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15 09:21:55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民美好生活以及乡村治理。本文首先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涉及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经营三个重要环节。然后,以东北三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及存在问题。最后,分别从打造专业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鼓励数字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全流程,给予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数字化技术;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影响下,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诸多行业的生产中,萌发出许多新的发展业态、发展模式以及产品。其中,近年来“数字化”与“信息化”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数字乡村”正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民美好生活以及乡村治理。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开启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2022年2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新时代我国建设数字农业农村的思路、目标及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东北三省作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一直以来是最大玉米、大豆和粳稻主产区。东北三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关键战略意义。本研究梳理了现有相关研究文献并总结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以东北三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及其高质量发展,以期为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提供参考。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国内学者围绕数字化技术促进乡村振兴及农业发展主题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高质量学术成果。1.数字化技术促进乡村振兴。李健(2022)指出:数字技术利用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切实推进乡村治理、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能。张蕴萍、栾菁(2022)认为,数字经济助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与集约化以及乡村治理数字化与智能化,应找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探索赋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途径。2.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吕小刚(2020)认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数据驱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技术创新和转化,促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质量提升,从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以催生新业态、提供新动能。杨印生等(2021)指出:智慧农业能够实现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三产融合。谢康等(2022)研究表明:一方面,数据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农业数字化生产运营变革;另一方面,农业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与新发展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夏显力等(2019)提出:利用“数字乡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要素市场,挖掘农业发展潜能。郭苏豫(2021)指出:数字金融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还存在供需效率、供给对接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加强数字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等路径。张志新等(2022)认为,应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农业生产环节智能管控、盘活农业经营市场,推动农业产业链嵌入融合,加快我国农业高质量进步。综上所述,现有学者持续关注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及实现路径。但是,现有研究很少针对东北三省实现数字乡村战略进行具体分析。因此,选择东北三省这个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分析,对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近年来,在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l、无人机等数字技术(简称5G及相关前沿技术)带来了新突破,发展出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化技术为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注入新动能,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资流向农村集聚。孙中伟等(2013)的研究证实了信息流对于物质流的导引作用:流空间由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5种基本流态构成,在实体物流中,信息流可以实现对物流的替代作用,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物流成本。所以,数字化技术促进农业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积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让广袤乡村大地焕发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涉及农业的生产、流通及经营三个重要环节。1.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流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农业生产的手段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型。数字化技术赋能是指将广泛使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具体包括建设高标准农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农业生产要素定量化,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与规模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完善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将会不断解放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2.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流通环节。一直以来,农资与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基础环节。尤其是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数字技术嵌入涉农流通体系,一方面,可以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农业生产需要的资料;另一方面,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智慧化流通,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农业流通,不仅实现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减少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也打破了传统市场交易方式的时空局限,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的地理范围。3.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的在于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促进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流流动,带动起各地农业经营体系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同时,数字化技术嵌入农业经营体系中,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农业经营过程中决策的实时化与高效化,培育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上,数字化技术通过赋能农业的生产、流通及经营三个重要环节,促进用于农业发展的各类要素提高配置效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理顺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基础上,本文将以东北三省为例,具体分析数字化技术赋能粮食主产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数字农业农村提供理论参考。

三、数字化技术赋能东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及效益。黑龙江省作为东三省粮食产量最大的省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11年位居我国第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于发展数字乡村以及数字农业高度重视。2020年8月,黑龙江省启动建设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农业新业态,旨在推动大数据、AI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助力黑龙江农业全方位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黑龙江垦区相关企业将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积累了不少数字农业发展经验。以北大荒集团为例,率先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先行示范区、北大荒农业大数据中心,以便于构建起评价服务体系应用于数字化生产信用和农产品信誉中,成为全国示范性数字农业生态系统。当前,北大荒集团数字经济与农业的结合率达到13.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75%。北大荒集团于2017年开始进军数字农业,已经建成数字农场20个,其中6个无人化农场应用了大量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领先国内很多其他的地区。北大荒集团率先使用托管模式,以规模化经营方式为农民节约成本创造营收,在2021年服务托管1080万亩次,在2022年预计服务托管5200万亩次。吉林省围绕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在农业全产业链中。吉林省通过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的方式来发挥信息技术扩散效应,完善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最终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吉农云”作为吉林省农业生产数字化的代表之一,是吉林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产品,用以赋能“三农”。“吉农云”的支撑应用系统包括了卫星遥感、智慧农机以及农业物联网,可以用来进行数据采集、叠加分析和数据分发等功能。农民可以通过手机使用“吉农云”实现全方位监控,包括查看土壤的酸碱值与墒情、农作物长势等情况,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合理,改变了过去只会埋头种地的情况。除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之外,“吉农云”搭建可供政府、农民、经营主体以及社会机构相互沟通交流的数字化平台,有利于各方面进行高效的决策。辽宁省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绿色化转型,以数字经济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主要反映于三个方面:第一,组建数字化“智囊团”,挥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挥棒”。辽宁省针对农业数字化转型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加速数字领域人才培育,用以保障农业数字化转型。第二,精选数字化“应用场”,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基本覆盖了农业全产业链过程,包括了农机自动化、精细化种养殖以及智慧仓储物流等领域。第三,把握数字化“金钥匙”,锁定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链条”。数字化转型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全流程,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综上所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都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东北三省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东北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字农业人才缺乏。对发展数字农业而言,离不开大量人作为主体的参与。这些主体必须要具备从事数字农业方面的能力,包括了采集分析数据、应用维护智能设备等。但是,近年来东北三省老龄化程度严重;同时,受经济持续下滑影响,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这使得参与数字农业的人才紧缺。第二,数字农业技术的创新动力不足。只有不断创新,才可持续推动东北三省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东北三省数字农业仍然是引进技术设备为主,创新开发为辅,这将制约着数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缓慢。农业产业链不仅包括生产环节,还涵盖流通与消费等重要环节,涉及到的主体从农户到政府、企业等。但目前农业数字化应用多集中于生产阶段,流通和消费阶段应用不够。

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展望

针对前述对东北三省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着眼于未来,本文对我国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展望。1.打造专业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针对数字农业发展中亟需的高素质人才,积极鼓励具有农业特色的高校开设有关数字农业领域的专业和课程,为数字农业的未来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梯队。在专业教育培养之外,还要鼓励高校与企业间进行产学研合作,以项目形式合作,为数字农业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的机会。另外,除了本地培养之外,还要积极引进全球优秀的数字农业专门人才,为数字农业的全球化提供一个交流窗口。2.鼓励数字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新一代数字技术为重塑传统农业发展范式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逻辑,为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在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要突出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智能化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针对数字农业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要集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提出核心科技支撑。政府可以主动收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交给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专题攻关,满足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3.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全流程,促进产业链高质量的发展。努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力求达到数据可获得、技术可应用,智能可操作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打通农业全产业链条数字化,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丰富“中间环节”的数字化科技含量。此外,政府应当积极筹措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链协同创新、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等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数字乡村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政策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22(3):77-83.

[2]张蕴萍,栾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J].改革,2022(5):79-89.

[3]吕小刚.数字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农业经济,2020(9):15-16.

[4]杨印生,薛春序,许莹,魏思琳.智慧农业的社会经济特征、发展逻辑与系统阐释[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1,43(2):146-152.

[5]谢康,易法敏,古飞婷.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22(5):37-48.

[6]夏显力,陈哲,张慧利,赵敏娟.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2-15.

[7]郭苏豫.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12):102-105.

[8]张志新,李成,靳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分析框架[J].宏观经济管理,2022(3):63-69.

[9]孙中伟.流动空间的形成机理、基本流态关系及网络属性[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5):107-111.

作者:柯雨欣 王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