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汇报总结

时间:2022-02-14 02:53:00

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汇报总结

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汇报总结

以人为本,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关键取决于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体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渭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干部观和人才观,抓住“选人、育人、励人、留人”四个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组织保证。

选人——拓宽视野选贤任能

村级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区委立足“配强村班子、选好村支书”这一根本,不断拓宽选任视野,积极实施“万元年薪”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一是打破界限选干部。针对以往“村人治村”导致村干部选拔视野狭窄等问题,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实行“万元年薪”公开选拔村干部。共有9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公选,其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名应考270多名,为好中选优奠定了基础。二是注重能力考干部。采取“笔试+面试”的办法,变“伯乐识马”为“赛场选马”,层层筛选,综合考察应试人员的理论知识、政策水平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群众参与定干部。对经过笔试、面试的初步人选,统一组织到村竞争答辩,直面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发表治村演说,现场回答村民提问,进行胜任度测评,接受群众挑选。四是综合扶持帮干部。对公选的村干部,采取部门包抓、项目倾斜、资金扶持等办法“扶上马,送一程”,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条件。五是健全机制管干部。对公选干部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末位淘汰制度,年度考核结果与公选干部的工资报酬、升降去留、评优树模相挂钩,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全区70%的村实行了公选,公开选拔的7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区、镇机关下派11人、异村交流任职29人、“一肩挑”6人,平均年龄41岁,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公选干部任职以来,狠抓项目建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累计引进项目51个,争取资金820万元,整修硬化道路97公里,新建人蓄饮水工程18处,建成“一村一品”示范基地20多个,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育人——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农村党员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按照“把农民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把村组干部培养成引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的目标,积极改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一是建立三级培训体系。区上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制定了教育培训长期规划,完善区、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区委党校每年集中对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手进行轮训,乡镇业余党校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办班培训,村党组织利用“”以会代训,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是分类培训提高能力。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渴求新知识、亟需新技术、期盼能致富的实际,综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对村组干部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办班培训,每年集中举办“千名乡村干部培训班”,进行农村政策法规教育,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交流工作经验方法,不断提升农村干部引领发展、民主管理、维护稳定的能力。对党员骨干以提高带富能力为重点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党员技能培训班”,组织科技致富能人宣讲团巡回演讲,选派党员到科技示范基地实习取经,全方位提高党员致富、带富的本领。对农民群众以提高致富能力为重点现场培训,每年3月份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播放月”活动,聘请农林科技专家、乡土人才上门指导,推广新技术,使每个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增收致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是创新手段增强实效。区上建立了“渭滨党建网”、“农业信息网”,投资86万元,建成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网点104个、农民科技网吧34个,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设施对党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党员学习教育的趣味性、积极性和实效性。近三年,全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讲座、辅导班233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2600多人次,镇村干部年培训率达到98%以上。

励人——创新载体激发动力

有效的活动载体是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在深入开展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党员承诺制、“两示范一带动”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农村开展了以“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和“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为一体的“三双一定责”活动,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一是“双承诺”定职定责。将过去单一的党员承诺制拓展为“双承诺”,即村“两委会”向党员和村民承诺、党员向村党支部和村民承诺。为了使承诺事项选的准、提的实,把农村党员划分为职务党员、无职务党员、年老体弱党员三个类别,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承诺。职务党员着重从履行岗位职责、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等方面提诺;无职务党员着重从设岗定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项目、扶贫帮困等方面提诺;年老体弱党员着重从维护邻里团结、积极建言献策等方面提诺。对提诺事项分级负责,严格审核,确保每项承诺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承诺事项采取月汇报、季检查、半年评议的办法,督促党员干部履行承诺。全区村两委会承诺事项1920件,党员承诺事项8601件,完成承诺事项5600多件。

二是“双公开”干净干事。以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目标,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以党组织承诺事项、重大决策、干部任用、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为内容,村务公开以村委会承诺事项、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宅基地审批、民政救济、集体收益分配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统一设置“两务”公开栏,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全区建立党务、村务公开公示栏130个,对党务、村务工作分别从21个方面定期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村干部既干事又干净。

三是“双评议”奖优罚劣。对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履行承诺情况采取述职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支部联评的形式,进行综合评议与考核,建立评议台帐,把“双评议”结果与村班子、村干部年度考核奖惩、评优树模相挂钩,作为“七一”评选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对履行承诺不到位、民主测评满意较低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及时提醒谈话,督促限期整改。

留人——保障待遇解除顾虑

长期以来,农村干部待遇低、工资报酬兑现难、活动阵地功能差等问题,降低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能否留住干部、吸引能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区委以落实村干部待遇和村级阵地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创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的条件,建立“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阵地规范化”的村干部待遇保障激励新机制。

一是提高经济待遇。制定了《村级干部待遇保障激励办法》,明确了村干部岗位职数设置、现任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区财政每年拿出200多万元,对公选村干部落实万元年薪报酬,对非公选干部按月发放基本补贴,按年度考核结果给予奖励补贴,依据村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水平核发绩效补贴,对离任村干部每年发放600—800元离任补贴,每村拨付5000元运转经费,解决了“有钱干事”的问题。

二是落实政治待遇。对村干部逐人建立档案,纳入基层人才库统一管理。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大力表彰奖励,对群众拥护、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推荐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选,对累计任职2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授予“荣誉村干部”称号,坚持定期走访,节日慰问。15名村干部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70名村干部当选为省、市、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60名党员干部受到省、市、区表彰奖励。

三是改善工作环境。针对部分村党员活动无场所、设施陈旧的问题,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9个,部门援建12个,建筑面积平均160平方米,统一配备办公设施和电教器材,统一配送党建理论、法律法规、科技文化图书1万多册,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农村事务的议事决策中心、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和科技文化信息交流推广中心,成为村干部建功立业、凝心聚力的综合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