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网格化监管新模式

时间:2022-11-09 10:31:00

工商网格化监管新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主体日渐庞大而繁杂,新型主体和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工商部门监管任务和压力不断加重,如何利用有限的力量,科学、有效、规范地监管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工商局**分局以“四个统一”为指导,致力于探索符合“四化”建设的监管模式,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健全经济户口数据库,实施“网格化”监管改革,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提升了执法服务水平,实现了监管效能的最大化、最优化。20**年初,**分局被山东省工商局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登记监管联系点。同年该局企业注册局被授予山东省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一、夯实基础,理顺机制,实施“网格化”监管

“网格化”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涉及工商部门的全部职能,**分局在立足于现有的管理资源基础上,打破各科室职能界限,对传统的监管模式进行整合、创新,举全局之力,确保了“网格化”监管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科学划分网格,明确监管目标。

**区设8个街道办事处,42万人口。辖区企业1689家,个体工商户9972户,各类专业市场8处。为确保“网格化”监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分局制定下发了《网格化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在日常监管中,以道路或片区为界,将每个基层所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确定1-2名工商人员为一个网格的责任主体,对网格内各类市场主体从设立、经营到退出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管。在分局、工商所、巡查人三级层层分解和明确监管责任的基础上,将工商所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形成责任区,将责任区分配给每个巡查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对责任区的“经济户口”承担管理责任。相邻两个以上责任区为一个巡查组,以组为单位对辖区经济秩序实施监督管理和执法巡查。对外,各工商所将网格编制情况(包括范围界限、主体户数、责任人姓名等)在公告栏中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网格划分中,各工商所对各自管辖区域进行网格设置,明确网格的责任人和每个网格的监管范围或网格边界,同时,画出相应的网格示意图。对监管范围内的各类主体如街道、社区、市场、写字楼、村等地址予以标注,网格责任人按照分局提供的经济户口录入卡,对各自网格监管范围内的无照经营和已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并录入微机。目前,已划分8个所级网格、27个监管组网格。分局设定了具体的网格管理目标,使网格责任人日常工作有了努力方向。

(二)责任三级划分,实现监管职责到位

把监管的职责进行了分局机关、工商所和网格监管人三级划分,每一级都明确了具体的监管任务。分局机关监管职责四项:一是负责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有效检查、考核;二是加强对网格化管理的调查研究;三是负责网格化管理网络系统建立、维护及畅通、安全运行,实现登记注册、经济案件、商标、广告、市场监管、市场巡查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四是落实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辖区目标责任制。工商所监管职责五项:一是科学划分巡查网络,合理设置巡查岗位,明确网格目标责任制内容,落实网格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度。二是组织开展对市场主体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各类专项整治,研究解决网格化管理中网格责任人难以处理的业务问题。三是搞好对网格责任人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业绩考核。四是依法查办管辖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五是及时上报网格化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网格化责任人监管职责六项:一是完善市场主体“经济户口”资料,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做好“经济户口”管理工作。二是依法做好登记事项管理、公平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广告及有形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认真做好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监管“四制”。三是按规定对设立企业进行回访。四是开展市场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整治台帐;并将巡查、整治数据录入计算机。五是依法开展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参与查处辖区内市场主体的违法经营问题,取缔坐商形式的无照经营,制发处罚文书。六是宣传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科学分级分类,推动监管方式改革

为确保监管人员到位,精力到位,效果到位,**分局印发《网格化立体式管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管层级责任制实施细则》,细化了责任追究奖惩兑现办法,形成了较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办法。

(一)以风险度为基点划分经营主体

对市场主体按风险度分类,按信用度分级,按二者的组合情况确定监管类别。按“风险度”分三类:一类主要为从事文化娱乐、互联网上网、中介服务和经营洗浴、美容美发、危险化学品、成品油存贮销售、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药品、印刷、农资、煤矿和非煤矿山开采、民用爆破器材及爆炸品(含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以及未取得专项许可或审批(包括后置许可或审批)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类企业在辖区内共有702户;二类企业是位于主要街巷、学校和党政机关周边、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重要地区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类经营主体共有3323户;三类主要是除一类、二类以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7636户。

(二)按“信用度”划分企业信誉类别

工作中,**分局参照外地经验,结合辖区企业经营状况实际,将企业分为A、B、C三级:对近年来经营状况良好、诚实守信的经营主体,用绿色标注,表示为有良好信息,且无不良行为信息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8799户;将经营状况和信用一般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蓝色标注,共有2801户;对曾经因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受到处罚、不守信用和被新闻媒体曝光的经营主体,用黄色注明C级,有61户。通过分类,既便于工商人员在监管中灵活掌握监管方式,也有利于工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对不同企业实行帮扶。

(三)按监管模式划分巡查类别

针对以上三类和四级企业,**分局确立了重点巡查、一般巡查,免检三类巡查方式。对风险度高、信用度低的945户企业列入重点巡查范围,除专项整治外,随时巡查,年检时重点审查。对风险度、信用度适中的5685户企业,实行一般巡查,除专项整治、新设立企业回访检查外,适时巡查,年检时免予实地审查。对风险度低、信用度高的5031户企业实行免检,除专项整治外,免予日常巡查,年检时免予实地审查。通过分类巡查,使巡查成了有源之水,使基层工作人员从无序管理中解脱出来,变突击式监管为长效监管,变被动式监管为主动式监管,变盲目监管为重点监管,做到了“管少了”、“管精了”、“管好了”,促进了监管服务的规范。

为确保监管职能到位,分局实施所队共治制度。在分局打破原来机关科室相对独立的局面,成立了市场监管中心和消保中心,在各工商所成立8个中队,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分管局长、科室人员、工作车辆捆绑在一起使、一起干,克服了人少、车少的困难,消除了监管执法的盲区,促进了各项职能的到位。上半年来,**分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204起,同比增长39%,其中,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违反公司登记管理等案件,70%以上是由网格责任人在巡查中发现的。

三、逐步提升,实现分层类监管信息化

(一)健全分层类监管数据库。20**年,分局在全市系统率先完成了经济户口的扫描录入工作。目前分局已健全了全区11661家经济主体的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建立了较完善、准确的数据库。针对辖区内仍然存在多种因素造成的无照经营情况,20**年5月份,分局统一部署集中人力物力,开展了**工商重点业务普查活动,建立了辖区所有无照经营业户的书式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并随时将无照变有照业户纳入到分层类监管中,使分层类监管的内容不断丰富,覆盖面不断拓展。

二)监管信息及时录入,实现数据管理规范化。一是加强了登记信息的分发、认领。分局将市局和分局登记的市场主体信息于3日内分发到各工商所。各工商所网格责任人于3日内将分发到网格内的市场主体确认后认领。确保了市场主体分发、认领率达100%。二是及时录入动态信息,确保数据库中所有市场主体数据资料全面、翔实。结合“网格化”监管要求,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对市场主体登记、变更、商标、广告、合同等登记注册信息;日常巡查、照后复查、年检验照、消费投诉、规费缴纳等监管巡查信息;企业免检、守重信用、驰名(著名)商标、消费者满意单位、及荣誉、处罚等信用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录入,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三是通过年检核实基础数据,采集动态数据。分局自今年全部推行网上年检以来,企业进入网上年检系统后,需对登记事项逐项核对,登记部门查档核实和数据修正,并及时将数据采集录入,有效避免了失实数据的存在。目前,90%的企业顺利通过了网上年检。

(三)以信息化为支撑,确保分层类监管规范高效。分层分类监管离不开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分局提出了“经济现代化、工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抓住全省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到分局观摩的契机,全力推进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为分层分类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强化软件系统应用。借助省局推广的综合业务系统、电子查询系统、地理标注等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登记、年检、查询的电子化和企业风险度自动生成及企业电子地图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监管服务水平。二是拓宽应用领域,发挥信用信息的应用。分局借助投资建设的互联网站“**工商在线”和“**红盾信息网”,开设了企业信用荣誉榜和曝光台,对研究确定的企业信用信息适时,不断扩大了公共知晓范围,加强了工商的社会服务功能。三是运用企业的信用信息,实施“无缝隙”监管。实施监督检查在分级分类基础上,对不同监管对象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并由此确定对辖区内市场主体的巡查频率和巡点,确保监管对象无缝隙。今年3月,分局又为每个网格责任人配备了U盘,将网格内所有经营主体信息存入U盘,既便于对监督网格责任人的监督,也提高了检查效率。通过完善的相互交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监管体制,**分局逐步由“守株待兔”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的综合监管转变,由凭经验、粗放型管理向科学、规范化监管转变,实现了全方位动态监管,确保了监管巡查无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