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校合作模式分析

时间:2022-09-13 16:54:38

银校合作模式分析

摘要:文章重点分析了银校合作的现状和意义,指出银校合作存在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合作银行难以更换、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最后提出银校合作的优化策略,如建立完善的银校合作内控机制、加强信息保密管理、设计合理科学的商业银行准入和挑选规则、加强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管理以及建立“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合作等。

关键词:银校合作;资源共享;高校管理;商业银行

1银校合作的背景

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已成为国家实现教育兴国的重要手段。为响应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各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学生规模日渐扩大,高校的学生教育成本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也随之快速增加。目前,各高校主要收入来源为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以及科研收入等。收入途径的有限性制约了高校收入的增长,这几种资金来源渠道已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1]。如何拓展高校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化高校收入来源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个发展难题。在此背景下,引入商业银行,通过双方合作争取更多办学资源,突破教育事业发展资金瓶颈,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银校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2银校合作的现状

银校合作业务主要基于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及学校财务核算需求。以S大学为例,其银校合作业务主要为对公结算、对私服务、资金增值业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1)对公结算业务。商业银行为高校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或专用存款账户等对公结算账户,并为其提供批量资金收付、转账结算、委托收款、对账、网银、票据汇兑等业务服务。(2)对私业务。对私业务主要分为教职工薪酬业务和学生代扣代缴业务。教职工薪酬业务指商业银行为高校教职工开立工资卡、公务卡,并提供各类工资、津贴、绩效、劳务酬金业务及公务卡消费、还款业务。学生代扣代缴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为高校在读学生配发银行卡,承担银行圈存、代扣学杂费和医保、奖助学金和生活补助、劳务费等业务。(3)资金增值业务。资金增值业务主要指商业银行提供的各项定、活期存款业务,通过活期或协议存款提高学校资金经济效益。(4)其他增值服务。其他增值服务主要指商业银行为高校提供的各项便利性服务,譬如在高校内部或附近设立人工网点和自助存取款设备;安排专职人员处理高校各项对公结算业务,并在有需要时为高校提供上门服务;免费提供银校互联技术支持及网络接口优化服务。

3银校合作的意义

3.1高校方面

(1)突破高校发展资金瓶颈。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高校一方面可利用商业银行专业资产管理能力和灵敏的资金市场敏锐度合理配置定、活期存款,在确保学校资金安全及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高校资金收益最大化,实现学校资金增值,为教育事业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另一方面,高校通过与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优惠利率项目贷款,以便大力发展高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校教学条件。(2)满足师生金融服务需求。一方面,高校获得商业银行为教职工提供的免费薪酬业务以及为学生提供的助学贷款、学杂费等费用免费代收代扣服务。另一方面,随着时展,科技和经济水平不断进步,高校师生们对财务核算服务要求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具备雄厚的资金资源和强大的金融结算系统,通过与高校财务系统对接甚至共同搭建财务结算平台,高校财务结算系统不断优化,结算效率和财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师生可以获得更便捷且更人性化的财务服务。譬如教职工可通过手机银行交纳党费、学生通过微信、支付宝缴付学费等,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对高校财务服务的满意度。

3.2银行方面

(1)获得稳定、优质的客户源。现今各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均面临客户渠道开拓难,拓客成本高昂的困难。通过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商业银行获得了大量优质、稳定、发展潜力高的个人客户,大幅度减小了银行的拓客难度和拓客成本。这具体体现在:高校现有教职工作为商业银行工资客户,具备收入稳定、黏性高、资金沉淀率高的特质,是零售金融市场上不可多得的优质客群;高校学生作为学杂费代扣代缴客户,数量规模大,文化素质高,未来经济发展潜力高,其在学生时代接受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金融意识启蒙直接影响他们未来毕业后对商业银行的选择,有望成为商业银行未来高潜力、高价值、忠实的客户群。(2)获得稳定、安全的资金流。相较企业而言,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生学杂费收入、科研经费等,受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高校资金可形成银行长期稳定存款来源,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助于壮大商业银行经营实力。(3)赢得品牌效应。高校尤其是一些“985”“211”或“双一流”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提供者,一般都在社会上具备良好的声誉。商业银行通过与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合作,为自己打造了知性、高端形象,获得了无形的品牌效应,有助于其后续赢得更多知名企业尤其是其他高校或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2]。

4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4.1银校合作内部控制亟待完善

大部分高校暂未建立完整有效的银校合作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在制度体系上,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配套的内控制度,对银校合作前、中、后期各阶段进行规范和约束。国家现有关于银校合作的规范文件仅有《中央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实施办法》(财库〔2017〕176号)、《中央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实施办法》(财库〔2017〕176号),主要对高校选取合作银行的原则和流程做了规范。高校按照这两个制度通过竞争方式或集体决策方式挑选出合作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但在具体开展对公对私、增值金融业务合作时缺乏相应明确有效的制度体系对合作各个流程、环节进行约束规范。其次,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银校合作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银校合作涉及的资金量大,经济利益影响大。监管机制缺失容易滋生腐败、产生利益输送,爆发高校财务危机。

4.2信息安全亟待关注

高校与商业银行建立对公对私合作关系后,教职工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如薪酬、家庭成员、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全部被商业银行获知,这可能导致部分师生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尤其是在高校与商业银行结束合作关系后该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更高。此外,高校承担了很多的科研工作,甚至有些科研项目属于国家保密级别。商业银行通过与高校财务系统的对接,有机会抓取学校所有资金的流入、流出数据,尤其是科研资金的收支情况。如果其利用自身金融科技优势,抓取保密科研项目资金流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就可能会获得高校重要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或进展情况等具体信息。

4.3合作银行难以更换

高校与商业银行一般都是长期合作上。高校在选定商业银行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后,即使商业银行出现服务不到位或系统落后等问题时,高校也很难更换合作银行。因为更换商业银行会涉及全体教职工、学生更换银行卡以及学校各项结算账户的切换等事项,这些对于高校而言都是一个庞大且工作量繁重的工作,可能会给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校的正常资金运作带来巨大的不便,从而影响高校师生对财务部门服务水平的评价。

4.4合作待深化

目前,银校合作仅停留在较浅层的基础业务合作,譬如定活期存款、教职工薪酬、学生学费代扣等,尚未充分利用高校独具的“知识密集”优势和商业银行的“资金密集”优势,未能实现帕累托效益,银校双方获得的利益有限。

5银校合作模式的优化策略

5.1建立完善的银校合作内控机制

高校应加强银校合作内控建设,首先应建立健全银校合作制度体系,从合作之前的商业银行挑选方式、挑选原则、挑选流程到选定合作后的商业银行服务监督、资金调拨风险稽查等方面,都要建立完整、多级的制度体系,打造严密的制度藩篱,防止出现制度空白,导致利益输送风险的产生[3]。同时,高校应加强银校合作内部稽查及审计工作,制订专门的内部操作流程及专项稽查或审计方案,定期对学校在各商业银行间的大额资金拨付等业务来往进行核查,如抽查大额资金审批记录,抽查定期存款到期后转存银行选择机制等。同时,高校也要促进内部负责银校合作业务对接的人员流动,防范出现资金挪用和贪污腐败风险。

5.2加强信息保密管理

高校应建立信息传输分级保密机制,要求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如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学生业务管理部门等逐项梳理学校各类信息数据保密级别,并联合信息技术部门将不同保密级别信息数据进行标识,并进行加密处理。银校双方系统对接时,高校信息系统可根据各类信息数据的保密级别进行有选择性地进行传输,对于涉及保密项目的资金信息进行加密传递,防止涉密项目信息泄露。对于教职工和学生的个人信息,高校可与商业银行签订长期保密协议,制定约束性条款,防止商业银行在合作期间或者合作结束后利用或者泄露教职工及学生个人信息,进行不当营销。

5.3设计科学合理的商业银行准入门槛

高校在引入合作银行时可对商业银行设置以下准入门槛:(1)关注商业银行声誉,譬如考虑其在社会上是否有负面新闻或是否曾经被上级监管机构处罚;(2)考察商业银行服务能力,譬如对其是否在高校各校区附近有物理网点进行考察;(3)考量商业银行规模,譬如对其资产规模设置起点金额。此外,高校应准入多家商业银行共同为其服务,防止出现某一家商业银行能力不足或不佳导致的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高校也可以借助此规则提高各准入商业银行间的服务竞争意识,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水平。对于符合高校准入门槛的商业银行,高校应根据或参考国家相关规范,结合自身财务需求,采取集体决策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合作银行。在选择合作银行时,高校可设置完善、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商业银行的规模、服务能力、诚信水平、利率水平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权重,邀请校内外熟悉财务核算或商业银行业务的专家成立评选委员会,对各家有意向的商业银行按照设定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最终选择得分较高的多家银行进行合作。

5.4加强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管理

高校与商业银行合作初期就应在合作协议中约定服务质量及评估整改要求,具体可从商业银行对学校财务核算要求响应速度、对师生服务态度、在校内或学校网点附近设置自动存取款设备和网点数量等方面进行约束。高校可以定期在师生、业务对接单位人员间调查其对商业银行服务进行服务的满意度,对于服务满意度低的商业银行,高校可要求其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的商业银行,高校可在合作协议中提前约定遇此情况有权与其结束合作,同时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合作。

5.5建立“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合作

银校双方可基于各自优势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课题的合作、联合攻关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另外,双方还可以在经济金融、产业发展等方面举办研讨会,对时下金融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在人才培养上,银校双方可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共同建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例如,高校在金融教材中引入商业银行实例分析,在学校教师团队中引入校外银行导师;同时高校也可为商业银行提供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理论培训,加快产教融合进程,实现银校协同育人,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与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相结合、高校人才培养与商业银行招聘人才需求相结合[4]。

6结束语

在银校合作已成趋势的大前提下,高校和商业银行只有彼此合作才能共同发展进步,双方应不断更新观念,革新合作机制,由原有的小范围、基础性合作向全方位、深度合作转变,由过往零散一般合作向紧密全面合作转变,实现高校和商业银行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究:以X学院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22(6):168-171.

[2]王云.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20.

[3]文志军.基于银行视角的银校合作新模式探讨[J].金融观察,2019(22):15-16.

[4]韩佳峻,欧阳慧娟.银校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商业观察,2021(34):23-25,28.

作者:毛彧 陈钰怡 陈秋云 单位: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