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视角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路径

时间:2022-06-07 11:46:07

评价视角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路径

摘要:专业学习阶段有效的评价体系,是验证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客观验证学生学习效果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是支撑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顺利落地的保障。本文从财务会计课程评价体系现存弊端和不足为落脚点,通过评价的视角,对课程目标与课程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在研究具体学情基础上,立足学生职业发展及应用能力提升,构建专业评价体系,支撑课程目标的顺利达成。通过不同的考核形式,全面提升学生会计课程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职业发展保驾护航,提升学生就业及择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评价;发展能力

随着外部信息技术的迭代和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符合时代所需,能够在未来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也顺势必须做出重新梳理和整合,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衔接和转化,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课程评价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设计者是教师,探索课程教与学中最高效的平衡支撑点,构建能够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阶段、不同考核形式促进三者联动,通过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地,进一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一、课程评价的作用

(一)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通过不同阶段的课程评价反馈,进一步验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在课堂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接受程度,进而调整课程的组织和教学行为,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整合。课程评价是以课程教学目标为落脚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评价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标,如果两者一致,表明教学任务达成课程目标,如果两者不相符或有偏离,那么就需要重新考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时复盘和修正。

(二)教与学的双向激励

高效、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和教师进行阶段总结和查漏补缺,利用多元化考核形式,辅助任务驱动引导促进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关键环节。对教师来说,适时的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工作中需努力的方向和教学组织中的工作重点,对学生而言,适当的考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发掘自己的潜能,及时总结和积累学习成果,重新认知自我和明确自己的定位,增强自信心。

(三)教改研究与实践互补

课程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促使教师关注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利与弊,学生学习的得与失,客观、真实的重新审视课程的各环节和教学目标的衔接,不断的迭代和丰富课程资源,基于不同学生学情,回归课程、研究课程,可以对新旧教学组织和整体的设计安排等作出比较性判断,为后续课程教改提供研究方向和数据支撑,在课程“教-评-改”的迭代中,积极总结和转化成果,促进教改科研高质量成果输出。

二、课程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不够科学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基于课程整体教学目标,是将评价所依据的课程子目标逐步分解形成各级指标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具有联系的指标群。专业课程评价的主要受众群是学生,每个个体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评价对象存在差异,也决定了精准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多以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为目标,评价的信度和效果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机械记忆,评价指标过于局限和浅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同质化情况较多,造成课程评价的结论偏颇和主观等问题,最终影响了课程评价整体的科学性。会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在不断地改革和优化,但是评价的效果和预期存在一定差距,往往是评价并没有达到想要赋予学生期初的预期,没有获得真正想评价的内容。

(二)课程评价形式相对单一

在会计专业课程评价过程中,评价的立足点都是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地反馈,而忽略了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单一地将教学与学习限制在狭小范围之内,不仅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一定程度上还阻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学校教师、学生成为评价的“奴隶”。无论是专业的基础课程还是核心课程,共性的特点都是偏理论概念和基础方法,评价过程中片面地强调了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力差异性,课程学习的综评考核,评价被限制在测定记忆、理解有关知识为中心的极其狭隘的领域,无法兼顾到作为学习成果所转化的实践能力及执业行为素养层面。财务会计课程属于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达成课程的合格率和优秀率,片面地以考试分数进行期末综评学习成果认定,无论是测试还是考试,都是基于学习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单纯的运用,而忽视了专业知识本来衔接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价值观念的综合培养。

(三)课程过程性考核流于形式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核心进阶课程,无论基础理论还是具体的准则应用实践,整体难度都有所提升,涉及企业实务中具体事项的判别与核算,融合的专业内容也更多元和具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非常明显。课程分解为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大部分,关注学生在课程过程性学习中的积累和总结,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但是过程性考核部分设置的指标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学生学习积极的监督和引导作用。课程过程性考核包含单元测试、课程参与及考勤等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参与课程学习,阶段性的反馈学习效果及问题,解释总结和内化专业知识,但在实际考核执行过程中,过程性评价项目作为课程学习保底基础分数,沦为进行总评成绩调解合格和优秀率的重要工具,考核模块流于形式,并未达成过程性考评的目的。

(四)课程评价的目的相对狭隘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断的评估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改进和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支撑对应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转化,但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相对忽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最终导致课程评价只能起到各种意义上的分数段划分的作用,没有聚焦学生持续发展的考评,违背了最初支撑课程考核子目标设定初衷,未能达成分阶段、分层次的预期目标。目标设定的偏离从根本上束缚了专业课程的改革进程,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考核评价并未发挥其在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实施路径

(一)基于教学目标构建考核评价的核心内容

高效的课程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什么”,它涉及相关教学目的及目标等方面的价值定位;其次聚焦“如何评”,通过怎么样的载体和工具,分解支撑教学目标顺利落地。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意见,教育目标领域涉及“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如果要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就不能只针对认识领域的目标进行单一评价,还必须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构建相对多元的评价体系,结合专业课程学习不同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多维度的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总而言之,良好的课程评价首先要对教育的根本目标有正确、深入的了解,非常明确的界定,规避遗漏专业学习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评价内容。

(二)设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与手段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定科学合理的指标及考核形式进行实施,是保障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通过借用高效、可行的工具和手段,对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验证和检测,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必须与评价的内容相适应,评价的内容部分侧重点突出,不同的评价内容要遴选不同的评价方法与之匹配,以求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可以选择单元测试单选题、多选题和是非题等形式进行检测,非常直观的获取学生的真实掌握状态;针对学生学习的专业素养及技能,就应选取适合的场景实践进行检验,客观评判学习具体业务的处理能力和主管职业判别能力,但如果选择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能完整地呈现实际情况,部分问题就会隐匿起来,容易被忽视。此外,考核指标的选取和设置,还需要重点关注评价标准和评价的任务之间内在的衔接和逻辑关系,各个评价项目对课程目标的具体支撑程度及效果。考核评价的设置内容,都是基于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实质的形式及数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最忌讳直接的照搬和效仿其他课程改革的新模式,但脱离本身专业课程的实际学情,设置与课程目标背离、可行性差或难度太高的评价项目,为了改革而改革,本末倒置,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无畏的负担。同时聚焦课程考核具体项目的权重与课程的重点、难点的匹配关系是否一致,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评价的最终效果。

(三)评价过程体现公正性和客观性

任何有效的评价,都必须尊崇公正和客观进行推进,以客观事实和客观标准进行评判,规避或尽量减少评价者个人主观因素或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与影响,一切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为基准,防止将个人主观偏见或其他因素融入评价过程。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正,其前提就是要将课程各模块的评价标准进行明确量化和细化,针对评价过程进行全程透明的操作,遵循专业评价的规则,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公开明确后,应始终如一地推进和执行,做到可验证、可追溯,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让每位学生对于自己的阶段性评价赋分及结果做到清晰明了,有任何疑义可以第一是时间和教师进行沟通和确认。在综合评价阶段,教师必须坚守标准进行考评,不做任何主观数据调整和特殊处理,让整个评价的数据链条都处于完全公开和客观的状态,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多数被评价者公平体验。

(四)评价应对学生应用型技能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目前会计专业教育转型不可忽视的硬指标,只有培养符合时代所需,满足市场用人单位具体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竞争力,学生才有更好的就业选择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良好的评价应当能够促进和激励学生,让学生成为考评的主导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多、更高效地投入学习,通过考评帮助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专业上不断地得到成长与进步。在评价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与进步程度,给予表现积极、进步明显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勇于表达和认可自己;针对难度较高的应用型综合核算业务,通过设置灵活、弹性的“延时评价”,给予多次试错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弹性进行多次尝试和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通过反复思考和实践,直至其完全掌握对应的专业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同评价指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映射不同能力和素养的拓展,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延时评价”“及时评价”及“阶段评价”在不同评价项目中的灵活运用。例如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一定按照要求和时间节点进行收尾,做到事前提醒和事中总结和事后反馈,固守考评的“游戏规则”,从而关注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时间观念及时间管理能力等隐性的能力培养。

(五)加强课程全面诊断和教学反思

在会计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地进行课程诊断性评价,针对评价指标设置以及评价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形成闭环进行全面的诊断,从而优化和改进,对症下药形成良性的课程评价的积极迭代。特别是会计专业阶段的学习,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学情,基于学情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整个专业教学活动的复盘和反思,一方面利于教师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学内容的放置顺序和讲授过程的组织是否合理和科学;另一方面以全局视角综合评价学生整体表现,及时、主动把脉教学组织的全流程,精准找出妨碍学生学习和进步的根本问题,客观进行分析探索应对措施和规避的路径,从而保证教与学高效联动,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结语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过往的教学观念都随之发生颠覆性的转变,评价的观念和评价的形式也随着外部环境的要求随之不断优化,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考核评价是整个教学改革成果的评判,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是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否独立思考能够准确运用相关的方法和工具,处理专业具体应用场景的业务内容,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是否得以提升,都需要通过具体考核形式加以验证。通过有效的课程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通过不同形式考评载体,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化,收获全新的自己;通过评价学生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师而言,这本身也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在评价中教学相长;在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都能重新认知和审视自我,考核推进过程中,增强师生感情的粘性;在评价中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兴趣,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在评价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丁艳,万千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综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8):3–6.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作者:王敏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