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卫生工作要点(共10篇)

时间:2022-03-18 10:51:15

全市卫生工作要点(共10篇)

第一篇

一、巩固完善社区综合医改成效。贯彻省政府巩固完善基层综合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管办分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有序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逐步将非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基本药物的实施范围。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开展社区医改成效宣传工作。

二、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在全市开展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省级示范区、中心活动,建立支持性政策保障措施,调动创建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完善社区卫生内涵。

三、继续实施社区卫生人员能力建设培训项目。按照卫生部社区卫生人员能力建设项目指导方案要求,继续开展对社区卫生各类人员的能力培训,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实际要求,调整培训内容,突出团队培训特色,加强培训实施前、中、后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开展以“社区院感防治”、“社区康复管理”、“临床合理用药”等为主题的专项督查,提升社区卫生人员综合业务水平。

五、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扎实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在实施全科团队网络化服务的基础上,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家庭签订服务合同,建立稳定的服务契约关系,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责任。

六、进一步强化中心、站一体化管理。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对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中心、站一体化管理,探索非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属站一体化管理的新途径。

七、强化民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管养。以民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强对民生工程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配置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八、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工作交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开阔眼界,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在市级层面上加强互相学习交流。

九、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退出机制。指导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退出机制的办法并督促落实。

第二篇

一、社区卫生机构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及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主要工作安排分工意见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了各项巩固完善措施。一是健全社区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县区财政、卫生部门重新核定了社区中心的基本支出,并将公共卫生支出、基本支出等经费纳入2014年度预算编制计划,足额予以保障。二是激励约束机制更具实效。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两级绩效考核机制,县区均制定了《基层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核定医务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为4:6,按照两考核两挂钩的方式,根据考核兑现。三是认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市8家政府办及6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基本药物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得到了落实。四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32所),初步建立了覆盖城市居民,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较好地发挥了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二、完成了社区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工作。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2011年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完成了省卫生厅下达的培训任务。培训社区卫生机构各类人员477人,其中培训社区全科医生145人,培训社区预防保健人员42人,社区注册护士145人,社区管理人员124人,安排21人参加省组织的检验人员培训。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培训组织,成立卫生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2014年社区人员的培训由基层卫生科配合考培中心予以落实,制定考培计划,确定培训方案,下发培训文件,委托卫校具体实施。二是精心组织,明确培训工作重点。制定了《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培训方案》,严格培训程序,完善服务保障,确保培训质量。三是依托卫校师资、环境等优势,全面落实培训项目。四是强化监管,确保培训效果。

三、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团队服务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实施意见》的要求,2014年完成了省卫生厅确定的6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责任医师团队,为所服务人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全市15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已有115个开展了社区团队服务,占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73.7%。一是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机构团队服务工作,市卫生局召开专门会议,重点部署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团队服务工作,确定2014年在三区范围内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机构团队服务。二是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在濉溪县2014年不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下,三区社区卫生机构必须达到全市60%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团队服务工作。三是扎实开展社区卫生机构团队服务工作。三区卫生局成立了组织,明确了工作任务,相山区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杜集区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和服务模式转变的实施意见》,烈山区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保证了社区卫生机构团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开展了创建省示范社区中心工作。根据省卫生厅、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单位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相山区任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指标,被授予“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称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推进创建工作。市民政局、卫生局成立了市级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加强宣传动员,营造创建氛围。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召开了动员会,对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标准等进行了部署,邀请专家就各项创建指标进行了解读。三是坚持创建标准,落实创建指标。创建单位要在机构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和居民满意度五个方面达到要求后,方可申请市内初评。四是严格筛选,确保示范作用。在全市申报的3家中择优,确定相山区任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创建省级示范社区服务中心候选单位,并上报省卫生厅复核。

五、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养护工作。一是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项目的梳理,按照省市关于民生工程管理的要求,对2007-2011年建成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核查,明确产权归属,确保项目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高度重视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养工作。市民生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的通知》,市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下发了《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项目管养办法》,在市级层面上明确了管养原则、管养范围、管养措施及管养考核等内容。县区卫生部门作为项目管养的主体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管养办法,强化工作责任、管养资金、管养措施等。三是加强了对管养工作的督查,结合日常工作对民生工程进行了督查,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上半年卫生项目民生工程工作督查的通知》,对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项目进行了督查,确保民生工程项目真正发挥作用。四是对民生工程项目的管养进行了绩效考评。下发了《市2014年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考核办法》,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县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区卫生工作年终目标。

六、强化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全市社区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下发了《关于对全市社区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围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改、社区卫生业务开展、基本药物制度、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对全市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检查,找到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通过专项检查指导有效强化了对全市社区卫生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第三篇

一、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

(一)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县级医院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约束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二)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质量管理,确保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50%,完成率≥70%。

(三)巩固基本药物实施成果,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检测评估工作。

1、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要达到40%,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要达到25%。

2、有序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逐步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

3、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并按规定比例采购基本药物、省补充药品、限价药物和增配药品,完善采购计划发送、药品配送、验货签收、网上确认、财务结算等相关程序。

4、建立健全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县级公立医院自2013年2月1日起,药品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并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机制。

(四)继续落实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及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工作。

(五)加快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我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实施。

(六)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加强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七)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专项治理”等活动。并做好“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三年的总结工作。

(八)进一步推进三级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工作并向二级医院扩展。落实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优化服务环境,简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九)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要求,加大对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的监管力度。

(十)健全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无偿献血知晓率,提升公民无偿献血可及性和服务水平,保障临床血液供应,无偿献血量完成省厅规定标准。加强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管理,提高血站内部质量管理和血液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规范化管理,保障血液制品及临床用血安全。

(十一)继续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完善和推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健全医患沟通和医院投诉管理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治安管理,维护医疗机构诊疗秩序。

(十二)继续加强护理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对专科护士及护理管理干部的培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

(十三)加强医疗机构及人员的管理和评价,继续做好医护人员注册和定期考核工作,强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定期督导,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十四)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治理,规范医疗美容机构执业管理。

(十五)加强医疗广告监测,与工商等部门积极配合,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行为,按季度将医疗机构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情况进行公示。

(十六)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框架下,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批准的执业范围、医院等级、服务人口数量等,合理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进一步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四、其他工作

(十七)重点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工作,做好残疾人康复、防盲治盲、征兵体检等政府指令性工作。

第四篇

一、进一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贯彻落实省7部门《关于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县区卫生局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逐步开展农村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烈山区要积极开展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二)积极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按照省中医管理局安排,组织与县区签订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承诺书,并将年度任务指标纳入县区卫生局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三)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开展中医药惠民活动。在全市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启动以“提高疗效、控制费用、改善服务、提升满意度”为主题的中医药惠民活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积极实施。

(四)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市、县中医院要设置并进一步完善养生康复、体质辨识、慢病干预等“治未病”门诊科室,并积极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纵向联合,全面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中医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中医机构规范化建设。市中医医院对照标准积极开展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市、县中医医院做好迎接二级中医医院的复审工作。市人民医院要对照《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六)加强已确定的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项目管理,迎接省中医药管理局的中期评估。积极组织国家和省中医药科研项目申报,市中医院要同时做好在研项目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科研课题管理的组织模式和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七)继续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与市内外名老中医结对拜师,培育本地中医药后备人才,增强中医药事业发展后劲,积极参与省名老中医评选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中医药诊疗特色优势及养生保健知识。

(八)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招聘中医执业医师和招募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药大中专毕业生工作,组织本年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报名和考试工作,推行农村具有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工作。

第五篇

一、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

继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市、县、乡三级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教育、农业、民政等多部门合作机制,完善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修订)相关卫生应急预案,完善预案体系,并逐步实现预案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预案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

二、继续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水平

继续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的日常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监督的报告质量和分析水平,提升预警能力。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评估效果进行考核。

三、继续强化卫生应急练兵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知识及个人防护等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全年组织不少于2次市级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和1次卫生应急综合演练。

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

充实完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逐步建立科学调用机制。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支持,加快卫生应急队伍专业处置、交通通讯、后勤保障等方面装备建设,逐步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专业化、规范化。

五、切实提高卫生应急保障能力

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资源,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基本储备库,加大物资储备量,健全卫生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和调用机制,提高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的时效性。

六、继续完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功能

按照建设方案要求,继续完善市级应急指挥平台各项指挥协调功能,推进县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省、市、县间卫生应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满足卫生应急指挥协调、信息沟通、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功能需求,实现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的协调指挥。

七、继续推进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

指导濉溪县继续开展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严格对照创建标准,整合卫生应急资源,完善创建资料,尽快通过省级专家评审验收。同时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卫生应急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家庭等活动,逐步提高基层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八、推进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

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建设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立紧急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有效救治伤员,切实提升重大灾害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批量重症伤员集中收治能力。

九、启动卫生应急能力评估

按照评估标准,结合实际制定评估方案,适时启动卫生应急能力自评工作,全面梳理卫生应急工作的评估内容,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以进一步推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

十、全力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按照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物资、技术等应急准备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信息的监测、预测、预警、沟通机制,及时、客观、规范地报送相关信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以及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认真做好救灾防病的卫生应急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篇

2014年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总体要求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监管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以维护全市人民健康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

一、继续深化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与能力建设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继续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推进卫生监督员规范化培训教育,开展练兵比武、网络教育,强化绩效考核,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行力。

(二)加强卫生监督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及应急培训、考核、演练、常态管理等制度机制,提高卫生监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推进卫生监督机构作风和文化建设。以强化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领导班子及干部作风为重点,促进卫生监督队伍转作风、提效能;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运用新载体,创造新机制,增强卫生监督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提升卫生监督事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综合管理

(一)继续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强化审批服务,规范许可工作,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推进卫生监督政务公开。建立卫生许可信息报告系统,实现卫生许可网络直报,强化对区县卫生许可工作的指导、规范和考核。

(二)进一步加大日常卫生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探索建立卫生监督员执法激励机制,将卫生监督员执法办案情况纳入年度评优的考核内容,鼓励卫生监督员勇于善于敢于依法履职。对多次违法企业建立“黑名单”,加强对其的监督频次和行政处罚力度。强化追踪各单位整改措施,确保卫生监督意见落实。妥善做好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移送和协助调查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违法行为立案率100%,结案率100%。

(三)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稽查工作。加强对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稽查人员的专业培训,开展日常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稽查,及时通报和反馈稽查情况,促进工作开展和责任落实;有计划的开展重点工作专项稽查,强化工作的督导考评;继续开展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的考核评价,提高卫生监督办案能力。

(四)全面实施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和基层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完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内容和程序,提升卫生监督协管意识和作用,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开展工作交流和经验推广。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全年对卫生监督协管员不少于2次培训,参训率100%;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情况督查不少于4次,考核不少于1次;市级对县区每年开展1-2次稽查考核。

(五)突出宣传工作,提升卫生监督知晓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对监管单位的管理者、重要环节和重点岗位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引导监管单位开展内部自我管理,强化自律,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渠道,加大对卫生监督执法信息、预警通告、卫生监督专题报道的公布,增加公众对卫生监督的认知度,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三、突出重点,全力抓好七项监督工作

(一)深化医疗秩序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违法行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加强与公安机关协作配合,完善非法行医刑事案件移送、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医疗执业监督档案管理制度;以推动卫生监督协管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基层非法行医监测哨点功能,建立非法行医日常检查信息平台;重点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对医疗服务机构及人员依法执业的监督检查;继续加强全市医疗广告主动监测和抽查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及抽查情况。

(二)加大放射诊疗卫生监督力度。强化放射诊疗卫生监管,严格放射诊疗许可和审查程序,强化放射诊疗项目卫生评价、审查,加大放射防护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查处,加强危害控制,开展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性能监测抽检,加强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实行监管责任追究。实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放射诊疗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医疗废物处置统一年度校验审查制度。

(三)规范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积极推动规划实施,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协调机制,做好卫生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推动落实职业健康状况、重点职业病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强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职业病诊治能力,提高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推进建立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平台,规范报告管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四)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有计划的卫生监督抽检和现场快速检测工作。加强抽检信息通报、公示和管理,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监管,推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依法进行清洗消毒和卫生评价,加大隐患严重单位的处理力度,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水平。

(五)强化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加强与教育部门协作,创新学校卫生监督模式,开展对学校饮用水、校内公共服务设施、传染病防治等的综合执法,有重点的开展监测评价、指导和培训教育,提高学校卫生整体水平。建立卫生监督与学校自律管理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

(六)强化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强化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理顺相关工作关系,明确责任分工,逐步将农村集中式供水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强化水质卫生的重点监测。加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加大涉水产品卫生监督,强化重点产品的卫生监督,逐步形成常态。同时要加强城市集中供水和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加强城市集中供水企业的卫生监管,提高频次和覆盖率,加大二次供水、餐饮单位、学校饮用水监督力度。

(七)强化传染病防治执法工作。贯彻《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充实监督内容,规范日常监督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生物实验室安全等监督检查;结合重点传染病防治,开展医疗废弃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院内感染控制等专项监督检查和抽检;有针对性的开展消毒效果抽检和现场快速检测;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消毒产品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开展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专项检查和抽检,及时通报和公布抽检信息。

第七篇

一、加强全市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质量

(一)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和《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督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要求。

(二)制定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组织全市基层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传播技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每年不少于1次。各县区卫生局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二、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均等化项目,明确职责、规范服务

(一)明确职责分工。市健康教育所为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业务指导和协助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主体。

(二)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督导检查、专项考核等。市级每年对县区级每年督导考核不少于2次,县区级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督导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市级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并与补助资金直接挂钩。

(三)认真实施《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农村集市、节假日、喜庆活动等群众聚集的时间和场合,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开展城市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积极指导各城市社区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结合实际,通过居民相关知识调查,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宣传咨询活动,邀请知名专家举行高血压、糖尿病专题讲座等形式实施健康干预,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保健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或降低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

三、积极开展预防控制重大重点疾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健康教育工作

(一)综合利用卫生资源,采用大型街头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预防重大传染病、健康素养、控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宣传活动,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增强社会大众健康意识,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肝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和精神卫生等重大、重点疾病健康教育活动。

(二)开展健康知识巡讲和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项目。以健康知识巡讲、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宣传和结核病、艾滋病、口腔防治宣传基地建设等5项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为依托,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三)做好卫生应急知识储备,加强日常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扩大卫生应急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四)围绕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制作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利用新闻媒体、网站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公众。

四、继续巩固开展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

(一)继续巩固和指导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积极开展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控烟倡议书、知识讲座、发放控烟手册、张贴控烟标语等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控烟意识和行为。

(二)充分利用每年的“5.31世界无烟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宣传活动。

第八篇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积极利用中央补助疾病控制重点业务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日常业务督导等项目的支持,加大疾病控制人才培养力度,指导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等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促进疾病控制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疾病控制核心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继续实施疾控机构绩效考核评估工作,切实提高疾控机构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运转高效、处置有力、服务到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三)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市疾控中心检验设备及县区疾病控制基本建设的支持,促进各级疾病控制体系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模式,实行服务合同制,推广签约服务,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实施

(一)全力推动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救治项目的实施,确保完成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任务。认真梳理既往民生工程工作,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拓展宣传覆盖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加强民生工程工作管理,推行优质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

(二)不断巩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成果。加强疫苗管理,确保冷链系统正常运转;进一步推动儿童预防保健门诊建设,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短信预约平台运转顺畅;提高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性、有效性,及时妥善处理各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努力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目标,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积极开展疫苗针对性疾病监测,提高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现报告及时率、流调率、血样送检率等工作指标;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继续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2013年各县区免疫规划建卡率达到95%以上,分苗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

(三)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目标任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及时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任务,细化考核办法,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经费和管理经费,保证建档数量,提高建档质量,及时拨付经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技术指导、评估考核、业务培训等日常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力求数据上报真实、准确、及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资料的利用率;进一步增加电子档案数量和提高电子档案质量,做到纸质档案建立和电子档案录入同步进行。

三、突出重大疾病防控,切实做好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

(一)深入贯彻《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结合我市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和传播特点,及时发现新发感染者,探索高危人群干预模式,强化宣传教育、咨询检测、血液安全、关怀治疗等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做好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保持较高维持治疗率;加强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相结合,完善梅毒监测网络,继续做好性病疫情监测、报告和资料管理工作。

(二)紧密围绕《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范诊疗行为,落实结核病患者登记报告和治疗管理措施;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实施质量,加强结核病实验室建设;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治疗。

(三)进一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围绕消除疟疾分阶段目标,实施疟疾休止期人群服药活动,加强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提高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实验室确诊比例,加强疟疾病例的管理,开展疟疾疫点处置、媒介防制、健康教育等工作。

(四)大力加强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防治。加强手足口疫情监测预警,组织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传染病报告培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做好重点地区、尤其是农村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重点人群的防控,提高重症病例的救治成功率。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以及乙肝、乙脑、流脑等免疫针对性疾病的监测,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突发疫情,及时有效进行处置和应对。

四、调动多方面力量,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实施“健康一二一”活动,积极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社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调查与诊断,积极组织申报慢性病示范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培训、指导,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二)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病人救治,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和报告登记制度,2013年全市重性精神病人检出率力争达到3‰,及时完成患者病情评估、信息录入等工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做到医防结合、优势互补,积极创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模式,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对社会公共安全威胁。

(三)积极实施儿童口腔窝沟封闭项目,提高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意识,有效减少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四)做好麻风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职业卫生、健康体检、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死因监测点、疾病监测点和伤害监测点监测等工作。

五、提高公共卫生网络信息报告和管理水平

加强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对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综合评估。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审核、分析疫情报告和信息资料,科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加强死因监测报告管理;推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登记工作。抓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六、全面推进疾控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准则,深入贯彻省卫生厅《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精神,开展“三好一满意”等活动,促进服务作风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丰富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率先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疾控人员素质,激发疾控队伍活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疾控队伍,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第九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及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夯实基础工作,创新监管方法,构建长效机制,增强医疗卫生单位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本系统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进一步创新安全生产宣传方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安全事故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努力降低一般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大事故。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配备与本单位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领导(或委托的分管领导)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1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析会议,总结研判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规范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等重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相关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单位要与各科室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有基本建设工程的单位还要与建设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相应的责任,并切实加强监管。将安全生产工作与本单位各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履职报告制度,每季度向市卫生局安委会报告安全生产履职情况。

(三)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综合督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根据隐患排查标准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进行上报,并提交专项报告。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带队深入基层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上报各类安全生产信息。

(四)扎实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各单位要开展针对性安全培训教育,突出抓好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继续开展和严格落实分管领导、安全管理员及特殊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类网络、短信等新传媒,创新宣教方式,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精心组织2014年“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和“安全警示日”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各类操作培训,开展应急救援和疏散逃生能力演练,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组织培训演练,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维护保养工作,普及安全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逃生知识。

(六)规范上报安全生产信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体系,疏通各种信息渠道,规范事故信息的收集、报送和处理。一旦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将事故及处置情况上报市卫生局安委会。要按时上报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及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上下贯通、反馈快捷的安全生产信息网,提高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为市卫生局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第十篇

一、认真抓好落实妇幼民生工程,确保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一)分解任务,制定方案。根据省卫生厅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合理分配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提高“两管率”,确保在全省妇幼民生工程年度考核中争先进位。

(二)创新婚检服务模式。优化和整合免费婚检资源,加强婚检人员、房屋、设备等软硬件建设;在濉溪县试点创建2-3个规范化婚检门诊,在相山区建立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准婚男女青年积极参加免费婚检;切实提高婚检质量,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强化“农补”和“降消”项目实施效果。统筹合理使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资金,规范补助流程,简化补助手续,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率;结合“降消项目”,积极推进农村孕产妇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平产分娩免费措施,早期发现、规范管理高危孕妇,严格执行剖宫产指征,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和剖宫产费用,提高服务满意度。

(四)认真抓好保健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和濉溪县妇幼保健所能力建设的管养工作;继续开展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评审,以绩效考核和爱婴医院创建为抓手,推进和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孕产妇儿童保健均等化服务项目,切实提高“两管率”

(一)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改进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推进服务经费跨区域结算,及时结算服务经费,增强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绩效考核力度,提高服务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加强儿童预防保健规范化门诊和托幼机构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和儿童体检服务流程,积极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考核及在园儿童免费健康体检,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和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及系统管理率;规范体弱儿管理,开展新生儿死亡病例讨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三)开展爱婴医院创建,提高孕管率。开展孕产妇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爱婴医院创建和复审工作,规范检查孕产妇免费服务项目,提高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落实高危孕产妇转诊预警机制;开展危重孕产妇和孕产妇死亡评审,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减少孕产妇死亡。

(四)拓展产筛和新筛项目。切实加强产前诊断(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疾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筛查工作,拓展服务项目,开展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疾病筛查试点工作,积极申报一所市级产前诊断机构;大力拓展儿童听力筛查覆盖面,探索、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配置和优化濉溪县听力筛查定点机构,提高全市听筛率。

(五)完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模式。加强与公安部门沟通协调,强化入户登记过程中《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继续以《出生医学证明》为抓手,形成孕产妇保健手册回收、儿童建卡、疾病筛查、产后访视、42-56天检查等服务环节相扣、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让更多的孕产妇和儿童享受更全面的保健服务。

三、继续做好妇幼卫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一)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服务职能,借助婚检机构平台,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发放叶酸,加强随访和监督管理,提高叶酸发放率和服用依从率,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加强检测试剂的采购与管理,规范开展对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免费检测;做好对乙肝表抗阳性产妇所生婴儿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免费接种,完善信息登记,加强阳性产妇随访和信息上报。

(三)“两癌检查”项目。合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开展“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重点抓好可疑阳性妇女的复诊、确诊和随访工作,切实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有效利用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动态监测

(一)强化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积极利用计生、农合、疾控等相关信息,认真探索婚检机构、分娩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疗保健机构信息有效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规范孕产妇儿童各项监测指标收集与报送,做到三网监测、均等化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报表数据更加准确及时。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与B超、检验等检查设备数据信息对接共享试点工作,使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更加全面、及时。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录入、分析和统计效率,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更加准确、及时、快捷和有价值的信息。

五、加强宣传培训,强化督导考核,开展妇幼科研,提升工作内涵

(一)加强和改进宣传和培训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项目宣传和业务培训模式,增强宣传和培训效果。采取具有创新性、吸引性宣传模式,利用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视听方便、喜闻乐见、容易接受、记忆深刻的方式进行;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易学性的培训要求,采取小班、分期、反复培训模式,坚持理论与实际、短期与长期、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利用数据资源,开展科研工作。为提升我市妇幼保健工作内涵,提高我市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成立全市妇幼保健科研领导和学术指导小组,鼓励和支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妇幼保健科研工作,力争2013年完成妇幼保健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和评审2-3个的目标。组织成立市妇幼保健协会,充分发挥社团优势和作用,促进妇幼工作开展。

(三)强化日常工作的督导考核。进一步改进督导和考核方式,强化日常工作的督导、考核和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挂钩。督导和考核要突出日常性、突击性、具体性、连续性,采取专项与综合、日常与阶段、突击与计划相结合,强化督查督导问题有效的整改落实,落实阶段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