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22-07-19 04:53:00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干部。为此,我们要结合县域实际,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为发展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把是否符合发展要求、能否担当发展重任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各类重要岗位,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强化后备队伍建设,精心培育适应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

一是改进选拔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培育后备干部队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扎实开展科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在总结近几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和程序,坚持把民主推荐与党组织推荐统一起来,把考试与考核统一起来,建立推考结合、滚动管理的科级后备人才选拔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实践锻炼,促其尽快成熟。坚持把后备干部放到有利于成长提高和发挥作用的岗位,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一方面,着力抓好五个“选派”: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第一线进行锻炼;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信访工作一线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挂职锻炼,实施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目标承诺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优化办工作;选派县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大力实施“15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在全县选拔培养10名省内知名度较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突出或企业规模超亿元的领军人才,选拔培养50名全市有影响、创新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或企业规模超5千万元的标兵人才,选拔培养500名县内有影响、企业规模超1千万元的先锋人才,并为他们发放奖励金,建立“绿卡”制度,让其凭卡享受卫生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优质服务。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发展本领。作为干部人才,仅有“想干事”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能干事”的素质和能力。为此,要把学习作为干部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第一需要,扎实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素质工作。根据干部的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增强各级干部的发展意识和本领,提高招大客商、引大项目、搞大开发的能力。在实施学分制选学轮训的基础上,建立上海经济干部管理学院、浙江省委党校、青岛大学三大干部培训基地和华中工委旧址革命传统教育、大中农场干部警示教育和县农干校全民创业三大教育基地。同时办好系列特色班次,上半年已举办了大连沿海开发培训班,还将举办南京-新加坡非公经济高级研修班。筹建干部网上学习城,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制度。

二、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准确识别加快发展一线的优秀人才

一是突出考核重点,在发展实践中识别优秀人才。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承诺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管理体系。突出考核重点,及时掌握干部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和实际效果,从而发现一批平时表现突出、综合素质过硬、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人才。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的要求,落实领导干部挂钩服务重大项目的责任。在干部队伍中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竞赛,推行重大项目首谈报告制、月报月访督查制和年度招商引资专项考核制,研究建立招商引资督查考核办法。

二是改进考评办法,在科学考评中识别优秀人才。为此要按照中组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精神,围绕“为民、务实、创新、团结、清廉”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形成正确用人导向、科学规范合理又能体现不同档次差异性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采取“自我述职、实绩评定、群众测评、一把手评议、县领导评价、综合分析定等”等方法,考核评价科级领导干部。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凡选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人选,从考评实绩“优秀”的干部中产生,考评中确定为“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考评中确定为“不称职”的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决定或提议免去领导职务。

三是提高考察水平,在全方位审视中识别优秀人才。在推行和完善原来行之有效考察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综合评价等新方法,从更多方面了解考察对象。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提出评价意见。实施延伸考察,主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广泛听取考察对象分管和下属单位及服务对象的意见,了解考察对象在前一两个任职岗位调离后的反映,了解考察对象的发展潜力。推行干部考察员制度,加强考察人员业务培训,规范考察主体行为,实行考察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干部“带病”提拔现象。

三、扩大民主选拔干部,大力启用推进发展有功的优秀人才

一是坚持民主提名与民意否决制度,让群众来甄别优秀人才。贯彻落实中央《干部任用条例》和“5+1”文件精神,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民意初始提名制度,探索多样化的民主提名方式,以适应不同职位干部选拔的需要。坚持民意否决制度,所有拟提拔干部,在考察环节必须进行民意征询,凡群众同意提拔率低于一定比例的,即视为被否决对象,一律不作为拟提拔人选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无论是民主提名还是民意否决,都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得票情况,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还要注意保护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大胆开展工作的干部。

二是大力推进公推公选与公开选拔,在赛场上挑选优秀人才。在公推选拔的视野上要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倾斜,完善民主推荐,确保素质过硬的人才浮出水面。在公推选拔的程序上要围绕考察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来设计,以岗位需要分类设置报考资格,以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分别设定试题,以考察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职位实地调研,以考察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分类比较考核。在公推选拔的方式上要向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迈进,科学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制度。

三是注重优化配置,盘活用好领导人才资源。要按照省市县党代会的要求,围绕发展所需,从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个人成长实际出发,按照按岗选人、人岗相适的原则,建立健全人岗相宜的优化配置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才资源优化组合,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在规范因公辞职程序的同时,推进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加大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

四、硬化日常监督管理,充分激发优秀人才增添发展动力

一是实行县委全委会监督评议县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制度。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强化县委全委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职能,实施《县委全委会监督评议县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制度》,制定监督评议五年规划,使符合条件的县管党政正职在五年内接受一次监督评议。严格运用监督评议结果,对测评“不满意”票超过三分之一或3个月内整改不力的,给予诫勉谈话;对测评“不满意”票超过二分之一或6个月内整改效果不明显、问题仍然严重的,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给予降免职处理。通过监督评议,增强领导干部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自律意识,形成领导干部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日常干部监督制度。坚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学述职述廉制度。加强与纪委沟通协作,实施《干部队伍状况定期交流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干部队伍的现状、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人才,选拔干部。完善廉政鉴定制度,拓宽监督渠道,前移监督关口。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探索建立工作实绩考核和服务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治理干部队伍中的虚、假、懒、慢现象。

三是推行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制度。在推行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组织部门点题科级干部谈心谈话制度》。采用考核考察后的反馈谈话、激励谈话、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等形式,对全县科级干部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谈心谈话活动。设立干部心理疏导室,建立干部心理疏导机制,及时倾听干部心声,掌握思想动态,超前化解矛盾,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