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农村工作动员会发言

时间:2022-06-05 11:32:00

市委农村工作动员会发言

同志们

总结惩处2009年度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今年的工作任务。会上惩处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各个县区发了言。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惩处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高尚的敬意!一会儿,王铁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依照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先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效果中正确估价农业农村工作

全市上下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200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利影响和严峻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胜利。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市农业稳步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总体形势好于预期,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改革试验效果显著。坚持以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围绕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等六大目标,全力做好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八篇文章,农村改革在先行先试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推进,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时完善,社会保证机制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养老平安工作胜利试行,以村级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粮食连年稳定增长。去年,全市夏秋两季粮食生产双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4.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稳定增产,连续4年超百亿斤。特别是新增粮食2.36亿斤,占全省新增粮食5亿斤的近一半。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年份为我市战危机、保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农业经济继续发展。去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7.1亿元,增长4.4%特殊年份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收入也在逆境中实现较快增长,达4618元,增长8.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四是现代农业加速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依托现代农业技术,着力发展现代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品牌农业效应凸现。全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97家,增加80家。其中部级3家、省级21家。现代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农村基础不时夯实。以实施省“十大实事”和市“双十工程”为载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证、扶贫开发、平安饮水、沼气建设、农村道路、农村用电、移民迁建、农民住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内需、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发明了有利条件。六是农村党建得到加强。扎实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大力学习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凝聚力、发明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在应对危机中为发展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还要看到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各种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时加大,看到成果的同时。农业基础依然单薄,极端天气影响明显增多,继续提高粮食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就业压力大,制约农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因素越来越多;农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保证农产品质量平安的任务越来越重;农业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别大的现状依然未改变,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紧迫性越来越强。这些问题我必需认真对待,切实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中继续强化农业农村工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当前。必需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切实防止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

(一)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中央连续出台了7个一号文件,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今年的一号文件,特定背景下出台的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基本思路,提出要按照“四个重在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三农”工作。市是激进农业大市,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既是市推进“三大跨越”重要内容,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选择。而且,去年,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全面做好“三农”工作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因此,没有理由不做好“三农”工作,没有理由不把农业农村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二)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尽管近年来我市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我市目前仍有近65%人口生活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别仍在不时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依然落后。可以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和重点也在农村。这就要求我必需牢牢掌握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审视“三农”问题,不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乡村带动农村的工作力度,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巩固我市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继续坚持平稳较快发展,必需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对我市而言,800万人口有500多万人在农村,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从去年情况看,通过落实农村消费的政策措施,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今年国家继续把惠民生、促消费的重点放在农村,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只有把农村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才干争取得到国家更大的支持,从而释放农村消费需求,发明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并促进农村自身发展及和谐稳定。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保增长、保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三农”工作,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局面。

(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对于我市而言,改善民生的大头在农村,抓住了农村民生,也就抓住了改善民生的关键。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时提高,农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需统筹考虑农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时加大农村民生投入,满腔热情地协助农村群众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弥补农村社会事业单薄环节,努力使农村群众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

三农”工作事关全局,总之。十分重要,须臾不可懈怠,时刻不能放松,必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工作,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三、改革试验中强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市被确立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去年。这对我来讲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一定要在继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保证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强力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农业继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农村经济继续繁荣。

()突出抓好粮食生产。

认真组织实施“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一是狠抓高产创立,努力提高粮食总产。2010年,全市将在粮食生产上安排24个以上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区面积达到24万亩以上。其中,超级杂交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12个,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小麦万亩高产示范区12个,平均亩产淮北区达到400公斤以上、淮南区达到350公斤以上。要通过实施高产创建行动,促进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为提高全市粮食生产水平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挖掘潜力。二是狠抓良种推广,努力提高粮食品质。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8%以上。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各种作物的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搞好品种宣传推介。要做好良种选育和繁育工作,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格进行种子质量监测和检验,严把种子质量关,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子。三是狠抓技术研发,努力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投入,财政资金重点向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倾斜,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先进技术对提高粮食单产的支撑作用。要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加强科研、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一级学科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高我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争取国家重大涉农攻关科技项目。同时,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效果的转化应用,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切实解决好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确保粮食丰收。一方面,要以争取项目为重点,切实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不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坚持抗旱、防涝两手抓,及早制定抗灾减灾应急预案,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切实提高极端天气预测预报水平,加强抗灾应急能力建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快开发特色产业。

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比较优势,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狠抓食品产业,拉长链条,提高效益。一是着力优化种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使全市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到900万亩以上。继续抓好“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优质花生种植,加快实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巩固提升油料产业,油料总产要达到45万吨以上。继续发展壮大茶产业,建好新茶园、管好老茶园,全面完成30万亩新茶园开发任务。抓好春茶开采加工的同时,夏秋茶叶资源开发要有重大突破。重点抓好五云茶叶产业园和文新茶叶新科园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农业。二是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开展“规范化规模养殖推进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固始鸡、潢川鸭、黑猪等品牌的知名度,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优质平安畜产品核心产区,加快实现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转变。加快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大水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力争水产品产量增长10%以上。三是着力推进规范化生产。要完善农业规范体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实施规范化生产,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和保护,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依法维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等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平安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要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监测范围和品种,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引导农民平安使用农业投入品,合理施肥、科学用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平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三)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历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动身。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增收。全面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新增农业补贴要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认真落实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压级压价,防止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严禁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缴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农民得到实惠,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二是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增收。拉长产业链条的重点在于着力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加强信贷支持,落实税收优惠、品牌创建奖励等各项政策,鼓励食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进行规模扩张,着力打造食品工业品牌,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开发,推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精细化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带动优势农产品提升规模。要坚持开放带动,努力扩大食品行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衔接食品产业转移,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要着力培育品牌,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等手段,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力争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占全市总农户的比例达到35%以上。三是搞活农副产品流通促增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加大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加快推进县乡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继续实行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大力促进产销衔接,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四是提高农民就业守业能力促增收。着力加强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搞好就业服务,促进更多农民转移就业。要大力支持农民守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守业扶持政策,以守业带动就业,促进更多农民增收。

(四)大力推动城乡统筹。

根本出路在于坚持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统筹财政投入。依照总量继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时增加“三农”投入,构建财政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建立社会资本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要统筹资源配置。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乡村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引导鼓励企业捐资建设农村公益事业。要统筹城乡就业。统筹谋划城乡就业,坚持城乡就业一视同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加强输出输入地的就业岗位信息对接,提高转移就业率。要统筹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产业融合,逐步形成城乡分工合理、产业链对接、联动发展的格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链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城镇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推动乡村资本、技术优势和农村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产业间合理流动。要统筹公共服务。结合落实省市“十大民生工程”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乡村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进入农村,努力构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和改善农民生活。

(五)强力推进农村改革。

着力围绕“六区建设”全力作好“八篇文章”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要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继续深入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坚持稳定不变、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流转市场,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时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二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其特有的优势,把服务渗透到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较好地发挥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依照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思路,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其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不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三是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尽管我市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金融组织和信用担保机制,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引导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四是要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县级供销社改革,落实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试点政策,切实搞好“一事一议”

四、真抓实干中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工作

以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作了强调,一要坚持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三农”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局,必需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等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三农”重视“三农”掌握“三农”推动“三农”更加主动、自觉、扎实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完善领导机制,二要形成整体合力。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工作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党委副书记要协助主要领导抓好工作,分管领导要切实承担起直接责任。三农”工作综合机构要牵头落实、搞好协调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改变那种解决“三农”问题仅仅是涉农部门事情的片面认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各方智慧,动员各方力量,协调联动,打整体战,形成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要大力弘扬亲民爱民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勤政廉洁之风,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业战线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准确掌握“三农”工作的新特点,不时探索“三农”工作的新途径,确保取得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新进展。

推动工作创新,四要加强农村党建。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班子,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工作,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要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依法保证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保证。

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五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级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把中央、省委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通过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使命光荣,同志们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做好“三农”工作。任重道远。让我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做好今年各项“三农”工作,为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