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组织系统思考

时间:2022-10-12 10:18:00

开放组织系统思考

党的六大要求各地各部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基于组织工作的长期实践,我认为,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推进组织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是组织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历史定位与时代变迁,要求组织工作必须呈现开放状态

当代中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组织工作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形势,需要进行新的改革、新的探索。

一是党的“两个历史性转变”,要求组织工作必须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体现开放性。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组织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就要从“两个历史性转变”的实际出发,使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适应这些重大变化,使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符合新的实践要求。其中根本的就是要跳出封闭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体现出与社会和时代适应的开放程度。

二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组织工作必须适应党的自身建设的发展进程,体现时代性、创新性。一个领导改革开放的党首先自身必须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接触的是不同的阶级观念和价值理念,我们党如何既能以博大胸怀来吸收世界先进成果,同时又能够抵制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我们党如何坚持自己既定的原则和立场,同时又能够在比较借鉴中改革和加强自身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员成分呈现多样性、党员切身利益出现巨大差异等情况,如何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等,这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以开放的状态,吸收借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解决新的问题。

三是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开放性特点,要求组织工作必须同步发展,体现公正性、公开性。市场经济以自主、平等、诚信、公正为基本准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公开,提高政策透明度,一切按法规办事。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影响党内,而且影响全社会,党的自身建设自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普遍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整合和引导作用,关注党自身建设上的一些改进和创新。党以什么方式选拔任用干部,以什么形式培养教育干部,以什么方式建设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在全党提倡什么、号召什么、要求什么,这已不仅仅是党内关心的问题,而且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因此,组织工作呈现开放的状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和要求。

四是组织部门自身的职责所系,要求组织工作必须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体现广泛性、群众性。组织工作的服务对象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社会层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织部门不但要担负起完成党交给的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责任,还应当担负起向社会展示党的形象、扩大党的影响的责任。而积极向社会开放,提高工作透明度,有助于取得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这些年来,组织工作所取得的许多成绩都是在开放环境中取得的,都是靠社会的评价支持系统来推进的。无论是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开述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等,还是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党员发展的公示、村党支部的公推直选、“三个代表”的学教活动等等,都不只是在党内进行,不只是在组织系统内完成的,都深入到党员干部之中,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可见,组织工作拓宽工作视野和舞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也是大势所趋。

二、正确把握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的方向,努力推进组织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

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关键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把握大局、务实创新,在更好地发挥组织工作对改革建设发展的保证作用和服务作用。总的要求是:要有利于推进组织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有利于建立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组织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确保组织工作的内容来自社会的需要,结果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基本方向是:由过去注重方式方法的改革向形成系统的配套的改革转变,主动地跳出长期以来呈闭合状态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既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改革、建设、发展的第一线,更加主动地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结合,把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为发展大局、实现大局更好地发挥服务、保证作用。

(一)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要始终围绕这个大局,围绕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来确定组织工作主要任务,把那些与党的中心任务、与经济建设联系紧密的工作作为重点,在资源的配置、力量的组合、精力的投放上向重点倾斜。

(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来改进组织工作,勇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勇于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成规陋习,勇于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三)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扩大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无论什么组织、什么成分、什么阶层,组织部门都要注意掌握情况,加强引导和管理,都要开展党的工作,传递党的声音,保证其发展运行的方向正确、活动健康、于社会有益,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

(四)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要使组织工作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真正落实“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要求,确保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要扩大民主,畅通上下情况沟通的有效渠道,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满腔热忱地为他们服务,使整个组织系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打破神秘感,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实现组织部门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共振。

三、围绕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方法创新、制度创新和思路创新

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必须在把握正确的运行方向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推进保障机制。

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通过开放促进科学规范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依靠制度的稳定性、规范性来指导工作,用制度来规范组织部门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从传统的、经验的、直线的思维方式向现代的、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转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要建立完善组织工作的社会评价体系,维护组织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加大对组织工作内容、程序、效果的公开力度,加大社会各界对组织工作民主监督的力度,积极敞开言路,搭建及时沟通的平台,鼓励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评价和监督组织工作。

要进一步理顺关系,优化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理顺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理顺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与党员、干部、各类人才的关系,使组织部门全面加强与各个方面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更好地得到各个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发挥整体联动的工作效益。

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必须对各项组织工作总体考虑、全面部署。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体现开放性。真正落实党员和群众在干部选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社会有效性和群众公认度。

要在领导班子建设上体现开放性。注重在推进“第一要务”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注意选拔那些政治上强、具有先进经营理念,肯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体现开放性。建立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党政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健全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体现开放性。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拓展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形成地域内外、体制内外各类人才互相贯通的开放的选拔机制。

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体现开放性。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建立开放式的基层干部选育用管机制,规范基层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增强各种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和能动性。

要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体现开放性。加强党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构建科学的党员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努力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空间和舞台。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开放的发展党员和党员评议、退出机制。

要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上体现开放性。积极疏通与社会互动共振的渠道,建立民主开放的决策咨询机制,建立组织工作社会评价监督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组织工作,扩大组织工作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