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局体教结合工作意见(市)

时间:2022-04-24 10:18:00

体育局体教结合工作意见(市)

国家相关部门于上世纪**年代提出“体教结合”的方针,希望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市体育和教育战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路子,不断创新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种资源,围绕“结合什么”“怎么结合”两个基本问题,着重解决了“体”与“教”结合方面的几个关键点和难点,在体教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力地促进了业余训练工作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实施“体教结合”以来,我市业余训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特别是在**省运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青少年部勇夺9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9位,创造了历史最好的成绩。在其他各类省以上比赛中也成绩显著,如20**年**省第八届田径运动会上,我市获6金1银2铜及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20**年7月29日落幕的**省少年儿童短式网球锦标赛上,普陀区代表队一举夺得3金1铜;7月31日结束的“动感地带杯”**省青少年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代表队获团体第一、甲组第二、乙组第一的好成绩。这是近年来我市体育与教育部门走“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结出的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思想有共识,工作有互信。“体”与“教”结合最关键最基础的是要达成共识,但长期以来的体教分离造成了“体”与“教”体制上、观念上的分离。为了真正实现创新与融合,纠正以往“重训练、轻教育”或“重学习、轻训练”的现象,体育和教育两个行政部门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充分的接触沟通,认清了“体教结合”的必要性,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两个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在此基础上,本着“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享”的原则,建立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奖惩制度。体育与教育部门每年联合召开全市业余训练(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相互交流工作,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具体措施,使这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为“体教结合”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共育,优势互补。在现行的业余训练体制下,训练人才方面很难满足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为此,我们利用各自的优势,采取两种形式来实现人才共育。首先,利用中小学良好的场地及丰富的人才资源,与市少体校体校的专业师资及设备相结合,在学校设立业余训练点,如市少体校在沈家门小学设立田径业余训练基地,这样既方便了运动员就近就便进行业余训练又提高了中小学业余训练水平;其次,采用市队校办的形式,在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如市网球队与短网队由沈家门小学负责组队训练,市羽毛球队依托舟嵊小学管理、训练,市乒乓球队在海山小学训练等,类似的训练点,县区更为普及。这样形成多个训练点,并在各个训练点间促成交流,促进了我市业余训练的开展。

另外,近几年,市体育局着力探索建设基层业余训练网络新路子。我们的共识是:全市90%以上的场地设施在学校,100%的青少年体育人才集中在学校,重视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必须要走“体教结合”之路。因此,体育部门坚持以市少体校为龙头,动员学校与社会力量,以体育特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等为抓手,逐步完善业训网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目前,全市体育特色学校和“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田径项目为重点,带动球类、游泳、武术等项目发展。

精选体育苗子,建立体育人才网络是各校的共同做法。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力求做到选材与训练结合,选材与家访结合,选材与原学校结合,选材与“教纲”结合,选材与目标结合。教练员利用节假日以及在各乡镇中小学建立的信息网络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体育苗子。他们选材的途径有:1.每年从小学、初中的升学考试中选拔有特长的学生;2.在市、县(区)级运动会上发现、选拔;3.到农村学校考察、选拔;4.在本校学生中选拔。通过长期挂钩,层层推荐,专人负责,集体研究的办法,及时发现、选拔优秀体育苗子。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是体育与教育部门的传统赛事,每年年初两个部门共同拟定计划,共同承担经费,体育部门落实赛事安排,教育部门落实运动队,做为综合性的运动会,主要由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组成,根据每年的计划安排,项目设定有所调整。近年来,随着全市业训布局的调整,一些海洋特色体育项目,如沙排、网球等项目也列入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当前的业余体校训练机制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体育设施简陋,经费紧张,人员编制少,业余体校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依托中小学校建立市、县两级体育特色学校与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年,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通知》,联合转发了《关于开展**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并将体育特色学校与“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在体育特色学校中,开展了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建设工作。通过体教结合,拓宽了业余训练网络,完善了人才发现培养机制。与教育部门一起投入训练经费,完善训练设施,充分挖掘学校设施潜力,建成训练基地,以体育特色学校和“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带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业余训练。20**年起,市体育局投资10万元,在县(区)10所中小学建立了10个沙排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很好地推动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展。如朱家尖的沙排基地,吸收了朱家尖小学和中学的运动员,在刚结束的全市中小学生女子沙滩排球比赛上,朱家尖小学1队和朱家尖中学分别获小学组和初中组的冠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体育特色学校共有400米标准田径场5个,200米以上的塑胶场地10余个,许多学校还拥有体育艺术馆。我们还积极支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目前,普陀学校场地设施已经实现全部对外开放,体育部门在业训经费紧缺的情况下,还安排部分资金补助有关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政府对于体训设施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加快了新城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市体育场、市射击训练馆也已完成扩初设计。同时,还依托学校面向社会成立了俱乐部,调动社会力量,丰富了业余训练形式,壮大业余训练规模,真正形成了“人才共育、特色共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扩大了基础训练的普及面,努力走出设施受限、经费不足的困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省级体育特色学校12所,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部级俱乐部3个,每年均投入一定经费用于训练设施建设、教练员奖励和运动员培养等,缓解了业余训练的硬件短缺和训练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学训一体,解决出路。当今体育人才的要求,已经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体教结合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诸多矛盾中,学训矛盾不仅是业余训练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更是制约运动员将来出路的一个社会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为运动员的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是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学习训练氛围。在共同培育体育人才方面,我们建立了责任制,要求每位教练员,在科学训练的同时,切实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学习,对运动员因训练比赛影响学习的,安排专门教师负责给运动员补课,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运动员在训练好的同时,学习成绩也要上得去。二是积极为运动员寻找出路,解决成才的问题。对于取得一定成绩有专长的运动员,但向更高水平发展受限时,我们积极与一些院校联系,争取保送入学,让每个运动员能够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最终成才,帮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二、几点经验

(一)体育和教育部门必须加强联系,紧密结合,协调一致,达成共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育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沟通,将体育系统在教练水平、竞赛组织、训练经费等方面的优势与教育系统的人才、场地优势资源紧密结合,只有体教两家一条心,才能使**体育走出新的光明的路子。

(二)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做好以点带面工作。通过评比、表彰,推荐出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在激励的同时,也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带动全市的竞技体育工作全面提高。

(三)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办好比赛。比赛是促进训练,加强交流,发现人才、检验成果的重要手段。体育与教育通力合作,精心策划组织赛事,解决种种困难,让更多学校和学生参加比赛。

(四)以体育特色学校和“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努力建设体育特色学校和“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向上多争取名额及设备,以此为抓手,为学生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体教结合,**体育走出新路。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竞技体育水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去年,我市向省队输送了*名运动员,创历史之最。这些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都是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培养的,是“体教结合”的丰硕成果。市政府出台的《**市竞技体育贡献奖励办法》,将大大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今年起,体育考试又重新纳入我市中考范围。这些必将给**竞技体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