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4 05:48:00

广播电视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广播电视是传达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体,是传播科学技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精神、娱乐生活的重要传媒设施,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在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型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广播电视作为特殊的文化产业,抓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发展对促进我省我市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广播电视建设大体现状:

地处省的北部,大多是山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紧张,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加上部分边远乡镇地形复杂,山高路窄,交通不便,给我市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广播电视建设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十六大以来,我市广播电视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全市各级广电部门积极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广播电视建设得到一定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两项体制改革和两项重大事业建设工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十五”期间全市自制节目总量同“九五”相比,增长1.3倍,上送省和中央台播出的节目增长4倍,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和播出的节目的套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新建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2079座(站),是“九五”期间的1.6倍,广大农村个人自筹资金建设的地面接收转站近10万座;新建光纤干线近5000公里,2011年底,实现市、县(市)、乡(镇)三级联网,实现了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3户,全市实现广播覆盖率81.33%,实现电视覆盖率89.54%,2012年实现预算外经济创收达6980万元(不含财政拨款)的同时,广电队伍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广播电视建设确实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农民比例大,对看电视听广播的需求大,农村广播电视电视发展潜力很大。但城乡广播电视发展不协调,重城镇、轻农村,重电视、轻广播的现象;二是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设备陈旧老化。大部分县乡发射台、转播台已经停播;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乡镇文广站工作运转不正常,有机构、有编制,基本无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四是广播电视事业人员严重缺乏,安装、维修人员不专业,大部分是通过退伍兵安置或者招工顶职的,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五是村村通工程建设主要是边远的自然村,维护经费、人员、体制编制都缺乏有力的保障,出现了重建轻管,重复建设等浪费的现象;六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缺乏竞争力。

二、我市未来几年广播电视建设的几点思考:

1、从2010年的188座上升到2012年1438座(村),共计达2079座,解决了10万余户居住边远、交通不便的农村用户看电视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是积极推进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基础工程,是广电部门支持“三农”具体体现。在未来的几年,将会继续作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并被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依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有线电视在农村的延伸,逐步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天天通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力争2010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到95%以上。

2、随着数字、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栏目、节目创作和传播模式采用,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如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稳工程。依托数字电视构建“数字”,作为党委、政府“电子政务”和“远程教育”的传输平台。通过数字电视信息平台,将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优秀成果直接接入千家万户。走“数字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产业化,产业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路子。在乡镇以上我们把数字电视的发展和多功能开发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3、理顺关系,深化体制改革,用先进科学的现代生产方式,坚持一手抓事业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拓宽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提高广播电视综合竞争力。不断培育和规范以广电网络发展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发挥中心城区的市场主导和辐射作用,从而达到农村支持城镇,城镇反辅农村的目的。

三、对未来几年我市广播电视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发展环境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时,由市政府给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打报告,就获得了免征市有线数字电视收入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又如,在数字电视的平台中向社会公众免费天气信息,这本是便民利民,很受群众欢迎的措施,但就这类非经营性的公众信息都需要由网络公司出资购买,增大了网络公司的经营成本。就发展而言,在西部地区推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干线长,用户总量小,居住分散,成本高,融资渠道窄,其难度远甚于东部发达地区,所需的政策支持力度应更大,但实际却相去甚远。从网络的经营、网络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确实存在各种体制相互兼容的问题,为此我市在全省率先进行市、县、乡三级广播电视网络整合的改革,率先在西部地区实行城乡一起推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与中发[2012]14号文件精神相符合,改革和发展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其困难可想而知。虽然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并非只是传输网络的改革,但无疑传输网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最紧迫、最具发展前景的一项。这就需要国家和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予以大力支持。

(二)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加大投入。一、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这是消除城乡广播电视差距,解决长期通、天天通的好路子;二、大力建设村村通工程,全省大部分人口看电视听广播要靠村村通工程来解决,但村村通工程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投入不足,如市经过多年的努力,电视覆盖率也只是89、54%,广播覆盖率也只是81、33%。还有近10%的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增大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力度,要针对愈边远、居住愈分散的情况,就愈要发展,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越来越低的实际,降低单座站的覆盖标准和提高单座站的建设费用;二是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运行维护机制不健全,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通、天天通的问题。

(三)县级广播电视台应当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县级广播电视台是县级宣传舆论的主阵地之一,根据《中发[2012]14号》文件要求,应当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但多年来,对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都缺乏具体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对其规模,发展目标、任务职责等都缺乏明确的规定。从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要求看,应当使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制度化、法制化。

(四)通过数字电视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一是将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优秀成果接入千家万户。在数字电视信息平台中开通“文化共享”板块,通过数字电视的全面普及,使文字、图片、视频内容通过市民手中的遥控器,尽享数字化的优越性能,打造“家庭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二是通过数字互动电视,实现文化教育共享。通过数字电视互动,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主点播、电影、电视、新闻、体育、娱乐等电视节目,特别重要的是可以针对学生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将名校名师的课堂搬进学生家中,分年级、分学科,不仅有学科讲授,还有美术、书法、器乐、声乐、舞蹈等才艺课堂,任意点击名师的讲授,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基础平台。三是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长期得实惠,干部经常受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