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51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1

从狭义上说,管理会计又称为微观管理会计,其以企业中的经营活动作为管理对象,以对企业中的财务等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使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得到不断强化,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1]。从某个角度而言,其是企业经济过程中预测、计划、决策、控制以及责任考评等职能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效益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与操作性,其通过对财务会计中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利用与合理的定量分析,从而能为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决策提供客观而有效的依据,进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2.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1)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本管理,企业可对自身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与科学控制,从而可避免资金出现流失现象,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从而使总体开销得到有效降低。(2)对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后,可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科学转变,从而能使企业成本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优化和改良,进而使企业能够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方面对生产及经营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经营活动中出现薄弱环节,即能通过相应措施使成本支出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提高[2]。

3.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缺乏科学而合理的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管理会计理论中的某些内容存在重复性,这样就会使成本管理会计缺乏独立性,并会使人觉得其是把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进行综合,从而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与进一步完善产生阻碍作用,此外,还会使其作用不能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无法得到有效发挥。(2)相关人员对成本管理缺乏认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许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没有对成本管理都形成正确的认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与理论在成本管理中没有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运用,许多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仅仅是为了完成会计核算,于是缺乏专门的成本管理会计结构,从而对成本的科学及有效管理产生阻碍,并使成本的正确运用产生影响,进而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市场观念。近几年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带动下,各种成本管理理论都得到了一定完善,但是相关人员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和市场经济进行密切结合,且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的管理中也没有得到合理的统一,从而使管理会计的作用没有在成本的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成本的管理缺乏科学性[3]。(4)没有对成本预测方面进行管理。在成本的管理中,预测占据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预测,才能使成本得到一定降低。目前,许多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都没有从生产及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且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4.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

4.1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1)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才能使其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成本管理会计可通过多种方法对企业及市场中的信息进行详细处理及深入分析,从而使成本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2)可对企业未来规划及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经济决策既是核心问题,又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部分。成本、销售、资金预测、利润等都是成本会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成本会计管理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控制、监督与管理,可结合市场及企业内部的需求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与调整,从而可使各项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加科学[4]。(3)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科学规划。经营目标对企业的经营预算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成本管理会计,企业可对经营活动中的成本预算、成本支出、专门预算、财务预算等工作进行一定加强,从而可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预算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进而可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4.2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

(1)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加强控制与管理。为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需采取多种措施管理会计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使其实现统一化和规范化,此外,还需设计专门的部门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及处理,以说成本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发挥。(2)建立健全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健全而科学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规范而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了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健全的管理会计的学科理论体系,并根据市场的发展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的理论体系前,应先把对其基础知识及理论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把之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等进行有效区分,以使所建立的体系更具特色,此外,还应把其和成本规划、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进行密切结合,这样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并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加强对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视。一般而言,现代企业中,都已具备较完善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且在体系中也对其概念、核算内容等作了相关论述与说明,因此,为了促进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企业的相关领导人还需对其引起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推广、宣传。企业应对成本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或者也可和其他企业就成本管理方面开展经验交流,以使企业领导人和相关人员对成本管理会计有一定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识[5]。另一方面,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领导人还应聘请在管理会计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对成本管理会计工作中相关人员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以使他们对管理会计的作用有深入的认识,并使他们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实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与评价。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分工的不断细化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中的重要内容,分权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责任会计应运而生。责任会计把职责和权利进行合理统一,从而把责任中心分成成本中心、投资中心以及利润中心,对于企业的生产及经营决策权则在各层次中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科学划分,并建立编制责任预算、奖惩制度、工作考核绩效与评价等来对员工进行培养与管理,从而可使员工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5)对成本管理会计开展相关的案例分析。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不使用成本管理会计,或者还没有对此理论的作用缺乏认识,于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实际和理论脱节的现象。因此,为了使这种现象得到一定改善,企业领导人应和相关专家展开讨论,并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来寻找并总结出适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及方法,以使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5.结语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潮。其表面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却无法掩盖其内部管理制度的混乱,其首当其冲的便是财务管理问题,而企业风险成本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否健康发展,因此管理人员应提高对这部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完善其中的细节,进而为企业营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风险成本的基本概念

探究风险成本的概念首先应明确风险的含义。具体来说,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预期经营成果与实际经营成果的差异,有时也特指经营中受到的利益损失。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发展根本摆脱不了风险,而学会因势利导的利用风险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风险成本指的是在潜在风险的影响下企业在获取经济利润时所付出的成本,主要是企业的管理风险在发挥作用。虽说风险成本在很多时候都不是绝对的,但它却是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对风险决策工作而言,企业需要遵循利润以及风险成本的最优化原则,将风险成本控制在最小化,企业才能够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会将企业引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具体来说,企业风险成本主要包括以下类别:期望损失成本、损失控制成本、损失融资成本以及内部风险抑制成本。

二、风险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意义

风险成本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企业而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其风险控制能力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成本的支持,因此风险成本管理将影响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更影响着其今后的经营与发展。经济活动的性质不同,所带来的风险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这里所指的“风险”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风险管理的目标便是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降到最低。要实现这方面的目标,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风险决策管理方案,参照内部以及市场环境因素对风险进行准确决策,在投入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达到利润最大化,要发挥好成本的价值以及风险成本管理工作整体性、协调性、多角度性以及动态性的特质,由风险成本的来源入手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对企业整体的经济利润进行摸底,实现风险决策的最优化。要构建起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机制,将各项细节工作具体化、流程化,以确保其能够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企业风险成本管理的难点

(一)成本计量

所谓的成本计量就是指的估量未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经济成本,并计算出一个大致的数值。但是在成本计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太多因素都会增加企业发展的风险成本,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此外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也会使成本计量工作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想要就企业的发展状况获得一个准确的成本数值是较为困难的。

(二)报告模式

会计人员通常会采用报告的形式公布企业风险成本的具体结果,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化也决定了风险成本类型的多样化,对于不同风险成本结果其具体的报告形式也应该有所区别。但是当前企业的风险成本报告与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企业风险成本管理的首要难题。

(三)决策控制

决策控制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工作的总体质量,然而实际工作中它却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往往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建设完善的决策控制体系,来弥补这类问题的缺陷。

四、基于管理会计角度分析完善风险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

企业对于成本的定义多是集中在与经济收益紧密相关的产品成本上,但是企业的管理会计通常还会对成本重新进行归纳。像如以成本的经济性划分制造和非制造成本,按照成本的可盘存性可将成本划分为期间成本与产品成本。日常工作中,企业若需定义成本则需要兼顾这两部分内容,要准确界定实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并对其进行准确无误的计算。再者,基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好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的界限,要明白风险成本在特定情况下代表的只是心理预期成本。

(二)对风险成本进行量化处理

在计量风险成本时,企业不应依靠实物去量化风险,也不能一味依赖物理特性对风险成本进行判断,而应当根据风险类型来使用具体的计量方法,将成本信息的内容录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并完成信息的分析与转换,由此得到的风险成本计量信息能够辅助企业管理者制定科学高效的风险决策。

五、结语

经济在高速发展,企业风险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这是一项系统而且复杂的工作,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应该迎合时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专业素养,对企业风险成本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就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完善这部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林毅勇.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激励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企业控制;管理方法;现存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让现阶段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和运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发挥资源的效益和影响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现阶段的市场当中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完善和构建成为每一个市场运营主体都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相较于其他方法,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精确度更高,标准性和规范性更强,企业操作起来也较为简单直接,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想要利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首先需要明确作业成本法的内容,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认知。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中的作业主要是指企业在实践运行过程当中所举行的相关经济活动,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经济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创造附加价值,我们称之为增值作业,另外一类无法有效地创造附加价值,属于非增值作业,而在作业成本法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将目光集中于增值作业这一类,通过这些经济活动可以产生一定的附加价值,但是其本身也是存在一定成本的,这些属于作业成本管理法的研究重点。企业想要将作业成本法有效应用于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当中,对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做出有效的优化改良和完善,就需要明确作业的概念,确定作业对象,然后展开相应的成本核算。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成本费用做出有效的分析和总结。第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作业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查分析和鉴别。第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成本库费用进行有效的计算和分析。第四,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各项成本支出的主要原因以及费用率。第五,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成本费用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分配。第六,确定企业在作业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总体成本块费用,从这几个角度展开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具有精确性强、标准性高、简单便于操作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长,应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当中可以带来较大的帮助,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弥补现阶段成本管理体系的不足,而作业成本管理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想要针对性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明确我国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现存问题,根据实际问题结合作业成本法的优势进行相应的解决和改良。

二、我国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理念问题

在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工作理念往往会影响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秉承的工作原则以及主要的工作内容,在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甚至成本管理工作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都普遍存在理念落后的问题。首先,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甚至很多企业都并不关注成本,反而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利润空间扩大,这也就导致了成本管理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效益和影响相对较低,事实上成本管理和利润空间扩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无法厘清成本管理和利润空间扩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导致思想陷入盲区,两者无法有效兼顾。其次,成本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一方面管理,而应当从更多角度更多领域做出综合的考量和分析,进而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去兼顾当下的效益和需求,同时也满足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助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但是现阶段企业当中的成本管理理念仍旧较为匮乏,致使成本管理简单粗暴,这种狭隘的管理理念导致了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忽视一些持续性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以外,从相关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理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实践需求、实践问题做出综合考量分析,秉承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就现阶段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或是过多地依赖自身的经验忽略了结合理论,导致了实践工作的科学性不足,或是过于注重理论,导致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针对性不足,需要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弥补。

(二)方式问题

在成本管理工作和成本管理问题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方法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就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分布法和品种法,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当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而品种法和分布法这两种成本管理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从品种成本管理方法的角度来看,品种成本管理方法更倾向于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生产企业,对于品种相对较少且产量相对较大的企业而言并不友好。而分布成本管理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计算较为困难且较为复杂,这就导致了分布成本管理方法的效率和质量存在较大的欠缺,同时也极有可能因为过程较为烦琐或者是步骤相对较多导致数据出现偏差,影响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本管理方式作为成本管理过程当中主要的途径和重要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成本管理工作在实践落实过程当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欠缺和不足导致了现阶段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所能起到的帮助作用相对较弱。

(三)信息问题

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信息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保障信息数据的真实科学且全面,才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有效地调整工作方向,明确工作重点,进而对成本做出有效的控制规划和分析,但是就现阶段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在成本管理过程当中所应用的信息和参考的数据往往准确性相对较低,一方面因为现阶段企业高层或企业管理者为了逃避税收或者谋取私利抑或者是受到上层领导重视,会选择夸大业绩或者篡改数据,一旦数据被篡改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借鉴和参考对应的数据信息,同时还会参考以往的数据信息,而数据被篡改导致信息数据失真则会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判断,进而导致成本管理在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效益与预期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信息的收集不仅需要集中于本公司本地区的信息数据,更需要关注市场信息的收集,而如果无法有效地了解市场变动的幅度和走向,那么成本管理工作落实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也极其有限,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受信息的影响和制约极大,导致了现阶段在成本管理落实的过程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相对较多。

(四)分工问题

现阶段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分工问题上主要凸显两个角度,一种在于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相对较低,并未设置专业的工作人员,导致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致使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较低,另外一种是改变了身兼多职问题,对成本管理工作做出进一步的分工细化和精化,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虽然从很大程度上让成本管理各项工作在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认过于精细化地划分工作很容易会导致成本管理过于烦琐复杂,审核程序相对较多也导致了成本管理的效率低下,而成本管理与其他部门的影响和联系是不容忽视的,一旦成本管理工作落实的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会容易导致其他部门在实践工作的过程当中受到更多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运行,需要做出分工的优化完善和改良。

三、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一)优化管理理念

个人的行为选择判断方向往往与个人的理念有直接的联系,工作理念将会直接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工作方法,秉承的工作原则、采用的工作技术以及所能达成的工作效益,想要让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做出有效的构建和完善,首先就需要对理念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升级,在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优化和调整的过程当中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是作业应当是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核心观点,通过作业分析完成对于成本的确认、计量、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传统工作方法的工作意识,将重心逐渐由产品转移到作业,发挥作业成本法的最大效益和影响,进而让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预期的运营目标,实现更加高效的成本管理。在管理理念优化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首先,需要强化培训机制的建设,在培训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强调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的转变,更需要强调理念观点态度的转变,让相关从业工作人员对于作业成本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明确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优势和特长,结合实践工作需求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作业成本法做出有效的调整优化改良,使之可以更快地推动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相关单位需要提高人才准入门槛,招纳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且对作业成本法有独特看法和观点的工作人员,以此为中心打造出专业性相对较强的人才队伍,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和优化。再次,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宣传和观点宣传,通过宣传工作的有效落实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明确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优势以及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之间的区别,更好地做出判断、思考和反思。除了需要在企业的实践需求上着手引入作业成本法以外,相关企业还需要从受众主体也就是顾客需求着手考量得更加全面,进而保证改良后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效率。最后,在管理会计体系中引入作业成本法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需要意识到作业成本法应当贯穿于作业的始终,从全过程出发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良,通过相互配合达成最佳效益和影响。

(二)优化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目标有效落实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途径,而在作业成本法引入的过程当中,管理方法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非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两种作业的主要评价标准,明确在作业成本法有效应用的过程当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除此之外,引入客户价值,展开对作业成本法实践应用的标准恒定,进而对本企业的增值作业情况、资源消耗情况、所用成本情况以及客户实际需求做出综合的考量和分析,从更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在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考量得更加全面,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一方面为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保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需要协调好各个作业环节,保证通过体系的优化和重构让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强,形成更高效的作业,进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企业需要有效分辨低效和无效作业环节,做出相应的管理进而从整体上减少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减少企业成本,当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之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无效浪费,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战略发展目标。

(三)完善管理步骤

在作业成本法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的管理步骤包括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业绩计算三个环节。从作业分析的角度来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作业做出有效的判断和辨别,明确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哪些作业属于不增值或不必要的作业程序,并且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需求、发展预期明确对于企业而言哪些作业属于重点作业和必要作业,对作业的重要性进行有效的高低排序,进而与企业的实际作业情况及同行业相比较,找出企业在作业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未来的优化方向和优化路径。从成本动因分析的角度来看,成本动因主要包括作业特性、计量、指标、作业量等,对作业动因的有效分析可以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构成方式,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作业动因可以从三类来展开分析,包括精确性成本动因、延续性成本动因和交易性成本动因,精确性成本动因是指相关单位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项作业都做出精确的分析和数据计算。延续性成本动因是指企业在完成了某一阶段性任务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延续提升,进而满足整体发展需求,从整体进行有效预算。最后则是交易性动因,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作业发生频率做出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中心通过对成本动因的有效计算和分析提升成本管理体系实践落实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最后是业绩计算,通过业绩计算的方法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根据考核和评价结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益、工作影响以及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和改良,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发展。

结语

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给企业的运营效益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可以带来较大的帮助和影响,而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融入可以为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带来更大的帮助,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1):25.

[2]刘明君.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想[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240-241.

[3]李豫钦.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想[J].现代商业,2014(8):222-223.

[4]蔡海波.浅析作业成本会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84.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4

关键词:河南制造业;管理会计;成本管理

从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以来,管理会计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对单位和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给予了很好的指导。那么,河南制造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完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对此,本文对河南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管理会计在河南制造业中的应用提供帮助,并对全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借鉴。

一、河南省制造业管理会计应用滞后

河南省制造业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早已开始变革,早在2001年,许继电气已经通过了采用ABC方法的可行性分析,2002年1月,许继电气的第一事业部已经开始制定ABC实施的战略目标和监督机制;宇通客车在2007年已经与IBM合作,在战略管理会计方面实施供应链管理,并且现在已经实施了LCC。这些情况表明,河南省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技术的应用与引进并不落后。然而,从近12年的成本管理情况来看,当前河南省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如下。从近12年的数据来看,在2010年之前,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毛利率高于全国水平,在2010年之后,这一比率低于全国水平。由此可知,在2010年之前,河南省制造业成本管理情况相对较好,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但在2010年之后却开始落后于全国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会计指引出台后,2015年,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毛利率开始出现反转,而河南省仍持续下降,直到2017年才开始反转,整体滞后两年。

二、河南省制造业管理会计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0年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结束时点,西部12省区初步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经济运行情况与中部地区差距缩小,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而言,河南制造业的竞争力未能提升,使河南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显现。从内部环境来看,河南应对竞争压力的方法更重视价格竞争。这表明了河南制造业管理会计应用不足,人才缺乏。从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来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直存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在企业管理中很难体现。尽管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但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更多的是以故事性、描述性的方式阐述管理会计的好处,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河南更是如此。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管理会计”“河南”为主题,检索出来的相关文献只有22篇,其中,2014年之前四篇,2014年与2015年没有相关应用研究文献;并且较多的是管理会计在医院中的应用研究,仅有一篇河南心连心化肥企业的管理会计转型研究。上述分析表明了河南省管理会计应用的相对落后的两个原因:(1)管理会计自身存在应用难点;(2)西部地区借助于优惠政策的后发优势。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河南地区经济制度文化环境需要完善。中原传统文化自身存在封闭落后的自我意识,缺乏特色发展理念的问题;而管理会计的应用更需要开放的思想。河南区域与沿边、沿海相比,活动区域固定,接触新事物相对滞后;同西部相比,2010年前相对便利的生产条件,形成了河南制造业求稳惧变、因循守旧的思想。

三、当前河南省制造业在管理会计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尽管2017、2018年河南省成本管理水平在不断进步,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河南省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可以持续快速提升。“供给侧结构改革”“承接部分产业转移”的外在条件是当前河南制造业成本管理水平上升的外部环境。制造业利润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倒逼着河南制造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这是近两年河南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内部原因。然而,管理会计应用困难的问题,不仅是河南面临的问题,全国制造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从2017、2018河南省制造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文献非常少的情况中,不难发现,河南管理会计应用仍存在科研与文化障碍,管理会计应用前景仍不乐观。从近十来年的成本管理情况看,战略管理会计不被重视是河南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省销售毛利的对比可以发现:与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浙江、北京相比,河南的销售毛利率由2007年近19%下降到2016年不到13%;而广东、浙江、北京却是从12%上升到17%左右;这反映出河南在过去的竞争中较多的运用了价格竞争策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滞后。与西藏、青海、新疆相比,河南的销售毛利率相对较低,这是西部地区利用政策优势,不断发展其特色产品,利用差异化战略取得了上述成绩。河南单独同上海进行比较,2010年之前,河南高于上海,之后,一直到现在,则低于上海;虽然在2016年河南销售毛利开始上升,上海开始下降,但河南低于上海近五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浙江、广东、北京的情况可以发现:上海的战略管理转型先发优势非常明显,其次是发达地区,河南存在明显的战略滞后。上述研究表明,河南制造业当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均有利于河南制造业战略转型。上述数据也表明,河南制造业在近两年已经开始这种转型。然而,面对发达地区更加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西部地区特色产品的差异化战略,河南制造业的转型,从管理会计应用上看,需要解决的是“收益与成本”问题。一方面,发达地区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必将减少其后续投入,况且其现有的赢利能力仍高于河南;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差异化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利润,将更好支撑其管理会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四、提升河南省制造业成本管理水平的管理会计战略综上所述,河南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能否在当前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战略转型;而是以较少的投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就是以较少的投入,形成不断提升的管理会计应用机制,持续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培育河南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此,研究认为河南制造业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应对上述挑战。第一,以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作为重点,统领管理会计应用机制建设。战略管理会计在很多场合被当作“战略成本管理”的同义词,它指向竞争的本质。任何企业的成功,最终是经济学中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在产品效用相同的条件下,减少资源消耗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客户和社会的根由。第二,以内部成本管理水平提升作为企业完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基点,培育更加开放的企业文化。在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中,企业能够清楚地发现制造业相对于同质产品竞争对手的差距在于成本,营销及辅助职能部门的差距或许能够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得以改变,但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却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第三,以创新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内在诉求。尽管企业会计资产中尚未纳入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源是所有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绩效实现的价值源泉所在。在河南以低投入、高提升的目标要求下,依靠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将很难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进行竞争。对此,只能依靠人力资源,从而需要不断创新绩效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绩效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河南制造业更需要借助于产学研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飞,王悦,李倩,任雯雯,李刚.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许继电气与宝钢的成本管理实践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8(9).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工业企业;成本管理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及发展

西方的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使得会计管理工作变得日益重要,也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国内的很多经典的会计学教材,基本都受到来自于西方的影响。管理会计在西方产生起,就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化生产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也是那个时期很多管理学的大师开始更加注重成本的管理,新的成本管理模式让西方的“老板”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管理会计也得到应有的推广和发展。这个管理会计发展至今,世界发达国家,包括中国依然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着进一步的研究,如今的研究更多的融合了现代化的管理和经济学的元素,使之成为一门综合类的经管学科。但是事物的发展必然遇到一些问题,在我国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实践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具体的现状和存在原因,包括它们的解决对策下文有详细的介绍。

二、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应用管理会计的现状

1.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无法满足要求。目前通常意义上来说,管理会计分属于财务部门,因此我国工业企业通常在财会部门内部设置管理会计岗位,甚至有些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一个会计人员不仅做着管理会计的工作,而且也有其他的会计工作。很少有单独设置管理跨级部门,对该岗位任职人员,也是强调财会工作经验和财会科班出身。工作中多数时候还是对成本进行归集处理,属于事后算账。中小型的工业企业没有系统的分工和培训,因此会计人员没有明确的管理会计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无法同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形成有效的整体作用。传统的财务人员上岗后,大多拘泥于原来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习惯于固有的操作程式,局限于静态的计算结果,总希望像传统会计那样,有事先划定的条条框框可照章办理,有现成的指标、公式可直接套用,不必跨越雷池,另起炉灶。

2.注重传统会计,轻视管理会计应用。管理会计的出现不仅是为企业核算成本,更好的约束企业向前发展,更是为了能够让企业内部更具竞争力,但是在实际的工业企业应用中被忽视,甚至走形式。很多国企和私营的工业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同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税务、银行等打交道,都十分注重传统会计的“事后算账”。管理会计的不严肃导致无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持续作用,发展到最后必然极大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我国的会计发展起步原本较晚,目前我国在整个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还没有明确的部门管理会计规章可以遵循,对其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工作还没标准的评价体系。

三、制约和影响我国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的因素分析

1.缺乏标准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必然需要法律法规的制度约束,但是管理会计暂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制度约束,这一基础也是重中之重的条件制约了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即使国家层面暂无一个全面的制度规定,企业也应该结合相关的需要,从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要求,工作流程,内外部资源整合,一般工作规范等方面,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和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最好能出台管理会计制度,指引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2.落后的社会认知观念。管理会计其实完全有别于传统会计,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认知观念很落后。传统的会计层面是算账、报账、报税、整理出局审计报告等,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这样就局限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目前的整体的环境下是,现有的大多数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本身还不具备将管理会计应用在企业身上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如何能够实现精确管理呢?没有及时的投入产出效果,怎么会推广应用管理会计呢?

3.落后的学科设计。目前很多高校开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这一门课,但是总体的现状是学科没有突出其与管理科学、工业经济技术、项目管理等学科交叉的特点。该课程的开设依然在会计专业里学习,拘泥于会计学生的单纯培养,从源头就没有把握好,怎么能够培养管理会计类的专业人才呢?没有突出该学科的前沿性和综合性以及同管理、工业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型,因而也就没有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经济类学科系统。

四、我国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对策

1.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合格人才。大型正规的工业企业应该重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建议将其从会计部门分离出来,单独设置管理会计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发展,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应该将其与生产科研部和管理部组合成为一个事业部,扁平化组织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管理给予及时的支持。对于中小型工业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剥离出会计部门,这样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可以更好的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合格的管理会计人员应该是具有综合素质的经管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现有的管理会计学的内容,还要对工业企业中所涉及到的工业类学科有所掌握,比如工业经济分析和工业自动化生产等。

2.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为了防止管理者盲目或并不精准的进行预算工作,企管专家、生产技术专家、工程专家和管理会计部门应共同做好全面预算工作,真实、及时地为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力量,必要时借助外部力量共同完成全面预算工作。当然这个工作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否则会造成局面的混乱,适得其反。加强全面预算工作与做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3.开展内部作业成本与内部标准成本的双结合工作。该部分的对策就是为了实现精确化的管理,工业企业从制作产品的源头开始,每个作业节点都要有严格的把控,对于整个生产链的情况,管理会计都有详细的记录,严格管理作业成本。作业链涵盖了从生产投料开始直至最终形成产品的所有作业节点。作业链形成过程价值链,通过对过程价值链的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努力减少非增值作业节点的活动,而对于增值作业节点,要不断提高活动效率,减少资源付出。

五、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应用管理会计的未来方向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下,我国工业企业想要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要赶帮超其他国家的同类型工业企业,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加强成本管理,大力推广生产经营中的管理会计的应用。如今的复合型人才是这个时展,工业企业亟需的人才,不仅需要有经管类的专业知识,也需具有理工背景,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驾驭数字和分析数字,不断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水平。这也是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于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未来方向。因此,随着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发展,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尤其是工业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将无可替代,而且终究会引发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作者:关帅 单位: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例武.浅议管理会计在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11):251-252.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6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应用策略

一、引言

科学管理是一个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1],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根基性的问题。在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的今天,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地位,但是今天各市场主体追求的成本管理并非单纯的价格成本,而是贯穿公司机组、产品研发生产到销售及售后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需要将战略管理与会计管理的职能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层科学把握企业的阶段性发展状况,根据市场调整及时更新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管理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特点

(一)全面性。战略管理思维的引入,会使企业经营的成本管理目标拥有更多的步骤化的阶段性特征与每个阶段的愿景(可能具体也可能模糊),战略管理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获取的信息会涉及到内部的日常成本控制、行业中产业链上下游及竞争对手的信息、产业政策等各个层面,而现阶段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还存在“重显性忽视隐性”的问题,在进行成本统计的时候只关注财务成本,而常常忽略非财务成本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引起重视的问题。(二)外向性。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主要将目光放在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成本控制总结报告上,而战略成本管理不仅要考虑内部的成本使用,更将目光放在由内向外辐射的外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上(包括对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两者的价值链以及行业的利益划分),最后上升到宏观的市场经济大潮对于成本的要求,通过实现内外部资源在价格、质量、成本上的联动达到让企业的总体成本降到最低,达到获得最大利润的目的。(三)长期性。战略管理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长期性与阶段性并存,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并非短期工程,遵循着生命周期阶段性地变化[2]。它是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都要随动态变化的企业内外部关系而有所调整,实现动态的循序渐进:首先确定企业关于成本管理的总体发展目标,再将系统性的目标按照项目或地域或环节的分类标准进行细化分工,在多元主体合作中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权责分工较模糊。现实中,许多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权责不够明晰,存在各部门互相扯皮、推诿造成信息重复、混乱的现象,而且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各部门则权责可能出现冲突,但又缺乏专门的协商调解机构,使得每个部门在进行成本计算时无法循着既定方案操作,相互分离的成本损耗归类变得复杂,最后汇总时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此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损害了员工的自我参与与自我尊重感,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损失。(二)成本管理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线不断扩展,种类日益多元化,这在一方面是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但与此同时,其产品种类多样化,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跨期问题,不同种类、不同时期生产的产品需要会计人员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归类和处理[3]从独立部门的成本费用计算到内外部成本分类不明晰等问题导致的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会给企业的阶段发展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带来误导,不利于其正常的运营。(三)会计审计方法较为落后。我国很多的工业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其会计审计尤其是核算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局限于集中与在项目或年度末期采用总成本核算的方式,但这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漏掉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成本,例如,某一个项目在执行过程的中期发现其中有两项子项目不具现实可行性,经过项目暂停、中级管理层讨论调整决策、项目继续等流程,发现比最初的项目本身能够解决更多的成本,但此时的项目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方案,在最后总成本核算的时候就会漏掉部分不适宜的沉没成本、项目调所花费的成本和最终省下的成本可能导致的贪污分赃等问题。同时,总成本核算的方式也不容易把握决策相对成本和不相对成本、沉没成本和不沉没成本的整体信息[4],这对于一个想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超过一百年、做大做强的企业是致命性的打击,因为积羽沉舟,它无法面对陈年堆积的问题,无法迈开长久存在的步伐。这种滞后的会计核算方式在面对快速发展的报账模式时显得力不从心,一旦其中一个成本计算环节出错,在初期是不会表现出来的,但它会造成这类错误的惯性重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作业成本法。[5]要实现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高效发展,可以通过引入战略管理会计识别消耗资源的成本和作业,将内外部、各层次的资源的成本分配到各项作业中,将作业成本分配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以期最大可能的延长企业的产业链,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并通过优化客户体验的途径获取更大利润。(二)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指根据价格的供求关系变化的内在规律与表现形式,利用内外资源、成本、产品质量、数量、价格之间的联动,降低总成本。为了更好地运用目标成本法,需要工业企业事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科学合理的市场价格,通过对产品的成本和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策略导致的耗费、与市场及相关部门协调接洽等环节确定期望利润,进而得出目标成本,并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三)动态成本法。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动态成本法是有效途径之一,这种方法需要参照产品的定位和它的价值基础,它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由于结构调整带来成本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扩大市场或产品规模、开辟海外市场、技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和地理位置的调整等因素造成的成本的变化。二是执行性导致的成本动因,主要指由于员工积极性、质量保证环节、生产效率等与企业作业程序相关的因素。另外,供应商也是成本控制管理的动态变化因子,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市场关系选择合理的供应商。(四)战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成本管理中的会计信息,不仅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业务信息,信息源可能产生于公司内部,也可能来自于外部市场,成本控制离不开财务、非财务人员的支持[6],也需要从上到下进行全员控制成本,以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会计信息的效度与信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途径加强财务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反映给领导层。(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工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还是一个相对新颖的观念,推广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施效果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证。而对于激励体系的建立健全,首先要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周期不只局限于年度业绩,可以通过项目周期、人员配合情况等建立纵横结合、多级联动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实行对员工的激励。第二就是民主化激励,也就是在激励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中鼓励员工参与。三是不断探索拓宽激励内容的范围的方法,从财务角度、员工个人成长、客户反馈等多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弥补业务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的脱节,会计管理人员要对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最大限度实现会计成本信息的唯一效度,为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从确从科学长远的角度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1]曹少勇.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9(7):97+99.

[2]李凤双.试论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纳税,2018,12(25):215.

[3]唐雯.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7(8):91+93.

[4]李廷慧.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53+174.

[5]魏同菊.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6(1):215-216.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7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措施

一、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工业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比较核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种工业企业的有效发展来说,其在当前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应的企业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发展效率,就必须要重点针对相应的工业企业成本进行有序管理和控制,提升其成本管理水平才能够保障相应的企业发展速度,促使其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但是就当前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比较多的,比如在会计核算方式、成本管理系统以及成本管理责任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而也就需要进行优化完善,其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其应用价值和必要性都是极为突出的,值得进行引入和应用落实。

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必要性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来说,其必要性是极为突出的,这种战略管理会计主要就是指通过分析企业的各个信息内容,并且结合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具备的一些竞争优势,如此也就能够在今后的相关发展和经营中体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效果,避免被社会所淘汰。针对这种战略管理会计的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来说,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向性特征明显

对于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来说,其不仅仅能够针对工业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还可以针对整个行业的各个发展信息和趋势进行分析了解,如此也就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外向性特点,如此也就能够对于工业企业未来发展形成较为理想的指导作用,提升其发展水平。

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够较好提升其自身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要想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避免被社会淘汰,就需要重点针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帮助工业企业较好分析其自身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存在的优势特点,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后续发展效率。

3.具备理想的动态性特点

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来说,不仅仅其自身的发展具备着明显的动态性特点,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样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动态性表现,因此,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就应该体现出较为理想的动态性特点,这一点同样也是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优势表现,其能够较好满足于工业企业发展中不同时期的相关需求,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发展效率和准确性效果。

4.全面性优势明显

针对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来说,还需要确保其具备较为理想的全面性特点,这种全面性主要就是指相应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兼顾到整个企业发展及其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充分运用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最终促使相应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这也是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一个重要优势表现所在。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具体到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来说,要想提升其最终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必须要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创设较为理想的应用基础条件,保障其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序性,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手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理念

基于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来说,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问题,主要和相应的应用意识不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树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基本理念也就显得极为必要。这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理念的树立主要就是通过加强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来实现,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工作需要有效针对相应的会计人员以及工业企业管理人员来展开,促使其能够在思想中具备理想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并且能够明确这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基本优势,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这种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实效性,保障相应的管理人员能整体把握规划战略,并且在具体的管理组织和机构上,也能够进行合理设置,保障这种战略管理会计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避免出现较为突出的缺陷隐患。

2.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分析方法

对于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落实而言,还需要重点从相应的战略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入手进行重点探索,保障所选择的具体分析方法能够适合于自身企业的发展,并且也能够在自身战略决策中提升其准确性效果。在当前具体的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战略定位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以及成本动因分析法,这三个基本方法可以说是现阶段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三大分析方法,能够有效促使其相应的工作落实到位,构建较为理想的成本管理体系,为工业企业更好的发展创造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对于这些基本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来说,其具体作用目标和价值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就需要工业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重点探索分析,切实提升这种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效果。

3.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

结合当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来说,其相应的管理难度越来越突出,具体的管理任务也越来越复杂,这种管理难度的提升也就对于相应的战略管理会计工作落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从技术层面进行重点优化。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在这种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应用实效性,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繁琐的数据信息资料分析,以及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相应的成本管理软件,也就能够提升其后续管理价值,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落实打好基础。4.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提升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重点从相应的制度层面进行优化,这种制度层面的完善主要就是为了较好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效能,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比如恰当的构建激励机制也就能够保障相应的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得到较好落实,需要结合工业企业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制定,能够较好满足于工业企业相应人员的基本需求,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工作的效能,当然,相应的责任管理制度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来说,其对于工业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是比较突出的,为了提升其具体工作效率和水平,恰当的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手段,其能够突破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整体战略制定准确性,保障工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李廷慧 单位:云南省铁路工业公司

参考文献:

[1]董例武.浅议管理会计在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20):251,241.

[2]杨俊良.战略管理会计在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当代会计,2014,(8):3-4.

[3]许静.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以A公司为例[J].财会学习,2015,(14):162-165.

[4]冀晓伟,吴琼.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商业研究,2005,(8):120-121.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8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两个基本评价:一是在实践运用中“用非所书”,二是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基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变革,它必须回归到“成本管理”这条道上来,而不是其它。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单就管理会计所囊括的各种方法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如果从我国算起来,也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鞍钢初轧厂的班组核算之前。”(杨继良语)。可以认为我们今天讲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如果仅就这个层面上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它与我们今天所指的管理会计所言及的盈亏平衡点、经济订货批量、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经大相径庭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杨继良同志曾就“经济订货批量方法不能确定每增加一个定单金额增加多少成本”和“回归方法在实务上不能用于成本分离”这样两个问题询向美国三位会计教授,他们“其中一位教授在办公室里坦承上述两个方法,实际上几乎无法应用,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理论概念。其它两位教授,则‘王顾左右’了”。①这的确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嘲弄。笔者多年来指导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曾向来自实践第一线而又有理论基础,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考生作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笔者也曾向多位企业家作过调查,他们一致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难寻,这说明管理会计的方法实际?昂懿簧下贰薄Q钚凼ね疽徽爰赋?“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们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①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承认在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确有能创造出富有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业中,已形成群众路线为特色的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诸如五十年代鞍钢“班组核算制度”,六七十年代冶钢的“五好小指标竞赛”,同期鞍钢、本钢、马钢推行的“内部利润制度”,八十年代首钢“包、保、核”为基础的层层承包做法,九十年代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上述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强纳入管理会计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就难能说是管理会计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业,而其他制造业和化工业,还鲜有类似的系列方法。同时我们还看到即使在冶金行业,各个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钢就提出“炼铁学马钢,炼钢学鞍钢,中板学济钢,轧钢学唐钢;主要指标学安钢,利用系数学济钢,矩形坯?赘?炉龄学莱钢”,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冶金行业的企业能够推行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因其产品功能、规格、样式比较一致,产成品便于比较,成本也便于比较。而在制造业,特别是产品功能差异大,质量规格多样性情况下,就难以总结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电业和生化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以及电子网络行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见管理会计在二十年来,虽有管理层大力的鼓与呼,理论界的捧与吹,但在实务界鲜有进展,是因为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只能区限于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象邯钢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之类生产管理方法能否牵强附会到管理会计方法范围去,是很值得商权的。我们不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范围内来,把明显失败的方法都推到非管理会计的区域去,这样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2.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灵的成因

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既使有所运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位难以组织运作,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无它无所谓这样恶性循环;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数量模型反映不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方法抽象,基本资料难以筹集,这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从第一个原因看,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如此。目前在企业中,财会、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这样做。在全国500家大企业里,也没有把管理会计工作看得很重要,这表明我国对管理会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结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这就把原本连续系统完整的一项活动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项职能应有的效果。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也看作“苛捐杂税”和额外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很容易想象其最终的效果。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发挥,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其抽象数量模型方法所造成的。抽象数量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但是现实中的人们经常采取“机械主义”和“拿来思想”,照套公式,照填数据,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来用意。之所以在管理会计肯定抽象的数量模型,是提倡由数量模型所倡导的理论和思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要否定的是不少数量模型往往把事物本质属性扭曲了,为模型而模型,而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模型。举一简单事例,管理会计介绍一种直线回归预测方法,它需要大量的数据,通过复杂的计算才能求出未知参数b。而b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其一阶导数等于零时有极小值,并建立标准方程,这需要高等数学知识,经过如此两弯三绕最终人们就不知道b的基本内涵了。实际上它的本来意义就是一个平均增加量,如果用小学三年级的平均数方法求解b,含义既明确,计算也简单,运用意义也直观,而两者计算结果可以说相差无几,而管理会计取难而弃易来建立数学模型值得吗?所以说象回归方法这些“貌若天仙”而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充斥?诠芾砘峒浦姓媸怯泻ξ抟妗?梢匀衔?数量模型,它对纯经济学这样抽象的理论学科来说,使抽象的内容直观了,确实是一种进步;而对管理会计这样具体的应用学科来说,使明确的事物变抽象了,确实是一种退步。可以设想,我们能用几个模型去解决财务会计的核算吗?它只会造成会计工作的混乱。

二、对管理会计理论价值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从其会计学科地位上看,它是不能与财务会计相提并论,而去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其中之一的。从某些层面看,管理会计的失败,其中一点就是过度拔高了其学科地位,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而导致运用的失败。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的渊源和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就是研究成本的制订和成本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做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的,其理论研究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既有着深厚的传统,也有着广泛的基础。但是由于后来“食洋不化”,在没有弄清“管理会计”的“根”和“本”是什么的情况下,一举将其提高到与其不相称地位,从而使“管理会计”的边界越拓越宽,最后使理论工作者和实务操作人员对它感到莫衷一是,搞不清它“是什么”,也搞不清它如何成为“两大领域之一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它“迄今使人感到内容上变幻莫测,方法上复杂多变,应用上曲折艰难,均盖源于其理论体系上的匮乏”①和混乱。说得严重一点,正是管理会计的引进,削弱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注意力集中,使得成本管理研究停滞不前。《会计研究》杂志于1995年组织的珠海“远方杯”和1999年组织的“金蝶杯”管理会计有奖征文,从所发表的全部论文中看,单纯讨论成本管理题目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已有了理性回归,集中讨论其“成本”这一根本问题,这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管理会计专题的征文中,还有不少涉及财务管理(如1999年第9期《成熟期企业并购战略》),生产管理等习作,这也说明人们对管理会计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混乱,同时也分散了对“成本”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入讨论。至今为止,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还说不清楚,造成了思想、认识、学术上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例如人们津津乐道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十大不同点,它既不能反映会计研究问题的主流,也不是会计理论所阐述的基本问题,匆忙就得出两者并列为会计二大领域的结论,事实是至今人们也没有看到它怎样与财务会计并列的。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运作没有也不应该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之一的地位。

2.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朱海芳《管理会计学》),无非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订)、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沿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于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

3.管理会计从其方法论体系上看,它并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在方法论体系中基本按照预测、决策、控制三大板块安排的,实际上这些方法论是管理学的主体内容,另外管理会计还吸纳了统计学方法、经济学方法(杠杆即弹性系数)、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方法,但它没有像统计学那样由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组成系统方法论体系,也没有象管理学那样对预测、计划、控制等方法论做出科学解释,更没有像会计学所形成的划分科目、填制凭证、登记入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这样严密紧凑的方法体系,更不用说会计学独特的复式记帐(特别是“借贷”)方法所组成的平衡关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会计的方法论体系不能纳入“会计”体系,它与“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是格格不入的。撇开会计理论不谈,人们对“会计”所形成的心理定势,凡是应用学科的“会计”,包括工业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都必须含有复式记帐方法,如果缺少复式记帐方法,一律不宜称为会计。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虽有五大帐户,虽有资产负债表,虽有现金流量表,但由于其数据不是从借贷帐户中取得的,只能把它划入“统计”范畴。管理会计中由于没有“会计”特有的方法,而在已有的方法中又显得杂乱无章(特别是短期经营决策一章),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所以说它在方法论上也是不成功的。

4.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也处于几度“夕阳”状态。目前对管理会计有所研究的人员主要是来自高校教师(个别来自企事业单位),而这一部分教师也大多数不愿从事专职的管理会计讲授,他们仅把管理会计的研究也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难得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过去八年间,每年约有25名经国家统考入学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而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选题的每年只有1到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一人以管理会计为题做为毕业论文”①,这一数据基本体现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总体情况,也比较集中体现在较高层次上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状况,即使我国管理会计最初热心介绍和引进的学者,也开始转移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都说明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由热转冷发展趋向。现状如此,其理论研究出路,也是值得深思的。

三、管理会计路在何方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基于以上两个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1.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本文从来不想否认在企业中,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非常需要强化“成本管理”这一环节。实践也证明,凡是坚持强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凡是把“管理”提高到非常重要地位的企业,无论市场有多少困难,也无论企业面临多糟糕的环境,企业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强化“管理”这一理念。“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上,更不是通过知识普及就能奏效的,而应从基本理念上提高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②在这里杨雄胜也特别强调“基本理念”,实际上也就是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加强“成本管理”,例如像邯钢所推出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所贯穿的基本理念就是强化成本的全员“管理”和全面“管理”,可见“管理”二字非常重要。

结合我国冶金行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中,内核就是“计划”方法。包括标准(目标)成本的预测、制订以及控制,实际就是对成本计划的安排、执行和监督。像邯钢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把成本用计划指标方式分解到每个责任人头上。所以说在成本管理理念下,就是要用计划的方法组织企业活动,包括成本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改革以来,人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予以深恶痛绝,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决不能否定“计划”这种科学管理方法。计划经济属于经济体制范畴,计划方法属于管理科学范畴,但是在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计划”两字讳莫如深。王斌同志最近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会计研究1999年第11期)一文重提计划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无疑是正确的。所以在企业中要强化“管理”理念,也要重视“计划”方法,这样做肯定是一种正确抉择,肯定要比空谈“管理会计”是现代两大会计领域之一要有效果的多,肯定要比空谈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口号而缺少落实措施要有明显的效果。这也就是说要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

2.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

现有的管理会计只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顺,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去汲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也就是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汲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由企业中的成本会计核算人员承担以上全部工作。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价值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单就管理会计所囊括的各种方法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讲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如果仅就这个层面上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它与我们今天所指的管理会计所言及的盈亏平衡点、经济订货批量、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经大相径庭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多数企业家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难寻。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们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当然,在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确有能创造出富有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业中,已形成群众路线为特色的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诸如50年代鞍钢“班组核算制度”,60~70年代冶钢的“五好小指标竞赛”,同期鞍钢、本钢、马钢推行的“内部利润制度”,80年代首钢“包、保、核”为基础的层层承包做法,90年代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等。上述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强纳入管理会计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业,而其他制造业和化工业,还鲜有类似的系列方法。同时我们还看到即使在冶金行业,各个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钢就提出炼铁学马钢,炼钢学鞍钢,中板学济钢,轧钢学唐钢;主要指标学安钢,利用系数学济钢。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冶金行业的企业能够推行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因其产品功能、规格、样式比较一致,产成品便于比较,成本也便于比较。而在制造业,特别是产品功能差异大,质量规格多样性情况下,就难以总结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电业和生化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以及电子网络行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见管理会计在20年来,虽有管理层的鼓与呼,理论界的捧与吹,但在实务界鲜有进展,是因为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只能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

2.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灵的成因。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既使有所运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位难以组织运作,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无它无所谓的恶性循环;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数量模型反映不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方法抽象,基本资料难以筹集,这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从第一个原因看,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业务活动。目前在企业中,财会、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这样做。在全国500家大企业里,也没有把管理会计工作看得很重要,这表明我国对管理会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给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这就把原本连续系统完整的一项活动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项职能应有的效果。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也看作“苛捐杂税”和额外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很容易想象其最终的效果。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发挥,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其抽象数量模型方法所造成的。抽象数量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但是现实中的人们经常采取“机械主义”和“拿来思想”,照套公式,照填数据,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来用意。之所以在管理会计中肯定抽象的数量模型,是提倡由数量模型所倡导的理论和思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要否定的是不少数量模型往往把事物本质属性扭曲了,为模型而模型,而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模型。

二、对管理会计理论价值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从其会计学科地位上看,是不能与财务会计相提并论,并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其中之一的。从某些层面看,管理会计的失败,其中一点就是过度拔高了其学科地位,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而导致运用的失败。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或是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都是研究成本的制订和成本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做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的,其理论研究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既有着深厚的传统,也有着广泛的基础。但是由于后来“食洋不化”,在没有弄清“管理会计”的“根”和“本”是什么的情况下,一举将其提高到与其不相称地位,从而使“管理会计”的边界越拓越宽,最后使理论工作者和实务操作人员对它感到莫衷一是,搞不清它“是什么”,也搞不清它如何成为“两大领域之一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它“迄今使人感到内容上变幻莫测,方法上复杂多变,应用上曲折艰难,均盖源于其理论体系上的匮乏和混乱”。说得严重一点,正是管理会计的引进,削弱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视,使得成本管理研究停滞不前。

2.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无非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订)、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于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

3.管理会计从其方法论体系上看,它并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在方法论体系中基本按照预测、决策、控制三大板块安排的,实际上这些方法论是管理学的主体内容,另外管理会计还吸纳了统计学方法、经济学方法(杠杆即弹性系数)、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方法,但它没有像统计学那样由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组成系统方法论体系,也没有像管理学那样对预测、计划、控制等方法论做出科学解释,更没有像会计学所形成的划分科目、填制凭证、登记入账、试算平衡、编制报表这样严密紧凑的方法体系,更不用说会计学独特的复式记账(特别是“借贷”)方法所组成的平衡关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会计的方法论体系不能纳入“会计”体系,它与“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是格格不入的。管理会计中由于没有“会计”特有的方法,而在已有的方法中又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所以说它在方法论上也是不成功的。

4.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也处于几度“夕阳”状态。目前对管理会计有所研究的人员主要是来自高校教师,而这一部分教师也大多数不愿从事专职的管理会计讲授,他们仅把管理会计的研究也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难得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过去八年间,每年约有25名经国家统考入学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而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选题的每年只有1到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一人以管理会计为题做为毕业论文”,这一数据基本体现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总体情况,也比较集中体现了较高层次上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状况。还有某些我国管理会计最初热心介绍和引进的学者,也开始转移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都说明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由热转冷发展趋向。现状如此,其理论研究出路,更是值得深思。

三、管理会计路在何方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基于以上两个评价的基础上,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1.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笔者从来不想否认在企业中,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非常需要强化“成本管理”这一环节。实践也证明,凡是坚持强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凡是把“管理”提高到非常重要地位的企业,无论市场有多少困难,也无论企业面临多糟糕的环境,企业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强化“管理”这一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加强“成本管理”,例如像邯钢所推出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所贯穿的基本理念就是强化成本的全员“管理”和全面“管理”,可见“管理”二字非常重要。

结合我国冶金行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中,内核就是“计划”方法。包括标准(目标)成本的预测、制订以及控制,实际就是对成本计划的安排、执行和监督。像邯钢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把成本用计划指标方式分解到每个责任人头上。所以说在成本管理理念下,就是要用计划的方法组织企业活动,包括成本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在企业中要强化“管理”理念,也要重视“计划”方法,这样做肯定是一种正确抉择,要比空谈“管理会计”是现代两大会计领域之一要有效果的多,肯定要比空谈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口号而缺少落实措施要有明显的效果。这也就是说要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

2.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现有的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顺,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单就管理会计所囊括的各种方法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如果从我国算起来,也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鞍钢初轧厂的班组核算之前。”(杨继良语)。可以认为我们今天讲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如果仅就这个层面上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它与我们今天所指的管理会计所言及的盈亏平衡点、经济订货批量、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经大相径庭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杨继良同志曾就“经济订货批量方法不能确定每增加一个定单金额增加多少成本”和“回归方法在实务上不能用于成本分离”这样两个问题询向美国三位会计教授,他们“其中一位教授在办公室里坦承上述两个方法,实际上几乎无法应用,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理论概念。其它两位教授,则‘王顾左右’了”。①这的确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嘲弄。笔者多年来指导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曾向来自实践第一线而又有理论基础,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考生作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笔者也曾向多位企业家作过调查,他们一致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难寻,这说明管理会计的方法实际?昂懿簧下贰薄Q钚凼ね疽徽爰赋?“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们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①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承认在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确有能创造出富有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业中,已形成群众路线为特色的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诸如五十年代鞍钢“班组核算制度”,六七十年代冶钢的“五好小指标竞赛”,同期鞍钢、本钢、马钢推行的“内部利润制度”,八十年代首钢“包、保、核”为基础的层层承包做法,九十年代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上述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强纳入管理会计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就难能说是管理会计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业,而其他制造业和化工业,还鲜有类似的系列方法。同时我们还看到即使在冶金行业,各个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钢就提出“炼铁学马钢,炼钢学鞍钢,中板学济钢,轧钢学唐钢;主要指标学安钢,利用系数学济钢,矩形坯?赘?炉龄学莱钢”,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冶金行业的企业能够推行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因其产品功能、规格、样式比较一致,产成品便于比较,成本也便于比较。而在制造业,特别是产品功能差异大,质量规格多样性情况下,就难以总结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电业和生化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以及电子网络行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见管理会计在二十年来,虽有管理层大力的鼓与呼,理论界的捧与吹,但在实务界鲜有进展,是因为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只能区限于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象邯钢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之类生产管理方法能否牵强附会到管理会计方法范围去,是很值得商权的。我们不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范围内来,把明显失败的方法都推到非管理会计的区域去,这样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2.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灵的成因

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既使有所运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位难以组织运作,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无它无所谓这样恶性循环;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数量模型反映不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方法抽象,基本资料难以筹集,这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从第一个原因看,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如此。目前在企业中,财会、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这样做。在全国500家大企业里,也没有把管理会计工作看得很重要,这表明我国对管理会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结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这就把原本连续系统完整的一项活动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项职能应有的效果。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也看作“苛捐杂税”和额外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很容易想象其最终的效果。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发挥,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其抽象数量模型方法所造成的。抽象数量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但是现实中的人们经常采取“机械主义”和“拿来思想”,照套公式,照填数据,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来用意。之所以在管理会计肯定抽象的数量模型,是提倡由数量模型所倡导的理论和思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要否定的是不少数量模型往往把事物本质属性扭曲了,为模型而模型,而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模型。举一简单事例,管理会计介绍一种直线回归预测方法,它需要大量的数据,通过复杂的计算才能求出未知参数b。而b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其一阶导数等于零时有极小值,并建立标准方程,这需要高等数学知识,经过如此两弯三绕最终人们就不知道b的基本内涵了。实

际上它的本来意义就是一个平均增加量,如果用小学三年级的平均数方法求解b,含义既明确,计算也简单,运用意义也直观,而两者计算结果可以说相差无几,而管理会计取难而弃易来建立数学模型值得吗?所以说象回归方法这些“貌若天仙”而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充斥?诠芾砘峒浦姓媸怯泻ξ抟妗?梢匀衔?数量模型,它对纯经济学这样抽象的理论学科来说,使抽象的内容直观了,确实是一种进步;而对管理会计这样具体的应用学科来说,使明确的事物变抽象了,确实是一种退步。可以设想,我们能用几个模型去解决财务会计的核算吗?它只会造成会计工作的混乱。

二、对管理会计理论价值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从其会计学科地位上看,它是不能与财务会计相提并论,而去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其中之一的。从某些层面看,管理会计的失败,其中一点就是过度拔高了其学科地位,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而导致运用的失败。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的渊源和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就是研究成本的制订和成本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做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的,其理论研究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既有着深厚的传统,也有着广泛的基础。但是由于后来“食洋不化”,在没有弄清“管理会计”的“根”和“本”是什么的情况下,一举将其提高到与其不相称地位,从而使“管理会计”的边界越拓越宽,最后使理论工作者和实务操作人员对它感到莫衷一是,搞不清它“是什么”,也搞不清它如何成为“两大领域之一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它“迄今使人感到内容上变幻莫测,方法上复杂多变,应用上曲折艰难,均盖源于其理论体系上的匮乏”①和混乱。说得严重一点,正是管理会计的引进,削弱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注意力集中,使得成本管理研究停滞不前。《会计研究》杂志于1995年组织的珠海“远方杯”和1999年组织的“金蝶杯”管理会计有奖征文,从所发表的全部论文中看,单纯讨论成本管理题目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已有了理性回归,集中讨论其“成本”这一根本问题,这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管理会计专题的征文中,还有不少涉及财务管理(如1999年第9期《成熟期企业并购战略》),生产管理等习作,这也说明人们对管理会计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混乱,同时也分散了对“成本”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入讨论。至今为止,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还说不清楚,造成了思想、认识、学术上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例如人们津津乐道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十大不同点,它既不能反映会计研究问题的主流,也不是会计理论所阐述的基本问题,匆忙就得出两者并列为会计二大领域的结论,事实是至今人们也没有看到它怎样与财务会计并列的。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运作没有也不应该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之一的地位。

2.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朱海芳《管理会计学》),无非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订)、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沿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于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

3.管理会计从其方法论体系上看,它并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在方法论体系中基本按照预测、决策、控制三大板块安排的,实际上这些方法论是管理学的主体内容,另外管理会计还吸纳了统计学方法、经济学方法(杠杆即弹性系数)、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方法,但它没有像统计学那样由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组成系统方法论体系,也没有象管理学那样对预测、计划、控制等方法论做出科学解释,更没有像会计学所形成的划分科目、填制凭证、登记入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这样严密紧凑的方法体系,更不用说会计学独特的复式记帐(特别是“借贷”)方法所组成的平衡关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会计的方法论体系不能纳入“会计”体系,它与“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是格格不入的。撇开会计理论不谈,人们对“会计”所形成的心理定势,凡是应用学科的“会计”,包括工业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都必须含有复式记帐方法,如果缺少复式记帐方法,一律不宜称为会计。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虽有五大帐户,虽有资产负债表,虽有现金流量表,但由于其数据不是从借贷帐户中取得的,只能把它划入“统计”范畴。管理会计中由于没有“会计”特有的方法,而在已有的方法中又显得杂乱无章(特别是短期经营决策一章),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所以说它在方法论上也是不成功的。

4.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也处于几度“夕阳”状态。目前对管理会计有所研究的人员主要是来自高校教师(个别来自企事业单位),而这一部分教师也大多数不愿从事专职的管理会计讲授,他们仅把管理会计的研究也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难得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过去八年间,每年约有25名经国家统考入学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而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选题的每年只有1到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一人以管理会计为题做为毕业论文”①,这一数据基本体现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总体情况,也比较集中体现在较高层次上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状况,即使我国管理会计最初热心介绍和引进的学者,也开始转移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都说明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由热转冷发展趋向。现状如此,其理论研究出路,也是值得深思的。

三、管理会计路在何方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基于以上两个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1.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本文从来不想否认在企业中,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非常需要强化“成本管理”这一环节。实践也证明,凡是坚持强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凡是把“管理”提高到非常重要地位的企业,无论市场有多少困难,也无论企业面临多糟糕的环境,企业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强化“管理”这一理念。“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上,更不是通过知识普及就能奏效的,而应从基本理念上提高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②在这里杨雄胜也特别强调“基本理念”,实际上也就是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加强“成本管理”,例如像邯钢所推出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所贯穿的基本理念就是强化成本的全员“管理”和全面“管理”,可见“管理”二字非常重要。

结合我国冶金行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我们不难

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中,内核就是“计划”方法。包括标准(目标)成本的预测、制订以及控制,实际就是对成本计划的安排、执行和监督。像邯钢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把成本用计划指标方式分解到每个责任人头上。所以说在成本管理理念下,就是要用计划的方法组织企业活动,包括成本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改革以来,人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予以深恶痛绝,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决不能否定“计划”这种科学管理方法。计划经济属于经济体制范畴,计划方法属于管理科学范畴,但是在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计划”两字讳莫如深。王斌同志最近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会计研究1999年第11期)一文重提计划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无疑是正确的。所以在企业中要强化“管理”理念,也要重视“计划”方法,这样做肯定是一种正确抉择,肯定要比空谈“管理会计”是现代两大会计领域之一要有效果的多,肯定要比空谈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口号而缺少落实措施要有明显的效果。这也就是说要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

2.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

现有的管理会计只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顺,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去汲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也就是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汲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由企业中的成本会计核算人员承担以上全部工作。

另外,把管理会计中出现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分解到财务管理学科中去,如把管理会计中的资金预测分解到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短期经营决策纳入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证券)“投资”中去,把预算控制纳入到“损益管理”中去消化,因为筹资、投资、损益的管理以及资金管理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样既合情又合理,因为经过这样处理,就会使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损益三大管理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系统。同时凡属“资金”范畴,凡属筹资、投资、资金分配的职能一律由财务人员承担。如此对管理会计的分解,就达到了正名分目的。首先解决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其次又克服了管理会计“空中楼阁”问题,解决了职能机构和人员配备的虚置状态,保证管理会计原有的职能在实务中得以延续和开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向,是会计理论中迫切解决的问题,宜早不宜迟。如何解决固然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但是需要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务之间严重背离,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