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践思考

时间:2022-09-21 04:29:00

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践思考

通过群众满意的方式产生群众接受和拥护的行政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需要。**年5月份,按照省委组织部、常州市委组织部公推直选行政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试点要求,我们在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之际,全面实行“三推两评”产生村级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即:按照党员自我推荐、党员联名推荐和组织推荐的办法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由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竞职演说,经党内外群众进行评议,组织考察最终确定候选人正式人选;在认真组织好行政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选举的同时,选择50个行政村进行了直选,即: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委员会委员、书记和副书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省委组织部进行的直接选举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调查问卷中,有99.4%的同志认为新一届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产生,充分体现了民意,有98.7%的同志对选举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表示满意。这一做法有益地探索和改革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选举方式方法,扩大了基层民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公推直选,有利于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应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趋势。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深入开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行政村党组织选举,以前那种“上面定人头,党员举拳头,群众皱眉头”的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群众的要求。实行公推直选,选举之前让群众对党组织候选人有发言权、推荐权、建议权,在群众公认的基础上再进行党内选举。全市通过党员个人自荐、党员联名推荐、组织推荐的“三推”方式,推荐候选人1443名,由11769人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了评议,其中党员8413名,党外群众代表3356名。这一做法实现了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统一,既符合党章,又体现民意,从而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在试点工作调查问卷中,99.5%的同志认为在直接选举中表达了个人意愿。

二是公推直选,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既是党章和法律赋予的,又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但是,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的人缺乏党的知识和法律意识,与党组织书记比大小,论高低,说什么“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出的,管全村的事;党组织委员会是几名党员选出的,管党内的事”,从而导致有的村两委班子不协调。广大群众代表参加公推直选,使村党组织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确保村党组织在村级基层组织和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村党组织公推直选也使更多党员村委会主任被选进了村党组织班子,实践证明,在一定程度上理顺和改善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

三是公推直选,有利于改善行政村党组织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成员素质,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行政村党组织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暴露出不少弊端:“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方式,由于视野不宽,一批优秀的农村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长期进不了村党组织班子。公推直选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有利于他们脱颖而出,为他们进入村级班子创造了条件。这些同志一般素质好、文化高、年轻,有群众基础,能带领群众致富。全市公推直选产生的257名行政村党组织委员,平均年龄43.9岁,比换届前降低了5.4个百分点,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到了56.3%;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9.5%,比换届前提高了7.8%;“双强”型干部占85%以上,其中村支部书记占95%以上。同时,“三推(党员个人自荐、党员联名推荐、组织推荐)”阶段,还发现了不少农村优秀人才,储备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

四是公推直选,有利于增强村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符合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实践“三个代表”,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传统的行政村党组织选举,实际上班子成员是上面圈定的,这种做法忽视群众公认的原则,助长了一部分人脱离群众的倾向,以致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村干部,群众观念明显增强,自觉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主动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了干群关系的改善。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支持党支部工作的就多了,关心村里公益事业的也多了。在民主推荐阶段,全市通过党员个人自荐和党员联名推荐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1193名,占到82.67%,组织推荐250名,占总数的17.33%。同时,新当选的村干部感到有了群众的信任,腰杆硬了,工作劲头更足了,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尤其是通过自我报名、竞职演说、公开承诺,更增强了他们的压力和动力,使他们发生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变化,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不少村支书说,“现在是群众要我干,自己也想干,碰到困难要拼命干,不能撂挑子不干”。新当选的村支部班子成员,绝大多数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的已经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

几点启示和思考

公推直选是农村选人用人的一项创新,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功的探索,同时,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和完善。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做到科学安排,过细把握,规范操作,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干群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板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要求,做到层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把握程序。在行政村党组织公推直选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把充分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特出抓好“三推(党员个人自荐、党员联名推荐、组织推荐)”、“两评(在候选人初步人选竞职演说的基础上,党内外群众进行评议)”。在这过程中,其关键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参与,同时还要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让党员表达意愿、行使权利,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三是努力拓宽选人渠道,着力优化班子整体结构。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真正把那些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开拓能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在行政村党组织书记的选配上,打破身份、地域限制,立足本村选人的同时,又面向全镇(区)、全市选贤;既从致富能手、乡村企业骨干、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等农村优秀人才中选任,又从镇(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涉农科技人员等城镇职工及国家公职人员中选拔。在选拔条件上,在坚持“年龄结构以30-45岁为主体、文化结构以高中以上为主体、知识结构以掌握一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的党员为主体”——“三为主”的基础上,重点选拔具有“双带”本领的能人。

公推直选要求严、政策性强、透明度高、程序规范,在实际操作中要突出“三个关键”:一要规范操作。公推直选农村党组织,是一项繁杂而严肃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和把握如下四个原则:党管干部的原则、群众公认的原则、公开公平的原则、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有必要对公推直选的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公推直选一般应坚持如下基本工作程序:①广泛宣传发动;②公开任职条件;③党员、群众、组织推荐;④竞职演说;⑤民主评议推选;⑥党委考察审核;⑦党内民主选举;⑧党委批复公布。实践证明,按照上述基本程序操作,有利于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有利于选举的成功,真正实现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的目的。二要分类指导。由于各行政村的具体情况以及党员群众的素质的不同,公推直选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一般而言,党员群众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较强,党员在群众中信任度比较高的地方,有利于实行公推直选,并取得成功。从实践看,下列四类行政村一般不宜开展公推直选:①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长期未发展新党员、党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党内确实无合适人选的村。②宗族、宗派势力严重,容易造成宗族宗派势力控制民意的村。③极少数集体经济薄弱,矛盾多,工作难做,党员畏难情绪大的村。④党员素质好但村内民风差,尤其是为开展工作导致村支部与群众间存在隐形矛盾的村。因此,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了50个行政村进行了公推直选的实践和探索。三要加强领导。坚持任职条件。不仅要对党支部成员任职资格,包括年龄、文化、领导能力、政治素质都要有明确规定,而且镇(区)党委要敢于坚持任职条件,对资格审查中发现不符合任职条件的,考察中发现有政治上、经济上等问题的,要敢于把关。坚持精心组织选举,镇(区)党委要按照操作程序认真组织、精心部署,特别是要组织好党员群众推荐、民主评议、党员选举等工作。要加强宣传工作,动员符合任职条件的,有志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党员自荐报名,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加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激发党员献身于农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党员、群众的参与率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在党员、群众推荐和评议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进行党内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