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民主思考

时间:2022-10-09 08:17:00

干部民主思考

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日益明显的新形势下,**区为了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于去年开展了街道团委直接选举工作,这项举措切实提高了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建设的民主参与程度,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对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探索政治文明建设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意义。本文拟就街道团委直接选举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的积极因素作一些探讨。

一、街道团委直接选举的基本做法及主要特点

我区开展的街道团委直接选举工作,改变了街道团委班子的产生方式,将原来团的基层委员会换届,由上届团的委员会广泛征求所属团组织和团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预备名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团代表大会选举的做法,改为确定候选人资格,公开报名推荐,经资格审定后由团员代表大会推选确定正式候选人,由街道全体团员直接差额选举街道团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具体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制定选举方案。明确团委直接选举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配套政策。规定了团委书记、副书记、委员竞选的身份、年龄、学历等资格条件,对报名竞选的身份要求作了放宽,干部、工人、农民均可报名参选。对当选后团委书记的待遇作了明确,原为行政编制的,任期内享受应有的政治生活待遇,原为事业单位干部、企业职工或农民身份的,任期内参照街道中层干部落实政治生活待遇。选举产生的副书记、委员明确为兼职,原身份不变。

二是公开推荐报名。推荐报名面向团组织关系所在街道的广大团员,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符合竞选条件的团员都可以报名。对报名参选人数不作限制。

三是确定初步候选人。依照选举方案,对报名竞选对象进行资格审定,将符合条件的人选列为初步候选人,并对初步候选人进行考察了解,保证参选候选人的基本素质。

四是民主推选正式候选人。由街道团员代表大会民主推选提交团员直接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团员代表大会上,参选人员作竞选演讲,同时制作比较翔尽的书面情况介绍,使团员代表对参选人员有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便从中择优推选正式候选人。街道团委书记、副书记正式候选人人数按照直接选举的差额比例要求确定,以各职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从多到少取足应选名额。在选举日之前4日公布正式候选人的名单。

五是团员直接选举。选举时,采取中心投票站和流动票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投票。在中心投票站,由正式候选人再次作竞选演讲,介绍自己的经历、特长及参选目的、工作思路。街道全体团员投票选举直接产生团委书记、副书记、委员。

我区街道团委直接选举的探索和实践,是在严格执行党管干部原则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前提下进行的探索,其基本程序和主要做法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基层团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具体探索实践中,从干部工作民主化的角度分析,实现了以下四个突破:

一是选举形式的突破,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街道团委直接选举遵循了有关规定,但在选举形式上作出大胆实践,一改以往由街道团员代表大会选举街道团委委员,再由委员选书记、副书记的做法,由团员直接选举团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形成了适应直接选举的一套选举工作机制,探索了团内民主选举的新途径。

二是参与范围的突破,由有限参与改为全体参与。从制度设计的差异看,由街道团员代表大会选举街道团委班子,实质上只是少数代表参与了对团委班子的酝酿、选举等环节,且体现程序民主多一些。而街道团委直接选举从两个层面扩大了团员青年的民主参与,一方面是在候选人人选提名环节,全方位地保障了团员青年的公开参与。另一方面,团委直接选举通过有效的制度完善,丰富和发展了团内民主政治体系,使其吸纳团员直接参与选举的能力更强、范围更广。

三是选举权利的突破,候选人的参选由身份限制改为实行“团员待遇”。根据相关规定,以往街道团委书记人选,提名候选人有较为严格的身份限制,须为公务员身份,这个前置资格条件带有明显的传统干部任命管理方式的色彩,势必形成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无奈局面。且随着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录用人数非常有限,使街道公务员编制内青年干部群体日渐缩小,我区大多数街道青年干部仅有1、2名。面对惯有的体制限制与组织建设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我区从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打破了团委书记人选身份、行业的限制,实行“团员待遇”,只要符合资格条件均可报名参与竞选,有效地扩大了参选的范围,保障了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选择权。据统计,我区下陈街道有41名报名参选,其中72%名来自农村、企业。这种打破街道团委班子候选人身份限制的做法,实质是团员被选举权利的归位,能使青年群众满意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有利于夯实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基础。

四是提名方式的突破,候选人由内部酝酿改为民主推选。我区街道团委直接选举的候选人确认中采取公开报名、团代会推选的操作程序,相比由党、团组织酝酿“钦定”的传统做法有较大的改进。在候选人推选、确定过程中,党组织只是管方案、管资格条件,管操作程序,不对人选作框框限制、不暗示那些人应提名为候选人,而由团员民主推选领导成员候选人,将选择权让渡给团代会这个组织结构,在法理上还是程序上都体现了人选提名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街道团委直接选举的实践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积极意义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是基本导向,我区开展的街道团委直接选举工作,顺应了干部工作民主化的发展要求,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

(一)团委直接选举的实践,体现了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相统一,对于推进党管干部前提下的干部工作民主化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从理论上讲,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是为了选好用准干部。但从现实角度分析,还存在干部工作民主化与党管干部原则相冲突的认识误区,认为党管干部原则就是单一的委任管理方式,实行差额选举时也需要内部定人选,外部做工作,认为扩大民主搞民主选举会带来思想活跃,难以控制局面,不利于加强党的组织领导。从街道团委直接选举的事例看,选举工作自始至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党组织在方案制定、资格审查等环节上都进行了具体的把关,从对干部的微观任用管理转为宏观管理,党的领导并没有退出,而只是党管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作出了探索、创新。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在体制上保障青年群众的民主参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尊重和体现了多数人的意愿,拓宽了团干部的选用渠道。从实践看,两个街道团委直接选举过程没有出现异常波动,且当选的街道团委班子更具有代表性,整体素质较高,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团员青年拥护的群众组织。综上所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落脚点是相同的,是殊途而归的。

(二)团委直接选举的实践,体现了民主选举所追求的目标是与《条例》规定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相一致的,对于改进干部选拔方式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民主选举制度,以直接选举的方式体现,呈现一种开放式的选择领导成员特点,并扩大了选举范围,创造了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这个做法又全面地遵循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另一方面,以民主选举方式选拔领导成员,势必使当选者注意公众形象和品德修养、业务素质,把对下负责和对上负责结合起来,这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所追求选好人、用好人的目标是相一致的。我区洪家、下陈街道团委选举过程中,分别有24名和41名参与竞选,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各条线都有报名。经资格审查分别有19名和40名团员符合竞选条件,经选举产生的团委班子,整体素质较高,经过一年以来的运行实践看,团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下陈街道1名非公务员编制的团员当选团委书记后,其自豪感倍增,责任意识、从团意识显著增强,工作兢兢业业,团工作上了新台阶,切实履行了竞选演说的各项承诺。

(三)团委直接选举的实践,体现了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与干部工作民主化的要求是基本相适应的,对于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广泛参与程度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作为团委直接选举的参与者,每个团员都掌握着一票选举权,但他们选票选择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是比较微小的,同时选举结果与他们具体利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理论上讲他们难以有充足的动力去参与投票。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经过宣传发动,并没有出现投票率过低的局面,洪家、下陈两个街道的团员参选率分别达到了82%和85%,当选者最高得票率达到75%,最低的也有62%,当选者的票数相对比较集中,且都是在提交选举的正式候选人中产生,从结果分析,选举参与者的认知、评价没有出现偏差,消除了团员民主素质是否成为阻力障碍的担心,也反映出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与干部工作民主化的要求是基本相适应的。

三、街道团委直接选举对广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借鉴作用

(一)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要求出发,探索群众团体直接选举的新方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委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党的领导在积极推进人民民主发展过程中,面对日益扩大的群众参与,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实践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使其吸纳群众参与的空间更大、能力更强。党内民主的发展决定党整合社会的能力,才能形成密切的党群关系。从这个角度分析,对相对边缘化的基层群众团体组织有步骤地探索民主选举,强化党与社团关系的协调,增强政治体系的凝聚性,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各个界层的认同和支持,从而达到有效协调和整合社会的效果。另一方面,探索群众团体组织民主选举工作机制,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层次,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也是强化其自身组织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这个也是党加强对群众团体领导的一个落脚点。

(二)从改进党管干部方法的要求出发,探索干部工作民主化的新方法。在民主成为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方向的前提下,干部制度改革无法回避民主的介入。干部选用民主化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作为干部选用的一种方式、方法,它是服从服务于党管干部原则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选用民主化应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应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来管干部,更多体现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管政策、管职数、管条件、管程序,在这个前提下,大力发挥群众参与和公平竞争的作用,把群众公认与组织确认、法规承认高度统一起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应按照体现公开、公平、竞争、平等的原则,应紧扣住核心环节探索新措施。要重点探索干部人选提名的民主化。改进和完善干部人选的提名方式,改变“关门选干部,由少数人定干部”的做法,在程序上应落实“先民主推荐、后提名酝酿”,并切实扩大推荐的范围和层次,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干部工作,把民意结果作为干部人选酝酿、确定的主要依据。具体可探索实行虚位民主推荐制度,即改变任前应急性民主推荐的做法,适当提前推荐时间,根据领导班子建设调整充实的需要,由组织部门按潜在的虚拟职位进行分类划组,定期或不定期在较大的范围(全区性)开展民主推荐,以克服民主推荐程序倒置的弊端;可探索实行自荐公推,符合条件的人选都可报名参与职位竞争,将经审查合格的人选提交给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公开推荐,以推荐结果为依据,产生拟任考察人选。另一方面,要探索干部考核监督的民主化。除了继续实行行之有效的干部考核监督制度外,应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引入公众评价监督机制,给群众创造广泛参与干部工作的条件与环境。建立干部公信度民意调查制度,由专门机构按照科学原理开展民意调查,经常主动地听取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和存在问题的反映。要搞好舆论监督,有效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对干部工作和干部个体进行监督,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三)从完善选举制度的要求出发,探索竞选民主化的新方法。我国的民主制度迄今为止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但其具体发展状况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动力所在。竞选民主化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要切实落实差额竞选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差额竞选,其候选人产生,应实行党委提名与群众提名相结合、上级提名与同级提名相结合。提名人选经组织审定后,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要逐步试行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及向选举人发表施政演说等竞选形式,可通过组织候选人作专题报告、演讲、回答提问、质询等,让选举人更充分地了解候选人情况,正确作出选择。另外,还可借鉴目前“两推一选”选举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做法,在镇(街道)一级运用“两票制”选举方式,选举党政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即由具有选民资格的公民直接推荐初步人选,上级党组织根据推荐和民意测验的结果,在资格审查的基础上,确定候选人,再由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投票选举。这样做,在传统选举的基础上,增加了民主推荐环节,进一步扩大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有利于落实群众的“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