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机制调研与思考

时间:2022-06-28 06:20:09

社区警务机制调研与思考

为全面适应市委、市政府“十二五”宏观发展战略和公安机关“两最”目标的现实需要,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党委结合全市城乡公安工作实际,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实施“一区一警”社区警务机制。

一、我市公安机关“一区一警”警务机制的产生背景和基本设想

(一)从宏观形势看,当前,稳定与发展仍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主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保障,二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前不久,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都在抢抓“蓝色”机遇,形成浩浩汤汤、百舸竞发的壮观局面。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战略的同步实施,潮水国际机场、龙烟铁路、蓬长通道的相继建设,给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蓝色经济,大有可为。可以预计,作为“蓝色”重要成员之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将巧借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再次腾飞。蓝色经济区建设,不只是党委、政府和经济部门的事情,而是事关全局、功在千秋的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作为公安机关,必须站在历史的最前沿,先知先觉,坚持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积极深化理念创新和机制建设,改革和创新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更加前置公安工作,延长工作触角,更加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基层政权,构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才能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才能提高“两最”含金量和知名度。

(二)从上级要求看,全国公安机关“三项建设”正处于加快实施阶段;我市各级公安机关也都在围绕孙运波局长年初提出的“三大建设、四项重点工作”总体部署,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选树载体,加快推进,努力实现“全面工作上档升级,单项工作争先创优”的工作目标。从根本上讲,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以及社会管理创新,归根结底是要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就是说,脱离群众工作而谈“四项重点工作”,只能是空中望阁、雾里看花。鉴于此,要让“四项重点工作”真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就必须更加主动地前置警务,深入群众,从而使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获取更有效的载体,取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一区一警”社区警务模式,是推进基层公安机关“四项重点工作”的现实需要。

(三)从实际看,当前,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村改居工作的稳步实施,社区工作必将日益宽泛化、专业化、多功能化,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社区工作机制,寻求维稳工作、群众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以适应我市村改居工作需要。基于此,为了建立同频共振的实效警务机制,搭建起维护社区稳定的新支点,市公安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探索实施“一区一警”的社区警务战略。初步设想为:一方面,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在全局选拔96名优秀社区民警,按照1—3个社区配备1名民警的比例,对全市的184个社区实行“全覆盖”,民警紧紧围绕收集信息、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和服务群众五大职责开展工作,并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逐步实现由党员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由非党员民警兼任社区主任助理,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另一方面,在每个派出所成立由副所长牵头的办案小组,形成拳头,专职负责对辖区刑事、治安案件的侦破办理,以社区警务为依托,努力增强打击效能,提高破案率,增强群众安全感。

二、市现行的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不足

自2006年全国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以来,市就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尝试建立社区警务室,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得不深入,没有取得应有的工作实效。主要原因是:

(一)部分单位对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起点不高。一是对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清晰。简单地把社区和农村警务理解为“社区+警务”,“农村+警务”,等同于传统警务移植到社区范围内,把警务改革看作是对原有警管区的简单调整。二是对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社会基础认识不够充分。认为在当前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和物质条件不完备的形势下,不具备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基础条件,持观望和消极等待态度。三是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发展方向的认识不够明确。将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等同于一般的阶段性工作或专项工作,搞“短、平、快”,集中抓突击。由于认识滞后,带来工作被动和消极。如有的单位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投入不足,警务室民警用“二流警力”。有的工作流于表面化,满足于建几个警务室,树几块警务标识牌,建几本警务台帐。有的工作不推不动,上面怎么布置下面怎么办,不求创新等,导致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起点高度不够。

(二)警力不足,民警整体素质与社区警务工作不相适应。一是警务室民警的绝对数不够。按公安部规定每社区按1000户或3000人配备1名社区民警的要求,城区应配备社区民警43名,农村地区应配备社区民警114名,目前城区已配备27名(含招聘干部和工勤人员12人),民警仅15人;农村已配备69名(含招聘干部和工勤人员25人),民警仅47人,人员缺口很大。特别是一些城区警务室平均每名民警要管理六、七千人,一些常规性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只能依靠招聘干部或协勤队员开展。二是警务室民警职责“泛化”,工作繁杂,不能集中精力种好“责任田”。基层派出所特别是城区所的警力普遍不足,民警除要履行社区警务的职责外,还要参加派出所的日常值班、保卫警卫、刑事案件的侦破查处、参加临时性的其他重要工作、参加各种集中学习等,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以集中精力沉于社区,有的民警为完成其他指标性工作,往往在警务室点个卯就走。三是部分民警能力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有的思想有包袱,有的能力有差距,有的年龄偏大等,加上社区警务工作涉及治安管理、人口管理、情报信息、社区消防等基础警务的方方面面,要抓防控、施管理、推服务,还要学会做群众工作、信息化建设等,更凸显了民警素质不足,影响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效率和作用。

(三)警务保障落实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目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硬性的保障政策、制度没有出台,工作经费少,没有专项资金,各项工作难以开展。条件好的可以由派出所负责解决,条件差的只能靠所领导四处“化斋”解决。部分警务室缺少单独的办公用房,缺少基本办公用品,社区治安防控如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开展治安防控宣传等无法落实,科技投入不足,物防、技防手段无法实施,严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的推进。

(四)社区和农村警务体制不健全,自身工作存在众多的不适应、不规范。有的情报信息工作各自为政、粗放经营、低水平运转,对复杂多变的敌情、社情反应不够敏锐;有的工作内容单一、方法落后、效率不高,该管的管不住,该控的控不了,该放的不敢放;在硬件的统一规范、警务室民警的职责落实、对民警的管理考核等方面,虽然出台了一些制度,落实了一些措施,但缺乏一套既符合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总体规律,又符合实际的合理体制,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处在无序可循、无章可遵状态,制约了社区警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实施“一区一警”的工作优势

实施“一区一警”警务工作机制,是针对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实施的一项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止和解决当前存在于社区警务工作中的上述弊端,增强社区警务工作实效。这项警务机制从体制上更加前置了公安工作,从时间和人员上更加保障了社区警力,从工作机制和职责任务上更加突出了社区警务工作针对性和专业性,从考核导向和警务装备上更加保障了社区警务的实效性,主要优势体现在:

(一)实现以信息警务为主导,提升打防管控的整体性。实施“一区一警”社区警务新机制后,更加适应了上级“以公安信息化引领社区警务工作”战略思想,有利于加快构建社区警务信息化基础平台,强化“数字警务”在社区警务中的推广应用,使信息源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警务和整个公安工作,全面提升打防管控的整体性。一是“网上作战”、“网上比对”机制更加健全。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大普查和特定信息采集,通过基础信息的大普查,摸清辖区内人、地、事、物等基础信息底数,同时强化对重点刑嫌人员、涉案人员的指掌纹,涉案车辆等特定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为信息比对、发现锁定嫌疑人奠定基础。二是“网上管理”、“网上服务”机制得以实现。新型警务模式运行后,公安机关将加快推进“警务通”在社区中的普及应用,使户籍管理、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等管理信息直接深入社区,为社区民警既提供了“笔记本”,又提供了“查询簿”,为治安管理、服务群众提供了便利。三是“网上办公”、“网上考评”机制得以延伸。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队伍,做到社区民警工作网上记载、监督网上实施、考核网上进行,使队伍管理更加科学精细,考核奖惩、评先评优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四是信息工作激励机制得以倡导和建立。将统一采集标准、拓展采集渠道,推动内外信息数据的汇集整合和关联共享;同时,通过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考核奖惩,调动民警做基础工作的积极性,着力解决信息录入率、信息质量和转化应用率“三低”的问题,推动系统数据的质量提升和信息的深度应用,真正把社区民警日常工作的过程变成采集信息、记载信息、转化信息的过程,把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信息一体化落到实处。

(二)实现以主动警务为牵引,提升打防管控的互动性。一是按照上级“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要求,有效改变了派出所机关化工作状态,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强化社区治安巡逻,主动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派出所内部也要对警务室民警实行“减负”,使社区民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己的防范、服务、管理等“主业”。二是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和人、物、技防建设,不断完善社区“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系列性案件的主动防范和“打早、打小”工作机制,提高打击、防范和控制犯罪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三是社情控制和社区信息收集更加直接主动。民警利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家庭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有利时机,主动、全面、准确地掌握公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等,准确把握不同矛盾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评判公众情绪指数,提高预警工作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扩大升级,减少民间纠纷或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四是,主动加强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的情感沟通,减少心理对抗因素,使犯罪嫌疑人主动悔过自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对立不满情绪,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的转变。

(三)实现以效能警务为核心,提高打防管控的实效性。一是在时间上更加突出效能。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摒弃疲劳战术,实行有重点地、有针对性的弹性警务运行机制,把警力放在社区案件多发部位、群众最需要时段,加强重点人、重点物、重点事的动态控制防范。二是从方法上更加突出效能。针对辖区治安突出问题,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方法有效就采取什么方法”的原则,公秘结合,专群结合,综合治理,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形,相应采取工作对策,从而达到时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更加突出“大走访”工作的实效性。通过考核奖惩机制,变“被动走访”为“主动走访”,避免了“因走访而走访”的工作弊端。工作中,民警结合户籍管理、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日常工作去走访,注重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及时疏导邻里纠纷等社会矛盾,及时侦破偷盗、抢夺等多发性侵财案件,通过维护好群众利益去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既推进日常工作又确保常态化走访的最佳效果。

(四)实现以合作警务为依托,提升打防管控的协同性。警力进一步下沉和前置后,使民警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能够腾出时间积极开拓合作领域,构建和谐的警务协作关系。一是加强警政合作。“一区一警”模式,利于民警加强与社区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开展对警情、政情、社情、舆情的动态协作掌控,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因情施策,综合治理,联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扶贫、救困、整治、帮教工作,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在党政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推进舆论合作,掌握舆论主动权和“公安话语权”,维护良好警察形象。二是加强警民合作。通过大走访、相聚警务室等形式,提高警民“认知率”,增加警民互信,使群众把民警当成贴心人,愿意向民警反映情况、提供线索。三是加强与信息员合作。依托公安四级信息网络,畅通社区信息渠道,加强社区民警与信息员的经常性联系、对话,有效盘活信息员这一“节点”,使信息工作左右连亘,上下贯通,社区民警真正成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百事通”。四是加强警种和区域协作。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民警与其他警种之间,便于加强工作协作,互沟信息,协勤协防,提升打击和防范的整体合力,共同解决区域性治安问题。

(五)实现以人文警务为支撑,提高社区警务工作的亲和性。人文警务理念,更加有利于民警树立宗旨意识,更加有利于公安机关“两最”目标的实现。首先,着力培育新时期警察文化。落实好“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要求,突出服务职能,弘扬社区民警爱民、务实、勤奋、高效的职业道德,倡导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工作理念,增强社区民警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走访”常态化。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入手,扩大“回访”涵盖面,立足于各警种、各窗口、各类别案件,全方位落实“回访”制度,努力提高公安机关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理顺公众情绪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削弱对立,促进和谐。第三,建立群众工作导向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提炼社区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手段,及时推出爱民实践的模范典型,使爱民实践成为一种时代文化现象,以人文警务增进警民亲和力。

四、实施“一区一警”警务机制将产生的社会效果

(一)公安机关维稳工作必将更加主动超前。社区民警从原来社区党政组织的“局外人”变成社区管理的“局内人”,变原来“扑火者”为“防火者”,维稳工作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有利于发挥自身工作优势,健全完善社区重大事项治安风险评估机制,创新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化解机制,有利于从稳定角度对待一些问题,对决策中的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不科学决策、不民生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先知先觉,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超前采取应对措施,从而起到避免矛盾、及时化解矛盾的目的。对可行性决策,能够同步制定安全保卫方案,同步组织实施,有效解决安保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

(二)公安机关打击防范能力必将有效增强。通过警务机制改革,提高了派出所打击和防范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使打击更加有力,防范更加严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打击上,更加突出对重点问题、重点案件和群众关注的热点治安问题的惩治;在防范上,更加贴近社区实际和群众需要,防止了不讲实际、千篇一律的“左”的倾向。

(三)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水平必将进一步提升。实施“一区一警”社区警务模式,有利于社区民警有效依托社区党政组织,借势发力,开阔视野,开拓思维,有效利用社区综合资源,因地制宜创新实有人口管理、社会组织常态监管、虚拟社会综合管控、公共安全管理、行业场所阵地控制等多项社会治安管控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四)基层民主政权必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一区一警”模式的实施,社区民警以社区党政组织为依托,能更好地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社区组织和社区群众,加强思想沟通,使决策更民主、更民生、更加人性化,始终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极大地促进党群、干群和警民关系的融合,有效提高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