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3 03:37:00

学习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会议内容摘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和部署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出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和一名中共党员,工作在农村一线,我对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深有感触。而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党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而不久前,江苏省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灌云地区面临着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正接受着科学快速发展的挑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和目前工作现状,在反复学习、仔细讨论后,我深有体会,现就以下几点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如何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穆圩乡地处三县一区交界处,应该是一个较开放、接受更新各类信息较快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对涉农政策信息的关注程度。在村征收水利工程费、计划生育抚养费过程中,我时常听到群众大小各异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基于周边地区趋异的相关政策。

群众们认为取消农业税后,老百姓的负担确实减轻不少,但目前大兴起来的合法合理费用却也让人头疼。确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地提升,国家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上级扶持资金似乎只是杯水车薪。如何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经济和社会发展怎样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消除误解、引导新观念、加强思想交流和改进工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除少数走出去的“双带双强”型村干部,大多数村组干部都是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对很多问题的观察视野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思考阶段,而“填鸭式”的接受新思想似乎又是一知半解。不少走出去的新式农民对家乡似乎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怨结,由此,干群的关系曾一段紧张,导致群众有问题不找村组干部,直接问向上级党委政府,村务管理似乎只成了“收取费用”的代名词。

2007开始,穆圩乡村组干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学生村官,老百姓对他们抱持很大希望,希望他们能在农村一线建功立业,带领他们走进新时代。两年的实践也证明省委、省政府这一决策的正确性:穆圩乡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群众发展致富的愿望愈发强烈,“老干部”对新来的村官“有所顾忌”,更多的致富能手、道德模范被挖掘出来……村组干部年轻化,新老思想的大冲击必然引发一场辩证的大讨论,这对提升整个干群素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紧紧不够,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在于以人为本,要想获得大发展必须广修“内功”。

现在的情况是:农村硬件承载能力正在逐步增强,而对应的软环境却相对滞后。大学生村官也存在不少局限,如何扬长避短,深入走进群众,建立把握村情基础上的自信也是亟需考虑的问题。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因此,强化基层党建是提升党员干部素质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重视起来,不搞形势、不搞虚假、不搞摆设,注重实效,建立学习型党员干部,培养他们的发展意识和对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切实架起连接群众需求与政策、人力、财力给予的沟通枢纽。广大干部群众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多关心群众疾苦,耐心讲解有关政策,致力于服务群众。这样,群众思想才会内而不愠,我们的社会才会实现和谐发展。

二、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

遇到很多矛盾纠纷,老百姓向问乡(镇)政府,原因是村里的“不作为”。村里又推脱,原因是村民对村委不信任或者因家族联姻怕得罪人。这样一来,由于人缘关系,一切事情都不好解决。事实是这样的吗?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这些矛盾纠纷除少部分因为干部“霸道”遗留的模糊积案,相当一部分确是由“不作为”引发的。

新时期的矛盾纠纷大都集中在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纠纷和家庭婚姻纠纷两种类型上,而后者相对好解决些。“不作为”引发的打仗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政府“不作为”,各部门相互推诿,认为“民转刑”才会使矛盾纠纷彻底结束。如此一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就被群众打上了深深的问号?群众对基层政府也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上访事件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前届政府遗留的问题留给后届政府,后来又重新调查,时间长了,证据成为一张废纸,原来的法律适用留给今天似乎变得没有说服力,清官也难断。事情发展到最后,群众在乎的不是那些问题寸土反而是一种积怨,发泄的对象或是对方或是政府,矛盾纠纷变质了,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动力。然而,“不作为”不光体现在处理几个事情的层面上,而且散发整个党政工作中,各种政策执行的不彻底或者只是停留在台帐材料上,试想一环接一环的社会发展链将会变得脆弱不堪,断断续续,浮而不实,各项工作就会变得举步维艰。传统的中庸思想和儒家理念似乎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求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依然蔓延,然而这是与时代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得不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干部队伍不能永葆生机的,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

当然,纵观全局,我们的党总体上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政党,人民群众是积极拥护党的事业和发展的。我们需要告诫那些少部分的“不作为”,警醒他们不能机械地或者片面地认为只有经济发达了,这些社会矛盾才能得到解决。我们要深刻理解目前的乡情、村情,认识经济发展所具备的各种要素,不能简单地将问题遗留给未来的社会,发展是各因素的相互推动,缺乏充满活力、先进思想的地区是得不到长足发展和进步的。基层处理事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的成败,我们的基层政府一定要以群众利益为落脚点,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赢得群众认可,成为老百姓信任的、拥护的人民政府。

三、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搞好党群关系,全力构建大跨越大发展的社会环境

为纪念张思德写的一篇文章《为人民服务》教导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意在人的品质旨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前,我们的基层还存在“没钱不办事”的腐败作风。确实,我们的基层干部待遇普遍不高,不少党员干部存在着“入不敷出”的窘迫情境,生活、工作压力大。但这些不能成为不廉洁奉公、求私牟利的借口。设想找我们办事的大都是生活困难,遭受不公正对待的老百姓,对于他们我们能用金钱亵渎自己的本性吗?

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抵制腐败,加强监督,虽然很大程度不是针对我们基层干部,但我们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秉承党的优良党风,来促进政风携提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处理好事物的出发点与长远规划的关系,加强党群联系,增进沟通,争取公众的认同。例如我们征收社会抚养费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公共事业财政支出,而是倡导人们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而我们的工作大都停留在惩罚的层面上。地多不是人口增多的机械推理,培养现代农民、传播先进知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才是科学发展的起点。

大的社会发展环境需要干部和群众双方的推动,这就需要具有优良品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有积极向上的人民群众,而联系的纽带则是为人民服务。大的社会发展环境需要发展因素的催化,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事物发展有力方向的引导者,这样我们的各类因素才会有机结合,产生作用,而评判事物是否优越的标准则是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发展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是关键,搞好了党群关系,我们的经济社会就会获得大的发展。

最后,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