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建设意见

时间:2022-02-01 02:25:00

科技园区建设意见

一、加强对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市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孙清云、陈宝根同志为组长,董军同志为常务副组长,韩森、岳华峰同志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市教育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外经局、市公安局、市金融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执法局、市环保局、市市容园林局、雁塔区、长安区、户县、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管委会,岳华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牵头负责日常工作,负责做好与省政府支持*高新区建设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对接和联络。协调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影响和制约高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有关重大事项,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二、加快拓展高新区的发展空间

按照*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加强高新区80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确保高新区在规划范围实施统一管理与开发。

加快推进高新区规划建设4平方公里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7平方公里的长安通讯产业园和20平方公里的草堂科技产业基地。

将长安通讯产业园、户县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列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规划,将这两个园区(基地)前三年税收市级分成部分留给园区,用于支持其开发建设和发展。

三、加大培育、吸引高层次人才扶持力度

市财政每年从支持高新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与省政府、高新区共同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到2012年,在关键领域引进和培养50名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和500名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高层次留学人员。

2009年起5年内,对高新区引进的通讯、软件与服务外包、光伏、LED、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及大型企业总部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高新区留成部分奖励给个人。

建立高新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引进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协助办理2—5年的《陕西居住证》和多次往返签证。

对高新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应届本科学历以上非*户籍的毕业生,按用工合同即可落户。

四、支持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

2009—2011年,市财政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重点聚集和发展通讯、软件与服务外包、光伏、LED、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及总部经济。

按照产业规划,将全市新引进的通讯、软件与服务外包、光伏、LED、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及大型科技企业总部项目优先安排在高新区。

对在高新区投资5亿元以上的内资高技术项目、5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高技术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的特殊政策。

对高新区新引进的大型总部类企业,可享受“一企一策”的特殊政策,并在2年内将税收高新区留成部分的50%补贴给企业。

建立有效程序,使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按规定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和国有企业优先采购高新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五、支持高新区科技创新

引导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向高新区聚集,支持高新区内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将搬迁的和新引进的各类重点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科技类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等优先安排在高新区。

积极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合作平台,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区企业的成果与项目对接活动。

将重大科技专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科技经费等,优先在高新区安排和实施。

积极争取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在高新区试点,做好高新区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工作,促进高科技企业产权交易。

六、充分落实各项管理权限

高新区范围内的房屋权属登记工作交由国土高新分局统一负责和办理。

高新区工业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在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国土高新分局自行组织实施。

高新区内建设项目的市级环评权限交由环保高新分局行使,市环保局做业务指导。

市城管执法局将高新区范围内的全部权限授予高新区城管执法部门行使。

七、优先保证高新区项目用地

*市对高新区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在市国土局备案。

优先确保高新区的土地供应,努力满足高新区建设用地计划,国土高新分局对高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按“直通车”制度直接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八、大力支持高新区统筹城乡发展

支持高新区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在对规划区域内社会治安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高新区对规划区域内城乡土地、规划、建设、房产、行政执法、交通、教育等城乡经济社会和服务事务实行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