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工作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35

服务工作计划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和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和强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论述,为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快行政职能转轨、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和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全村党员中推行为民服务制,通过构建为民服务网络,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搭建为民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廉洁高效的服务新机制,是不断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进一步延伸服务承诺制,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加快发展的动力工程,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在推行为民服务制中,应把握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要坚持办事公开制度,坚持为民服务,全程,公开、公平、公正、合法、优质、高效的办事原则。在服务范围内对办理事项、办事程序、申请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切实做到公开,做到明明白白为老百姓办事,严禁收取各种服务费、手续费。

2、要坚持实行优质服务,建立办事公开,优质服务,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等为民办事原则。尽力减少群众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相待,一颗诚心服务”。

3、要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原则。着重从群众“最怨”上下功夫,从群众“最盼”上赢民心,从群众“最急”上献真情,让人民群众真正在推行为民服务制中得到方便和实惠。

二、为民服务工作规范要求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2

在年的圣诞节中,我带团去东部城时,由于自己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想的不是很周到,加上一些主观原因和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这次带团不理想,这也严重的给我带来了挫折感,还给公司制造了不少的麻烦,我真的感到很内疚,也很自责,不过也让我学到了怎么样处理问题,面对问题是要临危不乱,经过了这次的事情,我给自己在年制定了一个新的工作计划:

1.熟悉线路:首先要熟悉公司新的或者主推的线路,出团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懂得要多像老导游或计调请教,做事情要有把握,有依据,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2.服务工作要细心,热心,特别是旺季的时候一定要提醒注意事项,就算是在忙也不能急,还要学会观察客人的心理变化,提供个性化服务,细心做好每一个工作的细节。

3.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完善这个带团的程序,争取明年成为公司的优秀导游和优秀员工。不仅要做公司的优秀员工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争取更多的业务。

4.学会导游要以不变应万变,出现问题也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导游虽不是万能的,但你的头衔就注定了你必须在客人面前临危不乱,及时果断的处理问题,如发生意外情况也要学会随机应变来妥善处理。

5.注意协调工作,安排好游客的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好客人,司机,地陪旅行社和景区的关系。

6.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像我社同事及其他旅行社导游学习,借鉴先进的带团模式,充实自己文化修养,进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7.关注本地旅游业发展走向,从而在工作中对自身的不足加以调整,以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不同模式不同主题的讲解。

8..及时了解同业竞争对手先进理念,以及新的举措且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作出发展计划及工作调整。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3

(一)坚持长效管理,积极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1、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资金的科学收缴和支出报销办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程序,方便农民报销,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2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关意见》文件精神,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方便群众就医,简化就诊手续。二是提高服务水平,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执业行为。三是控制医疗费用,要严格掌握诊疗原则,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合理用药,减轻农民负担。

2、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巩固社区卫生服务省级先进县创建成果,以创建示范中心、示范站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城镇社区卫生站建设,促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建立考核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主动、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推进农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社区责任医生业务培训、乡村医生法制业务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

3、全面完成农民健康体检任务。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员两年一次免费体检工作,以切实改变部分群众有病不知情,有病没法治的情况,力求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治。建立健全健康档案,重点对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定期走访,跟踪服务。

4、深化农村医疗机构管理一体化。实行“统一药品、统一财务、统一制度、统一工作任务、统一业务考核”,做到“人员互动、工作互通、资源互补”,组成整体,形成合力。建立乡村医生补充机制,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充实乡村医生新生力量,逐步解决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的问题。

(二)巩固公共卫生网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质量。

着力做好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这篇文章,开展公共卫生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预警、处置能力。

1、建立一支功能比较完善的应急组织。在原有应急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完善,将应急组织集诊断、控制、监督于一体。加强对应急队伍的培训,举办应急培训班,进行实地模拟演练,真正将这支队伍锻炼成“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

2、加强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管理。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保院要探索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队伍管理的新模式,继续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大对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刚性、量化及质量控制管理,改革现行的考核模式,善于抓典型,以点带面;善于抓重点,以重带面;善于抓亮点,以亮带面。

3、加强村级公共卫生队伍的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报酬兑现制度,使网底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三)夯实工作基础,全力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疾病控制中心配齐配强检验设备,以确保疾病控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重点是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业队伍建设。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重点做好查灭螺、查治病工作,确保我县行政区域内无新感染病人、病畜和阳性钉螺,继续做好碘缺乏病、丝虫病、疟疾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出现因控制措施不力而导致传染病暴发流行,加强对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管理,做好计划免疫接种,有效控制各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同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分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卫生监督的力度和效率,增加卫生监督的覆盖率。切实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为规范,不断提高监督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加强综合执法,进一步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学校、工地、餐饮单位、南北湖风景区的监督管理,推行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加强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监管、医疗市场整顿,做好饮用水监管工作,加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查处力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的执法能力。抓好采供血机构的调整,进一步巩固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成果,各项工作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3、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健全妇幼保健工作网络,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规范管理。加强婚前保健服务,鼓励引导婚前检查。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和妇女病防治,全面实施产前筛查、听力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产前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4、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和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改厕工作新途径,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认真总结除四害市场化操作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除四害效果。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进一步增强农民健康意识,促进农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四)加强卫生规划工作,努力卫生统筹发展。

抓紧出台并认真实施《*县区域卫生规划》、《*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1、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县级医院要更好地发挥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等优势,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创牌子,强管理,增效益,更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发挥好对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疗业务技术的帮助指导和龙头带动作用。镇卫生院建设重点努力实现运行机制的“五个转变”,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从单纯的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服务模式从被动的服务向主动服务为主转变;服务人员知识要从掌握单科医学知识转向全科医学知识;实现用人分配管理方式的转变;转变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巩固二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安全和费用三个重点开展工作。完善质控组织,在原有9个质控分中心基础上增加急救、口腔两个分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各质控分中心的指导监督作用,开展专项建设和质控考评。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防范处置预案,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狠抓制度落实,杜绝重大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科教兴医战略,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3、加快医疗队伍建设步伐。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对口支援,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医务人员的学习进修创造更好条件,县卫生进修学校要在培养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发挥更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4、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作用。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突出中医药发展重点。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认真总结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诊疗思想、方法和技术,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加强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采取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制定具体措施办法,鼓励中医中药进农村,不断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

5、推进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迁建工程、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二项重点项目按工作计划进度开展,按照省“示范卫生院”建设标准,积极推进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深化行风建设,着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努力做到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行人文服务。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4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努力建成全区统筹协调发展、服务网络健全、政策配套落实、人力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筹资补偿到位、满足广大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符合区功能定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继续为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和规范化管理等服务,努力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的目标。

3.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内容,完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达到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

4.在2012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

5.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铁路医保门诊统筹试点工作,为辖区内铁保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功能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以及“数字”平台,搭建区居民健康网,实现居民通过家庭网络即可查询个人相关健康信息、进行预约免疫接种等。进一步扩展电子病历使用范围。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电子病历。开展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盛京医院开通远程会诊、专家预约挂号等业务。

3.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

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化管理、量化考核模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保证资金合理分配合理使用。

4.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做好2014年区浑河站西街道农民的参合工作,制定2014年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高住院报销的比例,增加门诊特殊疾病病种,增加住院大病救助的病种,提高重大疾病住院报销的比例。继续开展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确定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单病种结算病种及按病种付费病种。在新农合资金有剩余的情况下,做好2012年度新农合二次补偿工作。加强2014年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参合农民对新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加强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5.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上采购基本药物行为的监管,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及使用率达100%。重点抓好浑河站西地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工作的落实。依托数字平台实行全区药品统一化管理.严格监管网上配送企业配送情况,积极协调供货公司,确保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用药。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健全和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一案三制”工作。强化预案管理,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和修改卫生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控性。加强卫生应急演练,提升卫生应急机动队员能力。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十二运的顺利召开。做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工作。按时完成评估报告,并及时报送相关单位。

2.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时监测区传染病疫情动态,在区内30所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设置传染病症状监测试点,前移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关口。继续对各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开展肠道门诊及肠道桌临床医生、检验人员上岗前培训,加强对肠道门诊的监督检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完成麻疹类疫苗补种工作,筹建数字化接种门诊。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及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性病、艾滋病监测,部署2014年部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3.开展慢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生命统计和肿瘤发病报告工作。按要求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落实好市“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工作的各项要求。完成“健康口腔,幸福家庭”项目工作,接受省、国家的督导和考核评估。

4.推进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改善区妇幼保健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女孕产期和儿童保健管理,提高管理率。优化“一站式”婚检服务流程,有效提高婚检率,力争婚检工作全市领先。

三、推进卫生监督工作

全力做好十二运的各项卫生监督安全保障工作,对比赛场馆、接待宾馆等重点保障区域进行驻点监督、即时监督,对一般保障区域进行巡回监督,全面提高卫生监督服务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运会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零”差错、“零”事故。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医政监督、传染病监督、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和卫生应急等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在监督队伍规模上增编增员,不断改善执法装备和配备,加强监督队伍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演练,促进卫生监督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步伐。

四、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顿,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单位继续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等专项治理行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工作,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村)为引领,逐步构建具有区特色的基本标准试点工作模式。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及信息网络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事故查处机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知识宣传,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五、规范医疗机构行业管理

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抓好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控管理。建立民营医疗机构质控监管体系,制定《民营医疗机构质控评分标准》,开展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实行民营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医疗机构质控档案,将其作为机构年度评价和校验的依据。继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练掌握并使用8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及实践技能考核,建立社区护士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分级护理服务项目,提高护理质量。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5

1.突出企业法律服务重点。加强与金融、商贸、科技、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参与搭建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平台,把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纳入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本地产业调整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突出以重要产业链和重点领域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利税大户企业为重点,加强服务力量配置。以市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为平台,鼓励和协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进行跨所(处)合作。充分发挥律师、法律工作者协会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聚集行业力量和智慧,加强与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的牵手结对,加强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新型法律事务、疑难复杂法律事务的研究,切实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完善企业法律服务机制。深入走访企业,分析研究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涉及法律服务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坚持定期上门服务,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及时跟进提供服务。加强律师事务所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开展结对服务活动,鼓励、推荐法律服务人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建立联系点;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采取“法律服务联系卡”、“法律服务咨询函”等方式,强化与企业联系;组织具有专业特长的法律服务人员,进企业答疑、“会诊”,创新法律服务人员与企业家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拓宽服务企业的渠道,完善“法企”对接的形式和途径。加强重点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或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创新企业法律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努力打造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高层次法律服务平台。

3.打造企业法律服务品牌。适应现代产业调整和各类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以深化企业法律顾问为基础,大力发展法律服务的专特优产品,形成企业法律服务的品牌。一是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加大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法律保护,加强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经济发展。二是加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法律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依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法律服务需求上的差异,引导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开展针对重点企业、创新型企业的特色业务和定制业务。对于法律事务涉及内容复杂、领域较多的转型升级企业,强化法律服务在企业发展事前谋划和事中控制方面的作用,积极为企业重大战略调整提供周密细致的法律论证,防范、化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三是加强港区开发和新区建设法律服务,推动产业集约发展。适应港区开发和新区建设需要,通过市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发挥法律服务在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中的促进、保障作用,推动产业间的合作共赢,促进产业链的发展。积极做好招投标公证,保证招投标活动依法顺利进行,确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各类合同顺利履行,为推动创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法律动力。四是加强企业管理法律服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加强企业转型升级中各类矛盾纠纷的分析、防控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消除劳资纠纷隐患。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强化对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重大矛盾纠纷的预警预告能力,提高预防和化解的主动性。对已经发生的群体性、敏感性事件,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合发挥大调解机制、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的职能和专业优势,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冷静稳妥依法处理,尽最大努力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以“均等化”为目标,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1.加大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力度。着眼于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法律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加大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网点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法律服务进乡镇、进村(社区)进程。进一步健全农村法律服务网络,完善“一镇一律所”和“百名律师下基层”工作机制,探索推进城市社区“律师工作站”建设,切实把法律服务纳入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在法律服务城乡覆盖率100%的基础上,发挥驻村(社区)挂钩律师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光明万家”司法惠民专项法律服务活动。

2.大力实施法律服务惠民行动。一是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认真办理涉及村(居)民切身利益、关乎百姓生计的法律事务。进一步把法律服务资源向就业、就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努力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发挥法律服务促进民生幸福的积极作用。二是完善法律服务便民、利民举措。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百姓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新标准,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在老弱病残困等弱势群体中发放“法律服务一卡通”,实行减免费服务。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机构与劳动保障、妇联、残联、消协等部门的工作协作,完善已建立的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机制。加强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建设,继续做好“群众满意窗口”建设。做好“12348”法律援助专线服务工作,着力推进法律援助设施便利化,努力完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工作机制,建立起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的法律援助平台。三是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质量优化、效率提高、品质提升。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建立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形式并用的纠纷解决参与机制,推行诉前、庭前调解服务模式,不断把法律服务向诉前和诉后延伸,努力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并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现最佳纠纷解决效果。

3.深入开展创新社会管理法律服务行动。一是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市政府法律事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参与政府重大决策的法律论证,为政府出台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涉企经济决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投资领域等宏观调控措施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防范和避免决策中的法律风险。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围绕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共事务管理、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等,强化业务流程管理,积极参与基层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发挥法律服务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二是增强社区维稳能力。加强社区调解组织建设,完善法律服务与人民调解的对接机制,积极把法律服务导入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法律服务的专业优势,化解处置社区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纷。建立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各项职能相互衔接、信息共享、有机配合,具有预测、预警、防范、处置、化解等综合功能的社会矛盾纠纷防控化解方案,形成有效的突发事件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置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非诉讼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提高普通民商事案件的调解结案比例。三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进“政社互动”,创新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帮助村(社区)按照村(居)自治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居)民自治和两委议事规则,促进村(居)务公开,推进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引导居民依法参与社区事务、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三、以“做优做强”为方向,努力提高法律服务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加强全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实施“强所”战略,为“光明万家”司法惠民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1.高扬为民服务旗帜。积极引导全市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树立“旗帜意识、理论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机遇意识”,践行使命、服务民生,做到法律服务人员每人义务办理一件法律援助案件。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使法律服务人员成为司法行政服务民生的主力军。

2.加大行业扶持力度。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出台青年律师扶持培养政策,并将扶持制度规范化、长效化;以“政社互动”理念,加强律师协会、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与司法行政的互动,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积极性,推动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6

为贯彻落实党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探索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着力点,中国银监会、农业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意见》指出,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围绕农业产业链贯通金融支农链条,探索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着力点,进一步拓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见》明确,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一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2009年上半年,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与当地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逐一建立信用档案,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稳步构建专业合作社自愿参加、政府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的授信管理模式。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区分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差别化的针对性支持措施,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规范管理好、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获得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或受到地方政府奖励以及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评级、授信、用信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做到扶持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搞活一地农村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群众。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在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结合实际创新金融产品。鼓励探索以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扩大信用贷款发放。鼓励扩大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创新各类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财产抵(质)押贷款品种。鼓励发展自助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鼓励拓展收费类和服务类资金归集等中间业务,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和金融咨询、保险销售和理财业务等。四是改进服务方式。加快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鼓励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就近设置ATM、POS等金融服务机具,稳步推广贷记卡业务,探索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特别要围绕提高审贷效率和解决担保难问题,逐步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进行综合授信,实现“集中授信、随用随贷、柜台办理、余额控制”。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优先选择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开展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按商业原则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鼓励发展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以及借助担保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相关农村市场主体作用,扩大成员融资的担保范围和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意见》要求,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和政策激励。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金融服务管理办法,抓紧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良信用记录的惩戒机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风险的全程跟踪与管理,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缓释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各级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密切业务协作,共同组织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工作。积极鼓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成效明显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税收减免等多种形式的支持政策,引导实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投放的持续增加和金融服务的持续改善。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7

1、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队伍执政水平

新的一年,中心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执政能力建设作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政治学习,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党和政府贯彻执行四中全会精神的指示和要求,并结合中心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际,把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作为学习和教育的重点;二是继续开展"学法用法"、"审批业务讲座和技能测试"等活动,巩固岗位练兵成果;三是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积极组织窗口人员结合审批运行实践到生产、经营一线调查研究,倾听经营、生产者对审批工作的意见要求;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审批调研,着力解决项目运行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继续安排窗口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和吸收好的审批经验成果。要通过扎扎实实的调研实践,增强窗口人员锐意改革、敬业爱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实施项目动态整合,拓展便民服务领域

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和要求,新的一年,中心将对进中心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动态整合:一是将所有项目按照许可、便民两大类,实施不同的要求和管理,对许可项目严格按照法定要求,规范运行程序,实施调控管理;对便民类项目,强化快捷优质,推行即办服务。两类项目于三月份之前,在中心办公场所和外网全部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科学安排项目运行流程,围绕"工商注册登记"等五大类一条龙服务的要求,抓好项目的配套组合,使许可类与便民类项目在服务链条上有机融合,有效运转。三是抓好法规要求的公示。利用局域网和外网,将项目运行所需的所有材料在办公场所公示。四是做好项目动态管理,及时将变动的项目进行清理,归并和增减。按照皖政办[**]62号文件的要求,新的一年,中心将进一步拓展便民服务领域,在充分整合中心的行政资源、挖掘中心的潜、利用好中心现有场地的条件下,有计划、适时地把部分窗口单位面向公众的便民服务项目,结合审批环节改革和审批链进中心,纳入窗口管理。

3、继续推进环节改革,创新项目运行方式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关键在改革审批环节。新的一年,中心将围绕诚信中心建设和提高行政效能开展"法眼看环节"活动。整个活动初步计划三个月,将在今年适时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动员、号召全体人员,对现有项目运行的环节进行再梳理、再优化、再规范。此次活动既是岗位练兵活动的延续,也是审批运行工作必须做好的工作,请后方科室和分管窗口工作负责人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做到前后联动,上下互动。届时,中心将排出活动时间表,逐窗口、逐项目研究环节上的问题,实现项目的科学运转和依法提速。要通过"法眼看环节"活动,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项目运行的有效方式,使"并联审批"的改革成果得以继续巩固,领办服务的领域由外资向内资拓展;"一审一核"的审批运行方式能够在部分项目上试行启动。鉴于目前三县服务中心项目运行和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今年要积极探索市、县在外来投资项目审核、审批工作流程上联动,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办事效能。

4、推行现场规范管理,营造优质服务环境

要在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强化对现有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坚持以制度管人,突出抓好劳动纪律、服务规范的考核检查;强化管理员对现场管理的责任,坚持做到工作在楼层,办公在现场,服务在窗口,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落实现场管理A、B角制度,确保现场管理工作不缺位。要完善外出请销假的制度和管理,确保窗口岗位不空岗。要继续实施和创新有利于窗口人员自奋自强的评先办法。今年,中心将在坚持行之有效的双月"红旗窗口"评比活动的同时,推出双月"服务明星"的评比活动,以形成窗口争先进位、人人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要抓好现场服务环境的整治,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急需的服务。要加强对办公设备的管理,按照政府的要求,与市财政部门一起,做好办公设备(主要是电脑)向窗口单位的划转工作。积极推进中心网络的内联外通,努力推进前方后方,市里县里信息资源共享。要充分开掘利用网站功能,积极调研,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单位和项目探索网上审批;开展电子政务,努力为外来投资者、本地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速简便的信息服务。通过上述努力,更好地打造政府服务平台,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优化社会发展环境。

5、履行督办监督职能,抓好审批服务阳光操作

新的一年,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窗口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做好向窗口授权和前后联动的相关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指示精神,去年底,中心已就窗口单位领导到窗口调研发了通知,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今年中心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记录与考核,通过《简报》和外网予以反馈和公告,考评结果作为中心对各窗口单位政风评议和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并联审批"、"联审联办"是中心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工作,在新的一年里,中心将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制度,在协调督办的基础上,加强对联办项目的摸底跟踪与评估,与窗口单位年终总评挂钩。同时,积极开展"联合年检"的工作调研,探索开展"联合年检"的有效形式和方法。为抓好项目进中心和项目公示工作,今年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市监察局、政府法制办等单位的联系,共同对项目运行实施有效的工作监督,按照省政府167号令要求,做好服务项目所涉材料的公示和审批结果的公告。充分发挥网上监控功能,重点抓好办件运行方面的监督;加大电话回访、上门走访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进一步办好中心的工作《简报》,改进栏目设置,增加新的内容,把一些动态性的工作及时反映出来,不仅要激励先进,表扬优秀,同时还要鞭策后进,批评劣误。既报喜也要报忧,真正发挥好《简报》的功能和作用,以此推进审批服务改革深化。要自觉将中心的审批服务管理纳入人大、政协的视野,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对中心审批服务工作的全面监督,适时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热忱之士为中心行风监督员;请新闻单位不定期到中心明查暗访,及时曝光各种不依法行政、不规范服务的行为;坚持发放评议卡和上门走访制度,征求意见,接受监督。真正把中心办成勤政、廉政的窗口,成为防腐反腐的前沿阵地。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8

2、努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本着“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原则,创新思路,千方百计提高预报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优势,提高预报和服务水平,加强复杂天气的应对能力,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3、努力提高综合气象服务水平。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为导向,全力做好决策、公众和专项气象服务工作,不断拓宽服务渠道,预报有灾害性、转折性、重要性天气时及时通过传真、电话、12121、气象电子显示屏、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最大限度进行全方位气象服务

4、继续抓好各项基础业务工作。进一步强化业务学习力度,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大力倡导自学风气,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技术规定,进一步提高全体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设备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各种设备运转正常。

5、大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抓住春秋两季易发干旱时段的一切有利时间,全力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努力开发空中水资源,为增加全市土壤墒情、水库蓄水、森林防火等贡献力量。

5、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提高乡镇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运行质量,完成6个乡镇的自动气象站改造工作;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年内进行一次全市气象协管员培训。

6、加快葡萄基地自动气象站建设工作。为提高全市葡萄种植防御气象灾害能力,积累第一手气象数据资料,加快推进葡萄基地自动气象监测站建设工作,争取年内新建2-3个葡萄基地自动气象站并投入业务运行。

7、继续提升科技服务工作的整体实力。一是组织科技服务人员学习气象法律法规和防雷业务技术规范,不断科技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加大防雷检测力度,尽最大努力减少雷击安全事故。三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运行机制,推动科技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推动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开展,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共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的意义

本次活动以“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和谐”为主题,动员和组织全处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带领职工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和谐

四、领导机构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活动

1、开展“学雷锋月”活动。与社区联系,开展义务劳动、便民服务和访贫问苦活动。注重发挥青年志愿者和群团组织的作用,真正贴近群众,将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

2、在广大职工中积极开展“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主题活动,缅怀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

3、参加区团委在广场开展的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

(二)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

1、组织干部职工上街开展文明劝导活动。

2、组织单位职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

3、结合3.12植树节进行义务植树活动。

4、组织干部职工上街开展“洁城”活动

5、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三)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

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座谈会、演讲会、理论研讨会等多种方式,深入总结学习雷锋活动和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经验,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深化对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推动新时期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篇10

自小区入住第一年物业管理费1.8元/平方米/月,第二年根据当时的物价及成本核算,并参照北京市住宅小区物业收费标准,按照新的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紫萝园小区核算为1.67元/平方米/月,但紫萝园小区实收费为1.35元/平方米/月,所以根据实际标准核算1.35元的物业费根本不能保障公司的运转,只能用公共收益补充不足部分。

自07年开始国内物价上涨,造成国家、各企业单位面临经济困难,尤其是生活开支上涨了几倍,各种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所以公司运营成本大大的增加。根据目前形势所迫,要想公司能够正常运转,稳定公司员工做好服务工作,员工待遇必须增加。

再有紫萝园小区已经入住6、7年,小区所有的设施设备等部分零件(尤其:电梯、水泵、楼顶防水等)已超过了质量使用年限都已经逐步影响正常运转,加大了维修维护频率,从而增加了成本。

根据我们公司现在的运营状况,加上以上的必然趋势,实际就已经降低了物业管理费,在按1.35元/平方米/月加上公共收益补充的情况下我公司作出以下物业管理服务计划和承诺:

1、首先在广大业主、业主委员会的支持下,不折不扣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我们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严抓内部管理,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整体素质、良好的形象和服务意识,尤其是对小区的安全、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在广大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下大胆管理,高标准服务,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认真接受业主监督和建议,真正做到更周到更细致的人性化服务,让您更加满意。

2、为了使小区电梯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电梯磨损和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业主的财产升值,我们承诺在三年的服务期限内根据物业公司实际情况做电梯联动。

3、根据小区目前绿化现状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添补和调整。

4、对小区花园排椅、铁栅栏及大门进行每年一次刷漆更新。

5、在合同期限内对楼道进行一次粉刷。

6、不定期组织小区文体活动和赛事,增加业主、物业公司之间的友谊和沟通,从而更能体现小区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