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时间:2022-08-12 14:47:18

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摘要]中国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提高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对中国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国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中国画是中国国粹,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文明最精致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国画致力于优雅的写意,这是中国画独特的画风,它在世界艺术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生学习中国画,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将中国画以笔墨纸砚等富有中华文化情调的特色工具及材料展现出中国情趣,通过绘画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展现出优秀的民族精神,进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一、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不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以技法教学为主,采取的是灌输教学,其结果是学生不仅难以掌握绘画技法,也很难提炼蕴含于中国画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的灌输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很难得到激发。而学生的作品也缺乏创新与思想,通常是画一些常见物品的造型,如橡皮、文具盒等,学生也不会通过作品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想法。而在平日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在黑板上随便示范物体的造型,就让学生进行临摹。由于教师对美术教学不重视,不注重优化美术教学内容与过程,学生就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美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临摹式教学使学生对于生活中美的因素无动于衷,既不能体会中国画的精髓,也不会通过作品进行思想情感的渗透,学生很难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学生学习兴趣是支持学生持续探究的重要动力,学生对于美术缺乏兴趣,也就很难产生探究欲望。而目前的中国画教学,教师一味地进行技法的讲解,或者以一些简单的造型让学生临摹,致使美术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积极性。最主要的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选择,仅是根据美术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而美术教材中部分内容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教师没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与改编,在教学时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对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认知与情感不深,无法促进学生思想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重模仿、轻过程

中国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涵养学生的性情,这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但是目前教师只注重根据课本内容讲述理论,讲解技法,向学生做绘画示范,然后直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模仿,而教师让学生模仿的作品常常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水平,并且只是以“像不像”来评价学生绘画水平,不注重对学生作品以思想情感的方向进行评价与引导。学生初次接触中国画,对于绘画工具十分陌生,因而对中国画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入门阶段,教师只从技巧上来指导,忽视了以对中国画内涵的理解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绘画材料与工具,不注重中国画的风格、内涵等内在本质的内容。教师不能从思想内涵上讲解中国画的技法,进而不能让学生在理解技法的同时接受良好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绘画过程的引导,实现技法与思想品德的同步提高。

二、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德育具有的优势

(一)美术课堂具有丰富性

小学低年段的美术课程致力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兴趣;中年段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专业的绘画;高年段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更致力于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的教育,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在对美术史有一定了解后,在技法上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设计应用及欣赏评述方面技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美术领域可以分为中国画与西方画,中国画具有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更具中国民族特色。而德育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美术特色,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在中国画领域,挖掘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这是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优势之一。

(二)美术课程具有趣味性

艺术的起源是学术界探索的重要内容,有一种假设说游戏是艺术的起源。德国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认为艺术是从游戏中产生的,此理论在艺术起源说中很有影响。进行低年级美术教学可以定位为行为学上的游戏教学。儿童喜爱游戏,他们用超轻黏土游戏尝试制作各种物体,就此埋下了建筑师的种子;学生喜欢用彩笔到处涂抹,就此会点燃成为画家的火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因素,会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专注于学习并且能力会有更大程度的提升,此时抓住德育渗透的契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美术课程具有多样性

课堂是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进行知识的传授,进行小组的探究与讨论,创作作品,互动评价,课后进行知识拓展。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校可以建立专业性的艺术课堂教室开展美术教学。美术课堂摆脱了传统教学中靠粉笔与黑板进行教学的简陋形式,代之以多媒体、一体机、电脑、平板、电子课桌、高速网络等新型教学媒体与手段,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频率密集的互动。在高科技的美术课堂上,美术课程学习更具多样性,在德育渗透上比传统模式速度更快,从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上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

三、在中国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中国画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亮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对于小学生精神的塑造与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三年级始就接触中国画,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中国画中简单的笔墨造型知识,接受蕴含其中的德育元素,从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一)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的特色在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工具很有特色,如毛笔、墨汁、宣纸以及颜料都是中国画创作特有的。其次是中国画中融入了诗词与印章两种艺术,并且中国画采取了水墨的渗化效果,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教学时,教师要抓住中国画技法的神奇之处,让学生先欣赏后动手画。如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画,学习齐老画虾、画青蛙的造型,进一步观察运用于浓淡墨、干湿笔、圆长法画出的毛茸茸的小鸡,然后让学生亲自运用笔墨的浓淡效果画小鸡。进而再画大自然中的山川树木,学生会被灵动的形象所吸引,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乐于亲手创作,把自身对大自然的体悟与热爱之情诉诸笔端,融入绘画当中。学生初学绘画,教师不要对学生过分要求,不要在技法与造型上刻意要求,而是让学生用中国画具画儿童画,在不断绘制中体验笔墨纸色的特点,在绘画中体验中国画的神奇,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感到骄傲。

(二)在欣赏感悟中体验人文精神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中国画家的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与欣赏,从而促进学生对画作中的思想情感、信心意志等德育因素的理解与吸收。在欣赏课中,让学生了解创作画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思想内涵,并且讲述画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其创作经历以及艺术生涯。例如齐白石老人对鸡的生活特别熟悉,30岁以前画鸡已经很生动了,60岁时开始进一步研究画雏鸡,70岁时尝试用圆点笔和平涂笔相结合,把小鸡的头部和胸部区分开,画鸡达到新高度,80岁注重用墨提炼,于是有了上文提到的新画法。齐白石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进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创作优秀的中国画作品。

(三)挖掘中国画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高尚品格

中国画之所以博大精深,与其蕴含的象征意义有重要的关系。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擅长画梅、兰、竹、菊,并谓四君子,因为梅兰竹菊正体现了画家及贤人雅士非凡的生活情趣与为人处世的正直气节,因此画家用“四君”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梅,探波傲雪,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水墨画梅花,引领学生了解题材中的思想内涵,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进行理解体验,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品质,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梅花的品性正是中国人理想的人格模式,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梅花的这种高雅风韵与铁滑冰心的气节,成为人们一生追求的品质。教师引领学生从赏梅,再到画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水墨梅花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学习到梅花的高尚气节,明白做人的道理,有了对梅花的深刻认识,学生笔下的梅花才会迎风傲雪,傲然怒放。

(四)在国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道德习惯

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将德育渗透于习惯培养中。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齐聚美术教室,往往出现打翻水罐的问题,甚至染料溅得到处都是。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是个人思想品质与修养的体现。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如课前要准备好所有美术用具,上课后要认真听讲仔细作画,水罐中不能倒水太满,以防溢到别人身上,要准备两个水罐,一个用于涮色,一个用于涮墨,涮完后不要甩笔,而是要用干毛巾、棉布或纸巾吸释笔中的水分,下课后将用过的水倒放在教师事前准备好的水桶里,由教师进行处理。如果学生不小心将墨汁溅到别人身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宽以待人,原谅同伴的无心之过。经过持之以恒的引导与锻炼,学生就会由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实现化德为行的效果,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

(五)中国画教学中引入古典民乐,涵养学生性情

小学生活泼好动,假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动静结合,在听讲的时候还静不下来,就会在作画的过程中笔墨浮躁,达不到理想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稳定情绪,如可以引入《高山流水》等中国古典音乐,营造出安静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情绪放松,集中精力绘画,日积月累就会陶冶学生性情。总之,中国画教学对于小学美术德育渗透具有很强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也十分宽广,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对德育内容及渗透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德育渗透的有效性,让学生了解要作好画,首先要做好人。教师在教学中先“立人”,再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学生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欣赏、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操,掌握高尚的绘画艺术,从而创作出情趣高雅的美术作品。教师在美术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融入德育十分必要,美术教学中德育元素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梅.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175.

[2]孔瑞.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03-204.

[3]徐艳华.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探究[J].汉字文化,2018(2):116.

作者:陈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