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控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2:03:17

税源控管范文篇1

摘要:税源监控管理思考

一、当前在税源监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建立起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为基础的集中式征税机构、贴近式管理机构和重点式稽查机构,对税收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的管理体系没有有效运行之前,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又不断产生。当前,税务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

新的税收征管办法取消了专管员管户制度,缴纳税款是依靠纳税人自行上门申报为前提,纳税人不申报是纳税人自己的责任。但是,在贯彻新的征管办法时往往并不如意。许多人纳税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能正确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不能自觉遵守税法规定来纳税。所以,在要求主动申报纳税这一问题上,往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少报、漏报、甚至不报,从而使申报的内容失真,以致影响到对纳税人准确的了解,造成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第一线的税务管理人员力量的不足,使税务人员忙于应付其它的事务,深入税源第一线的时间减少,难以真实地了解纳税人信息,使零散税源、隐蔽税源、非正常纳税户出现了真空地带,存在税源底数不清和漏征漏管等问题。

2、税收监控手段落后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税收网络化建设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所以,在新的税收改革任务中明确以建立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问题是,无论是现在的管理体制还是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当前在税务网络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计算机网络化程度不够高。尽管在工商、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普遍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税收业务活动或税收管理,有的部门内部还实现了网络化,并自行开发了很多软件,但智能化水平很低,同时在征收管理与税务稽查方面统一不够,造成一些数据资料的不全。此外,银行、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的网络化建设不够,缺乏横向联系,造成信息共享方面的困难,因而不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广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收入状况,不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这些税务部门税源监控手段不先进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给纳税人在偷漏税款方面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

3、税收管理员素质还不能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

新的税收征管的核心思想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税收管理建立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这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事税务管理人员来说,不仅综合业务素质要过硬,而且能够公正执法,不徇私情。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部分税收管理员的素质不能适应新的征管要求。一是综合素质欠缺。新的税收征管体系是建立在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之上,这就要求税收管理人员不仅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术,能够熟练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审核、检测和应用,能够实行过程管理和过程控制,能够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和管理职责进行数据维护管理,而且,还要懂得并会熟练地运用相关的税务、财务等专业管理知识。在这方面具有综合性能力的,能够胜任企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管理员却较为缺乏,无法满足税收精细化管理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不发达地区和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二是一些人政治素质不高,事业性不强,原则性不够,不能廉洁自律,讲关系,不能公正执法,办税徇私情,甚至向纳税人“吃、拿、卡、要、报、借”,败坏了税务人员的形象。这两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推进。

4、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力

税源监控管理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衔接,充分发挥税务系统内部的协调作用,同时还需要工商、银行、海关、房产、国土、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整个监控管理系统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尽管国家新的税收征管法对有关金融和工商部门与税务等部门配合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只流于形式,而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如有的企业,尽管在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但却没有到税务部门登记。而当税务部门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一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采取某些措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必去主动配合。从内部运行来说,负责征收的人员只能按照纳税人申报的数字、纳税资料等进行审核纳税。而管理人员了解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却又不能及时发现纳税人申报虚假情况。只有在申报期结束后通过征收部门传递的信息,才能看到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情况。这些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质量。

5、税源管理人员紧张

新的税收征管改革强调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所以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侧重于这两个方面。相对来说,在税务管理第一线管理的人员配备上出现了弱化现象,导致第一线人员紧张,工作负担加重,特别是农村基层税务机关表现得尤为严重。如江苏的一些地区,每个管理人员管户达200户,这种所辖户数偏多的现状,已经让现有税收管理员超负荷承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监控管理上的漏洞,对提高征管质量造成了一定制约。

二、加强税源监控管理的措施

尽管在税收征管改革中出现了这些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我们循着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1、加大税收宣传力度

加强税收宣传,做好税法普及工作是提高全社会对税收法律的认知度,提高纳税人对税收法律的遵从度的有效途径。宣传形式可以多样化,宣传内容应突出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等。正确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自觉遵守税法规定来纳税。同时,要提高被查处概率,提高处罚程度,增加偷税的成本,减少偷税的预期收益,从而抑制偷税利益动机的产生,矫正纳税人的不良纳税意识。使纳税人形成良好纳税意识的关键,形成“国税不能偷”的思维定向。同时,通过各种舆论手段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逃税收可耻”的良好舆论环境,提高遵从税法的纳税人的地位,对税收违法行为产生重重压力,从道德、情操、声誉等非法制方面加大依法纳税的驱动力量,逐渐形成人人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2、改进税收监控手段

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信息网络,尽快在工商、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实现网络连通。在软件的开发方面,面对共性方面的处理进行协商,实现信息的处理统一和信息的共享。同时,大力规范税收征管基础资料,对税收征管收集资料要准确,在审核、录入、传递、归档要规范,全面实现对纳税人的生产、收支、经营以及纳税的申报真实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如税控收款机的使用,不仅可帮助纳税户实现产品管理、降低经营成本、避免营业员舞弊损耗,还可方便纳税人报税。在税控收款机中,能够记录着每天该企业的销售金额,且不可被删除。税务部门可根据税控收款机的每月报表,计算应税额及纳税额。税控收款机的推行是加强税收征管和税源监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纳税人申报自动化、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3、着力提高税收管理员素质

作为一名税务管理人员,他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必要的。所以,在提高对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方面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税管人员是我国文明治税的窗口,对实现税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广大税务干部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增强依法征税、规范行政的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抵制腐败行为的自觉性,在全系统形成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二是要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征收管理、财务会计、稽查审计、信息化应用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特别是要着重提高包括税收管理员在内的税源管理一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税务领域应用方面的培训。要求取得操作资格才能上岗,以此促进全员技术应用素质的提高,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税管人员熟练掌握对采集数据的录入、审核、检测和应用,实行过程管理和过程控制,做到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和管理职责进行数据维护管理,从而将税收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

4、切实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

税源监控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许多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在税务系统内部,需要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衔接,建立三线联动机制,形成管理合力,改变纳税资料传递滞后、税款征收管理变成事后监督的情况。以房地产为例,中国的房地产业需要缴纳的税种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多。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到房地产开发、转让、保有等诸环节,涉及的税种多达12个,不同的税种往往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同时,税务部门征税时,需要一些掌握在房产、土地管理部门的原始资料。而这些资料对税收管理部门来说,往往是不能及时的获得。可见,不仅税务部门内部之间要加强密切配合,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工商、国税、地税、公安、银行、海关、房产、国土、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信息资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是防止税收征管出现空档的必要手段。

税源控管范文篇2

这次全区加强地方税源控管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省、市关于切实搞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分析当前我区财税经济形势,研究今后加强依法征管、促进财政增收节支的措施。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财税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上半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13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增长2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811万元,增长31.4%,财税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分不开的,特别是在今年“非典”的影响下,更增加了我们增收的困难,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但是从我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2002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6.7%,地方财政收入仅占GDP的3%,落后于全国平均值,与周围县区也存在差距,这在工业经济占90%的我区来说,很值的思考,这一原因的存在除了与我区经济基础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稳固合理的多元化财源结构体系尚未形成有关外,还与我们强化税源控管与依法治税的力度有很大关系,这也充分说明我区依法治税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税收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今天,我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着重就搞好地方税源控管、严格依法治税讲以下四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处理好依法治税的三个关系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而法制化是市场经济的应有内涵,也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依法治税是市场经济下税收工作的必然选择,是税收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也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离开了依法治税,税收工作也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严格依法治税,用法制的权威、法制的刚性、法制的规范来统帅税收工作,对于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依法治税,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我们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们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和依法治税的关系。我们多年来有一种说法,叫“放水养鱼”,反映在财税工作上,就是“减税让利”,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把握一个度,就是坚持调整结构与培植财源相结合,既“放水养鱼”,蓄积财源,又依法治税,强化征管,充分利用税收杠杆,更加有效地扶持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有税不收,欠税不交,并不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恰恰相反,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法则,不利于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竞争秩序的建立,是对经济发展的极大制约。长期的实践证明,简单地减税让利的做法,对企业发展有害无益,无限制的“放水养鱼”必然造成企业之间税负不均,不利于企业实现公平竞争,实际上是恶化了税收环境。正确处理税收任务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税,并不是要完全取消税收计划和任务,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税收任务与依法征税之间,既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又有着明显矛盾,其统一性和矛盾性取决于税收计划与现实税源的吻合程度,取决于税收计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如果税收任务与现实税源严重偏离,税收法制准则就会被扭曲,要么是无税强征,要么就是有税不征,两者都属于违法行为,必将极大地破坏税法的严肃性。因此,要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税收任务要服从依法治税的要求,既不能有税不收,也不能收“过头税”,要善于运用GDP来分析评价税收收入水平,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准确地反映到税收上来,一句话,我们就是要依据税源收税,做到“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实事求是、应收尽收”。正确处理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与创造良好税收环境的关系。不恰当的优惠政策会导致税收大量流失,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不到财政收入上来。另一方面,会形成一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在具体工作中优惠政策的制定要一事一议,不能一概而论,要从保护我区税源的大局出发。各街道办事处、财税、工商等部门,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把眼光放长远些,严格把关,坚决堵住乱开减免税的口子,把依法治税的思想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工作的始终。

二、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搞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成分多元化、企业核算利益化、收入分配隐蔽化、偷逃税行为现象日趋明显,使税收征管难度加大,搞好地方税源控管,积极创新征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搞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是各级强化地方税收的要求。今年以来,省里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研究部署地方税收工作,并在全省推广东营市地税局“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综合治税的好路子。市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切实搞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的通知》(临政发〔2003〕35号),我区根据省、市《通知》要求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认真研究了我区税源控管的措施。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要求尽快开展工作。其次,搞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是我区地方税源现实的需要。我区个体工商户7千多家,民营经济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地方税收的税源业户零散复杂,面广量大,只有强化税源控管,摸清底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把该收的税收上来,才能将经济增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税收增长点。第三,搞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必须做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充分理解、积极支持财税工作,把财政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主动分担。工商、质监、劳动保障部门要配合地税部门做好纳税业户登记管理;计划、经贸、建设、交通、公路等部门要配合做好建筑业税收管理;土地、建设部门要配合做好土地、房产转让税收管理;交通、公路、农机、交警等部门要配合做好车辆税收管理;财政、物价、教育要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及教育劳务税务管理。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区政府《关于加强综合治税做好地方税源控管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密切配合,在全区形成齐抓共管,依法治税的良好氛围,促进罗庄经济的健康发展。公务员之家:

三、强化措施,做好当前两项工作

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后,全省、全市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热潮,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根据省、市要求,我区调整了部分经济指标,其中财政总收入由3亿元,增长16%,提升到3.25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由1.38亿元,增长15%,提升到1.5亿元,增长25%。针对我区财政收入增长压力较大的实际,各级各部门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折不扣地完成。一要积极贯彻“新税法”,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机制。在纳税管理上,要着重规范办税规程,坚持依法治税,该收的一定要收足,坚决维护税收的严肃性。在管理手段上,要进一步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为依托,集中征管,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并结合我区实际,加大对合资、福利企业的监督检查与纳税管理,加强对区外纳税企业的协调监督与管理。二要充分运用税源普查成果,全面推动依法治税。2001年我区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税源普查,2002年国、地税等部门对新变化的税源进行了摸底,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税源普查成果,加强财源建设和调整收入结构,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税负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征管。各街道办事处、财税、工商、统计部门要对各自辖区及职责范围内的税源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来解决税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着力解决当前区内存在的部分个体工商业经营户、个体企业长期不办理登记手续,非法经营的现象;着力解决部分单位、部分税种税负偏低问题;着力解决个别单位、个别企业的欠税问题,从而促进财政增收。

四、加强领导,确保依法治税和地方税源控管工作落到实处

税源控管范文篇3

务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国税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县打造“一城三地”,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

贡献。

目标要求是: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征管水平,实现税收收入与地方经济协调增长;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实现治税环境与执法服务和谐统一;推进四项工程,弘扬*精神,实现队伍素质与国

税形象不断提升。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20*年,全局上下要切实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加强税源控管,税收收入再上新台阶

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局下达的税收收入任务,围绕县财政收入盘子,围绕“国税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的目标,继续抓住核电纳税大户,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健全税源监控体系、强化税

收分析预测、建立欠税预警机制、严格税收计划管理,促进我县税收与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

1.健全税源监控体系。一是加强重点企业监控。重新确定年纳税额3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分解落实到人,进行实时、分层、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其经营情况、资金流向、产销变化、总

体发展趋势等动态信息。对3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监控企业推行“二比一增长”的税源监控办法,即“每户企业与上年入库情况比、与同类企业入库情况比,努力使税收收入稳定增长”,逐个分析各重点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收收入情况,对于数据异常的企业,及时做好调查核实,与企业建立信息双向反馈制度。二是加强重点行业监控。加强对重点税源行业、地区特色行业、征管风险行业的分析监控

,在行业监控上试行“行业税收平均税负率”的税收管理办法,对低于平均税负率20%以上的行业纳税大户,列入重点监控范围,做好分析核实。三是加强重点环节监控。对于现金交易多的行业,重点对

现金交易非开票销售部分进行监控,重点监控这类企业的销项;对于利税偏低的出口企业和用废企业,强化进项环节管理。

2.强化税收分析预测。按照宏观上找问题,微观上找原因的思路,拓展税收与经济联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查找税负增减变化的原因,有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堵漏挖潜,努力提高宏观税负率、工业增加

值增值税税负率和商业增加值增值税税负率“三个率”,并确保零负申报率在20*年基础上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下降。一是深入开展宏观税负、税收弹性分析,及时掌握生产总量与收入总量之间、各税

种与相应经济指标之间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二是积极开展行业税负分析。探索建立行业的平均税负和预警下限等指标,对机械制造、电力、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税收情况开展专门调研分析。三是开展税

种税负分析。加强增值税与增加值、消费税与销售产值、所得税与企业利润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强化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监控力度。同时,强化对零负申报企业的分析监控,查找薄弱环节,努力

挖掘潜在税源。重点针对税负异常企业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深入到纳税人中查找税负偏低的原因,找出疑点问题,锁定疑点企业。四是做好每月、每季、每半年的税收收入预测和分析工作,牢牢把

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

3.建立欠税预警机制。一是严格纳税申报制度。对于申报异常企业要责任到人,实地核查。对新办企业要及时进行申报辅导,注重征期催报催缴和事前预警提醒,加大以票控欠力度,严格防止新欠、

大力压缩陈欠,确保欠税规模更大幅度下降。二是严格落实欠税公告制,对欠税风险企业要及时预警,加强过程监控。对资不抵债企业要及时落实以欠抵退、以进项留抵税额抵缴欠税等办法,并做好呆

帐税金的核销工作。三是加强对稽查、评估查补税款和汇算清缴补缴税款的入库管理,切实增强防范新欠的能力。同时,要加强管理、征收、稽查的协作配合,形成清欠合力。

4.严格计划考核管理。一是严格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年初将税收收入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税源管理一科、二科、三科、四科、稽查局、计划征收科,做到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二是加强工

作目标考核,将组织收入工作作为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坚持每月税收收入通报分析制度,以考核促收入、以考核保任务,做到层层有压力、个个有担子,努力超额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同

时,围绕财政收入盘子,积极开展分析测算,及时与财政做好对接,确保县财政收入目标实现。

二、坚持以精细管理为目标,推进科技兴税,征管质量再有新提高

全面贯彻全国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推进科技兴税;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

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税收征收率,使实征税款不断接近税款应征数。

1.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一是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好省局统一的税收管理员办法,规范税收管理员工作内容、规程和标准,进一步拓展税收征管辅助系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税收管理

员工作的增效。继续签订税收管理员履行工作职责承诺书,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制,对涉税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案件,要求税收管理员写出管理责任分析,并按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作相应处理

。完善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着重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质量和成效进行考核,逐步形成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工作循环机制。二是加强税收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户籍管

理,认真实施《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做好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特别要做好税务登记证换证扫尾和后续管理工作,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动态管理,注重实地核实

和信息采集,摸清税源底数,加强与工商、地税和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进一步改进完善国地税联席会议制度和国地税联合办证等征管协作机制。要强化涉税数据资料管理,

规范数据资料的报送、审核、录入、处理等工作,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有效。三是完善税源管理机制。要将管理重点放在税源流失风险较大的环节和领域,努力把好事前风险监测、事中纳税评估、事后

税务稽查的“三道关口”,建立预警和控制有机融合、执法与服务和谐统一的税收管理新机制。四是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征管职能;进一步加强工作目标考核,将省局下达的工作目标分解落

实到各个部门,并认真抓好督查;进一步加强岗位责任制考核,尤其是各业务部门要对各岗位担负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到细化量化,并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五是深入推进管理创新活动,使已有的

创新项目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更好抓出成效。要把管理创新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工作流程精简、业务标准精细、绩效考核精确、管理体系精湛,不断提高

管理效能。要继续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挖掘、搜集、整理集征管、稽查、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及内部管理各环节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对内部行政管理和征管查一线在解决征管难点及薄弱环节中的创新

做法和实践,要及时加以总结、宣传,将好的管理创新项目继续积极向省局申报。

2.进一步强化流转税管理。一是按照“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强增值税管理。严格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新办商贸企业和外来租赁企业的

认定管理。认真落实操作规程,进一步抓好增值税申报“一窗式”管理,严格“票、表、税”比对,加强对异常申报企业的监控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选取重点

行业,尝试建立小规模纳税人保本销售额监管办法,切实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收入比重,并积极辅导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帐证齐全的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管理。二是加强机动车辆税收管

理,认真落实总局关于机动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办法,做好机动车异常发票的核查,并积极做好新版车辆购置税软件的推广工作。

3.进一步强化所得税管理。一是加强内资企业所得税管理。按照“管好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尝试事前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完善行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继续加强企业所得税分

类管理,对A类企业侧重收入分析和税源监控;对C类企业侧重户籍管理和核定征收管理;对B类企业重点抓好所得税审批事项的调查核实、各类备案事项的报备审核、建立所得税管理台帐、建立健全分行

业评估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和检查工作,强化日常管理和税源监控。进一步规范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做好新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填报的辅导,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质量。严格审

核符合条件的新办企业减免申请,对汇总纳税企业必须加强就地监管,做到关口前移。二是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管理。进一步加强所得税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和处于税收优惠期企业的税

收控管,特别是对年缴纳所得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要逐户进行监控分析。加强预提所得税的管理,密切与外经、外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多渠道地掌握企业提供劳务、工程承包等最新信息。与相关部门建

立售付汇信息定期交换制度,完善操作程序,针对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变化的新情况,建立起内部相关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正确区分征免税界限,继续做好税收协定执行等基础性工作。三是加强

反避税、涉外税务审计和国际情报交换工作。加大转让定价审计调整力度,建立多层次选案、调查体系,建立关联交易大户逐年动态监控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申报管理、汇总分析和分类建档等反避税基

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对避税嫌疑企业的分类监控,严格执行反避税立案、结案报批制度。做好外来专项情报交换请求及自动情报的核查工作,提高情报交换效率和准确性。抓好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确

保审计质量和效率。依托省局开发的涉外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计算机软件系统,采用人机结合方式搞好涉外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探索建立以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为基础,将审核评税、涉外税务审

计、反避税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国际税务管理模式。同时要努力从财政收入结构考虑,稳步提高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比重。

4.进一步加强个体税收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总局出台的《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办法确定的定期定额征收范围、程序抓好落实。加强集贸市场税收征管,全面动态掌握集贸市场

税源分布和征管现状。在个体税收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区域和行业计算定额的科学指标体系,依托个体税收信息管理系统,解决定额核定中的平衡性问题,确保个体税收定额的公平公正。在个

体税收定额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与定额基础资料管理相结合,提高数据资料的综合利用;坚持与推行建账管理相结合,提高建账质量;坚持与未达起征点户管理相结合,提高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面

;坚持与非正常户清理相结合,及时做好非正常户清理工作,全面提升个体税收管理质量。同时,要加强漏征漏管户清理,建立税收管理员定期巡查例会汇报制;结合税收宣传月活动,集中开展对无证

户的清理检查;对其他临时经营户要求协税员建立征管台帐,纳入征管范围;进一步健全协税员网络,加强对协税员的管理和业务辅导,积极发挥其协税护税作用。

5.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一是加强发票管理,重点加强对增值税临时一般纳税人的专用发票管理和面临倒闭、生产经营不正常企业的发票管理和监控。及时做好发票票种的鉴定,做好发票的发售、验旧

、缴销、代开工作,严格控制发票限额和用量,实现发票发售差错率零目标。二是进一步强化增值税进销项凭证审核,充分利用金税工程严厉打击虚开、伪造和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三是

进一步加强“四小票”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产品抵扣管理和废旧物资抵扣管理。加大对农产品经销和生产加工企业的监控,实现对农产品经销和生产加工企业收购交易真实性的监控,防范利用农产

品收购凭证偷骗增值税的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的管理,规范废旧物资收购行为,做好废旧物资生产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尝试建立利废企业税负预警指标,结合生产消耗水

平和投入产出比率,定期对其纳税和抵扣情况进行监控。进一步抓好货运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的核查工作,及时掌握运输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抵扣大户的抵扣情况,并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四是巩固增

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一机多票”升级成果,做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废旧物资发票、普通发票的管理工作,做好增值税普通发票采用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后在数据采集、企业申报和“

一窗式”比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尤其要规范比对流程,增加比对内容,对一般纳税人防伪税控普通发票实行票表比对,强化普通发票的销项管理;对农产品收购发票实行清单管理,并实现票表比对。五

是推广应用税控器具。在政府牵头下,稳步推广税控收银机。做好税控加油机的维修、更新工作。加强申报审核,实行卡表比对,逐步达到利用税控器具加强税收征管的目的。

6.进一步加强出口退税管理。一是加强对出口退税大户税收负担率和免抵退税比例情况的监控分析,密切注意免抵退税额的增减变化情况,督促企业如实及时办理申报;完善对出口额异常变动和出口未

申报等异常出口企业的评估预警机制,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约谈措施,进行出口退税综合分析,防范出口骗税风险;加强新办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申报软件操作应用、出口退税政策辅导,切实提高纳税人

的办税能力和申报质量。二是严格贯彻执行总局出台的《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管理办法》,确保及时确切回函,做到不回函不退税。完善出口货物征退税环节之间的联系与配合机制,将征、退税管理部门之

间的衔接制度化。同时,建立出口企业提供《远期证明》的台帐管理制度,加强远期收汇企业出口退(免)税的备案证明管理。三是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行为,严防“借权、挂靠”和“四自三

不见”买单业务等违规经营、违规退税行为,严厉打击出口骗税行为,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7.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是切实保证金税工程正常运行,稳定金税工程运行质量,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稽核,做好增值税防伪税控报税、认证等系统的数据采集工作,确保存根联采集率保持

100%。二是推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确保运输发票采集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三是继续做好一般纳税人监控分析系统、征管质量考核系统、税收征管辅

助系统、国地税联合办证系统、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系统、税收执法考核系统等监控软件的推广应用和维护工作,并强化数据分析、综合、应用能力。结合我县征、管、查管理创新实际,继续力所能及

开发辅助小软件。四是继续加强数据处理监控。做好征管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征管质量指标的监控分析,加强征管业务部门数据整合需求项目的调查研究,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以信息中心监控分

析为中心,集征管辅助系统预警监控、CTAIS系统操作监控、税收执法考核系统结果监控三大系统为一体的部门联动全方位监控机制。五是按照省局关于金税工程三期的实施步骤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

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

三、坚持以发展经济为根本,拓宽服务平台,优化服务再作新贡献

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牢牢把握从经济到税收的指导思想,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以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为目标,进一步拓宽服务平台,优化纳税服务,支持*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1.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用好政策服务。一是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为地方招商引资出谋划策,吸引、鼓励外商和县外企业来我县投资创业,鼓励内资企业主动引进外资。二是积极落实再投资退税、购

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可持续的税源体系。三是规范和加强减免税管理,建立纳税人减免税管理“一户式”台账,加强对

纳税人减免税事项的清查清理。全面落实民政福利企业、饲料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软件产品生产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尤其要落实好支农惠农、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

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认真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四是贯彻落实国家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政策规定,在配合财政平衡我县财政

收支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局争取出口退税指标,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外经、外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确保出口退税工作正常开展。在严防出口骗税前提下,加快对出口企业回收申报单证的审核、

审批进度。五是密切关注税制改革动向,深入研究政策效应,着力在优化投资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推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改善产业服务环境等方面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更

好发挥国税部门的税收政策导向作用。

2.加强企业纳税辅导,搞好宣传服务。围绕“法治*”建设,结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的“五好平安”企业活动,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在国税系统内部及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更好营造国税

机关依法征税、诚信服务和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氛围。一是通过赠送税法知识出版物、进行税法公告、举办专题展览及讲座等形式,及时宣传税收政策。二是结合第1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以税收征收管

理法颁布实施15周年为契机,大力开展税收征管法及依法治税为主要内容的税收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各类税收业务咨询和辅导,帮助纳税人全面了解各项税收政策的具体

内容、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具体操作程序。不定期到乡镇或开发区召开税收知识辅导培训会或分类企业座谈会,全年不少于四次。三是对注册成立后的新办企业,利用登记、核查、巡查之机,及时向

企业宣传办税知识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提高纳税遵从度。

3.建立新型征纳关系,抓好管理服务。一是继续完善全程服务制度,进一步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纳税提醒制、限时办结制和大厅值班长工作制等,全面落实“一窗式”工作规程,进一步在增

加即办项目、简化办税环节、规范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能上下功夫。二是继续开展“星级服务窗口”评选、走访纳税人和办税服务厅满意度调查活动,完善办税服务厅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倡导主

动服务、文明服务、熟悉税收政策、清楚业务流程的服务。继续加强作风纪律督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国税形象。三是针对纳税人逾期办理税务登记证的现状,做好“前置提醒服务”,告

知纳税人办证时限、处罚标准,确保纳税人及时办理税务登记证。四是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通过触摸屏、公告栏、政务网等渠道对税收政策与办税程序、服务时限与承诺、涉税审批事项等内容进行及

时更新和集中公开,进一步增强办税透明度,更好方便纳税人办事,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提高国税部门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纳税服务作用,依法支

持税务业健康发展。

4.积极开展税收调研,做好参谋服务。一是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深入分析测算国家税制改革、税收政策变动等因素对我县税收与经济的影响,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二是围绕上级局布置的重点调研

课题,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和税收调研,并向县委县政府报送2-3篇调研材料。三是进一步完善与各镇(区)的联系制度。重新排出重点联系企业,着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税

源变化状况,征求镇(区)、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为镇(区)和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服务。每月向各镇(区)反馈国税收入情况和规模以上企业纳税情况;每季对各镇(区)的税收与经济

情况进行分析,形成简析材料后送各镇(区)。

四、坚持以依法治税为灵魂,强化执法责任,规范执法再创新水平

规范税收执法,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税环境。

1.切实加强纳税评估。一是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管理平台,运用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尤其要注重对纳税能力进行估算,分析、

查找企业申报和财务数据存在的疑点和问题,提高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二是运用增值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软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异常企业、重点企业、新办企业和亏损企业的

评估力度,加强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纳税评估,探寻行业评估规律,做到人工评估与计算机评估,流转税评估与所得税评估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纳税评估质量,并积极参加省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

评选活动。

2.强化税收执法责任。一是严格税收执法监督,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认真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加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二是全面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纳入CTAIS管理的执法行为

进行日常的实时监控和分析验证,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在抓好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的同时,要加大对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外、存在于检查和管理环节税

收执法过程的检查考核,实行执法考核结果通报。三是建立工作商议协商请示回复制和税收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加强工作交流沟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税收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

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上级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和办法提供依据。四是抓好两级案件审理,坚持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健全稽查案件复查制度,对选案、稽查、审理、执行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

从数量上、质量上进行严格考核,从而进一步规范稽查执法程序和行为。

3.继续整顿规范税收秩序。一是重点打击虚开、故意接受虚开发票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利用“四小票”、假报出口、以次充好、低价高报手段和用虚假进项发票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利用做假帐、两套帐、

帐外经营等偷、逃、骗税案件,深入开展行业专项检查和行业专项整治,加大举报案件和协查案件的查处力度。二是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与地税、公安的办案协作,对重大案件和重点行业开展联

合办案、联合检查,并依法做好案件移送工作。三是在税务稽查中全面实施“一书三卡一回访”制度,尝试推出“稽查预告办法”,从而促进稽查质效的进一步提高。

五、坚持以队伍建设为保证,深化四项工程,国税队伍再展新形象

围绕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发展国税事业的要求,深入推进四项工程建设,强化机关党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文明创建等工作,增强活力,提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国税干部队

伍。

1.深入实施国税党建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按照“规范化党支部”、“星级党支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进行党总支改选,进一步加强党总支建设;积极开展党务

培训活动,有效发挥党总支的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细化党建工作考核指标,进一步加强对党支部的工作目标管理。各党支部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活动,保

证党支部活动经常化、正常化;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年初制定党员学习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要主动与社区加强联系,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和机关党组织对党员的双重管理机制;要继续

开展“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

(2)增强党员先锋意识。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继续学习贯彻《党章》、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长效机制的文件;在办税窗口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服务台,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挖掘身边党员的闪光点,发挥先进党员的模范作用,努力形成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

效机制。

2.深入实施国税人才工程,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总局下发的《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围绕肩负历史使命“带好队、收好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

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弘扬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倡导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

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作风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决策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对复杂能力、依法执政能力、总揽全局能力,积极争

当“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更好建设坚强领导集体。

(2)加强中层干部管理。一是逐步建立中层干部责、权、利相统一,以工作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中层干部考核办法。二是尝试中层干部“岗位意向选择,组织衡量聘任”办法

。三是强调中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切实履行好“一岗两责”,积极争当努力学习的表率、爱岗敬业的表率、廉洁奉公的表率,进一步发挥中层干部的中坚力量作用。

(3)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活动。认真落实20*—20*年嘉兴市国税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采取六员培训和部门专业培训相结合办法,安排税收管理员、

办税服务厅人员、稽查人员等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参加省局开展的税收管理员统一考试;部门专业培训根据各部门业务工作需要和上级要求开展培训,强化岗位练兵,培养业务能手。创新教育培训的方

式,组织开展业务竞赛、专家讲座、学习报告会等活动,把学习教育推向深入。继续推进干部学历教育,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面向社会的资格考试,同时,建立健全各类业务岗位骨干人才库。

(4)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继续通过竞争上岗办法选拔中层干部。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办法和干部职工轮岗锻炼办法,逐步建立优化组合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好

《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搞好公务员登记、工资变动、非领导职务晋升工作。加强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

3.深入实施“平安国税”工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实现“廉政建设不违纪”。认真实施《全省国税系统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年工作要点》,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三

大环节。一是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的教育力度,筑牢“不想犯”的防线。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内容;继续开展中层以上干部“读文章、思廉政、树形象”活动和推行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笔记;通过家庭助廉公开信等强化廉政教育,继续开展整治商业贿赂和禁赌工作;在20*年组织党员接受现场警示教育的基础上,20*年将组织非党员干部职工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现

场教育。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不愿犯”的防线。继续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与县人民检察院开展共同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借助税检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换情报信

息。继续落实任前谈话、预警谈话、诫免谈话等干部职工谈话制度,营造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的预警和监督机制,筑牢“不敢犯”的防线。依托“金税工程”、纪检监察管理

信息系统、执法监察信息系统、来信来访、案件查处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一步拓宽内外监督渠道,坚持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工作时间监督和工作时间之外监督相

结合,对内切实抓好制度的监督,对外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及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特邀监察员座谈会、走访纳税人、行风评议问卷征求意见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

社会监督。

(2)坚持规范税收执法,努力实现“税收执法不渎职”。进一步健全岗责体系,完善征收、管理、稽查等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工作规程,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依托税收执法监察子系统,加强对税

收执法过程监督,提出防范对策措施,建立健全“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税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交流、探讨日常税收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和

建议,为平安国税工程营造和谐的外部执法环境。

(3)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努力实现“工作生活无事故”。落实安全制度,加强交通、防火、防盗、保密、网络等安全工作。继续与干部职工签订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承诺书,切实增

强干部职工工作时间之外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同时,要强化安全责任督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严防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4.深入实施国税文化工程,不断深化文明创建

(1)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教育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各项业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建立健全党组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党工妇团齐抓共管,覆盖

全体干部职工的大政工格局。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一般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七”大

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自学、集中学习、听专家学者辅导、撰写学习心得、中心发言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学习考核机制。全年中心组学习

分五个专题,不少于12次集中学习。二是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知荣辱、守清廉、创和谐”主题教育。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助残助学、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国地税机构分设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五珍惜”即:珍惜国税事业、珍惜执法权力、珍惜集体荣誉、珍惜家庭幸福、珍惜个人前程活动,开展

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疏导的教育辅导、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为干部职工办实事的利益促导“三导融合”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依托*国税网站宣教平台,进行职业道德、反

腐倡廉教育,积极营造敬业奉献、诚信廉洁、和谐平安的*国税文化氛围。

(2)积极做好群团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年初要积极制订活动计划,工会要继续做好“送温暖、办实事”等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团支部要积极组织参

与扶贫帮困、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发挥青年文明号作用;妇代小组要加强妇女自身建设,组织妇女开展帮困结对献爱心等活动,积极引导妇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当好贤内助、廉内助。

(3)建立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扩大争创覆盖面,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集体和争当先进个人活动,认真规划20*年*国税文明创建活动,年初要制定好活动计

税源控管范文篇4

一、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管理员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但是,这也导致了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2、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没有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3、税源管理力量薄弱。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应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管,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同时存在部分地区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考核不到位的问题。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适应现代税收征管的工作能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造成这些问题有很多原因,主要表现在:

1、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交流制度,缺少有效的、统一的操作规程来保证两个系列面上的沟通衔接。稽查、征收管理部门不能(完全)信息共享或信息资料传递不及时,因而造成工作被动,影响工作质量;有些地方两个系列部门基本各自为政,工作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和联系,规范双方定期沟通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2、沟通的层次不够深,工作交流仅限于表面的应付层次上,能促进工作的深层次交流进行得很少。比如因缺乏制度性的规定和要求,稽查结果、征管信息不能够按照“服务对方”、“完全共享”的原则及时、全面传递反馈,稽查结果、征管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

3、沟通不及时。缺少及时的事前、事中交流,往往事后才沟通交流,但已贻误处理时机。

4、沟通的环节太多。由于没有固定具体负责的交流人员,沟通环节较多,给双方取得信息造成了很大麻烦,一个环节不顺畅就影响了整个工作。

二、稽查部门在构建税源控管新机制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一)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要克服狭隘的稽查观念,彻底改变把稽查当成组织收入的“调节器”观念,把稽查工作放在国税整体工作中去考虑,使稽查工作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税收征管。要研究与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以查促管的方案和实施意见,明确具体操作的目的、程序、具体内容、实施步骤、量化指标、组织领导、考核办法等等,形成制度化。应进一步明确职责,把以查促管工作作为稽查的本职工作,提高稽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稽查工作机制,创新稽查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的职能

1、提高稽查针对性,有效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继续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选择特定行业或区域中一些普遍性、突出性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依法惩处税收违法行为,达到“抓住重点,整顿行业,规范全面”的目的。一是增强稽查的深度。拓展检查思路,创新检查方法,对每个稽查案件尤其是专案、要案,要查深、查细、查透,排除障碍,一查到底。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屡查屡犯或偷税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重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三是做好涉税案件公告公示工作。对涉税违法大案、要案,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扩大影响,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逐步营造公平的纳税环境。

2、实施部门联合,全力推进税收专项整治,实现查管互动。通过联合国税稽查、公安经侦部门,开展税收专项整治;联合当地政府,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督促企业对涉税违法行为自查自纠。为进一步扩大专项整治效应,稽查应与征管联动,开展更加密切的行业联合检查,由稽查人员与征管人员组成一对一工作小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全面摸清企业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形成调查报告,同时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通过征管、稽查联动,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稽查与征管合作机制,加强部门、人员的业务交流,使税管员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对管辖行业的深入了解和挖掘,及时发现企业的涉税违法问题,开展纳税评估,实现税源的有效控管,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为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提供了准确、详细的信息来源,确保稽查工作有的放矢,有力发挥依法治税的职能,提高企业对税法的遵从度。

3、落实并完善稽查与征管定期联系的制度。通过加强征管、稽查部门间的沟通,规范执法行为,共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一要以稽查建议为纽带,全面促进征管和稽查的信息互通、执法联动的运行机制。要通过稽查建议制度,向征管部门反馈征管工作中所忽视的问题或薄弱之处,要积极研究探索,提出建议,更好地起到以查促管的作用。二要召开税案分析会。由区局相关科室牵头,稽查部门通过对典型企业“解剖麻雀,由点及面”进行分析,对案件的成因、特点、作案手法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及时研究措施,严厉打击,有效遏制各种涉税犯罪活动。三要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由区局分管局长、稽查、税源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稽查部门通报案件查处情况,提出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的改进建议和措施,立足反映突出问题、努力发掘潜在问题、及时暴露个性问题和重在归纳共性问题,以便税源管理部门及时调整有关工作思路,促进税务分局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提高,确保稽查、管理的协调一致,形成打击偷、骗、抗税的监管合力。

税源控管范文篇5

一、依靠科技创新,让所得税税源可“视”

随着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的逐步到位,以及投资方式的多元化趋势,地税机关负责征管的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呈现逐步萎缩的倾向。突破传统的人工静态跟踪方式,增加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的科技含量,以提升信息化运用和管理水平来抓住主体税源、保障收入,成为地税机关抓好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的必然选择。针对房地产和建筑安装项目企业所得税所占份额逾半的现状,以及房地产和建筑安装项目纳税主体复杂、流动性较大、持续变化性强和点多面广的特性,市地税局自行研发了一套“GIS税源定位可视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房地产和建筑安装项目的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GIS税源定位可视管理系统”,集“地理信息、属性信息、征管信息”于一体,通过与省局统一开发的“税收征管系统”的功能对接,只要对房地产和建筑安装项目进行“地理信息形象图文标注”和及时的“属性信息录入”,便可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对每个房地产和建筑安装项目、每个楼盘、每套商品房的具体地理位置及预售情况、税款缴纳情况”等的“多维信息比对”和“多层次密集监控”。依托“GIS税源定位可视管理系统”,2007年度比上年增加所得税管户231户,由此增加企业所得税税源2850万元,其中,房地产和建筑安装项目税源1390万元,占入库所得税总额的15.4%,保障了企业所得税的持续稳定增长。

针对铁矿、煤炭行业普遍存在的产量和销售的监控双难问题,为避免税基受到侵蚀,市地税局又依托科技创新手段,在重点铁矿、煤炭开采企业的矿井出口处安装“远程电子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该系统能通过“摄像头”和“轨道式传感称重器”,实时记录井口出车量和矿产品重量,并将记录的信息自动传送到税务机关的电脑监控系统,实现了矿产品开采企业生产产量的可视化监控,达到以产控销、以销控税、源泉控管的目的,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煤炭企业收入无法核定,行业企业所得税无法有效管理的问题。从2007年8月到年底系统安装以来,全市煤矿企业申报产量达到140多万吨,同比增加30万吨,增长了58%,入库企业所得税381万元,同比增长67.5%。通过系统的监控,使征管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采矿企业自觉纳税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注重数据分析,让所得税税源可“控”

企业所得税管理要求高,检查难度大。而如何去发现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企业所得税管理难的关键所在,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市地税局几年来一直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通过做好数据分析这篇文章,让所得税税源了然于胸。一是重视宏观数据分析的经常化。定期将全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业职工工资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与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指标进行比对,同时经常将自己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指标与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当的地市进行横向比对,努力将全市企业所得税的“增减变化情况”掌握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二是重视客观数据信息的平台化。市地税局自行研发了“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凡年纳税额超5万元的企业资料全部录入该资料管理系统,结束了长期以来征管资料只能依靠手工操作的历史,实现了纳税人财务数据及纳税信息的市、县、分局三级共享,拓宽了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管渠道。截至2007年,通过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查出有问题的企业168户,补缴所得税859万元。三是重视微观数据分析的预警化。为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水平,市地税局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建立了以“因素分析、逻辑分析、差异对比、推理判断法”为技术手段,以分行业的“成本费用变动率、资本收益变动率、利润税负变动率、主要生产原材料变动率”等15项指标值为预警技术指标,以实地核查为技术辅佐的“所得税征管数据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具体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申报税款等相关指标的比对分析,以及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成本利润率、毛利率、所得率等指标的系统评估,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久亏不倒”、利润率、税负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税基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征管措施,有效地将每个具体企业的费用列支和收入实现情况,以及所得税的申报、缴纳情况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如对万安氯酸盐有限公司2007年财务数据进行评估,2007年度管理费用变动率/2007年度收入变动率=7.8,2007年度管理费用增长率46.75%>20%,按照该指标预警值应在20%以内,说明企业可能存在多列管理费用,少缴税款的情况,应作为查案的重点,经检查,企业果然存在多列招待费、错列罚款等现象。通过注重数据分析,让所得税税源可“控”,确保了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稳步增长。2008年1-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企业所得税132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186万元,同比增长31.8%。

三、规范行业办法,让所得税税源可“增”

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地税机关所辖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在“量”上的增长受到一定的制约,挖潜堵漏,走内涵式增收道路是地税机关的做大做强企业所得税税基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要求,市地税局通过不断完善税源管理的各项制度,促进了企业所得税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趋势化转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所得税的稳定增长。一是改革、规范了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所得税征管。针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三个行业收入费用难以监控、企业所得税税基受侵蚀严重的状况,经提请市政府批转出台了“关于规范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三个行业税收征管意见”的三个规范性文件,开创了“定率和查帐结合”、“预缴和汇缴结合”的行业税收征管新局面,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核定征收户只“定”不“管”,“一定了之”的简单征管模式,规范和细化了三个重点行业的所得税征管。2007年三个行业自行汇缴补缴企业所得税678万元,税务机关通过评估和检查补缴企业所得税549万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1%和36%。二是巩固加强了一些新兴行业的所得税征管。由于地方上小水电开发权力的开放,小水电投资成为当地的一个新兴产业。针对小水电行业投资主体分散,各地征管宽严度不一,企业所得税增量与投资增量不太协调的状况,市地税局紧紧扣住水电行业电量、收入和耗费规律性强,各项经济指标容易控制的特点,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小水电进行了深入调研,从小水电站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的耗工、耗材进行测算,出台了《市小水电开发行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较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关定量分析指标,全面加强了小水电建设期和生产期的税收管理,取得了强化管理的突出成效。2007年度全市共征收小水电企业所得税367万元,同比增长了51.1%。三是规范了行业薄弱环节的征管。对矿产品开采企业,市地税局除利用前文提到的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对其产量实施“远程电子产量监控”外,另对其矿产品销售价格、费用开支的监控出台《市铁矿、煤矿行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对矿产品开采企业的销售价格、重要费用支出如采矿费、排污费、运输费等大宗费用实行报验登记,从收入、成本、费用进行精细化的源泉控管。2007年全年入库采矿业企业所得税686万元,同比增长38.5%,实现了产能、销售无增长的情况下,所得税增幅远高于价格增长的良好格局。

四、加强机制建设,让所得税税源可“挖”

税源控管范文篇6

一、××市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税源分布情况及特点:

(一)行业分布情况。××市营业税重点监控企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电信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其中:房地产业188户,金融保险业242户,建筑业309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267户。从监控户数看,各行业所占比重不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户数最多,2个行业的重点监控户数占总监控户数的比重为81.56%。

(二)从营业税重点监控企业缴纳税收情况分析。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的营业税收入较高,其占总监控企业营业税收入的比重为52.4%。

(三)特点: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地税机关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纳税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切实强化税源的管理及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地位。树立了抓住税源的管理即抓住税收工作主要矛盾,分析解决税源监控存在问题即解决了税收工作的主要问题的思想觉悟。本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实际制定税源管理的新办法、新措施,切实把税源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2.建立完善重点税源管理制度。为加强重点税的管理与监控,保障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我市、县、分局三级地税机关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际特点,制定一系列重点税源管理与监控的制度。建立和完善重点税源的制定体系。区局制定了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及重点税源数据统一报表的上报制度。各地税务机关还结合当地实际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税源管理办法及规定。

3.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塔式”级次管理机制已形成。“塔式”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的核心作用是对重点项目、工程、行业和重点纳税税源户实施长效管理、动态监控。针对各地税源分布广、层次深、隐蔽性较强,合理使用征管力量和资源,对重点税源实行梯级式的监控。全市形成市、县、镇三级“塔式”,全市形成市、县、所三级“塔式”管理,将重点税源层层管住.全面监控。并相应建立了配套的片管员监控点、股(所)监控组、市(县)重点税源监控办公室等组织措施,构成“塔式”管理的体系核心。以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税收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对税源监控的结合实施考评与监督,提高了税源管理与监控的质量与效率。

4.坚持“片管员”制度、基层管理部门责任人走访跟踪制度。市县(市)税源监控责任人员定期联系、分析、解决问题合议制度等。及时准确掌握重点税源户的税源变化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税收管理情况。全面收集重点纳税户的经营与纳税方面的相关数据及凭证。分析、查找纳税户的税源增减变化的因素。提供应对措施,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数据。

5.优化了纳税服务,为税源管理与监控创造了条件。全市各地按照优化纳税服务的要求,树立了为纳税人办实事的治税思想,并通过联合办;开展“一窗式”、“一站式”税收事务办理方式;开设纳税咨询专线电话,办纳税人提供了广泛、周到、形式多样的纳税服务形式,平缓了纳税人的抵触情绪,增强了纳税人依法纳税自觉性和合作意识。

二、××市地方税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了市级局、县级局二级管理的营业税重点税源数据库管理体系

为加强对营业税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管理,2000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重点企业税源监控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市地税部门实现了对全市营业税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税收数据的直接监控。

营业税重点监控企业的确定是以营业税纳税人为对象,以上年实际入库营业税收入为标准。几年来,在各级地税机关的共同努力下,营业税重点税源监控面逐年扩大,重点监控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监控户数逐年上升。目前全市地税系统七个县(市)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征收管理局均上报了数据。据统计2004年,全市地税系统年纳税额超10万元——50万元的重点纳税业户376户,共缴纳地方各税11788万元,占全年地税各项收入80268万元的14.69%,年纳税额超50万元以上的重点纳税户66户,共缴纳地方各税18965万元,占2004年全市地税各项收入的23.63%。

(二)各市、县级地税局及基层征收分局初步建立了本辖区范围内的地方税重点税源监控网

各市、县地税局以及基层征收单位除了完成以上两项重点税源监控工作外,还根据其所辖范围内税源实际情况,开展辖区范围内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重点税源监控标准或监控办法由各地自行制定。

在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选取标准上,一是按企业年缴纳地方税收入情况设立监控标准,如按年缴纳地方税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5万元以上等设置监控企业选取标准;二是按分局所辖纳税户缴纳地方税的前若干名作为监控企业选取标准;三是按照行业分类设立重点税源监控范围;四是对辖区内投资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实施监控。

在对重点税源监控指标(内容)以及监控办法的设定上,主要根据税收业务需求以及监控手段来决定。综合××地税系统各级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监控情况,主要实现了对重点纳税企业生产经营收入、纳税情况的监控。在监控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上,主要采取手工采集、录入监控数据的方式,应用excel电子报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三)××地税系统各级地税机关的地方税重点税源监控面和监控的侧重点由于辖区税源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从税源监控的行业看,目前我市各级税务机关的重点税源企业分布于房地产、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建材、金融保险、邮电通讯行业。集中地反映了我市地方税的行业分布,较客观真实地映证了各市重要税源量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相一致的特征,即优势行业经济总量大,其税收收入总量也大。从重点税源监控的内容看,通过对重点税源监控对象的报表、数据、纳税凭证、税收法律文书的收集,并运用地税计算机网络系统整理、分析,实施对重点税源的纳税申报、实际缴纳、欠税、税负、税收入库率、处罚率、税收问题等环节和内容上监控,制订有针对性的征管监控措施,通过以上重点税源监控制度和措施的建立与实施,对完成各级地税机关的组织税收任务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透析目前我市重点税源的现状。我市的税源呈现以下几点特征:⑴规模较大的税源少,目前10—50万元的重点业户376户。但市级监控的重点税源年纳营业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仅5户。⑵税源收入规模与经济总量指标一致。经济总量与税收收入规模同步变动,经济总量大,税收总量也大。⑶从税源的行业分布看,重点税源在行业上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金融保险、通信、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房地产等行。⑷从所有制结构上看,税收结构的调整与经济改革同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迅速发展壮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税收收入在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国有和集体经济税收比重逐渐下降,而涉外和股份制经济税收比重逐年提高。⑸从公平税负情况看,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不断壮大,其税源的变化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个人所得税及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税源呈上升趋势。及时调整和强化监控的方向和手段,是当前我市地方税税源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方面。

三、重点税源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治税思想认识的误区和管理理念上的狭隘,导致税源管理的弱化。长期以来,在税收工作中,无论各级政府还是各级税务机关都已形成了“收入第一”、“一俊遮百丑”主观思想,简单片面地将税收任务等同政治任务。在“收入第一”的思想意识的感召与支配下,各级税务机关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税收任务指标的实现上,缺乏对税收工作内容规律及税收管理发展规律的分析与研究,缺乏对国家经济政策和现行的税收政策的学习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过程中,税源的结构、规模、方式、存在特点都随时发生变化,税收政策的学习贯彻落实、税收征管的形成都应随之变化而变异及时到位,而思想认识误区直接导致了各级税务机关在这一变化中缺少必要的分析与监控。而管理理念上的狭隘,使得重点税源管理与监控的基础性作用仍缺乏足够重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造成原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够,税源管理的全面性、规范性、实用性不强。对重点税源在日常检查、税源调查、数据采集、预测分析、纳税服务等诸环节上,还处在粗放型、轻责任、低标准的层面上,甚至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处于空白状态。这样就使组织收入工作陷于被动和疲于应付的局面,不仅弱化了税源的管理,也导致了正常的税收工作秩序难以进行。

(二)税源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更具有其主动性和灵活性。这给我们的税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目标要求。伴随税收体制的改革,“保姆”式管理形式将消失。新的征管模式中,纳税人申报的方式、优化服务的水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集中征收的程度,重点检查的力度,强化管理的深度,将形成一个齐头并进、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新的税收管理链。而我们在税源管理某些环节的力度的弱化,对税源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税收收入的流失。结果是“重点税源管不了,普通税源管理不住”,直接影响税源管理和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尽管近年来各级税务系统不断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但由于软件开发的相对滞后,使我市目前重点税源的管理与监控仍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基本上依赖于人工操作。对税源的发展状况无法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对重点税源管理与监控缺乏与配套的制度支撑,使得管理缺章少序、各施其法,管理与监控的规范化、标准化无法统一,到不了一定的高度。

(四)管理力度薄弱,管理责任淡化。目前地方税源管理的点多、面广、任务重,而相应配备的管理人员较少。虽然目前我市各地市税源的源泉控管上已基本做到税务登记、催报催缴、发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但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涉税信息的动态管理上缺乏深入,对重点税源也只是心存关注、实缺监控,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税源监控。以玉州分局为例,现有管户17333户,一线管理人员162人,人均管户106户。而随着征管模式的转变,管束制度代替了管户制度,征纳双方直接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并伴着机构的调整,人员的变动过于频繁,岗责体系尚未完善,考评力度不够,管理责任相对淡化,影响了税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了税源的流失。

(五)社会各部门多方位的税收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完善。无法实现经济、税收信息共享,从而无法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税源的信息,加之部门工作的不协调,客观上削弱了税源监控的能力,造成了采集信息难、收集证据难、税收执法难、税款征收难的局面。

四、加强地方税源管理和监控,减少税收流失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健全税源监控的组织体系

任何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税源的监控也是如此。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者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支持这项工作,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健全税源监控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营造税源监控的组织网络,重点建立直接与间接二级监控组织,保证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一级抓一级,实行有效的层级管理,坚持不懈的开展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纳税服务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制度

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纳税人的桥梁贺纽带。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制度,并切实开展优质的纳税服务工作,是新时期法制、公平、文明、效率的体现,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中确立的新的征管模式的根本要求,更是税收征管法规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只有纳税人真切感受到税务机关的优质服务,才能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认知水平,而纳税信誉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有效地弥补税务机关人、财、物等条件不足的限制。

(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合理确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对象、范围、划分原则和标准

在目前条件下,单纯依靠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面监控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遵循质量、效率的原则,对纳税人进行科学的分类,实行分类管理是节约税收成本的有效手段。

1.实行分类管理,按层次确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对象、范围、标准。所谓分类管理,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后,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从而不断强化税源监控。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重点税源企业一般具有财务核算健全、财务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税务部门重点监控并不需要过多的集中人员,而是集中人才,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特别是既懂税收征管又精通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集中起来,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税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财务软件难易程度分行业分别培训税务管理人员,其职责就是专门研究企业软件,根据企业相关数据开展纳税评估,不断提高稽核水平。二是对市场税源实行集中征收划片管理。市场具有人员集中,地点固定,行业稳定,税源可观等特点,对市场税收适用电子申报纳税方式,实现税款集中征收。因此,税务部门应充实这方面的管理人员,实行划片管理,并逐步推行交流制和回避制。其管理职责是催报催缴、税法宣传、清理漏征漏管,而不负责征收;加强临时经营业户的管理,开展税源调查和行业调查。其管理措施是抓住大户,推行建账建制;管住中户,完善核准定额;稳定小户,实行简便征收。其管理手段是全面推行办税公开制。三是对零星税源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由于这部分纳税人分散,经营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税源难控管等特点,可将其分为固定业户、集贸市场经营户和临时经营户三种,分别采取不同办法治理。对固定业户要加强户籍管理,实行源泉控管。严格税务登记审批,将办证业户纳入户籍管理,对申请注销、停歇业户的严格核查审批,审批前缴清税款。同时建立定税、调查、缴税、调整税额档案,偏远地区也可实行委托。对集贸市场税收要加强部门配合,实施综合治理。对临时户要加强社会监控,健全防范体系。要借助社会协税、护税网络,争取党政领导和部门对税收工作的关心支持。要建立信息情报点,定期走访,了解情况,巡回管理。对钉子户、难缠户,要加强与工商、公安部门的联系,实行综合治理。

2.划分原则。一是要与税制结构相适应原则。我国现有的税制结构仍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其特点是税种多,纳税程序繁杂,政策法规变化性强。在这种税制结构下;税源监控既要重视源头监控,又要重视过程监控。对监控税种和行业主要实施过程监控,要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财务核算等各个环节的情况,有效控制税源去向和真实性,光靠企业上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远远不够;二是要与纳税人的素质状况相适应原则。目前完全靠纳税人自觉反映税源的真实性是很困难的。因此,税务机关必须把税源监控的着力点放在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上。可采用对重点企业实行专门管理,对零星税源实行“分段”管理等方式,随时掌握和控制税源的变化情况。积极推行纳税信誉等级差别管理方式,对依法自觉纳税的纳税人予以表彰和鼓励,对纳税信誉很差的纳税人实行重点监控。同时,还要健全纳税辅导机制和纳税督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要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原则。要提高税源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特别是要积极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尤其是电子申报方式,建立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体系,积极与银行、工商行政管理、审计、海关等部门实行计算机联网,广泛推行税控机。建立严密的发票管理及防伪系统,改革银行结算方式,严格控制现金结算的范围和数量,使税源监控的方式更加科学严密;四是要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原则。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税源存在,既有显性税源,也有隐性税源;既有固定税源,也有流动税源。税务机关由于受人力、财力的制约,不可能将所有的税源都纳入控制范围内。这就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建立起覆盖面广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形成全方位协税护税的格局。

(四)合理设置重点税源管理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保证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有效进行

税源控管范文篇7

一、夯实基础,强化税源管理

(一)进一步扩大税收收入优势。今年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第一个年头,影响税源变动的因素很多,加上几家税源过千万的大企业迁离我局辖区,收入形势存在隐忧。面对严峻的税收收入形势,我局始终围绕组织收入的中心工作,加强内管外治,通过不断探索强有力的征管手段和完善税收预测监控机制,加大对税源的挖掘、监控和管理,较好地完成税收计划进度,进一步扩大税收收入优势。**年1-6月,我局共组织国内税收收入1,126,108万元,同比增收111,000万元,增长10.93%,完成年度税收任务的59.51%,,比时间进度快了9.51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401,356万元,消费税1,516万元,企业所得税723,074万元,个人所得税162万元。

(二)进一步强化税源监控管理。全面掌握税源的布局特征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掘税源的优势。一是完善税收预测监控机制。改进原有的税收监控制度,将电子监控台帐与数据应用及CTAIS的监控模块相结合,完善监控手段,细化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税源监控过程,丰富预测办法,提高把握收入预测的准确度。二是加强对税源深度和广度分析监控。上半年我局对去年税收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占我局收入总额70%以上的135户重点企业展开税源调查,掌握税源动态;同时将税源细分行业、地段、类型,特别是对总部经济企业进行了重点关注,对总部经济企业发展状况和行业结构变化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充分预测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转缓、消费降温等经济因素对税源发展前景的影响程度;首次将个体税收单列考核,以强化占我局纳税户数50%以上的个体户的监控管理,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沟通。通过信息交流、会议、走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对区域经济出现的问题交换意见,共商对策,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提供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分类管理。我局在去年实施分类管理创新项目的基础上,按照“抓大、控中、促小”的原则,在属地管理下继续推进,不断强化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抓大方面,抓了广东电网税务手册和广东移动税务手册的实践应用,做好推行税源大户和行业专业化税务管理手册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控中方面,把亏损企业、零申报企业、欠税企业列为重点监控对象,通过加强实地核查、重点评估分析、推行核定征收等手段,大力整顿异常企业,积极堵塞征管漏洞;促小方面,以第四税务分局为试点,抓住个体税收管理中的重点对象集贸市场的征收管理,推行市场共建工作。

(四)进一步提升纳税评估质效。一是制定专岗纳税评估的试点方案。按照“减负减压、提升质量”的思路,制定专岗纳税评估的试点方案。以第三税务分局、第四税务分局、第七税务分局及第八税务分局为试点单位,实行设专岗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二是制定评估分析报告模板。由于在上半年的评估报告抽查中,发现评估分析报告普遍存在较为简单的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我局制定了评估分析报告的模板作为讨论方案向各税务分局收集意见。截至第一季度,我局共完成资料审核15,816户,重点审核125户;增值税调增税额984.6万元;调增应纳所得税额177.1万元。三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评估工作。我局根据外贸企业经营商品结构变化、供货产地的变化、出口增幅、出口口岸和产地的异常关系,从流通企业收购出口货物、换汇成本异常,从本区内企业收购出口商品、大量经营高退税率商品、进料加工复出口采取从国内采购原材料的外贸企业等数据,对出口企业的退税情况进行分析和筛选,选择了17户重点监控企业进行专项评估和检查,加大防骗的力度。四是积极探索出口企业征退税业务一户式评估。针对现行征退税部门各自独立分管业务、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监管脱节,出现管理盲点等问题,我局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出口企业的纳税申报情况及其一定时期出口并办理退(免)税情况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估。今年上半年我局选取了2户出口企业进行“一户式”评估,通过评估发现企业因少报销售收入需调增申报增值税22.04万元,追回已退税款28万元。

(五)进一步加大对四种敏感出口货物的监控。根据市局对四种敏感出口货物进行检查的要求,我局对出口企业2007年至**年3月期间办理出口退(免)税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检查了经管的46户企业出口四类敏感产品(耳机耳塞,DVD机和光盘,AV多喇叭音箱,扩音机)的备案单证、货物流向、资金流向等情况。对涉及的敏感产品共发函4,940份向供货地税务局核实购货情况,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了后续管理措施。一是加强对货源地的审核。要求企业必须在出口退税申报的同时报送供货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二是加强企业从非生产性企业购进的出口货物、进料加工的出口货物、委托加工的出口货物的审核。要求企业在出口退税申报时对上述单证必须集中装订,由进出口税收管理科重点审核并发函至货源地税务机关进行核实。

二、统筹协调,提升行政效能

根据市局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完善统筹工作机制的要求,我局着力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计划,通过设立越秀区国家税务局**年重点督查工作立项表,坚持每月编制《工作导报》和每周编制《本周主要工作安排》,梳理协调各部门当前工作,精简会议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落实“两个”减负。同时,发挥我局信息网络的优势,通过信息和调研及时有效地向市局反馈统筹落实情况。今年四月,我局被市局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调研工作先进单位。据统计,1-5月我局共报送信息276篇,我局刊物《每周传真》采用222份,市局《每日快讯》采用20份;共报送调研文章7篇,我局刊物《视点与关注》采用11篇,市局采用1篇。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落实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相关政务事宜及时准确全面地予以公开。加强网站建设,积极研究开设“越秀e家亲”网站的途径和办法。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研究探讨将解放思想、破解工作难题的思路转化为实际操作,将“发挥‘三步三维’统筹作用,打造大宣教文化平台”作为我局今年的创新项目之一。

三、立足服务,推进依法治税

(一)全力做好税收执法考核子系统的推行工作。为确保税收执法考核子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执法正确率,我局着重从四方面开展推行工作:一是做好预警监控的分析工作。坚持每周制作“预警监控”分析报告,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同时,各执法部门每日进入系统的“预警监控”功能界面对本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查询,及时纠正。二是做好系统问题的清分工作。对本局可以解决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研究解决,对本局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则及时向市局反馈。三是做好定向业务培训工作。对于系统反映的涉及面较大的执法问题,组织人力对执法人员进行定向业务培训工作,并将执法子系统运行以来所作的执法过错分析报告定期在局内部网络进行公布,向执法人员提供业务学习的平台,避免同类型错误的出现。四是对执法子系统试运行期间产生的考核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工作指引,初步形成了申辩调整办法,确保申辩调整工作有序,有效提高我局的执法正确率。1至4月我局共发生执法过错行为5,625条,其中1月份2,750条,2月份和3月份均为987条,4月份901条。申辨调整后的执法正确率1月份为96.59%,2月份为98.26%,3月份为98.60%,4月份为98.69%,明显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3月份,我局执法行为涉及的35项考核指标中有30项指标的执法正确率达到100%,实现零差错。

(二)严厉打击重大涉税违法行为。落实推行检查任务二级考核制度,案件定期汇报制度和案件集体审议制度。按检查案件户数,将查补收入、办案质量和举报案件回复率落实到人,确保完成目标达成率。抓好稽查环节管理,推行案件检查过程中的工作汇报制度,确定汇报主要内容,落实集体审议制度,加强案件的廉政监控。今年1-5月查补税款198.09万元,罚款81.62万元,滞纳金25.73万元,查补收入共305.43万元,其中入库249.24万元,同比增加了219.81万元,增幅达256.73%。

四、解放思想,优化纳税服务

(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申报纳税遵从度。一是坚持“两会”制度,即每月1号针对新办纳税人举办的纳税辅导会和每月每个分局举办一次的税法宣传会,抓好日常税法宣传。借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契机,我局通过信息、电话、宣传栏、电子邮件、召开税法宣讲会、为重点纳税企业“送法上门”等方式向纳税人提供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详细宣传指引和讲解。有些税务分局出版了税收宣传专刊派发给纳税人,配合宣讲会的讲解,让纳税人更加清晰地了解汇算清缴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据统计,1-5月期间我局共组织各种形式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业务宣讲会44场,参加人数7,605人,获得纳税人的一致好评。二是精心策划,组织税收宣传月系列活动。税收宣传月期间,我局紧密围绕“税收·发展·民生”主题,以“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税宣月系列活动。包括联合区地税局等单位在北京路步行街举办的大型户外税宣活动;我局牵头,联合直属税务分局、中区稽查局、越秀区地税局等单位在中华广场举办大型户外税收宣传活动;联合中区稽查局举办的“税收宣传开放日”活动和参加由市局纳税服务中心组织的“税收与民生纳税服务大家谈”在线访谈活动。通过系列活动,重点宣传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等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突出我局优化纳税服务的措施以及廉政文化等内容,进一步树立越秀国税的良好形象,并以此带动我局全年的税收宣传工作。

(二)提升服务,大力推广“一窗式”。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窗式”服务,是新形势下优化纳税服务的需要,是国税部门贯彻总局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推广“一窗式”服务对前台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掌握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局在推广“一窗式”服务前认真做好推广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前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业务操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从今年1月以来,我局由局领导带队先后走访了白云区局、天河区局、海珠区局等兄弟单位的办税服务厅,分析城区版和非城区版的特点,逐步形成既与市局规范一致又有越秀特色的“一窗式”服务。今年3月,办税服务厅从发票类业务开始实施“一窗式”服务,将发票验旧、发售、行政许可等合并为发票类窗口,从5月份开始,将申报、文书、税登等业务合并为“综合业务窗口”,实施除发票类业务以外的“一窗式”服务。至此,越秀国税办税服务厅的“一窗式”服务正式形成。我局办税服务厅的“一窗式”服务在高峰期保留申报专窗,迅速疏导申报高峰的纳税人;在申报高峰期过后,立刻恢复“一窗式”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据统计,实施“一窗式”服务后,纳税人同时办理两项以上业务的平均办税速度提高了30%以上,受到纳税人的广泛好评。

(三)积极调研,筹备**发票延伸点试行工作。根据市局加强纳税服务,创新服务手段的要求,我局拟将**发票延伸到税局外。通过分别对一德路和海印地区等集贸市场集中路段进行大量前期调研和可行性实地勘查,于七月份在一德路开设**发票延伸点试点,方便纳税人**发票,有效拓展我局的纳税服务领域和形式。

五、技术支撑,推动税收业务工作

(一)自行开发完善软件,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开发完善中介机构查账报告质量评价平台。该平台已成功挂上市局综合辅助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现时通过升级完善了相关内容,实现了查询统计的功能,减轻了统计分析的工作压力,实现了中介机构查账报告质量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无纸化。二是开发投票测评系统程序。为做好我局2007年能级年度调整工作,我局开发完善投票测评系统程序,为我局能级民主评议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三是完善与推广自助设备报障系统以及消耗品管理系统功能。两个系统合并推广,提高了各部门申领计算机消耗品和报障的效率。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大力推进数据应用系统深入应用。一是利用该系统查找薄弱环节,提升征管质效。每月分析月度的参考指标,筛选出薄弱环节的数据指标,分解到税务分局,挖掘征管各环节问题产生的根源,切实解决在数据应用工作中发现的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二是做好季度主题分析指标和一般分析指标的分析工作。提高撰写数据分析报告的质量,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市局下达的主题数据分析报告。针对一般分析指标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征管质效的提高。

(三)进一步做好个体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的推广工作。为确保个体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的顺利推广,我局在参照市局下发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两项具体措施:一是增加设置两个系数,即经营能力系数和其他系数,通过这两个系数连乘来调整定额测算的结果;二是针对个体定额项目较多,不便于操作及数据统计的问题,我局对个体定额项目进行了归类和筛选,分别按专业市场及行业进行参数设定,有效确保了个体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的顺利推广。

六、以人为本,加快队伍建设

(一)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班子建设。我局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能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班子建设“五好”内容为标准,以优化和创新为动力,以和谐发展为主线,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依法治税,认真履行“一岗两责”,廉洁自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勇于开拓,善于打开工作新局面。有力组织全局上下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讨论和实践活动,各科室、分局支部结合实际工作,自选了“党、工、团共建”和“纳税人分类管理”等25个破解难题项目,其中“党、工、团共建”创新项目获得市局的立项批准。

(二)创新思路,进一步探索党工团共建与税收工作结合的长效机制。我局把“党、工、团共建”作为今年的创新项目,探索党建带群建,党建带团建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正确把握党组织建设、工会建设和团组织建设的关系,努力找准三者的结合点,通过“五带五同步”,实现“五好”目标,为税收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政治和思想保障。一是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继续解放思想的讨论”活动,确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首先,党组中心组带头开展学习讨论,带头结合实际破解难题。为使这项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聘请了专家对全体干部进行专题讲座,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认识。把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学习贯彻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快破解难题和创新项目的进度。第二,抓学习教育制度的落实。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起到“一个支部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在今年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积极响应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踊跃捐款、党员缴纳特殊党费,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总捐款达268,710元,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党员干部以抗震救灾为动力,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大的干劲做好本职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第三,抓党务基础知识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若莲同志亲自给全体党员上党课,并结合实际,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和希望。为提高党务干部实务水平,组织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进行了多次党务知识培训,加快提高党务工作执行力,为税收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障。上半年发展党员8名,预备党员转正7名。第四,表彰先进树典型,大力弘扬模范事迹。“七一”前期,开展了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的评选工作。评出优秀党员3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名,先进党组织6个。报送市局系统候选的优秀党员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先进党组织3个。报送市直机关候选的优秀党员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先进党组织2个。二是以党建带群建,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积极开展推先评先活动,今年五月份,局工会组织共评选、表彰先进工会小组6个,先进工会积极分子52名,好孩子、好家长各10名;继续开展“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活动,与从化市吕田镇新联村开展“岗村联动结对子,城乡姐妹手拉手”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活动促进了“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互动交流;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成立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坚持组织合唱队,举办以“国税魅力巾帼风采”为主题的服装表演赛;慰问有病的干部职工;参加广州市总工会主办的“安康计划”和“重疾计划”。三是以党建带团建,发挥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开展“建言献良策,齐心谋发展”的“金点子”征集建议活动,全局团员共提出45条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省局“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广东国税”征文活动,组织撰写了3篇文章;开展了“团员青年在一线齐为税宣做贡献——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举行了纳税服务志愿者工作队成立仪式,组织队员在税收宣传月开展税法宣传、税务人员形象展示等活动,定期为越秀区劳动局创业培训班的学员开展税法宣传,积极参与在从化良口镇举行的“青春建功新农村——百村千号”服务集市活动,现场开展税务咨询服务;开展了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活动,为受冰雪灾害小学捐款2,220元;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了东风街道办事处开展的“文明伴我行安全在身边”统一行动日活动。

(三)筑牢防线,进一步抓好廉政建设。上半年,我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各项廉政制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干部自身防腐和廉洁自律能力。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廉政监督制约。制定了《兼职监察员日常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按照职能部门、税务分局的重点环节、重点事项,由兼职监察员每月对两至三户纳税人的涉税事项进行检查;运用执法监察子系统,进一步强化税收执法权的监督。上半年两次对执法监察子系统的疑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5月起每月定期通过执法监察子系统查找疑点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将分析报告按时按质上报市局。二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推行新的“一书一卡”管理办法,坚持外出执法反馈制度。至4月止,共发出“一书一卡”2,166份,收回1,666份,收回比例为77%。每月在各税务分局的“一书一卡”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一户进行回访,至4月止,总共对52户进行电话回访,回访率达3.1%,回访情况反映良好。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全体人员观看廉政教育片——《赌之害》、《闪光的税徽》。举办征集廉政警句或口号的活动,并将收集的373条廉政警句、警言在越秀国税网站“廉政之窗”进行公布;召开兼职监察员会议,针对“玫琳凯”事件,组织各部门召开专题讨论会;切实抓好日常和重大节日前的廉政教育。**年春节前,向全局税务工作人员和纳税人分别编辑和发送廉政短信,营造廉洁高效的征纳环境。据统计,元旦、春节期间,我局干部拒收纳税人钱物的共有85人次,主动上缴钱物16人次,折合金额共0.3万元。

(四)促进融和,注重提高,进一步盘活人员队伍。一是继续推进能级管理。组织开展2007年度能级调整工作,我局共86名干部能级得到晋升,其中初二级晋升初三级的3人;初三级晋升初四级的69人;初四级晋升中一级的10人;中一级晋升中二级的1人;中二级晋升中三级的2人;中三级晋升中四级的1人,充分发挥能级管理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二是组织开展科级干部选拔,选拔科级干部23名,对中层干部进行了部分的岗位轮换和优化调整,使分局领导班子和职能科室领导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三是结合人员队伍的现状需求、人力资源的测算标准和网上岗位意向调查,开展了轮岗换岗工作。换岗人员比例控制在20%以内,较好地达到了融和、交流、促进,焕发工作热情,多岗培养锻炼人才,推动组织效能提升的目的。公务员之家:

(五)坚持理念,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围绕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加强基层税务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促进税收中心工作向前发展的目标,开展全员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公务礼仪、组织文化建设、理性决策者与幸福分析、中国当前金融形势与政策等培训,充分发挥局内师资库成员以及业务骨干的作用,做好局内部的业务培训工作,开设素质建设大讲堂,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向全体干部职工以及业务岗派遣人员,重点讲解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热点问题。

七、服务基层,做好后勤保障

税源控管范文篇8

一、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是政府解决税源税收问题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财政税收管理中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税源查实难、资源产品产量掌握难、计税价格计算难、税费政策理顺难、财税举措创新难等“五难”问题和税收征管中的漏统、漏登、漏征“三漏”现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政府相关经济工作部门协调互动不力,配合不到位,税源管理出现部分空档。二是税源监控措施不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失真、失控。三是税源管理制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缺少科学有效的监控机制,无法建立全履盖的税源评估和分析体系。四是社会监督机制薄弱,还不能形成全社会协力抓税源管理的软环境。由于税源家底不清,监控管理不力,造成对税收局势的总体把握判断不准,在安排落实年度财政收入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程度不同地制约着我市财税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造成了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也损害了党和政府自身形象,必须狠下气力加强税源监控管理。

(二)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新要求

税源是税收管理的核心和首要环节,是财税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税源的流动性、隐蔽性增强,税源监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应当清醒地看到靠原有的税收管理措施和模式已不适应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的要求,必须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布署,科学分析和把握经济税收形势,理清思路、开拓创新,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强化税源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收入。解决税源税收难题,关键是要建立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核心是各级政府要全面监控掌握区域经济税源数据,把税源监控的成果转化到税收上来,确保经济财政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二、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奋斗目标和“两基地一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税源建设,夯实税源基础,狠抓税源监控管理,确保国家税收依法应收尽收。

(二)基本原则

1、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并重的原则。经济税源是税收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必经摒弃单纯依靠税务部门管理税源的陈旧观念,把政府对税源的管理纳入到整个经济工作总体布局中,致力于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优势,全方位发展财源,掌控税源,努力实现经济、税源、税收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2、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原则。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必须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既要强化服务意识,为纳税人创造公平、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又要适应税收发展变化的环境,狠抓管理,提高组织收入的水平。

3、服从服务于经济大跨越、财政收入上台阶的原则。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要大力支持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依法交换和共享相关税源信息,严厉打击税源税收管理中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和发展健康有序的税收环境。

(三)目标任务

1、调整完善税源监控管理方式和管理关系,推动涉税信息资源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建立税源监控管理网络应用平台体系,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要实现经济发展、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社会增富的目标,提高税收效率。

3.努力建设政府宏观掌握税源,税务机关依法管理税源,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依法治税的新格局。

三、建立完善“四位一体”税源监控管理机制和体系

深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税源经济规律的认识,努力建立与现行财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的、现代的税源监控网络,形成“四位一体”的税源监控管理机制和体系,即:税源监控管理的技术管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执法监督机制,着力构建政府税源监控管理的信息平台体系。

(一)税源监控技术管理机制

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经济数据的搜集掌握,其基础前提必须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在会计核算、科技创新、信息传送、纳税评估和组织管理机制等层面建立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

1、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全面控制会计基础信息。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必须依法记账、算账、报账。为建立和完善税源监控网络体系,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加强会计基础信息管理:一是对煤炭、焦炭、化工、电力等企业未建账核算的,必须全部推开建账核算;二是对未实行建账核算的小规模商业流通、服务企业也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设定期限,逐步推行建账核算。对不按规定建账核算的企业,在工商税收上同建账企业应有所区别,建账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照顾,非建账企业不得优惠减免;三是加强会计基础数据管理,煤炭生产企业要逐日、逐月登记坑口生产数量,按月编制生产数量报表,向财税部门报送,并作为会计原始凭证加以保存归档。四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2009年1月起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月度和年度会计报表。重点能源化工企业要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即期财会分析报告。

2、创新管理,依靠科技手段监控税源。全面建立煤矿坑口电子计量监控系统,原有煤矿要在整合中尽快完成电子监控设备的安装,新建煤矿在电子监控设备未安装前,相关部门不得批准进行生产。强化加油站等税控设施监管,在大中型商场全面推行税控机管理,逐步在商业零售、批发、物流和餐饮企业推开税控机管理。税务部门要制定全市税控电子管理发展规划,先行在一定规模、层次企业中试行税控管理。

3、建立经常性的税源税收调查、监控信息报送制度。一是实行税源调查制度,加强税源信息的收集、调查、整理、录入、归档,建立纳税人动态管理系统。二是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税源动态监管系统,加大投入,提升税源监管的科技含量。尤其是对煤炭生产、运销,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企业要进行月度、季度、年度基础经济数据普查汇总分析工作,及时提供政府掌握。三是加强对非重点税源范围内的小经济体的监控管理力度。要针对这些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经营灵活、偷漏税空间大、不易监控的特点,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分级、分类、分片负责,建立税源监控责任区,注意使监控对象涵盖实际税源的各个层面,特别要加大对市场税源和采用现金结算交易的监控调查管理。四是建立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详细造册登记纳税户,采集税源基本信息。

4、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建立纳税评估体系,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评估税源总体情况、平均税负率等指标,认真对比企业经济指标之间、企业申报纳税情况与经济增加值、实现利润等相关信息之间的差异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要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运用实用的科学方法和评估模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全方位掌控税源信息,增强监控的效果。要扩大纳税评估面,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的纳税评估。要从财政、税务、审计、工商、银行等部门选拔一批懂经营管理、懂财会知识的专业人员组建纳税评估人才库,每年抽调一定数量人员组成评估组,集中开展纳税评估。

5、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向税源监控重点对象派驻财务监事或会计核算员。财政部门要选拔一批懂财务管理的中青年骨干派驻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履行财务监管职责,掌控税源变化动态,有效管理税源并及时反馈。试行政府向重点企业派驻会计核算员,每年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由政府委派到企业担任会计,实行定期轮换,职责是搞好会计管理,向财税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中介组织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委托记账,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

(二)税源监控信息共享机制

1、建立税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制度。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别监管”的原则,税源监控管理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及时提供所掌握的税源信息,实现税源信息充分共享,形成全面、及时、动态的税源监控网络,实现对税源全方位的控管。加快财税库银网络建设,尽快实现财税库银之间的横向联网。

2、改进和加强财税银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税源监控信息的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及时通报和反馈涉及税收征管的各种情况,保证信息资源使用合理化、最大化,争取区域内税源监控变化情况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将税源监控管理作为财税部门内部的共同责任加以落实,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切实做好税源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管理。

3、财税部门要与各有关部门商定提供涉税信息的详细内容、传递方式、时限要求及双方责任、义务等,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涉税信息传递渠道,更好地掌控税源,加强征管,同时为政府宏观决策和财政收入的安排搞好基础性工作。

4、实现税源信息的横向、纵向共享。要打破区域、部门、条块界限,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税源信息联络和快速传递,逐级汇总到政府终端平台,形成最终税源监控信息,提供政府决策。

(三)税源监控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之间要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通过经常性的数据交换,建立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长效机制。财税部门要结合“金财工程”、“金税工程”、“秦税工程”建设,尽快实现联网,搭建网络平台,实现财税库银之间的横向联网和经常性的信息比对和数据共享;通过国税、地税部门与工商管理、国土资源、房管、统计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建立起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税收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近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的税源税收分析机制;通过国税、地税部门与工商管理、技术监督、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利用企业登记、银行资信备案资料比对信息,核查漏管户,摸清税源底数;通过国税、地税部门与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加大对倒买、倒卖发票等涉税案件的打击力度,整顿税收秩序。

(四)税源监控执法监督惩治机制

发挥公检法、财政、税务、监察、审计等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作用,建立经常性的专项执法互动机制,定期采取集中式的联合执法行动,开展涉税执法监督检查,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公检法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建立打击税源税收管理中的失职渎职惩治机制,协助税务部门整顿规范税收执法环境。

(五)搭建政府税源监控信息汇总终端平台

各级政府必须提高税源监控管理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利用多渠道、多层次监控掌握的税源信息搭建政府终端税源监控信息平台,汇总整理并分析运用税源监控信息,服务于政府决策,综合平衡统筹安排财税收入任务。

1、建立政府税源监控管理终端平台,纳入“数字”管理。分级、分部门建立税源监控管理应用网络子平台,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涉税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总体税源情况判断,具体数据信息的集中汇总工作由财政、税务、工商和其它经济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别收集汇总,统一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归纳整理,提交各级政府决策。

2、财税部门要强化责任,建立税源监控管理的相关制度,指定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按月、按季、按年分析税源、税收变化情况动态,及时沟通情况,做出相应工作安排。

3、政府税源监控信息终端平台数据,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税源监控机构具体管理,每年年终形成上年总体税源分布、构成、实际税收完成情况等主要经济指标执行结果报告,对下年度财税收入任务提出详细预案分析,提供各级政府作为安排财税工作的主要依据。

四、进一步加强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领导

要统一思想认识,将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经济区域内税源监控管理的运行机制作为财税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强政府对税源监控管理建设的领导,深化对税源经济规律的认识,建立和完善与现行财税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的、现代的税源监控网络体系,改进和提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并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推进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改进政府对税源、税收总量的把握,努力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和驾驭财税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税源税收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税源监控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思维方式,宏观把握财税工作全局。要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形成千方百计引进税源、深化改革激活税源、搞好服务留住税源、创造环境培植税源、加强监管掌控税源的区域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二)建立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加强税源监控管理,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和解决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负责税源监控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分析和总结汇报。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好本县区税源监控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创新管理工作方式。税源监控管理要重心下移,实现对区域经济税源的全面监控。税源监控原则上对所有纳税人都要进行,但从目前税源管理的基础、税源监控的能力考虑,重点是对行业、面上的监控管理,应不断扩大监控范围,尽快实现由重点税源监控向全面税源监控的转变。市、县区两级税务机关要实施分级监控,关注本区域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情况,及时采集税源管理数据,有针对性地搞好宏观判断,对重要税源变化情况要随时报告政府。

(四)加大税收宣传和社会监控力度。要加强税法宣传,减少税源监管和税收征管中的矛盾和阻力,运用多种形式整顿税收秩序,扩大税法知晓面和渗透力。要充分运用社会监督,发挥舆论宣传作用,打击偷逃税活动,该公告的公告,该曝光的曝光,鼓励举报涉税行为。要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税源管理的社会监控网络,提高税源监控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五)建立税源监控管理考核奖励机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税源监控管理作为财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强化考核,确保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考核对象由各级税源监控管理机构公布。

考核对象:所有向税源监控管理体系信息平台提供涉税信息的部门、单位和县区。

考核的内容:税源监控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部门信息互动、税源管理状况、网络化进程、应用分析程度、税源监管的社会环境等情况。

考核的程序:每年上半年对税源监控管理的情况进行一次评比考核,由市税源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进行评比表彰。

奖惩:对税源监控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当,没有落实专职负责,不向财税部门提供涉税信息资料,或内容失真、时间严重滞后,影响政府财税工作任务安排的,领导小组将予以通报批评。

(六)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税源监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全市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由市财政局牵头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别开展工作。

财政部门承担税源监控综合组织协调职责,具体负责组织税源监控信息网络的建立工作,负责筹集资金加快现代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制定相关措施办法,组织力量搭建政府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信息平台体系,搞好数据归纳汇总分析工作,为政府宏观把握财税工作全局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国税部门承担国税税源的监控管理职责,建立自下而上的国税税源监控系统,逐级汇总到“金税工程”终端平台,然后逐月汇入政府税源监控终端平台。具体负责增值税等国税税源的信息搜集汇总整理工作,宏观把握资源产品价格走势,提供制定合理的计税价格准确依据,并随经济走势即时调整核定。

地税部门承担地方税种的税源监控管理职责,建立地方税种税源监控管理系统,纳入“秦税工程”管理,并逐月将地方税源监控信息提交政府终端平台。具体掌握地方税种的监控、征缴状况,分析税源税收形势,确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税收定额标准,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政府。

煤炭、石化、工业等经济主管部门承担各自系统的税源信息搜集汇总职责,搞好本系统经济运行分析,并将相关数据情况提交财税部门。

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要按各自职能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坚决打击税源税收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全市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开和顺利实施。

税源控管范文篇9

关键词:税收;税源;监控管理

1税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1税源管理的定义

税源管理,就是指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同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根据税收法律法规,通过系统的、规范的、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对税源全面监测和管理并分析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

1.2税源管理的理论依据——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参与博弈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一方拥有而另一方并不拥有或拥有信息比较少而导致的信息资源占有量的差别。

产生涉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信息的复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税源信息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加大了税务机关掌控信息的难度,也给实施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2)信息源占有不对称,即信息提供方和信息接受方对信息的了解掌握程度不对称。税源信息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纳税人自己申报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纳税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这里第三方包括掌握着各类涉税经济信息的政府管理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由于税源信息接受方(征收方)主要是被动接受信息,对信息的占有极其有限,而税源信息的提供方则占有明显优势。

(3)信息识别能力和手段不对称。主要是征税方获取税源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如税务人员素质不高、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不高,对税源的分析停留在肤浅的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阶段,缺乏系统的信息识别能力等等。

综上可见,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征纳双方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加强税源管理的理论依据所在。可以说,税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对纳税人的管理,最大程度地缩小税收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

2当前税源监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税务机关与其他职能机关协调配合不力。税务部门与工商、银行、海关、外贸、国土等职能部门,税务部门与各专业机构,以及税务部门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部门之间的阻隔,行业之间的壁垒,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信息交换制度未真正建立,综合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导致信息不能共享,使税务机关难以及时、全面掌握有关税源信息。

(2)税源监控管理运行模式存在一定缺陷。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征、管、查各部门之间不协调,税源控管的具体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缺乏既科学合理又便于操作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税源控管机制。现行税收的监控管理模式着力点是征收和稽查,弱化了对纳税人的管理,使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形成了管理缺位。

(3)税源监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源控管仅限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及税控装置等。缺乏对纳税人的相关经营活动及财务信息的对比分析,放松了对税源动态情况的控管,无法详细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导致获取信息渠道闭塞,信息占有量不足。

(4)税源监控管理的手段落后。虽然近几年税收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以及推广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突出表现在:追求计算机数量,重硬件配置,轻推广应用,未能发挥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开票、编制报表等一些简单的工作和文件处理上,其信息处理、管理监督、决策分析等功能没有有效发挥出来。3当前加强和完善税源监控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构建税源监控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征收、管理和稽查之间信息共享

(1)构建对外信息交换平台。第一,要与纳税人建立紧密的信息交换机制,以便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第二,要与政府及有关职能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网络平台。尽快与工商、银行、国土、海关等部门联网,形成全方位的税源信息网络,切实拓宽税源信息获取渠道,解决税源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对比核实难的问题。

(2)构建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纵向上,税源信息应高度集中,最终形成全国税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全国共享;横向上应对征收、管理、稽查等业务,按照职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其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税源信息的高度兼容和信息共享。

(3)建立统一的税源信息资料库。从相关系统自动提取和由税源管理人员采集税务登记、申报征收、涉税事项、发票管理以及税务检查等涉税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构建科学的计量分析、评估指标体系。

3.2实行税源信息精细化管理

(1)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源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管户到人、管事到位,实行税收管理员责任制。按照分权制约、责任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务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优化配置税收管理员。

(2)拓展户籍管理。户籍管理是税务机关控管纳税人的首要环节。在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下,户籍管理的内涵已不限于传统的税务登记环节管理,而应当承载更多的功能,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的各类动态情况。

(3)完善信息提供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提供机制,以应对治税环境不甚理想、特别是大量现金交易存在的现状。第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增加税务违法的风险成本。第二,强化以票控税,从机制上发挥发票控管税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三,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从源头上有效监控纳税人的销售额。

(4)建立良好的纳税秩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具体明确纳税人必须提供的涉税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注重纳税意识培养、简化纳税程序、严格检查、奖罚分明,是建立良好纳税秩序的解决途径。

3.3加强税源分析和动态监控

(1)建立税源分析和监控管理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税源管理部门,合理界定其工作职责,明确管理权限,实行归口管理。上级税务部门负责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同时为基层税务机关提供税源分析手段、方法和指标;基层税务机关侧重对影响本地区的行业税负的关键指标及其增减变化的分析监控,组织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源管理工作。

(2)实行税源动态管理。税收管理员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税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等各类动态情况的掌握,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的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

(3)构建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体系。税源管理部门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税源宏观数据、税负变化信息和纳税人户籍资料,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指标的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利用信息化数据,对纳税人申报和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进行全面系统的纳税评估。

参考文献

[1]谢旭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税收事业的新局面[J].国家税务总局公报,2003,(12):5-15.

税源控管范文篇10

关键词:税收;税源;监控管理

1税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1税源管理的定义

税源管理,就是指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同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根据税收法律法规,通过系统的、规范的、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对税源全面监测和管理并分析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

1.2税源管理的理论依据——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参与博弈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一方拥有而另一方并不拥有或拥有信息比较少而导致的信息资源占有量的差别。

产生涉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信息的复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税源信息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加大了税务机关掌控信息的难度,也给实施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2)信息源占有不对称,即信息提供方和信息接受方对信息的了解掌握程度不对称。税源信息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纳税人自己申报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纳税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这里第三方包括掌握着各类涉税经济信息的政府管理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由于税源信息接受方(征收方)主要是被动接受信息,对信息的占有极其有限,而税源信息的提供方则占有明显优势。

(3)信息识别能力和手段不对称。主要是征税方获取税源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如税务人员素质不高、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不高,对税源的分析停留在肤浅的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阶段,缺乏系统的信息识别能力等等。

综上可见,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征纳双方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加强税源管理的理论依据所在。可以说,税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对纳税人的管理,最大程度地缩小税收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

2当前税源监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税务机关与其他职能机关协调配合不力。税务部门与工商、银行、海关、外贸、国土等职能部门,税务部门与各专业机构,以及税务部门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部门之间的阻隔,行业之间的壁垒,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信息交换制度未真正建立,综合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导致信息不能共享,使税务机关难以及时、全面掌握有关税源信息。

(2)税源监控管理运行模式存在一定缺陷。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征、管、查各部门之间不协调,税源控管的具体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缺乏既科学合理又便于操作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税源控管机制。现行税收的监控管理模式着力点是征收和稽查,弱化了对纳税人的管理,使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形成了管理缺位。

(3)税源监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源控管仅限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及税控装置等。缺乏对纳税人的相关经营活动及财务信息的对比分析,放松了对税源动态情况的控管,无法详细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导致获取信息渠道闭塞,信息占有量不足。

(4)税源监控管理的手段落后。虽然近几年税收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以及推广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突出表现在:追求计算机数量,重硬件配置,轻推广应用,未能发挥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开票、编制报表等一些简单的工作和文件处理上,其信息处理、管理监督、决策分析等功能没有有效发挥出来。3当前加强和完善税源监控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构建税源监控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征收、管理和稽查之间信息共享

(1)构建对外信息交换平台。第一,要与纳税人建立紧密的信息交换机制,以便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第二,要与政府及有关职能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网络平台。尽快与工商、银行、国土、海关等部门联网,形成全方位的税源信息网络,切实拓宽税源信息获取渠道,解决税源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对比核实难的问题。

(2)构建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纵向上,税源信息应高度集中,最终形成全国税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全国共享;横向上应对征收、管理、稽查等业务,按照职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其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税源信息的高度兼容和信息共享。

(3)建立统一的税源信息资料库。从相关系统自动提取和由税源管理人员采集税务登记、申报征收、涉税事项、发票管理以及税务检查等涉税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构建科学的计量分析、评估指标体系。

3.2实行税源信息精细化管理

(1)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源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管户到人、管事到位,实行税收管理员责任制。按照分权制约、责任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务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优化配置税收管理员。

(2)拓展户籍管理。户籍管理是税务机关控管纳税人的首要环节。在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下,户籍管理的内涵已不限于传统的税务登记环节管理,而应当承载更多的功能,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的各类动态情况。

(3)完善信息提供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提供机制,以应对治税环境不甚理想、特别是大量现金交易存在的现状。第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增加税务违法的风险成本。第二,强化以票控税,从机制上发挥发票控管税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三,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从源头上有效监控纳税人的销售额。

(4)建立良好的纳税秩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具体明确纳税人必须提供的涉税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注重纳税意识培养、简化纳税程序、严格检查、奖罚分明,是建立良好纳税秩序的解决途径。

3.3加强税源分析和动态监控

(1)建立税源分析和监控管理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税源管理部门,合理界定其工作职责,明确管理权限,实行归口管理。上级税务部门负责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同时为基层税务机关提供税源分析手段、方法和指标;基层税务机关侧重对影响本地区的行业税负的关键指标及其增减变化的分析监控,组织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开展税源管理工作。

(2)实行税源动态管理。税收管理员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税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等各类动态情况的掌握,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的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

(3)构建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体系。税源管理部门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税源宏观数据、税负变化信息和纳税人户籍资料,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指标的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利用信息化数据,对纳税人申报和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进行全面系统的纳税评估。

参考文献

[1]谢旭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税收事业的新局面[J].国家税务总局公报,2003,(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