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3 23:39:54

老龄工作计划

老龄工作计划篇1

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使局机关的老龄工作在为老年人服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取得了新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老龄宣传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我们抓住机遇,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办专栏、借助新闻媒体等形式和手段,认真宣传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宣传我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做好老龄工作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老龄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形势和任务,一年来,民政局紧紧围绕《××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以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促进老龄工作的稳步发展,为老龄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结合实际,全面落实老龄工作目标 总之,2009年我局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和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好老龄工作“六有”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老龄工作应有的贡献。

三、2012年老龄工作计划

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群体不但人数众多,需求广泛,而且对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年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后,民政局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要加强社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把社区老年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真正安享“六个老有”的幸福晚年生活。具体计划如下:

(一)紧紧围绕“六个老有”开展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

优待和服务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社区老龄工作组织,完善社区老龄工作网络。加强社区老年人的管理工作,努力发挥社区老年志愿者作用,努力做好社区老龄的基础工作。

老龄工作计划篇2

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使局机关的老龄工作在为老年人服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取得了新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老龄宣传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我们抓住机遇,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办专栏、借助新闻媒体等形式和手段,认真宣传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宣传我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做好老龄工作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增强全体公民的老龄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形势和任务,一年来,民政局紧紧围绕《××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以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促进老龄工作的稳步发展,为老龄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结合实际,全面落实老龄工作目标 总之,2009年我局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和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好老龄工作“六有”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老龄工作应有的贡献。

三、2012年老龄工作计划

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群体不但人数众多,需求广泛,而且对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年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后,民政局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关于“要加强社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把社区老年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真正安享“六个老有”的幸福晚年生活。具体计划如下:

(一)紧紧围绕“六个老有”开展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

优待和服务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社区老龄工作组织,完善社区老龄工作网络。加强社区老年人的管理工作,努力发挥社区老年志愿者作用,努力做好社区老龄的基础工作。

老龄工作计划篇3

一、强化舆论宣传,推进老龄工作健康发展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制作板报、条幅、座谈、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老龄化形势、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老年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优化老龄工作环境。

2、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南关区十大孝亲敬老家庭”活动,主动协调新闻媒体对涌现出来的敬老好典型的宣传,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3、积极总结推广老龄委成员单位、基层社区和农村开展老龄工作的典型经验,推进老龄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认真做好《吉林老年报》的征订工作。

二、以民生工作为主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抓好特困老人助养工作。按照市老龄办助养金“1比1”匹配政策,按时为特困老人发放助养金,努力扩大助养面。

2、进一步做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按时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规范管理,统一制定《高龄老人季度走访工作手册》,防止高龄老人补贴漏报、瞒报等现象发生。做好百岁老人的春节慰问工作。

3、开通“绿色通道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方便老年人办证。对于家在区政府附近的老年人,可以不到社区直接到老龄委办理老年证;对于身体不便,不能办理老年证的老人,街道社区老龄工作者亲自到家里现场办公,热情服务,任劳任怨。

4、加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协助民政部门抓好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参与谋划,积极扶持,重点抓好养老服务员公益岗位、空巢老人日常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广泛开展老年文化大学活动

1、以开展敬老月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社区、村组织和老年文体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好老年文化大学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积极参加市老龄办举办的“快乐夕阳红”老年旅游,“千名老人看长春”等大型活动。积极参加省老龄办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3、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努力办好老年大学,对区老年大学要在办学方向及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确实把老年大学办成有社会影响力,深受老年人欢迎的一所学校。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围绕当前老龄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探讨和研究。

1、开展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方式的调查,全面了解农村老人养老、医疗、文化生活、老年维权等方面的情况,剖析影响农村老龄工作开展的瓶颈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2、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长效机制的调查,深入了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推动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在巩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加强老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老龄工作计划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区委七届四次全会会议精神,按照“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保发展”的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为重点,为全面推进街道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总体思路:围绕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中心,抓教育强素质、抓基础促发展、抓队伍转变作风、抓全局统筹兼顾、抓创新出成绩。

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目的,以建立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为抓手,通过教育培训,激发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活力,提升整体素质,增强服务能力,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培训对象:

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

三、教育培训内容:

1.学习政治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

2.学习业务技能。结合社区服务业务技能的要求,学习社区服务业务专业知识、社会事务业务知识、社区群团工作知识,社区党员干部电视远程教育、电脑技能操作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3.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学习《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与社区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坚持依法行政,清政廉洁,增强社区服务职能,提高法律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4.学习经济知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管理,科技知识,信息发送传递,发挥城市社区的区位优势,积极举办社区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网络。

四、培训方法:

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培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集中培训与平时自学相结合,坚持脱产培训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坚持共性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坚持统一必学内容与学习部门专业知识相结合。要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各自的需求,有计划地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试行社区专职工作者采取先培训后上岗及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社区专职工作者要以过专业化职业培训、考试合格,方可获得社区专职工作者任职资格。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委会主任商请县委党校、县民政局等部门培训为主,其他人员由镇党校及相关专业部门培训为主,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7天。和县委党校联合举办开设社区专职工作者本科、大专学历培训班,参学人数50人以上,学费采取政府贴一点、单位支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不断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文化水平。

1.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自学。由镇党委和社区工委、街道办事处按照不同岗位制订下发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2.坚持“学习日”制度。每周六下午为社区学习日,由各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学习。

3.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围绕“城市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社区文化”、“共驻共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平安社区”、“社区普法”、“机制创新”、“社区经济”、“社区居民自法”等重点,举办专题讲座,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思维理念。

老龄工作计划篇5

二、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规定》。督促、指导各县、区开展《广西老年人优待证》办证工作,在办理自治区优待证过渡期间,做好政策衔接、宣传、解释工作及制定实施意见,确保《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规定》在我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代市人民政府草拟《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规定〉的意见》,待市人民政府批准出台后,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三、认真做好高龄老人寿星津贴发放工作。市老龄办要做好百岁老人寿星津贴数据汇总工作,每个季度核实新增人员,并按时发放津贴;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各县(区)90-99周岁老人“寿星津贴”发放工作。

四、抓好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工作。考察借鉴先进省、市的成功经验,建设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加强与编制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性质定位及人员编制;积极措筹建设补助资金,弥补市财政装修工程资金缺口;督促代建单位按进度开展二期装修工程,保证活动中心按期交付使用。时间要求:活动中心作为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6月底前实现活动中心首期工程交付使用;下半年起,将依据市财政局下达资金情况,督促代建单位开展二期装修工程。

五、适时调整市老龄委成员单位,修改和完善老龄委成员单位职责,坚持联络员会议制度。市老龄办将加强与委员单位和县区老龄办的联络、沟通、检查与协调,强化各委员单位的老龄工作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委员单位的功能作用;加强联络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委员单位联络员例会和县区老龄工作例会制度,认真履行好综合协调、检查督促的职能。

六、广泛开展老年文体及敬老活动。不定期组织老年艺术团下农村、社区或赴外地开展老年文体活动;XX年10月组织全市老年人文艺汇演;不定期与市体育局、市老年体协共同举办各种老年球类比赛、老年书画活动;推动社区普遍开展群众性的老年人文化艺术、体育、科普、读书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敬老慰问活动。

七、继续开展创建全国(区)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活动。按照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标准,继续抓好我市基层老龄工作示范点工作,在规范基层老龄社会组织、发挥老年人协会的积极作用、扩展老年人协会发展能力等方面上,加强指导、重点培育,认真总结创建经验,推广成功的做法,步夯实基层老龄工作基础,通过评选表彰工作,树立一批老龄工作的先进典型。

八、抓好老龄宣传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和公益性宣传渠道,大力开展尊老敬老和老龄工作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抓好《老年法》宣传工作,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开展各种为老服务工作,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处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老龄工作计划篇6

设立老龄机构很多国家的政府设立了老龄工作管理机构,在议会成立咨询委员会,在社会上建立老年问题学术团体,把老龄工作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英国政府由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和社会服务部分工负责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服务工作。内阁设有“补充给付委员会”,下设区域分会和地方基层分会,负责申请、调查和发放老年救助金。政府通过老龄问题学术机构定期召开老龄学术研讨会,促进学术专家、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的交流与合作。日本总理府设有“老龄问题研究室”,厚生省设有“老人对策室”,都、道、府、县、町、乡设有“福利事务所”,主管老年福利事宜。各级政府把老龄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参加“老龄政策和老年工作研究会”。

立法保障权益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社会的首要任务,先期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普遍通过立法来保障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七大工业国家中政府首次为养老保险立法的时间分别为:德国1889年,英国1908年,法国1910年,意大利1919年,加拿大1927年,美国1935年,日本1941年。此外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老人福利法》《老人健康法》;美国还制定了《美国老人法》和《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措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了防止老年人陷入贫困,避免退休金制度崩溃,不断改革国家养老金计划。有些国家还最大限度地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并对退休人员无退休收入的配偶发给家属保险津贴。例如:美国的《老年人和遗属保险》对供养亲属津贴的标准规定:退休工人65岁及以上不享受养老金的配偶,依法领取相当于受保人退休金50%的亲属津贴;受保人死亡后,其65岁及以上的配偶,领取受保人100%的年金。

老龄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老龄社会;居住区规划;适老化

1.背景

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化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伴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与规划设计必然要向更加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方向发展。居住区是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适老”将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通用设计要素,体现在所有的居住区规划中。

2.人口老龄化和居住区规划关系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甚广,将影响国家的城市规划工作、社会福利政策、退休制度、劳保制度、医疗保健及保险事业等,其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对规划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生活、学习、娱乐的要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要求,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使年轻人能更安心地工作的关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及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按人口的一定比例安排出市级的养老设施用地;为区级或全市老年人留足大型老年活动场所和老年教育设施用地。我国老年人虽然大多选择独居但仍希望与子女同住一个居住区。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居住、生活是靠社区服务来完成的。所以城市规划对老年人的关怀还应体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上。本文将从我国老年型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两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3.老龄社会下居住区的规划思路与对策

3.1老龄化社会下居住区的规划思路应把握以下原则:

要以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对老年人真实需求充分调研和分析,包括要了解老年人的居住模式、老年人日常出行活动的特征,对社区服务的要求等。需从这些需求入手,来重新审视居住区规模、居住产品类型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要考虑居住区长远发展中的动态变化要素。老龄化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须从长远视角来考虑居住区规划的适老性需求,充分预估认可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特别要认识到老龄化的成都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设施规划和空间环境仍需要根据不同的老龄化发展阶段而不断调整,以保证居住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3.2基于上述规划思路,提出规划设计的适老性对策:

丰富住宅选型:老年家庭的增加是老龄化的又一特征,2000年我国老年家庭已超过3000万户,其中独居老人已占26.6%。子女要求与老人分居,老人多希望分而不离,于是出现了以小户型为主,两代各居一户且距离不远的居住方式。所以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住宅选型的多样性,以小户型为主,并保持适当比例的两代居户型。

合理配置老年型居住区内的养老设施,并加强统一管理养老设施在小区内的平面布局,可选择在小区中心。在经济发达国家,社区住宅设计中早就提出所谓“太阳系”的建筑格局。以老人住宅为中心,在周边建设为老人服务的医疗、娱乐、学习、健身设施。

加强小区内医疗保健设施的管理与建设。就城市而言,基层医疗保健设施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它既能方便广大居民,又能缓解目前大医院就医难、住院难的问题。老人们体质较弱,身体经常出现一些小毛病,但病情并不严重,不一定前往距离较远的大医院就医,他们更希望能在社区内就近得到治疗或由社区医疗机构提供上门服务。

严格控制居住区内小游园和组团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人类对绿色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在混凝土丛生的喧嚣城市,老年人有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需要一个绿色、宁静的场地去晨练、溜鸟、呼吸新鲜空气或与他人交流。有的小区虽可就近利用公共建筑的前庭进行体育锻炼,但往往受外在因素的干扰。“在宁静、安全、四周种满丁香树的场地上晨练”是老年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是衡量一个居住区设计好坏的条件之一。所以在注重居住区公园的规划管理的同时应确保小游园和组团绿地的规模。

3.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在中国己经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许多大城市已经成为老龄化城市。而作为我们规划设计工作者和决策者能够做的就是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地对老年人给予细致的、人性化的关怀,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方便而舒适的养老环境,协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想境界,为实现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而在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环境方面提出基本的看法或应对措施,旨在唤起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规划设者以及开发者在以后的住区规划建设等,对养老居住及户外环境设计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指导和设计上的关注。只有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规划、单体、房型各方面考虑得细致入微,才能持续推动养老地产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梵,黄杰.上海市未来乐龄居住需求分析[J].北城市规划学刊,2007,(06).

老龄工作计划篇8

2*年3月28日,全省市州地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紫林宾馆召开。九个市州地民政局长、老龄办专职副主任,省老龄委23个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主要讲话精神及贵州省副省长、省老龄常务副主任肖永安在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对2*年全省老龄工作提出的要求。省民政厅厅长、省老龄办主任郭猛总结了20*年全省老龄工作,安排部署了2*年的工作任务。会议还对20*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的单位和个人及20*年全省老龄工作业务目标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我市有四个单位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称号,他们是:市法律援助中心、水城县法律援助中心、钟山区法院民事一庭、盘县老龄办;有十位同志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他们是:*;有两个村两个社区荣获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称号,他们是:盘县老厂镇色绿村、水城县猴场乡红星村、钟山区凤凰街道广场社区、六枝平寨那固坝社区。市老龄办在20*年度全省老龄工作业务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委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主要讲话精神

回良玉在回顾总结20*年老龄工作时说,20*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各部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老龄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一是老龄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去年,召开了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老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同时,修订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为确保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保障;编制印发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老年体育等发展规划,以及与老年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等。二是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超过1.86亿人,比上年底增加1162万人;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全面提高,其中3966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69.2元,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三是为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各地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为老社会服务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福利服务。四是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各地围绕纪念《老年法》实施十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执法检查,老年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社会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地出台了许多针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对老年人实行优先、优待和减免服务。五是基层老龄工作有所加强。各地坚持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基层老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得到较快发展。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年全国各类老年大学(学校)达到2.6万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

回良玉指出:2*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做好今年的老龄工作,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肖永安在省老龄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重点对2*年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要筹备召开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拟在今年下半年召开。老龄办和有关成员单位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第一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以来我省老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省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第二、要认真贯彻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于去年底经省政府批准下发。这个规划是我省“十一五”时期开展老龄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要把落实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摆到重要位置,围绕老年人生活保障、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养老服务业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要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基层老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基点,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三级老龄工作组织网络,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工作经费,确保各级老龄办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要做好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情况的研究工作。我省20*年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成为“老年型”省份。20*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481.56万人,占总人口的12.25%。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且高龄老人进一步增加。为进一步摸清我省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我省老龄问题的基本情况,老龄办要认真组织协调省有关部门,做好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的课题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和老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第五、要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解决“空巢”家庭、高龄老人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老龄办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全国老龄办和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老龄办、发改委、民政、财政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研究制定扶持民办为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郭猛在全省市州地老龄办主任会议上对20*年全省老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年全省老龄工作作了安排

郭猛在总结时说,20*年全省老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老龄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老龄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和要求和部署,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老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为我省老龄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年2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省老龄委立即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省政协主席、省老龄委主任孙淦,副省长、省老龄委常务副主任肖永安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对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实施目标考核工作、按老年人口数提取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和由省财政拨专款对全省百岁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等问题。

老年节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走访慰问了*市部分老领导、老村干、老教授、老劳模和百岁老人,看望了省老年大学学员。*、安顺、*等地及许多县(市、区)的党政主要领导也分别到医院、敬老院、社区和农村看望慰问贫困老人和百岁老人。

2、省老龄委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做好老龄工作

省劳动保障厅在20*年至20*年期间2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57元。发放基本养老金50.6亿元,确保了全省参保企业53.12万名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省财政厅拨付资金4862万元解决了1959名困难企业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和949名省属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统筹外项目费用。省民政厅继续实施包括五保户在内的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20*年省财政安排1.89亿元的专项资金定期救助农村特困群众,110万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救助金,10万名农村五保对象得到了供养。全年投入城市低保资金4.15亿元,确保了包括贫困老人在内的全省51.*万名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目前已在*市部分区(市、县)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62万名农村居民被纳入保障范围。省发改委也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了全省“十一五”基本设施建设规划,并拟对全省68个非经济强县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给予支持。省卫生厅组织培训了136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为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省司法厅积极倡导律师协会、公证部门和法律援助部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省委组织部与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做好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了生活补贴。省建设厅严格执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设设计标准》等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指导城市规划配置老年人服务设施,确保了老年人居住建设的设计质量。省委老干部局认真贯彻落实离退休老干部和遗孀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团省委继续开展“金晖行动”,拓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范围。省妇联深入基层开展老年妇女问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妇女的维权、家庭、养老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等单位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对老龄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省新闻出版局积极扶持《晚晴》、《贵州老年报》的健康发展。省民宗委深入铜仁地区石阡县,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宣传老年法。省老年大学20*年编制了《贵州省老年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在全省新建老年大学(学校)60余所。省教育厅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省人事厅充实调整了离退休专家数据库,组织部分省直单位退休专家赴*市乌当区进行科技帮扶。省直工委、省总工会、省体育局都组织了各类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3、各级老龄办认真履行职责,推动了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

①制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省老龄办会同23个成员单位和9个市(州、地)老龄办编制了《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于2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以黔府发[20*]44号文正式颁布实行。*市、*市年底正式出台了本地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②全面推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的开展

一是建立老年维权机构。经省编办批准,省老龄办增设了维权处,增加了3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黔西南州老龄办、从江县老龄办等地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老年法》。省老龄办与《贵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敬老爱老助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活动”,全省各地纷纷采取设点咨询、文艺演出、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老年法》。三是为老年人办实事。从20*年起由省财政每年拨专款发放全省百岁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0元。黔南州对百岁以上老年人由各县(市)财政每人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补助;对95岁至99岁非财政供养老年人每人每月发给30元生活补助费。*市老龄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60岁以上老年人解决免费乘坐公交车的问题。安顺市筹建了“安顺市助老志愿者协会”。四是继续开展老年旅游活动。省老龄办和省民政厅联合开展“红色之旅”老年旅游公益活动。组织150名基层老劳模、老村干和老优抚对象免费旅游了北京、河北等地。

③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20*年全省各级老龄办配合全国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全国老龄维权示范岗”、“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全省35个单位获“全国老龄维权示范岗”称号,76个村居(社区)获“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称号,69名人获“孝亲敬老之星”,受到全国老龄委的表彰。*市、*市、黔西南州还召开了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④加强老龄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省老龄办制定了《20*年调研课题分解表》,组织几个调研工作组先后到毕节地区、遵义市、*市、*市和黔南州,对当地居家养老情况和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撰写了典型材料和调研报告。二是加强了老年学术机构建设和理论研讨。20*年初省老年学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对学会成员进行换届选举,组成新一届贵州省老年学学会,副省长肖永安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7月和12月又分别召开省老年学学会理事会和20*年省老年学学术年会,探讨搞好学会建设和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等问题。通过加强老年学术机构建设和开展老年学术研究,进一步夯实了我省老龄工作的理论基础。

⑤抓好基层老龄工作,加固老龄工作的基础

20*年召开了全省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经验交流会,各地基层老年协会代表交流了当地基层老年协会的建设情况,省老龄办经筛选编印了《全省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下发各地。*市老龄办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老龄工作的通知》。盘县老龄办对辖区内12个村级老年协会分别拨给建设扶助金2000元(共计24000元),加强了全县老年协会的建设。

⑥加强各级老龄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老龄工作经费。根据省老龄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决定,从20*年起省财政在原有基础上追加省老龄办100万元老龄事业发展经费,今后随经济发展将逐年提高老龄事业发展经费。二是开展老龄工作干部培训。20*年我省组织5名老龄工作干部参加了全国老龄办第三期老龄工作干部培训班。8月又组织老龄办干部24人赴陕甘宁新四省(区)学习考察。三是开展对市(州、地)老龄办和省直成员单位业务目标考核工作。年初省老龄办印发了市(州、地)老龄办20*年度业务目标内容,并于年底对各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评比。2*年3月,省老龄办组织三个考核组,分别到各成员单位进行现场考核。各成员单位领导十分重视,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郭猛对2*年全省老龄工作的安排是: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省老龄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

各级老龄办和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贯彻省老龄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和全省市(州、地)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按照会议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积极筹备在下半年召开贵州省第二次老龄工作会议。抓好《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落实。

第二,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

各级老龄办要高度重视基层老龄工作,建立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按照“巩固、加强、发展”的原则,继续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全省80%的村(居)委会建设老年协会。已经成立的老年协会要开展工作。

第三,探索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爱心护理工作”试点工作

根据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经验交流会精神,各级老龄办要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加快推动我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市云岩区、南明区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探索服务模式,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在*市要抓好“爱心护理院”建设试点工作,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第四,做好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工作

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做好各地分布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情况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省老龄办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成我省20*年至202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的课题研究。同时,各市(州、地)老龄办要高度重视学会建设,还未成立老年学学会的在年底前一定要把机构建设起来。已经建立的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老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认真组织开展“银龄行动”

“银龄行动”是新时期实现“老有所为”的积极探索。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条件的地区和老龄委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老年知识分子人才数据库,制定开展“银龄行动”的计划(方案),各级老龄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的作用,争取有关部门对“银龄行动”的支持,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银铃行动”的影响。省老龄办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2个县进行试点,以推动全省“银龄行动”的开展。

第六,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维权工作

各级老龄办将建立维权工作机构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增设维权机构;要加强与涉老部门的综合协调,推动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重点关注农村空巢、隔代老年人及病残、贫困等弱势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要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推进老年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研,为出台《贵州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供依据。要积极配合全国老龄办完成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等调研课题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调研工作。

第八,切实加强宣传工作

各级老龄办要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继续抓好老龄工作方针和《老年法》的宣传,围绕“六个老有”大力宣传老龄工作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和老龄问题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要重点抓好老年节的各项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第九,加强老龄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老龄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特点 成因 对策

中国一直都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问题历来为世界各国和机构所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不仅人口数量最多,而且向老龄化方向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亟待关注。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是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为13.06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160.7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3.4%,1990年为9935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1%。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后果》提出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标准,在这套标准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是划分人口年龄类型的常用指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属于老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根据该标准,中国在2000年成为老龄型国家。

联合国和人口学家对我国未来人口走势作了预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联合国在2002年的对世界各国人口预测中的中国部分;另外,杜鹏(2005)等人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过测算。预测结果在数值上有略微差异,但大体趋势是一致的:未来100年内,我国人口总量依然庞大,但由于生育率和出生率长期持续地下降,人口增长惯性大为减弱,预计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之后人口总量将逐步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继续加快,二十一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迅速增加;二十一世纪中叶以后人口老龄化速度放慢;随着人口老龄化,从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比例将开始下降。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人口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类似,但也有不同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中国在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发达国家晚了许多,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显现出比发达国家更为迅猛的特点。据联合国统计和预测,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76%,中国增长217%;2000―2025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0%,中国增长111%。中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预计要用26―27年,而相比其他国家,如法国65岁以上人口由7%上升到14%用了115年(1865―1980年),瑞典用了85年(1890―1975年),德国和英国用了45年(1930―1975年),中国老龄化速度要快得多。

第二,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已经进入发达时期才出现的,此时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已具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还不发达时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世界银行曾对人口年龄指标相近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做过比较,1999年中国、韩国、智利三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同为10%,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韩国为8490美元,智利为4740美元,中国仅为780美元,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人口快速老龄化给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带来挑战,196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6.3%,相当于15.9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198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到7.97%,相当于12.5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2005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2.71%,相当于7.9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年人。短短几十年间老年人口抚养比迅速增加,无疑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严峻挑战。

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进程不平衡。总体上看,中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农村更为严重,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内陆地区更为严重。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城市为18.45%,比同期农村低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为6.3%,比农村高1个百分点。《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如、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进程不平衡也可以通过观察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一指标得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未来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趋势。《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如、青海、甘肃、宁夏、贵州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迅猛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决策的改变。应当强调的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中国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遵循世界人口发展趋势而下降,只是这一过程会漫长得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会漫长得多。

中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962―1970年是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阶段,国务院正式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城市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开展计划生育。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人口开始猛增。从1962年起出现了长达8年之久的全国性的生育高峰,到1970年,全国总人口达8亿,总和生育率高达5.8。1971―1978年是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的阶段,计划生育在这一时期被写入《宪法》,同期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78年的18.25‰。1979―1990年,中国政府对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显著下降,总和生育率由1979年的2.75下降到1990年的2.17,接近更替水平,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降至14.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0岁。1991年以后,中国继续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生育水平稳定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多年来,少生了3亿人,相当于少生了一个欧洲的人口。联合国曾指出,与60年代后期同中国生育率水平相近的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是生育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这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意愿的改变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原因。养育孩子可以使家庭的劳动力增加,从而提高家庭的总收入水平,父母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但是养育孩子是有成本的,当养育孩子的教育、保健等成本上升,以及由于父母工作的收入水平提高从而使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上升时,生育意愿就普遍下降了。改革开放一方面使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导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导。农业社会中劳动力的数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工业社会中更加强调劳动力的质量,劳动力的数量退居次要位置,这样,在家庭中孩子作为劳动力的作用下降了。另一方面,改革导致原来由政府负担的生育福利项目削减了,由家庭承担的养育孩子的成本上升了,加之劳动效率较改革前大为提高,使人们工资收入和闲暇成本上升,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因而也不断上涨,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之下,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则表明(2004),近2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有较大的变化:在数量上表现为子女数随年代更替而下降;而在理想子女数上城乡及地区差异显著,城市居民以1孩和2孩为主,农村居民中则有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基本接近,欠发达地区有较多农民希望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第一,实行差别的老龄政策。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并不富裕,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对老年人实行普遍的高福利的老龄政策,而只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障措施和公共服务。并且人口老龄化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城乡、地域差别,因地制宜,协调发展。针对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严格执行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些地区的覆盖面;而对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可考虑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适当提高人口新老更替的水平,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倡导家庭养老,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建设社会养老机构,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

第二,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疗卫生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经费投入,合理安排医疗卫生资源,完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保证老年人口健康生存。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持续下去,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随之下降,老年人口负担将加重。面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向以丰富而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中国必须考虑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改善供给结构,为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提供更多更多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stats.省略/tjgb/rkpcgb/qgrkpcgb/t20060

316_402310923.htm,2006-03-16.

[2] 郑真真: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5).

[3] 杜鹏、瞿振开、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6).

老龄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新形势;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口素质;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当前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人口分布不均等问题正严重困扰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是人们在对待生育问题上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观念。一方面,我国城市年轻人群中产生了对生育持抵触态度的新群体――丁克族;另一方面,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违规超生、生男不生女等现象依然频频上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使得一些城市新初生儿不断减少,而农村新生儿比例逐年增加,不利于我国人口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截止2014年末,我国16~60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同比减少371万人,在全国人口总量中的占比为67.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1242万人,占比15.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3755万人,占比10.1%。一般情况下认为,当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以上时,就说明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根据现在的人口发展趋势,预计到2033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届时我国将全面迎来“银发潮”,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将受到巨大影响。

三是人口分布不均。多年来我国人口整体呈现从农村涌向城市、从中西部落后地区涌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格局,这种人口的单向流动和积聚,使得我国本就不均匀的人口分布变得更加失衡,也对区域经济、社会保障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优化对策

1.更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理念

今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体思路应当由节制生育向调节生育转变、由强制干预向宏观调控转变、由单独两孩向全面两孩推进。总之,要由纯粹控制数量向稳定低生育水平转变,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奋斗目标及评价指标。

2.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方式

首先,在宣传口吻上,要一改原来的“打官腔”,除了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之外,还要积极进行基本国情、人口形势、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宣传,努力做到寓宣传于服务,令广大人民群众信服、满意。其次,在宣传手段上,除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外,还应积极借助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新媒体宣传工具,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3.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首先,政府应制定一套完善且人性化的政策法规,为相关部门做好人口素质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其次,要全面加强生殖健康教育,由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共同负责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具体包括婴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性教育、生殖健康教育、避孕节孕教育等不同环节。应注意,0~3岁是人口潜能开发的关键阶段,因此对于生殖健康的普及教育应当从小就抓起,充分结合各年龄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循序渐进地提升国民人口素质。

4.努力改善人口结构

按照现在的人口发展趋势,如果继续执行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所以,今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将改善人口结构作为重要方面,通过推行全面二孩政策,维持合理的生育率水平,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实现人口结构的改善。

5.积极调节人口分布

调节人口分布的关键在于改变现有的经济和政策重心,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乡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改善农村发展环境,遏制人口的不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其次,在中西部发展上,目前国家已出台大量优惠政策,当务之急是加大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中西部建设,促进人口再分布,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压力。

三、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困境。对此,必须更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理念、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方式,同时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调节人口分布,从而改善人口形势,创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新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