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时间:2022-06-06 16:44:07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摘要:研究社会实践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能够产生的影响,能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为此,高职院校需在茶文化背景下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多维度分析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各类影响,提出了以社会实践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并主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职业规划

1研究的意义

高职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其对具体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更强,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非理论学术能力,由此奠定了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对自身专业对口职业岗位的了解,主要源自于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在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则需要根据自身对岗位的了解,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社会实践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品格能力、增强责任感等方面作用,而这些方面均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未来的就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茶文化视角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的主要维度

2.1茶思想维度

针对特定的教育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形成不同的视角。而茶文化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从茶思想维度,对相关内容和观点进行延伸,既要认识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根本意义,还需了解职业规划影响的重要因素。茶思想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儒家思想,更强调以辩证的思维和视角分析不同的问题和观点,而教师要具备深刻的哲学思想,能够延续和继承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思想,能多维度的分析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及具体的表现。教师要从茶思想维度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所产生的思想变化。茶思想中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教师要始终秉承这一深刻的茶思想,能够围绕学生的个体价值实现和长远发展,思考与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的具体影响。

2.2理论维度

茶文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形成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论。要充分保证理论体系的扎实性和完善性,确保能更加理性和深入的剖析各种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种现象。教师要从茶文化中获得启发与启示,能够将茶文化的价值观融入自身的价值观体系中,继而对人类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形成新的观点和理念。教师要从不同的茶事活动中了解到学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真正揭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真正从茶文化当中形成新的观点,更加理性的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了解到其对职业规划产生的不同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成长。教师要真正深层解读茶文化中的价值观内涵,能从中获得新的理念与教学经验,更加理性的思考客观事物和教育领域的不同现象。从理论维度来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助于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并加深社会文化和制度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他们正确定位自身在社会当中的价值与地位,促使学生客观和理性的进行职业规划。

2.3实践维度

在实践维度对思想内容进行延伸的整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人生理念和教育态度。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在优秀茶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形成更高的精神追求,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建立深刻的认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实践更有助于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更能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敏锐的感知。教师应更多的从实践维度思考和分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能够组织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的影响分析,教师要明确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会对职业规划的正确性与客观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学生对自身是否能建立正确的认识,需在外界更加复杂的环境下获得不同的反馈后,才能重新思考自身在思想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而教师要能从茶文化中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智慧与哲学思想。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利用茶文化蕴含的人际交往的道理,对各种突发的问题与矛盾进行有效处理。

2.4就业维度

茶文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对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形成过程、茶文化历史等进行深入了解,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内涵嵌入到自身的思想体系中,进而形成独特的观点和更加宽广的视野,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其职业规划的影响。教师要秉承茶思想与茶人精神,紧密围绕当前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从实际出发对该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茶文化视角下,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使他们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由此才能真正发挥职业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从就业维度分析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并从中发现职业规划与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的建立更高的职业道德标准,并将其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中。教师要将茶人思想和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中,确保学生具备有效融入社会活动能力和必要素养。

3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

3.1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问题“你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100%的学生均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有11.4%的学生,不仅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还参加过学生自发组织的实践活动,此类实践活动,通常会在毕业前夕展开,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同时也包含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教育效能多样,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使其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效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知识的学习,以便得到职业生涯规划上的助益。

3.2学生后期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待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毕业之后,研究者又对其展开了职业发展情况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在毕业之后顺利实现就业的学生达到了100%,这说明我校当前的学生就业率较高。对于问题“是否正在从事专业对口的岗位”,有92%的学生选择是。对于问题“是否满意当前所从事职业”,88%的学生选择是。而学生对岗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提前做出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方案通常围绕对口岗位展开,同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者发现,学生对职业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职业工作水平以及晋升率,而这两项指标,同时又是就业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因此,上述问题的回答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职业规划方案是否合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其的职业发展。从总体来看,学生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此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是能够让学生了解岗位工作、强化自身实操能力的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利于其未来的就业发展。

3.3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观念偏差

根据上述论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主要受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所影响,而在社会实践参与上,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其不能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于其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后续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实践活动属于形式大于意义的活动,形成对实践活动的观念偏差。而在这种观念偏差下,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上大多会呈现出积极性低、消极应付的状态,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发挥其对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在此背景下,学生往往对实践活动并不重视,这使得其的实践活动情况,不能准确、全面地反馈出其自身专业水平等方面的状态,导致其无法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准确合理的自我认知,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而自我认知结果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这种认知偏差会让学生难以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思路,影响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

3.4学生观念偏差的教育管理对策

3.4.1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认知偏差的教育管理。学校需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带来的正面影响作用,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通过在实践活动前期,做好培训引导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作用,提高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和参与积极性,并学会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需求,自主分析实践过程中获取的所有岗位相关信息,有效利用实践活动了解、认知对口岗位的契机,更加准确合理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增强实践活动的效用。可以在宣传中注意顺应高职学生信息接收特点,积极开拓互联网实践活动宣传渠道,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到实践活动相关信息,可以考虑运用网络热点的词汇、句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实践活动宣传内容能够更好地传递到学生之间,此外,学校对社会实践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因此,学校需要规范化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由此凸显自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态度,带动学生更加重视社会实践,并借此,正确引导其的实践活动选择,使其能够从自身的兴趣、发展规划出发,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效能。为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方案,并完善配套的社会活动组织制度、细则,同时,也要完善配套的机制,健全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体系,实现实践活动组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并向其传递出实践活动并非形式化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有助于学生就业发展的教育活动,由此不断提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达到纠正认知偏差的效果。3.4.2对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教育管理。一是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分析。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兴趣和发展规划,选择实践活动,学校先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在专业范畴内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规划,为实践活动的选择提供依据。需通过实践活动的前期引导培训,教授其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形势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然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收集并分析自己收集到的对口岗位的社会背景信息,实现从社会大环境角度上,深入分析、了解对口岗位的就业要求、就业形势等信息,然后结合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针对于就业择业的自我分析,为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利依据。二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培养机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偏差经常会体现在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的盲从心理。需要设置一个学生情况调查机制,负责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个性特点,进行学生群体划分,再按照各个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让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其助力学生自我认知的效用。根据各个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使其能够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且制定出符合学生个人实际、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能。

4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策略

4.1以茶事活动为载体承载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上述的讨论中,教师应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进行优化与完善。茶文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学会以茶事活动丰富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和现实提供不同的渠道和窗口。例如,组织学生进入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了解基层群众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状况,并多维分析底层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对社会就业和个体的生存发展建立深刻的认识。教师要从实践维度指导学生正确和科学的进行职业规划,利用不同规模和形式的茶事活动,承载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应将茶事活动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如此不仅可丰富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体验,还能保证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茶文化。教师要真正将茶文化渗透到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客观的进行职业规划。

4.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合理渗透茶文化

茶文化中蕴含深刻哲思与做人道理,对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成长与升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茶文化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职业规划影响进行分析后,要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观念。真正从茶文化中获得新的教育主张和风格,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凸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文化性与实践性。如将茶文化科学的渗透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确保他们真正领会茶思想内涵,进而形成更加深刻的思想和多元价值理念,辩证的思考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同时,利用不同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场实战性更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作用和功能,并能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巧妙的渗透茶精髓、茶思想,使学生真正继承与延续茶人精神。教师要将茶文化科学的渗透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建立更加深刻的认识。

4.3将茶文化思想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指导理论

茶文化思想中主张尚和,引导人们要以和为贵,和善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因此,教师应将茶文化思想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指导理论,在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职业规划的积极影响后,要能够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经验与智慧,理性的思考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茶文化思想,只有掌握为人处事的智慧和道理,才能更好的处理社会实践当中的各种复杂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职场竞争优势和社会适应能力。茶文化思想中主要包括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教师需提炼其中蕴含认识事物和处理复杂关系的方法与理论,以此为指导思想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嵌入到现实社会中,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应以茶文化思想为着力点,将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巧妙的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在不同性质和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并将其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思路与理念,构建和设计更加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且能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指导学生正确和理性的进行职业规划。

5结论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带来的影响,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发展水平。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工作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观念、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发展前景,从而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效果,提高高职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海鹏,闵雅婷,刘雨晴.论高职院校招生育人的三重逻辑[J].教育与职业,2021(20):28-34.

[2]陈国良.“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析——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21-23+37.

[3]宋艳艳,朱颖.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价值意蕴、困境及突破——以高职院校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28-30.

作者:韩笑波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