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筑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2 17:16:14

城乡建筑设计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设计;生态建筑;建筑设计

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给人们营造一种更加和谐、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面对当前城市中繁重嘈杂的社会环境,人们更加向往绿色、和谐生活,生态建筑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环节人们工作与生活压力,更能够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是新时期城乡规划的重要手段。

1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发明显,建筑是一个城市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同时为人民提供必要的居住条件,从当前来看建筑行业能源消耗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严重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平衡问题,逐渐形成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等应运而生。而城乡规划主要是各部门为了满足地区发展需求,对城市空间内布局形式、基础设施等进行统一规划,在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战略部署下,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具体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问题,处理好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从目前来看,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生态建筑设计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提高各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生态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应该以绿色环保为主,环保材料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第三,在建筑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融入本地区的人文特色与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在城乡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中传承优秀文化,打造一个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宜居空间,推动城乡规划设计的全面发展。

2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2.1提高生态意识。如果要想提高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水平,充分发挥生态建筑理念所具有的价值、优势,城乡规划设计人员要具备足够的生态意识,在保证城乡规划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提高各项能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城乡规划人员在设计前应该对城市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综合城市土地资源、绿化水平、人口数量等各方面内容,结合地区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对现有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与完善。针对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方法策略,提高生态建筑设计效果。除此之外,城乡规划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掌握生态建筑设计要点,在提高自身生态意识的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尽量降低建筑工程对周边环境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2.2改变制度观念。城乡规划过程中要转变制度观念,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有效的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由于当前规划设计人员制度观念较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得到顺利落实,设计人员应该转变传统制度观念,做好实地考察工作,结合当前城市发展情况,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保证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满足时展需求,针对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下,推动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提高,作为一名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价值观,能够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对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改进,找到适合新时期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设计方法,将传统理念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相融合,取长补短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充分发挥生态建筑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实现城乡规划统一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结合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特点,转变制度与观念,提高生态建筑设计方案的实施效率,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3注重人文与绿色建材。城乡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方式,为了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应该真是历史文化与绿色建材的应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保护地区生态环境。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每个城市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历史推移,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人文艺术、文化形体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区域所具有的人文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于城乡规划设计人员来讲,必须要结合当前实际居住群众的相关要求,在原有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上加以改进和完善,并融合绿色建筑材料,尽量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材料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规划设计人员还应该结合当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效果,提高材料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绿色材料的浪费与消耗。另外,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认同感,结合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缓解居民的生活、工作压力,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加舒适、健康、安全的人文环境,满足当前城市规划与生态建筑发展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设计是城市各方面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占据的位置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在确保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现阶段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积极发挥生态建筑的作用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城乡建设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态势。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运用生态环保观念,构筑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城乡规划设计的主要趋势和必然选择。实际上,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如何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发挥最佳效果,是市政部门和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生态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概念。主要是根据建筑所处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使得建筑与环境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使得人与建筑、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在工业文明与机械的带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难以估量的成就。同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生态建筑就是其中的一种。运用生态建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城市和乡村进行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城乡生态危机,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1]。

2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2.1城乡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设计是指相关建设部门针对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其发展进行安排和规划,对有限的空间和自然资源进行布置和利用,从而改善城乡现有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想对城乡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就必须立足全局,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统筹,使得其均能够为城乡整体发展的大局服务,实现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事实上,城乡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同时满足城乡居民在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规划建设部门应该立足实际,不断更新理念,从全局层面做好各项工作。

2.2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兴概念,简单来讲,就是在建筑的规划中引入生态环保理念,通过自然环境的协调、人文环境的营造以及各类绿色生态材料的应用,实现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运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层次的改造,在保持建筑原本功能的同时,对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而想要将生态建筑合理应用到城乡规划设计中,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制度观念的革新。一方面,要针对现有的城乡规划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摒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构建合理、完善、高效的规划体系,将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融入的城乡整体规划中,对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可以结合城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在现代建筑中融入生态理念和人文观念,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环境效益的良好发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进行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确保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例如,设计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以及经验进行学习,结合城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一个相对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城乡规划,改变传统建筑设计中死板的理念和僵化的方式,通过多种设计思路的有机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2)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环境的主旨就是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讲,应该将当前的建筑建设放在区域的整体环境中,结合专业的生态建筑知识以及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改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一致,在不破坏原本建筑环境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更加有效的利用。

(3)人文环境的营造。人文环境主要关系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体验,涉及建筑以及环境所能够带给人身心方面的体验内容。一个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可以给人更加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得其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应该强化对于人文环境的营造,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环境,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3]。

(4)绿色建材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类绿色环保建材不断涌现,也为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在资金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选择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构建绿色生态城市,实现和谐发展。3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城乡建设意义重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从建筑、环境和人三个方面出发,寻求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建设部门应该从城市自身出发,将生态建筑设计合理融入城乡规划设计中,更好的完成现代城乡的建设规划。

作者:张娟 单位:北京世纪中天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兵.花桥新城生态单元制图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因此,人们也逐渐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的理念,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也得到了发展,生态建筑在设计期间也考虑到了生态和环境特性,将建筑和生态的基本原理知识应用于现代建筑技术中,从而提高人民居住环境的质量。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利用生态建筑设计来保护环境,而我国的生态结构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更加重视生态建筑的发展,对此进行不断的研究,从而推动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生态建筑概述

尽管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如经济效益高、环境保护力度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目前的城市的空气质量,并造成了温室效应。事实上,我国的建筑发展并不平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首先必须承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高研究生态建筑设计的力度。研究的生态建筑以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知识作为基础,从而促进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的发展。首先,必须使设计适应人民的生活条件。在设计建筑时,建筑师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严格按照生态建筑的理念,设计技术创新理念等。第二,尽可能利用环保材料。使用环境保护材料是确保建筑生态性的先决条件。环境保护材料是无毒和无污染的健康材料,不仅能提供牵引性能,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低能耗特性,并能保护环境和节省能源。一些企业寻求利润,无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用质量差的材料来节省资金,这样会对建筑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建筑环境的氛围设计对于当今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那么,在生态建筑中,可以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的生活氛围,从而缓解人们的压力,让人们能够更加放松。

2城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尚未深刻了解到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强调必须将生态理念以及建筑理念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进行合理和科学的结构安排,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真正融入周围环境,不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建筑物周围环绕着一定程度的绿色植被等,就会将其定性为生态建筑,事实上,这是是对生态建筑的错误解释,并没有深入研究生态建筑的具体内容。2.2农村生态建筑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建设方案的比较落后,因此,人们对于生态建筑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在许多情况下,大多数人对城市生态发展和研究更为关注,而忽视了农村生态建设的研究。在设计过程中,农村建筑始终强调建筑的实际应用能力,反而忽略了对其生态方面的设计,不愿对农村建筑进行更具选择性的研究。这些农村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即使是以生态建筑理念来设计和实施,也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2.3生态建筑缺少实践性。事实上,我们在生态环境建筑领域进行了许多学术研究,这些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生态建筑的建设仅限于理论上,许多实际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我国需要不断的加强生态建筑的应用,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为生态建筑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3.1协调配合生态设计过程。生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师的工作,它需要其他专业的合作。一般来说,建筑师在第一阶段提出设计理念,而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则可在第二阶段加入到工作中。在这种工作方式中,知识或结构过于狭窄的建筑师是难以完成工作的。建筑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可以不需要对这些知识都做到熟练的应用,但概念上的理解是必须做到的,否则就不可能熟练的应用生态理念完成初期的设计构思工作,而且和其他专业工作人员的沟通也会变得更加困难。3.2实施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在城乡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中,应优化创新建筑理念和方法,引进优质建筑设计理论和经验,并结合实际的研究,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体系,以充分利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变不完整的、传统的建筑形式,并纳入先进的设计方案。采用新的生态建筑理念,不断优化生态缓解的设计工作,尽可能的发挥生态建筑的作用。3.3提高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自然和人类联系的桥梁,对生态缓解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环境控制能力进行加强,能够使得建筑空间更加的合理。科学的配置确保了室内空间分离时的正常通风,同时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使用先进的技术与室外环境相结合以形成相互的作用。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考虑到建筑物内的采光,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并做好建筑物的加固工作,以确保居住安全。在室内,也应当重视植被的装饰,在室内防止绿色植被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吸附室内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并制造氧气,从而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除此之外,室内的植被装饰也有利于调节居住者的情绪,让人心情愉悦、放松,并且能够增加室内的湿度,检测居住环境是否存在污染,还能够为居室带来清香,起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趋势,生态建筑将导致经济方向发生质的变化。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当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设计融入到自然中,从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保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林海洲.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36.

[2]张北.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35-36.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建筑;通风廊道;建筑立体绿化

在2019年10月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指出,应秉持“活力城乡,美好人居”的主题指导城乡规划设计的开展,推进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要求建筑师秉持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推进城乡规划设计的实施,在充分运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城乡建设水平。

1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设计元素

1.1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又名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基于资源节约与节能理念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力图针对传统建筑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革新,满足现代人对于节能环保、健康生活的追求,营造舒适自然的宜居环境,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强调转变传统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模式,实现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利用,优化建筑采光、通风系统设计,配合高效人工技术手段加强生态景观与绿化设计,借此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的自然度[1]。1.2基本设计元素。首先从整体环境规划视角入手,应最大限度减少因城乡规划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侵占与破坏,为居民创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从能源资源利用角度入手,应充分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绿色环保材料引入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中,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再次是从建筑物设计角度入手,应合理协调建筑物的防风与通风、遮阳与日照设计,增加建筑物周围的绿地面积,逐步改善建筑小环境;最后是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视角入手,注重引入先进施工管理理念与绿色环保工艺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建筑施工能源消耗、减少造价支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依托生态建筑设计发展宜居城市的具体策略探讨

2.1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2.1.1新材料。①新型结构材料,采用质量轻、轴承能力强、稳定性高、价格低的新结构材料优化建筑设计,例如选取太空板作为建筑板材,具有承重、轻质、保温、隔热、隔声等使用性能;选用无梁楼板水泥发泡模壳材料作为模板,能够省去大型大梁与内柱,降低层高、减少混凝土材料与用钢量,扩大建筑有效空间。②新型保温材料,例如选取水泥发泡一体板作为外墙保温装饰材料,具有防水、防霉、防火等性能优势,相较于传统保温方法能够节约近10道工序、缩短近60%工期,且还具备美化墙体的作用。③新型隔热材料,例如采用一种三层构造的蜂窝状隔热材料,利用最外层玻璃层反射太阳光、释放热源光,利用中间空气层吸收、释放建筑内外热量,利用最内层吸收层发挥绝热作用、调节室内温度。④建筑通风设计,例如引入新窗框开关装置,用于促进建筑内部空气循环、平衡内外气流压力,并吸收尘土和有害物质、隔绝噪音,降低建筑通风能耗。⑤新型隔音材料,例如采用集PE、XPS、无纺布于一体的复合材料,通过粘结剂实现与保温层的连接,打造隔音层,起到良好的隔音、抗穿刺效果。2.1.2新技术。一方面是引入生态环保技术,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例如引入生物吸收与富集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污染物转化技术实现生态修复,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再如引入墙体保温技术、新能源技术减少城乡规划设计中造成的能源浪费与污染问题,实现建设绿色城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引入数字信息化技术,例如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实行智能建筑设计,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家庭办公、节约土地资源,运用BIM技术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支出等,助力城乡规划设计实现降本增效目标。2.2优化建筑群通风与采光设计。2.2.1建立城市通风廊道。近年来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雾霾、热岛效应等问题日渐严峻,对于城市气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此可借鉴东京、香港等国内外城市对于气候环境的研究成果,将通风廊道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中。在风道规划设计上,应以城乡规划区的全生命周期用地布局作为研究样本,采用WRF软件、GIS技术实现对城市道路风向变化、通风性能的综合分析,完成一级风道口的规划布局。针对建筑组群布局形式、建筑密度、建筑单体形态进行控制引导,尽量使建筑长边与风向保持一致,确保主要建筑的迎风角度不超过30°;将区域建筑密度控制在45%以内,局部增加高层建筑的开发;利用建筑单体间的高度差构成局部挡风墙,针对大型建筑应在其中间位置留空、在裙房处设置缺口,促进局部风循环[2]。借助城市通风廊道的设计,能够有效缓解极端高温、静风等问题,营造城市内部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雾霾与热岛效应,提升城市规划设计质量。2.2.2强化建筑采光设计建筑室内热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品质与居住心理感受,对此需在建筑设计层面优化建筑外形,借助悬挑、凹凸变化的设计构造建筑的围护结构,起到遮阳、防紫外线辐射作用,减少建筑室内阳光直射与辐射造成的热量。同时,需注重优化建筑室内采光设计,利用光线收集装置、反射构件进行屋顶与中庭设计,保障自然光线能够顺利达到内部空间,既能够在冬季减少室内热量损失,也能够在夏季减少因制冷带来的能源消耗。2.3打造生态高技术建筑。2.3.1打造仿生结构形态。基于仿生学、力学、形态学原理进行建筑构造体系的优化设计,既保障营造出优美的建筑结构形态,同时又能够体现出其生态节能功能。以某城市体育场馆设计为例,该场馆以“生长”作为关键词进行建筑结构框架设计,仿照树木生长姿态建立钢结构模型,保障结构受力平衡、外形具有欣赏价值,配合蛛网的编织形态增强建筑框架结构的牢固性,打造建筑内部错落有致的网格空间,彰显出自然美与科技美;采用长余辉材料、光导纤维等节能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表皮设计,在建筑外部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降温隔热作用,将建筑打造成为有呼吸功能的生命体。基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物的仿生设计,能够有效增强建筑形态的自然性与建筑应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打造生态高技术建筑的目标。2.3.2运用智能玻璃材料。智能玻璃设计技术主要利用高分子物质改变玻璃投射度,基于电致变色原理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将大面积智能玻璃应用于建筑棚顶设计中,在夏季通过降低玻璃的光线、红外线透过率,起到遮挡视线、过滤紫外线、阻止热辐射的作用,保障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打造智能化空间环境、提高建筑节能效率。2.3.3生态高技术建筑项目实例。以“沪上•生态家”建筑项目为例,如图1所示,该建筑项目借助“生态核”的设计实现风能的充分利用,配合绿化净化系统促进室内空气流动,相较于同类建筑节能超过60%。例如在屋顶设计上,选取“追光百叶”装置安装在屋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垂直轴静音风力发电机为装置供电,可结合太阳角度变化自动转变方向,起到遮阳、增加室内采光的作用;在建筑材料选取上,采用废弃砖头进行墙面设计,将工厂废料加工成建筑石膏板,并采用竹子进行屋面压制、减少木材消耗量;此外,还利用微灌技术进行绿化植物养护,有效节约水资源,发挥环保功效。2.4增加城市绿色面积。2.4.1场地绿化。在室外环境绿化设计上,结合具体场地环境进行绿化布局设计,针对官方建筑区域采用规则式绿化设计,针对小区场地采用自然式绿化设计,配合林荫小道、花园边角使绿化场地与建筑物实现和谐统一,增强整体空间的表现力。2.4.2建筑立体绿化。在屋顶绿化设计上,采用抗腐蚀性能强的耐用材料进行建筑屋顶排水层设计,结合不同区域的土壤条件、降水情况选取乔木、灌木等植物进行跨区域种植,采用土木加固方式进行楼道、墙体处的间隙设计,选取PVC卷材安装在暗角槽处,增强屋顶绿化节点的稳定性,并选用高大植物设置在建筑阳台、房屋中间位置,起到遮阳、美化建筑的作用。在垂直绿化设计上,选取爬藤月季、铁线莲、风车茉莉等兼具美观性与攀附能力的植物进行墙体垂直绿化设计,既能够减少阳光直射对墙体造成的影响、降低室内温度,也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污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区域办公环境与居住环境,增强居住舒适度[3]。

3结论

现阶段以“多规合一”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在此更应秉持“生态融城”理念推进城乡规划变革,整合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要求,基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推动城乡空间增长模式的创新,最终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蔚统原.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8(10):23-24.

[2]窦红艳.绿色生态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5):132.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开展城乡规划事宜,主要目的在于为乡村居民提供便捷。通过这一措施,能够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就目前看,城乡地理规划的差异性较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规划事宜会被当地习俗以及文化现状所影响。除此之外,生态环境也会对其造成极大的影响。可见,落实城乡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是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且与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在此基础上,便可得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1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

就城市规划工作而言,若要切实达到统筹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及时将各项资源与文化,经济等进行全面协调,将多种因素整合,最终实施科学化的规划。借此能够促使城乡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继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城乡规划需要涉及的面积比较广泛,因此常常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化。

1.1立足于现状,加大生态化的建筑力度

任何形式的建筑都应该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以此为基础便可达到高效率建筑的目标。同时,建筑的过程中,环境因素还会对建筑的进程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假设建筑的环节中存在着违反生态原则的问题,则极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消极影响。可见,生态建筑需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且能够共同发展。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坚决杜绝危害环境的行为出现。

1.2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相关措施

环保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的先进理念,也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是建筑的关键所在,若要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就必须严格把控材料的购买与使用。污染小,节能的材料是建筑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即要求材料具有环保的特性。相比较以往的建筑材料而言,绿色环保的材料通常会比较昂贵,因此会增加施工成本。部分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常常会购置价格较为低廉的材料,建筑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甚至会造成生态不平衡的问题。当人体与该材料接触较为密切时,通常会影响其健康。

1.3创建和谐的环境

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故而为缓解人们的巨大压力,应积极为其营造事宜的氛围,带给给予人们更多的轻松感受以及和谐体验。为此,可从精神方面与实践体验方面着手,使人们的压力逐渐释放。在此基础上,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不断增强,继而才能够更加迅速的融入到建设之中,推动城乡稳步发展。

2生态建筑与城乡规划设计的联系

2.1差异性

从概念方面来讲,生态建设设计与城乡规划间的差异极为明显。两者的发展趋势各有不同,并且彼此的侧重点间存在着差异性。就城乡规划而言,它的出发点是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将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在该环节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以及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及时的转变。最终目标便是推动城乡经济稳步,快速地发展。由此看来,若要提升城乡建设的效率,应借助城乡规划设计以及生态建筑设计的手段。

2.2统一性

由于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到实际的发展效果。因此,我国提出了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将生态建设设计与城乡规划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即便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主要是将两者之间的共同性进行融合,摒弃两者的差异性。无论是城乡规划设计还是生态建设设计,均可为经济发展做好指导作用,能够促使相关资源得到最大化使用,甚至有助于推动城乡的生态文明建设。

3现阶段生态建筑设计的不足之处

经过对以往的生态建设设计效果的探究可知,目前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不足。首先,未将实际与具体的设计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实践经验有助于生态建设设计的效果更加理想化,能够及时规避各种矛盾问题。甚至能为日后的设计事宜提供有效的借鉴。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城乡规划设计会趋向合理化。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积极掌握设计区域的现实情形,严格审核设计之中的不合理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设计方案。其次,缺乏深刻的生态建筑设计意识。当前依旧存在意识淡薄的问题,故而无法科学,合理性的展示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大多仅仅是建筑方将其束之高阁,即局限在表面。往往以为绿地的面积大小就是生态建设的效果大小,存在以偏概全,认识不全面的问题。

4落实生态建筑设计事宜的重要举措

4.1转变滞后的设计理念

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推动生态的平衡发展。为此,需要先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与城乡规划设计理念进行有效地融合。其次需要融入具有可行性的创新理念。这样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城乡规划的效率,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还需将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能够及时服务于我国的城乡规划事宜。需要把握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建筑设计之间的紧密性,协调性。创新以往的设计思路,增强布局间的科学性,推动资源的合理调配,提升其使用效率。

4.2加大改革力度

在城乡规划中,体制方面的改革会促使发展速率加快,能够为其提供科学化的引领作用。故而,相关部门需及时进行体制改革。值得注意的是,该体制需充分体现国家有关政策理念,并且与实际现状及时代需求相符合。由此保证生态建筑的设计效率。在日常实践中,生态问题不可忽视,因此深化该体制迫在眉睫。

4.3积极满足现实需求

实施城乡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该地区的交通现状以及人文因素等。全面的了解建筑相关因素,从而及时规避不良影响。全面分析生态建筑设计的需求,继而推动其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及时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可能选购污染小,可回收的施工材料。施工过程中需将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气体污染降至最低。与此同时,还需严格把控施工进度以及成本。

5结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城乡规划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若要确保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积极落实科学化的城乡规划事宜,及时融合生态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16,(12):154.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6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规划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的城乡规划不仅要注重规划后的经济效应,还要考虑规划后的生态效应。生态建筑实质上可以满足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谓的生态建筑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建造中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建筑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保障生态平衡。将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上进行应用,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有限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随着工业化和商业化逐步深入,在城乡建设中,留给居民的绿色生活区域越来越狭小,基于此,生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生态建筑设计核心是要将建筑与建筑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结合,设计目的是为了让人类的居住和生活场所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1】。设计的理念是为了维护区域内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原则主要是生态化原则和环保原则。在设计中要强调生态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合理规划,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建造的性价比。总的来说,就是建筑设计上要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的问题

3.1意识问题。目前,一些区域的城乡规划虽然明确规定要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但由于部分的建筑设计人员对生态设计不够重视,在实践中对生态设计学习力低下,导致设计时不注重考查生态环境,降低生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更有甚者,一些设计人员因为缺乏生态设计的理念,在城乡规划中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布局和规划,导致生态建筑设计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这些意识问题,不仅会阻碍城乡规划的进程,还会大大地降低规划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3.2理论和实际脱节。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得以体现和应用,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理论付诸实践的表现,是对设计人员生态建筑设计方案的肯定和认可的体现。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不断地结合当地的环境对设计方案进行填充、优化,使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服务城乡规划和城乡发展。但实际的工作中生态建筑的设计者,因为缺乏生态设计的认识,在设计中对生态环境的各个因素考察并不全面,甚至只单单依据经验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它的理论和实际并不能相互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产物,必定会存在设计缺陷,也必定会对城乡未来的发展产生危害。3.3现代化程度不高。近些年,在世界各国经济深度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这就表明现阶段的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例如,可以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准确地对建筑的资源消耗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再比如,可以使用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建筑的选址、建造、环境指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让建筑行业搭载现代化技术的风帆更快更好地发展。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现代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上的使用并不是很多,导致生态建筑的设计难以突破传统设计的局限,建筑行业的现代化程度与其他行业的现代化程度差别比较大。

4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应用的改进方法

4.1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生态建筑设计要想在城乡规划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相关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设计人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生态意识【2】,在设计中才会注重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考察,才能够结合实际的建筑环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是保障城乡建设生态化、环保化的前提。因此,在改进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效果时要着重注意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1)对设计人员开展生态教育,生态教育中教导设计人员了解当前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了解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危害,引导设计人员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学习生态建筑设计知识,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生态建筑培训,在不断的学习中加强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3)在工作中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的相关制度,针对生态建筑设计制定标准用以检测设计方案是否满足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生态建筑方案在应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建立相关的防范措施和惩罚制度,用以提高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4.2提高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匹配度。设计的实践结果是检验设计理论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惟一标准。要提高设计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设计之前、设计之时都需要对设计中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生态建筑设计也是如此。许多建筑设计的理论看起来是相当完美的,但在应用中却不能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性,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和实践不足所致。要提高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匹配度,需要做到以下2点。1)在设计中,要结合建筑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设计,考察生态环境时要具体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等对区域建筑的影响以及建设施工过程的施工活动对这些资源的影响,在设计上减少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同时,要注重考察该区域的生物资源和能源的分布状况,避免建造中生物物种受到迫害、避免因开采不当使能源遭到损害。2)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在材料的选择上都要注重是否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3合理利用新技术。建筑行业一直是资源消耗比较多、消耗速度比较快的一个行业,在应用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3】,需要建筑人员合理使用新技术。例如,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砖石,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相对来说比较轻薄环保,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生态建设可以节约建设成本。再比如,通过使用生物能、风能进行发电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的污染。新技术的合理使用对生态建筑建设来说是节约成本、控制污染、降低能耗的好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积极推广。

5结语

生态建筑设计是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但在实践中,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要改善这些不足,需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生态意识,不断学习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从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完善设计方案,更需要在建设中学会合理运用新技术,为建造一个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小东.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234-235.

【2】侯晓成.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26-27.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7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公务员之家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生态行为理论;城市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发展;协调研究;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城市建筑的规划代表着其未来空间的发展变化。在合理的规划基础上,可以通过一定的空间布局设置以及建筑配置,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实用性和美感。传统的城乡规划和布局比较固定且单一,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发展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同时也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1,2]。城乡的规划应该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但是影响城乡规划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生态均衡性过差,因为我们只注重对于城乡的规划发展往往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难以合理设置城乡空间布局以及规划基础设施。而本文提出的生态位理论下的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协调,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城乡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基础 保障。

1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的关系与现状简述

城市建筑的设计和发展通常是具有连带性的。因此,通常会以建筑群和景观来实现协调。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最终达到物景合一,从根源上提升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增加城市内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城市资源的使用范围。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之间既可以互相牵制,同时也互相协调,都对城市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城市的发展相对较慢,形成这一现状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一,新时代的城市建设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援。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可以负担得起这笔资金的投入,而对于发展相对缓慢的城市,实现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创新就显得尤为困难。最终使得城市建设形同空中楼阁,永远停留在规划设计之中。不仅如此,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并没有做过多的关注重视,而是将精力大量投入到经济的发展之中。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将城乡规划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地对城市用地进行规划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外在形象,同时也能加强各个区域的旅游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经济流动[3]。但是在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的规划发展中对于经济的结合,我们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为城乡规划带来的好处,而忽略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平衡能力。城乡的发展需要考虑生态优先的原则,即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优于经济与技术的合理性,因此在结合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遵循生态的发展规律,实现城乡建设的长远发展。

2建筑规划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探讨

近几年来,生态城市的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一些城市的建筑设计规划总是没遵循这一理念。建筑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布局十分不合理,同时存在大肆占用生态用地来发展经济的城市,而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实现一时的经济提升,但是不利于整个城市的整体长远发展,对于城市的管理和控制力在逐渐降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基础。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问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群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可以先从城市管辖范围来实现布局设置。为了确保城市未来的发展范围和前景,有必要对城市及其附近的可利用土地中的物质资源进行开发,以满足社会宏观发展的要求[4]。目前,在我国的城乡建设发展中,已经将对土地的规划纳入了重点,国土空间规划已经逐步完成各级目标,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土地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对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源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城乡的发展带来一些其它问题。同时在城乡的规划发展中还是缺少对生态的考虑,同时城市建筑的规划也不够合理,对未来城乡规划的协调发展的目标还不够清晰。除此之外,在大多数城乡规划中以及城市建筑设计中,都只注重形象工程,虽然提升了城市建筑和城乡布局的美感,但是所具备的城市公共服务以及生态服务功能有所下降。高薪聘请设计师对城市建筑进行设计,忽略了生态布局规划,城市绿化设计不够合理,分布不够均匀,市中心地区绿化植被比较多,而城边地区的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的绿化植被分布比较少。通常情况下城边地区工厂比较多,水环境、空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市中心地位同等重要,而城市建设设计和城乡规划布局却忽略了该功能,政府官员的思想误区主要认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更重要,将化工工厂和制造工厂建设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对城乡协调发展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城乡发展头重脚轻的局面。

3生态位理论下城市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发展协调策略

3.1生态位理论的协调作用分析

生态位理论下的城市建筑设计是将城乡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单元,考虑城乡在生态的最优位置,也就是适宜的生态位。城乡与生物群落一样都具有自己的生态位,在对城乡的规划发展中,当城市与乡镇的生态位处于不适宜状态时,就会出现相互竞争,甚至是彼此侵占资源,当处于适应状态时,就会充分的保持各自的功能效益和稳定性。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需根据生态适应性原理,挖掘和显化积极因素,合理利用适合的生态位,而发现消极因素时需寻找潜在的生态位,转化这种消极的因素,实现生态平衡与人居环境的良性发展,为城乡的合理规划与发展奠定基础[5]。生态位理论下的城市建筑规划,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对城乡规划发展的影响,生态位理论认为每个物种都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只有处于这种生活环境中才能生存。每个生物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与功能,生态位就是每个物种生存的最佳区域。而生态位理论就是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城乡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根据自身及环境的影响,形成相应的地位并发挥自身的作用。

3.2自然生态位规划设计策略

为了实现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对自然共生开放的城乡地区进行绿化系统维护和补偿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采取积极的生态位策略。针对城乡交接处绿地系统的特点,在进行城市建筑时,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绿地树木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屋顶的隔热性,增加屋顶的绿化。绿化面积的增大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以及避难的场所,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对于比较容易出现气温差的城乡地区,可以有效的缓解因温度的变化对城乡气候的影响。在城市建筑规划中,要实现对城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使用雨水收集与污水处理系统,对城乡的水资源进行净化与循环。建造一个容量大的蓄水池和处理量大的水处理设施,用于对城乡屋顶、地面上的雨水收集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对周围环境的生态用水,可以融入催化剂对水实施净化,同时还可以使用节水设备以及透水性管沟等措施,用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对城乡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构建的自然生态位规划设计策略,不仅优先分析城乡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还根据城乡发展的现状建设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对周边优质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3.3城乡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与空间资源下,进行城乡规划会出台与建筑设计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以对城市建筑设计进行控制。建筑设计的控制指标有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色彩以及建筑体型等。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硬性的指标要求,才能确保所设计的建筑满足城乡规划发展的要求。分析城乡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可知,要想实现城市建筑设计的有效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以城乡规划内容作为设计要素,并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以保证建筑与城乡环境和谐发展,满足建筑作为城乡规划景观的表现因素。但是在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忽略了建筑与城乡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导致建筑作为独立的个体,导致建筑与城乡发展理念难以融合。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以城乡规划作为发展方向,城乡规划在开始前,会对城乡环境、人文环境的发展状况进行较长时间的全面分析,因此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方向,确保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6]。城乡规划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可以决定建筑设计的空间与风格,而建筑设计同样作为城乡规划的依据,可以为城乡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二者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开展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时充分衡量二者的协调关系,使二者相互协调。

3.4适宜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环境资源已经成为城乡过程中的稀缺资源,城乡的发展状况一定情况下会受到生态环境资源的影响,因此在城乡规划中涉及建筑设计时,通常会首选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但是此类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缺乏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导致自然生态环境不能很好地被运用。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结合生态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城乡规划过程中的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师本着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将城乡区间的建筑设计成能够适应地形、地貌与自然气候特征的生态建筑,提高城乡建筑的宜居性。建筑作为居民与自然生态环境交流的桥梁,在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的将自然生态元素融入其中,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特点。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都依据于自然环境。因此,以生态位理论基础,在城乡规划过程中涉及生态建筑可以使人与自然相处的更加和谐,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降到最低,更要致力于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城乡规划提供更大的动力,为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目标在“幸福、宽裕、美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提供生态化支撑。

3.5协调城乡生态服务功能

通常情况下,城市建筑要比乡镇建筑要多一些,因为城市人口比较聚集,而城市绿化要比乡镇绿化要少一些,因此乡镇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相对于城市要多一些,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具有人口多、绿化少的特点。而从乡镇角度来分析,乡镇的化工工厂和制造工厂数量要比城市多一些,乡镇水污染、空气污染要比城市重一些。因此在对城乡规划和城市建筑设计中以生态位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城市建筑、城市绿化以及乡镇生态进行协调布局和设计,协调发展城乡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建筑要与城市绿化进行穿插设计,人流比较集中的建筑场所需要配备较大的绿化面积,以此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城市道路建筑周围配有相应的植被绿化,因为城市道路建筑上车辆行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合理种植绿化植被缓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城市公园的绿化面积要超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和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立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修建在城市与乡镇结合的周边,并且距离人群比较远的地区。将同种类型的工厂布置在同一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内,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对污水排放、粉尘排放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进行制定,严格规范工厂的生产行为。按照以上布局和规划,协调城乡生态服务功能,为城乡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3.6重视工业布局的整体规划

工业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列生态问题,政府部门在对城市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发展中提高对工业布局整体规划的重视,严格按照生态位理论进行设计和规划,根据实际工业情况和城市具体功能,做好工业布局的计划修编,协调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工业布局的整体规划要以污染范围小、距离人口远、靠近水域等作为原则,合理规划每一寸土地。对每一个工业建筑周围加大植被绿化的种植,将工业与生态相结合,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对工业布局整体规划之前,政府部门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因为城乡规划发展需要损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未来的工业布局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想,避免再次规划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尽量一次性完成。政府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要符合要求,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来执行,以此来提升城乡土地的实际价值,真正发挥出工业布局的预想效果。

3.7合理规划城市生态布局和市政布局

除了以上提出的几点策略以外,要想在实现生态位理论下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协调发展,还需要对城市生态布局和市政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在重视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城乡生态文明发展,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城市未来生态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开展绿色生态开发战略,将其纳入到城乡发展战略中,将城乡经济发展与内部化生态发展进行不断推进。制定和实施节能、绿色生产机制,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绿化技术,提升工业节能降耗技术水平,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市政布局方面,要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依托,合理规划城市市政布局,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扩充,并结合城市产品链发展情况,建立城市与经济横纵一体化发展关系。其次要对城市传统产业发展路径进行规划,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城市传统产业朝清洁方向发展,将城市发展重心放在清洁型能源产业上,改变城市市政发展重心,因此促进城乡规划与城市建筑设计协调发展,进而完成了生态位理论下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协调研究。

结语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9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分级决策与审批的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景观与环境建设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上水平,建筑设计出精品,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现就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城乡建筑设计范文篇10

1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主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整体发展情况来讲,是将建筑区域中的生态环境作为核心,融入先进的建筑技术与生态学理论,积极组织各种建筑设计因素,使得建筑结构和生态环境能够有机的整合,保证环境中具有很好的气候条件,并且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使得人和建筑、生态环境之间可以形成整体的循环系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之下,建筑设计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在建筑施工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等等,在此情况下,科学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其特点表现为:①建筑原材料利用的高效性特点。生态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原材料与资源具有循环利用的特征,可使用先进的可再生类型原材料,且材料的利用率很高,能够降低垃圾的生成量,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升生态建筑的设计水平。②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应用特点。在具体的工作中,生态建筑结构的设计会采用先进的可再生资源,结合城乡规划的需求,将先进的可再生资源融入到设计工作中,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量,预防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并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且在设计工作中,采用可再生资源,能够优化整体的设计结构与模式,可有效促进各方面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改善和创新,完善相关的建筑结构。

2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问题分析

2.1理论知识匮乏。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生态建筑的设计十分重要,需要结合周边的环境因素,考虑到各种环境要素,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开展相关设计工作,以此设计出良好的建筑结构,形成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不仅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需求,还能够起到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在设计工作中,多数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效果较低,未能结合周围环境因素合理的进行设计处理,只能简单的从表面进行绿化处理,未能从实质性方面入手提升设计效果,这样会导致生态建筑的设计受到不利影响,无法满足当前的设计工作要求[1]。2.2缺乏现代化。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技术也开始迅速的进步,在此状况之下,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只有将相关的设计工作与先进科技相互关联,才能有效提升设计效果,使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态建筑结构,智能化的对其进行建设,提升整体设计的便利性。但是,当前很多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生态建筑的设计人员未能树立正确观念意识,没有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设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科技规划方案,难以全面提升整体的设计工作质量和水平[2]。2.3缺乏正确的观念。城乡规划的设计工作中,生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尚未树立正确观念意识,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完成相关设计任务,缺乏正确的观念意识。在生态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中,未能结合城乡规划的特点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没有充分意识到相关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难以按照时展需求正确的进行调整,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生态建筑的设计问题[3]。

3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问题解决措施

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分析生态建筑的设计问题,编制出完善的设计计划方案,有效增强整体的设计工作效果,打破传统设计模式的局限性。具体措施为:3.1遵循环境协调性的工作原则。城乡规划设计的相关部门,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中,应该筛选最佳的方式完成规划任务,并且综合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居住环境质量的提升,改善生态环境。在此期间就必须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完善城乡规划设计方案,在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设计成本的情况下,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正确开展设计工作,按照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情况,遵循环境协调性的原则。与此同时,环境协调的工作中还需按照实际情况,创建出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与模式,采用有效的措施协调生态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此促使各方面工作的实施和发展,形成环境协调的模式,使得生态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有机衔接[4]。3.2创建完善的工作制度。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应制定创新性与针对性的规划体系,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将生态建筑的各种理念与生态建筑的建设相互整合,以此优化居住环境氛围,有效的保护各种资源。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针对性分析城乡生态环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改革创新生态建筑的结构与环境,充分落实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制度。另外,还应该将人文观念合理的渗透到生态建筑的设计中,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并有效整合与协调土地资源,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并获取到更高的环境效益[5]。为提升工作制度的完善性,要求编制相应的责任制度,在工作中明确生态建筑结构设计的职责与要求,一旦发现在责任区域与范围之内出现生态建筑的设计问题,就应该对负责人进行惩罚,以此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积极采用先进的生态建筑设计方式。3.3更新观念意识。城乡规划的工作中,设计生态建筑结构,应该更新设计观念与方式,对其进行创新改革,将生态建筑结构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等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借鉴先进的设计经验和理论,实地勘察之后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设计工作中要求创建天空、地面与地下的立体结构,将建筑结构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发挥出来,改变传统的设计形式,完善整体的设计机制与模式,将先进的设计思路与生态建筑的设计相互整合,加贯彻落实新思维,遵循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增加设计工作中的人文体验元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城乡规划工作提供全新的途径。与此同时,应强化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使得每位设计人员均能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意识,更新自身的设计理念与手段,营造出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环境的调节、保护积极作用,在合理进行空间、布局设计的情况下,提升生态建筑的安全性,并增强建筑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净化有害的气体,并调节环境的湿度与温度,形成全面环境绿化的设计模式,将生态建筑设计的积极作用与优势发挥出来[6]。

4结束语

城乡规划的设计工作中,生态建筑结构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不能保证整体的设计工作效果,对其长远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更新观念意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生态建筑结构的设计效果与水平,增强整体的设计工作质量,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翠云.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3(29):95-96.

[2]秦玖发.分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大科技,2019,11(27):296-3224.

[3]范宇.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魅力中国,2019,56(35):46-47.

[4]于玫.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21):88-199.

[5]李显凤.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67(2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