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委意识强化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09 05:12:00

老龄委意识强化调查报告

老龄问题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县计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老龄群体在家政照料、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紧急救助、医疗康复、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龄服务体系、权益保障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和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矛盾凸显。这将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如何切实强化老龄工作意识,扎实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这一涉老课题,作一粗浅的探索研究。

一、老龄事业发展成效初显

近几年来,我县党委、政府坚持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坚持“人本”理念,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使我县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着力统筹发展。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关注老龄事业,重视老龄工作。已编制出台《云和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导向性、前瞻性,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创造条件,协调发展。二是致力改善老年活动设施。将原沙溪、小顺、紧水滩3家敬老院撤并,组建成“云和县中心敬老院”,实行资源整合,降低了运行成本。投入资金380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4200平米的县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便捷而舒适的活动场所。三是制订政策,普惠老人。县政府出台了《云和县优待老年人实施办法》,给60岁以上老年人以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给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四是养老、医疗保障机制渐趋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到位,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0.2%、9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老年人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得到保障。五是基层老龄组织基本健全。乡镇(农村)、街道(社区)老年协会活动步入正常化、制度化轨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起步,网络基本形成。六是老年文化、教育、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老年大学和老年电大教育成效初显;以老年健身、娱乐为主体的文艺、体育活动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每年一度的老人节庆活动,活跃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七是老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以法律为依据,配合司法部门做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利益。到目前止,全县已创建乡镇老年活动中心11家,农村“星光老年之家”104家,省老年电大云和分校教学点20个。县中心敬老院已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我县也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先进集体”。

二、老龄事业发展面临问题

虽然我县的老龄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因素制约,存在亟待加强和完善的问题。一是社会老龄意识不强。往往囿于传统的思维定势,认为老龄问题是自然的家政问题,无关大局,对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各种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认识缺位,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度研究。二是社会人文孝德缺失。敬老爱老传统理念淡化,扶老助老环境氛围弱化。民间有云:过去是家有一老,视若珍宝;现在是家有一老,视如稻草。视老人为负担累赘,代际情感淡化。三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老龄事业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权益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步履维艰,任重道远。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特困老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料理、康复护理和人文关怀的力量不强。四是老年基础设施短缺。公共养老机构、老年活动场所难以满足老年群体需求。仅从养老机构床位数而言,按3%的标准计算,我县应拥有床位数540张,而县中心敬老院、慈善托养服务中心只有床位320张,缺口仍然较大。五是老龄工作力度不大。宣传不够,措施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的乡镇、街道老龄工作领导机构尚未相应调整;部分农村尚未组建老年协会;少数老年协会活动不正常,形同虚设。目前,县老龄办仅有正式干部一名,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老龄工作任务。这些问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探索创新;需要花大力气加大力度予以妥善解决。

三、老龄事业发展态势分析

根据国际惯例和评判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则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谓之“老龄社会”。2011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7%;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55万,占比为13.89%;我县老年人口1.84万,占比达1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1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县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剧,已提前步入“老龄县”。“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呈快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05万,约占总人口的18.3%;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逾4000人;无子女、子女远离父母、或因方方面面因素而独居的空巢老人家庭将占老人家庭的40%左右。今后一段时期,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基数继续增大,增速明显加快,高龄化快于老龄化,空巢、独居老人逐渐增多等态势。这势必导致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压力显著加大,负担日益加重;不同层面、不同条件的老年群体对社会养老服务的不同需求更加凸显;老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照料等需求更为迫切。对此,高度重视,沉着应对,积极探索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发展的思路、途径、办法,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老龄事业发展基本原则

为有序推进老龄事业与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本理念,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满足老年人在经济保障、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精神文化、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关注“五保”、“三无”、“低保”、残疾、高龄、失能等老年弱势群体,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医疗卫生有依靠、日常生活有照料。

--坚持统筹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老龄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稳步推进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农村基层老龄工作,实现全县老龄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坚持服务均等。老年群体无疑系弱势群体。要从县情实际出发,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优化配置社会养老资源,提高老年群体的社会福利水平,推进老龄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坚持责任共负。要坚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制,鼓励支持以家庭养老为主体。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养老服务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老龄事业发展格局。

--坚持依法维权。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和援助体系,疏通拓宽老年法律援助渠道,以法律为依据,依法做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五、老龄事业发展对策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四大体系”。即建立完善符合法律法规的老年政策体系;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精干高效的老龄工作体系。通过构建养老扶老保障体系,优化敬老爱老环境氛围,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

(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引领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精神,把老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老龄工作,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及时解决老龄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老龄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县老龄工作委员会作为老龄事业的领导协调议事机构,要充分发挥老龄委成员单位的作用。各相关部门要把老龄事业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狠抓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县老龄办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调查研究、联络协调、督促检查等作用,协同推进老龄工作。

(二)建立完善老龄事业投入增长机制。要关注保障民生,改善提升民生,把老龄事业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老年事业发展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力保养老医疗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老年文化教育和老龄产业发展等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支持民间资本融入养老服务业,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老年服务设施,投资“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福利事业,形成政府、集体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三)切实加强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目前仅有养老机构两家。县中心敬老院为政府养老机构;慈善托养服务中心为民间养老机构,且均已接近饱和状态。建议适度发展社会养老福利机构,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兴建综合性的老年福利中心。该中心应涵盖老年休养公寓、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康复机构等。拟规划面积3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投资规模3500万元。鉴于县老年大学教学场所紧缺,“十二五”期间,亟需兴建老年大学教学楼。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拟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山水资源和生态优势,运用政策导向和市场运作机制,在深入分析研究和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发展宜居休闲养生的养老服务业,抢占市场先机,为经济发展谋划新的增长极。

(四)稳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发展模式,拓宽发展渠道,着力构建与我县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探索研究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和培育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困难、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失能老人等,可借助社区的力量和平台,采取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帮助特殊老龄群体解决居家养老的困难。积极倡导和支持老年人广泛开展“银龄互助”行动,努力探索实现“老有所为”新模式。老龄工作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发挥参谋作用,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机制,为党委、政府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要正确引导老年人转变传统养老观念,提倡以保险养老、储蓄养老、房产养老等养老消费观念。

(五)健全完善基层老龄工作组织建设。按照“上有一个精干班子、下有一支实干队伍”的原则,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乡镇、街道要健全完善老龄工作领导小组,配备或明确专(兼)职老龄工作干部。农村、社区要建立健全老年协会组织。要加强县老龄办的工作力量,干部队伍和人员编制要与人口老龄化发展需求相适应。要进一步加强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完善老年群众组织管理办法,逐步实行依法登记或备案管理,促进老龄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六)继续加强老龄事业发展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老年政策法规、老龄工作经验和为老服务典型,积极倡导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道德风尚,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常怀敬老之心,常谋敬老之策,常兴敬老之举,常办敬老之事。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要深入开展老龄问题调研,重点加强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对策、老龄社会保障措施、老年生活照料服务、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等问题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全面、科学、客观、准确的老龄问题信息和意见建议,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