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08 06:38:00

党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是省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织三个调研组,对全省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开好会议作了认真准备。今天上午,源潮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对深入推进“三个解放”、加快人才国际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源潮同志的讲话立意很高,针对性很强。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表彰了23名全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7个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先进单位。在此,我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会上,镇江、盐城等7个单位交流了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与会同志围绕源潮同志的讲话和《关于加强我省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三个文件,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后,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三个文件进一步修改后,将尽快下发。

去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人才工作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后,各地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要求,制定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办法,进一步把人才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措施。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的引领下,各地、各部门以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到去年底,全省高层次人才总量已达18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9.4%。三是人才选用机制不断创新。去年,省委在南京、常州、徐州等市开展了公推公选县(市、区)长推荐人选的试点工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各地、各部门也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思路,改进选才用才办法。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人才解放,增强了人才工作的活力。四是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地普遍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基本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市场体系。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省政府在南京连续举办三届“宁交会”,省里多次组织赴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招聘人才,省有关部门正式启动苏港人才培训合作计划,这些都提高了我省人才资源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增强了人才竞争的优势。五是人才成长环境继续优化。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载体建设进展加快,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各地还广泛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评比活动,表彰奖励先进个人,宣传报道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省人才工作与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对人才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要进一步解放;人才管理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人才资源开发的市场化水平不高;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特别是新兴产业、生产一线以及苏中、苏北的人才还相对比较匮乏;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人才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等。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把各类优秀人才汇聚在"两个率先"的旗帜下,以人才优势赢得江苏发展的新优势,大力提升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吸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所急需的领军人才

高层次人才是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领军人物和将帅之才,是人才资源中的精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培养用好一个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人才群体;培养造就各类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努力提升江苏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较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党政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总结推广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做法和经验,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把在“两个率先”中奋发有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党政领导岗位上来。省委决定,近期将公推公选22名省管领导干部,今后将逐步实现公推公选工作的经常化,进一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要切实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宗旨观念等根本问题,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我省正在实施大企业发展规划,到2007年,全省要培育50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500个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适应这一规划的要求,省有关部门要抓紧实施“三个五”企业家培养工程,力争到2010年,培养50名能够带领企业进入国内前300强的杰出企业家,培养500名能够带领企业在各行业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培养5000名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要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任用方式,大力培养企业家的职业精神,提高职业化水平,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和保护企业家勇于竞争和持续创业的热情。

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级专家。要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要以“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为重点,加快建立竞争开放、动态管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要进一步破除科学研究中的论资排辈和急功近利现象,大力培养和造就青年专家群体,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竞争机会和必要的支持。要注意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要以项目和资金集聚人才,形成项目、人才、资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在我省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为高层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要着眼于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库,直接联系一批优秀企业家和各类高级专家。要抓紧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评价制度,真正做到党政领导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家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高级专家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形成由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评价、成果评价等有机结合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要重视为企业家、高级专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使他们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二、按照江苏经济国际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

实现“两个率先”,必须走经济国际化之路。加快经济国际化,融入世界新一轮生产力进步大潮,就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提高人才开发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加大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根据江苏经济国际化的要求,抓紧制定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工作规划,明确引进的重点对象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带项目、带岗位、带薪酬的定向引进方式,综合运用智力引进、专利技术引进、团队引进、产业聚才、核心人才带动引才等方式,建立符合高层次留学人才特点的引才机制。建立健全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和留学人才库,完善留学人才的评价认定制度,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走出去”,招聘和引进海外留学人才。

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国资助力度,切实解决留学回国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金融、法律、贸易、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紧缺人才。要以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为契机,全面推进苏港人才的交流。

努力提升“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素质。提高江苏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要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而且要加强“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的培养。人才国际化首先是教育培训国际化。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鼓励我省有条件的高校拿出重点学科、专业与国外高校同类强项学科、专业进行国际化合作办学,积极争取国际知名学校来我省办学。根据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国际化培训力度,使更多的“本土”高层次人才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具有跨文化沟通和独立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的能力。

营造人才国际化的良好环境。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加快建立我省国际人才市场体系。重点要完善政策措施,培育扶持从事国际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推进国内人才市场与国际人才市场的融通,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省对海外人才的需求。研究落实“柔性流动”、国民待遇、市民待遇、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为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来我省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创造良好文化氛围,形成宽松的社会环境,使海外人才在江苏工作有亲切感、宽容感和尊重感,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成为推动我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适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各类民营经济组织中的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和使用好民营经济组织中的人才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同等重要。只有在民营经济组织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其它各类人才,才能促进民营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工作范围,摆上重要位置,统筹规划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消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组织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对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在政治上要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等人才政策上要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培训、人才信息等公共资源享用上要平等开放;在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上要平等对待;在立法和执法中,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同等保护;在舆论宣传上,对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动要同样鼓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民营经济组织人才拥有同样的市场环境、享有同样的创业机会、得到同样的政府服务、受到同样的社会尊重。

加大培养和选拔力度。根据民营经济组织发展需要和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的要求,研究制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规划,充分利用省内外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民营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考察和国际交流活动。2005-2010年,省有关部门每年要培训100名民营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在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以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时,民营经济组织人才必须占适当比例。

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和保障体系。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到民营经济组织工作,对民营经济组织急需的专门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之间有序便捷流动。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管理,促使其依法办事,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

四、根据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国际性制造业基地,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目前我省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了解,全省600万名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8%,与发达国家占20%-40%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高技能人才。

大力实施“技能振兴行动”。按照"需求定向、企业自主、行业参与、条块结合、政府帮助、政策支持"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企业培训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提高与企业、社会支持相结合等方式,加快培养企业短缺的高技能人才。力争经过2年的努力,使我省新培养的技师达到3.6万名,并带动各类初级、中级技能人才的梯次发展。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整合全省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学科和专业,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训质量。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批复合型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促进岗位成才。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中型企业办好培训中心,面向本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推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本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注意挖掘和整理高技能人才的绝技绝招,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授推广,使其发扬光大。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拓宽技能人才来源渠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工作,已成为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作用,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要注意发现具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成长为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农村转移务工人员成为我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相衔接,坚持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扩大技师评聘范围,改进考评方法,完善激励机制。企业要在培训、薪酬、福利等方面加大对关键技术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倾斜,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

要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奖励体系。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优化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对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奖励。省委、省政府初步考虑,今后每三年评选表彰100名“江苏省突出贡献技师”,每两年评选表彰100名“江苏省技术能手”。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充分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积极引导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江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多,科技人员多,科研成果多,这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够高。到今年7月底,我省累计申报专利115万件,但转化率还不到15%。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释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巨大潜能。

加快体制创新。打破人才的地区、部门、所有制壁垒,开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相互流动的渠道,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逐步推进科研机构进入大型企业集团,或以联营、参股、控股、兼并、承包等形式组建科技型集团,实现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社会化科技服务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促进科研与经济一体化。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科技拔尖人才走出“书斋”、“大院”,勇于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充分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让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省有关部门在各类优秀人才的选拔、表彰和科研成果立项、项目资助等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面向经济建设一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企业产品更新、产业升级和管理创新。要加强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建设,为科研成果转化搭建平台。继续开展“333工程苏北科技行”、“高校校长沿江行”等活动,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统筹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加强苏北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发展苏北,人才是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还存在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苏北地区的加快发展。要坚持宏观指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发挥市场作用与专项支持相结合,用好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适当提高待遇与提倡奉献精神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加强苏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在稳定苏北现有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基础上,继续选派省级机关和苏南地区的干部到苏北地区任职或挂职,特别是选派熟悉经济管理、外经外贸、金融财政、教育科技、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对自愿长期留在苏北工作的同志要热情鼓励,对其中德才兼备、表现突出的要及时提拔使用。要重视选派苏北干部到省级机关和苏南地区挂职锻炼。要从高等院校中挑选优秀毕业生作为选调生到苏北地区工作,让他们在基层锻炼提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选调生,要及时提拔使用。

加强政策扶持。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积极构建吸引人才到苏北建功立业的事业平台。对承担苏北地区重点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研究课题的人才,提供特殊岗位津贴。对苏北地区申报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站,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省有关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应适当倾斜。省科研项目立项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苏北地区。要鼓励苏南一些适合苏北特点的产业加快转移,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全省各类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要根据自己的职能和特点,支持苏北地区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师资水平较高、设施配套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抓紧培养苏北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苏北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苏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七、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的水平

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政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认真谋划好人才工作的大局,管好人才工作的大事,解决好人才工作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有思贤若渴的爱才之心,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知人善任的用才之艺,真正做到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

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工作合力。目前,我省人才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头管理、协调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必须加快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新格局。积极推进市县两级人才工作力量的整合,原则上省辖市一级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人才工作,县一级要有专人抓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能,积极协助党委谋划人才工作的规划、思路、政策等,并抓好督促检查和组织实施。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注意把人才工作与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管人才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管人才的水平。政府职能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协调一致地开展人才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发展呼唤人才,人才促进发展。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创造各类人才竞相涌现的大好局面,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