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畜牧业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30 02:57:00

加快发展畜牧业工作意见

我市草场面积大、农作物秸秆丰富,拥有等地方良种资源,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合理有效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手段,以养殖小区建设为支撑,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猪禽、突破发展牛羊、推进健康养殖、发展规模经营、强化科技推广、保障产品安全、狠抓加工增值、实现养殖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到年,力争全市猪、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200万头、8万头、60万只,肉鸡出笼2500万只,土杂鸡出笼800万只,长毛兔饲养量200万只,肉蛋产量分别达到23万吨、4.5万吨,牛奶产量1万吨,兔毛产量2400吨;畜牧业产值2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40%,农民人均牧业产值1100元。畜产品加工产值10亿元,畜牧业产业链基本形成。

(三)发展重点

建设优势畜产品板块基地。以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建设优势畜牧业板块基地。建设以丹江口市、郧县为重点的肉牛板块基地、白羽乌鸡板块基地;以房县、郧西县为重点的优质肉羊板块基地;以竹山、竹溪、郧县为重点的优质三元猪板块基地;以十堰城区、丹江口市为重点的肉鸡、奶牛板块基地;以郧西、房县、十堰城区为重点的长毛兔板块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格局。

发展生态畜牧业经济。结合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套草、封山育草、果园套草、草粮轮作和人工草场建设,实行种草养畜。充分开发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化处理方式,提高利用效率。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普及牛羊舍饲圈养,促进草地畜牧业快速发展。通过几年努力,把畜牧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产环保型的优质高效产业。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政府扶持、招商引资、民营资本参与等形式,重点培植3000万只肉鸡加工、50万头生猪加工、50万头(只)牛羊加工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要大力支持丹江雨润、十堰千川、星海乳业、十宝皮革、郧西天源、郧县乌鸡、房县天森、竹溪兴科等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35年的努力,培养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组织。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畜牧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和服务,把各企业、养殖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企业和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实施科技兴牧

(一)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加强对马头山羊、郧巴黄牛、白羽乌鸡、郧阳大鸡等良种资源的保护,在郧西县、竹山县、郧县等主产区建立保护区,保护区内建立核心群场和繁殖群场,禁止引入其它品种杂交,通过选育提纯,进一步提高畜禽品种质量。各县市政府要通过财政扶持、民间资本参与、招商引资等手段,抓好种畜禽场建设,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要加快乡镇牲畜人工授精站、牛羊冻配罐点建设。通过几年努力,逐步恢复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推广畜牧实用技术。进一步抓好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一是加快良种推广步伐,生猪、黄牛、山羊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100%、60%、80%。二是大力推广黄牛冻精配种技术,增加肉牛体重,提高出栏率。三是推广高效优质畜禽杂交组合,加快出栏速度。四是推广"草沼畜"、牛羊圈养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五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

(三)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要为每个重点养殖大户培养一名科技带头人,努力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实现养殖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重点研究解决涉及畜禽饲养、繁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抓紧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畜禽品种标准、无公害饲养标准、畜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做好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做到依"标"生产,依"标"加工,确保畜禽产品符合现代市场要求。

三、强化执法监督

(一)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各级人民政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手段,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二是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需要。从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专项资金100万元,滚动使用。各县市区要将动物防疫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强化动物免疫,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免疫密度100%、标识佩戴100%、免疫卡片发放率100%、免疫档案记录100%、抗体保护率100%。逐步推行"四季免疫、月月补针"的免疫制度,把畜禽发病死亡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四是强化产地、运输、屠宰检疫,严防外疫传入。五是落实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经费,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完善预警控制机制和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六是一旦发生疫情,按照"早、快、严"的原则,果断采取扑杀、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二)加强执法监督,确保畜产品安全。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对防疫、检疫工作的执法监督,实行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畜禽产品检疫率达到100%,确保民众吃上放心肉。贯彻落实《畜牧法》、《草原法》,抓好种畜禽管理,调整畜禽养殖模式,推行健康养殖方式。要加强天然草场保护,完善草场管理办法,加快草地畜牧业发展。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强化兽药、饲料市场监管,依法严惩使用违禁药物和不合格饲料的违法行为,确保畜产品安全。

四、推进体制创新

(一)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1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鄂政发[]3号)文件精神,尽快建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四大体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畜牧兽医事业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抓好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要将公益性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公益性服务职能到位,为养殖业提供全程服务。

五、落实扶持政策

(一)增加财政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从2007年起,市财政逐年增加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良种繁育、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建设。

(二)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倾力支持。各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科技三项经费等涉农资金,根据资金管理政策,重点倾斜支持畜牧业发展。各级财政、发改委、扶贫、畜牧等部门要积极申报畜牧业项目,争取国家投入。

(三)争取信贷扶持。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支持畜牧业发展。落实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畜牧龙头企业的建设。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和畜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发放小额农贷和联保贷款,大力支持农民发展畜牧经济,要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积极支持种畜禽场建设、优势畜产品板块基地和饲养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6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销售农产品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49号)精神,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对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未达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按鄂发[]2号文件规定,外地客商在我市收购畜产品,免征一切税费。开通畜产品"绿色通道",对整车运输本市大宗鲜活畜产品和持有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证书的农产品车辆的过路费、过桥费可降低一个收费档次(40%)。

(五)解决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用地。经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者同意,鼓励以未利用地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临时性畜牧场、饲养场等非固定畜禽养殖场占用农用地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建造永久性畜牧生产设施和配套设施确需占用农用地的,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耕地的必须做到"占一补一"。畜产品加工企业征用土地依法报批,除上交中央、省和补偿给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属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时,土地价格给予适当优惠。制定畜禽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用地规划,鼓励在交通便利的畜产品集中区建设养殖小区,在小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可以通过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联营等方式取得农用土地使用权。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各级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畜牧局。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制定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发展措施,组织督导检查,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切实改善畜牧兽医部门工作条件。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努力为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要明确畜牧业发展目标,落实发展措施,加强检查督办,认真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畜牧业列入政府考核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年终奖惩兑现。通过全市努力,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