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中心工作总结与安排

时间:2022-08-12 10:23:44

农机中心工作总结与安排

今年以来,县农机部门在县农委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落实县政府“继续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一任务,围绕着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整体布局,以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普及运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狠抓农机安全生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2011年和过去五年来的工作

(一)2011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主要目标

今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215万千瓦,各类拖拉机达到了8.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了4400台,联合收割机达到了4700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达到了71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达到19.8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播施肥机达到了1800台,深耕(深松)机达到了560台。机耕面积达到了190万亩,机播面积达到了280万亩,机收面积达到了210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8亿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3%。

2、主要的工作

(1)、全力开展抗旱保苗。去冬今春我县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农机部门按照上级安排布置,及时启动了抗旱机具补贴工作,对于抗旱机具补贴敞开进行,实施补贴时间累计28天,抽调工作人员85人次,实行轮换班工作办法,保证了农民随到随办随走,不耽误一点时间。全县补贴了移动式喷灌机37台,离心泵378台,出水管1079.1千米,进水管67.3千米,喷枪492套,接头8.9万个,中央财政补贴资金297万元,县财政资金101.2万元,带动农民增加抗旱机具投入1081.6万元,受益农民户数5712,为打赢抗旱保苗攻坚战提供了可靠的机具支持。

(2)、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2011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资金1740万元,其中297万元用于抗旱机具专项补贴。1443万元大中型农机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和30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全县共补贴大中型机具达1340台,受益范围覆盖全县,带动农民增加大中型机具投入8000多万元,共有855户农民(服务组织)受益。在实施中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原则,4月30日和9月4日通过抽签公开确定了补贴对象,抽签现场邀请了县人大、政协有关部门领导,县农委、财政、纪检监察、新闻等部门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现场监督,提升了农民满意度。

(3)、全力做好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服务。在今年的三夏农业生产中,农机部门科学调度,合理组织农机会战,我县165万亩小麦从5月31日开镰,到6月6日全部收割完毕。在夏收中全县近5000台联合收割机和引进的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在全县各乡镇分布均匀,未出现缺机和拦机、截机现象,机收价格在50元左右,较去年有明显下降。在三秋工作中,农机部门全体动员,围绕着玉米机收、小麦机播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县大中型机械齐上阵,促使秋收秋种工作在10月15日前基本结束。同时,围绕着3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抽调52名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帮助指导工作,配合乡镇政府和农业综合服务站做好机具组织和调配,作业地块的腾茬,以及作业质量的监督,组成四个督察组,对于农机深松整地质量进行抽查,全县已完成3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4)、积极开展新型技术培训和推广。4月9日至4月17日,在县党校集中开展了新型农民农机专业技术培训,全县有1010名农机手参加了培训,培训围绕着民生工程、农机政策法规、农机管理、农机专业技术等知识展开,重点是机械化深松作业技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承担了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培训人员达400人,新训农机手600名,复训各类农机操作手4000余人。“三夏”期间,在篱笆镇召开了夏收夏种现场会,组织技术人员在麦豆原种场和科技示范场分别对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试验示范项目,秸秆覆盖机播玉米复式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承担了省农科院、省农大秸秆还田循环综合利用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项目,引导农艺种植技术改进,规范玉米种植行距起到推动作用。秋季在乐土镇召开玉米机收和秋种现场会,分乡镇召开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10场次,全力推动玉米机收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5)、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全年共受理各类农业机械入户登记1200台套,受理农机驾驶证申请700人次;办理各类农业机械年度检验3000台套。农机监理执法中队、公安农机监管中队坚持正常安全执法检查80天次以上,查纠农机安全违法行为600人次,有130台次无牌证农业机械受到查处,通过安全执法检查强制免费粘贴安全反光标识60台次,结合午收前跨区作业培训,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28场次,在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安全教育现场会,受训机手2600人次以上,发放安全宣传资料3000多份。

(6)、招商引资得到加强。为保证我单位8000千万元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全员动员,主动出击,多方联系,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利用我县农机经销商与全国各大农机生产企业的关系,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的联系,争取农机装备制造项目,农业大学工学院与兆鑫集团合资合作3000万元的双轴灭茬旋耕施肥播种机项目落户我县,争取了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超过1740万元和750万元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成功引进外地资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四家,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金元典当项目,积极向有关厂商推荐投资过亿元的农机大市场建设项目,为我县的农机大市场建设寻找投资商,为我县经济发展尽心尽力。

(二)、过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1、农机装备结构显著改善。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215万千瓦,较2007年增长13%;尤其大中型拖拉机发展迅猛,达到了4400台,较2007年增长68%;联合收割机达到了5000台,较2007年增长39%;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达到了710台,较2007年增长1265%;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播施肥机达到了1800台,较2007年增长500%;深松机达到了560台,较2007年增长1766%。

2、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2011年全县机耕面积达到了190万亩,较2007年增长5.5%,主要是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面积增加较多,小型农业机械作业面积减少;机播面积达到了280万亩,较2007年增长8%;机收面积达到了210万亩,较2007年增长9%,尤其是玉米收获实现了突破,玉米机收面积达40万亩,较2007年增长300%;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3%,较2007年增长6%。

3、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2011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1家,较2007年增长720%,构建以农机专业社为主体,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为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农机社会化服务收入8亿元,较2007年增长25%,每年跨区作业收入超过1.2亿元,成为农机户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服务,使农机作业服务延长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促进了农机发展方式的转变。

4、农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我县自2007年以来,依托公安农机联合监管新机制,强化了道路上农机安全监管,广泛开展农机作业时段保险工作,对于困难农机手开展救济,以平安农机创建为抓手,全力推动平安农机示范,全县已经发展“平安农机”示范乡镇8个、“平安农机”示范村36个、“平安农机”示范户296个,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取得新的成效,使农机纳管率明显提升。

5、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运用效果明显。2007年以来,我县通过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了秸秆还田、旋播施肥、玉米机收、高效灌溉、植保、秸秆回收等新技术,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田综合机械化技术配套运用技术,全县9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平均亩产增加10%以上。特别是小麦和玉米采用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面积发展到80多万亩,玉米联合收割机面积达到40万亩。与省农科院、省农大共同开展秸秆还田循环综合利用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项目,引导农艺种植技术改进,规范玉米种植行距起到推动作用。

现我县的农机总动力在全省处于前十位,市首位,农机装备总量在全省处于前十位,市首位,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处于前十位,市首位。2007年以来,我县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被国家农业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与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被省农机局确定为省农机富民工程重点县,农机部门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农机系统先进单位,被市授与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农机市场建设滞后。我县的农机一条街由于大中型机械的快速发展,已难以满足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把农机大市场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建设成为销售、生产、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大市场,由于投资较大,回收期长,需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客商和资金,农机部门虽然多次推介和走出去招商,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客商。

2、农机装备制造业规模小。我县现有的农机生产厂家多数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科技含量低,与农机大县的称号不相称,虽然我县有两类农机具进入省农机补贴产品目录,但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主要是受资金和技术人员不足的影响。

3、玉米生产机械化瓶颈有待突破。我县的玉米面积已超过100万亩,现有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玉米联合收割机数量偏少,玉米机收率只有30%多,现行的玉米种植行距不一,行距小,不能适应玉米机收的要求,今后必须农机农艺相结合,规范行距,适应大面积机收的要求。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全县仅有4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而且大多不规范,难以适应土地流转的需要,必须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支持力度,消灭农机专业组织空白乡镇,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有一定的生命力,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积累资金和经验,进一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2012年工作计划和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

(一)、2012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1、基本思路

2012年农机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立足农业大县的实际,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利用效益,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狠抓农机市场和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预期目标

(1)、农机装备总量。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2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万台。

(2)、玉米机收水平。全县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000台,玉米机械化收获达到50万亩,机收率提高到40%。

(3)、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全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35万亩,种粮大户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深松一遍。

(4)、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6家,具有龙头带动效益的农机示范专业社3家。

(5)、农机安全。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推动平安农机深入开展,确保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6)、农机示范基地。以农机推广站技术力量和设备为依托,新建一个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基地。

(二)、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1、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在继续做好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尽快解决玉米生产机械化瓶颈的问题,大力推广运用玉米机播和机收技术,从而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2、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价值,优先发展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打捆机,减少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发展节水和保护性耕作机械。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深耕(松)、免耕(少耕)、深施化肥、喷灌机械,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做好相关机械技术的推广运用服务工作。

4、发展设施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装备,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储存、保鲜等机械,提高农产品的延伸效益,同时,发展畜牧水产养殖机械,提高附加值。

5、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和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农机推广服务体制创新,重点引导和扶持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向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农机技术创新,逐步建成有代表性的试验、推广、培训示范基础,探索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途径和模式。

(三)、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和项目

1、农机大市场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亿元的多功能一体化集农机销售、生产、管理、服务为一身的农机大市场建设项目。

2、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使用监管、试验和推广鉴定、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

3、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争取五年内把全县所有耕地深松一遍,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提高粮食产量。

(四)、计划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责任感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大好形势,为新一轮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充分认识到当有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紧近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农机化的发展。

2、加大投入,确保高效发展

我县农机化发展面临着质的变化,投入较多,需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积极购置新农机,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项目资金,以农民个人投入为主体,集体投入为补充,财政投入作引导,确保农机化发展所资金。

3、突出科技,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紧紧围绕我县农机化发展重点,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高效的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中,以市场为导向,农业发展需要为出发,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新机具和新技术的转化速度,加快农机技术创新。

4、强化监管,提升农机安全水平

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农机化法律、法规,提高农机安全执法水平,改善农机安全监管手段,加强农机手的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彻底根治农机“黑车非驾”,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平安农机创建水平,为农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强化培训,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加快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机动劳动力的输出转移,同时,强化农机部门自身建设,提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水平。

6、整合资源,增强发展后劲

通过招商引资努力建设县农机大市场,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平台和支撑,发挥农机大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县农机对外良好形象,增添农机化发展的后劲,真正让农机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