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地区排查综治方案

时间:2022-03-29 05:25:00

重点地区排查综治方案

根据省、市、县综治委统一部署,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街道范围内组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上级综治委的要求,在党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将改善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作为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迅速组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尽快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安。同时,跟上治本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条块联动”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排查整治工作以属地为主,部门配合,实行条块联动。明确划分条块责任,凡属村委会解决的问题,由村委会解决;凡属部门单位解决的问题,由部门单位解决。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性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哪些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治理哪些治安问题,什么矛盾纠纷突出就重点化解什么矛盾纠纷。

(三)坚持“标本兼治”原则。着眼建设,因势利导,疏堵结合,以和谐平安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从源头上消除产生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土壤和条件。

(四)坚持“注重实效”原则。通过排查整治,及时发现和化解突出矛盾纠纷,找准和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坚持“责任查究”原则。对排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整治措施不到位,导致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村委会、直属单位,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查究村委会、直属单位领导责任。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地区:案件高发区,黑恶势力称霸的地方,农村宗族势力作崇的地方,治安复杂的村、村庄,校园及其周边地区,公路沿线,企业周边地区等治安不好的地区。

(二)重点行业: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和危化物品等行业。

(三)重点场所:贵重物品经营场所,娱乐休闲场所,车站等公众场所,以及出租房屋等。

(四)重点领域:容易发生纠纷的矿产开发、物流运输、建筑工程等。

(五)重点人群:容易造成现实危害的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携带艾滋病毒的违法犯罪人员等。

四、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入排查。由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经常性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通过组织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明察暗访,了解和掌握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查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组织召开政法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等参加的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群众反映;通过公告、设置举报电话、信箱、建立奖励制度等,组织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举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逐村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滚动式排查,切实摸清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突出的矛盾纠纷,摸清治安混乱的区域、部位、场所,摸清有现实危害的重点人群,摸清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摸清导致治安混乱的原因。

(二)狠抓集中整治。实行治安重点地区台帐管理,将排查出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部位和场所,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管辖权限分类建立台帐,明确责任单位、协作单位,明确整改时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和滚动排查、滚动整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打击“”等邪教组织或利用宗教名义进行的非法活动;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深挖保护伞;严厉打击社会舆论反应强烈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情况复杂,经反复整治,问题得不到解决、效果仍不明显的地方,要查明原因,并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驻点整治。特别是对长期未改变面貌的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长期未解决的地方,由当地领导包点负责,问题不解决,人员不撤、工作不停,确保解决到位。对治安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由乡党委、政府实行挂牌整治。

(三)严密治安防控。加快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提高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强化社会面巡防管控,大力实施驻乡警务战略,逐步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警务工作机制,实现动态环境下对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进一步规范专职治安巡防员、专业保安员、治安信息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综治特派员、看楼护院等队伍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组织警力和群防群治队伍,围绕案件高发的重点部位、场所、路段开展街头路面巡查守控,提高打击现行犯罪能力。

(四)注重源头治理。把重点地区集中整治纳入发展格局,纳入当地经济社会规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环境整治、提供公共服务上,通过建立城乡社会管理和综合服务工作平台,加强医疗、卫生、计生、社保、教育、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社会救助等各项公共服务,努力使这些地方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安全和谐的新型社区。在进行改造、建设时,要注意畅通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五)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加强情况会商、信息沟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重大情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建立台帐管理机制,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中的各类重点人员、各类安全隐患、各类矛盾纠纷等分级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进度报告机制,各村、各单位每月上报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六)夯实基层基础。在排查整治工作中,把治乱与“治瘫”、“治软”结全起来,建立健全基层党政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加强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对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党政组织和领导班子,要查明原因,及时予以调整、充实、加强,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基层带头人。要加强基层综治机构、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倾斜,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巩固街道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完善“五联”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开展和谐平安创建。

五、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是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各级和有关部门要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的决策上来,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迅速开展排查整治,尽快扭转一些地区社会治安混乱的局面,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二)加大领导力度。乡成立由党委、办事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徐育春负责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地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综治办要把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作为重要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三)广泛宣传发动。把宣传发动工作贯彻于排查整治工作的始终,重点宣传排查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宣传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战果和典型经验,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群众参与排查整治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动员群众检举、揭发和指证犯罪,打一场排查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人民战争,形成排查整治的强大声势。要把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舆论宣传的领导和协调,正确把握宣传舆论导向,避免形成炒作热点和负面影响。

(四)部门协作配合。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纪检部门要严肃查处排查整治工作发现的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对被一票否决地方的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查究。组织部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及时进行整顿。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公安派出所要严厉打击各类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治安管理,及时解决重点地区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村民自治工作,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监督,对排查出的“重点村”、“难点村”要集中组织整改,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司法所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活动,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配合建设规化部门推动各村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建设改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安监部门要加大对存在公共生产安全隐患地区的排查整治。共青团要加强对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助、教育、服务和管理。综治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广泛发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排查整治工作。

(五)乡综治办将适时对各地排查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对排查工作不深入、整治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突出治安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治安混乱局面没有明显改观的地方和单位,下发抄告督办单;对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地方和单位查究领导责任;对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地方和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对问题严重的者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