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12 09:35:29

地理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地理教学;慕课开发;慕课应用

对于慕课来说,它是网络科技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慕课的产生与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在我国高校教育当中,慕课的广泛采用是顺应时代潮流、汲取时代经验的表现。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已加入到了慕课这一阵营当中,并将慕课教学模式融入到高校课堂教学当中。即使如此,慕课与高校地理教学的融合程度仍然偏低,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业者的重视。所以,为了更好地使高校地理与慕课进行有效融合,促进高校地理课程跟上互联网发展的脚步,人们应重视高校地理教学中慕课的创新开发和应用。

一、高校地理慕课教学开发的必要性

相对比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慕课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在资源使用上,慕课教育模式的教学资源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更是十分宽广,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拥有更多的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程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料来辅助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随时进行相应的理论课程选修,以促进自身的学习效果走向更优方向。其次,从形式的开放性角度来说,慕课上的大部分教学课程及资源可以实现与民共享,并没有太多苛刻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也是免费提供,不需要学生支付任何的费用,学习者只需要通过一个系统端口进行登陆,就可以查阅和跟进自己需要的资料和选修的课程,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此外,慕课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其网络化程度相当高,只要一个电脑终端和网络支持,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课程学习,不受传统教学模式面对面教学需要的限制和影响。慕课的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缺乏的,正是这些明显优势的存在,目前的高校教学领域才开始逐渐提倡课堂教学与慕课的科学融合。而对于高校地理教学而言,慕课的开发和应用也有其开展的必要性。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学生会用到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甚至是哲学、伦理学等等各学科的知识。所以,根据研究对象进行划分,地理学又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三个直流学科。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三科之间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在宇宙天体的学习当中,就会涉及到天文学、哲学、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人类和生态圈时,就会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人文关系学甚至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在学习昼夜更替、人文地理民风民俗时,就会涉及一些数学、语文、民俗文化等学科知识等等。这种跨学科性和跨领域性的特点,促使高校地理教学在以传统教育模式为先导的情况下,积极融入慕课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多种学科学习的需要。同时,地理学科涉及的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的地理特征,世界上不同大洲、大洋、国家都拥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把握不仅需要靠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更需要通过如今更新比较快的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地理学科知识,以确保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时俱进。此外,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也十分明显,从小的来说,各个城市和国家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关系有其学习和研究的领域;从大的方面来说,宇宙空间、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关系也有其研究的必要。这些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生也需要通过慕课这种知识领域宽广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相应的辅助学科学习。

二、高校地理慕课教学的发展困境

事实上,高校地理的慕课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是制约教师开发和学生使用的客观存在。1.学生自律性弱慕课完成率低。首先,慕课在地理学科方面的应用率还比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的自律性上面,由于慕课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并主动跟进课程学习,所以,在缺乏教师的跟踪和督导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起初选择课程时十分简单,但后期的跟进却鲜有完成者。其次,面对慕课上的大量优质课程资源,从心理上来讲,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也足以意识到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但是,缺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定位的约束,虽然可以满足高校学生对于民主、自由的心理追求,同时也保留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慕课本身的高度开放性,又没有教师的约束,完全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的慕课模式,欠缺相应的强制性制约措施,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全面的完成慕课上相应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半途而废者居多。同时,当前的慕课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免费注册,或者很多高校为了推进慕课教学模式的良好开发和应用,为大学生支付了相应的课程费用。由于慕课的这种学习模式,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约束,很多学生在慕课上总是浅尝辄止,学习态度上不重视,学习习惯上无约束,总是将慕课这一本来应该是最大的学习平台的优势作用弃而远之,即使参与学习,也是三心二意的作为消遣。甚至是很多学生,在运用慕课开展学习时,只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好奇和新鲜,一段学习时间过后,这种新鲜感被消磨殆尽。再加之自主学习缺乏课堂上的问答互动,学生的很多疑问无法得到确切的解答,造成后续跟进学习的困难。2.缺乏专业支撑慕课开发困难。慕课的产生和发展是需要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和基础。它的制作和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重的工作,如最直观的视频拍摄以及后期的处理、计算机页面的设置和应用、动画制作和设计、动态画面的组成和设计、音声的合成与处理等等,这些复杂的制作过程不是教师自己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各个领域的综合技术和知识进行辅助。对于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术讲解能力,更需要教师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为此,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教师,在慕课的开发和运用上存在较大困难,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学习,根本无法完成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很多高校为了打造精品慕课,通常会聘请专业的慕课制作公司为教师做相应培训或直接参与制作,但这一过程的耗费十分巨大,起初的慕课制作周期比较漫长,这样的困境相较于网络资源更新快的特点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很多时候,高校的精品慕课还未开发完成,慕课中就已经有了相应的教学课程,与此同时,精品慕课的制作就要重新组建,这无疑是给高校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同时,为了更好地运用慕课模式,发挥慕课应有的教学作用,高校教师常常需要占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也造成了很多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久而久之,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3.缺乏学习认可学生积极性差。就目前而言,慕课大多是借助认证平台开课授课,其中的课程水平和质量也大多参差不齐,慕课作为一个公开的学习平台,虽然学生靠自律可以完成某些系统性学习,但其学习成果却无法得到官方教育部门的认可,即使步入社会,学生在慕课中的学习成果,大多也得不到社会的正式承认,这导致了慕课中相关的学分认定缺乏有效支撑,学生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也不愿意将太多时间花费在慕课学习之上。虽然很多的慕课平台也建立了学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一定的认可,但却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这种认定流于形式,缺乏权威性。社会实践中,企事业单位也鲜有将慕课学习的经历和相关学历认证作为新员工招聘入职的考核条件之一,高校大学生通过慕课学习所获得的证书或其它资格条件,无法得到社会上的统一认可,这无疑是对他们运用慕课学习造成的致命打击。而且,很多家长和学校并不认可学生长时间面对电脑或手机开展学习活动,他们更担心的是学生无法做到有效自律,要么是通过手机电脑观看其它内容、玩游戏,要么是在面对电脑和手机时,无法做到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这些因素均强烈地打击着学习者的积极性。

三、高校地理慕课教学的开发应用途径

1.开发校内资源做好慕课开发。对于慕课开发来说,不是高校学科教师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这需要高校自身整合校内资源,通力合作,开发本学校的慕课教学平台。首先,学校要组建高校地理慕课教学开发小组,将计算机人才、地理学科人才集中在一起,根据本校的教学需要,集中开展慕课开发工作;其次,完善高校地理慕课教学制度,其中包括学分制度纳入到校内毕业考核当中、考试制度检查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网络签到制度约束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等等,都需要学校本身根据实际条件进行有效开发;最后,高校地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创新慕课视频的录制形式,依托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进行慕课视频的有效录制,系统的完成适合本校地理教学需要的慕课教学课程开发工作。2.应用慕课教学发挥慕课优势。由于高校地理学科综合性比较强,对于学生的各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普遍较高。教师可以借助慕课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慕课来完成课前内容的预习。在地理新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慕课中注册账号,根据课程需要完成教师指定的慕课视频的学习,包括互问互答和作业测试环节。由于慕课的教学视频可以无限次播放,学生可以反复查看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中与师生探讨,合力解决,这对于高校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大有好处。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传统+慕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要求很高,对于一些空间性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慕课视频播放,进而更直观的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慕课的运用,来要求学生对课上的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复习,这相对于传统的复习模式来说,学生通过观看慕课视频可能更有兴趣来完成相关知识的复习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学科成绩。3.丰富慕课方式提升学生能力。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地理课程的推进来说十分关键。为此,教师除了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慕课应用外,也可以创新不同的慕课应用形式,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例如,教师也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慕课开发和应用能力,积极和高校大学生一起,进行慕课视频的开发。学生在和教师通力开发慕课视频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学生在前期可以参与慕课视频制作,在教学视频中扮演协助者的角色,而随着学科成绩的提高,学生也可以扮演主讲人的角色参与慕课开发,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信心,也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

总之,对于高校地理教学来说,慕课的有效开发和应用,对学生的高等地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慕课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人们要正确面对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冲突性,不能一味的强调开发慕课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更不能一味的盲目守旧,而不顾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融入。因此,作为高校地理教师,既要借助高校地理课堂做好对学生的授课工作,又要借助慕课,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意识,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最终为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应用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许瑶.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农家参谋[J].农家参谋,2020.04.28.

[2]张浩,徐茸茸.浅谈慕课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20.

[3]肖力,李迎春.慕课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困境和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20.04.15.

[4]胡艺伟,石芳.“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现状研究及展望[J].才智,2020.03.05.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推广,教育领域针对各个学科教学方法和内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根据教学结果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开展中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视,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知识内容,需要从核心素养着手,促进学生善于抓着学科知识重点和细节内容,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领域中不断地拓展和创新,促进学生对社会上地理知识内容的理解,探究地理知识原理。

二、地理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一)地理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国教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的内容为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必要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的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和任务。结合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实践内容,融入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以下形式进行分析。1.人与地理和谐发展理念人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但是随着人类意识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类活动的目的也不再单纯地是为了生存,还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人类活动强度和范围的扩大,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付出巨大的代价。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与环保工作一直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而地理教学中涉及人类发展以及环保保护的内容。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强调核心素养教育,能够促进人与地理的和谐发展,而且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将这种理念逐渐内化到自身的观念和思想中。2.地理知识科学思维的全面认知地理知识与很多学科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同时人类在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内容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人类是何种角色,又如何认识和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当前广大师生都需要重视的内容。3.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辩证关系的深入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具有直接的关系,正如中国有一句俗语所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同地理区域的人会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选择相应的生产方式。随着人类对高级生产工具的掌握,在征服自然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并通过征服自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人类在征服自然中所采用的行动是否正确,历史发展中对自然的征服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都需要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4.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考察,地理实验开展以及地理知识内容调查等活动。而地理核心素养则是在这些活动开展中需要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也是地理教学开展中的另一个重点问题。地理实践素养的培养中需要学生加强对行动意识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通过对真实情境的观察和感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实现对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二)地理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育部门针对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开展中,核心素养中包括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综合能力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也包括学生对人类生活与地理间关系的认知,通过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答。高中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全面认知,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平衡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以及师生关系的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构建文明的社会环境,加强创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门也需要加强在各个学科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

三、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虽然很多知识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在对这些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却越来越抽象,与学生对自然的原有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枯燥的地理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地理教师在自身教学工作开展中也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影响,导致地理教学效果难以突显。为了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必须要从师生的角度对落实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师生间的问题,才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地理课堂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接下来将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地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核心素养的认知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指导思想。高中阶段学生随着身心的发展已经具备基本的个人观点和自主认知能力,并对地理知识常识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深入学习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地理学科核心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必须要能够结合时展要求,充分利用创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对核心素养具有更全面的认知。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地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难以对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入价值进行有效认知,对核心素养提升的意义模糊,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教师无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落实核心素养作用,导致核心素养作用发挥受到阻碍。

(二)教师教学能力待提升,教学形式单一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师中大部分教师的地理专业教学能力有限,虽然能够掌握高中地理的教学知识内容,但是在灵活应用方面仍然存在欠缺。同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学形式过于落后和单一,大部分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基础,互动环节比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但是一些教师在新教学技术的掌握方面仍然存在障碍,特别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上级的压力下,即使采用新技术教学模式也难以充分发挥新教学模式的作用。还有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驰,导致学科核心素养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三)教师过于重理论,轻实践教学

教师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从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是按照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知识讲解。但是从高中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接触到的事物更多,认识高度也有所提升,对于一些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发展受到影响。地理学科作为与我们生活环境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来说,在理论讲解中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进行解析,但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讲解中,忽视对教学的实践研究,不利于学生在知识以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教学困境问题,教师必须要与结合当前核心素养教育要求,采取科学的改善措施,保证教学效果。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将学生学科素养培养作为核心和基础,并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内容。地理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渗透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各个细节和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内容,并能够有效适应社会发展。

(一)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对概念性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和应用地理学习技巧与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地理课程与人文、自然和生活等方面的结合,以此来发挥地理教学作用。从这方面来看,高中地理教师在学生的培养中需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侧重点,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内容与人类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另一方面还需要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此外,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本身具有系统性特点,需要在地理教学体系中的全方面渗透,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能够灵活应用地理知识内容,通过学科素养培养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构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与生活常识的结合,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间的距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探究,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促进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开展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听课时都只是被动的听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知识讲解中也存在片面化和肤浅化的情况,无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完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方法探究地理知识,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兴趣培养,并更好地掌握地理教学知识。自行探究地理教学知识内容,更有利于针对性解决学生的地理学习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应对地理困难问题,通过长期的训练,对学生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的逐渐引导下,使地理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社会对地理人才的标准。比如在学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部分内容时,针对海水的温度影响因素,学生可以通过自行阅读课本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查找获得。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海水温度影响因素的认知会更加清晰,并学会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在了解了海水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以及蒸发的热量有关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数据,计算某一片海域的温度或者对中国境内海水温度进行对比。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知识可以获得更多的额外收获,实现对地理知识内容的拓展,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关键。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窄,而且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开展,教师也开始加强对教育重心的调整,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知识内容的自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身的想法,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换言之,地理知识内容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教师可以从地理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新奇、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然人文以及地理知识的魅力。但是传统照本宣科和硬性灌输的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新形势下,教师需要具有地理教学环境营造的意识,通过多元化手段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丰富。比如,在学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这部分内容中,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两种现象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者气象纪录片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资料,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这两种现象的形成原理和表现形式等,并意识到海洋温度对全球温度的影响,使学生对地理奥秘和自然事物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厄尔尼托和拉尼娜现象,教师还可以通过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两种现象的表现形式图画进行拼接,在拼接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认知。

(四)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内容

高中地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内容来说,在知识内容结构以及知识面等方面都具有更复杂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复杂化可能会导致教学难度增大,但是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知识点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学过程开展中,高中地理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融入生活实践,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海洋资源中很多资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人体每天都需要补充的盐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食盐是如何生产的?中国的海盐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如何?等引导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究,了解中国海盐盐场的分布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从表面上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内容,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地理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很容易发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满足人才的培养要求,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教师需要正视核心素养价值观念的影响意义,并结合时展步伐,根据学生学习困境,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敬雯.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综合研究[J].科学咨询,2020(46):60-61.

[2]付德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教学衔接探讨[J].写真地理,2020(39):196.

[3]彭艳玲,谢朝晖.生本视角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2020(15):142.

[4]陈静.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0(97):136-137,146.

[5]李香香.学科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家长,2020(15):117,119.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3

一、中美中学海洋地理教学目标的比较

本文选取了中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美国1994年颁布的《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作比较。从中美两国的海洋地理教学目标来看,两国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的地理课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而美国的地理课标则将基础教育分为3个阶段,并且根据每个教育阶段提出了每个学段相应的要求。两国中学阶段海洋地理教学目标的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1.知识目标的比较

在海洋地理知识这部分,我国的教学目标注重对海洋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掌握有关海洋的地理基础知识,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明白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各个要素的关系和相互的影响,依据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等。虽然美国也比较注重学生对海洋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是美国地理课标中强调将这些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注重海洋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如海洋地理学科和空间学科的综合,海洋地理学科和生命学科的综合等,多渠道、多样化地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更综合的海洋地理知识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这种知识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海洋地理知识,有其设计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因为我国的教学目标偏于重视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与否没有太多的关注,也没有让学生将学到的海洋地理知识应用到中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去。我国应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强调海洋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2.技能目标的比较

在海洋地理技能目标这部分,我国地理课标提出了海洋地理观测、海洋地理调查和海洋地理实验这三大类技能,而美国地理课标在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获取海洋地理信息、整合海洋地理信息、分析海洋地理信息、提出海洋地理问题、回答海洋地理问题这五项技能。由此可见,我国对地理技能的表述不够恰当,只是用一些普通的科学训练方法作为海洋地理的技能,概括含糊,没有准确地体现海洋地理学科的特色性和系统性。

3.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比较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一部分,两国都注重培养中学生海洋地理的探究能力,都希望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能提出相关的海洋地理问题,继而通过实地调查或教学目标中国美国知识与技能掌握海洋地理基础知识、了解海洋的特征、人类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影响、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海洋地理的观测、调查、实验等基本技能。海洋区域、海洋自然系统、海洋环境与人类社会、海洋地理知识的应用;提出和海洋地理相关的问题、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回答问题等技能。过程与方法利用各种途径分析和运用海洋地理信息,解决海洋地理问题。注重海洋地理的探究能力,培养预设、收集、分析、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注重表达、交流、团队合作。通过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获得海洋地理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得出初步的结论,最后利用各种方法来验证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合作、交流、协调、理解等能力。但是,在我国的实际教学当中,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并没有真正地落实下来,还只是处于理念的阶段,和美国的落实情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比较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我国海洋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包括:激发学生对海洋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海洋基本国情,使学生热爱海洋,对海洋有责任感,并形成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但是美国地理课标中没有提及这方面的目标,因为美国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通过对学生的规定或者喊口号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应该通过学生自己体验海洋地理学习的过程,获得海洋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对海洋地理学科的兴趣,进而推动学生不断进行海洋地理学习。因此,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在体验中自己形成对海洋的情感与态度的。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而且是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符合的,但是我国对于海洋地理教育还是强调外在的驱动,基本上是灌输给学生的,对于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兴趣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二、对我国海洋地理教学目标的启示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学习力;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地理学习力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1]核心素养是每位学生适应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由于其内容概念较为宏观,因此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学科素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地理必备的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每一方面都详细地阐述了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和应具备的地理能力。(二)地理学习力。新课标下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习地理必备的能力和品质,因此,对地理学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地理学习力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关键能力,即在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再将其转化为地理学科素养的能力。地理学习力主要包括地理学习动力和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力的习得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对高中地理学习力的培养策略

(一)地理学习动力的培养。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地理教学中,在引入每一节新的内容时,需要良好的情境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拥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城市化”一节内容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城市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变化等等,在课前和课中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引入和探讨,在分析变化的过程中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最终总结一般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创设一种融洽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想说敢析的情感。2.挖掘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时代性,将地理与环境、地理与科学技术、地理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从心里渴望学习地理。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地理原理、地理特征、地理要素等先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去分析对现实生活的作用。以“农业区位的选择”一节为例,在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后,以某一实际区域,分别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让学生提出相应的农作物分布位置并给出理由,通过地理知识和原理讲解,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对于现实生活农业区位的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刻体会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愿意学习地理、渴望学习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学习力的探讨周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的心态。3.明确共同的地理学习目标地理学习动力的激发最终是为了落实到地理教学的学习目标之中,教师制定的每堂课学习目标在基于课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制定共同的地理学习目标。目标判断的标准在于学生能不能,而不是高或低,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心中的目标相衔接。只有目标适应了学生,学生能实现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中。(二)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1.注重问题的引导连贯。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将问题与所学的知识内容建立相应的结构体系,让学生从问题中分析内容、表达观点,从而获得本节内容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出问题的连贯性,能够让学生根据问题层层分析、逐步深入,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逻辑思维。2.构建开放性课堂教学。开放性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和活动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更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的开放和知识运用的开放。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在教材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适合的图片、文字或音频等,使课堂的内容基于教材又结合现实,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成,让学生发问,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运用中,注重教学内容的训练,通过训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重视思维导图的建构。思维导图能够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思维导图的构建不仅是存在教师的构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构建更具有学习意义。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本节内容的知识建立一个大概的思维导图,通过预先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充分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逐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再在自己预先创建的思维导图上进行补充,完善总结原有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学生自己建构完善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总结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新课标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注重学知识,更强调如何学知识。地理学习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适应了新课标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地理复习课;水循环

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公布,核心素养将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引擎,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构建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研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系统阐述了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及其具体表现特征,是高中地理教学、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中,综合应用地理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与价值观念,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1]。为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倡教师应该重视问题式教学。

一、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用真实的、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特别关注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2](见图1)。依托情境、设计问题是开展问题式教学的基础。如何设计有效的、有价值的和有深度的问题?美国教育专家从教学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有效问题有四个本质特征:①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②能够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③能够促进学生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④能够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有深度的课堂提问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①书本上不能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问题应当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②需要综合运用以前的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③有适度的挑战性(适度结构不良:缺少部分信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可能的答案);④能引发可观测的系列学习行为。高三地理复习课运用问题式教学既有必要又有优势。其必要性表现在,高三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学生大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不能再简单重复传授基础知识,其主要任务是要搭建知识框架,深度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学科思维方法,联系实际以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其优势体现在,可以从课标、考纲、教材全局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设置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且与实际情境相关联的“问题”,即将核心的知识学习内容改造为高质量的学科核心问题,从而避免单考点复习容易导致的知识点碎片化、孤立化、关联性差,不能形成结构性思维,综合分析力弱,知识逻辑关系不明,思维链短等问题。

二、问题式教学

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水循环”中的运用(见表1)

三、问题式教学的思考

问题式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分别从知识的产生与来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以及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几个方面,建构学科本质和关联知识的意义。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①目标要紧扣素养:培养运用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解决较复杂的真实问题的能力;②知识要融入情境:情境要有时间、有空间、有情节、有问题,最好是一个情境蕴含多个问题;③过程要多向互动:多器官(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动笔写)、多方向(师-生、生-生、师生-情境)有效互动;④解决真实问题:问题必须是真实的、较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高三地理复习课可以围绕“举例说明该主题的知识在学习(与其他知识的关联)、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这个中心设计情境问题,根据教材的知识线索和学生的思维顺序,将学科核心问题分解设计成若干学科子问题,如:①这个主题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有哪些疑问?②举例说明这部分知识与前后哪些知识有关联?③举例说明这个要素(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④举例说明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⑤提出你的新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将学科知识或逻辑体系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学科问题情境进行问题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真正实现将知识学习变成运用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将知识教学变成交往协作的社会实践,通过个人创造性、反思性的实践,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破解“学生获得了知识却无法自由灵活地激活、迁移与运用到复杂的或不可预测的情境”这一困扰我国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知识难题[3]。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基于现代测量理论的视角[J].中国考试,2018(2):24-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学习兴趣;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不够高,最终造成了学生地理学科成绩不够理性或者偏科等不良现象的产生,违背了新课改的素质教育。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地里教学中,只要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的爱学、乐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并发展学生对地里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热爱这个学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取得双丰收。

一、初学高中地理时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我国,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初中地理课时较少,并且许多学校乃至学生都对此不够重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对待地理学科仅仅是看一看、记一记、背一背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会逐渐对地理学科丧失兴趣。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例如:在上新的一节课时,可以先对学生们进行地理介绍,让他们自己打开课本,观看课本内的彩图,当他们看到彩图时就会被彩图中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所吸引,这样在课开始的阶段就会自然而然的被书本内容所吸引,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之后紧接着要可以对学生们介绍大自然的美丽景观,以及一些简单的地理环境形成原理,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但是我们如何回报我们的大自然呢?用一句反问来继续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最后再说只有我们每个人学好地理之后才可以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去保护大自然,这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在上地理课时,要建立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待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述地理学科时,可以偶尔插一些课本知识扩展内容,因为书本上的内容学生们大多可以自己看,明白一些,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很大的,所以稍作扩展,学生们就会对此很感兴趣,并且也会觉得教师知识渊博。地理课上的知识有些难以记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对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可以通过有效认知策略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到地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性的教具或者一些简单有效的记忆术去帮助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为地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教师能够发展的范围很广,正所谓教无定法,每节课的形式不同学生们也就更加期待上地理课,进而也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够有效的使得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以往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口授式,学生们听的多了会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失去兴趣,有些东西教师口授不容易表达而且学生对其理解不够。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科学家研究表明,具象的东西往往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记忆与理解。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影响资料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播放,让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真实感受。比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地理的线路以及景观气候特点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将其用flash制作了小地图,将哥伦布的航海路线用小船当指针,然后通过动态的演示直观地表明了航海路线,学生们看了两边就能够深刻地记忆下来。我认为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插入一些动态的卡通图片,让学生不时地感到新奇与兴奋,这样整节课下来不但能够强化课本内容,直观性的教学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有效教学

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活动”栏目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活动教学内容以及特色科学开展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学水平,推动学生对学科知识具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此外,科学进行活动教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科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得到综合性发展。对此,在新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完善当前活动之中存在的不足,持续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优化,切实保障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呈现标准化优势[1]。

1活动教学关键性价值分析

就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材而言,由于其存在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栏目,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科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得到理论支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中,教材“活动”栏目这一模块可以在学生接受地理教育时发挥关键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引导出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热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由此,活动教学在现阶段在地理学科之中的关键性以及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教师应在进行教学时给予其相应重视,保证教学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促使初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具有良好主动性[2]。此外,通过对新标准教材进行分析,“活动”栏目占据较多篇幅,往往会占教材总页数的50%左右,并且活动教学也十分丰富,可见教育部门在新标准下对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设计活动教学时,教师通过将教材内容作为核心要素,使其大规模渗入到教材教学内容之中,可以全面激起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形成创新能力,并且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能力,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体现新标准现实价值[3]。

2“活动”栏目特点

活动教学主要特点表现在多样性层面,由于“活动”种类十分繁多,并且不同“活动”自身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其往往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教材之间进行联系,为学生带来新意,也为地理课堂提供一定活力。鉴于初中时期学生还并未形成完善成熟的思维意识,其在面对抽象性质事物过程中难以形成正确理解,对此,地理教师若是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言语进行知识传递,则很难保证教学工作达到理想效果[4]。例如,在初中二年级《多民族大家庭》这一章节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以及不同民族习俗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民族地域分布情况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而在介绍不同民族民俗文化过程中,若是采取板书形式教学,学生很难了解具体内容。由此,在讲解民俗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活动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活动”栏目内容,通过影像或音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每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习俗,不但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课堂注意力,引导其课堂学习主动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5]。

3新标准下活动教学现存不足

3.1教学模式单一

开展活动教学基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进而形成良好实践能力。可是当前,诸多地理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并没有符合活动教学根本目的。部分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时,采取单调的“一问一答”形式,对学生提出课堂问题,之后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简单概括和总结,导致活动教学很难通过多样化形式呈现给学生。甚至还存在部分教师为应对考试,直接把活动教学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将答案记录到笔记上,此种行为和新标准背道而驰,导致活动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2教学观念保守

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达到新标准要求,且教学观念较为传统落后。在新标准下,初中地理开展活动教学已成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并且在教材中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但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往往会将此部分教学直接省略,旨在节省课堂时间对学生传授应试知识点,把活动教学以课后练习形式要求学生自行开展。

4新标准开展活动教学有效方式

4.1开展情境教学,丰富教学模式

结合新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学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到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所以,地理教师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不仅要设计和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地理教学,传达地理学科核心知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营造良好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始终保持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自然灾害”这一章节的教学之中,结合新标准要求以及本章节内容,教学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对常见自然灾害以及成因形成一定了解。在进行活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灾害创设出相应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灾害。如组织学生开展地震自救,引导学生将书包、课本等放在自己头顶,之后躲到桌子下面,教师可在讲台前适当敲击讲桌模仿地震声音,提升情境真实性。待开展活动教学结束之后,课堂氛围将处在较为轻松状态下,教师应趁学生课堂情趣浓烈时为学生介绍地震成因以及危害,同时也培养学生形成在面对地震灾害时自我救援的技能,符合新标准教学要求。

4.2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思维培养

新标准要求初中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由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在课堂中进行活动教学,进而切实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大小”教学时,学生首次面对地理学科,会存在较大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就需要进行活动教学,按照“活动”栏目中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自行制作地球仪时,可以对课堂知识以及地理学科形成初步认知,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良好印象,进而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结语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变化

2014年国家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让教育改革较为成熟的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首先试点的城市。将改革考试规定科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由选择的三科成绩组成。高考改革后将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可以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个科目中任选三个科目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然后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中。本次高考改革可以说革命性的,由一次高考变为多次,由规定科目变为自选科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学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也成了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

1.初高中地理的教学时间亟待解决

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一直存在,新高考背景下使问题更加突出。新高考政策将地理学科从高考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地理高考备考时间从高中三年的缩短到高二会考前。往年的高三文科考生在高二的地理水平考试后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学习巩固地理知识,时间上的浓缩,让选考地理学科的同学们更加紧迫,更要注重初中地理的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程,初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地理会考,初三年级终止地理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初三一年地理学科的断档不利于初高中地理教育的衔接。初中地理学科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在高一学习地理时学习思想转变不过来。为了保证地理教育的连续性,做好初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衔接,可以在初中三年级开设地理学习探究课程,不关联中考成绩,开阔孩子们的视野,逐渐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与高中学习方式对接。在备战中考的同时也能适当放松心态游览世界千奇万象和人文情怀。进入高中后不至于产生太大的知识断层,更好地渡过高一地理衔接期,对高二学生的水平考试以及选择地理科目作为高考成绩的同学们在学习时间上都更宽裕。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从初中起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教学形式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课要走班制教学。由来自不同班级、年级的同学汇集到一起组成的教学班,这些教学班中的同学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一起学习,平时学生分散在各个班级中,由于同一个教学班中学生层次不同,教学班中分层教学将会成为必然的选择,对于选择地理成绩进入高考总成绩的同学地理教师还应进行个别辅导实行导师制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传统的班级授课到分层教学,到导师制的个别辅导。面对教学形式的变化从行政班到教学班,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注重教学效率。中学地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探究式、讨论式学习,还要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将成为新高考改革后地理教学的趋势。

3.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应运而生。中学地理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地理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又很强。例如在高中必修1自然地理的学习中有些内容就太过抽象、复杂。传统教学模式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模拟情境存在较大的难度,如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等现象的演示受到条件的制约,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展示。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以平面图代替三维、以静态图代替动画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效果。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或模拟的过程,使课堂内容更加真实、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将三维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中开展自主学习,将遇到的难点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4.促进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新高考改革下要求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同学们不仅要学习课本里的内容,更要注重知识的广泛拓展。开发地理特色课程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更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建设。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对地理课堂知识的补充,更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界的千奇万象,贴近生活,提高学生成绩,加强综合能力。地理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难点,例如:地球运动的知识可以开设了解宇宙中的奥秘等地理校本课程加深学生的印象、讲地质作用的时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同学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师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填鸭式的教学,若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学习地理的学生有可能会逐渐减少,地理的学科地位将会下降。地理校本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将地理学科价值实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实际需要。可以使得学生将自己所在城市的地理环境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与抽象的地理原理、规律、成因结合起来。学生也会因为熟悉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结论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9

关键词: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

地理是一门具有指导生活意义的学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1]。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核心在于教学策略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达到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一、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地理在高考中分数所占比例较小,学校、教师、学生在思想上都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同时由于地理属于文理知识交叉的学科,有较高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畏难心理[2]。其次,很多学生学习地理还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地理虽属于文科科目,但其知识点还是需要理科严谨的推理与计算过程,光靠记忆的方法无法完全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导致学生能看懂地图册、能记住知识点,但做题考试的时候出现困难的情况[3]。最后,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包括万象,教师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本质,默认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能举一反三,思维变通性非常差。基于以上问题,适时在地理课堂教学时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缓解上述问题的出现,以达到让学生轻松学地理、轻松拿高分的目的[4]。

二、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首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够凸显地理学科价值。众所周知,当前全球环境、资源、人口问题日益严重,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其在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观念上具有优势,在地理课堂上适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使命意识,能够凸显地理学科的学科价值。其次,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时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和生活连接紧密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是和自己生活很接近的知识,从而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最后,地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应用型人才,锻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意识,树立不断努力的学习意识。同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给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多种途径加强生活化知识渗透。地理中的知识点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多种途径渗透地理知识,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理中抽象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趣的地理节目,以便加深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下阅读相关的课外地理书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阅读成果进行分享交流。实践证明,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地理生活化的渗透不仅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生活化趣味,而且对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利用生活化实验强化知识理解。地理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综合性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没有清晰理解知识点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了提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化知识理解[6]。同时,生活化实验具有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易于学生操作和接受的特点,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转化为具体有趣的实验操作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地理教学效率的极大提升。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及公转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带球形物体来校的任务,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开始制作自己理解的地球仪,然后和同桌模拟地球自转及公转的过程。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球状物体上刻画地球五大洲、七大洋的位置示意,从而达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这个实验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实验材料,在课堂上用生活化材料做实验,易于深化知识的理解,实现地理素质的提升。(三)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教师在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时,应当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即转换课堂的主体位置。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进行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互动、加强互动,使教和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在地理课堂中,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讲授,而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没有开展任何生活化实践活动,那么教学就只能称之为“教”,而没有体现出“学”的特点,更谈不上在地理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了[7]。因此,地理课堂生活化的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活动交流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完季风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期观察国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国旗的飘向、受季风的影响,国旗与平时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联系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达到了扩展思维、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通过生活化教学,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奇妙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日安.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3]陈友娣.地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4]涂少珺.让地理与生活经纬相交:以生活化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4):45.

[5]谢春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34-35.

[6]吴黎明.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64.

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实际;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一、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有效培养综合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论,注重将高中地理教学的主体确定为学生,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问题。不仅仅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在私下和学生打成一片,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适当的时候记录学生的情感变化,这对于的高中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帮助。部分高中学生由于在初中没有接触过地理学科,所以,老师应该从细致的方面去给学生讲授地理知识。比如:地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地震带”时,应该请同学起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不懂的学生这时候的求知欲和成功欲很强,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讲述“喜马拉雅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等相关的知识,并对这样的地理现象做详细的阐释。

二、课程理论生活化,实际生活与综合能力结合

在高中的活动课中,老师几乎都是安排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基本上忽略了关于理论的实践运用,所以,为了促进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入活动课程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的知识生活化,在高中,老师可以通过当地的特殊地理形态和地理走向,来引导学生走进当地,开展课外活动。比如:老师在讲述“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内容时,就可以带着学生去有相同地理形态的地方,让同学生指出什么地方是什么地形,有钟乳石的地方是什么地形,这样的活动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各种地势的特点。还能让学生了解那些地方是“背斜”?哪些地方是“向斜”,再根据他们给的答案,来确认答案是否正确,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生活化。

三、加强有效教学量化理论,明确学生教学任务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扎实的初中地理知识基础,所以老师会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占用学生的额外时间,使得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而且,学生学习以外的时间是用来玩游戏、上网等,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时间安排,根据有效教学量化理论,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明确学生的教学任务,使得课堂效率更加高效。老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任务安排能力,促进学生总体成绩的进步,学生了解教学任务的重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完成重点任务,有效地利用和安排时间,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四、课堂知识贴近实际生活

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教师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所以需要重点掌握怎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求知欲,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培养地理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述《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针对当地的气候地形等情况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比如四川的同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四川的地形是盆地地形,所以雨季较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四川盆地下雨时总是集中在夜晚。这样同学们实际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可以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四川盆地地形造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这样的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来对比不同的天气、气候、经济发展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对比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抽象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在江街道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城市需要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对比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分析之后了解到,商业区通常是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环境好,也可以推测出住宅区是交通便利、处于上风口,空气清新,而工业区与之相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也就培养了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的综合能力。在面对难题时,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够根据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太过于死板,还需要借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会,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地理难题,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是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这样利用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地理学科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综合思维能力、组建有效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的健康成长。所以,高中教师应当利用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来进行实践活动,使得课堂理论知识能够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