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时间:2022-06-26 06:44:00

导语: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阳信县是山东省*年确定的重点帮扶的30个弱县之一,当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021万元,居全省最后一名。近几年来,县委积极探索实践了六项党建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快速协调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年1―8月份增长76%,增幅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年相比年均增长11.8%,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呈现出快速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科学决策机制,谋求加快发展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思路来源于科学的决策。决策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阳信县委十分重视科学决策。领导带头并组织人员经常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邀请上级专家和领导为阳信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对县委已经决定的事项,抓好跟踪督查、信息反馈,及时指导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

县委因地制宜,制定了“工业兴县、外向带动、科教兴阳、和谐发展”四大战略和“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城乡增靓”四大目标,确定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解放思想、锁定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年,县委又根据新形势的需要,研究确定了“2010年政治上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经济上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新目标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近年来,由于县委的决策科学正确,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抓好班子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快慢,关键在干部。我们创新思路,变“相马”为“赛马”,重配不轻管,不断探索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重视局乡级班子建设。对乡镇和县直部门班子,特别是在“一把手”选配上,坚持多层次推荐、多角度识人、多途径选人;在单位内部会议推荐和座谈推荐的同时,还组织全体县级干部、离退休县级老干部、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民主推荐、分别计票、综合分析。根据阳信是全省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的特点,我们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

狠抓农村党支部建设。针对村支部,我们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坚持内选与外派相结合。本村无合适人选的,从县、乡机关干部,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选拔村支部书记。探索形成了“两推一选”(群众代表推荐、全体党员推荐、全体党员大会进行选举)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的做法。

三、健全教育培养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本领,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县委在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带头搞好学习的同时,认真抓好全县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

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县委党校负责局乡级干部、新提拔任用干部和村“两委”主要成员的培训;乡镇党校负责村“两委”其他干部的培训;村利用党员活动室对普通党员进行教育培养。每年村“两委”主要成员到县委党校轮训一遍。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同时,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增加了经贸知识、招商引资、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内容。形式上,我们采取集中授课、到高等院校深造、组织收看远程教育节日、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强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四、完善岗位责任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有责任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落实。县委着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了“人人重视党建工作,人人有党建工作责任,人人抓党建工作落实”的良好局面。领导干部带头履职尽责。落实县级干部“六个一”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对事关全县发展的重大事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实施工程、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办公。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化管理”。评星活动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评定。对被评为全县五星级的党组织和党员,县委进行隆重表彰。同时,对农村无职党员实行了设岗定责,每名党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接受群众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实施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是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县委对各项重点工作做到了有部署、有督导、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具体工作中做到“三挂钩”。

一是党建工作考核与干部使用挂钩。对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领导不力、指标完成情况差,特别是后进村班子整顿达不到要求、出现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县委通报批评,并与干部的使用挂钩。

二是“星级化管理”与农村干部待遇挂钩。县委出台了《农村干部报酬管理发放暂行办法》,对村干部工资实行一人一折、报酬直达,具体分基本报酬和奖励报酬两部分:基本报酬按报酬额的80%发放,每半年发放一次;奖励报酬按报酬额的20%掌握,与村干部的工作实绩挂钩。

三是干事创业与干部利益挂钩。县委、县政府对全体县级干部,乡镇、县直各部门及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新引进企业实缴税金和联系企业、在建项目(工程)进展情况、社会稳定、党建等县委中心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月考核、月调度、月通报,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对综合考核名次靠前的乡镇和县直部门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或重用;对综合考核列最后一名的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县委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给予黄牌警告,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或视情况给予职务调整。

六、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强化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我们坚持对广大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工作中,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加强对关键对象的监督。对党政“一把手”,建立监督管理档案,落实谈话、组织函询、诫勉等制度,及时调查处理与其有关的信访问题。对年轻领导干部实行跟踪考察。对即将离职的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晚节。二是加强对关键时刻的监督。在换届选举、重大人事安排、逢年过节或领导干部负责重大建设项目等重要时期,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联合监督组,深入各单位巡查。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遇有岗位变动、职务升迁、住宅搬迁、子女升学、婚丧嫁娶等个人重大事项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有关情况,并作为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必须通报的内容。三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突出对掌管人权、财权、物权等部门的监督,下管一级,将这些单位的中层列入监督对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实行任前、任中、离任全面审计监督。对领导干部负责的重要工程项目,从招标到预决算实行全程审计监督;对大额资金使用,由财政、审计等部门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保证专款专用。四是加强对关键场所的监督。聘请了50名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担任社会监督员,对容易引发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场所,进行不定期明察暗访,发现苗头及时打招呼,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