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人才荒何以破解农村人才状况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7-02 04:00:00

导语:农村基层人才荒何以破解农村人才状况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人才荒何以破解农村人才状况调查与思考

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太少。在现有人才队伍中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全省基层具有高级职称38013人,占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五。

分布不合理,涉农专业人才出现断层现象。现有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系统,农林水养、工程、建筑和高新技术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较少。

队伍不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一方面农村基层条件艰苦,引进人才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人才外流呈上升趋势。一是隐性外流。如项城是河南省五个扩权县之一,每年考上本科的有3000人左右,而回去工作的仅有100人左右,占3%。二是显性外流。具有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各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等人才,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一人外流、带动一批的现象。如项城近三年显性外流的人才达224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73人、初级职称141人。

壮大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议

完善政策,建立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开发长效机制。省市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基层人才管理的配套政策,各级党委政府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当地人才发展规划。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农村基层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农村基层人才终生教育制度;创新选拔认定机制,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实行由村推荐,乡镇评审,县(市)、区认定的办法,每两年选拔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整合资源,以培训带动基层人才队伍稳步发展。一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对教育、科技、农业、劳动、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所属的各类长、中、短期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归并,根据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合理统筹使用资金,改进办学条件,完善培训设施,提高教育培训水平。二要改进基层人才培训教育方式。对部分高考落榜生和部分农村有志青年、实用人才,可与相关高校联系,缩短学期,直接培训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实用专业人才,学习与回村实践相结合,以便这些学生学成后回到农村。三要加大省、市、县相关部门对乡镇的帮扶培训。涉农部门、教育部门、医疗单位要制订计划,每年无偿接收部分乡镇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四大工程和三项计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在5年内培训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达到500万人以上。为每个村组培养1名经营能人、培养2-3名种养加能手,使每个适龄劳动者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年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50万人。实施“双强”工程(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大力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和“三支一扶”计划,三至五年内选派几万名大学生到村,保证每村一名大学生。实施农业高层次人才计划。以加快培养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为重点,调整农业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农业领域高级专家库。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5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