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时间:2022-08-26 06:20:00

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2006年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长××*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2006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回顾

2005年,我市在经受倒春寒、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峻考验下,以做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全市农村地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增长127%;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19.2%;到位内资48亿元,增长1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亿元,增长34%。农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6元,增长14.6%,从“九五”期末北三市最后一位上升到第一位。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优势产业迅速膨胀。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水果、蔬菜、畜牧、水产产量和效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0.1万吨;畜牧产品总产量达到17.7万吨,增长28.9%;水果总产量达到38.6万吨,增长8.4%;蔬菜总产量达到58万吨,增长11.5%;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7.5万吨,略有增长。畜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已成为发展的主导方向。到2005年末,累计建成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162个,2005年当年就投入资金8400万元建成102个,超过以往年份总和,当年增养肉鸡800万只,肉牛4000头,生猪5万头,创产值2.3亿元。水果业发展势头强劲,果业大市的规模优势持续加速扩大。新植名优果树6万亩,增长20%,其中新植苹果3.6万亩、樱桃1.1万亩。进行精细管理,应用先进技术,果树授粉8000万株,果实套袋10.1亿个,优质果品率达到70%以上。保护地生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新型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在品种上由传统的蔬菜生产向水果栽培和畜禽养殖转移,在功能上由单一栽种型向以“四位一体”日光温室为代表的复合型调整,新发展保护地3万亩,新建百亩以上小区25个,基本形成复州城棚桃、驼山草莓和樱桃、杨家韭菜和食用菌、李店和炮台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带。水产业优势迅速膨胀,环渤海最大的海参增养殖基地进一步巩固。新增池养和浅海底播养殖海参2.5万亩。水产品苗种生产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新建陆地工厂化养殖车间4.7万平方米;海域管理进一步规范,获得国家海域管理先进市称号。

——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农业综合竞争力迅速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取得量与质的同步跃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6家,其中当年新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超千万元企业6家),总投资3.8亿元。投资1.5亿元的成达食品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日可屠宰肉鸡25万只;投资1亿元的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当年建设并投产,日加工水果2000吨。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实现营业收入40多亿元,实现出口供货额15766万美元,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扶持和新建以农业专业生产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个,并为各类组织配置计算机40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0个,拥有会员2.6万多人,与9.6万户农民签订生产订单,其中种植业订单65万亩,养殖业订单4000万只(头)。市场开拓向纵深发展。新建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11处。新建千吨以上恒温储藏库19个,新增储藏能力2.5万吨。重点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农产品经纪人,鼓励他们积极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年经销额50万元以上农产品经纪人已发展到300多人,当年新增36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产品经纪人年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吨,促进了农产品的畅销和增值,为农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科技兴农战略稳步实施,农业科技得到有效应用。科技服务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围绕“帮着农民算,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围着农民转”,安排农业科技人员自定课题、自选项目、自寻载体,开展下乡挂牌服务,大力推广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举办科技培训班420期,培训农民17.6万人次;举办科技大集28场,送书2万余册,印发科技资料30万份;引进新品种6个、推广新品种28个,测土配方施肥、果树铺设反光膜等农业增产增效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实现节本增效1亿元。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3处,获得绿色食品标识21个。完成一池三改700户,大中型沼气池5处。

——农业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建设重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131项,新增灌溉面积3.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2万亩;松树水库除险加固、东风灌区配套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实施,完成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植树造林17万亩、3741.6万株,其中完成绿色通道120公里,绿色屏障17.2公里,河流绿化35条,围绿32个,村屯绿化23个。全年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创历年最好水平。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310公里,有65个村新通了柏油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完成27个乡镇(本文源于文秘城:)办远程教室建设,配备2223台计算机;为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杂费122.4万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投资2260万元,新扩建和维修22家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7处,解决7809户、2.6万农民饮水困难。全面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3.4万人,新改建卫生厕所6900座。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到9万户。

——党的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民保障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128.9万元、良种补贴39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参合农民达到35万人,超出计划1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扩大到1.2人,发放保障金632万元。救灾救济工作效果突出,发放救灾救济款229万元;投资141万元为94户遭水灾农民建房。落实扶贫开发项目13项。6个乡镇214个村民组完成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审核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3.6万户;处理涉地纠纷280余起。21个乡镇实行村会计委托制度,有16个实现了电算化。引导农民规范流转土地2.8万亩。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人。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措施得力,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采取扎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全方位防控疫情。一是坚持强制免疫、消毒、监测、监管。对全市畜禽全部进行免疫注射,注射密度达到应注射量的100%;对全市22万农户的饲养场所、院落和主要交通道口全部进行消毒;对商品鸡进行抽样检测;对畜禽交易场所、屠宰加工场点等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坚决防止外疫进入我市。在李官镇、许屯镇和境内的7个高速公路口设立了动物防疫检查消毒站,对进入我市运载畜禽的车辆、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开设了运禽车辆专用通道;在主要入境通道上,建立消毒带。经过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功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阻在我市以外,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安全。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重点项目多、农民增收幅度大、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大,特别是作为“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胜利完成了“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向奋战在农业战线的各级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村金融工作者、农业企业家和农产品经纪人,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现在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政策和农产品价格因素对提升农民增收空间是有限度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待于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和重大畜禽疫情等因素制约较大,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农业品牌较少,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农业竞争力总体上不够强。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撑能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四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土地、拆迁等方面矛盾纠纷呈增加的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的起始之年,也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摆到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上,一切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展开,我们要真正肩负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努力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看形象,五年有大成。这种新的形势,对我们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大连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围绕支柱产业优势,做大主导产业规模,突出抓好畜牧、水果、保护地、水产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快实施效益倍增计划。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实现粮食总产量40万吨,畜牧产品总产量20万吨,水果总产量40万吨,蔬菜总产量6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7.8万吨。

(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牢固树立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的观念,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强化规模生产,实现“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使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特。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养殖小区建设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持续高效”的原则,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60处,扶持养殖大户10个。增加养殖肉鸡1000万只、生猪20万头、肉牛2万头、奶牛1000头。种植业由粮食种植向果菜栽培发展。新栽名特优果树5万亩;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建设保护地3万亩;扩大创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万亩。加快海洋产业化进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近海养殖业,提高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益,新增池养海参面积1万亩,浅海底播参苗5000亩。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采用良种良法,实行标准化生产,使优势特色农产品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带,成为区域性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和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主要是东马屯苹果、得利寺龙口樱桃、李官葡萄、复州城桃、驼山红富士苹果等水果生产示范基地,炮台和牛、泡崖肉鸡、永宁生猪等畜牧养殖示范基地,交流岛池塘海参、炮台工厂化育苗等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李店、老虎屯现代等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力膨胀农产品加工业。强化“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使我市的龙头企业能够快速实现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应用、开发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尽快吸引增量,扩大存量,提高质量。年内新建、扩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继续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放手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和经纪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关部门和乡镇要重点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合作组织要真正做到运行规范、约束严密、高度协调,成为农民进市场的可靠载体和抗风险的有效保障。深度开拓农产品市场。探索建设促进市场、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有机联系,集信息、储藏、包装、运输、检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市场。积极扶持农产品经纪人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导经纪人着眼于国内外大中超市和批零市场,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和畅通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年内,重点培育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经纪人10人。努力扩大农业订单生产。鼓励并组织加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在双赢基础上与农民签订农业生产订单,带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发展种植业订单70万亩,养殖订单4000万只(头)。

(三)完善服务平台,发展乡村工业和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农村经济,向以城镇和工业区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转变。要按照城乡工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思路,重点加快乡镇工业区建设,打造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实现工业集约、集群发展;要全力培育主导产业,尽快形成农村地区较大经济增长点;要支持农村地区承接工业项目,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年内引进建设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成果。根据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梯度推进,以城区为中心,以复州城镇为次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全力构建高水平的城镇网络体系,使绝大多数地区能够充分得到中心城镇的带动和辐射。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实现农民收入由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劳务中介组织依法输出劳务。研究与发达地区和大企业进行对口联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提高转移就业率。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增1万人,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在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表现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同时,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对带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创业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技农兴战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最根本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技术和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坚持以“政府引导、培训基地市场化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创新培训体系,完善服务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培训长效机制。强化农民夜校、农民职校、远程教室及巾帼网上执法培训基地等建设,定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农村技术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传播中心。年内培训农民20万人次,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绿色证书”培训3000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推广一批成熟技术,示范一批有较大潜力的新技术,攻克一批制约农业增产增效的重点技术,不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全年引进新品种36个、新技术12项,推广新品种28个、新技术22项;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年内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大户20个;深入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挂牌服务活动,加快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到企”活动,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五)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争创名优品牌。组织好涉农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依托现有特色农业、特色产品,筛选一批市场效应较好、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整合资源,扩大产品市场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设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特别要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加强动植物的检疫、防疫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力争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个,市级6个;要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以优质农产品立足市场、扩大市场,年内争创绿色食品标识10个,有机食品2个。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加大对粮油、蔬菜、水果等食品的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全市大型农贸市场要逐步配备农药残留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完善食品放心体系。积极抓好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我市优势农产品境外和域外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我市农产品对外知名度。

(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加快营造农民持续增收的新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修编完善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调整,力求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城镇及村庄。积极探索“迁村并点”建设,以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为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周边分散农户、小村庄向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靠拢。完成200公里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做好农村社保扩面工作,引导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务工者办理养老保险;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低保人数达到1.42万人,保障面达到2%。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85%以上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和医疗费贵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1.86%以内;对农村中小学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费、课本费等项费用;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不足百人学校20所。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增加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为100个村安装无线广播。实施农村困难户安居工程和移民搬迁工程,改造80户农村生活困难家庭危房;为230户贫困残疾人新建和修缮房屋;搬迁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和生活困难居民200户,重点解决好泥石流易发地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建设人畜饮水工程20项,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坚持把农村环境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创建、环保创建活动。要从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农村环境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按照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标准,集中整治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问题,保持村容整洁,改变农村面貌。

(七)夯实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制定水资源发展规划。完成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120项,治理水土流失13万亩。搞好东风灌区改造工程,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加快推进松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水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对大沙河、复州河等重点河流和险工险段的治理,保护河道安全,增强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以建设绿色瓦房店为目标,突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着力抓好绿色通道、河流生态绿化、绿化村和围绿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和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全面封山禁牧,妥善解决林畜矛盾,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全年造林17万亩,植树4000万株。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巩固和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抓好“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和大中型综合沼气池建设,年内建设“一池三改”800户、“四位一体”600个、大中型综合沼气池5座。做好农业普查工作。根据上级部署,今年我市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主要是查清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变化情况,为研究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组织,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依法普查,保证质量。

(八)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全年完成土地流转3万亩。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牢牢抓住国家、省和大连市对农业加大投入的机遇,多形式、多渠道争取支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外来资金和本地民间资本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覆盖范围,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事业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协调金融部门,为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6.5亿元,有效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报刊杂志“限额制”等落实情况的专项审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成延包村组的经营权证审核发放以及发放资料的归档工作。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调度检查力度,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尤其要确保完成“三增一保”目标。

同志们,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已经清晰,目标已经明确,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