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科学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10:11:00

税源科学化调研报告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实现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工作的目标。江阴市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根据本辖区税源特色,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细分纺织服装行业税源,一方面按照行业产销环节、生产步骤等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立体监控管理,税收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大大减少片管员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一、全面分析税源分布特征为行业细分管理提供可能

一是辖区行业特色具有集聚性。该分局辖区内长泾、顾山、祝塘是我市传统的纺织之乡,企业以纺织及服装业为主。据统计,全分局共有1320户企业及个体户从事纺织服装业,其中企业820户左右,占全部企业的42%。

二是常规行业负担率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行业调查后,发现目前掌握的常规行业负担率方法与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差距,参考利用价值不大:

1、大类的行业负担率无法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参考。虽然很多企业在征管系统中都归类为纺织或服装业,但实际上由于纺织业产业环节比较复杂,企业经营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每个企业盈利能力、水电汽等能耗指标、税收负担率都大不相同,采用大类的行业负担率对其监控和分析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2、经营方式的差异导致各企业税负相差较大。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购销和加工两种方式,二者的税收负担率差异较大。经营方式的不同,导致不同的企业即使生产加工同样的产品,也会引起企业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相差较大,缺少可比性,影响了分析选案的效果。

3、企业大量不规范行为造成税收负担率不准确。由于纺织及服装行业生产的大多是民用产品,企业采取进销两头不入账手段,人为调节了其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导致不少企业税收负担率初看相当“正常”。加上企业账务核算不健全,纳税意识淡薄,销售不开票情况十分普遍,导致纺织服装行业整体税负不准确。

三是片管力量相对不足需要在创新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法上开辟新路子。分局目前共有1951户企业,2875户个体工商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27户。而目前分局仅有15位片管员,人均管理企业达到130户,人均管理一般纳税人达到115户,人均管理纺织服装企业达55户。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分局的首要任务。

二、细化行业分类科学建立有效评估模型

根据企业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对其实际经营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进行行业细分,然后结合细分后各行业的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模型,找出“异常”企业,挖出“异常”因素,实现行业精细化税源监控。

第一,熟悉行业生产流程,实现行业细分。分局将纺织服装业按照制条、纺纱、织造、印染、辅料、成品等工艺流程及产品特点细分为24个子类,并对所有辖管纺织服装业企业进行设置和细分。(服装纺织业行业细分情况明细表,略)

第二,根据细分后各行业特点,选择典型企业进行行业解剖,建立分析监控模型。在对企业进行行业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特点,一方面由对相关行业熟悉了解的专管员具体负责,通过向内行或专业人士请教或通过互联网络等其他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具体行业的生产特点、设备参数、能耗指标、物耗指标、盈利方式和能力、市场行情等信息;另一方面,选择生产经营规范、产品以外销为主的三类典型企业进行行业深度解剖和分析:对制条、纺纱、织造类的12个细分行业确定了以用电量为主开展行业解剖工作;对印染类行业确定了以用汽量为主开展行业解剖工作;对成衣类的行业由于采用能耗法比较困难,分局最后根据服装成衣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工资占企业生产毛利70%以上的特点,采用企业用工工资、以及行业平均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行业解剖。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

一是对织造行业中的梭织行业建立监控模型。梭织行业是目前江阴采用最多、应用最广、流程工艺较有代表性的织造行业之一,占到江阴总制造企业的60%以上。主要织造棉布、牛仔布、土布、衬衫布等无弹性的布匹,行业内销售承接业务全部按米作为核算单位结算。同时,该行业主要是通过使用工业用电带动织布机进行工作,生产环节的用电量占到总用电量的96%以上。基于梭织行业企业采用的大多为剑杆织机,以一户典型企业为例,经采集加工,获得了以下指标:

1、通过企业获取的电费发票抵扣联和供电局开具的专用发票数据,可以掌握目前主流的72纬度的坯布平均每米耗电0.8808度,电费0.6474元,不含税为0.553元。

2、企业购销方式与加工方式相比,单位能耗产生的利润一般是购销方式比加工方式多,取其小值,主要分析加工方式下单位能耗产生的增加值。计算公式为:加工费-电费-其他辅料消耗。

①对梭织行业一般每米加工费为每纬0.04元,对常规品种可低至每纬0.02元,模型计算取其中值0.03元;

②主流的72纬坯布每米加工费为72纬×0.03元/纬=2.16元,不含税为1.846元;

③每米的工业增加值为1.846元-0.553元=1.293元;

④考虑其他消耗最为10%,该模型每米工业增加值为1.293元×90%=1.1637元。

3、每元电费产生的工业增加值为1.1637元÷0.553=2.104元,应征增值税2.104元×17%=0.3577元。

经过调研,发现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调节后,同一设备生产的不同产品对应的单位能耗产生的工业增加值相对稳定。分局最终对所有以剑杆织机为主的织造企业采用单位电费产生0.3577元增值税的评估监控模型。

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思路,对“织造-针织”行业建立了单位电费产生1.20元增值税的评估监控模型。对其他采用能耗指标(用电、用汽量)作为预警模型输入参数的制条、纺纱、印染等细分行业都建立了相应类似的评估监控模型。

二是对成衣行业中的针织服装类建立分析监控模型。针织服装是分局辖管企业中非常有特色的行业。全分局共有300户左右的针织服装企业。该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该类企业产品以外销为主,发生销售后开票量相对较足,但企业接受的进项发票存在漏洞较多,而且企业往往都同时存在购销生产和受托加工两种经营方式,单纯采用税收负担率较难实现精细化管理:

1、该类企业的运营成本中,能耗指标在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使用能耗法建立模型非常困难。同时由于该类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在进项发票且往往进销和加工方式并存,采用投入产出法也比较困难。

2、与增值税相关联的工业增加值主要由工资、利润、折旧、其他不可抵扣的费用组成。针织服装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工资占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为采用以职工工资为主的工业增加值评估法建立针织服装行业的预警模型提供了可能。

3、当地服装协会发挥积极作用。经过行业协会沟通协调,每个企业用工的工资都相对稳定和统一,避免了企业间压价恶意竞争。2005年,该行业职工的年工资加福利平均为1.4万到1.5万,2006年,职工年工资加福利平均为1.5万到1.6万。同时每个订单的净利润率都在5%以上。这两个关键性的参数为职工工资和利润率提供了一定的行业参考值。经过反复调研和测试后,证明采用工业增加值的评估方法建立评估预警模型具有可操作性。

申报增值税≥(职工人数×平均工资+销售收入×平均净利率)×0.17

以江阴市远东制衣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2006年1-10月申报销售收入1749万,申报增值税37.8万,职工人数140人。根据模型取2006年平均职工工资1.55万,净利润率为5%:测算该企业应征增值税=(140×1.55/12×10+1749×0.05)×0.17=45.6万大于申报增值税达7.8万元。评估人员以此疑点为突破口,同该企业的法人代表及会计进行了评估约谈,了解到该企业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6万,同时采集了相关财务指标:期初及期末存货基本持平、账面利润为36.4万、折旧为23.9万,不可抵扣费用为39.2万,净利润率为5.69%,测算应征增值税=(140×1.6/12×10+36.4+23.9+39.2)×0.17=48.62万。企业对此也比较认可,最后自查补报增值税9万元。

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思路,分局对其他成衣类行业建立了相关的监控模型。

第三,整合各类税收信息资源,为税源监控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简单的分析模型建立后,如何既准确又方便地采集企业的用电、用汽等能耗指标,便成了分局急需解决的难题。如果单纯采用人工方式采集费时费力,出错率高。请供电、供汽企业提供则需要协调关系,而且操作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分局攻关小组努力,最后终于突破了能耗指标的采集瓶颈:在信息中心的帮助下,分局每月对辖区供电局、热电厂等单位的专用发票报税信息按税率(工业用汽为13%)进行分户汇总加工,可以既快又准地获得辖管纳税人的用电、用汽等指标。从而为税源分析和监控中推广应用能耗法方面突破了数据采集瓶颈。在对各行业建立分析模型时具体还遵循三大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信息来源渠道上尽量选取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具客观实在性、企业不易人为改变、不易隐瞒、便于收集、纳税评估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比如:电费、水费、蒸汽费能耗指标以及企业的职工人数、设备台套等客观性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和或计算依据。

2、适用性原则。模型的输出指标尽量不输出应税销售收入,而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或增值税应缴税金为主,包括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购销、加工等多种经营或盈利方式。提高分析模型的适用面,减少具体运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争议。

3、相对性原则。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以客观性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在计算企业工业增加值(应缴增值税)的过程中,不追求100%精确,只求相对精确。原则上输出各行业单位能耗产生的最低应征增值税,提高可操作性。

第四,应用分析模型全面进行纳税评估。

分局在对各行业的监控模型进行反复测试验证后,应用各细分行业的分析监控模型对行业内企业进行全面纳税评估。

评估方法主要以约谈为主,由企业根据测算模型和结果,负责举证,比如是否存在转供电的情况,是否存在个别业务单位能耗对应工业增加值明显偏低等因素,并提供相应证据,由评估人员根据约谈结果,确定应补增值税数额。

三、开展行业细分税收管理提高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应用监控模型对全行业的评估分析,分局在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行业税收秩序进一步规范。通过行业预警模型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约谈,完成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转、产品结构全面体检。分行业的分析模型,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与税务稽查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0月,纺织服装业纳税评估万元,同比增长%。实践同时证明,细分行业税源管理在有效规范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税收秩序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配合,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纳税遵从度。

2、税源管理思路进一步拓展。在行业细分基础上,根据各行业具体特点,建立相关的分析模型,一方面使片管员进一步拓宽和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法和要求,使税源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建立各行业评估模型,及时准确获得各种客观性输入参数,提高了各片管员日常税源管理质量透明度,为分局考核评判片管股、片管员工作质量增加了新的标准。

3、税务干部钻研税收业务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对纺织服装行业进行细分后实施精细化管理,改变了干部原先普遍存在的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氛围,激发了税务干部对税收业务的学习和钻研热情,并且做到举一反三,为其他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