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干部监督机制思考

时间:2022-09-21 04:54:00

民主干部监督机制思考

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党要解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抓好干部监督工作。组织部门是在党委领导下履行管干部、用干部、配班子职能的部门。本文试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领导班子建设角度出发,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机制,更好地实现“关口前移”,提高干部监督成效,谈几点思考。

一、当前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组织部门是从事干部管理工作的,把对干部的考察、提拔、使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既是组织部门同纪检、监察部门在干部监督上的不同之处,也是纪检、监察部门希望组织部门加以配合的重要方面。因此,从组织部门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就必须同干部的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1、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干部监督工作正得到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同步深化,与领导班子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考核。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颁布以来,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回避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谈话诫免制度、特约监督员制度等10多项管理监督制度相继推出,并逐步得到较好贯彻。

2、监督重点十分明确。我市各级党组织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干部监督工作的系统性,认真把握主动性,坚持做到“抓重点、抓关键”,把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和关键,在关心、爱护和信任干部的同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为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作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3、监督内容更加广泛。我市把用人上的监督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和严格遵守干部任用制度,努力做到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与此同时,结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实际,干部监督工作的内容正逐步从用人上的监督向政治纪律、理论学习、思想作风、廉洁从政等方面的监督延伸。

4、监督渠道得到拓宽。目前党内监督的类型主要有5类,即:上级监督、下级监督、平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社会监督。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组工系统对干部的监督渠道不断拓宽,监督方式也不断创新,如:上级监督中的谈心谈话制度、诫免谈话制度等,下级监督中的考察预告制度、任前公示制度等,平行监督中的民主集中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群众监督中的信访接待制度、在职党员进社区等。特别是公推公选、公选直选的推行,使用人监督的严密性得到有效保障。

从干部监督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市干部监督工作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腐败、违纪案件的发生,表明干部的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主要是因为:少数地方(单位)仍然存在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办法还不多,措施还到不位;对干部的考察考核、任用监督还不够细致深入,对违纪干部警示、处理力度还不够大;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干部监督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还不够好。

二、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上述原因来看,干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监督主体的操作方法上,而且也出现在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上;不仅仅出现在单个环节上,而且是出现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和新理念,必须结合少数干部违法、腐败行为的渐近性和掩蔽性特点,重新审视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把民主开放的时代特征引入到干部监督工作中来,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干部监督工作才能有实效和长效。

1、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是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实践证明,有一个好班子,是一方百姓之福;出一个差班子,是一方百姓之祸;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了,大局就能稳定,人心就能凝聚,发展就有保证。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搞好干部监督,是教育干部、爱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的根本方法。党的各级组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吸纳民主开放的时代观念,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应该以更开放的胸襟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2、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代表人民履行着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权力。要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力运用的监督。从组织部门的角度来看,落实监督责任,创新监督方法;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强化班子内部监督;扩大基层民主,拓展民主监督途径,等等,都是加强对权力制约和权力运用监督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民主开放的时代观念引入到干部监督工作中来,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强化组织监督、内部监督和民主监督,努力使组织工作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力运用的监督更加广泛、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发挥干部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3、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健全和完善的干部监督机制不仅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组织措施之一。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干部监督机制,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就难以有效地坚持下来,改革的措施和创新举措也难以保证有效地落实下去。与此同时,干部监督工作的前提是民主开放,没有民主开放,纯粹搞封闭操作,干部监督工作根本无从谈起;民主开放不够,在半封闭状态下操作,干部监督工作也是软弱无力。因此,必须把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并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他各方面的制度创新相互配套,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有保障、才有活力。当前,关键是要在巩固和加强组织监督和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和改进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使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融为一体,使组织意图、群众期望和社会舆论相互一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三、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新机制,必须坚持公开透明、平等竞争、民主选择和科学规范的原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监督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创新的基础上完善监督体系和实现路径,不断提高干部监督的民主化程度,尤其要在民主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力度。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新机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精神,按照“平等性、开放性、广泛性和合法性”要求,以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为基础,以扩大社会监督、营造监督氛围为导向,以健全权力配置、完善制约机制为重点,整合监督资源,完善监督网络,创新监督手段,凝聚监督合力,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制度改革,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的基本要求是:

——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民主开放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为前提,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必须有利于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正确处理好严格监督管理与关心爱护的关系。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扎扎实实地推进干部监督方法创新,把各项监督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干部尤其是处于推进“两个率先”关键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支持干部开展工作,帮助和指导干部做好工作。

——正确处理好创新监督手段与依法办事的关系。将民主开放的时代特征纳入干部监督工作之中,是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方面。但政党与宪政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视角之一,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求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国家法律范围之内活动。对党员干部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的任何监督行为和监督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员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及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

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督网络体系。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抓好监督网络的健全与完善。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党内监督网络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代表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构建党外监督网络,既要发挥派的作用,实现相互监督,又要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搞好体制内监督;既要改进方式,发挥信访或媒体的监督作用,又要有针对性地发挥群众代表和人大代表的作用。要把监督活动向“八小时之外”延伸,如:建立社区监督站等,使干部的日常行为始终处于监督之中。

——建立程序严、制约式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是要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要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要求,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制约措施就到哪里,做到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制约的措施。要规范办事方式,推行政务公开,便于社会各界监督,使权力逐步“虚化”。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策程序。发挥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

——建立参与广、开放式的勤廉评价体系。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免制度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内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进一步落实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评廉、考廉和勤廉公示制度,让领导干部行使的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对领导干部的评判权真正交给党员群众,使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不能仅仅“背对背”,有时也要“面对面”。一些地方结合干部述职述廉工作采取“群众点题”、“画像过堂”的做法值得探讨。

——建立重客观、透明式的信息反馈体系。本着“尊重干部、尊重社会”的原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的,应该向社会公开。与此同时,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针对领导干部的执行情况,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民主评议的情况,以及对干部的评廉、考廉和勤廉公示的结果,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这不仅使参与者得到应有的尊重,提高其积极性,同时也使监督主体受到应有的监督,防止出现“暗箱操作”、“内部消化”等现象。

——建立关系顺、责任明的组织领导体系。实践证明,各类监督主体只有具备监督的责任,才有监督的动力和自觉性,也才会有真正的监督行为和监督的成效。一些地方出现领导干部违纪或腐败行为,产生这问题的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地方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治党不严,监督意识和工作责任心都不强,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不力,已有的监督措施失灵。当务之急就是要落实党内的监督责任,特别是要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党外监督主体的积极性。

四、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机制的实现途径

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机制,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和总结规范。当前,将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机制中的主要任务落到实处,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培养领导干部开阔的心胸。作为一个领导开放社会和开放事业的执政党,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开放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精神来正确看待、积极谋划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增强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就干部监督工作而言,由于其监督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工作的改革成效,关系到干部监督机制的贯彻落实。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把民主法治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培养领导干部面向时代、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勇气,始终能够以开阔的心胸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开阔的心胸来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

2、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制度保证。就干部监督工作而言,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不仅能够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更好地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重要问题的决定体现广大党员的意愿,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寓监督于经常性工作中,寓监督于规范性决策中。因此,必须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关键性举措,有效解决和消除党内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前,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制度,重点就是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健全党委会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集体领导;完善党委内部的决策程序,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健全干部选拔和任用工作制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等等。

3、提高干部监督实践的力度。任何创新性举措,都有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都有一个被人们所逐步认识到接受的过程。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机制,不仅仅要抓好制度体系的设计和理论具体化各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坚持先易后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先点后面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探索实践与总结规范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法,对一些工作基础比较好、程序设计比较科学的监督制度,而且能够办到的,要扎扎实实地贯彻好,切实抓出实效;对一些条件尚未成熟、尚处于思考阶段的研究成果,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大理论具体化的力度,促进成果转化;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比较大的热点问题,应果断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对一些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单位,选准对象进行试点,并及时总结规范,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加以推广。

4、增强群众行使监督的能力。监督能力是各类监督主体实话监督的必备条件,仅有监督的意愿没有监督的实际本领,难以保证监督的成效。作为党内监督的主体,包括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要有清醒的监督意识,行使党组织所赋予的监督权,明确自己的监督职责和监督对象,掌握行使监督的程序和方法;党的各级组织要善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组织发动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作为党外的监督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人民团体、舆论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把参与对干部的监督作为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另外,党的各级组织要组织和引导广大切实党员群众学习经济、政治、科技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和识别力,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质和监督能力,积极主动地用理性、合法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5、营造全民参与监督的氛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就干部监督工作而言,也是构建民主开放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营造全民参与监督的氛围,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监督,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接受监督。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党员干部参与监督的模范行为来影响群众、带动群众;要发挥党内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内民主的发展来影响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建设;要建立有利于民主监督的保障制度,鼓励和保护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开展监督活动;要建立有利于民主监督的问责制度,对群众的知情要求、来信来访等及时给予答复,保护群众的监督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