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21:22

老龄范文篇1

一、着力推进养老保障,扩大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

加大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力度,着力扩大制度覆盖面。完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社会、政府、集体、家庭、商业保险“五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深入实施“银龄安康工程”。认真落实农村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参加农民医疗保险的照顾政策。结合老年群体的特殊情况和需求,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切实抓好“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供养和服务水平。认真做好百岁老人长寿补贴金发放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多途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认真实施农村老年人生活救助制度,重点研究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救助标准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倡导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和村居建立养老补助或救助制度。重视做好城区“三无”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失地老人的生活保障工作。完善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制度,巩固和发挥家庭养老的主渠道作用。

二、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业,优化为老服务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规定,积极争取资金,多渠道扩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2012年,在全县开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年活动,促进各项养老服务政策规定的落实,促进养老服务组织及其服务项目的配套完善,促进养老服务业大项目的落地建设。深入实施银龄彩霞工程和银龄通信工程,积极扶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以通信技术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系统。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将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拓展延伸。继续抓好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开展规范化养老服务机构评定工作。协调推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逐步建立养老服务培训教育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以养护服务、医疗康复保健、老年用品、体育健身、观光旅游为重点,积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认真做好省级财政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名单的筛选、推荐和县级财政扶持养老服务机构的评定工作。

三、着力推进“银龄行动”,搭建老有所为广阔平台

认真贯彻落实张秋波书记批示精神和全省老龄系统“银龄行动”现场观摩会精神,突出服务于和发展经济建设为出发点,积极为老年人提供载体,搭建平台,促进老有所为。着力推进老年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广泛征集老年农业科研项目,加强服务指导,拓宽项目领域,提高项目档次,吸引更多的老年科技工作者参与。加强对老年科技人才信息的登记管理工作,有效储备老年人才资源。指导和鼓励开展老年科研基地建设,至少设立1-2个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老年科技人员参与科研基地建设。积极发挥老年人在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中的积极作用,围绕青少年成长的需求,开展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村老年人在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事调解、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治理以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发挥独特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开展实施“银龄行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提高各级参与“银龄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着力推进老年维权工作,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广泛开展老年法规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增强广大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重视涉老纠纷调解和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老年人反映的各类实际问题。认真落实《县优待老年人规定》,进一步提高优待水平。

五、着力推进老年活动阵地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继续开展规范化老年活动室创建活动,切实推动农村老年活动室和城县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年内评选20个规范化老年活动室。深入推进“银龄之家”建设,配套完善活动设施。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重视发挥老年人文艺团体作用,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级老干部党校、基层老年组织、离退休党支部、老年体育协会、老年文艺协会等老年社团的作用,组织老年人广泛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作用明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村居老龄组织建设,使村居老年人工作委员会真正承担起村居老龄工作组织者、老年活动组织者和老年人权益维护者的任务。

六、着力推进敬老文化建设和老龄宣传工作,营造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加强敬老道德教育,把尊老敬老纳入干部考察、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村规民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以开展助老惠老活动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敬老月”活动,动员全社会以各种形式向老年人奉献爱心。年内开展敬老模范单位、敬老模范个人老有所为评选表彰活动。重视抓好老龄宣传工作,完善老龄宣传工作奖励办法,开展优秀老龄宣传报道作品评选活动,提高各级宣传老龄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发挥平面、网络和视频媒体的作用,协调设立敬老文化专题、专栏,扩大老龄公益广告、尊老敬老典型事迹宣传,形成立体化的老龄工作宣传阵地。突出抓好敬老宣传一条街、一面墙建设,开展“二十四孝”图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尊老敬老观念。

老龄范文篇2

一、抓好一个创建

积极开展第四周期敬老模范区创建工作,围绕五个结合,做好三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党政主导机制

要争取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重视支持,着力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对人口老龄化形势的认识,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听取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老龄委及其成员单位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老龄委工作制度,发挥老龄委议事协调职能,细化老龄工作目标责任,加强联络、交流和相互配合,合力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加快出台我区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

(二)全力打造立体化、全方位老龄宣传工作阵地,营造老龄事业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立体宣传网络,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树立健康、积极老龄化工作理念。

二是优化老龄工作社会环境,完善和发挥社会参与机制。加强敬老爱老公益广告和宣传阵地建设。设立电子宣传阵地。在街道和社区设立固定敬老宣传橱窗和宣传牌,建立老龄宣传工作一条街,设立孝爱文化一条街。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宣传,策划有影响力的老龄活动,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关心老年人、支持老龄工作、参与老龄事业的积极性,不断拓宽老龄事业投入渠道,形成全民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互动机制,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抓好先进典型及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抓好敬老月活动的集中宣传。大力培养和宣传各类典型,开展“华龄建功”、“和谐使者”、争当“模范老人”、“好媳妇”等活动,年内召开老年体育工作表彰会。

(三)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根据全国、省、市老龄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今年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搞好人口老龄化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找准矛盾症结,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为区委、区政府在老龄问题上的决策提供科学根据。对《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明确责任分工,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全区老龄工作形式发展需要,编制好《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全区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二、深化两个“关爱”,创新助老机制

(一)加强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关爱,加大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关爱力度

一是开展“三心敬老”――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做到爱心敲门――到空巢老人家敲门问候,提供及时的生活服务;诚心交流――与空巢老人交流情感,给老人以心理抚慰;真心帮扶――了解空巢老人的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倾情助老关爱独居老人”守望工程。举办“守望工程”志愿者培训班,提高志愿者日常照料、紧急救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充实守望工程内容,完善措施,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三是加大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力度,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流程,不断发展完善社区日间照料;对困难老人做好实行购买服务工作,重点关注孤寡、困难、高龄老年人,了解老年人需求,协助家庭成员照料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使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工作流程,把为老服务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四是积极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做好春节、重阳节的走访慰问工作,进一步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五是在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公寓建立孝爱文化教育基地。

(二)加强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爱

区街居积极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和健身体育活动,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平台,重点办好第九届老年文化节;围绕元旦、春节、“五一”、“七一”、“重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和展演,主要举办全区老年人的文体大展示、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门球比赛、太极拳剑比赛、健身球比赛、秧歌比赛和锣鼓展演等活动,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老年文体比赛及老年人运动会,组织参加市第四届“七彩华龄”文化艺术节,承办全市中老年人太极拳(剑)比赛、“巾帼杯”市中老年人第十三届女子门球比赛。为我区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努力实现三个突破

(一)在建设完善老年活动场所上有新突破

加快综合性、高起点、功能全的老年活动场所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一处一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老年活动场所。根据老年人特点和实际需求,加大对社区室内外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建设室外老年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力争打造10分钟老年健身娱乐圈。投资120万元建设10处室外老年活动场所,完善门球活动中心室内设施及部分社区老年活动场所配套设施。

(二)在老年维权,提高老年待遇上有新突破

一是进一步强化主动维权理念,积极开展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继续开展老年维权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增强广大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是做好老年维权审判工作,不断提升涉老案件审判质量和效果。积极开展司法援助、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重视做好涉老纠纷调解处理和老年信访工作,妥善处理老年人反映的各类实际问题。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维权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司法局、法院、老年维权服务中心等相关责任部门、行业的作用,及时纠正和惩处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制定《区老年人优待规定》,进一步提高全区老年人的保障和优待水平,认真做好老年证的办理工作,及时发放80岁以上老人健康补贴、足额发放百岁老人长寿补贴。今年政府决定为百岁老人再增加100元补贴,切实让老年人得到实惠。

(三)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在推动老龄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

继续把养老服务业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养老协会的作用,按照重点保障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探讨居家养老新路子,研究居家养老新模式,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满足全区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强化“硬件”,整合资源,扩宽投入渠道,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基础,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是完善“软件”,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有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注重改善他们的相关待遇和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三是加强对养老服务协会的协调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力争申办养老服务地方标准,填补省内空白,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四、抓好四个建设

(一)加强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场所建设

管理好、维护好、发挥好老年活动场所的阵地作用,建立健全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教育培训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门球活动中心的制度。管理好区、街、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及“华龄乐园”,把活动场所办成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的精神乐园。

(二)加强老年大学建设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巩固完善三级办学网络,有条件的街道、社区要探索开办老年网络电视教育,进一步抓好老年大学管理工作,完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挖掘老年人才,建好老年人才库,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三)加强老龄干部队伍建设

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能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健全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以加强老龄工作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培训、研讨等形式,培育“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机关文化,引导广大老龄工作者讲激情、比实干,讲服务、比奉献,讲执行、比效率,讲清正、比形象,实践“一线工作法”,全力“靠上、拼上、豁上”,提高开拓创新、综合协调、学习研究和组织指导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使老龄工作干部的业务素质更好的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严峻形式,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老龄工作者队伍。年内举办一期老龄干部培训班。

老龄范文篇3

一、“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区以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医疗、救助、发放生活补贴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以敬老院、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主的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街道、社区老龄工作扎实开展,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工作为全市树立了标杆。各级惠老政策不断出台,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省敬老模范区”、“省长寿之乡”、“市敬老模范区”。

“十一五”期间,全区的老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养老、医疗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不配套,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还难以适应当前老龄事业发展的要求,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二、“十二五”期间全区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二)总体目标

完善提高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老年生活品质保障体系,加强老年权益保障体系,强化老龄工作组织体系,加快发展老龄产业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让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促进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老年人的根本需求,以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为出发点,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问题。

2.坚持协调发展。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统筹做好家庭赡养和社会保障、物质供养和精神关爱、场所建设与尊老风气建设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坚持全民关爱。强化政府责任,动员社会参与,督促子女履行养老义务,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

4.坚持和谐共享。整合资源,帮弱助贫,社会福利实现由补缺到适度普惠的转变。

5.坚持德治与法制结合。弘扬中华孝道美德,不断完善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机制,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提高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1.提高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到年,参加企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做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逐步扩大补贴发放范围。倡导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为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

2.提高老年人医疗保健水平。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及补偿比例,提高参保老年人的财政补贴标准。在区医院设立老年门诊或老年护理专科,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要设医务室,符合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纳入定点范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标准床位数达到52张,医护比达到1:1.2。老年人健康教育普及率、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及长寿科学研究,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老龄化。

3.提高困难老年人社会救助水平。把困难老年人作为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加大救助力度。城乡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低保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提高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对因特殊原因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给予救助。

(二)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1.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老年人口信息系统,准确掌握老年人状况和需求。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建立养老服务信息供求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依托街道中心敬老院设立低标准收费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2.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依托作用。加大各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改善养老服务设施和条件,根据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逐步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生活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老年人家中设立“社区养老互助点”。

3.科学规划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加快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不同档次、形式多样的养老机构。到“十二五”末,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不低于36张。区级建设一处5300平方米以上的区老年公寓(安老院),搞好医养结合,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开展长期护理和关爱服务。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在新建或改建的居民区,按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配套建设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督评估机制,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4.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设施率达到100%。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要制定改造计划,增补无障碍设施。到“十二五”末,实现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不低于80%,各类公共服务建筑物无障碍率不低于60%,老年人服务设施无障碍率不低于90%。建立由老年人组成的监督队伍,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进行社会监督。

5.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护理康复、精神心理等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水平,为养老服务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

(三)健全老年生活品质保障体系

1.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加强敬老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深化“精神赡养”理念。倡导敬老崇文、尊贤尚德,把国学教育、孝道教育纳入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等科普教育,设立老年人聊天、心理咨询等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对空巢、独居老人开展志愿结对关爱活动。

2.加快老年文体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区、街道、社区三级老年活动场所的档次,提高使用率。借助百姓乐园—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综合功能,对各老年文体组织进行整合,将其打造成老年文体组织的骨干培训基地,使其成为全区老年文化的中心,打造“学习型老龄”、“健康型老龄”、“和谐型老龄”品牌。到年,各街道均建成一处以上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面积要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成率达到100%(不含旧村改造社区),新建活动中心面积应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基本形成15分钟老年文体活动服务圈。实施文体惠老工程,分期分批为经济困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配发图书、音响、乐器、健身器材等活动设施。社会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

3.丰富老年人文化体育生活。加强基层老年文艺组织和队伍建设,培训骨干。继续开展“万名老人练太极”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老年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各级老年群体组织的工作。全区每两年各举办一次老年文艺调演和一届“七彩华龄”老年文化艺术节,每三年各举办一次老年运动会和老年体育大展示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办好老年文化专题节目。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组织地方剧团、老年文艺团体到社区演出,为老年人送快乐、送健康。

4.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老年教育培训设施建设,办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各街道要建有一所中心老年学校,有条件的社区要开办老年学校或老年课堂。到“十二五”末,老年人入学率达到20%以上。探索在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社会养老机构开办老年教育。有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开展老年教育。

5.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把老年人力资源纳入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范围,搭建老年人才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服务平台。鼓励具有专业技能的老年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咨询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活动。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鼓励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老有所为活动,在基层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养老服务、社区文化、低碳节能、环境保护等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

(四)加强老年权益保障体系建设

每年6月份为全区老年法规宣传月,各有关单位、各街道、各社区要组织相应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观念,提高老年人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把尊老敬老养老作为考核、提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依据。司法部门要将老年法律法规列入“六五”普法规划,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各老年大学要将老年法律法规的内容列为必修课。在旧村改造中,要制定相关惠老政策,防止子女侵占老年人房产、财产。设立“老年维权岗”,对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开设“流动”法庭,对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的,要上门立案,进村开庭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建立健全老年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网络,加大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研究探讨加大老年人乘车优惠力度,扩大优惠范围。

(五)强化老龄工作组织体系

加强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强化职能,配齐配强队伍。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老龄事业发展要求的工作机制,区级每万名老年人配备一名专职老龄工作干部,街道老龄办设不少于一名专职老龄工作人员,各社区安排老龄工作协管员。加大老龄事业投入,保证老龄工作有钱办事。各街道老年协会每年由街道财政列支3-5万元经费,用于开展为老服务、老年活动。发挥区老年学学会、老摄影家协会、老文艺家协会、老旅游家协会作用,加强各级老年协会建设,达到组织百分之百建立,场所百分之百具备,活动百分之百开展。抓好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的作用。成立各类为老服务志愿者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关注支持老龄事业,形成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合力。

(六)加快发展老龄产业体系

要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机遇,大力发展“银龄经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龄产业。引导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和服务,优先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会服务和老年特殊用品产业,积极推进老年旅游、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等为老服务产品供给,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依托省长寿之乡的优势,开展为百岁、高寿老人上门服务、健康查体、膳食指导等活动。打造健康长寿旅游业品牌,开展长寿登山健身游、长寿养生度假游等项目,开发长寿农家宴。打造长寿健康疗养业品牌,与酒店、老年公寓等合作,开展休闲度假、疗养式养老等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老龄工作纳入区、街道两级绩效考核内容,把敬老助老办实事作为评价干部人品官德的重要内容。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发挥好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做好情况调度、信息交流、服务配合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二)完善投入机制

通过年度列支、政策扶持、项目推动、提供服务等措施,加强区、街道、社区老龄工作经费保障。建立老龄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慈善捐赠支持老龄事业发展。探索建立区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动员、引导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三)加强机构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老龄工作机构履职能力。发挥好各级老年协会、老年团体组织的配合功能,健全完善专兼职结合的老龄工作人员队伍,提升基层老龄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扩大老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山墙文化等各类媒体和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老人节期间开展“敬老月”活动,大力宣传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发展老龄事业的意义、政策及先进典型,不断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尊老敬老观念,营造有利于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老龄范文篇4

一、“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一)“十一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人口老龄化快速、持续发展,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农村老龄问题突出等特点。到2010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2696万人,占总人口的1663%,5年净增1832万人,年均增长3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11%,5年净增521万人,年均增长605%。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611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816%,女性658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184%;农村8351万人,占老年人口的6578%。

(二)“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1、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截至“十一五”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7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1561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含地方新农保)参保人员1321万人,有371万老年人已领取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即征即保,参保率达到97%以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0元、每人每年1800元,符合条件的3825名城乡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3600元、1920元,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集中供养率80%。有35555人每人每月领取60元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24万人,原无医保的5万余名城镇户籍老年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障范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筹资标准每人每年最低150元,参合率999%,住院补偿率达到602%。

2、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及9个配套文件。居家养老服务由城市延伸到城镇、农村,有5358名“三无”老人、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老年人以及“三老”优抚对象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功能不断增强,建成社区养老互助点1608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328个、老年人助餐点20余个,为老年人就近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和午餐服务等。机构养老服务发展较快,全市老年公寓131家,床位15600张;农村敬老院170个,床位10334张,全市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20张,市内四区千名老人床位数35张。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9个,街道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95%,基本实现“一刻钟便民就医社区卫生服务圈”。每年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七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2%。开展了将退休参保人员老年医疗护理纳入社区医疗保险管理的试点工作,对在社区医保老年护理定点机构住院和开办社区家庭病床的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定额支付老年护理费,五年有6109人享受社区医疗护理,开办社区家庭病床10078人次。

3、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市级新建成3152平方米的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9个区(市)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其中3个区新建老年活动中心规模超过10000平方米;2个区(市)完成老年活动中心选址;1个市老年活动中心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用。各街道(镇)均建有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区、市的社区(村)级老年活动场所建成率分别达到100%和887%。市级定期举办全市老年文艺调演、“七彩华龄”艺术节、老年人运动会、老年人体育精品展示等大型活动,“七彩华龄”社区大舞台、“回家看看、关注夕阳”等公益演出每年各演出100多场次,各级各部门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达到75%。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2867所,学员179733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363%,其中七区老年人入学率1658%,五市老年人入学率1109%。

4、社会敬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老年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规划,敬老爱老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重点内容。老龄宣传纳入社会宣传计划,尊老敬老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市级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牵挂》、《七彩华龄》等老年人专题节目和栏目,举办老龄专题访谈,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专题报道。成立了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为社会各界捐助老龄公益事业搭建平台,涌现出一大批敬老企业、敬老社团和敬老模范。打造了“七彩华龄”老龄公益品牌,引领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理念,成为市机关名牌。各级各部门定期评选表彰敬老模范区(市)、老龄工作先进、孝亲敬老之星和模范老人等,弘扬敬老爱老美德。老年人优待水平不断提高,百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至少享有400元长寿补贴金,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享有150元体检补助。各级涉老部门认真做好老年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惩处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每年开展落实老年人优待规定执法检查,定期举办老年维权大集和维权月等活动,妥善处理老年人来信来访,有效地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市老年人才库登记注册各类老年人才3000余名,市级每年举办老年人才交流洽谈会,各级关工委组织7000多个,“七彩华龄”志愿服务团开展各类大型公益活动百余次。

5、老龄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举办了“国际中老年养生保健展”和“国际中老年健康产业高层论坛”。成立了市老龄产业发展促进会。授予10家旅游企业“七彩华龄”品牌使用权,组织老年人到欧洲、亚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活动。创办“七彩华龄”理财培训中心,推出国内首张老年人专属借记卡“七彩华龄卡”。连续四年开展“银发无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活动,累计有22万余名城乡老年人参保。创立“阳光华龄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网络平台,拓宽养老服务渠道。召开全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就业协作研讨会,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6、老龄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市社科院完成15个老龄专题研究,出版27万字《中国近代老年史》和50万字老龄专著《和谐之理》。市老年学学会每年召开老年学学术理论研讨会,出版论文集5本、论文183篇。我市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上成功举办“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文论坛。市政府和中国老年学学会联合主办“创造与共享——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收到论文967篇,了《宣言》。

(三)“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坚持党委政府对老龄事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老龄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坚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老年人生活水平和优惠待遇有所提高。

3、坚持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老龄公益事业,大老龄格局初步形成。

4、坚持深入广泛地开展社会宣传,引导全社会关注老龄问题、关爱老年人,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5、坚持开拓创新,立足老年人现实需求,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养老保障、为老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十二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步入老年,市老年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高龄化突出、空巢化显著、农村老龄问题加剧等特点。“十二五”期间,市户籍老年人口年均增速将达到47%。预计到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约160万,约占总人口的193%,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约25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56%。全市65%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女性老年人口数略高于男性老年人口数。

(二)“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社会保障覆盖面窄。截至“十一五”末,我市83万多农村老年人中,还有近50万人没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部分已参保的老年人基本养老金数额较低,生活仍然比较困难。

二是农村低保边缘老年群体基本生存问题突出。农村低保边缘老年人至少有10万人,约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12%,以高龄老人居多,由于收入水平低、来源渠道窄,又不能享受低保政策,生活窘迫,亟需社会救助。

三是老年空巢现象凸显。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已达66%,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比例高达70%,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日常生活能力出现障碍的老年人大幅增加。据统计,日常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城市老年人已达146%,农村老年人已超过20%,其中65岁以上需要长期照护的为55%,80岁以上需要长期照护的高达25%—33%。“十一五”末,我市80岁以上老年人20万多,到年末将超过25万,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刚性上升的趋势与存量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五是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养老社会服务需求迅速膨胀,而养老供给严重不足。除养老机构床位数有限外,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老年文化体育教育、老年人精神慰藉等为老服务发展缓慢,存在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少、为老服务项目单一、养老服务面窄量少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需求。

六是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房产、婚姻、赡养等方面,迫切要求加快我市老年权益保障的法制化进程。

七是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和准备尚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公共财政对老龄事业的投入需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等。

三、“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谋划老龄工作,发挥本土优势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巩固完善家庭和社区养老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总体目标

实现社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城乡老年人的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得到满足;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精神关爱体系,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建立老年人宜居环境体系,社会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更加浓厚,老年人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完善老龄工作体系;推动老龄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把建设成为老年友好型城市。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立老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解决当前突出的老龄问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结合起来,注重体制机制建设,促进老龄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发挥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合力。

4、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完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多举措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

5、坚持统筹兼顾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城市老龄工作,切实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关注特殊老年群体,推动老年群体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不同老年群体之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参保缴费人数达到195万人。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240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安置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成本,做到即征即保、先保后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实现企业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理转换;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鼓励商业性老年保险产品开发。

2、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推进各项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市级统筹,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达到70%;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研究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继续推进退休参保人员老年医疗护理纳入社区医疗保险管理试点工作,扩大受益面。

3、健全老年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老年人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低保对象中80岁以上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困家庭的特殊生活补助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不低于所在区(市)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对符合救助政策的老年人给予生活和医疗方面的救助,加大对残疾老年人的帮扶力度。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优先考虑住房困难的低收入纯老年人家庭。

4、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坚持老年人享受优待的原则,不断完善优待老年人的政策和办法,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制度。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奖励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200元。建立健全高龄老人津贴制度,逐步扩大发放范围,提高发放标准,探讨建立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发放养老补贴制度。

(二)完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养老服务业。将养老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健全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等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娱乐室、老年人助餐点、养老互助点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依托敬老院、村级活动场所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住养、日间托养、互助养老等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场所等措施,积极推进并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学、购、乐等需求,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由政府给困难老人购买服务扩大到向全社会老人提供有偿或低偿的服务。到年,街道、镇普遍建有老年人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和农村中心社区普遍建有日间照料中心或老年人娱乐室,在老年人家中设立养老互助点4000个,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困难老年人达到10000人。

3、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采取公办、民办、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加快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档次不同、形式多样的供养型、颐养型、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加大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员到养老服务业就业、创业,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兴办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发展面向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医养结合的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政府投资、资助的养老机构应以护理型为主,市和有条件的区(市)至少建有1所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敬老院建设要满足农村五保老人愿住全住的要求,逐步向社会开放,弥补社会养老资源的不足。到年,全市城乡各类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比例达到3%以上。

4、切实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改善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城市居民,村卫生室服务覆盖全体农村居民,方便老年人就医。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室)建设,在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开设门诊部或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举办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开展老年人易发心理疾病的专业咨询和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干预等工作,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到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

5、建设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加强养老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开展养老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牢固树立为老人服务光荣的工作理念和职业价值观,大力宣传养老服务人员中的先进典型,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对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给予政策扶持,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水平,保障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6、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业管理。成立市养老服务协会,建立政府指导、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运行机制,促进服务管理规范化。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监督评估机制,制定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实行星级评定,推动服务功能标准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财政支持制度,向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养老服务。

(三)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体系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精神关爱平台。健全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市、区(市)、街道(镇)至少建有1处示范性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村)普遍建有老年活动室、老年门球场、健身路径、广场等老年活动场所,保证老年人就近活动。政府投资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

2、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精神关爱内容。加强各级老年文艺协会、老年体育协会等老年文体组织建设,大力培育老年文体骨干队伍。加强老年文体活动指导,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老年文体活动培训。定期举办全市老年文艺调演、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人运动会和老年体育大展示等大型文体活动,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老年文体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活动。

3、发展老年文化事业,深化精神关爱内涵。倡导文化养老,积极创作优秀的老年题材作品,出版面向老年人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办好专业性的老年报刊,开办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老龄专题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开发老龄网络信息平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市、区(市)图书馆均开设老年阅览室,市级图书馆老年阅览室报刊杂志种类不低于200种。

4、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提高精神关爱层次。逐步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老年教育公益性,加大政府老年教育设施建设投入,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事业。办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规范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在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开办老年学校,依托基层文化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学校和老年文化辅导站,扩大老年人就学面。到年,全市老年大学达到20所以上,各区(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街道(镇)全部建有老年学校,60%以上的社区(村)开办老年学校或老年课堂,全市老年人入学率不低于老年人口的15%,其中,七区老年人入学率达到20%以上,五市老年人入学率达到13%以上。

5、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拓宽精神关爱渠道。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老年人聊天室、心理关爱站等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服务。重点关注病残、空巢、高龄、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服务需求。动员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心理关爱活动,督促家庭成员履行心理关爱义务。

(四)建设老年宜居环境体系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把养老服务设施作为重要的规划建设内容,严格相关规范和标准配套、建设,在新建或改建的居民区,按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配套建设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室外活动场地等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养老资源由政府统筹安排,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中,重点考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设立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域或配备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设施。鼓励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减少老年空巢现象。

2、加快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方便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新建城市道路、建筑物等无障碍设施率达到100%。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等,进行无障碍改造。做好无障碍宣传和督查工作,积极推进城镇、农村地区无障碍建设。

3、深化敬老宣传教育,营造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将敬老养老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把敬老爱老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孝亲敬老的理念。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强化孝亲敬老家庭美德建设,督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和爱心捐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4、建立老有所为工作机制,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支持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社会事务,鼓励老年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完善老年人才资源库,建立老年人才市场,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举办老年人才交流活动,为老年人老有所为牵线搭桥。

5、推进老年权益保障法制化建设,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认真落实老年法律法规,定期对全市贯彻落实老年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健全完善地方老年政策法规体系,适时修定《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若干规定》、《市优待老年人规定》。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将老年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规划,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观念,提高老年人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保护,依法打击、有效预防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健全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和涉老案件陪审员制度。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保障老年人在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畅通老年人信访渠道,妥善处理老年人来信来访,做好涉老纠纷的调解工作。组织开展老年维权月、敬老月、助老月等活动。

6、积极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老年幸福和谐家庭”。优化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老年友好特性,构建安全、舒适、便利的老年人生活服务圈,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实现共融、共建、共享的社会发展目标。

(五)完善老龄工作体系

坚持老龄事业发展社会化的原则,不断完善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民间组织实施、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政府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配齐配强老龄工作干部队伍,不断提高老龄工作机构的履职能力。大力发展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社区(村)普遍成立老年人协会,促进老年人自我管理。积极引导企业支持参与老龄公益事业发展,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广泛建立各类老龄非政府组织(NGO),使其在老龄科学研究、老年文体活动开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育壮大各类助老服务志愿者组织,探讨建立为老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支持老龄事业,形成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合力。

(六)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机遇,把老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适时出台扶持老龄产业特别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水、用电、燃气、通讯、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减免。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龄产业,探索民办公助、股份制、合资等多种形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培育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老龄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产业知名品牌。培育老年用品供求市场,鼓励商家设立老年用品专卖店、专柜,举办老年用品展销会,引导老年人更新消费观念,形成有效需求与合理消费。积极推动老年用品开发,鼓励企业生产、销售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优先发展老年护理、老年康复、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产业,积极推进老年旅游、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等为老服务产品供给,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服务,探索设立“以房自助养老”、“以承包地养老”等新项目,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满足社会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老龄产业协会的作用,加强管理指导,促进行业自律。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委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发展老龄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党政部门绩效考核目标,定期研究部署,抓好工作落实。强化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老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二)加大老龄事业资金投入

建立政府、集体、社会、个人相结合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增强发展老龄事业的实力。各级政府要将老龄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老龄事业发展投入随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增加,满足老年服务、活动等设施建设的需要,探讨建立各级财政按老年人口提取老龄事业发展经费的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老龄事业,加大老龄事业发展基金的社会募集力度,扩大慈善基金、福彩公益金助老支出的比例,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三)加快老龄信息化建设

全面掌握老年人口发展状况,对老年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为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完善老龄事业发展数据库,为制定老龄政策和老龄工作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拓展养老服务信息供求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

(四)加强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加强老龄科研队伍建设,加大老龄科研投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作用,对重大老龄研究课题进行集中攻关,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措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及全面解决我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举办老年学术研讨会,开展国内外老年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促进老龄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五)深化老龄社会宣传

将老龄宣传纳入社会宣传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户外宣传物等各类媒体,开辟宣传阵地,刊发公益广告,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影响、发展老龄事业的紧迫性、老龄法律法规政策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断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全社会对老龄事业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营造尊重老年人、有利于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完善老龄工作激励机制

健全完善老龄工作创先争优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涉老部门、社会各界、家庭、个人在老龄工作、养老服务、孝亲敬老、志愿助老等方面创先争优,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尊老、敬老、助老先进典型,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老龄范文篇5

116个村小组,全乡有11个村委会。27063人,60岁以上老年人2245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06%其中80周岁以上206人,有老年人协会11个,有老年人协会分会116个,目前创建市级敬老先进村6个,老年活动室6个,老年学校6所,学员168人,老年体育协会有会员129人。

二、主要工作

为做好全乡老龄工作,1加强领导。乡政府与各村委会签定了老龄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和签订考核责任书,对全乡成员实行责任到人,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高龄老人的保健补助工作,2加强了宣传和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助和百岁寿星长寿补助发放管理工作。进行走访村寨,给漏报的高龄老人,切实补办高龄保健补助手续。现我乡享受高龄老人保健补助179人,最大老人98岁,补助经费38200元。

尊重、关爱和照顾老年人,3认真贯彻宣传“一发一条例”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他合法权益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是加强“一发一条例”宣传力度,利用下村(组)粘贴各种大小标语,春节和敬老节等加大宣传力度,使“一发一条例”深得人心;二是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落实各项优待政策,乡有“三无”五保老人38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补助60元,112月共补助27360元。解决困难老人享受低保715人,每人每月享受生活补助费60元,112月解决资金514800元。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及时帮助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624人,完成率73%调处赡养纠纷工作2件,其中司法所接待调处老年人维权案件1件,减免一切费用;三是走访慰问农村,高龄特困老人10人,发放慰问金2600元。

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县乡,4积极开展创建“敬老先进村”活动。按照市、县人民政府。敬老先进村(组)活动的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七个一”标准,并与文明村、小康村、富裕和谐村相结合,乡申报市级“敬老先进村1个”已验收合格,目前,全乡荣获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敬老先进村”6个。

认真搞好各种业务,5加强本办业务学习。表册,登记好全乡年满60周岁以上的造册工作,增加老人208人,同时注销度老人死亡数41人。

一年一度敬老节活动中,6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时间在紧在忙,主要领导都挤出时间参加座谈,今年九九重阳节座谈会开得较好,参会人员28人,主要领导在座谈会上通报了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讲话,参与座谈会的各位老领导积极踊跃发言,对髙良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对髙良乡的各项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7乡党委政府对老年人活动中心的硬件建设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资金198万元,建起了一栋老年活动室,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建门球场一块,地掷球一块,硬化活动室场院290平方米,给髙良乡老年人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乡党委政府作了认真的准备和筹备工作,8师宗县第八届“凤凰杯”农村老年人运动会在髙良召开。为搞好此项工作。积极的投入了财力、人力、物力,精心作了布置,使县第八届“凤凰杯”农村老年人运动会如期的召开。比赛活动中,运动员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努力拼搏,各比赛项目都起得较好的成绩,髙良代表队起得地掷球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中国象棋取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2011年工作计划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加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龄工作方针,加强村(组)老龄建设新局面。

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2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老龄会议精神。着力保障老年人权益,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市、县人民政府通知精神,3加强“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以“七个一”为标准,力求做到三个结合与创建文明村、平安村、和谐村相结合,力争在2011年创建1个市级“敬老”先进村。

老龄范文篇6

调查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调查资料为依据,准确、及时、系统、深入地反映老龄工作的情况和问题,探索老龄事业的规律,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老龄调查研究工作以提出解决老龄问题、制定老龄政策为主要目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老年人状况的调查是基础性的调查课题,它主要回答老年人的状况“是什么”、“怎么样”。在了解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发现老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揭示影响老龄问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通过调查研究,总结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老龄问题的因素,探索解决老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政策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在政策分析和政策论证的基础上,需要对政策方案作出最后一步论证工作,即可行性研究。政策可行性调查研究,包括分析和研究政策制定后付诸实施的条件、不同政策方案的选择。可行性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政策背景,包括人口背景、历史背景、环境因素、政策现状等;政策实施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保障,技术条件,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效果等。

(三)典型经验的调查研究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又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老龄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难以保持平衡,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这就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差距,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条件成熟后加以推广。典型调查能起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整体的效果。

老龄范文篇7

共9.8万人口,镇有122个行政村。其中老年人口达1万多人,占总人数的11%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工作,使老年人过上一个开心、幸福、丰富的晚年,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市老龄委的领导下,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服务中心、促进稳定、加快发展”工作主题和“切实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提高生活质量”为工作主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简要回顾上阶段的只要工作

一、老龄工作与创建文明城镇紧密结合。

近两年来,镇作为省、市两级中心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创建文明城镇是镇今年工作的重头。镇党委、政府,各部门都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创建过程中,全镇党员干部开展争做“五心好公仆”活动,其中就要求“孝心献父母”用真情来尊老敬老。同时,村干部中推行“定人员、定时间、定对象、定项目、定效果”五定服务,来切实帮助服务老人。通过创建活动,把老龄工作溶入各级、各部门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使老龄工作深入人心。

二、基层老年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现已每村都建立老年协会组织。老人协会是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组织,镇的122个行政村中。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及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老年协会建设的好坏,镇老龄工作的关键。一年来,各村老年协会在镇老龄办的领导下,发展势头良好,基本上达到四化”六有”标准。四化”即“管理工作规范化、选举民主化、活动制度化、财务公开化”六有即“协会有章程、有好的领导班子、有职责分明的工作规程、有男女会员、有文化活动室、有老年福利基金和活动经费”比较典型的有村老年协会,该老年协会现在正在争创市星级活动。今天要表彰的十个先进老年协会,组织都非常健全,设有会计、出纳和其他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并有稳定经费来源。村老人协会在财务公开上做到帐目日清月结,年终都有会员代表参加帐目清查并逐项审查,每年公布收支情况。

三、助老帮困力度加大。

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一是加强普法教育工作。运用多种途径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老年法》及其实施办法,采取切实措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按照市老龄委的要求,镇老龄与相关部门一起,开展了老年法》及《省老年法实施方法》专项执法检查。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农村老人赡养费用普遍较低的情况,镇老龄办向全镇人民发出了弘扬敬老养老传统美德”倡议,号召全镇人民尽起责任,关心老人。对于一些不愿意赡养老人的则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比如村一老人,有三子,不愿赡养老人,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最后由法庭判决强制执行解决。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敬老助老,二是加大助老帮困力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

此外另赠双楼村老人协会5000元作为活动经费,村捐款1万元成立“壮松基金”用来助老。当地轰动一时,成为敬老典型。老人协会地处贫困山区,活动资金紧张,活动设施缺乏,镇老龄办看到这种情况后,送给该老人协会34寸彩电一台,同志个人送影碟机一台,丰富老人生活。每逢过年过节,镇老龄办、各村老人协会都抽出资金,购买礼品送给各会员。遇到老人生病,各村老人协会都会购买慰问品,组织慰问。并对一些特困老人,帮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全镇共有126位老人纳入低保。去年在镇党委的重视下,有68名三无老人进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

镇普遍建立了以家庭养老为主,通过这些努力。镇、村集体经济补充养老为辅”养老模式,及时帮适龄老人办“高龄老人优待证”使老人在生活中得到方便,让老人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加强敬老宣传教育。

为了使“尊老敬老”成为社会共识,工作的先导。近一年来,不失时机地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老龄工作宣传。下庄村开展“三查一服务”活动现场会。三查即春查口粮,夏查蚊帐,冬查棉被。服务就是使老人吃饱、穿暖、住好。有82位会员拿来60多床棉被提供给困难老人。通过这些活动,使敬老助老得到宣传,取得较好的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有益的活动。如村、村、村开展文艺活动,积极开展老人节期间的敬老宣传服务活动。各老年协会组织通过老人节。开展评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等活动,涌现了如前塘村妇女朱美凤等一大批尊老敬老文明户,今天表彰的有10位。要通过宣传典型,鞭笞后进,全镇形成敬老爱老宣传的高潮。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回顾过去的一年。但老龄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少数村干部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村没有建立老年协会组织;村老人协会活动场所、活动设施、活动基金缺乏等。对此,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把老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镇下一阶段老龄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下阶段全镇老年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巩固上一年度的工作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镇改革发展的大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确保我镇老龄事业继续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筑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完善村名网络组织加强领导。

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特别是一些老干部、离退休干部,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作为村干部,要重视和关心他组织,帮助解决他实际困难。未建立老年协会组织的有条件的都要建立,可以采取联村连建的方式。从老龄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老年组织与无老年组织情况就不一样,有建立老年协会的村,可以为村两委分担许多工作。如调节邻里、家庭纠纷;督促瞻养人落实对老年人的家庭瞻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动员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等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抓好村级规范化建设开展争星评级活动。

各老年协会根据规范化建设“三好”三有”三无”标准。三好”即班子建设好,按照《浙江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及老年活动中心星级评比活动的要求。作用发挥好,制度落实好;三有”即有活动场所、有经费来源,有教育载体;三无”即无老年人因受歧视、虐待而致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无老年人、吸毒现象,无老年人参与邪教。星级评定方面,四星”由省命名,三星”由市命名,二星”由镇命名。双港老年协会今年要争“四星”今年要争“三星”希望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措施,真正使老年人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保护的目的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老龄范文篇8

一五年来的老龄工作全面系统地剖析

过去的五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老龄部门的悉心指导帮助下,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老龄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老龄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统筹兼顾,夯实基础,努力完成了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创新老龄工作新模式,摆脱陈旧的老一套工作方试,为构建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五年来我办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龄工作、用实际行动开展为老服务活动。

2007年3月在上级老龄的指导下,我办开展了一次为老服务北京游行动,我办认真策划,精心按排组织了梅港乡坂头村老年协会的老年朋友春季游北京,让这些吃了半辈子苦的老人,从来没出过远门的老年朋友们大开了眼界游上了北京,完成了他们一生的夙愿。得到了社会各届人仕的高度评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敬老氛围。

2.积极应对、促进老龄事业协调发展。

2008年我办对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进行大普查,我县总人口99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3.365万人,约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3.5%。,我县已进入了初级以上的老龄化阶段。我县为了保障好老年人吃住穿问题,经请示县领导,我办进行科学强证,采取积极应对老龄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帮助老年弱势群体解决困难政策。帮助困难老人优先解决低保、解决危房设施改善和改造问题。农村五保老人和低保老人,帮他们出钱解决了农村新型合作医保、住房维修等优惠政策,这一系列民生工程促进了我县老龄事业得到良好的示范发展。

3.加强基层老龄机构建设督促、规范老龄工作目标。

2009年我办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提高老龄工作的效能年活动,打造老龄工作走向老龄极积化的新思路。汇同县老年体协一起对全县各乡镇(场)进行了一次维老机构大督察。①检查乡镇老龄机构网络建设情况。②检查老龄工作人员配备安排情况。③检查老龄工作经费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化养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老年人协会走进社区的政策落实和贯彻,也是努力迈进老龄工作走向十二规划的新历程。

4.历年来对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进行了规范验收

①我办在发放上级老龄部门配备的物资之前再一次组成工作组下去检查示范点硬、软件是否达标,检查了制度是否完善、班子是否健全、开展工作是否经常化。逐一逐步地认真检查。

②发放手续是领条上必需协会盖章,俱领人签名,由协会例入公共财产。今年我县第五批农村老年人协会示范点建设顺利结束。经省、市、老龄委办验收已达标合格,示范点建设很好地推动了我县老龄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发展我县老龄工作迈向十二五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5.认真落实老年人优惠政策,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2011我办组织了老年人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检查,深入机关,乡镇重点企业、事业单位了解老龄工作情况,发现典型,找出问题,对某些单位长期以来不重视老龄工作的不良现象,同时表彰了康山乡等单位高度重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得到了贯彻和落实。真正保障了老年人合法权益。

2011年我办为全县28位百岁老人增加了长寿补贴,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同时为每位老寿星庆贺了寿辰典礼。今年,我县加大了《老年人优待证》办证工作力度,下发通知,加强宣传,专人办证,上门服务。张帖了老龄工作流程和老年权益保障法。同时,汇同司法局共同创办了县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为全县32名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切实加强了老年人维权工作。

6.精心组织老人节活动,竭力营造老人节日良好氛围。

根据省、市委办的文件精神,在建党90周年大庆之际一定要组织好各区县老年人开展节日活动。开展好和谐文明城镇社区重阳活动,组织新农村老年朋友在建党九十周年庆祝活动,为建党90周年增添风彩,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促进和谐社区。我办对县直各机关和各乡镇(场)下发了老年人在节日期间开展庆祝文体活动的通知,普天同庆。

每年重阳节,县民政局、老龄办专门组织了民政局退休干部、抗美援朝复员军人、援越抗美老战士、进藏老干部、离休老干部、军转干部开展了老人节日座谈会和会餐。对全县有功勋的老红军和老干部等老同志拨出专项经费1万元,用于重阳节开展活动。走访了全县百岁老人,敬老院孤寡老人、光荣院老同志,送上节日慰问金,带去了最美好的节日祝福。

自我担任县老委公室主任以来,社会已经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我切身体会到老龄工作是一项意义非常重要的工作,乃至国内、国际都要面临的未来减压保障。我身为老龄办主任更要努力组织倡导社会各界人仕支持我县老龄事业的发展。利用重阳节的敬老氛围,大力呼吁全社关注老龄事业,鼓励社会各界多办公益助老事业,拓宽助老工程渠道,为老龄事业多作贡献,涌现出大批知名企业家成为尊老、敬老的先锋模范。促进了老龄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和谐家乡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自2004年我提拨为副科干部以来,我一直注重自身素质,以入党誓词为一面镜子时刻注重自己的党员形象、干部形象。始终以“三个代表”为自我思想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用科发展观的眼光去开展创新。我在勤政廉洁方面非常自律,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是以党的纲领和章程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决执行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求自己,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五年来,我在思想学习工作和廉政等方面总的来说是好的。但对照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我感觉到仍有一点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虚心学习,坚决做到服从领导安排,克已奉公、严已利己、顾全大局。创新本职工作,努力做好新民政工作,做好新民政人,办好新民政事。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争先创优,争当桥头堡,勇做排头兵。

①老龄建档工作得到了省老龄委办领导的肯定,得到了市老龄办的表扬,是全省老龄建档标准点范。

②推荐敬老模范,争取了荣誉先进,2010年我县人民医院退休老中医张克忠同志荣获省十大孝子荣誉称号。

③2011年乌泥镇乌泥村的老龄工作,得到了省老龄办高度赞扬,被评为全省十大敬老模范村。

④我办通过积和上级部门沟通,取得了上级部门的支持。额外解决了我县洪家嘴乡中山村老年协会和三塘乡神埠村、瑞洪镇新塘村、鹭鸶港乡三湖村等老年协会示范点。

⑤在06、07、08、09、10年度市老龄工作考核中评为综合先进。本人历年来被市办表彰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被省老龄办推荐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工作者。在党务工作中,我个人先后在2008、2009、2010年度中被县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四、关于今后的老龄工作打算,我办准备在以下几项工作有新突破

①是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在全县乡、镇(场)建立老龄机构,配备专职工作员;村、居委会建立老年人协会组织,并有领导分管,形成组织网络。

②是加强老龄工作先进乡镇(场),先进社区、先进居委会组织工作,评选尊老敬老先进个人,推动老龄工作全面进步。

③是继续落实老年人优惠政策,同有关部门协调,拓宽优惠项目,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

④是加大老年人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拟定在明年举办一期老龄工作业务培训,争取在电视台开通老年人宣传栏目。

⑤是继续搞老年维权服务工作,发挥老年法律援助中心作用,重视和搞好老年人信访接待调查处理工作,为老年人维权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⑥是加大老龄工作选宣传力度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为老龄工作进社区提供舆论、资金支持。

老龄范文篇9

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我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原因,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创优争先。现汇报如下,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履行岗位职责上,本人个体力量发挥的好一些,动员老龄委成员单位力量发挥的差一些。一年来,我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无论是民政局工作,还是老龄办工作;无论是开展老龄活动,还是为老年人搞好服务,我本人是竭诚尽智,全力以赴。但是如何密切与老龄委成员单位的联系,共同策划,营造关爱、重视、支持老龄事业的社会氛围做的不够;如何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络,推介竹山老龄工作,全面展示竹山老龄工作的新动态、新举措、新成效等方面做的还不够;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以争取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做的还不够。

2、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对业务能力、道德品质等素质抓的紧一些,对实践能力素质抓的松一些。一年来,我认为自己能够坚持理论学习,在重大问题面前,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在言行上和局领导保持了高度一致。能够用道德、法律约束自己,塑造了良好的民政干部形象。但是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独自组织开展某项具体工作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加强锻炼。

3、在开拓创新上,对依赖客观条件成熟的想多一些,对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思考的少一些。实事求是地说,很多时候,本人也想不断增添工作中的亮点,但在筹划亮点的“实施计划”时,因财力、人力有限等原因而产生为难情绪,致使有些工作计划落空。有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完成了某项工作,但总觉得欠情太多,自己不堪承受,进而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担心老龄工作没有长效机制作支撑,对未来信心不足,工作缺乏长期性,有短期应付思想。

二、存在问题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对个人潜能的开启、对肩负工作职责的履行、对党员形象的树立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认真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我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工作责任感不强。虽说自己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能够比较好的履行职责,但与面临的形势任务比,自己缺乏的是工作责任感。制定计划、推进工作,没完全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却缺发在其位,履其职,谋其绩,求其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烈。

2、争先创优动力缺乏。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工作热情时高时低,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安于现状,争先创优的意识还不强,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

3、学习抓的不紧。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更新与培养,忙于具体事务。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系统,理论素养还比较浅薄,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学的多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学的少一些,还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研究思考问题。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今后要勤于学习和思考,多读书少应酬。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同志一系列关于关注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紧迫感。

增强敬业勤奋意识。一是增强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是注重工作质量。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摸清情况,把握规律,明确职责,区别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完成任务做到迅速扎实,准确无误,高效快捷,不拖拉松垮,推卸责任。

增强严于律己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各项纪律。服从分配、服从安排;遵守作息时间、外出请假等具体规定;遵守各项财务制度,经济上清清白白;八小时以内严格要求,八小时以外同样严于律己,少打牌、不,不去不该去的地方。

老龄范文篇10

一、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全市普惠制高龄津贴发放制度,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启动市、县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四级网络建设。重点做好市城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联合规划、土地等部门做好市中心城区及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布局规划及相应土地、社区用房储备计划。落实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

二、认真做好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贯彻实施工作。今年是贯彻实施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注重数据性指标的实施进度,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及时解决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继续督促尚未以政府文件出台规划的县区及早出台规划。

三、继续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年初,全国老龄办下发《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层老年协会的基本任务和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要按照《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六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督促县(区)按编制配齐老龄办工作人员、专编专用,100%的乡镇(街道)老龄委要明确有专职常务副主任和专兼职办公人员,80%村(社区)要建立健全老年人协会。乡镇(街道)和村(居)老龄组织机构通过抓好“六有六簿五上墙”基础工作,实施“四个一”工程,开展“五有二查一公布”等养老互助活动,发挥村老协作用,组织农村老人互助养老,重点是对留守、空巢老人进行扶助。以城乡高龄津贴的申请、审核、上报为抓手,做实村(居)老协。以点带面,推动老龄工作示范点培育和推广工作。

四、组织开展“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结合第三届敬老月活动和第五届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全国敬老文明号”评选表彰列为国家评选表彰常设项目,表彰周期为3年,分全国、省(区、市)、市(地、州)、县(市、区)四级创建。要在市、县、乡、村,尤其是在各行业各系统服务单位和窗口单位开展广泛动员、进行深入宣传,形成争创氛围。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省和市级敬老文明号。

五、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结合老年两节开展系列宣传庆祝活动。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市老龄委将组织广大老年群众学习十八大精神,发挥老年群团作用,结合系列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筹备和主办在寿县举行的第九届全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继续推动县区成立老年体协。组织参加省第三届老年文艺调演。参加省第三届十大福星和第五届十大孝星评选活动。部署和举办市第三届老龄新闻奖评选表彰活动,召开全市老龄宣传工作会议。

做好老年“两节”、元旦春节期间的宣传庆祝活动。办好内刊《老龄工作动态》和“老龄网”。做好《中国老年•下半月版》发行征订工作。

六、加强老龄科研。结合国家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强老龄科研工作。加强新成立的市老年学学会工作,召开一次年会。加强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基地建设,完成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下达的科研任务,积极筹备拟在我市召开的全国老龄科研基地建设研讨会。

七、继续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贯彻落实《省实施〈老年法〉办法》,加强优待督查。落实市人大调研意见精神,努力从机制上解决老年人乘车投诉问题。

八、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