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新水利讲话

时间:2022-09-21 10:43:00

学习三新水利讲话

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决定,从现在开始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开展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根据厅党组的安排部署,近几天我认真学习了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文件精神。徐光春书记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主题讲话以及郭庚茂代省长向全会所作的工作报告站得高、立意深、谋得远、讲得实。既有鲜明的政治性,又有系统的学术性;既有深邃的前瞻性,又有现实的求真性;既有博大的全局性,又有务实的地方性,是开启思想大解放的金钥匙。下面,就自己的学习认识,特别是30年来工作实践的切身感受,如何开启思想新解放,加快水利新跨越、实现水利新崛起,谈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基本认识

(一),省委站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战略起点上,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是非常及时的。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到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6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位居全国第一位等等。尽管如此,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转变传统发展思维方式,树立起科学发展理念;如何打破影响科学发展的既得利益格局,建立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的利益格局;如何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制度创新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省委提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新一轮河南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二)省委在充分认识到国际格局新变化和国内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是极其必要的。从国际大局变动的趋势看,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从容面对这种发展、变化和竞争,趋利避害,实现本国和本省的发展,尤其是对一个人口大省来说,能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从国内大局变化看,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压力十分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从容应对发展风险,安全度过社会转型期,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发展需要思想大解放,继续解放思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先导。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30年前,党中央提出“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实施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30年的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都是思想解放和社会实践的高度概括,都是解放思想带来的丰硕成果。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实践过程。

水利要有新的发展和跨越,同样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一条新路子。当前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水管体制改革困难重重;企事业单位改制进展缓慢;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急待加强;水利投资机制市场化程度不高;建设管理模式和体制改革急需完善等等。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坚定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才能进一步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体制和机制,才能实现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切身体会

我是恢复高考后1978年初首批进入大学校门学习的,此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历经四年大学生涯之后于1982年初参加工作后直到现在,已经在我省水利战线上奋斗了26年。这30年间,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正好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期同步,不仅经历了由专业理论学习到具体社会实践过程,而且也经历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认识和提高,再经过工作实践的反复过程,在对治水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耳闻目睹了30年全省水利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其感受颇深,归纳其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转变治水思路,是我们不断提升水利地位,发展壮大水利事业的思想基础。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历史上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兴利除害的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水利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所从事的水利事业也局限在为农业服务上,所实施的工程建设也仅仅是沟渠整治、农田灌溉、打井配套等等。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水利的社会地位凸显更加重要,服务于社会的领域更加宽广,人们对水利的认识逐步转变为“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认识上的升华,使得我们从事水利的具体行动也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正是如此,水利部在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贯彻落实“两个转变”的治水思路来指导河南水利实际,我们提出了:在全省水利规划总体布局上既要注重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更要注重系统工程对水资源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突出以水资源有效利用为重点;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既要注重运用传统的技术和方法,更要注重引进吸纳具有科技含量的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措施,突出以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在水利服务于社会上,既要注重水利为河南农业和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服务,更要注重水利为全社会多领域经济发展服务,突出发挥水利是基础性战略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为重点。30年治水思路的不断认识和升华,为拓宽和指导我们从事水利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是指导我们实现水利事业发展宏伟蓝图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30年,也是全省水利发展最快的30年,归纳几组数据则可充分证明:从1978年至2007年,全省防洪河道堤防长度由1.03万公里提高到1.48万公里;各类水库总库容由131.8亿立方米提高到272.4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由6022万亩提高到7434万亩;机电井由63.2万眼发展到122.9万眼;城镇工业及生活年供水量达到28亿立方米;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由3.88万平方公里提高到4.24万平方公里;农村小水电发展装机达到33.8万千瓦等等不以列举。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坚持了解放思想,树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治水理念,在不同时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水利发展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30年间,我们先后编制、修订完善的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十年规划”和“五年计划”达50项之多。这些成果中有的经上级业务部门吸纳或批准,有的经省人大或省政府做出决议或决定,这些规划既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和工情,又体现了中央治水方针和我省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始终贯穿了水利适应经济发展,水利适应社会进步,水利适应人类文明,水利适应生态环境需求的科学发展理念。30年水利建设成就表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只有在水利发展宏伟蓝图中体现科学规划、民主决策和有序发展的规划理念,才能作为指导我们付诸于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才能引导水利建设步入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拓展投资渠道,是确保水利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水利建设是人们不断在与自然界斗争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建设大量水利工程都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我省是农业大省,财政穷省,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从建国初期1949年至1978年近30年间,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只有46亿多元,其间兴修的大量水利工程大都是群众投劳、人海战术完成的,且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缺乏维修养护资金,形成大量病险工程,效益难以正常发挥。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不断拓宽水利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多形式的水利投融资新体制,形成了国家、地方、集体和群众齐抓共管,政府、银行、社会和个人踊跃投入水利的大格局。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采取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利用“以共代赈”形式用于水利建设;动员各级政府建立水利建设基金等等,都是积极可行的、效果好的有效措施。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2007年近30年间累计投入水利基本建设资金高达255.3亿元,其中国家及省投入149.3亿元;利用外资银行贷款4.2亿元;利用国内银行贷款4.6亿元;群众集资近1.0亿元。这些资金相当于改革开放前近30年水利投资的5.6倍,为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灌溉节水、生态环境、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和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30年水利投资改革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思想认识上的解放就没有投资渠道上的拓宽,更没有实现水利规划蓝图所需的物质基础。可以坚信,在未来十几年,随着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加快实施,国家对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地位将会得到极大的巩固与提高。

第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管体制,是保障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由国家出资,政府包建,“不要速度,不讲质量,不计成本,不求效率”的现象比比皆是,施工单位为计划分配任务,要求“先治坡、后治窝”和发扬“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风格,挫伤了水利建设者的积极性。这种建管模式实际上是“吃大锅饭,喝大锅水”懈怠消极的建设管理体制。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已认识到这种建管体制越来越成为严重制约水利事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必须冲破传统观念,打破封闭禁区,实施建设领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以激发建设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90年代起,我省率先在大型水利工程上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改革,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在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法人、建设监理、施工企业、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已经100%实施了招标投标,一大批优秀监理队伍、合格施工队伍、优质建设材料、先进仪器设备脱颖而出。这些年来,我省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一大批治淮骨干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等,在建设质量上单位工程优良率由40%提高到80%;在建设速度上基本都是按期完成或提前完成,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建管水平大大提高,工程效益及时得以发挥,这些都是与坚持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建管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实践已经证明:只有落后封闭的传统思想,没有落后消极的体制和机制。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和深化改革,才能使全省的水利建设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第五、坚持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激发水利事业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要把水利工程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水利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问题,体制落后、机制不活、职责不清、管理不善、队伍不稳等问题,致使许多工程损毁严重,功能不全,效益衰减,国家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进行除险加固。实际上,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也是对工程的管理过程和对工程运行的熟悉过程,建设与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建设过程是有时限性的、短暂性的管理过程,而工程的运行管理则是长期性的、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管理过程。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效能的发挥,体现在一个较长时期的管理过程之中。因此,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才干已被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者所共识。在近十几年水利建设实践中,各级水利部门从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到立项审批和工程建设全过程,都把工程管理运行方案,“两费”落实方案列为其中并予以高度重视,实现了由“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以管为先”的大转变。2003年国务院批转的《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我们今后更加注重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尚方宝剑,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我省水管体制改革起步较晚,进展滞后,但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使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焕发出青春与活力。近几年来,我省还实施了水利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原厅属水利勘测设计院已完成了改制,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济独立的社会实体,从运行3年情况看,真正摆脱了体制机制上的种种束缚与困绕,在市场经济肥沃的土壤里焕发出了新的青春与活力。改革改制的实践表明:我们进行的水利建管体制改革是正确的,我们走出的水利企事业改革改制道路是光明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只有不断的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激发水利建设者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使水利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目标的实现。

三、几点思考

通过认真学习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回顾30年从事水利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深刻认识到:要真正实现水利“两个转变”,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继续开展思想新解放,谋划水利新跨越,实现水利事业新崛起。有以下几点肤浅思考。

一是要有创新治水理念,在谋划水利建设战略布局上下功夫。站的高方能看得远,“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难以谋一域”。传统的工程水利必然为现代的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所替代,要把“水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作为谋划水利发展规划的创新理念,成为今后开展前瞻性规划工作的前提。要按照新的治水理念制定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谋划好一批位置重要,影响深远,技术可行,效益可观的重大项目,分期分批有计划实施。只有创新治水理念,才能使我们对水的认识进一步得到升华,才能使水利社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才能使水利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拓展。

二是要有创新发展思路,在引导水利事业改革上下功夫。思路决定出路。条条框框往往是事后的归纳与总结,但随着时展进步,这些归纳与总结的只是经验之谈,机械地套用经验往往会走上老路,墨守成规,不利于发展。因此要敢于创新发展思路,善于破除条条框框,在水利事业改革的各个方面推陈出新。在水利发展思路上要树立以人为本、勤政为民的思想,让更多地人民群众享受水利发展成果;在水利事业改革上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要让市场主导水利发展,让水利发展适应市场。只有大胆出思路,大胆去闯,大胆去探索,大胆去改革,才能使水利事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是要有创新发展举措,在统筹水利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只有创新的举措,才是思想大解放的实际行动,水利发展的改革创新才能落到实处。水利事业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点多面广,如涉及国民经济大局的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灌溉渠系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涉及民生水利的城乡供水、人饮安全、农村水利和农村水电;涉及资源环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污染整治;涉及运营管理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权制度改革等等,都是新时期应及早谋划和发展的重点,要深入研究适应新形势下实现水利新跨越的具体举措和办法,破瓶颈、解难题,有序推进水利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是要有创新科学技术,在支撑水利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支撑水利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按照新时期中原崛起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必须创新科学技术,引进国外智力,增强水利科技含量,按照建设水利现代化的目标,重点建设“河南数字水利”、“河南生态水利”和“河南民生水利”三大工程。这三大工程的建设,需要的是新科技、新手段、新设备作支撑,是我省水利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下大功夫才能实现。

五是要有创新工作方法,在拓宽水利服务社会领域上下功夫。用新的思想解放来实现新的水利发展大跨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要敢于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在工作方法上要大胆走出去,大胆引进来,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推出新方法,不断运用新手段、不断推进水利事业大发展。在拓宽服务领域上既要立足本行业、本系统,又要顺应市场趋势,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域、跨国界开拓服务领域,不仅要巩固已有市场和地位,而且还要巩固提高水利地位、开辟壮大水利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五点思考,结合自己分管工作.要在今后我省经济发展中实现水利新跨越,实现水利新崛起,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谋划好水利建设战略布局方面。一是要按照水利部的安排和部署,集中力量编制《河南省流域综合规划》,充分论证一批经济技术可行、建设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和流域机构规划盘子;二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重点做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安排做好水利设施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前期工作,为今后至2020年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三是适时开展水利发展专题研究,重点围绕建设河南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河南数字水利建设规划研究》、《河南民生水利建设规划研究》和《河南生态水利建设规划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论证其建设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在深化水利建设发展与改革方面。根据已有工作基础和我省水利实际,重点做好4项工作: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做好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省直属7个水管单位已完成并上报省政府待批,市直属的76个水管单位都正在有序推进,县(市)以下的525个水管单位,数量多,难度大,应为改革重点,全力推进,确保年底全部完成改革任务;二是要加快推进厅属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省水利勘测总队和省水电对外工程公司已有较好的工作基础,目前正按程序办理,进展顺利,今年年底基本可以如期完成;省水电公司改制已列为省国资委改制计划,各项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力争年底基本完成。省水利第一、第二工程局由于历史特殊原因和目前实际状况,在改制方面还有很大障碍,但也要及早着手,顺势所趋,尽快研究可行的改革改制方案。三是要继续推动水利建管体制和建管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以河口村水库建设为试点,积极探索吸纳社会资金,政府筹措资金,合作建设,委托代管的建管模式,总结积累经验,积极扩大推广,力争在全省其它水利建设领域有更多的发展。四是逐步开展适应市场规律的水费水价制度改革。目前,我省城镇生活和工业企业及服务业、农业灌溉等水价制度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明显滞后,这与水资源总量匮乏,人均亩均水资源量都非常低的人口大省的省情极不相符,加快改革势在必行。水价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改革难度大,尽管如此也要有计划地推进。建议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开展工作,适时择机,向政府提出报告。

第三,在统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要按照水利部和淮委的要求,重点做好治淮骨干工程"一库两河"即:燕山水库,沙颖河,涡河近期治理工程的建设工作,尤其是要强力推进燕山水库、涡河治理建设进度,及时抓好工程收尾,精益求精竣工验收。二要确保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我省列入国家建设计划的病险水库有359座,要用3年时间全部完成,到7月底已完成设计批复的占70%之多,9月底前要全部完成前期工作;病险水库建设大部分属市、县以下管理,时间紧,任务重,管理难度大,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三要加快河口村水库建设步伐。去年底河口村水库已开工实施了前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之中;近期,一方面要加强项目立项批复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实施前期二期工程,力争10月中旬开工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年底前主体工程能够开工。四要安排好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中重点水利骨干项目的前期工作,尤其是列入近期实施项目如: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小浪底北(南)岸引黄灌溉供水工程和赵口引黄二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已有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力求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实,提出满足要求的优秀成果。

第四,在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方面。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编制《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后,将在未来十几年间付诸实施。规划中的水利项目有4大类199项之多,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继续拓宽渠道,筹措资金,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一要继续抓住现有资金渠道,力争国家在治淮骨干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大型灌区和重点水利枢纽建设上多安排多投入。积极研究加大省级和市级投入水利的政策措施和力度,继续拓宽新的投资渠道;二要积极引进外资和银行贷款。当前重点实施好利用世行贷款进行淮河洼地治理项目的建设,以此为契机,加强该项目的后续建设前期工作,择机全面扩大强力推进。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加大国内政策性银行投入力度,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力求有所突破;三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融资,个体参与”的原则,论证一批投资少,见效快,便于操作管理的供水、水电项目,提高水利发展市场化率、力求用5-10年左右时间,水利水电市场化率达到50-60%左右。

第五,在创新科技支撑水利现代化建设方面。这些年来,我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引进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已初见成效。今后要实现水利现代化,仍然要依靠科技进步,运用先进设备和手段。一是以燕山水库已有建设条件为基础,再精雕细琢,完善加工,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控制运行的洪水资源调控管理系统建设,以此为示范,力求把河南大型水库逐步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现代化水库。二是以沙颖河流域为重点,开展河南省沙颖河流域洪水风险管理调控系统研究,条件成熟后逐步实施,力求在全省流域或河道防洪风险管理手段、措施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河南数字水利”建设积累经验。三是以大型水库为重点,逐步建设实施“数字水库”。至2009年底,全省所有大型水库基本都已完成除险加固任务,水库标准、功能、面貌都已完善,在此基础上实施“数字水库”建设已有基础和条件,通过"数字水库"建设实施和有效管理,可大大提高防洪作用,大大有效利用洪水资源,大大提高工程效益。四是以淮河干流堤防加固为重点,引进建设成本低、施工质量好、建设速度快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材料,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河南重要河道堤防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