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半期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27

地理半期总结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1

(一)、思想工作

1、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胜利的保证。全体师生都应高度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榜样作用,切实搞好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要求:树正气,以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良好的学风要求: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工作直接相关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班主任的工作做到“五要”:班主任要深入教室、寝室、操场等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多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班风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学期至少找每个学生谈话一次,对学生进行鼓励、鞭策和心理疏导,让学生“自知之明”。班主任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要适当组织主题班会,周末晚会等人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调适学生的心身。(每周至少一次)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二次,每次半小时),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

3、科任老师配合教育全体教师均是教育工作者!科任教师在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4、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开设心理咨询室,请大学心理学毕业的教师尹超和邵成俊作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修正策略的教育”。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后)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一摸”前)开设“人际关系谈”专题讲座(第六学期初)开设“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前)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5、学生身理的调适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学生的饮食、住宿的安全和舒适。家长为高三学生提供经济保障,适应改善高三学生的伙食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适身心,消除大脑疲劳。全体教职工均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家长座谈会:学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高三拟开三次家长座谈会。第五期半期后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明确对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明确子女升学应奋斗的方向,教育家长鼓励子女升大学,为子女提供精神鼓励和经济保障。第六学期初(第五期一摸考试后)家长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抓保对象,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第六学期高考填志愿前家长座谈会,指导家长明确对填高考志愿的认识,让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二、教学工作

思想工作的落脚点是搞好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教学工作。

1、时间安排整个高三年级各科在第五学期半期前结束新课,半期后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各科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教学,教师在解答近十年的高考题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半期前解答四套“新课程”卷的高考试题。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科任教师会分科召开科任教师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解决科任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科任教师搞好学科教学。

(3)、班科教师联系会高三各班拟召开四次班科教师联系会,第五期半期后,一摸、二摸、三摸后。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班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年级学科负责人会高三拟召开三次年级学科负责人会。

第五期初召开一次,了解各科教学进度等教学实际,对新课教学时间,年级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的选用等提出要求。第五学期半期后,召开一次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第六学期初召开一次,听取各科复习进度、复习计划的修订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5)、学生座谈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

3、检查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通过听课、查资料、听取学生意见等形式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六认真”的情况,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教学质量的情况。

4、督导通过表扬、批评等手段,督促教师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学科的调查研究,具体指导教师搞好学科复习计划。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2

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全体高三师生都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勤奋努力,讲求质量,提高效率。

(一)、思想工作

1、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胜利的保证。全体师生都应高度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榜样作用,切实搞好班风、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要求:树正气,以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良好的学风要求: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工作直接相关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班主任的工作做到“五要”:班主任要深入教室、寝室、操场等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多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班风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学期至少找每个学生谈话一次,对学生进行鼓励、鞭策和心理疏导,让学生“自知之明”。班主任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要适当组织主题班会,周末晚会等人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调适学生的心身。(每周至少一次)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二次,每次半小时),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

3、科任老师配合教育全体教师均是教育工作者!科任教师在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4、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开设心理咨询室,请大学心理学毕业的教师尹超和邵成俊作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修正策略的教育”。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后)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一摸”前)开设“人际关系谈”专题讲座(第六学期初)开设“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前)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5、学生身理的调适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学生的饮食、住宿的安全和舒适。家长为高三学生提供经济保障,适应改善高三学生的伙食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适身心,消除大脑疲劳。全体教职工均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家长座谈会:学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高三拟开三次家长座谈会。第五期半期后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明确对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明确子女升学应奋斗的方向,教育家长鼓励子女升大学,为子女提供精神鼓励和经济保障。第六学期初(第五期一摸考试后)家长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抓保对象,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第六学期高考填志愿前家长座谈会,指导家长明确对填高考志愿的认识,让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二、教学工作

思想工作的落脚点是搞好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教学工作。

1、时间安排整个高三年级各科在第五学期半期前结束新课,半期后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各科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教学,教师在解答近十年的高考题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半期前解答四套“新课程”卷的高考试题。

2、做好“六认真”工作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时间星期日晚星期日下午星期日下午星期二晚星期三晚星期四晚6∶20—7∶502∶20—3∶504∶00—5∶306∶00—7∶006∶00—7∶006∶00—7∶00地点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科任教师会分科召开科任教师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解决科任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科任教师搞好学科教学。

(3)、班科教师联系会高三各班拟召开四次班科教师联系会,第五期半期后,一摸、二摸、三摸后。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班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年级学科负责人会高三拟召开三次年级学科负责人会。第五期初召开一次,了解各科教学进度等教学实际,对新课教学时间,年级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的选用等提出要求。第五学期半期后,召开一次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第六学期初召开一次,听取各科复习进度、复习计划的修订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5)、学生座谈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

3、检查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通过听课、查资料、听取学生意见等形式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六认真”的情况,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教学质量的情况。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3

(一)、思想工作

1、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胜利的保证。全体师生都应高度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榜样作用,切实搞好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要求:

树正气,以讲政治、讲纪律、讲学习为德;以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乐;以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成绩优良为荣。整个班级体班风正,显得朝气蓬勃。

良好的学风要求:

有理想,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有毅力,能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钻研学习,有方法,能抓紧时间,讲求效率,毫不懈怠地学习;有竞争,能你追我赶,人人争上游。整个班集体学习风气浓,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路人,班主任的工作直接相关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

班主任的工作做到“五要”:

班主任要深入教室、寝室、操场等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多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班风

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学期至少找每个学生谈话一次,对学生进行鼓励、鞭策和心理疏导,让学生“自知之明”。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班主任要适当组织主题班会,周末晚会等人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调适学生的心身。(每周至少一次)

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每周二次,每次半小时),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

3、科任老师配合教育

全体教师均是教育工作者!科任教师在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同时,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状况,通过学生课堂精神状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问题的表象,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诱导;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精神饱满来学习,斗志昂扬去竞争。

4、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培养

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的成功、人生的辉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心理培训和心理疏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请大学心理学毕业的教师尹超和邵成俊作心理咨询教师。

开展“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修正策略的教育”。

开设“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后)

开设考试“应考策略”的专题讲座(“一摸”前)

开设“人际关系谈”专题讲座(第六学期初)

开设“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专题讲座(第五期半期前)

开设“如何填好高考志愿”的专题讲座。

5、学生身理的调适

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学生的饮食、住宿的安全和舒适。

家长为高三学生提供经济保障,适应改善高三学生的伙食

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适身心,消除大脑疲劳。

全体教职工均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家长座谈会:

学校要积极寻求社会、家庭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支持,高三拟开三次家长座谈会。

第五期半期后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明确对高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及方法,明确子女升学应奋斗的方向,教育家长鼓励子女升大学,为子女提供精神鼓励和经济保障。

第六学期初(第五期一摸考试后)家长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抓保对象,了解学生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给学生添活力,增措施促效果。

第六学期高考填志愿前家长座谈会,指导家长明确对填高考志愿的认识,让学生填好高考志愿。

二、教学工作

思想工作的落脚点是搞好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教学工作。

1、时间安排

整个高三年级各科在第五学期半期前结束新课,半期后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

各科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

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教学,教师在解答近十年的高考题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半期前解答四套“新课程”卷的高考试题。

2、做好“六认真”工作

教师要切实做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评讲”六认真。

教师要有具体、规范的备课本。

要备好、上好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条理、系统化。练习课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训练,题目的设计要有梯度。评讲课要统计采样,对错得多的题详讲,不平均分布力气,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均讲一遍;对典型的错误要进行个案分析;要注意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不照本宣科,这个题就是这个答案、就这样做或把重点放在运算过程式的讲评;要作“试题评讲”,对试题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试题的不足作概要介绍;对错误多的题类,要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

作业要批改,几尽力全批全改。要有错题本。做好学生错题记载,以便评讲或重新设计针对性训练。作业不能不改或很少批改、只作评讲,这样,没有针对性,无法提高效率。

辅导要落实到位,要定出“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加以落实,并做好“辅导对象、时间、内容、效果”记载。

检测要认真组织,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和评析。

要进行仿真性考试和训练,要锻炼学生的解题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的准确性;特别要锻炼学生读懂题、发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努力钻研和分析题意,建立起条件和结论联系,解好综合题的能力和“韧性”。

半期考试后开始组织月考。师生均应把月考和三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来对待进行心理素质、应考策略等全方位的锻炼。

3、集体备课

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各科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做到同科“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4、办好“两类”辅导

为了遵循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各班在狠抓基础的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办好两类辅导班:尖子生班、中等生班。根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达到辅导班应有的效果,实现高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辅导班应提升辅导教学的重心。

尖子生班,把他们全体作升本科大学的对象加以培养,主要培养他们解中高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尖子生班(1——7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5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一班。文科尖子生班(8——11班)由拟升本科以上的66名学生组成,此班命名为辅导二班。

中等生班,把他们全作升专一以上的对象加以培养,此班既重基础又重能力。主要培养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理科中等生班由7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三班,文科中等生班由60人左右组成,命名为辅导四班。全校本科按现状前130名,专一按前300名分类。辅导班具体安排如下: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

地理

时间

星期日晚

星期日下午

星期日下午

星期二晚

星期三晚

星期四晚

6∶20—7∶50

2∶20—3∶50

4∶00—5∶30

6∶00—7∶00

6∶00—7∶00

6∶00—7∶00

地点

辅导一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一间

辅导二班在初中部旧楼底楼第二间

辅导三班在物理实验室

辅导四班在化学实验室

教师可分工负责辅导内容,可适当复印有关辅导资料。(辅导教师按补课给待遇)

5、补拜科

确定补拜科的对象。找对象谈话,指出其拜的科目及其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对象树立信心,确立奋斗目标;落实时间个别辅导,切实帮助。

6、增时间

学习的竞争,是时间、智力、体力、情商的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

由于本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过渡教材,同以往年级比,缩短了半个学期的总复习时间。因此,拟于第五学期后的寒假补课12天。

第五期半期后,通校生晚上一律上3节晚自习,于晚上9:40下课时离校回家。

中午强化学生休息睡觉,以饱满的精神来迎接下午和晚上的学习。

第五期半期后,住校生晚上从9:50至10:40加上一节晚自习。

三、教学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措施,超额完成升学目标任务的保证。通过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1、认真填写教育局《高中毕业班工作手册》

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填册,来督促鞭策教师落实有关常规工作。

2、开好调研“五会”

(1)、班主任会

高三拟召开四次班主任会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介绍班级情况,交流班级管理的经验,年级负责人提出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2)、科任教师会

分科召开科任教师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解决科任教师提出

的问题,指导科任教师搞好学科教学。

(3)、班科教师联系会

高三各班拟召开四次班科教师联系会,第五期半期后,一摸、二摸、三摸后。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和管理措施,协调各科间的教学;班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年级学科负责人会

高三拟召开三次年级学科负责人会。

第五期初召开一次,了解各科教学进度等教学实际,对新课教学时间,年级集体备课,教辅资料的选用等提出要求。

第五学期半期后,召开一次落实各科复习计划及其相关工作措施。

第六学期初召开一次,听取各科复习进度、复习计划的修订及其相关工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5)、学生座谈会

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收集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建议。

3、检查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通过听课、查资料、听取学生意见等形式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六认真”的情况,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教学质量的情况。

4、督导

通过表扬、批评等手段,督促教师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学科的调查研究,具体指导教师搞好学科复习计划。

5、奖惩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4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弹指间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在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校在上级党委和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教师发扬“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学生乐学,身心健康,整个学校出现了朝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取得了斐然的成果,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一、教师团结协作,教学效果好。

本学期,我校上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共三十多人,其中青年教师占了大多数。大家不分年龄大小,共同进步。首先,每个同志转变了教学观念,用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大家均参加了教学竞赛活动,同时又是教研活动,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具体实施,使我校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主动,课堂上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且学校领导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以该科教师为主,但又不分文理科,该节课无课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到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各年级同科教师资料共享,特别是数学科,历史教师配合好,初三、初一数学名列全区第一,初一历史名列全区第二其余学科分别为:二年级地理3名,三年级语文第2名,三年级物理第3名,三年级体育1名。

二、学月考试不走过场,教师认真负责。

本学期,我校坚持一月一次的调研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各年级组认真小结,找准问题的原因,及时改进不合理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初三调考,每次考试之后人人发言,人人进行试卷分析,一调,二调,三调考试,我校均获得全区1——2名的好成绩,并把我校务实管理,狠抓教学质量的经验在区校长及年级主任会上交流,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每次学月考试、半期考试、初三调考、期末考试,对于年级前10名,班前10名,每生学校均给予奖励。并在家长会上发奖,戴红花。本学期我校开了2次家长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家长对我校的管理,质量是满意的。

三、教风、校风、学风、班风可喜可贺。

教风方面:本学期我们一如继往地坚持了白天坐班制,上班时间教师们认真备课,批改作业,认真上课辅导学生,基本杜绝了该到堂上课而不上课的现象。教师教风好。

校风方面:坚持了周一例会及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的教育,学生人人懂礼貌,无打架斗殴现象,基本杜绝了旷课迟到的现象,学生做到了不出校门。每天中午学校广播室按时广播,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或播放小知识,新闻,小故事,或宣传“非典”知识,或播放歌曲,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净化,学校清洁卫生好,坚持每天打扫三次,学校花园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瓷砖洁白无瑕,课间操天天坚持,总之,我校的校风非常好。

班风方面:好的校风,离不开好的班风,好的班风离不开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的辛勤耕耘。本学期班主任认真负责,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蔚然成风,耐心细致地做学生思想工作,由于突遇“非典”,班主任坚持晨检晨测,认真填学生健康卡,不厌其烦,兢兢业业。学生发烧,干咳,立即送医院治疗,学生家长返乡,我校摩托车队立即送学生回家留观,并耐心解释,无一次和家长发生冲突,顺利渡过了难关,学生请假,旷课,年级主任协同班主任立即家访,使我校巩固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三.三班凌云教师班主任工作做得特好,功不可没,班主任工作评比中名列第一,总之,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班风好,学生身心健康。

学风方面:我校学风浓厚,每天早晨,有早自习的教师早早到校,组织学生早读,在公路上均能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年级主任巡视的身影。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5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在命题的技巧上,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二)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三)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笔者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如我国目前下岗待业人员约为1100万人,这对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算不了什么,与美国当时约有占劳动人口1/4的1500万人失业更是不可比似的。从而正确理解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措施,不失为借鉴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明智之举,这对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很有积极意义。

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一)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二)“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

(三)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6

[摘要]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城镇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城镇建设加快进程

一、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我国的城镇化率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比要低10个百分点,与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比要低约20个百分点。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主要是城镇实力的竞争。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效益就越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越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城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龙头。

(二)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城镇化,可从导致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失调的根源和内因入手,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人口、经济活动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达到“解放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农村城镇化可以打破原有城乡隔绝的格局,使农民既发生职业转换,也实现地域转移,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成为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激发农民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塑造一代新农民的“催化剂”。城镇文明影响、改造、带动农村文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素质。而农村生态进入城镇,也可以有效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可以成为启动农村市场乃至扩大整个国内需求的切入点。当前国内需求不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农民收入长期徘徊不前、农民消费观念落后,使农村市场增长缓慢。据统计,200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6.85万亿元,但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只有2.39万亿元,仅占全国的34.9%。8亿多农民实现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由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35%降到90年代以来的20%,农民人均消费额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左右。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可以把农村的潜在消费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

二、中国城镇化的瓶颈制约

(一)农村内需不足的制约我国13亿人口中,9亿农村人口处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半自给状态,城市贫困阶层维持在温饱阶段,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崇使富裕阶层消费均崇尚国外名牌,导致财富外流和国内市场萎缩,“大中国、小市场”问题愈益严重。因此,没有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我国的城镇化就会遭遇极大的困难,大国经济发展不能长期依赖外需拉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国内经济学家和一些“三农”问题专家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意见,提出用新农村建设作为克服当前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我对此实在不敢苟同。由农村承载缓解“通缩”、启动消费和需求的重任,不仅仅是农村不可承受之重,也是在向农村转嫁城镇化风险。事实上,最近20年来的小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基本依赖农民自主投入,“三农问题短腿在农村”的问题被历史地凸现出来。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拉动内需,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二)劳动力就业的制约从2006年至2015年,我国城镇每年自身新增劳动力550万人,2005年新增大学生为338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后再就业劳动力为450万人,加上往年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需解决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人。根据我国经济每年约9%的增长速度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实际提供就业岗位将稳定在1000万人左右并呈递减趋势。有学者提出1%的转移指标,也就是每年转移1000万农村人口,就目前就业状况看值得商榷。还有学者提出通过制造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也是有失偏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异军突起,近1.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暂时有了就业机会。60~70%的制造企业产品出路依靠出口,外贸依存度多年维持在近70%的高端,贸易顺差连年快速增加,引发发达国家联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的需求约束越来越严厉。因此,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农村实际需转移的就业人口间的供求距离越来越大,大量农村人口往何处去将是一个长期问题。

三、总结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农房规划、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计划,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

当前,特别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爽,姚士谋,等。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思考[J]经济地理,1999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7

[摘要]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城镇化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启动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转变农民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城镇建设加快进程

一、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我国的城镇化率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比要低10个百分点,与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比要低约20个百分点。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主要是城镇实力的竞争。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效益就越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越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城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龙头。

(二)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城镇化,可从导致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失调的根源和内因入手,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人口、经济活动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达到“解放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农村城镇化可以打破原有城乡隔绝的格局,使农民既发生职业转换,也实现地域转移,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成为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激发农民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塑造一代新农民的“催化剂”。城镇文明影响、改造、带动农村文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素质。而农村生态进入城镇,也可以有效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可以成为启动农村市场乃至扩大整个国内需求的切入点。当前国内需求不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农民收入长期徘徊不前、农民消费观念落后,使农村市场增长缓慢。据统计,200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6.85万亿元,但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只有2.39万亿元,仅占全国的34.9%。8亿多农民实现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由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35%降到90年代以来的20%,农民人均消费额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左右。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可以把农村的潜在消费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

二、中国城镇化的瓶颈制约

(一)农村内需不足的制约我国13亿人口中,9亿农村人口处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半自给状态,城市贫困阶层维持在温饱阶段,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崇使富裕阶层消费均崇尚国外名牌,导致财富外流和国内市场萎缩,“大中国、小市场”问题愈益严重。因此,没有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我国的城镇化就会遭遇极大的困难,大国经济发展不能长期依赖外需拉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国内经济学家和一些“三农”问题专家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意见,提出用新农村建设作为克服当前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我对此实在不敢苟同。由农村承载缓解“通缩”、启动消费和需求的重任,不仅仅是农村不可承受之重,也是在向农村转嫁城镇化风险。事实上,最近20年来的小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基本依赖农民自主投入,“三农问题短腿在农村”的问题被历史地凸现出来。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拉动内需,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二)劳动力就业的制约从2006年至2015年,我国城镇每年自身新增劳动力550万人,2005年新增大学生为338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后再就业劳动力为450万人,加上往年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需解决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人。根据我国经济每年约9%的增长速度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实际提供就业岗位将稳定在1000万人左右并呈递减趋势。有学者提出1%的转移指标,也就是每年转移1000万农村人口,就目前就业状况看值得商榷。还有学者提出通过制造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也是有失偏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异军突起,近1.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暂时有了就业机会。60~70%的制造企业产品出路依靠出口,外贸依存度多年维持在近70%的高端,贸易顺差连年快速增加,引发发达国家联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的需求约束越来越严厉。因此,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农村实际需转移的就业人口间的供求距离越来越大,大量农村人口往何处去将是一个长期问题。

三、总结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交通、水利、扶贫、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农房规划、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计划,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

当前,特别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爽,姚士谋,等。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思考[J]经济地理,1999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西方科学、科技文化、全球化、开放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力量的不断彰显,科技文化愈来愈受到重视和推崇。科技文化集中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成为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尽管如此,目前对科技文化的内涵仍然难有一个定论。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人类文化中最具普遍性和全球特性的一部分。科学与技术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似乎都是独立发展的,只是到了20世纪后期才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以及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进程中去理解科技文化的深刻内涵,由此可以总结出科技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蕴含的开放性特征。

一、西方科学文化的早期传播

按照美国科学史家乔治•巴萨拉(GeorgeBasalla)的观点,近代科学在欧洲诞生以来,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重叠的)阶段:一是非科学的国家或地区为欧洲科学提供来源;二是非欧洲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活动主要建立在欧洲国家已确立的科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三是非欧洲国家或地区努力形成一种独立的科学文化传统并完成科学移植的过程[1]。诞生于西欧的科学革命牢固地确立了近代科学的思想观念、实验活动和社会建制。从广阔的历史背景看,西欧国家通过军事征服、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和传教士活动,将欧洲的科学遗产带到更广阔的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对新大陆的科学探索活动随之展开。近代科学的早期传播主要表现为调查和收集新大陆的动植物标本,研究其特征,然后将结果带回欧洲。这一时期的科学活动首先集中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地质学,其次是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理学科群(如地形学、制图学、水文地理学、气象学),最后是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从事科学探索的自然主义者既有职业科学家,也有业余爱好者,大多扮演着探险家、旅行家、传教士、外交官、医生、商人、军人、艺术家和冒险家的角色。经历科学革命的洗礼,受过科学训练并拥有专门知识的欧洲人更清楚地意识到新大陆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欧洲自然主义者在世界各地的丛林、沙漠、山脉和平原中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以启发欧洲科学共同体的研究。近代科学首先从欧洲传入北美洲。16世纪,欧洲自然主义者对西印度群岛的博物学作了大量描述,随后对美国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博物学进行探索。1768-1780年,詹姆斯•库克(JamesCook)船长进行的三次探索航行标志着太平洋地区(尤其是澳洲大陆)成为科学活动的目标。在首次航行中,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JosephBanks)发现了澳洲大陆的动植物和民族学宝库。受班克斯的激发,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Brown)在澳洲收集了三千多种植物标本,并于1810年出版了系统研究澳大利亚植物的著作《新荷兰的未知植物》。除此之外,这一地区的科学活动还包括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胡克(JosephDaltonHooker)于1839-1843年在南极洲的科学探险以及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AlfredRussellWallace)于1856-1862年在马来群岛的探险活动。同一时期,欧洲人的科学足迹也进入亚洲和非洲。日本在16世纪末对西方开放之后,它的博物学研究很快被欧洲科学家所主导。从17至19世纪,越来越多的欧洲科学家来到中国,进行博物学研究。自从葡萄牙人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之后,英国的传教士、医生和职业科学家也对印度进行自然探索,广泛收集动植物标本,并在加尔各答建立植物园。非洲西海岸自15世纪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但由于各种原因欧洲的科学探索主要限于非洲大陆边缘。欧洲人在异域土地上收集的所有动植物和矿物标本以及累积的所有信息材料都被送回欧洲,填满了欧洲的动物园、植物园和博物馆。这背后隐藏着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地位。那些到世界各地进行探险考察的科学家发现,对异域土地的博物学研究所获得的经验改变了他们的科学观点,比如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动植物标本使之前为欧洲动植物设计的分类系统变得过时。因此,欧洲科学在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过程中经历了重要转变。近代科学的早期传播承载着欧洲人所代表的科学文化传统,他们是“科学革命的继承人”,确信“物理宇宙不是通过不受约束的思辨或神秘的沉思来理解和征服的,而是通过直接地积极面对自然现象来达到”[1]612。

二、非欧洲国家科学文化的依赖性

16至19世纪,欧洲人遍及全球的科学探索活动传播了西方科学文化,也使西方科学的观念传入欧洲之外的世界。由于欧洲国家的军事扩张和殖民化运动,这些地方大多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科学观念的引入及其与本土科学观念的融合使这些地方的科学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使更多的本土科学家不断涌现,也使科学事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活动建立在欧洲国家所确立的科学传统和制度的基础上,在科学文化上必然依赖于欧洲。非欧洲国家科学文化的依赖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欧洲之外的人们开始确立西方科学的观念并由此改变自身的“科学”观念和知识范畴或信念传统。例如,埃及在1815年进行军事和官僚制度改革后,设立学校,翻译西方科学知识,聘请西欧国家的教师、技术专家和军事官员来讲授相关科目。到19世纪70年代,埃及的有识之士开始用古老的学科和知识范畴来理解新的知识。英国在1882年占领埃及之后,埃及新一代知识分子使用新的术语来介绍科学。再如,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将研究自然的特殊模式(即近代科学)带到中国,但晚清中国的自然研究属于“要保护本土文化的帝国和知识分子的计划的一部分”[2]。严复在翻译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时将其解释为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之间的伦理争论的一个新近典型例子。中国人直到1900年都用自己的说法来解释从“中国科学”到“现代(普遍)科学”的转变,一些人甚至认为欧洲科学起源于中国,建立在先秦诸子的理论基础之上。20世纪后,“西学源于中国”的看法逐渐被现代科学观念所取代[2]。其次,非欧洲国家的科学家在集中于博物学研究的同时,扩大了科学研究范围,却无法开辟新的科学领域。18、19世纪的北美和南美、俄罗斯和日本,19世纪的澳大利亚和印度以及20世纪的中国和非洲就是这种情形。这些国家的科学家或者从欧洲的学术机构接受科学教育的正式训练,或者通过研究欧洲科学家的著作接受非正式训练。这些训练引导他们对欧洲科学家所勾画的科学领域和科学问题产生兴趣。对欧洲科学文化的依赖决定了非欧洲科学与欧洲科学之间的差距。例如,拉丁美洲的科学进步缓慢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广泛地培育现代科学。非欧洲国家很少能产生大的科学研究中心或科学学派,难以摆脱对欧洲科学文化的依赖。最后,非欧洲国家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被外在的科学传统所支配。1847年,瑞士裔美国科学家路易斯•阿加西(LouisAgassiz)就批评美国在科学研究上顺从英国,当时的美国物理学家更愿意在有声望的英国期刊《哲学杂志》(PhilosophicalMagazine)而不是美国的《物理评论》(PhysicalReview)上发表文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美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前往柏林、莱比锡、哥廷根、海德堡、慕尼黑和巴黎学习或完成博士学位。1904年,美国数学学会有10%的成员从德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至少有20%的成员在德国大学里学习过数学。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科学进步缓慢。1868年之后,日本大量引入美国、德国、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来日本大学任教。1868-1912年间,日本有超过600名学生被送往美国和欧洲的科技中心接受特殊训练。

三、独立的科技文化传统的形成

非欧洲国家的科学家在移植西方科学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创造一种独立的科学文化传统,这种转变来自三个方面的外部原因。其一,民族主义的激发使非欧洲国家的科学家更愿意构建独立的科学文化。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民族主义情绪鼓励其建立美国科学。南美洲的殖民地国家脱离西班牙后,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同样出现。1848年,被誉为“美洲导师”、委内瑞拉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安德烈斯•贝略(AndresBello)就提倡一种带有自己国家起源印记的南美洲科学。其二,20世纪的“科学”作为一种普遍知识和公正真理的观念也激发了非欧洲国家建立独立的科学文化传统。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认为,科学是对整体人性的承诺,可以为愚昧无知者提供解放,“意在消灭产生罪恶和不公正的黑暗”[3]42。萨顿进一步把不同的人类文化联系在一起,沟通科学与人文,宣称“科学的统一性和人类的统一性只是同一真理的两个方面”[3]34。在普遍科学观念的影响下,既然科学真理不是为某一国家或文化传统所专有,那么建立以追求真理和人类进步为核心目标的科学文化在其他国家或文化传统中也是可能的。其三,近代科学多重来源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为非欧洲国家建立独立的科学文化提供了精神动力。科学史家林德伯格考察过东方的伊斯兰科学对近代科学革命之前的欧洲科学传统的贡献[4],萨顿和李约瑟都渴望证明东方文明对近代科学的贡献。萨顿认为,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到中世纪阿拉伯和波斯的东方智慧塑造了西方科学。李约瑟将近代科学类比为“海纳百川”(manyrivers,onesea),力图将中国古代科学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图景当中[5]。除了上述外部原因,非欧洲国家在观念、制度和技术基础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创造独立的科学文化传统起了根本作用。首先,鼓励科学研究,而不是在哲学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基础上抵制科学。例如,西方科学在传入中国过程中遭遇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阻力[6]。科学在当时中国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是它很难替代作为主流哲学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原则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而不鼓励对自然界的系统研究,因而在观念上与现代科学的旨趣并不一致。直到19世纪末,儒家思想受到根本挑战,才逐渐被更接近于现代科学精神的价值体系所取代。社会文化观念阻碍科学发展的另一个例子是19世纪的巴西。当时巴西的上层社会对手工劳动持有强烈偏见,科学家的工作(例如通过实验手段研究自然界的活动)被认为属于社会底层。虽然巴西的本土科学家很熟悉国外的科学文献,但是这种社会观念和文化风俗将他们与自然界隔离开来。社会结构中的这种严重偏见不可能轻易消除,因而成为巴西科学发展的阻滞因素。只有当科学成为一种主流价值观时,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成果才更能得到认可。其次,支持科学事业,从研究资金、教育体系、科技组织和科技交流等方面给予资助。第一,科学研究需要得到国家的资助和鼓励,而国家在科学问题上要保持中立。第二,国家在所有层次的教育体系中引入科学教育,包括建造实验室、引进和培训教师及技术人员、购买科学仪器设备、出版科学教材、建立科学图书馆等。第三,创立本土的科学组织,包括建立一般的科学专业学会来为整个科学事业服务,建立专业者协会来满足特定科学研究领域人员的需要。第四,开辟渠道促进正式的国际科学交流,尤其是创办科学杂志并促使其获得广泛认可。最后,技术基础是形成独立的科学文化的必要条件。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的惊人发展和技术家及其技术著作的涌现为新的科学思想的提出作了重要准备[7]92。科学与技术在根本上是相联系的,技术积累在确立一种独立的科学文化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战期间,西欧国家的科学领导地位受到美国和苏联的挑战。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科技中居于支配地位,确立了独立的科技文化,并对欧洲和其他国家产生影响。按照约翰•克里格(JohnKrige)的观点,美国科学家和科技管理者在二战后通过冷战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对欧洲科学的重建施加重要影响,这实际上是欧洲科学的“美国化”进程[8]。20世纪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受美国和苏联的科技文化的影响,包括科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科技人员的训练交流等。中美之间的科技人员在20世纪后半期的跨国流动甚至被一些科学史家称为中国科学的“美国化”过程[9]。因此,美国和苏联从20世纪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立成熟的科技文化,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与之相比,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显示出快速的科技进步,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出很大的科学潜力,但是它们在建立自己独立的科学文化之前仍然有许多的障碍需要克服。

四、科技文化走向全球化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9

一、客户满意度概述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在做理论购买决定时形成的对产品的期望与实际产品性能和品质的对比,可以用客户满意的黄金公式表示出这种关系:

客户满意程度=客户的实际感知—客户的期望(1)

从公式1可以看出客户满意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心理体验,这取决于客户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值,因而客户满意与消费、期望和感觉有关。旅游业是以“游客满意”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因此游客满意度也可以借鉴上述公式进行分析。

二、游客满意度层次模型

AHP法即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步骤是:首先,找到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根据其内在本质关系等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各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这些判断确定因素在决策中的权重,此外还要对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通过就可以使用。影响游客对民族风情旅游的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发放开放式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的要求总结出游客对民族风情旅游的满意度层次模型。

因素层的具体指标有:风俗原生态(指民族风情原始性因素)文化底蕴(民族元素中的文化内涵)参与性项目(游客参与体验的民俗活动或仪式)规模(场地规模的大小)地理位置(是否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道路及交通设施)价格(各种项目的价格)服务态度(风情旅游中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周边环境(周边的居住、购物环境等)

(一)游客满意度评价等级。

由于游客满意度评价较为简单,借鉴国外测量用户满意度的有关理论和经验,以上具体的因素都可分成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满意度等级,也可将这5个等级换算成分数,对评测项目进行判断。

(二)游客满意度评价。

根据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将构建因素层指标判断矩阵,采用分级定量法,将各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两两相比。两因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则为1;一因素较另一因素稍微重要为3、明显重要为5、强烈重要为7、极端重要为9。2、4、6、8分别表示上述两相邻判断的折中情况。倒数表示元素i与j比较的bij,则元素j与i比较的判断为bij=1/bij。以S1~S9表示上述9个因素,根据梯阶结构模型,邀请专家进行分析,对准则C(游客满意度)来说。

(三)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游客满意度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9个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在这里是指民族风情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模型的因素层。层次排序要计算判断矩阵B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即满足:

(2)特征向量W(取正规化特征向量),其分量Wi为相应元素排序的权值。

由于判断矩阵的相对重要性是邀请专家判定,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加上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判断矩阵可能会出现完全不一致的情况,比如:A比B重要,B又比C重要,但是C又比A重要,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我们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3)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n为矩阵阶数。CI越小,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大。考虑到一致性偏离有随机原因,因而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须将CI值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相比较,RI值如表3所示。

(4)当CR<0.10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根据以上条件,使用和积法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为:,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特征向量即为各因素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其结果与民族风情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模型的各项指标的重要性需求基本相符。经计算,得出CI=0.0140876,,所以认为此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

(四)游客满意度评价。

根据已得出的游客满意度相对重要性权值,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评价游客综合满意度:

地理半期总结范文篇1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结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其银行体系。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份额的上升,是成熟市场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的银行体系融合的一个表现。在拉丁美洲以及转型经济的中东欧国家,外资银行占到了当地银行资产总量的大部分,而在亚洲,尽管外资银行所占比例比上述地区少得多,但是也成为了当地银行部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中东欧转型经济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外资进入大幅增加,至1999年外资控制率达到了50%以上。90年代上半期中东欧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之后,国有银行的私有化进程大大地加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的步伐。最初出售的银行大多数是中小银行,但1999年以后,大型的国有储蓄和对外贸易银行也在出售之列。匈牙利在私有化的进程中走在最前列,到了1999年末,银行系统的外资控制率接近了60%。波兰的私有化进程是渐进的,但1999年到2000年有所加快,在1999年中期Pekao银行出售之后,外资控制率也达到了53%。捷克在1998年开始对国有银行实行私有化改造,到了2000年初,四家大型国有银行中有三家被出售,外资控制率将上升至60%。在2001年仅剩的一家国有银行私有化之后,外资控制率达到90%。

在拉美,尽管外资银行进入历史很长,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其数目才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西班牙金融机构掀起的并购浪潮。在1994年底,外资银行在阿根廷和智利已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在1996-1997年一系列并购活动之后,外资银行控制的银行资产已经达到了50%。而市场规模较大的巴西和墨西哥,外资渗透率一直较低,但是到了1999年底,外资银行控制的资产已经达到了18%,而且2000年5月第三大银行的出售及2000年6月第二大银行的出售,使得墨西哥外资控制率迅速攀升到了40%以上。巴西是拉美唯一的外资银行在其银行体系中不占主要位置的国家。原因在于大量的银行资产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并且有三家大型的、资本充足、管理良好的私人银行。1997年、1998年两家大型欧洲银行的进入,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该国银行业的格局,并且加剧了竞争,随着一些国有银行的私有化,进一步的外资收购是有可能发生的。

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外资银行的作用比中欧和拉美国家要小得多,这一现象部分反映了政府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尤其是限制其进入零售市场。1997年金融危机后,除马来西亚外,一些国家对外资银行进入放松了限制。韩国第一银行(KoreaFirstBank)出售给新桥资本(NewbridgeCapital)使得外资银行控制率在韩国有所上升。危机后泰国有四家银行出售给外资金融机构,使外资控制率从1994年的0.5%上升到1999年底的4.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及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引起了国际上一些学者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对此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市场份额急剧上升,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期全球银行业合并整合的大趋势。金融服务行业的国际化使得银行面临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来自证券市场的竞争,使得银行业的净利差和利润大幅减少,降低了银行牌照(Franchise)的价值(Folkerts-Landau和Chadha,1999;VansettiGuarco,和Bauer,2000)。同时,银行业在本质上是信息和计算机密集化的行业,其国内业务和国际业务的成本在近几十年大幅下降。这一方面产生了规模经济,特别是在银行后台业务运作方面;另一方面扩大了银行业务的范围,特别是银行OTC衍生产品出现和快速发展。为了获得这一规模经济和产品范围扩大的好处,银行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进一步降低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率,促使大型跨国银行为了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涉足其他金融领域,并向海外大规模扩张(Canals,1997)。

中欧转型经济国家只有短暂市场经济历史,在这种条件下,依靠自身的力量迅速建立高效、稳健的银行体系具有相当的难度;另外,向银行系统重新注入资本需要较高的成本,这使得该地区国家的政府认为将国有银行出售给外国战略投资者,是解决银行系统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近期,为了加入欧盟并达到OECD的成员国条件,各转型经济国家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

与此相似,90年代中期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的银行部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促使政府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输入重建资本,带来先进的银行技术。在已有大量外资银行的国家,如阿根廷和智利,90年代下半期的金融混乱导致了一系列的银行并购,大大提高了外资银行在当地银行市场的参与程度。

前已述及,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亚洲增长的幅度远远小于中欧和拉美,但市场参与者预期这一情况会在未来一段时期有所转变。先前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因来解释亚洲外资参与程度较低的现象。

其一,政府担心在发生危机时,外资银行会迅速、大幅减少对当地的贷款,并从东道国撤出资金,因此认为外资银行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其二,当地银行的家族所有制和管理结构是外资银行进入的一大障碍,因为家族往往不愿意将所有权转让给外国战略投资者(FitchIBCA,1999);其三,如前所述,在亚洲参与跨国并购的外资银行大多数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然而大多数来自欧洲和美国的银行不得不在俄罗斯危机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之后,处理自身资产负债方面的问题,日本银行也陷于处理国内问题丛生的金融体系,无暇向外扩张(IrvingandKumar1999);其四,亚洲国家的银行中介化程度远远高于中东欧和拉美,所以进一步增长的预期小于上述两地,如果外资银行进入亚洲国家,必然要做大量的重组工作;最后是银行牌照的价值在逐渐降低,许多大型企业借款人转向资本市场融资,加之网络银行的发展降低了建立大型银行网络的价值。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银行发展:进入动因的假说提出

一国银行体系外资银行参与率(控制率)较高,基本上反映了外资银行有意愿进入这一他们认为是有潜在盈利机会的市场,以及当地政府有意愿向外国竞争者开放其金融体系,以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并解决其银行危机的问题。故此,我们认为外资参与率和控制率必然受到市场上已进入的外资银行和当地银行的成本收益的影响,受到政府在危机后重组银行系统的成本的影响,并受当地宏观经济条件以及金融部门市场结构的影响。为此,我们就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动因提出以下假说。

影响外资银行决定是否向海外扩张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外资银行本身以及即将进入的东道国两个层面来考察,就外资银行本身而言,有两个方面:

(一)扩展业务的成本和收入方面的动力

Focarelli和Pozzolo(2000)曾将衡量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变量和银行效率等因素建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向海外扩张的程度正向相关,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银行更可能在海外拥有分支机构。合理的解释是,创新能力强的银行更有能力寻求新的利润机会,会有较大比例的收入来自非传统业务,也会有较大的向海外扩张的倾向。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这种类型的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增加该国的福利,当然这还要看他们进入后所提供的银行服务的类型。因此,我们提出:

假说1:外资控制率(或参与率)与外资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正向关联。

本文选择三个变量来外资银行在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资产收益率或资本收益率之差,以考量两类银行盈利能力的差异;二是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的营业费用之差,以考量两类银行经营成本的差异;三是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之差,以考量其高端业务能力(金融创新)的差异。

(二)客户跟随战略

就银行自身而言,在其客户——跨国公司将业务扩展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它们有时也会为了追随客户而到海外设立分行或附属银行,在境外为其客户提供银行服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其奉行的客户跟随战略。

对于发达国家外资银行的客户跟随战略的研究始见于Goldberg和Saunders(1980),他们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向海外扩张的情况,当时美国银行主要投资于英国,两位研究者发现美国对英国的出口额与美国银行在英国的直接投资额(FDI)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们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美国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并且非银行部门的FDI也是决定银行部门FDI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在东道国和母国经济交往密切、经济融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会本着追随客户的原则来到东道国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不间断、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般用非银行部门的FDI来描述两国经济的融合程度。有许多研究检验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程度和银行部门FD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融合程度越高的国家之间的银行部门的FDI也越多,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不甚明显。

对发达国家银行部门FDI的研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析了外资银行在美国或英国的投资及经营活动,即多国对一国银行部门的直接投资情况;另一种是分析了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的银行在世界各国的投资及经营活动。这两类研究结果都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程度和外资银行进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外资银行追随境外客户向海外扩张的结论。

Seth,Nolle和Mohanty(1998)通过检验外资银行贷款行为的方法,检验了追随客户假说,发现在外资银行的大多数贷款并没有贷放给来自本国的借款人。他们调查了在美国经营的、来自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的银行和来自这些国家的非金融企业在美国的分支机构的借贷模式,发现在1981-1992年的部分和大部分时期中,上述六个国家中有四个国家的银行(日本、加拿大、荷兰和英国),将大部分贷款贷放给了非母国的借款人,所以追随客户假说只能获得有限的支持。

国际上对于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外资银行是否奉行追随客户的经营战略的研究并不多见。Miller和Parkhe(1998)研究了1987-1995年美资银行在32个国家的经营,发现对东道国的FDI伴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但在发展中国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Miller等(1998)研究是从对外投资国(美国)的角度进行的,我们试图从东道国的视角重新检视追随客户假说是否可以解释90年代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部门FDI剧增的情况。为此,提出:

假说2:外资银行参与率和控制率与FDI上升正向关联。

而就东道国层面而言,其所以能吸引外资银行进入,主要可以考虑下述三个方面:

(一)东道国政府放松管制,进入门槛的降低

东道国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对于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是直接的,这些限制阻止了外资银行的进入,限制了本国银行部门的竞争,保护了缺乏效率的国内银行。Focarelli和Pozzolo(2000)发现,外资银行更加愿意投资于对银行经营限制较少的国家。Barth,Caprio和Levine(2001)的研究表明,对银行业较严格的限制(无论是对本国的银行还是外资的银行),往往与较高的利差和管理成本相关联。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取消了对区域银行跨洲经营的限制,之后各个州自己制定的各项规定对于外资银行进入的性质和程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Goldberg和Grosse(1994)对此进行了研究,表明外资银行在对其经营限制较少的州参与率较大。Buch和Delong(2001)对银行收购兼并活动中的法律障碍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测试了2300个以上商业银行的兼并交易,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法律环境是影响国际兼并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外资银行进入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时,在获得经营执照、分支机构数量限制、经营业务范围、持股比例等方面都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许多亚洲国家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允许外资银行持有更多的股权。而中东欧转轨国家直到90年代中期,外资银行才被允许进入,当局开始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银行的私有化改革。同样,拉美国家转变对外资进入的态度也发生在90年代中期Tequila危机之后。所以总体而言,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才具备的。因此,我们提出:

假说3:金融危机后,外资参与率和控制率上升。

假说4:金融管制严格的国家,外资参与和控制率较低。

一般很难找到合适的指标来考量一国金融管制的程度。我们选择本地银行部门的净利差作为金融管制的变量,一般认为,严格的金融管制保护了本地银行业的高利差的垄断收益。另外,对外资银行和本地银行不同的税负政策,也反映出东道国政府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管制程度。故此取两类银行的税负差作为变量。

(二)外资银行在东道国获得盈利的机会

东道国宏观环境好转,直接导致投资环境的改善,FDI的上升,及银行部门潜在盈利机会的增加。理论上讲,外资银行会选择盈利前景较好的地区进行投资。Brealey和Kaplanis(1996),Yamori(1998)以及Buch(2000)的研究都证实了东道国人均GDP和外资银行对该国的FDI之间存在正向关联。

在Claessens,Demirguc-Kunt和Huizinga(2000)那篇关于外资银行进入的经典文献中,运用了1988-1995年之间80个国家2300家银行的会计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这段期间,外资银行向那些获利丰厚、税负较低、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大举扩张。

Wezel(2004)的研究并没有发现人均GDP对于外资银行进入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是却发现了金融危机发生可能性较小的地区,外资银行进入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这一发现表明外资银行更愿意进入经济发展前景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Focarelli和Pozzolo(2000)在研究中控制了两国经济之间的融合程度之后,发现外资银行在选择向海外扩张的地点时,最重要考虑因素是东道国的预期经济增长率。一般来讲,初始产出水平较低、通货膨胀率较低、入学率较高、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将更有可能获得较快的增长,于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就获得了外资银行的特别青睐。此外他们还检验了东道国银行部门盈利情况对于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在文中,他们运用了资产回报率和成本收入比率来度量东道国银行部门的盈利情况。结果表明利润率是银行选择进行FDI的基础。故此,本文提出:

假说5:东道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通胀率相对较低,外资银行参与率和控制率高;东道国银行部门利润率高,可能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

(三)地区特异性因素

诚如前述,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特异性因素也造成了各地区外资银行进入的显著差异,例如,1999年中东欧转型经济国家希望及早融入欧盟的愿望,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各国放松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各项限制。此外,一些亚洲国家普遍担心,一旦发生危机外资银行有可能大量撤资,外资银行为本地经济提供的资金来源并不稳定,因此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相对严格。

三、中国实践:外资银行进入动因

本文设计了规范的经验分析框架,验证了关于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因的五个假说。兹将结论总结如下。

外资银行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地银行拥有明显比较优势,能有效地弥补其对本地信息的劣势,这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外资银行大举向新兴市场国家扩张的动因之一。经验结果表明,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银行程度同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差呈正相关,与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的营运成本差呈负相关,即外资控制率与外资银行自身的效率正向关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外资银行控制率就远远超过许多成熟市场国家。

90年代后大量新兴市场国家的区位优势开始彰显,成为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因素。经验结果表明:其一,金融管制程度越高的国家,外资银行进入的比例越低;其二,金融危机后外资控制率上升;其三,GDP增长以及东道国银行部门的利润率与外资进入的数量占比或资产占比正向关联,通胀率与外资进入变量负相关联。90年代后半期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管制逐渐放松,而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减少银行重组和向银行体系注资的成本,往往鼓励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加之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增长,通胀率相对较低,东道国银行部门利润率提升,故此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银行的监管环境和经营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导致了这一时期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

外资银行奉行的追随客户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资银行进入,尽管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显著。由于当地银行服务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在新兴市场国家当地设立机构、开展业务而内部化其客户的信息流,从而获得内部化的优势。

基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研究表明,东道国经济稳定增长将会极大地促进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在8%以上,经济发展前景良好,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为外资银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这一角度讲,外资银行有强烈的意愿进入中国,以期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收益。但是由于中国对于外资银行在市场准入及经营方面存在严格限制,截止2004年底,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的比率仅为1.5%,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水平。钟永红、李政(2004)利用生存分析法(survivalanalysis)以2002年12月以前设立的15家外资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1992年到2003年经营情况,得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指标有助于增加外资银行的盈利机会的结论。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和经营业务范围的放宽,在华外资银行的盈利前景将会更好。简言之,可以预期,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收益,获得较高的盈利,将逐渐成为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动因。

苗启虎、王海鹏(2004)发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与其母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及其母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们是影响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客户跟随”理论在中国得到了验证。为了满足原有客户发展市场的需要,外资银行跟随本国客户到中国设立分行,或先客户一步到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熟悉中国法律环境,掌握行业动态,调查买方信用等,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完成进入中国市场前的准备工作。由于直到1997年中国才放开部分城市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在此之前,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仅限于外汇存放款、票据贴现、汇款、担保、进出口结算以及经批准的外汇投资等业务,服务对象仅限于外国人、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外汇贷款部分,因此外资银行的盈利状况与中国和外资银行母国经贸往来的密切程度相关。即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大,外资银行母国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大,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盈利能力越强。这意味着,由于中国对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实行严格限制,导致“追随客户”成为现阶段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最主要的动因。公务员之家

此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受到中国和母国之间文化相似性和地理距离的影响。来自亚洲的外资银行占在华外资银行资产份额总量的比例最大,资产总额为310.46亿美元,占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62.61%,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在地缘上接近,文化上相似,便利了亚洲地区的银行进入。

注:

1我们认为外资投资人持有一家银行50%以上的股权,方才可以认为外资对该银行拥有有效的控制,故此,外资控制率定义为外资持股比例超过50%的银行资产之和除以该国银行部门总资产。资料来源于FitchIBCA的BANKSCOPE数据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