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局就业保障情况报告

时间:2022-08-01 11:32:43

导语:劳保局就业保障情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保局就业保障情况报告

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劳动保障局认真落实区委二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年初的工作部署,不断强化措施,努力实现我区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服务窗口更加优化,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服务意识更加增强,全面推进了全区就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12月20日,全区新增就业14285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87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945人、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92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413人、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304个、农民工培训3887人、建立创业培训基地42个,实训人数432人,分别完成市下达我区全年目标任务的114%、139%、105%、115%、282%、132%、117%、105%、108%;劳动合同签订率98%以上,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定率为94%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目标管理,城乡统筹就业成效显著。今年来,我们根据市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的文件精神,及时下发全年劳动保障工作要点,制订了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并对任务层层进行分解。区就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建立了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月通报、季讲评制度,推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全区各街道、镇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措施,跟进服务,通过实施“四项就业帮扶”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主要有:一是广泛信息,引导就业。区劳动保障局向社会承诺,凡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只要不挑不拣,保证在一周内帮助其找到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个,安置一个。区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在办事大厅利用电子屏现场用工信息,通过《》报岗位信息8期,各街道、社区也分别利用政策宣传栏公布用工信息,多层次的信息,为劳动者自主择业提供了足够的选择余地。二是挖掘社区岗位,就近就业。各街道、镇依托劳务公司,利用辖区资源,建立岗位储备,多渠道促进就业,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包公街道召开辖区用人单位座谈会,建立下岗失业人员“两库一桥”的网上社区就业工作思路;望湖街道通过与新建的望湖城小区沟通,向小区物业推荐了56人从事小区保绿、保洁和物业管理工作。三是开展用工对接,推荐就业。举办了“新区第四、五届被征地农民大型招聘会”,1100余名被征地农民成功转移就业;芜湖路街道对辖区大、中专毕业生多次开展用工对接,安置了216名大、中专毕业生到供电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就业;常青、包公、骆岗等街道和淝河镇也相继举办社区用工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广大求职者家门口。四是针对需求办培训,稳定就业。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结合市场需求,对于有就业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举办多批量、多层次、多种类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了使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镇街相继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淝河镇与辖区企业绿色港湾联合开展订单培训,通过园林绿化技能培训合格后,有40余名被征地农民被企业录用上岗。

(二)扶持自主创业,创城活动推进迅速。全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区成立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创业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实施方案,分解了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文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各街镇建立创业服务所,各居村建立创业服务站,并在各级服务窗口增设“创业服务窗口”,全区目前已基本形成区、街、居三级创业服务网络。各成员单位通过部门联动,通过实施降低创业门槛、举办创业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资金扶持、规划创业摊点、创业园(创业街)孵化等创业扶持措施,大力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活动,全区建立创业实训基地42个,实训人数432人,创业培训136人,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304户,孵化成功企业101个,年纳税1149万元,累计为创业街减免费用27.35万元,为入驻创业园的非正规组织减免费用228.18万元,为入驻农民工创业园的企业减免费用22.6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503户,新成立的各类私营企业1436户,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约26305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为积极应对经济形势,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我们在全区范围类进行调查选址,在征求省市有关部门意见后,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确定在淝河镇席井工业园,采取园中园的方式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000㎡已完工,6家返乡农民工企业已入园创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群众。今年来,全区新增养老参保失业人员3630人,累计失业人员养老保险续保21592人次;自由职业者续保3879人次;办理社保转移2019人;申报前三季度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数2480人,发放补贴资金125.455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共有参保单位119家(其中:全额拨款70家,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49家),参保人数4923人,共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457万元,社保统筹基金支付5544万元。区农保办稳步做好农保工作,全区新增保费83.82万元,累计保费1459.99万元;同时,积极做好农保转城保的衔接工作,目前已转保402人,转出基金50.86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区后,我们对企退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随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生活情况,并实行动态管理,移交社区的企退人员已有22277人。为丰富企退人员晚年生活,全区各街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386次,党员开展活动319次,全区共走访慰问企退人员30685人次,发放慰问金91.25万元,举办了第五届全区企退人员文艺汇演。在民生工程方面,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任务数13万人,现已完成14.5812万人。为加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审核速度,做到应保尽保,我们对被征地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进行联合会审,全区通过审核符合保障的有54212人,已有13231余人开始享受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6254.72万元;被征地农民中1913人享受社保补贴238.99万元。城镇未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共计23人,基本生活保障金5.328万元全部足额按时发放到位;为205名未参保小集体企业及“248”家属工补办了养老保险。全区“零就业家庭”正在享受政策的299人,享受各种补贴资金141.7万元全部发放到位。

(四)维权维稳,劳动关系趋于和谐。一是健全巩固网格化管理,服务重心下移。为适应《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形势,我区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劳动合同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新模式,掌握网格内用人单位情况,建立用工单位名册,建立规范企业用工建议书制度,对复杂案件和群体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目前,各街道、镇正相继成立了劳动监察中队、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把劳动纠纷的调解和查处落实在社区,为劳动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二是应对金融危机,帮扶企业渡难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邀请相关专家对我区企业经理和人事部主管围绕“应对金融危机,规避企业风险”举办了两期政策业务培训,同时,组织劳动监察大队和中队,分成九个工作小组开展“三进三送”活动,即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对全区用人较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帮助其理顺劳动关系,确保社会稳定。三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社会稳定。首先在全区开展了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专项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12000份。其次是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区劳动联合人事、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突击检查活动,检查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80户次、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6家。再者是部门联动打击非法用工。区劳动会同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安监、工会部门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检查用人单位33户,涉及劳动者人数2648人,补签劳动合同2580份,清退童工6名,有效地打击了非法用工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日常工作中,全区受理工伤申请71起,认定68起;劳动年审企业206家,涉及劳动者6180人,主动巡查265户企业,受理查处各类举报投诉案752起,补发工资6250万元。四是推行便民仲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区仲裁委在劳动仲裁工作中倡导人性化办案,设立“节假日仲裁庭和夜间庭”,解决当事人因上班无法参加仲裁庭审的问题,切实做到人性化办案;对特困户、零就业家庭和农民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开通仲裁“绿色通道”,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结案的“三优先”。对下达裁决的案件,从主体确定、文字组成、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严格审查,实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息事宁人”。今年来劳动仲裁受理案件320起,结案313起,结案率97.8%;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案件540件。

(五)完善服务平台,窗口服务提质提速。为不断健全窗口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我们进一步实行工作重心前移,坚持做到能在窗口办理的业务工作,坚决放到窗口办理,目前,区服务中心20个办事窗口中,就业保障占了10个。今年来,全区就业保障平台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912份,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04人;服务中心窗口就业登记人数6543人;免费职业介绍1356人;为下岗失业人员完善档案3000余份;接待失业人员咨询、查询、复印个人档案材料3100人次;办理调档手续986人;办理再就业登记手续1582人。接待前来咨询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及用工信息的企业百余家。为更好地体现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我们开通了劳动保障网站专版留言,通过网络化服务,提高咨询、举报等问题的办结进度,今年来通过网站平台一次性答复政策咨询124人次。

(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抓特色。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丰富学习形式,深化学习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得到强化;通过开展调查研究,精心组织讨论,初步找准了影响劳动保障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联系工作实际,开展了“六项行动”(创业扶持、规范市场、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清欠、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办好“六件实事”(1、举办6场就业招聘会;2、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就业帮扶;3、举办第五届企退人员文化艺术节;4、建设1个农民工创业园;5、及时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漏报、补报问题;6、举办一次大型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活动。),做到了边学边改;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形成了分析检查报告,切实落实了各项问题的整改,圆满完成学习实践任务。二是提高效能抓执行。把机关工作人员本职工作和营销结合起来进行布置和考核,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完善各项服务流程,督促重点工作销号制度、考勤制度的执行,不断推进服务效能。三是信访回复抓时效,实行了信访工作专人接待和登记,对所有信访件制作跟踪服务卡,规范了信访件的送达和回执,限时答复信访件,确保给信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四是提升水平抓培训。为全面提升劳动保障专管员、协理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新区建设。我们分批对各街、镇社保所所长、专管员,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以及部分村的相关工作人员举办了政策业务培训,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五是党建工作抓特色。配合区委组织部,创建党建示范点,建立党总支公示栏,制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图片展;配合区纪委、机关工委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廉政文化书柜,举办了系列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

(七)服务大建设,新区就业保障工作积极跟进。为了切实解决新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壮有所为,我们从就业、培训、维权和保障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新区筑起一道和谐“劳动保障”网。一是多举措推进就业。充分发挥新建的市场功能,推介一批劳动力上岗,通过在新区和义城镇举办两场被征地农民大型专场招聘会,共有355家单位提供了一万余个岗位入场招聘,前来应聘的被征地农民达23000余名,其中达成就业意向就有近3000人;同时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促使企业在劳动用工上采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被征地农民”的政策,分别为进驻企业玖玖隆集团、百大合家福、世纪金源物业等单位推荐实现就业320人;利用新区建设,新增社区保绿、物管、保洁人员600余名;有900余名被征地农民通过民工之家、市场门面经营、运输等个体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安置使新区处于就业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80%以上的人实现稳定就业或灵活就业。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就业能力。针对被征地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匮乏的现状,我们始终坚持以新区需求为导向,以定向、订单、岗前等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被征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为其转移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创造有利条件。今年来,为新区被征地农民开办了电工、物业管理、家政等实用技能培训班,768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培训,600余人成功转移就业。三是维权办进驻新区保稳定。区劳动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建维权联合办公室进驻功能区,共处理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66起,为1920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184.68万元,其中47起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均到及时妥善处理。四是被征地农民保障服务到位。通过摸底统计上报审核,烟墩镇已有13022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2714名到龄人员已享受了养老保障;义城镇有4546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493名到龄人员已享受养老待遇。

三、存在问题

通过对形势分析,我们认为全区就业保障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统筹城乡就业措施还不完善,就业总体规模与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势还有差距,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措施比较欠缺,创业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厚,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三是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发》的颁布和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加,而区劳动争议仲裁委设在我局,没有编制和人员,只能从区劳动监察大队借用一人兼职办公,严重影响了案件的依法按期办结。四是区就业保障服务中心经费保障不足,设立时定编为15人,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每人每年财政定补8000元,经费严重不足,去年,依靠档案托管费100余万元弥补,但今年市物价局下文将档案托管费由5元∕份.月降到2元∕份.月,工作经费无法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五是新区和部分镇村的平台建设,以及区百帮创业服务大厅建设与上级要求相差较大,无法保证“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的基本要求。影响和制约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明年工作安排

当前,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明年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区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抓手,深入贯彻“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思路,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市区两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争创一流。2010年,全区就业保障重点目标任务为:新增就业14000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0人,小额担保贷款800万元,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230个,百帮新增吸纳人数1800个,创业园、街吸纳人数650个,孵化成功企业100户,年纳税1100万元,创业培训200人,建立实训基地50个,实训人数400人,带动就业2000人,农民工培训330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600人,企业职工合同签订率98%以上,企退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93%,被征地农民参保率90%以上,城镇居民参加医保13万人。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立足早抓、早部署,做到: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稳就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规范用工制度、落实优惠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及时为企业提供各项就业保障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实行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实名制管理,建立劳动力台账,开展用工信息调查;充分发挥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作用,广泛开展系列就业援助活动,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着力抓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用工信息网络,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拓展劳务公司职能,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对充分就业社区的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创建充分就业城区。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促就业。加快整合我区职业培训资源,引导培训机构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储备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区企业发展输送急需的人才;创新培训机制,把政策补贴和扶持资金与培训效果挂钩,坚持农民工培训进社区、企业、村庄、工地,提高企业职工转岗转业、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培训后的就业率,把我区出台的新一轮就业政策,充分落实到劳动者身上,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实现稳就业、促发展的目的。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扶创业。健全全区创建创业型城市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创建创业型城市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成员单位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完善配套服务,降低创业门槛,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筹建区百帮创业服务大厅,统筹指导街镇、社区创业服务平台,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快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摊群点界定进程,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从事小型创业的人员提供规范化创业经营场所;充分利用业已运行的百帮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创业街等载体,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孵化力度,扩大孵化成功企业规模;加强对创建创业型城市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的督查,确保在全市率先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惠民生。首先是精心组织实施好劳动保障领域的民生工程,扩大政策宣传,落实保障待遇。一是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做到大建设项目到哪,保障服务跟进到那,待遇兑现到那;其次是全民医保要力争做到全覆盖,让全区群众都能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出现;三是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要加强摸排和统计,发现一个保障一个;四是农民工及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培训工作体系,落实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兑现新一轮就业优惠政策,提高他们择业能力,让他们成功转移就业。其次稳妥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结算、征缴和拨付工作,配合区政府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数据测算、增资审核和养老金发放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农保转城保工作,及时完成基金划转对接,健全基础台账,协调好各项保障之间的衔接。四是规范流程,为自由择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各项就业保障服务。五努力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丰富退管服务内容,打造企退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品牌”。

五是稳定劳动关系,建和谐。加强对企业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全面推进“签约参保”行动,大力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加快各类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和三方调解工作机制,落实用工登记备案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促进三个转变,即劳动监察由维护劳动者权利向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并重,坚持查处与预防相结合,更加注重预防,坚持出发与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教育;认真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大力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建设,加强仲裁员培训,继续加强仲裁办案规范化建设,强化对仲裁员办案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进程;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在每个网格内建立用工单位名册,分类管理,对复杂案件和群体案件继续推行挂牌督办;对来信来访投诉建立跟踪服务卡制度,确定专人,限期办结,给投诉人一个满意答复。

六是加强体系建设,提效能。加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平台,着力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网络化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关注民生、真情服务”“学沈浩,找差距,强措施,上水平”等主题活动,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效能;加强新一轮就业政策宣传,加大对各类典型事例的报道,以典型引路,为就业保障工作营造氛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政策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努力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从而实现工作效率更快、作风纪律更硬、服务效果更好,不断推动劳动保障工作打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七是跟进建设,强服务。首先是完善新区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加强烟墩街道和新成立的社区平台建设,开展劳动力信息调查,建立基础台账,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二是及时开展就业保障服务,对大建设涉及到的失地农民纳入基本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有培训意向的失地农民就近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意向的实施创业培训,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通过建立创业一条街,为他们提供创业平台;对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农民,通过用工信息进行职业介绍,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进行用工对接,通过劳务输出进行转移就业。三是落实维权服务,继续派驻专人在新区维权办现场办公,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现场解决劳动纠纷,避免集体上访事件出现,维护新区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