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2:53:59

税源建设

税源建设范文篇1

一、地方税源的总体概况

(一)年度地方税费征收的总体情况。

年,全年共征收地方各项税费收入24382万元,同比增长34.23%,增收621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339万元,同比增长28.57%,同比增收3408万元;社保费入库7983万元,比同期增收2596万元,增长48.21%,其他收入完成1060万元,,同比增收213万元,增长25.1%。

(二)同比分税种增减情况。营业税3247万元,同比增长55.05%,企业所得税2934万元,同比增长7.35%,个人所得税2059万元,同比增长7%,资源税4391万元,同比增长69.05%,城建税645万元,同比增长179万元,印花税120万元,同比增长43.31%,车船使用税97万元,同比增长265.81%,契税、耕地占用税111万元,同比增长218.02%,房产税763万元,同比下降8.77%,土地使用税919万元,同比下降22.55%。

从以上征收数据看,全县地方税源在税种上主要集中于营业税和资源税,在地域上集中于荷花镇和茅坪场镇,在增幅上高于市内其他县(市)。具体来讲,我县地方税源呈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流转税支撑作用明显,比重呈上升态势。从近三年的征收数据分析,2006年至年分别征收营业税1581万元、2700万元、3247万元,分别占地税收入的16.56%、18.06%、21.17%,征收资源税2589.51万元、2597.67万元、4391.46万元,营业税和资源税分别占地税总收入的25.93%、18.4%、30.03%。二是区域性分布突出,层次分明。全县地方税收主要集中在荷花镇和茅坪场镇。2006年至年,区域内提供地方税收21645.65万元,占全县地税收入56%以上。其中荷花镇16177.48万元,占41.77%,茅坪场镇5468.17%,占14.12%。三是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高幅增长,据县统计局资料数据显示,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3%、39.6%,高于其他八个县(市)增长幅度,在全市财税增幅比例中排名第一。

二、制约地方税收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地方税收增幅空间日趋减少,影响了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的持续性。经济是税收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地方税收的根本和源泉。加强地方税源建设,促进地方经济与地方税收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94年至年,全县地方税收收入从1486万元增加到24382万元(其中社保费及其他规费收入9043万元),税收绝对增加额为22896万元,平均每年净增1526.4万元,税收年均增长率为28.82%。但从全县经济发展情况来看,1994年至年,全县GDP从68925万元增加到407046万元,年均增长率15%,税收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地方经济发展增幅,增幅空间日趋减少。

(二)从税源结构方面来看,地方税源结构欠优,挖潜增收已至极限。地方税源对工业企业的过分依赖和税收收入机遇性因素的存在,导致地方税源结构欠优,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受到制约。一是地方税源对资源性企业依赖性较强,税源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县地方税收主体税源以工业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磷矿、煤炭等资源性行业。年税税收收入数据显示,工业企业税收总额达9684万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总额的63.13%。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磷化工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受南煤北调的影响,煤炭价格下滑,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受阻,势必对地方税收收入造成较大影响。1995年到2001年磷化工行情持续下滑对我县税收的影响就是一个实证。二是税收收入机遇性因素较多。近来年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来自基础建设投资的增长,导致税收不具备可持续增长的潜力。如近年来我县推进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煤磷两矿及重点企业实行的的扩能技改项目,远当一级路建设项目等,为地方税收带来了较为丰富的税源,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地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仅年,此类项目提供的临时性税收数额就达2566万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收入总额的16.73%。但基础建设投资不是无限期和无限制的,一旦政府控制基础建设投资,那么地税收入的增长将失去强有力的支柱,必然导致税收收入增收乏力。三是考虑减出国地税分家后清缴的历年欠税、原066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等不可再生税源因素,这部分税源将逐年缺失,不复存在。

(三)从税收政策和税制结构上看,近来年一系列财税政策的出台,都缩减了地方税税基。如新办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由国税征收;营业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一次次调高,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都缩减了地税的征收范围和税基,我县近两年来仅落实下岗优惠,新农村建设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就政策性减免了2572户的税收864.25万元,使地税税源日益紧张。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由于受税基相对稳定影响,年出现了负增长。随着近几年来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收入基数明显抬高,因此,这种税收政策性减收将给以后年度税收任务的完成增加了难度。

(四)税收计划增长与税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趋明显。地税部门自1994年机构成立以来,税收收入保持了快速高速增长,增长比例连年提高。这一方面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加大税收收入任务基数,给地税部门的征收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利于进一步涵养税源,促进经济和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五)税源控管方法单一,税收征管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税收征管对象的隐蔽性、分散型、流动性、不规则性也明显增加,传统的征管办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征管形势需要,税源监控、管理薄弱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随着各级税务机关纳税辅导、公开办税力度的不断增强,征管对象对国家的税收政策、办税程序有了更新层次的了解,加大了纳税人对纳税成本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改制不断深入,经济主体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逐步转制为民营企业,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再设置财会岗位,而是聘用专业的会计建账核算。中介机构为了拉生意,有与被企业串通钻税收政策的空子,从源头上策划,做“卫生账”的现象,曰合理避税。税务机关在征管中就帐查帐已很难发现问题,纳税人的财务可信度降低,税基被无形浸蚀,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新的挑战。

三、加强税源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要实现从经济到税收的良性循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重手:

(一)转变纳税服务理念,走出培植税源误区。一是转变目前把培育税源等同于擅自减免税收,吸引投资的错误认识。在招商引资和税收征管过程中,注重外来资金投入的方向、效果,以及是否符合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等,不能片面追求资本流入量,争相给予各种优惠待遇,导致区域间税源的人为流失。二是克服把涵养税源等同于“放水养鱼”的片面认识。“放水养鱼”不是要税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企业少征税,以期在未来能够多缴税,造成一些企业不是依靠加强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模式、加快结构调整等来练好自身“基本功”,而是从国家税收上打主意,要求减免税收,维持企业的生存。三是在税法规定范围内积极发挥税务部门培育税源的作用,树立“公正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佳服务”和“满足纳税人的正当需求”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公平意识和便民意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纳税服务,降低征纳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强化纳税评估,把握税源发展重点。税源调查分析是地税部门把握税源重点,实现依法治税和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和有效手段。地税部门一是要建立纳税评估机制。成立专班,配套所需,优化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常性实行税源状况分析,并将调查分析工作能力和实绩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如实反映调查分析情况。结合经济运行指标,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行对比、归纳,通过纳税评估得出税收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税收发展趋势。三是及时运用调查分析成果。相关部门特别是领导要高度重视税源调查分析工作,把部署调查分析工作、参阅税源分析报告、参考税源分析数据作为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决策产业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入重点的过程中,要认真参考税源分析报告数据,并在工作过程中围绕分析报告不时调整工作措施,确保经济税收发展的双丰收。

税源建设范文篇2

一、地税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一)地税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2007年全县地税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6%。虽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下半年地税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截止9月底止,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3%,比2007年少增长5.46个百分点,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列全市十个县(市、区)倒数第三位。

(二)县直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比重有所上升。今年1-9月,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其中:县直地税收入为5461万元,占地税收入比重的62.2%,在2007年占地税收入比重41.3%的基础上持续增长,剔除武吉高速及大万公路的收入,仍占税收总收入的57%。主要增长体现在县工业园区及万国矿业有限公司,其中县工业园区今年1-9月入库597.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07%;万国矿业有限公司今年1-9月入库177.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4.9%。

(三)交通运输、建筑和房地产业税收起支撑作用。从地税收入分产业看,与地税收入关联程度较高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已经成为地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2006年、2007年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现的地税收入分别为2444.09万元、4067.86万元5276.07万元,平均每年增幅均在1000万元以上,占地税收入比重也分别达到40.7%、62.7%、62.1%。今年1-9月,交通运输业、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收入库共计5509.9万元,占地税收入比重也达到了53.5%,显示出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支柱地位。但具体分析上述产业税收走势有较大差异,由于县持续加大运输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地税收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今年1-9月交通运输业入库地税收入1641.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建筑业入库地税收入3083.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56%,剔除武吉高速仍增长55.6%;而房地产业由于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实现的地税收入也呈现出有起有落的状态,今年1-9月房地产业入库地税收入785.6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5%,仅达到2006年的水平。

(四)民营经济税收贡献更加凸显。从全县地税收入分经济类型看,来自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税源日益萎缩,今年1-9月入库地税收入1042.4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3%;个体经济税收呈现稳中有升趋势,今年1-9月入库地税收入1180.1万元,比上年增长48.7%;外资经济地方税收贡献力仍然很有限,今年1-9月入库地税收入仅202.14万元,比上年增长49.5%。与此相反,由于构成县主要税源的交通运输、建筑及房地产等企业大多注册为有限公司或私营有限公司,上述企业已逐渐成为县地方税收的主要税源。2007年及今年1-9月,民营企业分别入库地税收入5041.16万元、4549.65万元,分别占地税收入比重的59.4%、54.2%,远远高于其他各种企业类型所占的比重。

(五)重点监控企业税收征收比重有所降低。今年1-9月,全县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41户企业(30万元以上)入库地税收入3091.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7.1%,占地税总收入的36.86%。而去年同期,59户重点监控企业(含10万元以上企业)入库地方税收3265万元,占地税总收入的48.75%,剔除上年3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监控企业税收,税收入库比重仍下降7.26个百分点。其主要因素是房地产企业税收下降幅度较大,影响了重点企业占地税收入的比重的提高。

二、加强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经济发展,夯实税源基础。税收来源于经济,离开了经济的发展,税收就成为无源之水。作为一个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山区小县,必须逐步建立新老税源交替、大小税源并举、支柱税源多元化的多层次税源结构体系,是确保地方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县各部门都要树立“围绕经济抓税收,围绕税收促经济”的大税收理念,强化效益财源意识,把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突出发展工业,做大税收总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县工业企业持良性发展势头,今年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076万元,同比增长55.6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工业用电量同比也增长了10.7%。但是,制造业对县的税收贡献并未占主导地位,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把县工业园区建成的“板块财源”;重点扶持和帮助龙头型企业、民营型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利用是全国的“竹乡”优势,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科技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比重。

(三)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税源渠道。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相邻的上高县、高安市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当前,县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利用新行政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构建新的行政、商务、消费中心等核心圈。同时,将现有的建材市场、商贸广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县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二是抓住武吉高速在境内设有两个入口的机遇,以新建设的县城汽运城为平台,加快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产业。三是以部级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官山”为龙头,深度开发洞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黄檗山宗教文化旅游、天宝古村落景旅游及陶渊明故里等旅游资源;同时,配套建设集住宿、会议、旅游、娱乐等功能齐全、高档次的星级宾馆,发展壮大县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一大亮点和地方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房地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采取“适度从紧”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仍处于一个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应当坚持“城市经营”理念,优化房地产业市场要素培育,努力实现长期经营、健康协调、温而不火。在土地供应上,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项目开发上,做到有序、适度、递次;在企业发展上,注重滚动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扩大住房有效供给,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继续保持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加强税源监管,提高税收效益。加强税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实现税源向税收的转化。二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税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公平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在加强重点税种征收、重点税源监控、重大工程项目及重点行业征管的同时,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完善零散税源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税源建设范文篇3

一、总体目标

按照“摸清情况、分清类型、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对我乡范围内的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税源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全面建立税源信息动态资源库,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税源信息管理机制。

二、工作重点

(一)开展基础税源信息调查摸底。以2012年2月底为时点,对全乡范围内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分类统计汇总。具体如下:

1、乡税源信息中心对辖区内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2011年以来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逐一进行调查摸底,并分类统计汇总。

2、结合国税、地税部门对全乡范围内所有申请税务登记的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2011年以来税收缴纳情况逐一统计,并分类汇总。

3、按照工商部门统计的我乡所有注册登记的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逐一统计,并分类汇总。

按照县综合治税领导组通知,我乡的税源调查摸底工作要在4月12日前全部结束,分户及汇总统计资料,要分别以纸质和电子表格的形式在4月20日前报县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类统计资料确认无误后,由乡税源清查中心按照确认后的税源信息数据,对税源信息库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更新,并将更新后的税源信息情况反馈至县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县税源信息库。

(二)建立税源信息动态管理机制。乡税源信息中心要对获取信息及时查证、核实,并适时更新税源信息库,同时进行分类归集、分析,按月向县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

三、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开展好税源信息建设是做好财税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乡直各单位、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税源信息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工作扎实有效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税源建设范文篇4

一、**市地方税源结构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地方税源结构状况

20**年,**市地税部门组织地方税收收入65963万元,比上年增收2853万元,增长4.52%。从不同角度看,地方税源构成如下:

1.从税种上看:占收入比重较大的地方税种主要是营业税31100万元,个人所得税10201万元,企业所得税7225万元,分别占收入总额的47.95%、15.46%、10.95%。以上三税种收入为48526万元,占地方税收入73.57%,是地方税收增长的主体税种,在地方税中收入中举足轻重。其余较大的税种是城市维护建设税4532万元,占6.87%,资源税3645万元,占5.53%。

2.从预算级次看:中央级收入10455万元,占16.21%;省区级收入3451.7万元,占5.235%,县市级收入50593.2万元,占7.84%。

3.从经济成分看:国有经济117**万元,个体经济12908万元,股份制企业23735万元,集体经济5402万元,外资企业4292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7.75%、19.57%、35.98%、8.19%和6.51%。前三种成份占地方税收收入的94.29%,是**市地方税收入的主要提供者。

4.从产业结构看:依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比重分别为66.**%、33.88%和0%,第三、第二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到了100%,第二产业提供的税收只有第三产业的一半,说明我市存在工业“短腿”情况。

5.从内外资企业看:内资企业提供税收为44999万元,占到72.3%,外资企业提供地方税收为4292万元,仅占总收入的6.9%,反映我市吸引外资还很少。

6.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来,地方税收稳定、持续增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证。下表为近几年地方税收收入增长情况。

(二)地方税源结构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地方税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收入水平和税源结构与地方的财政和经济发展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

1、税源大户少,大宗税源行业少。20**年全市年纳地方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5户(其中2户为建筑安装类业户),500万元以上的为12户,共缴地方税收17**7万元,仅占到总收入的27.44%;年纳税在亿元以上的行业只有建筑安装业,5000万元以上行业仅有房地产、服务这两个行业。

2、优势税种少,税源不稳定。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三者占税收收入的77.96%。营业税是地方税的当家税种,占税收收入的50%,但是,建筑安装业和销售不动产就占了49.75%,而建筑安装营业税属于一次性大宗税源,受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不稳定性,销售不动产主要来自房地产销售,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房地产在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后,房地产项目开发逐渐减少,增长速度放慢。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后,新办企业所得税归国税局管理,企业所得税的增长主要依靠原有企业效益的提增,近几年来企业所得税年增长只有7%左右。

3、税种多,税源小,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目前由地税部门征收或的有12个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烟叶税)、三费(防洪保安费、文化事业建设费、工会经费)、两附加(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一基金(残疾人就业保证金),20**年年收入中不超1000万元的税费就有7个,其中一个税种年收入还不到20万元。由于税种众多,税源零星分散,征管难度大,征税成本也较高。

二、当前培育税源认识存在的误区

(一)把培育税源等同于擅自减免税收,吸引投资。一些地方在引资过程中,并不注重外来资金投入的方向、效果,以及是否符合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等,片面追求资本流入量,争相给予各种优惠待遇,导致区域间的税收竞争,使正常流动的资本成为一种“紧俏商品”,流入到那些能给予它更多优惠的区域。

(二)把培育税源等同于“放水养鱼”,应收不收或少收。实际中,一些人片面地认为“放水养鱼”就是要税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企业少征税,以期在未来能够多缴税。面对经济发展的困难和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不是依靠加强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模式、加快结构调整等来练好“基本功”,而是从国家税收上打主意,要求减免税收,维持企业的生存。在一些税源相对充裕地区,税款征收相对容易,一些税务部门在已完成当期任务的情况下,故意应收不收或应收少收,以期为将来争得一个较小的任务基数,完成税收任务,也美其名曰“放水养鱼”。

(三)偏重税源的培育,忽视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在“培源增收”战略的指导下,似乎只要是带“税”字就理应是税务部门的职责,税务部门就应当管。但在实际中,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外资的引进、税源的培育及规划等,税务部门的职责是有限的。它只能在税法规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纳税服务,降低征纳成本,如当企业适用于减免税条件时,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其实行一定程度的减免,但它更多地需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管理水平、行政效率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等“软环境”。

三、立足优势,构建结构合理的地方税源体系

在分税制体制下,各级政府必须根据本地资源特色和经济结构,建立相对独立的地方税源体系。这个体系的目标是税基丰厚,结构优化、优势明显,实现地方税收的稳定、快速、持续增长。

(一)确定和培育主体税种。要有稳定、可靠的税源,必须培植占绝对优势的税种,目前我市的主体税种是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根据我市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应把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也纳入主体税种进行培植,形成以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城维税为重点,其他地方税为辅的地方税源结构体系。

(二)找准和挖掘潜在税源。潜在税源是增强税收后劲的保证。根据**市经济发展潜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上项目的大中型企业,随着项目的投产,为地方提供大量的个人所得税、城维税等;二是矿产业,**有丰富的石炭石,三水铝等资源,随着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资源税将成为地方税主要税源;三是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的同时,将源源不断为地方税收提供稳定的税源;四是建筑业,随着城镇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推进,将会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的发展,为地方提供大量的营业税;五是加快发展中的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服务娱乐业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营业税大幅增长。

四、推进我市地方税源建设的措施

(一)加快发展工业,培育新的地方税源。“六靠”发展思路的核心是推进工业化。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首先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向产业优化要税收。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市的实际,对第二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尤其是抓好制糖和水泥这两个行业的提升和成长,在今后一个时期,这两个行业将继续发挥地方税源支柱的作用,它既能增加共享的分成,又能带动其他地方税种的增收,在地方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要扶持制糖、水泥企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我市的成头企业、优势企业。其次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招商,高质量服务,高效益发展原则,建设一些示范性工业园区,积极构筑公平统一、竞争有序、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招商引资平台,培育壮大“块状经济”,同时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项目招商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批工业新区,壮大地方税源。再次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向规模、效益要税收。在投资策略上要集中有限资金,着重发展大项目、大企业,实施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同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努力发掘效益型税源。

(二)加快发展非公有经济,培育新的地方税源增长点。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非公有经济发展得越快,所占比重越高,非公有经济经灵活性大,适应市场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程,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源泉。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等发展环境,全面推动非公有经济发展,不断提供高非公有经济的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形成一批优秀的非公有经济企业,以实现税收持续增长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营业税的主体地位。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潜力的产业,也是提供地方税收潜力最大的产业。一是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二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饮食服务、旅游娱乐、广告等行业都是高利税行业;三是既可直接创造地方税源,又可以改造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环境,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因此,要将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增值地方税源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落实“以港兴市”战略,加快组建广西内河最大的专业集装箱码头工作,加快南广高速铁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使**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历史文化、宗教名胜、自然景观为特色,加快西山、南山等景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带动饮食、服务、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资源税潜力。资源税是我市地方税收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税种。我市石炭石资源丰富,现时有金、银、锰、铝、锡、铁、铜等40多种金属,三水铝储量居全国首位,储量2.2亿吨。要加快台泥、华润项目建设,争取全部项目早日投产,使**成为广西水泥第一市;同时争取早日上马三水铝项目,通过大项目的投产,拉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潜在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现实税源。

(五)以全方位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和事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总书记对广西加快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广西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热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北部湾经济区的启动,更使广西投资变得炙手可热,**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应有更大的作为。要改变**经济总量小的状况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的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和横向经济联合,实现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目标。

一是思想上要“大开放”。对开放的触觉要敏锐,认识要超前,思想要解放,要在全市营造抛弃旧思维,锐意创新氛围,真正形成“大开发大发展,小开发小发展,不开发不发展”的共识。

税源建设范文篇5

一、服务科学发展,国税收入在加强税源建设中再攀新高

一年来,全市国税系统咬住目标不放松,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向项目要税收、向政策要税收、向管理要税收的共识基本形成。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54.7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2.29%,比上年同期增收14.36亿元,增长35.59%。完成财政口径收入46.02亿元,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数超1.57个亿,增长34.89%,为全市财政收入过百亿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加强税源建设。开展税源建设专题调研。围绕市委、政府年初确定的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目标,我局把加强税源建设确定为今年组织收入的首要工作,由市局主要领导牵头开展了“加强税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的专题调研,深入全市28户重点企业,走访10个工业园区。通过调研,就我市税源建设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市委谢亦森书记作出了重要批示,市委办以参阅件印发各地。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将230户“两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重点税源企业纳入市局重点税源监控网络,准确掌握重点企业税源情况。密切关注工业园区税源变化,加强园区税源新增长点的跟踪管理,按季进行税收分析,提高税源监控力度。

(二)提高收入质量。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执行省局张贻奏局长在全省加强再生资源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三个严禁”,即严禁有税不收、严禁预收税款、严禁应抵不抵的组织税收收入工作要求,制定并落实强化税源管理的有力举措,严格控制欠税、严格延期入库审批、严格禁止越权减免税,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实现均衡入库,切实提高收入质量。坚持收入督导机制,加强对基层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三)强化税务稽查。继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重点对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石油化工行业、药品经销、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等行业开展专项检查。积极会同公安、地税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成功捣毁一起贩卖假发票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2名,缴获假发票43624份,票面金额654.36万元;破获贩卖假建筑安装发票案一起,起获空白建筑安装统一发票17000余份,查处非法代开、虚开发票53份,非法开票金额2240.78万。年,全市共查补税款罚款及滞纳金合计8694万元,同比增长34.7%,占同期国税总收入计划总额1.94%;发现和查处大要案14件,受理和查处举报案件11起;发票协查62户次,涉及各类发票461份,涉案金额价税合计9108万元,协查按期回复率、准确率均达100%。市局稽查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先进单位”。市局“纵深行动”、丰城市局丰杨木材经营部虚开专用发票案被评为全省十大优秀案件,其中“纵深行动”列十大优秀案件之首。

(四)深化纳税评估。成立纳税评估工作协调小组,规范评估名单下发。加大评估工作情况通报和优秀案例评选力度,认真落实省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建立以税负指标值为核心的纳税评估新机制,重点监测税负水平偏低的行业、企业,将实际税负商业在1%及工业在3%以下、近三年连续亏损等企业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认真部署开展全省重点企业专项纳税评估工作。年,全市国税系统共评估2241户次,其中补税1876户次,补税户数同比增长44.53%;评估补税(含滞纳金)6629万元,同比增加4236万元,增长176.96%。我市3个评估案例被省局评为年优秀评估案例。

二、树立风险理念,税收征管在实施信息管税中彰显质效

一年来,全市国税系统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启动信息管税各项工作,采取措施强化各税种管理,不断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信息管税凸显特色。按照高标准采集信息、高效率整理信息、高质量分析信息、高水平利用信息的标准,提出了“搭建一个政府主导、财税三家共享、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信息管税平台”的信息管税思路。在外出考察和深入走访市直有关单位及重点税源企业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信息管税挖潜增收的建议与思考》,引起高度重视。8月27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信息管税工作,通过并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信息管税有关事项的通知》,构建起全省第一个政府主导、18个部门参与、涵盖35类涉税信息市级信息管税的平台。为配合平台的启用,我局自行研发了信息管税系统,建立了信息管税通报考核制度,召开了全市国税系统信息管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信息管税工作,努力打造社会化信息管税平台,并逐步实现了业务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强化信息的分析应用,建立风险特征库,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四个特色。我局信息效果得到了省局的肯定,并拟在明年全省推广。

(二)税种管理不断完善。加强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管理,对违规使用和抵扣收购凭证的行为进行纠正。认真做好登记信息比对和纳税户户籍清理工作,顺利完成国、地税联合办证工作。规范达标准小规模纳税人认定,组织对全市156户达规模的小规模纳税人进行清理,认定一般纳税人30户,对26户达规模纳税人采取了按照规定税率征税的强制措施。制定执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操作办法》,实行最低税负率控制,探索建立科学化、精细化分类管理模式,核定征收工作得到省局的充分肯定。积极抓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算清缴面达100%。在全省率先开展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查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566.31万元,是2009年企业自行申报、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款的22倍。省局总会计师黄中根在市局呈报的非居民企业检查工作报告上批示充分肯定。加强出口退税预警评估,对一户企业出口骗税已申报退税300多万元追缴入库。全面下放生产型出口企业退税审核权,推行远程申报,开展出口退税提醒服务。年,办理出口退(免)税总额24050万元,其中退税21000万元,免抵调库3050万元。做好金税工程各项数据的采集及监控工作,年,全市发票存根联采集率、发票抵扣联认证准确率均达100%。开展普通发票检查,全市共检查552户次,发现违章发票2314份,补缴增值税23.4万元,罚款10.4万元。认真做好发票有奖工作和税控收银机卷式发票推广使用,宣传推动2012年全国发票换版工作。

(三)税收管理更加规范。认真落实全省加强再生资源财税管理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加强再生资源税收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加强再生资源税收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并落实引导产业发展的理念、降低风险系数、强化领导责任、实行双轨考核、强化评估、重点稽查、完善发票管理等一系列加强对再生资源行业税收管理举措,实施再生资源行业分类管理,认真抓好再生资源信息采集工作,严格控制再生资源税收收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再生资源行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业健康发展,做到了全市再生资源行业入库增值税税收比逐月下降,实现了全年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税收不突破7.5个亿的目标。

(四)信息化水平大为提高。一是进一步提高税收综合业务数据及征管质量。制定《市年税收数据和征管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提高数据和征管质量在年度考核比重。修订完善《综合征管软件操作手册》,针对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认真做好税收数据和征管质量监测、整改、反馈、督导和考核工作,按月分析税收数据和征管质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下发通报。前十一个月,我局列省局征管数据考核通报前三名。二是进一步提高应用系统运维质效。明确各部门应用系统运维工作职责,建立运维交流机制,定期召开运维交流会。年,接受运维申请180余件,即时办结率100%。三是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印发《税务系统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手册》,提高税务人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改造网络线路,优化网络结构,并通过多家运营商互为备份,有效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严格按照省局要求规划访问控制策略,确保了系统网络畅通和信息安全。在省局组织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查中,市局获得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三、促进税法遵从,纳税人满意度在优化创业服务中显著提升

一年来,全市国税系统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和创建部级创业型城市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税收服务,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构建“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新格局。2011年,在省国税局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全省国税系统开展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我局满意度列全省设区市局第四名,市局直属分局列全省县(市、区)局第一名,高安市局列全省县(市、区)局第四名。

(一)助推创业发展有声有色。充分调动全市国税干部参与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了规定动作有板有眼,并实现了创新动作有声有色。一是主动服务市委、政府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亚洲锂都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大力推进锂电产业发展、打造亚洲锂都的税收三十条跟进措施》,市政府副市长批示充分肯定,市政府办发文转发。市委宣传部组织《日报》社和市电视台对我局服务锂电产业发展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导。二是主动参与市委、政府重大产业与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出台了《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跟进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6个方面跟进服务措施21条。三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落地资金21亿元。年,我局在省、市效能办的监测中排位逐月提升并始终站前列,7月份省效能办发文对奉新县局召开重点纳税企业恳谈会的做法给予了通报表扬,代表接受省创业服务年活动集中考核获充分肯定。

(二)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一是继续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年,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我市购进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21981万元;落实1.6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车购税政策,我市16510辆车减征车购税2469万元。二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年,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我市46户企业减、免、退增值税税款2043万元;对470户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个体户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0.94元,新增未达起征点的下岗再就业户数247户,共对下岗失业人员新办个体户免征增值税206万元;全市国税系统为398户企业减免所得税额15447.5万元,为33户企业办理财产损失税前扣除7331.9万元。

(三)税收服务强力优化。一是创建星级办税服务厅。按照统一办税职责、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办税规程、统一区域划分、统一形象标识的要求,细化91条星级办税服务厅标准,抓好万载“一窗全能”试点,以点带面、辐射全市。年,我市创建四星级办税服务厅三个、三星级办税服务厅五个,万载县局在省局税收服务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二是积极开展税收宣传辅导。结合第1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通过组织开展宣传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税务发票现场咨询会、百名局长千名税干入万户送税法、评定纳税信用等级、税收宣传短信征集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税企沟通,提高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三是不断优化税收服务方式。以市、县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服务对象,对重大税收政策调整(出台)、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工作部署落实及市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等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及时宣传。年,发送短信500多条次。以市(县、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及其他纳税人为服务对象,建立“国税在线”纳税服务QQ群,实现了税企之间、纳税人之间实时在线交流及有关涉税法规的在线查询。年,群内服务对象超过500户,在线答疑、信息4200条(次)。

(四)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强化税收执法考核,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顺畅。年,全市国税系统共发生执法过错39个同比下降53.57%,大部分县(市、区)局实现了月月零差错。对、奉新、袁州区、直属分局以及车购税分局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效能监察,就检查中发现的4大类7小项共20个问题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继续抓好税务行政复议工作,年审理重大税务案件23起,审理率达22.55%。进一步推进行政许可执行工作,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年全系统共接受纳税人行政许可申请879项,受理879项,准予许可878项。严格执行《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开展依法行政调研,宜丰县局创新定税听证制度的做法在省局作经验交流,并被国务院法制办地方信息专栏刊登。评选并推荐优秀案卷参加全省依法行政案卷评选,我局一案卷获得全省行政处罚类案卷一等奖。积极开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记功嘉奖评选推荐工作,我局法规科及四名干部获省局记功嘉奖。

四、提高机关效能,内部管理在完善内控机制中不断规范

一年来,全市国税系统以完善内控机制为抓手,始终将提升机关效能贯穿于整个税收工作,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廉洁从政,优化政务,有效推进税收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机关财务进一步规范。遵循“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开源节流、防范风险、保正常运转”的原则,制定修订了《机关财务管理办法》和《年局内各部门经费包干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长效支出约束机制。年,公用经费、车辆费用、招待费、水电费等支出均下降12%以上。加强与政府的协调,提出“关于增加大本级、市本级超收经费挂钩奖及全市收入目标奖,并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免、抵、调库增长指标、省属或中央企业实行二次分配在所在地入库等特殊税源单项进行奖励”等建议,促成了市本级财政收入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建立起机关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我局财务管理做法在省局作经验交流。继续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对铜鼓、袁州、高安、直属和车购税分局开展经费收支审计和主要领导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加强基建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政府采购。认真开展了系统社团组织和所属挂靠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二)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一是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对系统目标管理实行“双百”考核办法,其中基础工作100分,考核内容为《年省国税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重点工作100分,考核内容为按年市局总体要求确定的工作重点,“双百”考核内容更加规范、考核形式更加标准、考核结果更加科学。二是提升办文办会质量。建立健全机关公文处理、信访工作、内部管理等相关制度,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抓好收文催办,重点抓好对收文和局长办公会决定事项的督办。三是做好信息、保密、信访、档案工作。优化信息报送与采编,建立健全信息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工作得到上级肯定。积极派员参加文秘、保密、档案管理等培训,组织开展保密知识考试。四是重视税收调研。围绕加强税源建设、推进信息管税、扶持锂电产业建设、创建学习型国税、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调研,提交的多篇调研报告被省局和市委、政府领导批示肯定,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三)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一是大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反腐倡廉任务分解为8个方面23项内容66项具体工作,分别确定主办和协办的科室及其承担的责任。研究制定各级局党组成员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实施责任追究的办法,进一步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二是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采取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知识测试、观看廉政专题教育片、领导上廉政党课、组织特邀监察员和纳税人座谈、建立廉政网页、发放廉政公开信(倡廉书)、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市局参加市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电视知识竞赛喜获二等奖。三是注重监督制约。一年来,全市国税系统完成税务效能监察24个,提出效能监察建议40余条。执法监察立项20项,提出建议20条,协助建章立制2项。四是建立廉政风险管理机制。制定下发《机关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查找并编印《机关行政管理和税收业务岗位风险防控表》。全面排查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或加大廉政风险的各种信息,编写《税收工作执法风险预防手册》。通过对照和检查,有效实现了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省局纪检组长周瑾对《手册》给予了充分肯定。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四)后勤保障进一步加强。一是关心职工生活。组织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全面完成机关宿舍区住宅水电改造,认真落实全市国税系统购房补贴资金清算工作,落实离退休干部各项待遇,举办离退休干部门球比赛,对离退休干部、军属、遗霜及困难户开展走访慰问,进一步改善干部上下班交通条件,并不断提高机关食堂伙食质量。二是加强基建管理。完成了县局、樟树市局阁山分局和万载县局株潭分局等地综合业务用房危房改造立项申报工作。三是规范大楼管理。落实巡逻、巡查、巡检“三巡”制度,保障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持办公楼清洁和设备安全。四是加强机关临时人员管理。制定下发《机关临时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对机关临时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临时人员统一由劳务公司派遣,有效加强和规范了市局机关临时人员管理。

五、激发干部活力,队伍建设在创建学习型国税中持续加强

一年来,全市国税系统深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国税活动,把能力素质建设作为创建的核心,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创先争优,加强班子建设,激发干部活力。

(一)创建学习型国税。制定下发《创建学习型国税实施方案》,要求干部职工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每年阅读10本书籍,每年撰写10篇以上读书心得,每年参加10项以上学习研讨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场具有“VCR”视频、音乐背景的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演讲大赛,获得巨大成功。通过14名选手的演讲,用身边的学习典型和先进事迹来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典型引领学习,示范带动创建的目的。省国税局纪检组长周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建国亲临指导并充分肯定。《中国税务报》、《日报》对市局演讲活动进行了报导,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全程播放。选拔2名选手参加省局创先争优学习廉政准则主题演讲会,得到省局领导的好评。推动全员学习,积极开展创建标兵评选,全系统有11名同志记为三等功,23名同志得到嘉奖。强化素质培养,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参训人员达到1200多人次,投入经费100多万元。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召开了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收集的五个方面26条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讨论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二是健全党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制定下发了《党组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会议议事规则》。三是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下发了《关于规范干部任用、严肃人事纪律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严格遵守机构改革批复文件要求。四是开展巡视检查和回访。对袁州区局、宜丰县局、县局、市局直属分局、车购税分局等5个单位开展了巡视检查,根据巡视情况向市局党组报告后,以文件形式分别下达了巡视整改意见。对2009年巡视情况开展了跟踪巡视回访,对落实巡视整改意见情况进行督查,促进了领导班子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

(三)改进机关作风。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的通知》,召开机关动员大会,建立健全上下班签到制度、查岗制度、通报制度、考勤惩戒制度,完善工作汇报制度,实行出差报告制度和请休假制度,严格考核,推动了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的明显改善。

税源建设范文篇6

1.税源建设具有基础地位。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经济税源需要通过强化税源管理来转化为现实的税收收入。近年来我省地方税收管理实践证明,税收管理的基础必须是税源建设。离开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在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框架下,我们必须首先从战略高度提高对税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工作内容上突出税源管理,并形成一整套的税源监控的制度和方法。

2.税源建设体现现实要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税源下滑,其中既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等导致经济税源减少的因素,又有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性减收因素,保持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严峻。各级地税部门要从客观现实认识到加强税源建设,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强各税种、行业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保障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具有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税源建设摆到地税工作的突出位置。

3.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是经济的缩影。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把实现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地方税源建设,服务好地方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培植好税源、保护好税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税源建设的主要目标

4.地方税源发展壮大。落实税收经济观,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培植地方税源增长点,不断促进税源发展壮大,实现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增长。

5.税源清楚数据准确。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税源分布、结构和发展等情况一清二楚;税源管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管理规范有序,纳税人的基础信息全面、准确,并及时更新。

6.税源管理程序规范。税源管理程序规范、标准统一;征、管、查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督有力、运转高效。

7.税源管理效能提高。税源管理成本不断降低,征收率明显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按期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达到95%以上。

8.税源控管能力增强。建立起税源监控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体系,实现税源的有效控管,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源流失,努力完成全年地税收入任务。

9.服务税源措施到位。地税人员的经济税收观明显增强,能正确处理好依法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执行到位,服务税源措施方便快捷,规范高效,构建服务型地税部门。

三、大力培植地方税源

10.用足用好政策。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形势下,各级地税部门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认真执行支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基础产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11.抓住服务重点。各级地税机关要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生工程建设、鼓励再就业、扶持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为服务重点。要认真落实好省局“支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民生工程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12条”,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积极研究制定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服务措施,为企业发展开辟纳税成本的“洼地”、涉税服务的“高地”。

12.积极建言献策。要充分利用税收信息广泛的有利条件,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在高度重视税收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为产业发展、企业节能增效、企业加强管理、企业产业调整提出建议;要认真研究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3.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推行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继续完善窗口服务功能,大力推行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措施;不断扩展和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建设12366服务热线;积极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认真落实“两个减负”措施,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纳税服务工作标准,强化地税机关和地税人员的纳税服务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创优地税政务环境。

14.坚持依法治税。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实行公开办税,严格执行“六公开,六不准”承诺;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确保收入质量,既要防止违规减免税,又要严禁买税、卖税、引税和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要依法保护好纳税人合法权利,提高税收执法的公信力;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完成收入任务、涵养税源、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地方经济与地税收入协调发展。

四、创新税源管理机制

15.及时掌握税源状况。要认真组织开展税源调查工作,掌握政策性、经济性税源增减情况,把握经济发展趋向与税源演变的关系,摸清税源底数及其变化规律,准确预测地税收入趋势;要建立健全动态税源数据库,使各级地税部门、每个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范围的税源都一清二楚;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税源的调查,掌握税源的变化趋向。

16.抓好税收分析。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税收分析工作,掌握税收动态变化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涉税信息,做到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从宏观上发现问题,在微观上查找原因;要重点分析宏观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掌握税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加强和规范征收管理,有效防范税收流失,挖掘税源潜力,有针对性采取强化税源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17.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要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认真落实省局“两个减负”工作方案,切实减轻税收管理员负担;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提升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继续开展优秀税收管理员评选活动,激励税收管理员学业务、增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8.实施税源分类管理。要从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实施税源分类管理;要建立分行业、分规模、分税种、分区域的税源分类管理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要实行跟踪管理服务方式;对中小企业,要加强纳税申报管理,抓好纳税辅导工作,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方式;对纳税意识较差的企业要从规范账务核算、严格审查收支情况入手,加强纳税检查,整顿秩序;对核定征收户,要加强巡查巡管,全面实行计算机参数定税,公平税负;对流动性、零散性税源,要加强源头控管,建立和完善、代扣制度。

19.扎实推进纳税评估。要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要重点加强对建筑安装、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资源垄断等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零负申报、低税负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各级基层地税部门要设立纳税评估专业岗位,充实评估力量;要落实评估工作责任,明确评估工作任务;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值;要充分应用好纳税评估管理系统,提升纳税评估工作水平;要组织开展优秀纳税评估案例评选,总结交流纳税评估经验;要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处理。

20.强化“以票控税”。加强对纳税人开具发票的管理,加强发票的监控和检查,提高发票使用率;做好发票开具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的日常比对工作;大力推行有奖发票,促进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加大对代开发票的管理力度,坚决防止利用发票引税、买税、卖税;稳步推进税控装置;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加大对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广告、娱乐服务等使用假发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清理检查,整顿和规范发票管理秩序。

21.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要认真按照省局的要求,重点抓好大型连锁超市及电视购物、建筑安装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专项检查;同时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性地对营利性医疗及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服务业、品牌经销及分销商、拍卖企业、非居民企业、3年以上未实施稽查的重点税源企业实行专项检查。

22.建立综合治税长效机制。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努力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方式,明确相关部门的护税协税责任和义务,实现税源的有效控管;建立地税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涉税信息定期交换制度,拓宽涉税信息来源渠道;实行部门联合办公,完善代扣税收办法;建立健全税收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税协税环境。努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地税主管、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税源综合管理新格局。

23.建立税源管理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从税源管理的各环节制订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行为。要积极探索建立户籍管理、申报管理、纳税检查、税负管理、税款入库、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工程项目税收管理、征收方式认定、纳税评估、巡查巡管等工作标准,为税源管理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

五、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24.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地税机关要重视税源建设,把优秀人才充实到税源建设岗位上,把税源建设工作优劣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税源建设工作具体措施,明确税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深入基层、深入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加强调研,准确把握税源建设规律和发展方向,及时解决税源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25.优化资源配置。要结合机构改革,根据税源分布情况,从提高税源管理效能出发,优化税源管理机构设置。要进一步充实基层税源管理力量,税收管理员占全体地税人员总数比重不低于40%,使税源管理力量与税源管理任务相匹配;要顺应经济税源向城市和城镇集聚的大趋势,对税收管理员队伍进行优化组合,选调一批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人员从事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税源建设范文篇7

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税务机关而言,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也称之为税源监控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税源规模、状况、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税收管理活动。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方便措施。

对税务机关来说,新时期的税源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涉及整个税收征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当说,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税源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对新时期税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

一、当前税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税务机关在税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立起了与税源结构和税源变动相适应的税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有利促进了税收事业发展。随着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税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要求税源建设不断深入。从目前情况看,税源建设在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

税务机关在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中,仍然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将征纳双方的关系定位在强制与被强制上,缺乏权利、义务意识,多数税务机关仍沿袭着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即坐等业户上门的静态管户方式。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约束和控制纳税人的缴纳行为,存在较大的执法漏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也变得纷繁复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使得纳税人变化频繁,也使得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数量空前增加。流动税源、隐蔽税源、零散税源、非法税源的大量出现给税务机关传统的管户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漏征漏管现象。

2.管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闭塞。

近几年来,税务部门虽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而且较之以前有了显著进步,但是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网络连通一直未能实现,甚至国税与地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通也未实现,信息来源仍停留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上,信息来源渠道少,速度慢,数量小,无法满足税源管理的需要。例如在税源管理的税务登记环节,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纳税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开始正常经营,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只办理国税或者地税部门一家的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只办理其经营所用发票对应的税务机关的登记就开始营业,不办理营业执照。这就造成了工商登记、国税登记和地税登记根本无法吻合,差距很大,纳税人基础数据信息失真。在税源管理的税款解缴入库环节,我们可能遇到过企业在税务机关正常申报而未按时解缴税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企业欠税,税务机关往往要等一个月后,税收会计月结记账完成后才能发现,而且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税款未按时解缴入库,都已无法弥补,企业欠税已经既成事实。由此可见,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问题,它还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水平。

3.管理模式单一,时效性差。

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模式只有一种,即事后管理。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对税源的日常管理停留在短期性、阶段性的突击清理整顿上,缺乏长效动态预警管理。二是税务机关当作查补税源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的税务稽查工作属于税源管理流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环节,而且侧重于检查纳税人已经完结的申报资料、账表资料的税源管理漏洞信息,事后分析和检查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缺乏前瞻想和预见性。三是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源分析、收入分析时,利用的基本都是税源的事后数据和情况资料,税源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性的资料利用的很少,预测分析结果偏离事实较大。

4.管理手段缺乏,在应对新型经济发展及经济组成形式的挑战中处于劣势。

首先,网络经济发展,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税源管理手段无法应对。其一,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品销售的直接表象是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期间可能存在若干中间者,但是确定难度很大,因此原来可以向者、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的课税,现在很可能只能向消费者征收,但是即便如此,也会因随机出现的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税源管理难度加大。其二,在网上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虚拟市场进行交易,而且交易资料很容易更改,而且可能还有加密措施,使得税务机关很难具体掌握双方或多方的交易情况,税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其三,企业组成形式的频繁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企业通过重组、兼并、重新发起成立新企业等形式不断变换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频繁业务往来,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转移利润、隐匿收入,从而逃避纳税的手段和方法。其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公司逐步渗入我国的各个地区和领域,而且数量急速膨胀,这给本来就落后的跨国公司税源管理工作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5.发票管理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

一是假发票泛滥严重。由于发票具有销售和经营凭证的功能,直接决定纳税的多少,尤其是增值税发票集销售和纳税凭证于一身,功能巨大。因此。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买卖假发票已经成为一种半公开甚至公开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公安机关因假发票立案的案件平均每年递增27.5%。例如,2003年破获的浙江史长令团伙,从1992年起一直从事制贩假发票活动,仅2001年至案发的两年内,就制贩假发票100万份,造成税收损失50亿元以上。二是真票假开、虚开、代开、套开发票现象屡禁不止。如2003年河南许昌市47家货运发票领用企业,有27家涉嫌虚开发票,数量多达14415本,虚开金额27.03亿元。此外,转借或借用他人发票二次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发票管理已刻不容缓。

(二)税源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割裂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税务人员重管理、重执法、重督导,轻服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是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利在一定范围内被扩大,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没有被完全兑现,权益受损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一些纳税人依法申请减免税的请求不能被及时批复;多缴税款退税的申请不能按法律规定办理,总是被借故拖延。二是税务机关重收入,轻服务。在未完成收入任务的情况下,纳税人的许多合法权益被损害。甚至出现征“过关税”、“过头税”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纳税人利益。

2.税源服务不细致、不深入,“重形式、轻内容”,流于表面。

一是税法宣传走过场,只注重宣传形式,不注重宣传效果。当前,税法宣传形式主要拘泥于集中宣传、答复纳税人咨询等有限方式上,缺乏长效、具体、实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税法宣传方式。二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多数税务机关都非常注重纳税服务厅的服务建设,为纳税人提供电子触摸屏、饮水、老花镜、雨衣雨伞等项服务措施,而且一应俱全。但是一些地方电子触摸屏正常情况并不打开,只在迎接检查时作作样子或者基本没有什么内容;饮水机上的桶装水经久不换,无法饮用等。三是咨询服务差强人意。要保障纳税咨询服务的质量,从事纳税咨询岗位的人员素质非常关键。回复咨询的税务人员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就会节省纳税人很多时间,使纳税人减少办税环节、少跑冤枉路。但是,在一些税务机关设立的咨询服务窗口,我们了解到从事咨询服务的多是税务机关的征收岗位人员,熟悉税收政策和征管程序的税政和征管法规部门人员鲜有被安排进行咨询服务的,更有少数税务机关,负责纳税咨询服务的竟是聘请的临时人员,回复咨询的质量很难保证。如此以往,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公开承诺的“首问负责制”、“零距离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谈。

3.税源服务存在“重企业、轻个体、重大企、轻小企”的错误倾向。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对待所有纳税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一般比较注重对企业,尤其是对大中型税源大户企业的税源服务,有时还主动上门,在办理减免税、退税方面更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小型税源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则缺乏服务热情,甚至该办的事情也久拖不办,态度生硬、粗暴。

4.税源服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首先,从客观意义上讲,接受服务的一方最有权力评价服务质量的优劣,纳税人最有权评价税务机关服务质量的好坏,但是由于纳税人既是税务机关的服务对象,又是执法对象,而且纳税人没有选择不同税务机关履行纳税义务的权利。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处于执法客体地位的纳税人,不便做出不利于税务机关的评价。其次,虽然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税务机关也普遍给予关注,但是其关注更多的是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而非服务行为,即便是对税务机关的服务情况予以监督,由于不直接接受服务,也很难反映出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加强税源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不断加强和深化税源建设是时刻摆在税务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我们分析了当前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搞好税源建设,关键要深刻理解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辨证关系。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建立科学、规范、易操作的税源管理体系是税务机关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科学的税源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三项管理、一个加强”,就是税源管理应当对税源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同时建立动态税源跟踪预警系统,加强偷、逃、漏、骗、抗税的打击力度,健全和严密税源管理体系。

1.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加强税源的事前管理。

税源管理的事前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在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前,为保证纳税人依法及时履行纳税义务所做的基础性、准备性的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纳税辅导、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办理税务登记、监督其进行纳税申报等。事前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一方面要建立国、地税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与传递制度,完善方法、规范程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税务机关内部的岗位分工和管理权限。一是在税务登记工作中推行国、地税、工商、社保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统一的纳税人登记号码,而且其号码应当唯一。同时应当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情况真实、内容详尽的纳税人资料档案管理系统。二是在纳税申报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广泛推行快捷方便的网上申报、电话申报、自助申报等现代化的申报手段,在受理纳税申报的同时完成纳税人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三是要不断加强税收宣传力度,通过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在社会上树立“纳税光荣、偷税违法”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此外,还应当积极推行税务制度。推行税务是借助民间和社会中介力量弥补税收管理漏洞的有效方法,西方国家应用广泛。推行税务可以提高纳税人纳税质量,缓解税务机关人力不足、业务水平不足以应对复杂纳税问题的压力。

2.加强税源管理,其次要强化税源的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就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和解缴税款期间进行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深入调查,掌握和发现纳税人在税款申纳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加强税源事中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税务机关与银行、审计、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连通,更详细地掌握纳税人各方面情况,测算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程度。二是加强发票管理,切实作到“以票管税”。要求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发票保管制度、发票开具制度,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发票交旧购新、验旧换新制度,确保发票管理的安全性和开具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杜绝定额发票二次使用、周转使用,大力推广有奖发票办法,鼓励消费者积极索取发票。三是大力推行税控装置,限制大额现金交易。可以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先在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等现金交易比较集中的行业推广使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加强税源管理,还应当重点抓好税源的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审计结论,对纳税人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查验、评价。要严肃稽查程序,规范稽查行为,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尝试与企业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结合,筛选重点企业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稽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防止税收流失。

4.加强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和加强税源动态监控管理机制。

要使税源管理工作做到百密无疏,在认真做到对税源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税源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税源的动态监管。具体做法,一是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日常性地深入属地、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税源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随时分析、预测和监督税源经营和纳税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新税源的管理。二是充分发挥税务警察的威力,经常性地开展查偷堵漏行动,将漏征漏管率降至最低。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协税护税体系。税务机关应当积极与各级基层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充分利用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底数清、情况细的信息优势,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护税体系,加强对税源的基础管理。四是进一步健全税收违法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举报税收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宏扬正气、压制邪气,不断净化纳税环境。

(二)加强税源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1.坚持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并重,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观念,确保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和权利不受侵害,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要将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服务融于日常执法、监督活动当中,要“在服务中执法”。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纳税人依法享受权利,办理税收减免、申请多缴税款退库等税收业务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税源建设范文篇8

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就税务机关而言,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也称之为税源监控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以掌握应征税款为目的,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税源规模、状况、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税收管理活动。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方便措施。

对税务机关来说,新时期的税源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涉及整个税收征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当说,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分析和研究税源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对新时期税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

一、当前税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税务机关在税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立起了与税源结构和税源变动相适应的税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有利促进了税收事业发展。随着新《税收征管法》的出台,税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要求税源建设不断深入。从目前情况看,税源建设在某些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

税务机关在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中,仍然过分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将征纳双方的关系定位在强制与被强制上,缺乏权利、义务意识,多数税务机关仍沿袭着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即坐等业户上门的静态管户方式。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约束和控制纳税人的缴纳行为,存在较大的执法漏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也变得纷繁复杂,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使得纳税人变化频繁,也使得税务机关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以及数量空前增加。流动税源、隐蔽税源、零散税源、非法税源的大量出现给税务机关传统的管户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漏征漏管现象。

2.管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闭塞。

近几年来,税务部门虽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而且较之以前有了显著进步,但是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网络连通一直未能实现,甚至国税与地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通也未实现,信息来源仍停留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分线交流上,信息来源渠道少,速度慢,数量小,无法满足税源管理的需要。例如在税源管理的税务登记环节,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纳税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开始正常经营,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只办理国税或者地税部门一家的税务登记;有的企业只办理其经营所用发票对应的税务机关的登记就开始营业,不办理营业执照。这就造成了工商登记、国税登记和地税登记根本无法吻合,差距很大,纳税人基础数据信息失真。在税源管理的税款解缴入库环节,我们可能遇到过企业在税务机关正常申报而未按时解缴税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企业欠税,税务机关往往要等一个月后,税收会计月结记账完成后才能发现,而且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税款未按时解缴入库,都已无法弥补,企业欠税已经既成事实。由此可见,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的信息渠道畅通与否,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的问题,它还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水平。

3.管理模式单一,时效性差。

目前,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模式只有一种,即事后管理。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对税源的日常管理停留在短期性、阶段性的突击清理整顿上,缺乏长效动态预警管理。二是税务机关当作查补税源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的税务稽查工作属于税源管理流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环节,而且侧重于检查纳税人已经完结的申报资料、账表资料的税源管理漏洞信息,事后分析和检查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缺乏前瞻想和预见性。三是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源分析、收入分析时,利用的基本都是税源的事后数据和情况资料,税源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性的资料利用的很少,预测分析结果偏离事实较大。

4.管理手段缺乏,在应对新型经济发展及经济组成形式的挑战中处于劣势。

首先,网络经济发展,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的税源管理手段无法应对。其一,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品销售的直接表象是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期间可能存在若干中间者,但是确定难度很大,因此原来可以向者、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的课税,现在很可能只能向消费者征收,但是即便如此,也会因随机出现的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税源管理难度加大。其二,在网上交易活动中,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虚拟市场进行交易,而且交易资料很容易更改,而且可能还有加密措施,使得税务机关很难具体掌握双方或多方的交易情况,税源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其三,企业组成形式的频繁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源管理工作的难度。企业通过重组、兼并、重新发起成立新企业等形式不断变换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频繁业务往来,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转移利润、隐匿收入,从而逃避纳税的手段和方法。其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跨国公司逐步渗入我国的各个地区和领域,而且数量急速膨胀,这给本来就落后的跨国公司税源管理工作又增加了新的难度。

5.发票管理不到位,税收流失严重。

一是假发票泛滥严重。由于发票具有销售和经营凭证的功能,直接决定纳税的多少,尤其是增值税发票集销售和纳税凭证于一身,功能巨大。因此。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买卖假发票已经成为一种半公开甚至公开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公安机关因假发票立案的案件平均每年递增27.5%。例如,2003年破获的浙江史长令团伙,从1992年起一直从事制贩假发票活动,仅2001年至案发的两年内,就制贩假发票100万份,造成税收损失50亿元以上。二是真票假开、虚开、代开、套开发票现象屡禁不止。如2003年河南许昌市47家货运发票领用企业,有27家涉嫌虚开发票,数量多达14415本,虚开金额27.03亿元。此外,转借或借用他人发票二次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发票管理已刻不容缓。

(二)税源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割裂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税务人员重管理、重执法、重督导,轻服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是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利在一定范围内被扩大,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没有被完全兑现,权益受损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一些纳税人依法申请减免税的请求不能被及时批复;多缴税款退税的申请不能按法律规定办理,总是被借故拖延。二是税务机关重收入,轻服务。在未完成收入任务的情况下,纳税人的许多合法权益被损害。甚至出现征“过关税”、“过头税”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纳税人利益。

2.税源服务不细致、不深入,“重形式、轻内容”,流于表面。

一是税法宣传走过场,只注重宣传形式,不注重宣传效果。当前,税法宣传形式主要拘泥于集中宣传、答复纳税人咨询等有限方式上,缺乏长效、具体、实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税法宣传方式。二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多数税务机关都非常注重纳税服务厅的服务建设,为纳税人提供电子触摸屏、饮水、老花镜、雨衣雨伞等项服务措施,而且一应俱全。但是一些地方电子触摸屏正常情况并不打开,只在迎接检查时作作样子或者基本没有什么内容;饮水机上的桶装水经久不换,无法饮用等。三是咨询服务差强人意。要保障纳税咨询服务的质量,从事纳税咨询岗位的人员素质非常关键。回复咨询的税务人员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就会节省纳税人很多时间,使纳税人减少办税环节、少跑冤枉路。但是,在一些税务机关设立的咨询服务窗口,我们了解到从事咨询服务的多是税务机关的征收岗位人员,熟悉税收政策和征管程序的税政和征管法规部门人员鲜有被安排进行咨询服务的,更有少数税务机关,负责纳税咨询服务的竟是聘请的临时人员,回复咨询的质量很难保证。如此以往,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公开承诺的“首问负责制”、“零距离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谈。

3.税源服务存在“重企业、轻个体、重大企、轻小企”的错误倾向。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对待所有纳税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一般比较注重对企业,尤其是对大中型税源大户企业的税源服务,有时还主动上门,在办理减免税、退税方面更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小型税源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则缺乏服务热情,甚至该办的事情也久拖不办,态度生硬、粗暴。

4.税源服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首先,从客观意义上讲,接受服务的一方最有权力评价服务质量的优劣,纳税人最有权评价税务机关服务质量的好坏,但是由于纳税人既是税务机关的服务对象,又是执法对象,而且纳税人没有选择不同税务机关履行纳税义务的权利。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处于执法客体地位的纳税人,不便做出不利于税务机关的评价。其次,虽然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税务机关也普遍给予关注,但是其关注更多的是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而非服务行为,即便是对税务机关的服务情况予以监督,由于不直接接受服务,也很难反映出税务机关在税源服务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加强税源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不断加强和深化税源建设是时刻摆在税务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我们分析了当前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搞好税源建设,关键要深刻理解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的辨证关系。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建立科学、规范、易操作的税源管理体系是税务机关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科学的税源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三项管理、一个加强”,就是税源管理应当对税源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同时建立动态税源跟踪预警系统,加强偷、逃、漏、骗、抗税的打击力度,健全和严密税源管理体系。

1.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加强税源的事前管理。

税源管理的事前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在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前,为保证纳税人依法及时履行纳税义务所做的基础性、准备性的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纳税辅导、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办理税务登记、监督其进行纳税申报等。事前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一方面要建立国、地税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与传递制度,完善方法、规范程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税务机关内部的岗位分工和管理权限。一是在税务登记工作中推行国、地税、工商、社保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统一的纳税人登记号码,而且其号码应当唯一。同时应当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情况真实、内容详尽的纳税人资料档案管理系统。二是在纳税申报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广泛推行快捷方便的网上申报、电话申报、自助申报等现代化的申报手段,在受理纳税申报的同时完成纳税人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三是要不断加强税收宣传力度,通过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在社会上树立“纳税光荣、偷税违法”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此外,还应当积极推行税务制度。推行税务是借助民间和社会中介力量弥补税收管理漏洞的有效方法,西方国家应用广泛。推行税务可以提高纳税人纳税质量,缓解税务机关人力不足、业务水平不足以应对复杂纳税问题的压力。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加强税源管理,其次要强化税源的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就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和解缴税款期间进行的监控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深入调查,掌握和发现纳税人在税款申纳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加强税源事中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税务机关与银行、审计、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连通,更详细地掌握纳税人各方面情况,测算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程度。二是加强发票管理,切实作到“以票管税”。要求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发票保管制度、发票开具制度,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发票交旧购新、验旧换新制度,确保发票管理的安全性和开具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杜绝定额发票二次使用、周转使用,大力推广有奖发票办法,鼓励消费者积极索取发票。三是大力推行税控装置,限制大额现金交易。可以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先在商品零售和餐饮、服务等现金交易比较集中的行业推广使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加强税源管理,还应当重点抓好税源的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审计结论,对纳税人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查验、评价。要严肃稽查程序,规范稽查行为,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尝试与企业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结合,筛选重点企业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稽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防止税收流失。

4.加强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和加强税源动态监控管理机制。

要使税源管理工作做到百密无疏,在认真做到对税源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税源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税源的动态监管。具体做法,一是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日常性地深入属地、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税源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随时分析、预测和监督税源经营和纳税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新税源的管理。二是充分发挥税务警察的威力,经常性地开展查偷堵漏行动,将漏征漏管率降至最低。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协税护税体系。税务机关应当积极与各级基层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充分利用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底数清、情况细的信息优势,建立全社会联动的护税体系,加强对税源的基础管理。四是进一步健全税收违法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兑现举报税收违法案件有功人员,宏扬正气、压制邪气,不断净化纳税环境。

(二)加强税源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1.坚持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并重,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观念,确保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和权利不受侵害,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要将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服务融于日常执法、监督活动当中,要“在服务中执法”。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纳税人依法享受权利,办理税收减免、申请多缴税款退库等税收业务方面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税源建设范文篇9

一、税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1.税源建设具有基础地位。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经济税源需要通过强化税源管理来转化为现实的税收收入。近年来我省地方税收管理实践证明,税收管理的基础必须是税源建设。离开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在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框架下,我们必须首先从战略高度提高对税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工作内容上突出税源管理,并形成一整套的税源监控的制度和方法。

2.税源建设体现现实要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税源下滑,其中既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等导致经济税源减少的因素,又有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性减收因素,保持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严峻。各级地税部门要从客观现实认识到加强税源建设,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强各税种、行业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保障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具有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税源建设摆到地税工作的突出位置。

3.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是经济的缩影。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把实现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地方税源建设,服务好地方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培植好税源、保护好税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税源建设的主要目标

4.地方税源发展壮大。落实税收经济观,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培植地方税源增长点,不断促进税源发展壮大,实现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增长。

5.税源清楚数据准确。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税源分布、结构和发展等情况一清二楚;税源管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管理规范有序,纳税人的基础信息全面、准确,并及时更新。

6.税源管理程序规范。税源管理程序规范、标准统一;征、管、查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督有力、运转高效。

7.税源管理效能提高。税源管理成本不断降低,征收率明显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按期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达到95%以上。

8.税源控管能力增强。建立起税源监控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体系,实现税源的有效控管,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源流失,努力完成全年地税收入任务。

9.服务税源措施到位。地税人员的经济税收观明显增强,能正确处理好依法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执行到位,服务税源措施方便快捷,规范高效,构建服务型地税部门。

三、大力培植地方税源

10.用足用好政策。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形势下,各级地税部门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认真执行支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基础产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11.抓住服务重点。各级地税机关要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生工程建设、鼓励再就业、扶持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为服务重点。要认真落实好省局“支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民生工程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12条”,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积极研究制定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服务措施,为企业发展开辟纳税成本的“洼地”、涉税服务的“高地”。

12.积极建言献策。要充分利用税收信息广泛的有利条件,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在高度重视税收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为产业发展、企业节能增效、企业加强管理、企业产业调整提出建议;要认真研究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3.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推行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继续完善窗口服务功能,大力推行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措施;不断扩展和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建设12366服务热线;积极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认真落实“两个减负”措施,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纳税服务工作标准,强化地税机关和地税人员的纳税服务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创优地税政务环境。

14.坚持依法治税。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实行公开办税,严格执行“六公开,六不准”承诺;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确保收入质量,既要防止违规减免税,又要严禁买税、卖税、引税和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要依法保护好纳税人合法权利,提高税收执法的公信力;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完成收入任务、涵养税源、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地方经济与地税收入协调发展。

四、创新税源管理机制

15.及时掌握税源状况。要认真组织开展税源调查工作,掌握政策性、经济性税源增减情况,把握经济发展趋向与税源演变的关系,摸清税源底数及其变化规律,准确预测地税收入趋势;要建立健全动态税源数据库,使各级地税部门、每个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范围的税源都一清二楚;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税源的调查,掌握税源的变化趋向。

16.抓好税收分析。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税收分析工作,掌握税收动态变化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涉税信息,做到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从宏观上发现问题,在微观上查找原因;要重点分析宏观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掌握税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加强和规范征收管理,有效防范税收流失,挖掘税源潜力,有针对性采取强化税源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税源建设范文篇10

一、县域经济宏观运行中优势与劣势、潜力与不足

为了准确把握元氏县经济运行的态势,笔者先后对几年来全县经济诸多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动力和投资环境的不足,使区位优势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县最大的优势是交通优势和地缘优势。毗邻省会,交通发达,这样的优势兴起了巨资投入的蟠龙湖、闻名全国的交通运输业。但由于经营、市场等多重因素,蟠龙湖旅游一直波澜不兴,运输业也几经反复。交通发达是优势,但减少了物流的中转,再加上市场建设的不足,使元氏没有形成大的商品集散地。

(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不足,使经济总量和县级财政的稳定增长缺少依托。首先,从环境竞争力来看,市场发育的初期化和经济环境的不尽人意,使我县缺乏诸如正定板材市场所具有的内在发展动力。表现在宏观上,则是元氏经济的辐射圈狭窄,在大市场中缺乏吸引力。其次,从科技竞争力来看,技术创新能力只集中于化工总厂、热电厂等少数企业。

(三)县域经济“长腿”、“短腿”的并存,使优势行业的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县办工业作为骨干、支柱行业,在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而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一直处于迟滞发展状态,形成“短腿”。近年县办工业上缴税收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1.1%,而私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仅为12%。私营经济的长期迟滞发展使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于县办工业的发展,使优势企业难以得到“休养生息”的时机,长远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以上问题仅仅是宏观经济的浅析,缺乏应有的系统性,而大量的问题还存在于行业、产业和企业发展之中。

二、县域经济分板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县办工业

1.骨干企业能否实现由滚动发展向超常发展的跨越,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河北诚信有限公司、石家庄永清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县工业领域里的“大哥大”,也是我县经济大厦的两个顶梁柱。近几年来,两家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内涵式滚动发展战略,通过增上项目,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由于其产品的扩规是建立在不断进取的科技创新之上,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近两年,两家企业完成税收85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6%,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新上项目的后劲很足,今年投建的苯乙睛二期扩建等项目竣工后,明年这两个企业新增利税将达到1000万元。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企业发展中,他们依赖外来和内在的科技力量,降低成本,推进规模扩张,使单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如诚信公司主导产品液氰占据了国内市场的1/3,深加工产品丙二酸二乙酯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80%,但是其环保问题也非常严重。其产品结构的调整方向就是围绕环保大力延伸以氰化钠为产业链的精细化工系列。随着下游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市场独特性优势越来越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从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来看,由于其脱胎于县办小企业,其人才、资本、企业文化的积累程度还很低,而这些因素正是制约其由滚动发展向跳跃式跨越的关键问题。

2.困难企业能否亮点频现,形成项目建设新的活跃点

培育“小巨人”群体是发展我县经济“长腿”的关键举措,在近几年的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中,诚信、永清实业形成了“小巨人”集团的第一梯队,而作为效益增长第二梯队的化肥厂、纺织厂、以及其它几个规模较大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以及管理体制等原因,出现经营困难、效益严重滑坡现象,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险。这些中型企业的扩张型生产,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需求,但目前来看短期内难以产生较好的效益。

3.微困企业能否完善自我造血功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去年,在我县入统的25家县属工业企业中,实现利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化工总厂、永清实业、槐阳碳素、联兴公司4家。其余21家企业上交税金仅占整个县办工业的15%。大多数企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开拓市场的能力无从谈起,因此在全县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但其厂房厂地大多完好,在企业占地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何激活这些微、困、亏企业,是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

(二)乡镇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

多年来,我们对全县乡镇企业的评价是:七个支柱行业,八个专业村,经济走廊和小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是这仅仅是是量的统计,规模很小,难成优势。如建材行业,有厂家40多个,大多数是砖窑、灰窑。有的行业虽有规模,但风光不再。造纸行业,也仅有金鹏纸业一个厂家和南佐几个纸包装加工户,点多势弱,名不符实。专业村发展,虽有梨村合线、赵堡塑料等几个专业村,但仍是“大群体、小规模”的布局,作坊式加工档次太低,综上所述,我县乡镇企业、私营经济有发展、有问题,“短腿”局势还未根本改观。

三、对策建议

(一)县办企业骨干企业。一是加大投入,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体系,搞好大项目和小品种规模项目的开发。二是建立以严密的制度、精细的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建立以统一的经营理念、服务宗旨、企业信条和奋斗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档次实现质的飞跃。困难企业由于它们的技术创新的薄弱性、体制的呆滞性,使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所左右。因此,这些企业要走出困境,也必须在产品结构、产品创新和转换机制上下功夫。在具体措施上,应因厂制宜、因企施策,对症下药。如对纺织厂等资金缺乏、债务沉重的企业,可采取切块分割、剥离核销债务等方法,以体制改革换取企业生机。对化肥厂等设备陈旧、产品老化的企业,必须转制和转产双管齐下,对联兴公司等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较稳定的、职工有购买能力和购买积极性的企业,可采取“国退民进”等多种形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之及早成为项目建设新的活跃点。要下决心甩掉、放开一批微亏企业。对管理不善、人心涣散、扭亏无望企业,可以采取租赁、拍卖的办法,借智启动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