─电弧电阻,弧柱电阻;ψ─磁链.

Rj─接触电阻;

附录2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摘自GB3102.1~6-86

━━━━━━━━━━┯━━━━━━━━━━┳━━━━━━━━━┯━━━━━

量的名称│符号┃量的名称│符号

──────────┼──────────╂─────────┼─────

时间和空间│┃波数│σ

[平面]角│α,β,γ,θ,φ等┃圆波数,角波数│k

立体角│Ω┃振幅级差,场级差│LF

长度│l,(L)┃功率级差│LP

宽度│b┃阻尼系数│δ

高度│h┃对数减缩率│Λ

厚度│δ,(d,t)┃衰减系数│α

半径│r,R┃相位系数│β

直径│d,D┃传播系数│γ

程长,距离│s┃│

面积│A,(S)┃力学│

体积,容积│V┃质量│m

时间,时间间隔,持│┃密度│ρ

续时间│t┃相对密度│d

角速度│ω┃比容,(比体积)│υ

角加速度│a┃线密度│ρl

速度│u,υ,ω,c┃面密度│ρA,(ρs)

加速度│a┃动量│P

重力加速度,自由落│g┃动量矩,角动量│L

体加速度│┃转动惯量│I,(J)

│┃力│F

周期│┃重力│W,(P,G)

周期│T┃引力常数│G

时间常数│τ,(T)┃力矩│M

频率│f,(ν)┃转矩,力偶矩│T

转速,旋转频率│n┃压力,压强│p

角频率,圆频率│ω┃正应力│σ

波长│λ┃切应力,(剪应力)│τ

━━━━━━━━━━┷━━━━━━━━━━┻━━━━━━━━━┷━━━━━━

(续表)

━━━━━━━━━━━┯━━━━━━━━┳━━━━━━━━━━┯━━━━━━

量的名称│符号┃量的名称│符号

───────────┼────────╂──────────┼──────

线应变│s,e┃热流[量]密度│q,φ

切应变,(剪应变)│γ┃热导率,(导热系数)│λ,k

体积应变│θ┃传热系数│h,a

泊松比│μ,ν┃[总]传热系数│k,K

弹性模量│E┃热绝缘系数│M

切变模量,(剪变模量)│G┃热阻│R

体积模量│K┃热扩散率│α(a,κ)

压缩系数│κ┃热容│C

[截面]惯性矩│Ia,(I)┃比热容│c

[截面]极惯性矩│Ip┃比热[容]比│γ

截面系数│W,Z┃定熵指数│κ

摩擦系数│μ,(f)┃熵│S

[动力]粘度│η,(μ)┃比熵│s

运动粘度│ν┃内能│U,(E)

表面张力│γ,σ┃焓│H,(I)

功│W,(A)┃比内能│u,(e)

能[量]│E,(W)┃比焓│h,(i)

势能,位能│Ep,(V)┃│

动能│Eκ,(T)┃电学和磁学│

功率│P┃电流│I

质量流量│qm┃电荷[量]│Q

体积流量│qV┃电荷[体]密度│ρ,(η)

│┃电荷面密度│σ

热学│┃电场强度│E,(K)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期刊;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百废待兴的落后省份,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省,建筑行业、建筑文化、建筑理论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先进的技术与思想的不断传入,与西部地域特色的冲突、碰撞使得建筑理论工作者不断思考陕西省建筑的正确发展道路。进入新千年,陕西省的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给陕西省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在此多重机遇时刻,统计分析其学术成果,有利于理清其研究脉络[1]。文章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梳理陕西省自改革开放后建筑理论研究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现状了解得更加全面,为今后的发展及研究提供借鉴[2]。

2研究对象的确定

2.1文献作者的确定文章所说的文献作者即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包括陕西省各大设计机构以实践为主的执业建筑师、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科以研究为主的教师及学生、相关政府机关单位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建筑团体等。文章对论文的收集以研究机构为单位,这些研究机构包括(1)高校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设计院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3)政府机关单位:西安市规划局。2.2主流建筑期刊的确定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发表在建筑学主流期刊上的论文往往代表着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对主流建筑期刊的选择,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考虑学术上的代表性,即建筑学术界所认定的学术期刊,结合核心期刊的评定原则及老八校所认定的A类建筑期刊;二是考虑时间上的代表性,即所选期刊尽量能涵盖所研究的时间段,期刊发文载文量有保障;三是兼顾陕西省省情,考虑陕西省创办的主要建筑期刊。最终文章选定《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新建筑》《华中建筑》《时代建筑》《建筑创作》《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合计共11种建筑期刊,其中有些杂志几经改名,其不同命名阶段也在统计项期刊中,统计结果则算在现在的期刊名称中[3,4]。文章对学术论文的收集以论文作者的机构为单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这些研究机构在1978—2018年期间所发表在主流建筑期刊上的与建筑理论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些机构经历几次改名,单位名称也存在不规范情况,甚至有些作者没有附加单位机构,在收集过程中尽可能对其进行查漏补缺。

3期刊论文的总产量与年度变化

文章以机构为单位收集相关论文,因为部分机构存在合作关系,对其去重后共计得到1231篇论文。可以看出,高校类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明显大于设计院类。在高校类研究机构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又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地位。在设计院类研究机构中,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发文量明显大于其他设计院,以其为代表的建筑创作研究在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中占据一席之地。刊上的发文数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文最多,这与该杂志创刊早以及在陕西省建筑期刊中的地位密不可分。《华中建筑》次之,这与《华中建筑》发文量大、办刊早、办刊风格兼容并蓄有关系,也与陕西省的建筑理论研究方向与《华中建筑》的办刊主旨契合有关。再则是《建筑学报》,其作为中国建设部主管的官方期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官方创办的第一种建筑类期刊,发文时序性最好。在《城市建筑》杂志上发文也较多,《城市建筑》虽创刊于2000年后,但其对城市和建筑的解读一直紧跟时代,不断推出新栏目,其每年举办的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很受高校师生重视。数量的变化趋势一直处于曲线的变化中,有增有减,但整体处于增长趋势。在2000年前,增长趋势较慢,其中在1990—1993年间有所突破,后处于波折增长中;2000年后,论文数量增长趋势加大,波折也更大,论文数量也在2005年和2013年出现了峰值。2005年,欧亚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促进了陕西省建筑创作在这一年的繁荣,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在西安召开并《西安宣言》,促进了西安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2013年,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召开,西安有关遗产保护研究的学术成果较多。从整体趋势与各期刊的变化趋势来看,整体趋势受到各期刊的影响较大,如2005年的峰值是在《建筑创作》杂志上的发文,2013年的峰值是在《城市建筑》杂志上的发文[5]。

4核心作者群及合作关系

对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工作者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的分析,可以客观地呈现出较有贡献的作者群及研究团队。在本次分析中,利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将前文收集到的相关论文导入软件,将网络节点确定为作者(Author),在可视化界面将节点显示调整为发文在5篇以上的作者,得到论文作者及其发文量关系图(见图4)。图中圆圈代表了作者的发文数量,圆圈直径越大表明作者发文数量越多;圆圈之间的连线代表了合作发文或者作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由图4可看出,发文较多的论文作者有:刘加平、王军、杨豪中、李志民、张锦秋等,以他们为中心围绕着合作密切的论文作者,形成研究上的核心团队或中坚力量。其中围绕刘加平、李志民、张锦秋、王军有较多的高质量论文作者,可以看出其研究团队的力量。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及其单位机构如表1所示[6]。

5研究热点和趋势

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热点的研究,将通过对样本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可以表达文献的主题概念,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将收集到的论文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时间节点为1978年到2018年,网络节点确定为主题词(Term)和关键词(Keyword),得到主题词和关键词生成的关系图(见图5)。词的字体大小和圆圈代表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数量,圆圈半径越大则出现的频率越高;圆圈之间的连线,则表示相互关联的程度,连线越多则表明与其研究方向也越紧密。从图5可看出,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绿色建筑、建筑创作、历史街区、人居环境、节能、工业遗产等是陕西省建筑研究的几个核心方向。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整合,可以看出几个研究方向:(1)围绕可持续发展,有“改造”“有机更新”“传统建筑”等词,代表了对原有建筑更新改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2)围绕传统民居,有“地域文化”“保护规划”“窑洞”等词,体现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性研究;(3)围绕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有“生态设计”“建筑遗产”“现代建筑”等讨论,其他出现在5次以上关键词则较少,由此可见这方面讨论的多元化[7];(4)围绕历史街区,有“历史文化名城”“文脉”“传统”“建筑文化”“环境”等词,代表着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化传承的关注;(5)围绕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保护更新”等研究。其余周边零散着一些有关“生土建筑”“中小学校”“农村住宅”“传统聚落”“地域特色”等关键词,这些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陕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研究领域。利用软件中膨胀词搜索(BurstDetection)功能,把较有爆发性的词语及其爆发的时间区间挖掘出来,依靠词频的时间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在不同时间的关注点。除去一些较中性的关键词,得到图6,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间段研究的侧重点。从内容上看,在1996年以前,陕西省建筑研究的方向是分散的,没有代表性关键词的出现。从1996年开始,尤其是1997—2007年,研究的重点是围绕“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窑洞”等西部乡土建筑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研究。2008年出现灾后重建、农村住宅的爆发性关键词,这一时期汶川大地震对农村住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为邻省的陕西省义不容辞地加入了相关的建设和研究中。自2009—2013年,文化传承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对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研究,二是以文化传统为导向的建筑设计研究。对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爆发在2013年,陕西省在建国初作为西部工业重省,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建筑,随着经济转型,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一大研究方向。

6结语

从以上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发表在主流建筑期刊上的论文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陕西省的建筑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数量来看,一直处于波动的增长中,且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从作者群体来看,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数量较多,以高校为主,尤其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该校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团队,各个作者直接合作较多。从研究热点来看,不同时期关注热点不尽相同:1997年前研究点较为分散;1997年开始对西北乡土建筑与地域文化、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较为关注;2009年开始,对文化遗产、遗址环境保护、工业遗产的关注增多,对建筑设计的研究则一直贯穿于整个时期。从对西安历史传统的继承到与城市风貌的协调,从地域文化的传承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立足于陕西省独特的文化地域条件并紧跟时展[8,9]。

参考文献

[1]李萍.近20年来西安地区建筑创作中多元化探索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

[2]杨宇振.1994—2006年中国建筑类院校学术论文生产、空间分布与格局演变———基于主要院校建筑学一级学科与主流期刊[J].时代建筑,2007(03):20-29.

[3]李凌燕.从当代中国建筑期刊看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D].同济大学,2007.

[4]曾巧巧,李翔宁.中国20世纪80年代建筑观念演变——基于建筑专业期刊文献话语的文本分析[J].时代建筑,2014(06):35-39+34.

[5]支文军,张兴国,刘克成.建筑西部: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图景•理论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孙玄烨.基于文献统计方法的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7.

[7]罗智慧.传统聚落环境研究文献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8]和红星.西安於我:一个规划师眼中的西安城市变迁•3,建筑创作[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计量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八大核心课程之一,从教育部决定将计量经济学纳入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由于计量经济学需要较强的数理功底,且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被普遍认为教学难度大、学习难度大,如何教好、学好该门课程就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作为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的一个庞大群体,积极改进并提升其教学效果,对于计量经济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梳理了文科类专业的特殊性及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指导委员会认定的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经济学所有分支学科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均需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理论模拟、数据分析和结论验证,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研究,就成为经济学学科学生和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多数高校在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将计量经济学作为必修课程。作为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有机结合,计量经济学学习需要有充足的学时,而不少学校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总课时仅36~42个,其中还包括4~10个学时上机操作课,个别学校甚至将其作为选修课对待,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的面板数据模型、二元选择模型等往往没时间讲解,学生上机操作也只是对照步骤机械进行,难以对软件运用做到融会贯通,更无法将计量经济学的精髓完全领悟。

(二)教学方法定位单一模糊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统计学等的综合性学科,其先导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通常需设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而不少文科类专业将其放在大二与先导课程同时开设,导致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学习感到非常吃力。同时,多数学校在培养计划制定中,并没有明确其学习目的是培养应用型还是科研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其招生对象同样是文理兼收,以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学生为例,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共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5个专业368人,其文科生比例接近70%,会计专业更高达83.33%,学生数理基础差异较大,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三)重理论轻实践情况突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学环节通常有理论和实践环节共同组成,实践课通常安排在理论课时之后,是对理论课程的运用和检验。不少文科类专业过多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安排大量学时给学生讲解模型的原理和推导过程,试图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而将实践环节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导致学生学了不少诸如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拟合度检验的知识,却苦于不知道模型如何运用,如何对运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学生体会不到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价值,缺乏学习兴趣,呈现昏昏欲睡状态。即使老师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但受课时所限,仅能将一小部分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对照步骤练习。以我校管理学院为例,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实践课仅安排8个学时,完全无法将一元回归、多元回归、异方差、自相关等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学会操作并解释结果,学生只会对照上课所讲步骤机械操作,更不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解释某一经济社会现象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考试是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计量经济学课程考试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考核依据包括出勤率、课后作业、回答问题、期中考试等,通常占比为30%到5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或上机操作,通常占比为50%到70%。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平时认真学习但期末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有机会通过考试,其弊端在于,闭卷考试多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考察,上机操作多为开卷形式,学生按步骤操作即可得出结果,导致学生依靠考前突击准备即可轻松过关,达不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种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命题目撰写一篇学术论文,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但普遍存在论文选题不合理、范围失当、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方法选择错误等问题,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万方、知网甚至百度文库等原文下载后复制粘贴交差,达不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二、文科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充分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对文科类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前期数据调研搜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结果分析等步骤,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以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某一经济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并解决该问题,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第一次课不急于将理论知识强塞给学生,可通过引入一些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案例,如男性和女性对于网络购物的看法、影响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要尽可能囊括计量经济学中的大多数知识点,如多元回归、虚拟变量、异方差、共线性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主观上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二)调整课程定位,合理安排学时

借鉴国外名校的培养模式,调整课堂定位,根据学生不同的数理基础和教学目标,将计量经济学课程分为I和II,其中I定位于思想创新,即淡化数理推导,突出软件应用。重点放在学生经济理论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能够以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经济变量进行系统分析,对各模型适合解决的问题、注意事项等具有明确的了解,课程总学时以72个为宜,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各一半;II定位于理论创新,即不仅仅局限于应用,更重视计量经济学理论的推导和证明。引导学生创新计量经济学理论,适合未来有志于考研或在某一领域从事科研的学生,课程总学时同样设定在72个,其中理论课时40个,实践课时32个。同时,调整教学计划,将计量经济学作为重要必修课程放在概率论等先导课程修完的第三学期下半学期或第四学期上半学期,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同样有益。

(三)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案例教育

实践教学和案例教育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需要和理论教学统筹规划。每一个理论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引入一个特色案例,通过对模型建立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应用能力,做到通过案例教学巩固基础理论。案例可通过学校自建案例库或兄弟院校共享案例库选取,也可从《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农业技术经济》等国内高水平期刊选取。在软件选取上,目前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有SAS、Stata、SPSS、Eviews等,其中,SAS、Stata需要较高的编程能力,SPSS多用于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不适合本科阶段使用,Eviews操作相对简单,可视化效果较好,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较强,本科阶段可重点讲解该软件,包括Eviews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等,让学生掌握功能性命令。通过实验课时,安排学生对理论课讲授内容动手操作,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四)完善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改变目前“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或上机操作”或单一“撰写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改为以课程论文设计为主,上机操作和平时成绩为辅的考试方式,可将三者考试结果按照60%、20%和2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课程论文设计具体方法为,由学生自由组合,分为若干个工作小组,每组5~8人,任课老师结合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设置若干个研究主题并加以解释说明,各小组根据研究兴趣自主选题,小组内部人员明确分工,资料收集人员负责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研究所需数据进行收集;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分析和检验,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文章撰写人员负责文章总体框架把握以及文章的撰写,最后每个小组上交一份研究论文,并制作出PPT对本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等进行汇报,任课老师对工作全程进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上机操作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式考核模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

三、研究结论

总之,学校和任课教师需充分认识计量经济学对于文科类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检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调整课程定位,合理安排课时,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案例教育,完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马文博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7):110-114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体系研究[J].南开经济评论,2002(5):9-13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4]洪永淼.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前景[J].统计研究,2016,33(5):3-12

[5]李华,王宏波,王谦,等.研究生课程《计量经济学》在我校教改的实施方案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6):32-35

[6]孙赵勇,史耀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教改方案研究[J].教学研究,2012,35(4):92-94,103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为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学才具有了科学性及严谨性。但当前从世界范围看,在整个20世纪中,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呈现出急剧的狭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解释世界及现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代数、积分、计量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在一些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已超过了90%。一些极度崇尚数学的金融学家们认为,通过建立相对于现实世界简化的模型,然后再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呈现这种精确性和严谨性,而不再去过多的考虑该模型对于现实世界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这使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纯技术学科”,更加关注数学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了。

但金融学并非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为了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及结果。一些一流的美国金融学杂志对于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对于大量来自各国的论文采用是否有数学模型作低成本的筛选,这使数学形式主义成为一种金融学及经济学的学术标准、一种范式和一种时尚。

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风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中国最优秀的经济类学术期刊《经济研究》,是广大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坐标,但纵观近些年发表的文章,充斥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或者仅仅是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国的数据上,也是可以容忍的。这让很多长年从事金融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产生困惑,他们认为,经济及金融学说史以及对于现实经济历史的学习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关注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发展,一篇精美的数学文章就足以代替了。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蔓延危害极大,所谓过犹不及,其发展不仅会极大的抑制研究人员及学者们的创造力及新思想的诞生,也会对在校研究生们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二、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特点及形式主义倾向

研究生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展现方式。近些年,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与金融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课程在改革之后,与国际知名财经院校的课程设置逐渐接轨,加入了数理金融、博弈论、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重要课程,这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最有力的工具,对于深入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人从2006级数百篇金融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中随机抽取数十篇,经过认真的阅读及思考,发现虽然论文质量相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形势也并不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论文普遍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

所谓科学性是要求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具有可靠性,体现在论据要准确翔实,文字表述要精练不可含糊其辞,大部分研究生论文达不到以上要求。这是由于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时间往往很短,平均是3~6个月,研究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详细的阅读、分析和筛选资料。论文的创新性是要展现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实上大多数论文要么是材料堆砌,要么过多借鉴别人缺乏自己的创见。像大多数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都是由材料堆砌而成,以时间为序最多,很多论文中都仅仅是“某人认为……”的格式,没有时间、地点、提出理论的缘由等,这样的综述意义不大。再就是论文中模型的“借鉴”,几乎都是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东西,再直接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检验,而数据的质量又不高,只要得出结论就可以了,不管其正确与否。这部分能力的缺失是研究生教育致命的问题,解决不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前途令人担忧。

(二)不了解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可读性差

有些研究生并不清楚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中存在多处规范化方面的问题。有的论文没有导言、研究背景和意义,有的论文没有文献综述,有的论文内容摘要写得像引言,有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形态各异。这些都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输入之后要有输出,论文是输出思想的重要形式,因此,研究生若是不了解写作规范,就会影响输出的效果,而使研究成果大打折扣,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三)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在抽阅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80%以上都使用了复杂的数学模型,20%左右的学生通篇论文都是数学模型鲜有文字表述,95%以上使用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对数十位研究生的访谈调查中,85%的学生认为“数学模型”非常重要,是衡量论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仅仅有20%的学生认为“解决问题及解释现象的能力”至关重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认为,如果在毕业论文中没有使用数学模型,而仅仅是采取规范分析的方法,那么不仅论文的成绩会很低,答辩的时候也会很不讨好,甚至有的想继续深造的金融学研究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本科学数学就好了”。这些情况表明,数学形式主义的倾向已经在高校的金融学教育中蔓延,学生们知道投资组合、公司财务等一些课程可以旷课,但金融数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一定不能缺课,瘸了这条腿论文写不出来,甚至毕业都成问题,这是高校金融学专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问题是学习并运用这些工具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是件好事,因此论文从表面看来,水平很高,高深的模型,复杂的推衍,有些连导师及答辩老师都看不懂,但细究起来,很多此类论文的学术价值很低,甚至是毫无价值。一些是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东西,没有任何推进,一些是根本和中国国情完全不配合的模型,最终的结论也与现实背道而驰,一些甚至是和研究的问题不太相关的模型,生拉硬拽地用在论文中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严重的数学形式主义倾向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重新树立学生的研究理念,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而数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其作用又是什么。

三、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及解决办法

金融学研究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正是研究生教育弊病的反馈和缩影。因此,总结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一)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

近年来,国内舆论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在不断下降。其实不然,究其关键是在于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明晰。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都有准确的定位,有的学生是想提高身价和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有的学生是在金融研究方面感兴趣,想在未来从事金融学术研究工作。对于这两类学生,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的方法。像在美国纽约州的研究生教育就是分为两类,即从事科研工作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M.A.、M.S.等)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M.B.A.、M.E.等),其教育效果良好,可值得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借鉴。这样不仅能使那些期望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接受正规的科研训练及准备,又使研究生教育不再是培养少数研究人员的精英教育,而具有职业及专业培养的大众意义了。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多元化但要重点突出

研究生课程设置要多元化,当今科学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是趋势,但并不是泛泛而学,要注意重点突出。一定要设置工具类的课程如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应用、博弈论等,这就好比挖土需要工具,用手挖掘效率极差,但工具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并非最终的目标。因此,对于理论的深化学习就更为重要。一些高校金融学院将资本论及金融学史等课程砍掉,是极不明智的,从史学中能了解各种金融理论发展的背景及脉络,从经典的资本论文献中汲取的是深度的精华和营养,这些课程都不是其他课程能够取代的,新思想的创造及理论的提出离不开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否则学生们的思想将变得空洞无物。

(三)引入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全方位介绍研究生论文写作目标、规范;鼓励思考,增加集体讨论时间,通过小论文及演讲方式传递思想。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于研究生会有一定的压力,他们必须要在课后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才能有所讲、有所悟,但教学效果比“满堂灌”的传统方式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科研动态和方向的敏锐度,提高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培养的是能思考、能判断、能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和专业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继成,陈艳春.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06,(9).

[2]赵婷婷,代寒灵.研究生教育中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

[3]王玉德.也谈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原则——兼论研究生论文和本科生论文的区别[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为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学才具有了科学性及严谨性。但当前从世界范围看,在整个20世纪中,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呈现出急剧的狭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解释世界及现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代数、积分、计量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在一些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已超过了90%。一些极度崇尚数学的金融学家们认为,通过建立相对于现实世界简化的模型,然后再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呈现这种精确性和严谨性,而不再去过多的考虑该模型对于现实世界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这使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纯技术学科”,更加关注数学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了。

但金融学并非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为了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及结果。一些一流的美国金融学杂志对于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对于大量来自各国的论文采用是否有数学模型作低成本的筛选,这使数学形式主义成为一种金融学及经济学的学术标准、一种范式和一种时尚。

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风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中国最优秀的经济类学术期刊《经济研究》,是广大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坐标,但纵观近些年发表的文章,充斥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或者仅仅是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国的数据上,也是可以容忍的。这让很多长年从事金融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产生困惑,他们认为,经济及金融学说史以及对于现实经济历史的学习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关注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发展,一篇精美的数学文章就足以代替了。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蔓延危害极大,所谓过犹不及,其发展不仅会极大的抑制研究人员及学者们的创造力及新思想的诞生,也会对在校研究生们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二、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特点及形式主义倾向

研究生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展现方式。近些年,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与金融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课程在改革之后,与国际知名财经院校的课程设置逐渐接轨,加入了数理金融、博弈论、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重要课程,这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最有力的工具,对于深入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人从2006级数百篇金融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中随机抽取数十篇,经过认真的阅读及思考,发现虽然论文质量相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形势也并不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论文普遍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

所谓科学性是要求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具有可靠性,体现在论据要准确翔实,文字表述要精练不可含糊其辞,大部分研究生论文达不到以上要求。这是由于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时间往往很短,平均是3~6个月,研究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详细的阅读、分析和筛选资料。论文的创新性是要展现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实上大多数论文要么是材料堆砌,要么过多借鉴别人缺乏自己的创见。像大多数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都是由材料堆砌而成,以时间为序最多,很多论文中都仅仅是“某人认为……”的格式,没有时间、地点、提出理论的缘由等,这样的综述意义不大。再就是论文中模型的“借鉴”,几乎都是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东西,再直接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检验,而数据的质量又不高,只要得出结论就可以了,不管其正确与否。这部分能力的缺失是研究生教育致命的问题,解决不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前途令人担忧。

(二)不了解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可读性差

有些研究生并不清楚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中存在多处规范化方面的问题。有的论文没有导言、研究背景和意义,有的论文没有文献综述,有的论文内容摘要写得像引言,有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形态各异。这些都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输入之后要有输出,论文是输出思想的重要形式,因此,研究生若是不了解写作规范,就会影响输出的效果,而使研究成果大打折扣,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三)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在抽阅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80%以上都使用了复杂的数学模型,20%左右的学生通篇论文都是数学模型鲜有文字表述,95%以上使用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对数十位研究生的访谈调查中,85%的学生认为“数学模型”非常重要,是衡量论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仅仅有20%的学生认为“解决问题及解释现象的能力”至关重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认为,如果在毕业论文中没有使用数学模型,而仅仅是采取规范分析的方法,那么不仅论文的成绩会很低,答辩的时候也会很不讨好,甚至有的想继续深造的金融学研究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本科学数学就好了”。这些情况表明,数学形式主义的倾向已经在高校的金融学教育中蔓延,学生们知道投资组合、公司财务等一些课程可以旷课,但金融数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一定不能缺课,瘸了这条腿论文写不出来,甚至毕业都成问题,这是高校金融学专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问题是学习并运用这些工具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是件好事,因此论文从表面看来,水平很高,高深的模型,复杂的推衍,有些连导师及答辩老师都看不懂,但细究起来,很多此类论文的学术价值很低,甚至是毫无价值。一些是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东西,没有任何推进,一些是根本和中国国情完全不配合的模型,最终的结论也与现实背道而驰,一些甚至是和研究的问题不太相关的模型,生拉硬拽地用在论文中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严重的数学形式主义倾向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重新树立学生的研究理念,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而数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其作用又是什么。

三、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及解决办法

金融学研究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正是研究生教育弊病的反馈和缩影。因此,总结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公务员之家

(一)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

近年来,国内舆论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在不断下降。其实不然,究其关键是在于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明晰。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都有准确的定位,有的学生是想提高身价和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有的学生是在金融研究方面感兴趣,想在未来从事金融学术研究工作。对于这两类学生,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的方法。像在美国纽约州的研究生教育就是分为两类,即从事科研工作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M.A.、M.S.等)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M.B.A.、M.E.等),其教育效果良好,可值得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借鉴。这样不仅能使那些期望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接受正规的科研训练及准备,又使研究生教育不再是培养少数研究人员的精英教育,而具有职业及专业培养的大众意义了。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多元化但要重点突出

研究生课程设置要多元化,当今科学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是趋势,但并不是泛泛而学,要注意重点突出。一定要设置工具类的课程如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应用、博弈论等,这就好比挖土需要工具,用手挖掘效率极差,但工具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并非最终的目标。因此,对于理论的深化学习就更为重要。一些高校金融学院将资本论及金融学史等课程砍掉,是极不明智的,从史学中能了解各种金融理论发展的背景及脉络,从经典的资本论文献中汲取的是深度的精华和营养,这些课程都不是其他课程能够取代的,新思想的创造及理论的提出离不开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否则学生们的思想将变得空洞无物。

(三)引入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全方位介绍研究生论文写作目标、规范;鼓励思考,增加集体讨论时间,通过小论文及演讲方式传递思想。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于研究生会有一定的压力,他们必须要在课后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才能有所讲、有所悟,但教学效果比“满堂灌”的传统方式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科研动态和方向的敏锐度,提高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培养的是能思考、能判断、能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和专业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继成,陈艳春.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06,(9).

[2]赵婷婷,代寒灵.研究生教育中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

[3]王玉德.也谈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原则——兼论研究生论文和本科生论文的区别[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为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学才具有了科学性及严谨性。但当前从世界范围看,在整个20世纪中,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呈现出急剧的狭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解释世界及现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代数、积分、计量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在一些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已超过了90%。一些极度崇尚数学的金融学家们认为,通过建立相对于现实世界简化的模型,然后再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呈现这种精确性和严谨性,而不再去过多的考虑该模型对于现实世界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这使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纯技术学科”,更加关注数学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了。

但金融学并非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为了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及结果。一些一流的美国金融学杂志对于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对于大量来自各国的论文采用是否有数学模型作低成本的筛选,这使数学形式主义成为一种金融学及经济学的学术标准、一种范式和一种时尚。

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风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中国最优秀的经济类学术期刊《经济研究》,是广大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坐标,但纵观近些年发表的文章,充斥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或者仅仅是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国的数据上,也是可以容忍的。这让很多长年从事金融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产生困惑,他们认为,经济及金融学说史以及对于现实经济历史的学习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关注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发展,一篇精美的数学文章就足以代替了。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蔓延危害极大,所谓过犹不及,其发展不仅会极大的抑制研究人员及学者们的创造力及新思想的诞生,也会对在校研究生们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二、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特点及形式主义倾向

研究生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展现方式。近些年,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与金融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课程在改革之后,与国际知名财经院校的课程设置逐渐接轨,加入了数理金融、博弈论、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重要课程,这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最有力的工具,对于深入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人从2006级数百篇金融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中随机抽取数十篇,经过认真的阅读及思考,发现虽然论文质量相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形势也并不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论文普遍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

所谓科学性是要求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具有可靠性,体现在论据要准确翔实,文字表述要精练不可含糊其辞,大部分研究生论文达不到以上要求。这是由于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时间往往很短,平均是3~6个月,研究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详细的阅读、分析和筛选资料。论文的创新性是要展现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实上大多数论文要么是材料堆砌,要么过多借鉴别人缺乏自己的创见。像大多数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都是由材料堆砌而成,以时间为序最多,很多论文中都仅仅是“某人认为……”的格式,没有时间、地点、提出理论的缘由等,这样的综述意义不大。再就是论文中模型的“借鉴”,几乎都是直接照抄照搬国外的东西,再直接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检验,而数据的质量又不高,只要得出结论就可以了,不管其正确与否。这部分能力的缺失是研究生教育致命的问题,解决不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前途令人担忧。

(二)不了解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可读性差

有些研究生并不清楚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中存在多处规范化方面的问题。有的论文没有导言、研究背景和意义,有的论文没有文献综述,有的论文内容摘要写得像引言,有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形态各异。这些都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输入之后要有输出,论文是输出思想的重要形式,因此,研究生若是不了解写作规范,就会影响输出的效果,而使研究成果大打折扣,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三)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在抽阅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80%以上都使用了复杂的数学模型,20%左右的学生通篇论文都是数学模型鲜有文字表述,95%以上使用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对数十位研究生的访谈调查中,85%的学生认为“数学模型”非常重要,是衡量论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仅仅有20%的学生认为“解决问题及解释现象的能力”至关重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认为,如果在毕业论文中没有使用数学模型,而仅仅是采取规范分析的方法,那么不仅论文的成绩会很低,答辩的时候也会很不讨好,甚至有的想继续深造的金融学研究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本科学数学就好了”。这些情况表明,数学形式主义的倾向已经在高校的金融学教育中蔓延,学生们知道投资组合、公司财务等一些课程可以旷课,但金融数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一定不能缺课,瘸了这条腿论文写不出来,甚至毕业都成问题,这是高校金融学专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问题是学习并运用这些工具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是件好事,因此论文从表面看来,水平很高,高深的模型,复杂的推衍,有些连导师及答辩老师都看不懂,但细究起来,很多此类论文的学术价值很低,甚至是毫无价值。一些是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东西,没有任何推进,一些是根本和中国国情完全不配合的模型,最终的结论也与现实背道而驰,一些甚至是和研究的问题不太相关的模型,生拉硬拽地用在论文中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严重的数学形式主义倾向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重新树立学生的研究理念,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而数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其作用又是什么。

三、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及解决办法

金融学研究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正是研究生教育弊病的反馈和缩影。因此,总结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一)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

近年来,国内舆论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在不断下降。其实不然,究其关键是在于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明晰。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都有准确的定位,有的学生是想提高身价和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有的学生是在金融研究方面感兴趣,想在未来从事金融学术研究工作。对于这两类学生,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的方法。像在美国纽约州的研究生教育就是分为两类,即从事科研工作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M.A.、M.S.等)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M.B.A.、M.E.等),其教育效果良好,可值得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借鉴。这样不仅能使那些期望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接受正规的科研训练及准备,又使研究生教育不再是培养少数研究人员的精英教育,而具有职业及专业培养的大众意义了。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多元化但要重点突出

研究生课程设置要多元化,当今科学研究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是趋势,但并不是泛泛而学,要注意重点突出。一定要设置工具类的课程如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应用、博弈论等,这就好比挖土需要工具,用手挖掘效率极差,但工具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并非最终的目标。因此,对于理论的深化学习就更为重要。一些高校金融学院将资本论及金融学史等课程砍掉,是极不明智的,从史学中能了解各种金融理论发展的背景及脉络,从经典的资本论文献中汲取的是深度的精华和营养,这些课程都不是其他课程能够取代的,新思想的创造及理论的提出离不开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否则学生们的思想将变得空洞无物。

(三)引入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全方位介绍研究生论文写作目标、规范;鼓励思考,增加集体讨论时间,通过小论文及演讲方式传递思想。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于研究生会有一定的压力,他们必须要在课后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才能有所讲、有所悟,但教学效果比“满堂灌”的传统方式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科研动态和方向的敏锐度,提高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培养的是能思考、能判断、能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和专业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继成,陈艳春.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06,(9).

[2]赵婷婷,代寒灵.研究生教育中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

[3]王玉德.也谈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原则——兼论研究生论文和本科生论文的区别[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8

*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组织国内外计量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一)组织海峡两岸计量学术交流活动

1、海峡两岸流量计量与质量分析研讨会于*年2月19日-22日在台湾成功大学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专题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由计量测试学会和计量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由成功大学承办;支持单位有计量科学研究院、计量学院、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团、工业研究院量测技术发展中心等。会议24篇。另外,还组织参观了量测技术发展中心和成功大学。

2、第七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于*年9月26-29日在杭州成功举办。大会由计量测试学会主办、中国计量学院承办、计量工程学会协办。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嘉宾有:质检总局计量司韩毅先生、台湾标准检验局陈介山先生、台湾量测中心主任、计量工程学会理事长段家瑞先生、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蒋家新先生、工程院院士张钟华先生、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巡视员杨援宁先生、计量工程学会秘书长郑森皓先生等。来自海峡两岸的9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韩毅先生、计量工程学会理事长段家瑞先生、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蒋家新先生等分别在大会上致辞;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王顺安先生致辞,向来自海峡两岸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开幕式后,著名专家张钟华院士做了题为“21世纪计量科学展望”的主题报告,台湾量测中心主任段家瑞博士做了题为“台湾计量发展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大会安排论文作者分为两组,在大会上共37篇。大会出版了《第七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99篇,内容包括:计量技术、标准化与实验室认可、不确定度评定、计量管理、测试技术、生物与医学计量等。

这次海峡两岸计量交流活动期间,质检总局有关部门与台湾标准检验局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沟通了有关信息。台湾代表团还参观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平里园区和昌平基地、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参观了中达电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部分台湾代表拜访了CNAS、CQC、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台湾代表在返回后发来邮件,对这次研讨会的大陆之行的安排表示很满意,表示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收获。

至此,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7届,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召开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的计量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研讨计量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寻求计量测试领域的合作意向,推动了海峡两岸计量管理、计量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信息的沟通,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为保障贸易的量值准确共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增进了海峡两岸计量工作者、两岸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计量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在节能减排方面,计量检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的应用,这是质量检测数据准可靠的保证。在计量检测、仪器制造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很多领先优势。目前中国大陆仍然需要进口大量先进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因此,加强海峡两岸计量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是社会团体,是联系政府和广大企业、技术机构、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代表们希望今后海峡两岸计量界不断改进合作方式,举办多种形式的计量交流活动,为两岸经梅⒄购图际踅涣鞫嘧龉毕住4砻钦娉系刈T福诤O苛桨都屏垦Щ岬呐ο拢谏缁岣鹘绲拇罅χС窒拢诤O苛桨都屏拷绱钇鹨蛔牧楣低ǖ那帕海鼋桨陡嗟睦斫夂凸匕灰巳硕枷壮鲆环莅O苛桨毒突岣雍托场⒏用篮谩U獯位嵋榈玫胶O苛桨队泄馗鞣降拇罅χС郑绕涫堑玫焦抑始熳芫旨屏克尽⒐仕镜炔棵诺拇罅χС趾桶镏4蠡崛〉迷猜晒Γ歉鞣矫婀餐Φ慕峁?lt;BR>3、*年8月28日,学会组织召开了编写海峡两岸计量名词术语研讨会。

(二)组织和参加国际计量交流活动

1、第5次中日韩计量研讨会于*年4月23-2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中日韩计量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研讨计量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寻求计量测试领域的合作意向。日本计量学会、日本计量院、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近300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次研讨会上,中日韩三方分别提出两个报告。中国的报告是:中国计量法的修订动向;中国计量基准标准体系建设概况;报告人员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

会议期间,日本有10多家企业的代表通过日本计量振兴协会向中国代表团了解中国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情况,中方用近1小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10多个问题。这说明了在国际上企业和社会各界对计量工作的重视,他们对学习推广国际标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是很有兴趣的。学习推广国际标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这次会议的主办方----日本计量机器工业联合会(JMIF)于*年4月24-26日在日本东京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第23届国际计量计测展览会。该展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展览会参展商达100多家。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展览会开幕式。

召开中日韩计量研讨会,推动了中日韩之间计量管理、计量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信息的沟通,促进了中日韩三方及国际贸易往来,为确保贸易的量值准确共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增进了中日韩计量工作者之间的友谊。

经中日韩三方计量学会初步协商,第6次中日韩计量研讨会将于2009年6月在中国昆明举办。中方建议,研讨会的内容除了三国介绍计量工作的最新进展以外,举办“远程校准e-trace技术及发展展望”技术讲座,邀请日、韩计量院分别有1-2位专家讲解介绍。我们希望今后中日韩之间不断改进合作方式,举办多种形式的计量交流活动。

*年4月27-30日中国代表团访问了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贸易部计量部门、马来西亚计量院、马来西亚计量学会的人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参观了马来西亚计量院,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今后中马之间的计量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条件。

2、第51届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总理事会于*年9月8日-10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王顺安秘书长(IMEK0总理事会委员)等3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听取了IMEKO主席、IMEKO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做2007年工作报告、IMEKO2007年财务报告、咨询委员会和技术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对一些法律条款进行讨论修改;听取了澳大利亚计量院等申请加入IMEKO的报告;听取了葡萄牙申办第IMEKO世界大会的报告,同意2009年9月在葡萄牙召开第IMEKO世界大会;听取了韩国计量院申办2012年第20届IMEKO世界大会的报告,同意韩国计量院承办2012年第20届IMEKO世界大会(计划在韩国釜山举办)。会议决定,第52届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总理事会将于2009年9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

这次会议期间,还隆重举办了IMEKO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这次会议,对了解当前国际计量领域的发展方向,研讨计量科学的最新进展,加强国际计量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中国计量科技人员积极参加IMEKO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学院金尚忠院长是TC2(PhotonicMeasurements,光学测量)的技术委员,参加了*年8月在捷克召开的TC2会议。会前经与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协商,提出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学院在杭州承办2010年第TC2会议。这一提议初步得到大会同意。

在这次大会上,有几位中国专家,如张金涛博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戴景民教授(哈工大自动检测与过程控制系统研究所)作为温度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TC12)的技术委员的提议,王军博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TC24)的技术委员的提议,获得大会通过。

在这会大会上,公布了伦敦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L.Finkelstein教授(IMEKO前副主席)的文章:加强技术开发,深化认识,融入“地球村”,重点回顾总结了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IMEKO)成立50年以来的工作成就。

(三)在国内举办学术会议

1、学会承办APLMF杭州食品农产品计量与质量安全培训班会务工作。*年6月2日-6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在中国杭州联合举办了第二届食品、农产品计量和产品安全国际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布亚新几内亚、墨西哥、中国香港、蒙古、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等13个APLMF成员经济体的72名专家和代表参加。

6月2日-3日首先举行了由APLMF计量控制体系工作组组织的小型工作组会议。受邀专家分别就制定亚太区域内各经济体法制计量基础建设、测量保证、有证标准物质(CRM)的制备和使用等内容的APLMF导则文件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这些导则文件的起草将有助于进一步明晰APLMF框架内的法制计量工作方向和重点。

在随后6月3日-6日举行的食品、农产品计量和产品质量安全计量研讨会上,各经济体专家和代表围绕有关食品安全和健康测量、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计量基础建设、CRM的制备和使用以及其他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制计量问题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预期的丰硕成果。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代表还参观了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的国家水产品和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蒋关明院长向各经济体代表介绍了该中心的现状,并回答了专家和代表的提问。各经济体专家和代表对该中心的检测实验设备等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给与了高度评价。

通过这次研讨会,来自各经济体的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各经济体法制计量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它也为实现无技术壁垒的国际公平贸易,提高亚太各经济体在贸易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次研讨会为各经济体法制计量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为促进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成员在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法制计量的基础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会支持第五届国际仪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沈阳成功举办。由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联合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仪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9月16-17日在沈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50余篇,论文集收录186篇。来自中、美、德、英、俄、意、波、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主席兼程序委员会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所长谭久彬教授主持会议。会议邀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英国牛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7位国际著名学者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内容涉及仪器科学理论与方法、仪器与系统、先进光学测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与仪器、激光测量技术与仪器等前沿方向和仪器学科领域重大热点问题。本次会议共组织了16个分会。

国际仪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由谭久彬教授提议,并由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创办,秘书处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目前,该系列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上该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大型系列学术会议之一。

3、10月20日-23日TEMPBEIJING*国际温度与热物性测量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协办。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专家约120名参加了会议,会议为从事温度计量和相关研究及热物性测量研究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提供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与学习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在温度计量和热物性测量领域的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国际计量局前任主席、现名誉主席Dr.Quinn及国际计量局温度咨询委员会(CCT)多个工作组主席都将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做特邀报告。会议还出版了论文集,收录论文85篇。

4、*年9月16-19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年全国流量计量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是就当前国内在流量计量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学术交流。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宣湘副理事长、计量院吴方迪副院长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计172人,包括流量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各省市计量院流量计量部门的技术骨干、流量相关企业的代表以及从事流量计量工作的5位台湾专家。

本次会议共收集论文近百篇,其中会上宣读26篇,并特别针对流量计量检测技术、天然气流量计量、大口径水流量计量以及新型流量计计量性能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探讨,台湾学者也带来了多篇学术论文。大会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流量计量站----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南京计量测试中心,该中心采用的国际先进天然气计量技术与设备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同期召开流量专业委员会年会和各省级计量机构流量发展研讨会,会议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及节能减排等国家目标为重点,讨论了流量计量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目标的发展战略和努力方向。

5、*年11月9日-12日总局计量司在北京举办R76国际建议研讨班,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承办了会务工作。

二、全力支持“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帮助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学会下属的“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统一实施全国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同时“中启”作为培训机构,承担全国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工作。

1、认证审定工作

截止到*年10月底审定AAA认证企业665家,AA认证企业266家,A认证企业54家。通过审核分中心报送的认证报告,发现各个分中心的审核员水平不一,编写的认证报告水准也不同,今后要对分中心的审核员进行规范管理。

2、培训工作

①内审员培训:为了更好地宣贯ISO10012标准和GB17167-2006标准,使企业对测量管理体系和能源计量更加了解以及帮助企业运行与应用测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手册,编写程序文件,对没有成立分中心的省份,举办了测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认证内部审核员培训班,培训内审员331人,能源计量347人,分中心培训内审员913人;*年总计培训内审员1244人,能源计量521人。

②外审员培训:由总部直接培训外审员并发证,对分中心的外审员进行培训,现在正在陆续培训中,计划到2009年上半年外审员全部培训完毕。

③检测和校准数据控制的培训

为了帮助从事检测校准工作的计量技术和管理人员掌握统计过程中控制的原理,掌握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使用过程,获得“预防优先检测”的概念,避免浪费,对产生“数据”的全过程规定监控环节,组织举办了“检测和校准数据控制”培训班,以提高检测、校准的质量,满足计量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在西安、北京、上海、深圳、黄山等地共组织培训5批365人。

3、认证工作年会与技术交流

①为了让各分中心对认证工作更加规范管理,总部在西安市召开了*年度认证工作会,对认证工作的审核要求、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进行统一认识,统一思想,通报了各分支机构的认证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在年会上请部分分中心介绍了先进经验,找出了不足。

②为了让企业更加了解测量管理体系工作,保障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治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在西安市组织120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术交流,组织了两个专题讲座,满足了企业需求,让企业加深了对测量管理体系的了解。

4、开发了“测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为了更好地推广ISO10012国际标准,组织专家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开发了“测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该软件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全面贯彻ISO10012国际标准和国家相关的计量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对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组织、策划、计划、决策和控制工作,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准确可靠运行报表、报告和记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满足顾客要求。

该软件的主要特点是专业的自定义软件管理工具,用户可任意定义包括菜单、操作窗体、报表、卡片、各种统计公式、各种查询及排序的设置、口令及权限管理等,从而可以让用户充分利用电脑,去实现测量管理工作,并使测量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该软件的主要内容包括11个子系统和4个专用软件,测量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了管理体系文件、计量要求识别、测量过程管理、测量设备管理、不确定度评定、测量过程控制、能源计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外部供方管理、体系分析改进和参考资源汇编等11个子系统,以及测量过程管理、测量设备管理、测量不确定度计算和测量控制图等4个专用软件。

三、继续加强对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管理

1、建立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上网查寻系统;开展质量技术监督行业技师培训鉴定工作5期200人;

2、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培训考核工作2期165人;

3、审查职业技能鉴定教材3本,即:容量计量、流量计量、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

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检查工作,并配合总局人事司清理职业资格工作;

5、做好指导中心日常职业技能鉴定协调工作,发放证书突破1.5万本。

四、承担计量技术法规审查工作

受总局计量司委托,学术负责全国计量技术法规的审查工作。在计量技术法规审查工作中,主动与审查专家、技术委员成员及计量司技术法规负责人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保证了工作质量和公正性,确保规程审查保值保量顺利进行,及时上报结果。截止到12月底,*年度审查部共接收各种计量技术法规草案64项,审查完毕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68项(其中*年52项,2007年16项)。

五、做好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

1、*年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的支持下,根据《关于委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管理标准物质的通知》,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切实履行依法行政,加强对标准物质行政许可各环节的有效监督,规范和理顺标准物质的受理申请、技术审查、行政批准、证后监管工作。

2、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的领导下和支持下,开展了标准物质的审核报批、复查换证工作。

①*年度报请国家质检总局审批标准物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截止到12月底已批准的标准物质:一级标准物质65种;二级标准物质948种。

②*年标准物质到期换发许可证:审查一级标准物质303种,批准235种进行了复查换证;审查二级标准物质424种,批准382种进行了复查换证。

③截止*年12月底,我国共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466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769种。

3、编辑《标准物质应用指南》

*年度标准物质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标准物质应用指南》一书,该书对我国批准的一、二级标准物质13类进行编辑,内容包括:每一种标准物质的证书编号、研制单位、应用领域、用途、包装、保存、元素成分、分子成份、物理技术特征、工程特征、实际使用操作方法、指导价格、联系方式,同时包括标准物质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并介绍了标准物质分类、分级、溯源体系、用途及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定值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方法和选择等应用技术,使全国各行业通过该书对标准物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组建国家标准物质技术委员会

*年初经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批准,组建了国家标准物质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工作规则,使得我国标准物质评审、考核工作更加完善,同时建立了技术管理专家队伍。

5、组织培训和交流

*年度根据标准物质领域的需要,在北京、上海、黄山、深圳等地,举办了多次业务培训和交流,共计培训390人,并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标准物质培训教材,该教材正在编写中。

6、召开了标准物质的评审会

截止到*年12月底,共组织安排了二次一级标准物质终审会,一次一级标准物质初审会,多次二级标准物质审查会。评审情况已经上报给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

六、继续做好《计量学报》出版发行工作

*年,学会主办的《计量学报》共刊登论文113篇,与几年前全年数平均50多篇相比,增加一倍以上。*年的论文中,论述基标准的研制或改进的有17篇,比去年增加5篇,其余均属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精密测试和工业测量方面的文章。全年收到稿件290余篇,比去年增加50篇,稿源仍十分充足。全年退稿率在60%以上,反映了我们的“学术门槛”仍很高,保证了较高的学术质量。

为了减少稿件的积压,尽可能多地发表一些好文章,我们一方面坚持支持下属各专业委员会工作的精神,协助几何量、温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会议,出版了会议论文集(增刊),深受这些专业委员会的好评。另一方面,积极申请、筹办双月刊,经北京新闻出版局批准,已于今年下半年开始,编辑出版双月刊。《学报》第5期为流量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出版了专集。

为了促进计量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们的选材已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所谓“十大计量”,例如,*年在《计量学报》上发表了食品和环境检测的论文,如:“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腊肠包装净含量测控技术”、“室内空气中甲醛快速检测的研究”等。

由于*年下半年《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新来的编辑人员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过程。面对这些困难,大家加班加点尽力工作,保证了《学报》在学术方面的高质量及按时出版。编辑部在培养新人方面采取了速成办法,以老带新,老同志把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新同志。派新职工参加了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编辑培训班,使其在编辑业务上进步很快。

《计量学报》所刊登的论文今年仍保持被美国工程索引《E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14种知名数据库或检索性期刊收录,仍保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年《计量学报》的平均发行量为2000册/期。*年《计量学报》编辑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报道我国计量和精密测试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计量学报》变更为双月刊后,更加有利于及时报道国内外计量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七、组织会员活动,努力为会员做好服务

1、*年全年将出版《会讯》6期,现已出版5期,第六期正在编辑中。共刊发文章约44篇。其中法律法规10篇;科技信息26篇;为100家团体会员单位刊载、宣传、介绍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总计约40万字左右。

2、*年完成向国内和港澳会员及团体会员单位发送《中国计量》、《计量学报》、《会讯》和《标准物质简讯》等刊物和资料近2.5万份;协助高级会员及会员单位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8篇;为团体会员单位提供国家最新的新标准10个。

3、*年,学会会员团体部召开了“庆祝5.20世界计量日学术研讨会”、“第六届组织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和“计量测试技术研发与推广研讨会”。

4、“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会议”的筹备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等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人事安排批复。

八、其他工作

1、学会编辑出版了《中国计量测试年鉴(2007)》,全面记录了学会在上年度的工作情况,反映了我国计量测试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国家质检系统计量法规体系的最新动向。

2、学会建立了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网、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网和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网3个网站。*年网站的内容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网上申请和信息公开,扩大了学会、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和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的影响,方便了各单位申请办理标准物质许可证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

3、*年南方冰雪、纹川大地震牵动着世人的心,也牵动着学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心。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灾区人们积极捐款,奉献爱心。四川发生8.0级大地震时,学会部分会员在成都会议结束后未及时离开,积极参加了抗震救灾。学会秘书处同志为灾区捐款2万6千多元;向灾区捐献了10床新被子。

九、完善财务管理及财务档案

1、学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由上级拨款项目费和自身创收两部分组成。学会财务承担了大量会计、税务和统计工作,除了负责本单位整体财务工作的同时,还代管专业委员会账户20多个,代管2个独立核算单位的账目。

2、按时完成了各类报表。

3、负责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的一整套财务工作,特别是今年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的分支机构的财务报表也要汇总到总部,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常常加班加点工作,及时上报各种报表;

4、学会财务和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上年度的财务工作通过了总局委派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符合会计各项制度,没有违规违法现象。

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学会按党中央、中纪委和国家质检总局监察局、直属机关党委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章、学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廉政建设方面,学会的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自觉抵御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克已奉公,清正廉洁,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共建和谐学会。

2009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1、学会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创新型国家,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的目标。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科协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文件;结合学会工作实际,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属于公益性的科技社团,是一个人才荟萃的高智力团体,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各部门、各地方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这也是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切入点。学会以及所属的专业委员会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推广计量测试新技术和新仪器,把计量新技术传播和运用到经济领域和生产领域中去;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学术交流主渠道、科学技术普及主力军的作用,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学会要增强开拓进取精神,加大改革力度

学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在提供政策咨询、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拓展学会的职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学会要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反映会员诉求,提出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参与制定、修订有关行业标准,促进计量科研的发展。

3、学会今后要积极参加IMEKO的活动,组织学术交流,组织国内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优秀论文,将安排在《计量学报》上优先发表。积极向IMEKO等国际组织推荐中国专家,更多地参加国际计量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维护中国的权益,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目前,由于国家还没有足够经费给予学会支持,与学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制约学会改革深度和广度的一些重要因素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世界经济衰退,我国经济也进入了相对减缓期,受灾地区的会员单位都还在建设和恢复中,因此2009年会费收入仍不乐观,学会将尽力争取2009年保持今年的水平。学会还需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学会的活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公共组织的社会团体将越来越多地承担政府下放的公共管理职能,学会的工作将日益繁重,这也是学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学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同时学会希望今后能够得到主管部门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努力为计量科学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二、重点工作

1、做好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工作;不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工作;加快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队伍建设;扩大质检行业技师培训鉴定工作;做好中心日常工作和总局人事司交办的工作。进一步完善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

2、改进《计量学报》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要继续坚持“及时传播计量测试创新成果,大力推广计量测试先进技术”的办刊方针,及时报道我国计量以及精密测试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保证《计量学报》在学术上的高质量及按时出版;向兄弟学会所主办的刊物学习,积极创造条件,把《计量学报》办得生机勃勃,扩大《计量学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3、加强学术交流。继续组织举办国内外计量测试学术会议,组织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组织中国专家参加在葡萄牙召开的第IMEKO世界大会;在中国昆明举办中日韩计量研讨会;组织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计量体系工作考察;筹备签署海峡两岸计量交流合作备忘录;组织召开海峡两岸计量名词术语研讨会。

4、加强对标准物质的有效监管。规范和理顺标准物质的受理申请、技术审查、行政审批、证后监管工作。坚持每年召开两次标准物质终审会,及时为企业做好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5、做好注册计量师、计量检定人员管理相关工作,做好计量技术法规审查相关工作,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6、支持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扩大认证领域,为广大企业做好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9

《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属于民间性质;而《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质。

2、学科分类原则不同

两者都采用分学科统计评价指标数据的方法。学科划分对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总览》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划分学科,同时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期刊性质等多种因素,共设学科类目74个。《统计源期刊》则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的学科分类原则,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对农业学科及医药卫生类学科作了进一步细分。

3、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

《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

《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

4、评价指标体系不同

《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通过来源文献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

5、收录期刊数量不同

《总览》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23种。《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423种。223种生物医学期刊既是《总览》中确认的核心期刊,又是统计源期刊。两者在特种医学、耳鼻咽喉、皮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儿科、妇产科、口腔医学、外科、皮肤与性病等学科类目中所收刊种完全一致。

6、出版周期不同

《总览》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时间比数据统计大约滞后2.5年,反映期刊变化不够及时。《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够较快反映期刊发展动态。

工业计量论文范文篇10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1—2009年期间发表的1757篇胜任特征领域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胜任特征理论研究文献的载文量、著者、主题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近9年来我国胜任特征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对胜任特征研究论文的发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关键词:胜任特征研究综述文献计量法

我国最早于1998年开始系统引进、研究这一方法。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胜任特征的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从特定的角度来了解国内胜任特征的研究历程、发展水平与动向。自1973年美国学者McClelland提出胜任特征概念以来,学术界在世界范围内很快掀起了胜任特征运动的研究浪潮。胜任特征是个体的较为持久的潜在特征,它与一定工作或情境中效标参照的有效或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

一、研究范围

为对国内胜任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地探讨,本文采取文献计量法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来源于CNKI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涵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标准数据库、国外标准数据库、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以胜任特征、胜任素质和胜任能力作为检索词针对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2001年至2009年10月9日,共得到相关研究文献1757篇。

二、我国胜任特征研究状况分析

(一)载文量分析

公开发表文献的数量反映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关于胜任特征研究文献年载文量的年代分布见表1,年载文量的比例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从表1的载文量来看,2001年仅有18篇,由此揭开了胜任特征正式研究的序幕。随后的几年里,胜任特征的研究得到一定发展,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2004-2006年间,关于胜任特征的载文量迅速增长,取得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说明对胜任特征的研究受到业界专家的重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文献量基本都保持在400篇以上,胜任特征论文数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位横向整理阶段,也说明该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充分关注,研究热度持续稳定。

总体上,我国胜任特征研究经历了萌芽、导入和发展三个阶段,从图1可以直观地反应出来。1998—1999年是我国胜任特征研究的萌芽期,原邮电部的课题“通信业管理干部测评及其量化评估方法”系统地将该研究引入国内,但是这一时期几乎没有相关论文正式公开发表。2000—2003年是胜任特征概念的正式导入期。这一时期胜任特征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发表文献较少,除了2篇发表在期刊的学术论文和5篇硕士论文在个体层面进行实证研究以外,其它文章基本都是理论介绍和实践运用性质的研究(肖剑科和赵曙明,2008),表现为研究主题单一的特点。2004年是一个分水岭,从图1中不难看出,2004—2007年间,文章发表数量出现快速拉升,所以,2004年至今是我国胜任特征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且,2007—2009年表现为高位横向整理阶段,说明有延续维持研究热度的趋势。这一时期,国内每年关于胜任特征研究的论文数逐年增多,而且在研究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较大的拓展。除个体层面的研究外,组织层面的研究开始得到重视,研究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有学者开始探讨胜任特征与其它影响因素的联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载文量变化趋势和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进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文献来源分析

我国胜任特征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刊物上。其中,《商场现代化》以44篇位于第一,接着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共刊发了35篇,随后是人力资源(22篇)、人才资源开发(17篇)、心理科学(16篇)。此外,胜任特征被作为学位论文选题较多,其中重庆大学(28篇)、暨南大学(28篇)、苏州大学(21篇)、浙江大学(18篇)、山东大学(16篇)。此外,第十届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分别发表11篇和15篇文献。

(三)著者分析

在检索到的1757篇文献中,通过考查著者发文信息,再经过人工过滤筛选,最终按发文量排序整理统计出著者分布情况。此处仅列出发文量在9篇以上的核心著者情况,见表2。根据普赖斯理论,计算核心著者的公式为:m=0.749(式中nmax为发文最多的著者论文数,m为核心著者最低发文量),从表2得到发文量最多的著者论文数为27篇,m=3.8919,因此可界定发文4篇及以上为核心著者,统计得到的核心著者近30名。由此可见,胜任特征和胜任特征研究已具有相当的一批核心著者。

根据所有文献的著者单位,按照单位发文量排序,得到前10名,分别是重庆大学(68篇)、浙江大学(54篇)、暨南大学(37篇)、南京大学(31篇)、北京师范大学(28篇)、苏州大学(26篇)、山东大学(25篇)、华中科技大学(25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3篇)和华东师范大学(23篇),表明这些机构对于胜任特征研究重视程度较高,同时研究能力较强,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四)内容分析

1.关键词分析。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合并归类相关词后排序,高频词主要集中于“胜任特征”(773篇,占43.06%)、“胜任特征模型”(461篇,占25.68%)和“人力资源管理”(141篇,占7.86%),其次是“行为事件访谈”(62篇,占3.45%)、“教师”(50篇,占2.79%)、“管理者”(49篇,占2.73%)、“绩效”(39篇,占2.17%)和“因素分析”(24篇,占1.34%),另外“公务员”、“培训”和“评价”都是20篇,占1.11%。从关键词不难看出:在研究内容上,我国对胜任特征概念或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研究较多;在研究方法上,以行为事件访谈法居多;从“教师”和“管理者”这两个研究对象可以知道,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教育和企业;从胜任特征的外延上看,探讨胜任特征与绩效关系的最多。

2.学科类别分析。通过对学科类别分析,按载文量排序,文献主要集中于“企业经济”,其次是“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另外,“高等教育”、“工业经济”、“行政学和国家行政管理”、“人才学与劳动科学”方面也有较大载文量。

3.研究层次分析。研究层次的分析是掌握我国胜任特征研究整个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胜任特征和胜任特征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行业指导、政策研究和职业指导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