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水利暨河道清淤会议讲话

时间:2022-11-04 10:07:00

全市水利暨河道清淤会议讲话

一、切实增强加快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建设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安全饮用水供给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较好地发挥了水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刚才,姚局长对今年的水利工作作了全面的回顾总结。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也是满意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水利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长效保障能力和水利设施防汛防旱能力还比较弱,优质、安全供水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村河道淤积、污染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人民群众要求恢复青山绿水的呼声日益强烈。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我市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从宏观环境看,加快水利建设是机遇难得。当前,水利建设的宏观环境非常有利,中央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整治,还是饮用水安全,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水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利的保障、服务能力。

(二)从群众的愿望看,加快水利建设是民心所向。水利事业发展,最终得益的也是老百姓,水利事业滞后,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当前,水利工作已从原来单一的工程建设逐步延伸到源水保护、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水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人民群众对水利建设、水环境整治、饮用水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近几年召开的“两会”看,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对水利问题的关注也相对比较集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顺应民意、顺势而为,以治水之政,解百姓之忧,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水利环境。

(三)从防范灾害的实践看,加快水利建设是当务之急。今年16号台风(罗莎)袭击我市期间,全市平均降雨达191毫米,再加上东西苕溪上游洪水下泄,使东部平原面临严重的洪涝灾害。但由于导流东大堤、环湖大堤等防洪骨干工程发挥了作用,保障了东部平原地区的安全。据水文部门测量,东苕溪与东部平原水位差达1.2米以上,如果没有水利工程发挥作用,让洪水泄入东部平原,就很有可能再现“99.6.30”洪水的一幕。而西苕溪没有经过全面整治,在这次台风降雨期间几处堤防出现了较大的险情。今年的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使我们既看到这些年来水利建设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也让我们认识到水利建设的差距和不足,更让我们看到了水利在抗洪救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所以,在水利建设上,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千方百计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泽被百姓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抓紧做好,以优良的治水业绩取信于民。

二、加快提升水利保障发展的能力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水利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水利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增强防洪减灾能力。经过一轮治太和城防一期工程建设,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这些工程在近年抗御各类洪涝旱台灾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加强水利建设、提高全市防洪减灾能力仍然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要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重点骨干工程,完善流域性控制工程建设。本届政府五年内,要建设好大钱港整治工程,使大钱港成为提升防洪抗旱能力、改善水环境和集休闲旅游、城市景观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要结合滨湖大道建设,完成环湖大堤加固加高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环湖大堤防洪抗灾能力。西苕溪整治工程要积极做好前期工作,要紧紧抓住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建设,争取国家、省里的政策支持。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步伐,确保三年内完成全市病险水库加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它作为一个硬任务来完成。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另外,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强化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要不断总结经验,细化、深化各级防汛防台预案;加强水文、水利工程测报系统建设,提升预测报水平;制订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和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切实提高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灾能力。

(二)加快实施河道清淤,着力改善城乡水环境。去年,开展全市河道清淤工作以来,清淤工作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清淤工作进展很快、成效显著。但在河道清淤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县区、乡镇投入机制不够健全、部门联动尚未全面展开、各地工作推进不够平衡、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已影响了清淤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清淤的效果。今年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快推进河道清淤工作,提出了“两年内完成滨湖区域和**中心城区河道清淤,力争到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河道清淤”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要完成清淤的工作目标,我们要做到四个“强化”:一要强化主体责任。县区、乡镇是河道清淤工作的实施主体,这一点必须明确。现在实施过程中,县区、乡镇都要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各县区会后也将签定目标责任书,大家回去后要制定方案,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到2010年完成目标任务。市政府要加大对县区清淤考核督查力度。二要强化资金筹措。要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分级负担的投入机制。市本级财政明年“以奖代补”资金投入力争有较大幅度增长。各县区要从实际出发,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建立清淤专项资金,乡镇、村要通过“一事一议”形式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企业以各种形式进行投资。各县区、市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三要强化部门协作。市河道清淤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市面上工作的指导,交通部门要按照职能做好有关航道的清淤,水利部门要做好重要行洪河道的清淤;建设部门要做好中心城市河道的清淤;市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按计划拨付到位;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林业部门要做好河岸堤防的绿化;市发改委、国土、环保、农业、宣传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市上下要形成清淤的合力。四要强化建设管理。要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将清淤工作与“百、千”工程相结合,与固堤护岸、堤防绿化、还桑肥田相结合,确保整治一条河道、加固一条堤防、沟通一片水系,兴建一片绿化、改善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要妥善处理好清上来的淤泥,不能造成二次污染。要切实加强对河道保洁的长效管理,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层层落实河道长效管理责任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河道清淤成果。

(三)抓住机遇,着力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今年,太湖蓝藻暴发,引发无锡市供水危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的蓝藻也是很厉害的,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机遇。一要高度重视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也是我省唯一濒临太湖的城市。**以湖名市,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如果太湖治理得不好,国家对你这里的发展会有很多限制,反而给我们的发展带来制约。我们要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认识太湖治理的重要性,太湖兴则**兴,太湖衰则**衰。我们要重视太湖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二要做好太湖治理项目前期对接工作。今年下半年,由市发改委牵头,水利、环保、建设等部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来湖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并结合**实际,按要求编制了《**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积极推进有关项目前期工作。我市“苕溪清水入湖工程”、“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工程”、“杭嘉湖平原河网清淤工程”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这些工程,不是我们一届政府甚至是一代人就能够完成的,是长远的一项工作。对列入《总体方案》的项目,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规划工作,增加项目储备量,一旦条件成熟即可启动建设。三要集中力量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大钱港整治工程是省、市重点水利工程。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工程建设,吴兴区及相关乡镇一定要紧紧围绕大钱港整治工程计划,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全力配合做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搬迁等各项政策处理工作,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水利、城建、交通等部门要按照项目中的职能分工互相协作,要按照生态河道的要求,精心组织设计,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尽快完成老虎潭水库和引水工程建设,为推进区域供水提供优质水源,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长兴县要加快合溪水库建设进度,确保五年完成建设任务。德清县要加快启动对河口水库淹没区政策处理及移民安置工作,争取2008年基本完成。要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三、积极为水利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确保实现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为水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水利”的理念,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水利工作。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拓宽工作思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加全面地履行职能。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要创新水利机制。要不断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努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促进水利良性发展。一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这几年来,各级投入巨资兴建了一批水利骨干工程,但如果不重视对这些工程的管理,就难于发挥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成为新的“包袱”。因此,要着力推进各县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这方面,各县区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总体上看,各县区的改革仍停留在方案上,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需要各县区政府下大力、动真格才能突破。二要探索砌石护岸投入机制。随着我市内河航运量迅速增大,通航河道堤防坍塌现象越来越严重。2000年国家取消了通航河道护岸费的征收后,使通航河道断绝了正常的护岸经费来源,河道护岸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已严重影响到沿线区域的防洪安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各县区高度重视、也需要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探索和建立砌石护岸长效投入机制和维护管理机制。三要努力探索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水利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各级政府要建立水利投入增长机制。要大胆利用探索市场化筹资、鼓励社会化投资。要充分利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

(三)要坚持依法治水。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始终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要强化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保护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建立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登记、审核制度,制订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督与管理制度,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掌握水功能区的水质动态。要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工作,做好河道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做到水畅其流、确保行洪安全、水环境安全。加强水域保护,要严格对开发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审批,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有关规定,确保水域占补平衡。要加大水法制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维护水环境安全,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