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作作风意见

时间:2022-10-13 04:07:00

机关工作作风意见

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改进工作作风,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健全完善抓作风促工作的长效机制,现就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作风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作风建设的紧迫感

工作作风的好坏,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改进工作作风,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但与“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全局意识不强,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较重;一些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进取意识不强,工作四平八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一些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遇事推诿扯皮,不能积极主动地为基层、为群众、为发展提供服务;一些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不严,处事不公,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等。这些问题都是工作作风不实的表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作风,把作风建设的成效真正体现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上。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作风建设的着力点

加强作风建设,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各项重点工作来进行,坚持从把握工作大局、突出工作重点、推进项目建设上看作风;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处理重大问题,能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冷静客观地出主意、想办法上看作风;从解决一些难缠事情、棘手问题的方式方法、达到的效果和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感情上看作风;从抓当前工作和能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看作风。

(一)围绕营造发展环境进一步改进作风

1、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政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努力建设精干、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2、实行“金卡”服务制度。按照《在张投资“金卡”服务方案》,向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和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在张投资者和非公有制企业颁发“金卡”,在投资服务、道路交通、医疗保健、居住旅游、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服务,保护企业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建立完善投资客商洽谈项目登记制度和落实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以制度留商、环境留商、服务留商。

3、完善服务承诺和服务制度。重新修订完善行政执法部门的服务承诺内容,对服务项目、时限、效果等公开进行承诺,在新闻媒体上集中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乡镇干部“为民服务”制度,嫁接再生到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代办各种证照和审批事项,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4、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符合行业、部门特点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明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纪律。按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落实重大投诉挂牌消号、限期办结制度,对敷衍塞责、办事推诿,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查处。实行市级领导抓非公经济“三带头”制度,市委常委带头抓非公经济发展,督促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市委、政府分管领导带头挂案办案,严肃查处破坏和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件;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听案定案,主持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二)围绕促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改进作风

1、完善项目建设考核体系。树立不抓项目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称职的观念,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把抓项目、促发展的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年度考核中排名靠后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连续两年考核排名末位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或根据情况作出组织处理。

2、健全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在评先选优中,树立表彰善抓项目、实绩突出的干部。在干部选用中,注重选拔抓项目有思路、有办法、有能力的干部。继续设立“新上项目建设速度质量优胜奖”、“最佳经营奖”、“新产品开发奖”等奖项,层层奖励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激发各方面抓项目的积极性,努力在全市形成实干者荣、空谈者耻的良好氛围。

3、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挂项、部门负责的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实行重点项目挂牌管理,成立在建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工作班子,实行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建项目,明确目标,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建设步伐,促其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对已建成的重点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帮助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增效创税能力。

(三)围绕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改进作风

1、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机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集中排查各类矛盾和问题,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档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制定落实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意见,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及时防范和解决不稳定因素,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及各类突发事件。

2、建立信访案件协调处理机制。健全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协调处理制度,实行副县级以上侦查员、检察员、审判员和律师“三员一师”每年在市信访局工作一月和新提拔领导干部第一年必须在信访部门工作一周的感悟信访、调处问题、锻炼干部制度。实行重大信访案件听证处理制度,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采取听证会形式妥善处理解决。

3、落实社会治安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包案负责、挂牌销号、限期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把涉及维护稳定的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严格责任追究。对因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等原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县区、乡镇、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围绕服务基层群众进一步改进作风

1、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继续实行市县区领导联系乡镇、小康示范村和相对贫困村制度,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到群众中去,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难、最怨的问题,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乡镇领导干部不少于二分之一。健全完善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和引进技术、人才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2、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乡镇、村和街道、社区要建立党员服务站,城市集贸市场、居民楼、商务网点等处建立党员服务点,在服务本地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要结合实际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形成完善的党员服务网络。同时,不断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全面推行党务公开,进一步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和群众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

3、开展“百千万”为民服务活动。全市每年选派100名党员后备干部,到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劳务基地挂职锻炼,服务经济发展;组织1000名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组织10000名机关党员,深入农村、企业、社区,为群众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送法律、送卫生,让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服务群众。

4、着力改进机关服务作风。全面推行机关党员干部首问责任制、引导办理制、标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加快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着力纠正影响机关作风建设的“顽症”,少搬条文多办实事,少设禁区多开绿灯,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好事快办,杜绝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对重大、紧急事项组织开展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在全市上下形成机关围着企业转、职能围着服务变、一切围着项目干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提高作风建设的实效性

各级党组织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改进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作风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常抓不懈,努力把作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强化领导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作风建设领导责任制,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充分发挥纪检委、组织部、营造办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

2、加强舆论引导。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改进工作作风的鲜活经验,及时报道作风建设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改进作风、促进工作浓厚舆论氛围。加大对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公开曝光力度,形成强劲的舆论监督态势。

3、经常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作风建设督查检查活动,把日常检查与专项督查、突击抽查、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对改进机关服务作风、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深化政务党务公开等情况进行督查,并把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开展党性分析、干部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作风建设督查、举报、投诉、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作风建设方面的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出现的重点问题严肃进行查处。

4、定期开展测评。全市建立3000人以上的行风评议代表库,每年随机抽定1000名代表,对各部门单位的工作作风进行民主测评,在新闻媒体上公示测评结果,连续两年测评排名后三位的单位,采取组织措施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开展行风评议和营造发展环境工作的视察、检查活动,推动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