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0 12:08:00

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工作调查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正确认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的关系;加强反腐倡廉思想建设,建立长效预防机制;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实施纲要》中强调的是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就是“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的功能不一样,作用各有不同。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最大功效。教育是目的,是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筑牢思想道德的纺线,这是治本措施、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和党章的学习教育,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以“领导人员廉洁承诺制度”、“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制度”“述廉评廉制度”、“企业重大事项通报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的监督、对资金运行的监督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的社会变革阶段,在许多领域,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还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层出不穷,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其中发生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具有典型意义,如何有效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教育跟不上、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使反腐败斗争呈现出了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2005年1月,中央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去年又颁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给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正确认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的关系

《实施纲要》中强调的是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就是“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的功能不一样,作用各有不同。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最大功效。教育是目的,是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筑牢思想道德的纺线,这是治本措施。人们常常把教育比喻成一只“无形的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拒腐防变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所以对人的教育是一个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环节。但是教育的作用具有其局限性,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永远不能要求人们面对任何诱惑或者压力都能始终保持高尚道德观念和完善的个人意志,教育只是一种引导,而不是一种规制,缺乏规制的引导无疑是脆弱和无力的,所以对制度的重视具有更加实际和具体的意义。完善的制度就象一张“有形的网”,疏而不漏,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当人们内在的信念发生动摇或改变时,制度作为一种纪律便发挥着它“拦河坝”的作用。然而世上从没有完美的制度,制度的漏洞就如同人们生病一样,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所以制度在无可否认须具备稳定性的同时,也须具有良好的改正机制,人们通常所说的制度是保障,即是指良好的制度总是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着它良好的协调和稳定功能,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生活所需,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人性欲望的出轨。制度是人制定的,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所以监督机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监督本身也是一种制度,但它是一种根植于制度而牵制着制度的特别机制,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制度得以完善的标志,也是制度得以执行的保证。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教育、制度、监督的并重关系,对做好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反腐倡廉思想建设,建立长效预防机制

一些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犯罪活动,其根本原因是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因此,在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国有企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做法,一是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和党章的学习教育,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针对企业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以《党内监督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为主要内容的纪律作风教育。四是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帮助企业干部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五是结合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把教育面扩大到企业全员,全面开展纪律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法制教育,让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进机关、进工地、进班组、进家庭。

三、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体系

科学严密的企业管理和监督制度体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形成企业党组织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行规则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以“领导人员廉洁承诺制度”、“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制度”“述廉评廉制度”、“企业重大事项通报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三是要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相配套的规范从业行为制度;四是要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和惩处制度;五是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六是要完善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制度;七是要加强财务监管,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八是要建立防范和化解企业重大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经营活动监管和风险监控;九是要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十是要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国有企业应当结合构建惩防体系的制度建设来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体系,堵塞管理中的漏洞,从而有效地放防范和控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我们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监督主体。国有企业也有比较健全的监督体系。党委监督—纪委;行政监督—监察处、审计处;股东监督—监事会;执法监督-法律事务部;民主监督—工会、职代会;社会监督—媒体、员工、群众。这么多的监督主体,都监督什么?就是监督对法律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特别是对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为什么要重点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因为几乎所有的腐败都在围绕着“权”字做文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力就可以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权为己所用,掌握权力的人就会以权谋私。所以,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应该盯在哪里。监督的重点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因为“一把手”处于权力的中心。第二是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的监督。现在“小干部、大腐败”的问题也很突出。一些豪不起眼的“小人物”同样可以充当“国家蛀虫”。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在地方是行政审批权,在企业是业务处置权。搞腐败不在职务高低,甚至没有职务,他们或是管钱或是管物或是管人,就可以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制度上的缺陷搞腐败。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要求是,反腐败绝不能“抓大放小”。《实施纲要》中提出,有行政审批权、业务处置权、干部任免权的重点岗位也是监督的重点;第三个重点是对资金运行的监督。是不是按规矩花钱?是不是用公款谋私?对专项资金是不是专款专用?有没有挪用、截留、浪费、私分的问题?就是要加强资金运行的过程控制,及时发现、纠正、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第四个重点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主要是重大投资、重大项目运作。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资本运营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当前,预防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关键,是要紧紧抓住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利时机,抓好《实施细则》的落实,在建立思想道德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上狠下功夫,建立企业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用体系来有效预防腐败,这才是国有企业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治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