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概论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4:09:25

工业概论论文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1

在马歇尔之前,已有经济学家使用“企业家”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这一术语。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外延很广,比如租地农场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师、屠户、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亚当·斯密,“对企业家的界说为后继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家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认为,资本家(企业家)“几乎没有劳动”,但由于其资本的垫付能力而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对企业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他说,企业家“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的人(p372)。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企业家的地位很重要。马歇尔喜欢在企业家前面加上限定词,例如“机警的企业家”,“机敏的企业家”,“谨慎的企业家”等,这无疑包含着马歇尔的价值判断。在《经济学原理》的正文中,马歇尔没有给出“企业家”的直接定义,所以通过马歇尔的叙述,必须明确“企业家”所指代的内容。

马歇尔在谈到生产要素之一的组织时,涉及到了企业管理。他说:“在大多数营业中,都有企业家这个特殊阶级参与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营业中,能够如此地指导生产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任务,不得不分裂开来,而转入专门的雇主手中,或用较为普通的名词来说,转入商人的手中。他们‘冒着’或‘担当’营业的风险;他们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他们安排或‘计划’营业的一般打算,并监督它的细小事情。”(p305)可见企业家是营业中的主体,是中间人,是商人。企业家所担当的角色是企业中风险的承担者和管理者。在《经济学原理》的附录中,马歇尔给出了一个近乎定义的论述:“这一名词来自亚当·斯密而惯用于欧洲大陆,用它来指那些把企业的风险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业工作中应尽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适当不过了。”(p392)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家是劳动者,企业家只有在工业中,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并且要承担一定的职能,尽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础上,马歇尔对企业家进行了分类:“一类引用先进的企业方法,另一类墨守成规”。

二、企业家的素质及作用

马歇尔道出了理想的企业家所需的才能。

马歇尔依据企业家所履行的不同职能对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分析。

首先,以他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的作用而论,企业家必须具有他自己行业中的物的透彻的知识。他必须具有预测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变动的能力,他必须能谨慎地判断,大胆地承担风险;他当然必须了解他的行业中所用的原料和机械。(p309)马歇尔的企业家素质论中,伦理性素质(亚当·斯密讲的节俭、不妄为、爱秩序)呈隐退趋势,技能性素质占据主导性地位。企业家必须对所从事的行业的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企业家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立足;企业家应有创新精神。他们把新的技术引入到生产领域,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家还应该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以理性判断作为其基础的。其次,以他作为雇主的作用而论,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马歇尔所说的这些素质是一个企业家能“尽本分”的重要保证。他描述出的企业家近似完满的人,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真正的企业家却很少有如此全面的能力。以上讨论的是企业家的素质,那么企业家所需的素质是如何获得的,即企业家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的人只要具有“耐心、天才和好运气”,有效地经营管理,都有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更不用说那些具有较多优势和机会的资产阶级了。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其他条件和因素。先天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物质条件和各种就业机会和途径。后天的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工业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从马歇尔对企业家素质的有关论述中来看,企业家的职能是担当风险、经营管理和创新。

三、马歇尔企业家思想简评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马歇尔的企业家思想在企业家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既对前人的思想有所继承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马歇尔也有自己的创新,并且论述的更为系统、全面和深刻,比如他讲到的“创新”的重要性,“好运气”的作用。马歇尔对企业家的关注和系统论述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马歇尔将企业家定位于“工业生活”中,这样企业家就是处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在马歇尔的论述中,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宫敬才: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让学生去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教师应掌握完备的科学教育体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采煤工程实践,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

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即是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如何以少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优秀的合格品,使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后,能够全面理解采煤知识理论,也即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不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并且“采煤概论”的课时又少于“采煤学”课时的条件下,运用采煤基本理论解释、解决煤矿生产中日常出现的实际问题。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1提高非采煤专业学生感性认识的方法及课程教学大纲应改变的地方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发展过程总是经历了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采煤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采煤学”这门专业课之前,已让他们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首先在大一学期末进行认识实习,即到各煤矿区进行参观,熟悉煤矿的各种生产设施、建筑物、构造物及其使用用途,对煤矿工业广场的布置及其地面工业广场与煤矿井下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然后学生在大二学期末进行生产实习。在进行生产实习之前,先到矿业工程学院实验与教学中心的采煤模型?实习是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煤矿生产工艺过程,各种煤矿设备、设施的使用目的及运行情况,全面了解煤矿各种安全保障规章制度及措施。这时学生不只局限于地面参观,往往再下到煤矿井下,熟悉地下各种巷道的名称及开掘每种巷道的目的。学生往往深入到采煤一线一采煤工作面,观看采煤生产全过程。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学习专业课“采煤学”。在学习“采煤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上实验课,即到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上采煤模型课。教师借助形象的采煤模型向学生讲解“采煤学”中的一些较抽象、较难懂的采煤原理。非采煤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对采煤的认识、生产实习,没有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如果要让非采煤专业的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这门课,就必须加强他们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感性认识的充分程度,是非煤专业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课的前提。

采煤专业学生在进行认识或生产学习时,首先要乘火车或汽车到煤矿现场,花一周左右时间吃、住在煤矿。下井参观时,学生在井下巷道需走几公里才能看到井下一些生产设施布置情况,及煤矿工作面产煤的现场情况。若要看巷道布置,则需在井下走更长时间。因此,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让非煤专业学生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实验室,应成为首选。

采煤模型是将采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或人们预先设定的,设计出来的采矿工程现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仿真模型,使人们能够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的各个方面,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到地面工业广场与地下采煤的空间关系,及地下采煤工作面与各种巷道的空间关系。图2可见地面下各种巷道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每种巷道的作用。

学生参观了采煤模型室,提高了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弥补了非煤专业学生没有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缺陷。在上“采煤概论”之前,应组织学生多次参观采煤模型室。

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学”,一般是72学时,其他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一般是32学时或24学时,最少是l6学时。“采煤学”上模犁课是6学时,而“采煤概论”模型课是4学时。以往“采煤概沦”的4学时采煤模型课都安排在课程中间E,这样安排的不足之处,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学习“采煤慨论”之前对采煤缺少感性认识,即使上了采煤模型课,学生也没有巩固、回顾所学知识的时间,便又要继续学习有关煤矿的知识、理论。因此若要提高“采煤概沦”的教学质量,应改变课程教学大纲,让“采煤概论”模型课时多于采煤学模型课时。在上“采煤概论”课之前,为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感性认识,应由教师组织学生多次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对照采煤模型给学生讲解有关煤矿方面的知识。为加强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学生应用每天课后的闲暇时间参观采煤模型室。

上采煤模型课,即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采煤模型向学生讲解比较难懂、抽象的采煤理论,以及与采煤有关的知识重点、难点。学生听起来有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感觉。形象的采煤模型与抽象的采煤理论相结合可使课本上理论的东西不那么枯燥、乏味,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理解煤矿理论知识。通过图3,学生可看到地面的砂石如何充填到井下采煤工作面后的采空区中,通过图4,学生可形象直观地看到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布置各种巷道及各种巷道所对应的空问位置关系,了解各种巷道的使用用途。

提高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还可通过教师制做三维立体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漫形式向学生演示煤矿井下各种生产设施、井下巷道布置,以及即

使下井参观也不易见到的许多理论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放光盘。光盘的制作内容都是用摄像机拍摄的,它非常逼真地反映了煤矿生产的全部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们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正加大实验教学投资,筹建虚拟实验室。学生在虚拟实验室可见到煤矿的虚拟影像,可将煤矿所有的生产内容都通过虚拟影像表现出来,更有立体感、逼真感。以上都是通过动态画面给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采煤模型则通过静态立体形式反映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思考、探究的空间。

1.2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及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

教师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采煤概论”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学习“采煤概论”,这是提高“采煤概论”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矿业工程教学与实验中心采煤模型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热情。

人类采煤发展史,凝聚了人类科技发展史。人类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无疑都伴随着采煤的发展。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任何领域,尤其是高精尖的科技领域,都与采矿、稀有金属有关,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黄金、珠宝更与采矿相连。学好采煤方法,对了解其他采矿方法都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在煤的发现、采掘及生产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科学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学好“采煤概论”,达到触类旁通,学好各专业学生所学的本专业各门专业课程。

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或多或少地与煤矿有关,因此学习“采煤概论”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校更好地与别人进行知识交流很有益处。

学好“采煤概论”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找工作都打下了知识基础。人的一生,或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都不会局限于某一行业,如果以后在煤炭行业工作,懂得了煤矿的专业知识,工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从当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想改学采煤专业,或在本科毕业后要考采煤专业的研究生,在目前学好“采煤概论”对个人以后的发展都大有脾益。

教师不但应有过硬的采煤专业理论,还应掌握完善的科学讲授“采煤概论”的知识体系。在“采煤概论”比“采煤学”的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师应力争用最精简的语言,将枯燥的采煤概论,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讲授给学生,集中讲几个典型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采煤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每节“采煤概论”课时,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采煤方面的知识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谈谈采矿科技的发展现状,还存在哪些科技难题,已解决到什么程度等,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使学生对“采煤概论”课程更加喜爱,有条件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让学生将学到的煤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煤矿科技实践中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深化。公务员之家: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如何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这对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形成挑战,本论述试以思想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为例,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来阐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拥有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的文化创造和积累。这些历史性的文化遗存,既真实记录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生存、成长所走过的漫长历程,也为我们今天乃至将来创建新的文明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因此,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阐释和研究我们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过程,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以及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都将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1999年,教育部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确定为高等院校的主干必修课。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现象、体系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人文类核心课程”,具有其他专业性课程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文化概论课程的基础性,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开拓学术视野,延伸思维触角,一直是文化概论课程努力的方向。其中,中国思想文化作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先哲思想的精华,领会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能融汇到自己的人生思维中,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笔者试以道家哲学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作为个案,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道家思想以老子为初创,《道德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与人类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们以无穷的思想启迪。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学、科学家乃至普通平民,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如果学生文史功底薄弱,在理解上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状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明确“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无为而治最早的出处源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常被误解为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其实,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无”,表面上守弱处静,无所作为,实际上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顺应自然之道而知足知止,就已经是有所作为,也能无所不为。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最生动的说明了“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治理国家犹如煎小鱼,煎小鱼乱搅就会搅烂,不乱搅,就是无为。用这种“无为”的办法煎好了鱼,治好了国家,就叫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样也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目的。

在解释清楚“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对“无为而治”的最好实际应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例如图片与科教片结合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兴趣,之后进行相关的总结。这里我们进行简单的说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李冰创建都江堰,2260余年来,川西10余州县“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成为天府沃土。故史称之为“川西第一奇功”。而今,都江堰也是正使用着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地区1010万亩良田和提供7市36县的城市、乡镇的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养殖业用水,旅游业用水。如此通古贯今,造福于人类的大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全世界唯此一处。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坚持以和谐为本。表现出来就是“无为而治”、“因势利导”。都江堰无坝,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是为“避沫水之害”、行舟、溉田。防洪排涝,是那时保全川西居民性命,改造川西湿地,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出了川西平原“江村事事幽”的优美人居环境。

通过介绍都江堰的文化意义,学生在无形中对“无为而治”的抽象思想就有了形象的把握。但是如何与自身、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自己能够智慧生存,我们可以适当的举例,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用现代管理学的事例来让学生感受“无为而治”的奥妙。老子的思想是管理哲学,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却是将管理引人新的境界的“大道”。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虚拟空间的存在也日益渗透到管理实践中。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种趋势,恰恰也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利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中,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支持、指导、协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这时领导就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人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反复体味这一思想,从终汲取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可以使我们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标与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说明无为而治的现代管理学应用,形象生动,便于说明。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初接触中国文化理论的学生,大都会因其茫如烟海和博大精深而产生畏J嗅心理,故而教师必须始终做到把自己真正消化的知识和体悟用最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必要时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打消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困难和顾虑以后,就可以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性上倾注心力。我们认为,文化情怀的熏陶和文化生活的创造,是该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之所在。通过研修课程,希望学生都能过“一种有文化气质、有文生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生活里,华贵而不可有铜钱臭,简朴清素而不可遨遏无礼数。”。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师生课堂讨论(按各重点、难点章节安排):在上课时事先提出讨论任务,学生听完课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程讨论。事先指定个别同学带头,其他人自然跟上。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听完一位发言后,先让其他学生提问,然后作出点评。随后下一位学生发言,照此进行下去。每学期可以安排2次一3次课堂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演说辩论能力。

(2)多媒体演示、参阅网络:尽量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思考文化现象,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4

本论文首先分析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相关的问题,强烈的感受到影视教育引入到中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界定了相关影视教育的内涵,介绍了其相关的特点。作者分析了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拓展,文章最后阐述了影视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并结合实际构建影视教育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影视教育、引入、拓展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willenterabigchange,thedevelopmentofthenewstage,inbasiceducationwillplaytheroleofpioneers.ButtodayChina''''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bytherelevantproblemsareseriouslyhamperingthequalityofeducationadvocacy.Modernlanguageteachingschoolsfaceanunprecedentedimpacttothemodernlanguageeducationinfilmeducation,languagelearningcanenhancestudentsinterestedinthehumanisticqualityofstudents,teachingofmodernlanguagessecondarytothequalityofeducation.

Thispaperfirstanalysisofthe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issuesrelatedtoastrongsensefilmeducationsecondaryeducationintotheneedforlanguageeducation.Thepaperdefinestherelevanteducationalvideocontentonitsrelevantcharacteristics.Theauthoranalyzesthefilmeducationon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thearticledescribedthefilmeducationinthestatusoflanguageeducation,andeducationinlightoftheactualvideooftheprotectionmechanism.

Keyword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filmeducation,theintroduction,expand

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绪论…………………………………………………………………4

1.1引言………………………………………………………………………4

1.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4

1.3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意义………………………………………………5

1.4本论文的组织结构………………………………………………………5

第二章影视教育的基本内涵………………………………………………6

2.1影视教育的定义…………………………………………………………6

2.2影视教育的特点…………………………………………………………6

第三章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8

3.1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拓展…………………………………………8

3.2影视教育对中学语文教育的限制……………………………………………8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育引入影视教育的思考…………………………………10

4.1中学语文教育与影视教育关系……………………………………………10

4.2中学语文教育引入影视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11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13

5.1总结………………………………………………………………………13

5.2展望………………………………………………………………………13

参考文献…………………………………………………………………………14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参考文献

[1]陈宇锴,王志敏.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彭吉象.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黄海昀.高等学校应加强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1999,(6).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10]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丕显.审美教育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12]李燕.简论巴拉兹视觉文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13]文新春.影视:让语文教学从平面到立体[J];中小学电教;2005第7期

[14]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年第4期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5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标准教材的章节,结合互联网一些案例开展讲授式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购买一些实验软件供学生实践。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关注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内容问题

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营销推广,从整体战略到商业细节,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电子商务的所有内涵以及操作手段包括技术实现都讲述清楚,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另外,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课时中还包括上机实践的时间,显然,这又大大压缩了授课的时间,在规定课时内要将电子商务所涵盖的所有概念、内容、技术等全部讲遍,那么其讲授内容只能是泛泛的,灌输式的,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个概念或者商务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就已经转入到下一个章节的学习,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了解了某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名称,而实际的内涵知之甚少,一知半解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状况,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种状况与电子商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特点相背离,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相背离的。

(二)教材建设问题

就目前的电子商务概论类教材来看,主要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广而泛。大部分教材与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同样问题,因为要将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涵盖在内,很多教材都是将所有的内容都点到,主要概念罗列全,但是却存在着广而全但难以深入的问题。

2.教材缺乏逻辑连贯性。由于电子商务从其概念上来看,既有经济管理类的又有技术类的,因此我们的教材中常常出现既有商业模式又有网页制作方法,章节与章节缺乏连贯一致性与逻辑性。

3.教材缺乏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虽然目前很多教材也陆续进行了改革,在枯燥的概念中加进了很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还是以传授为主,并没有安排可操作的实践环节。

4.教材时效性差。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快,而教材编制订阅的周期很可能已经超过教材中某些案例与模式的发展周期,再加上一本教材并不是每年都会更新版本,其时效性就更差了,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手中教材里所提到的成功模式或案例,实际已经失败,而书中还在介绍经验,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疑惑和教学难度。

(三)实验教学环节问题

根据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过程中都会配备实验环节,但是目前实验环节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模块与现实脱节。实验软件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商务前后台操作,但是,实验软件同样也存在着由于更新等问题所造成的操作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实验软件与教材相似,其更新的调研开发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就会出现软件刚更新,现实情况已经出现变化,软件本身是为了让学生更贴近现实,但是往往更新是赶不上现实的。

2.重操作轻创新。另外实验软件仅是模拟现实已有的情况进行开发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只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

(四)考核环节问题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卷面成绩、小论文和实验为基础综合测评,这样的考核形式目前还存在着卷面考试死记硬背,小论文复制粘贴,实验应付了事的情况,学生准备考核过程中仅仅提高的是记忆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综合评分很高却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通过了该门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基本的概念,了解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商业模式和技术性名词的内涵,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实践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的同时在规定课时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连贯性的实践,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协调、运筹等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策略

本次教改改变了传统的拘泥于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实践—教学—讨论再实践的模式,其创新性在于将竞赛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实践、竞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有部分学生将参加竞赛,其学习周期也将从原有的一学期延续到一年,参加竞赛的学生学习周期将延展至一年半或更长,教师贯穿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启发。

1.强化课前实践。教师在课前布置探索性阅读和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课堂上机,对下一次上课的内容所涉及的模式及案例进行直观的分析,这个环节旨在通过关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启发学生主动式学习。实验环节将放弃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验软件,由教师根据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和最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结合课堂进程,设计实验项目,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相应的操作或实验报告,大多数实验项目将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而不是基于封闭网络的模拟操作。

2.加强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就学生已经预习得出直观分析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讲解,结合辅助教材和互联网实时更新的材料和案例来分析该章节的内容,并与学生的直观分析结论相比较,解答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本次改革在综合考虑课时限制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讨论课时,教学内容以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和运营为主,技术类内容大幅度删减,仅保留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教学内容以教师制作的、随时更新的课件和课外阅读资料为主,并加入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及与学生互动的内容。

3.确立创意方向。通过课堂启发式提问与讨论,帮助找到学生对于该章节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创意方向。

4.注重课后讨论及创意。由于课时有限,课后实践不占用实验机时,主要由学生自行上机,学生将就课堂上探索创意方向进一步讨论其可行性,并可通过教学群和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惑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比较可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创意。

5.变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根据该学期授课人数和具体情况选择开放式答题或课堂小论文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将不拘泥于辅助教材的内容,均要求学生在查阅互联网实时通过更新的内容并结合课后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意创新观点。开放式答题是指教师在考核前提供各个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网站或平台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学生在考前全面了解这些网站或平台的基础上,回答试卷中的相关问题;课堂小论文是指,教师在考核前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后讨论结果和形成的创意方向,在课堂考查时间内当堂完成一篇教师命题小论文,论文可以电子商务创业者的角度也可以普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角度来写。

6.合理利用暑期实践。暑期实践主要利用暑期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环节,在学生已经提出创意方向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与讨论,组员之间沟通与讨论,确定设计组长,并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安排,教师对于创意计划书的撰写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上网和实地调研,并在组内进行协调,分工合作,初步完成一份电子商务创业创意计划书。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6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标准教材的章节,结合互联网一些案例开展讲授式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购买一些实验软件供学生实践。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关注到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内容问题

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营销推广,从整体战略到商业细节,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电子商务的所有内涵以及操作手段包括技术实现都讲述清楚,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课时。另外,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课时中还包括上机实践的时间,显然,这又大大压缩了授课的时间,在规定课时内要将电子商务所涵盖的所有概念、内容、技术等全部讲遍,那么其讲授内容只能是泛泛的,灌输式的,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个概念或者商务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就已经转入到下一个章节的学习,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了解了某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名称,而实际的内涵知之甚少,一知半解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状况,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种状况与电子商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特点相背离,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相背离的。

(二)教材建设问题

就目前的电子商务概论类教材来看,主要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广而泛。大部分教材与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同样问题,因为要将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涵盖在内,很多教材都是将所有的内容都点到,主要概念罗列全,但是却存在着广而全但难以深入的问题。

2.教材缺乏逻辑连贯性。由于电子商务从其概念上来看,既有经济管理类的又有技术类的,因此我们的教材中常常出现既有商业模式又有网页制作方法,章节与章节缺乏连贯一致性与逻辑性。

3.教材缺乏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虽然目前很多教材也陆续进行了改革,在枯燥的概念中加进了很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还是以传授为主,并没有安排可操作的实践环节。

4.教材时效性差。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快,而教材编制订阅的周期很可能已经超过教材中某些案例与模式的发展周期,再加上一本教材并不是每年都会更新版本,其时效性就更差了,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手中教材里所提到的成功模式或案例,实际已经失败,而书中还在介绍经验,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疑惑和教学难度。

(三)实验教学环节问题

根据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过程中都会配备实验环节,但是目前实验环节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模块与现实脱节。实验软件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子商务前后台操作,但是,实验软件同样也存在着由于更新等问题所造成的操作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实验软件与教材相似,其更新的调研开发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就会出现软件刚更新,现实情况已经出现变化,软件本身是为了让学生更贴近现实,但是往往更新是赶不上现实的。

2.重操作轻创新。另外实验软件仅是模拟现实已有的情况进行开发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只需要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

(四)考核环节问题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卷面成绩、小论文和实验为基础综合测评,这样的考核形式目前还存在着卷面考试死记硬背,小论文复制粘贴,实验应付了事的情况,学生准备考核过程中仅仅提高的是记忆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综合评分很高却并不意味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虽然通过了该门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基本的概念,了解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商业模式和技术性名词的内涵,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实践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的同时在规定课时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连贯性的实践,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协调、运筹等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策略

本次教改改变了传统的拘泥于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采取实践—教学—讨论再实践的模式,其创新性在于将竞赛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实践、竞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有部分学生将参加竞赛,其学习周期也将从原有的一学期延续到一年,参加竞赛的学生学习周期将延展至一年半或更长,教师贯穿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启发。

1.强化课前实践。教师在课前布置探索性阅读和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课堂上机,对下一次上课的内容所涉及的模式及案例进行直观的分析,这个环节旨在通过关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启发学生主动式学习。实验环节将放弃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验软件,由教师根据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和最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结合课堂进程,设计实验项目,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相应的操作或实验报告,大多数实验项目将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而不是基于封闭网络的模拟操作。

2.加强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就学生已经预习得出直观分析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讲解,结合辅助教材和互联网实时更新的材料和案例来分析该章节的内容,并与学生的直观分析结论相比较,解答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本次改革在综合考虑课时限制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讨论课时,教学内容以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和运营为主,技术类内容大幅度删减,仅保留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教学内容以教师制作的、随时更新的课件和课外阅读资料为主,并加入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及与学生互动的内容。

3.确立创意方向。通过课堂启发式提问与讨论,帮助找到学生对于该章节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创意方向。

4.注重课后讨论及创意。由于课时有限,课后实践不占用实验机时,主要由学生自行上机,学生将就课堂上探索创意方向进一步讨论其可行性,并可通过教学群和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惑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比较可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创意。

5.变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根据该学期授课人数和具体情况选择开放式答题或课堂小论文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将不拘泥于辅助教材的内容,均要求学生在查阅互联网实时通过更新的内容并结合课后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意创新观点。开放式答题是指教师在考核前提供各个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网站或平台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学生在考前全面了解这些网站或平台的基础上,回答试卷中的相关问题;课堂小论文是指,教师在考核前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课后讨论结果和形成的创意方向,在课堂考查时间内当堂完成一篇教师命题小论文,论文可以电子商务创业者的角度也可以普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角度来写。

6.合理利用暑期实践。暑期实践主要利用暑期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环节,在学生已经提出创意方向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与讨论,组员之间沟通与讨论,确定设计组长,并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安排,教师对于创意计划书的撰写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上网和实地调研,并在组内进行协调,分工合作,初步完成一份电子商务创业创意计划书。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马歇尔立足于现实阐述了自己的企业家理论。马歇尔从企业家的界说、企业家的能力和素质、企业家的作用几个方面对企业家进行了分析。马歇尔把企业家的界定与企业家的素质和职能联系起来,认为企业家应担当风险、经营管理和创新,并具有相应的知识、领导和一般能力。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其企业家思想。

一、企业家的界说

在马歇尔之前,已有经济学家使用“企业家”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这一术语。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外延很广,比如租地农场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师、屠户、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亚当·斯密,“对企业家的界说为后继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家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认为,资本家(企业家)“几乎没有劳动”,但由于其资本的垫付能力而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对企业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他说,企业家“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的人(p372)。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企业家的地位很重要。马歇尔喜欢在企业家前面加上限定词,例如“机警的企业家”,“机敏的企业家”,“谨慎的企业家”等,这无疑包含着马歇尔的价值判断。在《经济学原理》的正文中,马歇尔没有给出“企业家”的直接定义,所以通过马歇尔的叙述,必须明确“企业家”所指代的内容。

马歇尔在谈到生产要素之一的组织时,涉及到了企业管理。他说:“在大多数营业中,都有企业家这个特殊阶级参与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营业中,能够如此地指导生产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任务,不得不分裂开来,而转入专门的雇主手中,或用较为普通的名词来说,转入商人的手中。他们‘冒着’或‘担当’营业的风险;他们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他们安排或‘计划’营业的一般打算,并监督它的细小事情。”(p305)可见企业家是营业中的主体,是中间人,是商人。企业家所担当的角色是企业中风险的承担者和管理者。在《经济学原理》的附录中,马歇尔给出了一个近乎定义的论述:“这一名词来自亚当·斯密而惯用于欧洲大陆,用它来指那些把企业的风险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业工作中应尽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适当不过了。”(p392)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家是劳动者,企业家只有在工业中,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并且要承担一定的职能,尽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础上,马歇尔对企业家进行了分类:“一类引用先进的企业方法,另一类墨守成规”。

二、企业家的素质及作用

马歇尔道出了理想的企业家所需的才能。

马歇尔依据企业家所履行的不同职能对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分析。

首先,以他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的作用而论,企业家必须具有他自己行业中的物的透彻的知识。他必须具有预测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变动的能力,他必须能谨慎地判断,大胆地承担风险;他当然必须了解他的行业中所用的原料和机械。(p309)马歇尔的企业家素质论中,伦理性素质(亚当·斯密讲的节俭、不妄为、爱秩序)呈隐退趋势,技能性素质占据主导性地位。企业家必须对所从事的行业的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企业家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立足;企业家应有创新精神。他们把新的技术引入到生产领域,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家还应该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以理性判断作为其基础的。其次,以他作为雇主的作用而论,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马歇尔所说的这些素质是一个企业家能“尽本分”的重要保证。他描述出的企业家近似完满的人,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真正的企业家却很少有如此全面的能力。以上讨论的是企业家的素质,那么企业家所需的素质是如何获得的,即企业家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的人只要具有“耐心、天才和好运气”,有效地经营管理,都有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更不用说那些具有较多优势和机会的资产阶级了。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其他条件和因素。先天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物质条件和各种就业机会和途径。后天的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工业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从马歇尔对企业家素质的有关论述中来看,企业家的职能是担当风险、经营管理和创新。三、马歇尔企业家思想简评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马歇尔的企业家思想在企业家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既对前人的思想有所继承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马歇尔也有自己的创新,并且论述的更为系统、全面和深刻,比如他讲到的“创新”的重要性,“好运气”的作用。马歇尔对企业家的关注和系统论述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马歇尔将企业家定位于“工业生活”中,这样企业家就是处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在马歇尔的论述中,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

参考文献: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马歇尔立足于现实阐述了自己的企业家理论。马歇尔从企业家的界说、企业家的能力和素质、企业家的作用几个方面对企业家进行了分析。马歇尔把企业家的界定与企业家的素质和职能联系起来,认为企业家应担当风险、经营管理和创新,并具有相应的知识、领导和一般能力。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其企业家思想。

一、企业家的界说

在马歇尔之前,已有经济学家使用“企业家”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这一术语。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外延很广,比如租地农场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师、屠户、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亚当·斯密,“对企业家的界说为后继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家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认为,资本家(企业家)“几乎没有劳动”,但由于其资本的垫付能力而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对企业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他说,企业家“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的人(p372)。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企业家的地位很重要。马歇尔喜欢在企业家前面加上限定词,例如“机警的企业家”,“机敏的企业家”,“谨慎的企业家”等,这无疑包含着马歇尔的价值判断。在《经济学原理》的正文中,马歇尔没有给出“企业家”的直接定义,所以通过马歇尔的叙述,必须明确“企业家”所指代的内容。

马歇尔在谈到生产要素之一的组织时,涉及到了企业管理。他说:“在大多数营业中,都有企业家这个特殊阶级参与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营业中,能够如此地指导生产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任务,不得不分裂开来,而转入专门的雇主手中,或用较为普通的名词来说,转入商人的手中。他们‘冒着’或‘担当’营业的风险;他们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他们安排或‘计划’营业的一般打算,并监督它的细小事情。”(p305)可见企业家是营业中的主体,是中间人,是商人。企业家所担当的角色是企业中风险的承担者和管理者。在《经济学原理》的附录中,马歇尔给出了一个近乎定义的论述:“这一名词来自亚当·斯密而惯用于欧洲大陆,用它来指那些把企业的风险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业工作中应尽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适当不过了。”(p392)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家是劳动者,企业家只有在工业中,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并且要承担一定的职能,尽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础上,马歇尔对企业家进行了分类:“一类引用先进的企业方法,另一类墨守成规”。

二、企业家的素质及作用

马歇尔道出了理想的企业家所需的才能。

马歇尔依据企业家所履行的不同职能对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分析。

首先,以他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的作用而论,企业家必须具有他自己行业中的物的透彻的知识。他必须具有预测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变动的能力,他必须能谨慎地判断,大胆地承担风险;他当然必须了解他的行业中所用的原料和机械。(p309)马歇尔的企业家素质论中,伦理性素质(亚当·斯密讲的节俭、不妄为、爱秩序)呈隐退趋势,技能性素质占据主导性地位。企业家必须对所从事的行业的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企业家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立足;企业家应有创新精神。他们把新的技术引入到生产领域,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家还应该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以理性判断作为其基础的。其次,以他作为雇主的作用而论,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马歇尔所说的这些素质是一个企业家能“尽本分”的重要保证。他描述出的企业家近似完满的人,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真正的企业家却很少有如此全面的能力。以上讨论的是企业家的素质,那么企业家所需的素质是如何获得的,即企业家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的人只要具有“耐心、天才和好运气”,有效地经营管理,都有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更不用说那些具有较多优势和机会的资产阶级了。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还需要其他条件和因素。先天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物质条件和各种就业机会和途径。后天的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工业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从马歇尔对企业家素质的有关论述中来看,企业家的职能是担当风险、经营管理和创新。三、马歇尔企业家思想简评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马歇尔的企业家思想在企业家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既对前人的思想有所继承又对后人产生了影响。马歇尔也有自己的创新,并且论述的更为系统、全面和深刻,比如他讲到的“创新”的重要性,“好运气”的作用。马歇尔对企业家的关注和系统论述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马歇尔将企业家定位于“工业生活”中,这样企业家就是处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在马歇尔的论述中,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

参考文献: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9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GB7713-87)摘录

国家标准GB7713一87规定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报告与论文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两大部分构成.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每部分包含4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前置部分包括:题名,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二,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为选定关键词,编制题录和索引等二次文献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可见,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

1.准确得体

论文题目必须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题目用词需要精选,字数要少.尽管题目的字数多少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但一般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30个字.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虽然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者的眼帘,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文的效果.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定要真实可靠.这是因为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四是用于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三)摘要(Abstract)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公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为便于交流,还要有英文摘要.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的主题内容,是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

(六)正文(Main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的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以理科方面的论文为例,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由于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性质差别较大,其分段及其写法均不能作硬性的统一规定,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直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七)结论(Conclusion)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八)参考文献(Reference)

在学术论文后需要列出参考文献.其作用有: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分别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有明确的规定.

1.论文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包括标点符号):

序号.作者(三人以内全部列出,超过三人,后写等).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号,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1),中国科学,197(4):339一357

2.专著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包括标点符号):

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篇10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硕士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科院(系)审查同意,报校长批准,但延长或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1、植物营养生理学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3、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4、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

主要是针对氮肥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开展平衡施肥与计算机推荐施肥技术开发,解决当前农业生产技术和应用问题。

5、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节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收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6、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营养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研究,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7、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养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营养配方的筛选,应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营养液组合研究,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研究实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8、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技术研究与开发

根据植物营养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营养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9、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研究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研究,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10、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研究。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学位课规定为6门(见附表1),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选修课根据研究生培养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还可以选修其它有关专业的课程(见附表1)。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1、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

法概论)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3学分

2、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学分

(3)第二外国语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2学分

(9)高级试验设计2学分

(10)多元统计分析在农业中的应用2学分

(11)仪器分析2、5学分

(12)计算机算法语言2、5学分

(13)植物生理研究技术3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规定的各门学位课程,要根据研究方向以及硕士生的基础,经过导师同意选读几门选修课。硕士生课程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以及采取研讨会和学习会等方式迸行,学习方法可以灵活。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应经常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多写读书报告学习心得调查报告等,并要求在院(系)或教研室做学术报告2~3次。

4、实践教育

硕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组织硕士生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讲授部分章节,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辅导等,总工作量应不少于120标准学时,其中讲课不少于6学时。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少于3周。同时应参加不少于3周的公益劳动。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院(系)和研究生部党团组织要进行组织和考核,对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的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文艺素养。六、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中必修课程采用读书报告形式的,其课程论文要求达到能在一般正式专业杂志或学报上发表的水平。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精神,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学位论文工作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

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论文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收集资料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协助的精神。在重视这些培养环节和过程的同时,应鼓励研究生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不断开拓创新。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第三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高科技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一定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

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学科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提报告。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拟订和修订论文研究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经学科点审核批准后,送交校研究生部备案。

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1、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予接受答辩。论文格式,一般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表格和图要有中英文对照),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

2、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方法》第八条规定的精神,提出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1)论文必须选题适当,目的明确,设计合理,数据真实,结论确切。

论文应有较强的逻辑性,要条理分明精练扼要,力求文字通顾,字迹清楚,标点符号正确。

(2)论文的撰写格式

①提要∶包括题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结论。

②引言∶阐述题目的目的意义,并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而提出试验研究的根据和技术路线。

③试验材料与方法∶包括供试材料(作物土壤肥料)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和其它试验研究方法,以及所应用的统计处理方法等。

④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分析结果用图表等反映,并用文字阐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⑤结论∶列出试验的主要结果,文字力求筒练通顺。

⑥参考文献∶按一般学报格式要求,包括作者题目文献来源(期刊名称卷数页数年份)。外文文献应列出原名。应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也可按作者字母列出。

⑦外文提要∶应包括研究方法和试验结果。

⑧附录∶包括未列入正文的必要表格及公式推导。

⑨致谢:对导师及对论文有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表示谢意。

论文装订后,封面应标明论文题目,硕士生和导师的姓名,学校名称,论文完成日期等。扉页要有目录并注明页数。

(3)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具有一定的新内容和新见解,具有一定的科学水平,不要求必须有何“创新”和“突破”。但要求论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文笔流畅图表工整文风严谨。

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应写出较高水平论文,鼓励在正式期刊上发表。

3、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正式答辩20天之前,必须向论文答辩委员会学科和校研究生部提交论文。

八、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通过者经学位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九、思想政治工作

要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研究生除了学好必修的马列主义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外,还必须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健全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及研究生会的作用,组织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十、主要课程的说明与教学内容

1、高级植物营养学(附实验):主要讲授土壤中养分移至根表的机理土体和根际养分的状态和变化;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分布;NPKCaMgS及各种微量元素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有关肥料的合理施用问题;矿质营养对作物产量形成与作物品质的关系;逆境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等。

2、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主要讲授土壤-植物间物质交换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因素;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的有效化过程,包括NPKCaMgFeMnCuZnBMoSiSeCo等;土壤中氮的MINT过程,磷的等温吸附与解吸过程,钾的缓冲能力曲线,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级及其研究方法。

3、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植物营养与施肥各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植物营养机理,根际营养,逆境条件下的植物营养,各类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进展,持续农业生态农业中的植物营养与肥料问题,核素示踪技术;现代试验设计与资料汇总,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进展,微量元素分析进展。

4、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主要讲授植物营养的遗传学基础理论与发展;植物营养与植物遗传学;不同基因型植物的营养特性;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原理;遗传学方法在矿质营养遗传学特性研究方面的应用。

5、高级实验设计:回归正交设计;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回归最优设计;混料(配方)回归设计;混杂试验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6、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主要讲授植物营养诊断理论及其诊断技术手段;主要作物营养失调症形态特征及其作用机理;营养诊断方法临界指标确定及施肥矫正;土壤作物分析及GIS和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进展。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讲授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与食物链关系;食物中锌锰铜铁钼碘硒钴等元素对人体和动物的有益作用;食物中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或动物的有害影响。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微量营养元素及有益元素锌铜铁锰钼硼硒锗,污染元素铅镉铬镍砷汞等元素的常规分析方法与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包括火燃分析石墨炉分析和氢化物发生分析技术;分析方法选择,样本预处理,测定条件设定及分析结果应用等。讲授20学时,实验操作2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